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發布時間:2023-01-31 06:17:07

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應該從課前、課堂和課後等各方面來實施。課前收集信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習慣;課中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課後通過動手操作,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學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的作用。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3709446.htm
關鍵詞:數學教學 ; 動手實踐能力; 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是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識,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形象的物體的知識。二是有助於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增強親自探究的慾望,從而有助於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變「學會」為「會學」;三是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則得到驗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四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從教幾年來,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應從課前、課堂、課後來抓 。具體從以下三方面來做:
一、課前收集信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的習慣
(一)收集有關信息,獲得感性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教材,巧妙組織教材,把知識教給學生,把學生教「活」。就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入手,讓其觀察生活,搜集信息,才能有效的激發其認知興趣,促使他們自主地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理解掌握知識,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百分率」這一內容時,結合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樹的成活率、考試的合格率、種子的發芽率等等,讓學生深入到社會上去探尋這些百分率在實際生活中是怎樣應用的。通過收集信息,使學生對「百分率」有了感性認識,對新知識不再陌生,而是輕松地去學習、接受新知識。這樣,從日常十活入手學習知識,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對新知識的理解,並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自製學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下冊「圓柱的表面積」時,課前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個圓柱,學生通過親手製作,就已知道了圓柱的表面是由兩個圓面和一個側面長方形構成的,所以進一步的計算就簡單多了;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前,布置學生剪一個規范的圓,學生為了剪一個規范的圓,就必須預習圓的有關知識。動手製造學具,學生容易接受,也很樂意完成,在製造學具的過程中,既能讓學生學到一此數學知識,也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中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
(一)創設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形成學生動手實踐的條件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氛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平等、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在毫無壓抑感的氣氛中學習,敢於設疑,敢於動手操作論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慾望和要求。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擺一擺,拼一拼,搭一搭等實踐活動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實驗求知的意識。從而,學生在有意識的驅動下,動手操作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時,求17減9怎麼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拿出17 根小棒,試著從裡面拿走9根,想想該怎麼擺?學生自己會發現從散開的7根中減9根不夠減,但是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會找到一種不同的擺法。學生動手操作後,在教師引導下,再讓學生分別將自己擺的過程和結論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來,然後請全班評議哪種方法比較好。教學時,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觀點,收到了多向的反饋信息。
(二)創設生活情景,引導操作
數學來源於生活,它是具體的,但它又是抽象的,所以在教學是應該將數學抽象的內容附著在予現實的背景生活中,讓學生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發展、學習數學。教學時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來引導操作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獲得事物的表象。例如,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創設情景:這里有10隻鉛筆,你能幫助老師平均分給5個同學馬?學生踴躍舉手,根據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很容易就將10隻鉛筆平均分給了5個同學。教師再提問:你是怎麼知道自己分對了呢?生:因為每個人生上現在拿的都是一樣多,都是2支。這樣通過創設的情景,學生親自操作實踐很容易理解平均分就是每個人都分得同樣多的既念。
(三)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教學六年級下冊「認識圓錐」,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製作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再仔細觀察這兩種圖形的異同,讓學生根據自己製作的圖形小組合作自主地探索兩者的異同。通過討論與交流總結圓錐只有一個底面、一條高。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培養了動手操作能力。
(四)引導學生從具體操作中抽象出數學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了具體的動手操作之後,教師應該以語言為中介幫助學生將形象思維抽象為數學知識,再應用於實際,形成能力。
三、課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指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通過動手實踐,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與之有關的生活問題,使學生感受學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的作用,這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關鍵。
(一)操作游戲豐富創造性思維
數學游戲,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活動,它既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有趣的七巧板」就可以讓學生動手,拼出各種有創意的圖形;「俄羅斯方格」也能讓學生創設出多種方案。學生通過操作游戲,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豐富了創造性思維。
(二)手工製作培養創新能力
它能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興趣,培養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後,教師設計了一堂活動課,要求學生做一個圓柱型的實物模型。要求:製作圓柱時必須先量出圓柱底面和側面的展開圖,再沿線剪下拼貼而成。學生通過思考,剪貼製作出各種不同的圓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有此學生還將圓柱與其他圖形相拼,製作出火箭、電視塔、房屋等模型。
(三)小設計提高應用能力
利用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實際的問題,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解決。可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學生學習了圓的面積公式後要求學生設計:在一塊空地上修砌一個面積是30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學生分小組討論,設計出幾中不同的方案。
總之,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適應時代,全面發展。

2.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81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內容。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學以致用,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於周圍的生活實際和解決生產勞動中的簡單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筆者就結合多年的實踐與思考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實踐興趣
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和興趣,是人生求知慾旺盛的黃金時間。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激發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組織學生在新課前五分鍾復習了已學過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體積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圓錐體是我們新認識的一種『不規則物體』,那它的體積又將如何計算呢?」這時全班一片寂靜,大家冥思苦想卻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時的課堂氣氛如此沉寂,我便進一步引導學生:「記得五年級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時候,都是化難為易,變生為熟,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進行計算,那圓錐體是不是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物體體積進行計算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稍微一點撥,一些學習靈活的同學頓時在困惑中找到了靈感,紛紛舉起小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於是我叫了一位成績中等的同學回答,他流利響亮地回答道:「我認為圓錐體比較接近圓柱體,它的體積計算方法應該和圓柱體體積計算有聯系」。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都贊同這個觀點,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判斷,但不急於下結論。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既然同學們都認為圓錐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有關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課前准備好的學具通過動手實踐把兩者的關系探究出來呢」?這時,全班學生學習熱情無比高漲,異口同聲地說:「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馬上動手實踐探究其中的規律。可見,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的實踐興趣能夠充分的激發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
二、指導動手操作,創造學生實踐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實際,創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想多動中理解知識,加深印象。如同樣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錐體積」內容時,筆者提前一天就在班上布置學生准備好明天上課用的學具,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在課前五分鍾復習和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實踐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新課環節,自己親自下去認真觀察和指導學生利用手中學具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猜想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動手探究過程中,我觀察到全班學生都充滿興趣,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膽交流,最終探究出圓錐體積等於三分之一與其等底等高圓柱體體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親自實踐,讓每一位學生既動手,又動口,還動腦,積極主動去探求數學規律,不但能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三、 精心設計練習,培養學生生活技能
課堂練習是強化知識、形成技能、開發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各種實踐性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為了使新知識盡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突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一新課程理念,有效培養學生生活的基本技能,筆者設計了以下練習:
(一)一個圓柱形水桶,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56厘米,高87厘米,求這個水桶可以裝多少水?
(二)一個圓柱形杯子,從裡面量它的底面直徑8厘米,高10厘米,現在有一袋498毫升的牛奶,問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
(三)學校建了兩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花壇的底面內直徑為3米,高為0.8米。如果填土的高度是0.5米,求兩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方?
(四)一個圓柱形糧囤,從裡面量得底面半徑是1.5米,高2米。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約重75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多少噸玉米?
通過以上練習,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知識,並將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實踐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四、 重視課外實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除在課堂上創造實踐的條件外,課外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以達到把數學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的目的。如還是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體積」內容時,臨近下課3分鍾筆者布置了一道這樣的課後動手操作實踐題:「請同學們利用教科書第121頁的附頁1,動手剪下圓柱側面和底面,然後粘貼成一個圓柱體,並用尺子量一量相關長度,算出它的體積,明天數學課上同學們彼此展示一下自己動手做的圓柱體,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做的圓柱體比較美觀,看哪個同學比較心靈手巧,又看哪些同學正確地計算出它的體積?」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 「比例尺」內容時,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通過比例尺計算兩地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的基礎上,筆者布置了這樣的課後實踐操作題:「請同學們課後認真觀察校園文化長廊上的中國地圖,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並用直尺在地圖上量出廣州——香港的直線距離,再利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廣州——香港實際直線距離」。每節數學課筆者都通過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後操作實踐的作業,這樣,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有效地培養了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我們一線小學數學教師只要轉變教學思想,增強實踐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採取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和信心,創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關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努力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技能,學生的實踐能力就一定會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得到快速地發展和提高。

3.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實踐中會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 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不僅用耳朵聽、用眼睛看,還要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讓學 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學會學習。

4. 如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讓學生經歷應用數學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把具體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再把它應用到新的現實問題情境中,讓學生經歷數學的應用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例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中「用正方形的紙折一個無蓋的長方體,使其體積最大」這一問題,教學時先從學生熟悉的折紙活動開始,通過操作、分析和交流,形成問題的代數表達;再通過收集有關數據,以及對不同數據的歸納,猜測「體積變化與邊長變化之間的關系」;然後通過交流驗證等活動,得到問題的答案,最後對求解的過程進行反思。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各方面知識的聯系,經歷了發現問題,從數學角度分析問題,並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驗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在此過程中要切忌由教師全盤端出,同時還應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探索更多類似可以應用的實際問題和相關背景,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認識理解事物,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應從數學角度對現實世界進行描述,找到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探索其中的規律,進一步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又如學習了一次函數後,可以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一些與計程車有關的問題進行探討,諸如,車費與行駛路程、等候時間、起步價有關;耗油量與行駛路程有關等等,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最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在更深的層次上認識所學的內容。
3、通過搜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加深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和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搜集有關資料介紹給學生,也可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數學知識應用的具體案例,並互相交流。例如:七年級數學上冊中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給學生介紹醫學診斷上的一個重要儀器「CT」,它應用的就是一種與「截幾何體」類似的儀器和方法。在學習了統計中的眾數、中數、平均數、頻率等概念之後,教師可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調查、收集本市去年的氣溫變化數據,這就需要學生自行分工收集資料,對去年每月的氣溫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繪制出折線統計圖和頻率分布表,並對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表述,最後進行匯報交流。
4、創設應用數學知識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條件和機會
例如,在學習了統計知識後,讓學生了解附近市場或超市的銷售情況,提出進貨建議。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學生了解市場的貨物種類、每天的銷量、哪些商品的銷售額高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才能給出合理的進貨建議。又如,在學習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識之後,讓學生利用全等測距離;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識之後,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測量校園內旗桿或樓房的高度等。無論那種實踐活動,都需要學生首先從事物中明確需要研究那些因素,如何獲取這些因素的相關信息,然後才能去具體搜集信息,並對這些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學生得出基本結論和建議以後,就可以鼓勵學生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並修改自己的結論和建議。
5、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資源,激勵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徵,靈活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和不同的教學媒體,包括模型、掛圖、投影片、錄音(像)
帶、電腦軟體等,以豐富學生感知認識對象的途徑,促進他們更加樂意接近數學,更好地理解數學,進行有效的學習,培養他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夠藉助新技術去學習數學,解決現實的問題,避免大量繁雜的機械性操作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自信心、情感和態度等方面得到良好發展,在數學學習與應用上獲得更多的成功。
6、編制貼近生活的數學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也可適當地編制一些貼近生活的數學題,使學生在親切、自然的情感體驗中感受到數學的意義與學習的樂趣,順利的利用已有知識去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學習了概率知識後,可給學生編制這樣一個題目:
我們本地有一個習俗,吃年夜飯時,誰吃到包有錢幣的餃子,在新的一年裡會順順當當,紅運當頭。不過,有錢幣的餃子只有一隻,否則就不靈了。今年外婆來我家過年,她在60隻餃子中的1隻里放了錢幣,並給每人盛了15隻,結果爸爸、媽媽和外婆都沒有吃到錢幣,被外婆稱之為「寶貝」的我卻吃到了。 請根據上述信息,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若此游戲具有公平性,吃一隻餃子能吃到錢幣的概率是多少?「我」能吃到錢幣的概率又是多少?
(2)事後「我」了解到:之所以「我」能吃到錢幣,是因為外婆做了手腳,在此前提下,求「我」吃第一隻餃子有錢幣的概率是多少?並設想和簡要分析外婆做手腳的方法。
(3)還是4個人共吃60隻餃子,且只有1隻中有錢幣,請你設計一個辦法,能使媽媽和外婆吃到錢幣的概率都為三分之一。 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不但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使每個學生都能對其中的一些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獲得成功的體驗。而且在這種親切自然的問題情景中學生會產生求解的慾望,感受到游戲、體育運動和日常生活中也有著數學學問,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的發展離不開現實生活,我們應在生活的源泉中汲取數學這一瓢,灌溉學生求知的心田,讓學生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在樂趣中以數學的思維去觀察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通過數學的應用更好地學習和把握數學,這樣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才能不斷強化,數學應用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5.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他們在知識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實踐能力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

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缺乏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學習的自覺能動性,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動作,在實踐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

大腦的功能具有整體性,只有左右半腦相互配合,協調發展,人的智力才能獲得最佳發展。數學思維活動主要受左腦支配,而使用直觀的教學材料,具有形象的特點,再加上兒童實際動手操作,使多種感官一起發揮作用,從而有助於左右腦的協調發展,促進兒童充分發展智力潛能。

從生活實際中引入相關的數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自己的生活與數學知識可以融為一體」。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問學生的方式導入:「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是圓的?」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如果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作出科學、准確的回答。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我們開始研究圓的特徵,同學們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實踐操作能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小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種知識再生產的過程。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環境,讓他們多動手擺擺、弄弄,加大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並能運用已學到的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就能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時,也學會了學習。例如:「10以內的加減法」是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數的組成即是數的分與合,5以內數的分與合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拿出兩個木塊,分成左右兩堆;再讓學生拿出4個木塊,也要分成左右兩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樣。學生通過交流發現有三種分法:(1,3)、(2,2)、(3,1)。老師提問:「剛才大家每人又擺了其中的三種,誰有本領能把這三種分法一個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規律地找出來?」學生們互相討論,一邊議論一邊擺弄,最後想出了辦法。教師及時地給予表揚,學生得到鼓勵,主動探索的勁頭更足了。

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入的理解。如在講述「圓的認識」後,教師用計算機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這樣一個活動情境:學生站成一橫排投沙包。教師問:「這樣站你們有什麼想法?」學生說:「這樣站隊不公平。」教師接著問:「怎樣站隊才公平?」學生應用剛學的同圓半徑相等的知識,說應該站成一個圓投沙包,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點排成縱隊,一個人投完後邊的人再依次投,距離相同才能保證競賽的公平性。

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數學問題的生活化,能幫助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它也能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6. 如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數學與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
一、在實際生活尋找數學,激發學生的應用意識
俗話說:「與其拉馬飲水,不如讓其感到口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如飢似渴投入到學習中。經過實踐,教師與其不斷地強調數學應用的重要性,不如讓學生輕輕愉快地走進生活的大課堂,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從中體現到感知數學的地位與價值。為此,要求每個學生,堅持寫數學日記,記錄自己或別人應用數學的情況,從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並及時加以記錄和整理。
有一次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在「日記部」中記錄應用數學知識的問題向同學匯報,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爭著回答:有的說我和媽媽去商場購物,她買洗衣粉用去12元,買蘋果用去18元,買豬肉用去23元,共用人民幣53元。學生的踴躍發言,擴大學生信息交流,擴大學生的信息儲備,從中領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二、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教師應該注意指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如學完《最大公約數》後,讓學生設計一個用方磚鋪會議室長是8.3米,寬是7.5米,經過同學們的討論,學生設計用40c m× 40c m、50c m× 50c m、60c m×60c m、70c m×70c m等規格的方磚來鋪地的幾種方案。再經過學生的交流和優化,最後選出用50c m×50c m的方磚的方案。理由是:選用這種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塊的方磚,既美觀,又不造成浪費,比較經濟實惠。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識識是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在信息中學會做數學,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能力
收集和運用信息進行學習是新新課程的要求,在學生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時,教師不光從數學角度還要從多方面去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取捨這些信息,讓學生運用這些正確的信息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有一位學生根據生活實際編了一道題:星期天我們全家去運河商場買東西,爸爸買了一包4元錢的紅梅煙,媽媽花5元錢買了一袋花生,我買了一本詞典和兩本書,一共用了45元錢。我花的錢是爸爸媽媽花的和的幾倍?他列式為:45÷(4+5),計算結果等於9。這個學生做出這樣的結果使我心中受到觸動,我問全班同學:「同學們,你們有什麼看法,還有什麼話要補充的?」這時,有的學生說:「這個學生用的錢太多了。」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捨不得花錢,我們也不能太浪費,應該向他爸爸媽媽學習」還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讓我們吃得好、穿得好,我們要更加認真學習,用好成績來回報他們」……這些話不正體現了《數學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也要同時得到進步和發展」。
四、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
數學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有利於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加強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發揮數學知識的在教學中的應用。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頭腦想問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空餘時間,把學校的籃球場面積計算出來,在第三天上課的時候,教師要求讓學生把自己計算的結果告訴同學,談談自己是怎樣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說:「我丈量出籃球場長是56米,寬45米,根據長方形公式=長Ⅹ寬,即是56Ⅹ45=2520平方米、;有的學生說我尺來量出來;由於學生通過親自的丈量,並通過計算,把學校的一塊空地計算出來,學生能夠計算出來,這表現了學生不但能夠親自實踐,而且在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讓學生在開發性的問題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並利用教材中的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使學生思維更敏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生學習「10的加減法」時,教材上有一副圖畫,讓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知道畫的是8個小朋友,10把椅子,教師啟發學生:「小朋友坐下來後,還有2把椅子是空著的?」學生經地思考,有的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答方法。張小明同學提出的是用連線的方法:「一個人和一把椅子相連,最後還有兩把椅子沒有人相連,就有兩個椅子是空著。」同學們在互相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法,其它學生從中得到啟發,促進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應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各種數學運算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