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一、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這樣在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結果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二、創設良好的情境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良好的情境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針對具體問題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進行全面的合作、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探討,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發言,有針對性的討論問題、發現問題、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從而很好地解決問題,有效地獲取知識。 例如我們在學習《梯形的中位線》這一節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先畫一個△ABE,再畫出△ABE的中位線MN,並與學生進行如下的交流和溝通,請同學們試著做做看! 1.過點N任作直線DC(但不與AB平行)交BE於C點,交平行於BE的射線AK於D點。 三、根據具體情況,適時的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交流就是溝通,交流就是與學生很好的相互合作,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探討、共同發表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觀點,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並不能時時處處一味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應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發展空間,做到適時交流、及時交流。 1.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與其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當部分學生解題或者回答問題,感到無從下手、緊鎖眉頭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可與他們進行直接交流。首先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同時勉勵他們說:「你能行,換一個方法,再試試看等等。」同時教師在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合作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引導,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2.在學生欲言又止時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數學這門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掌握不夠牢固,理解不透徹,有的甚至是一知半解。他們在遇到數學例題、習題時,感到力不從心,問題的回答模梭兩可,想說又不敢說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與他們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哪怕是錯誤的觀點和結論。學生暢所欲言,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樣既發揚了民主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 3.在學生探索問題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生探討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一刻不停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關心那些反應慢、思維能力差的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有針對性地與他們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4.在學生討論問題最熱烈的時候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艱辛復雜的過程,需要每個學生付出較大的努力,特別是在學生討論問題最熱烈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盡快地幫助他們解決困擾,讓他們較快地解決問題 四、用激勵性、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交流和溝通 1.數學語言要科學、准確、規范、精練。例如:我們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的時候說:「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但不能說:「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少了「兩組」這兩個字,這句話就不夠准確,不規范了,學生理解就迷糊了,不知道是:「兩組對邊」還是「一組對邊」分別平行了。這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是我們必須摒棄的。 3.用激勵的、富有啟發性的、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和學生交流與溝通。課堂上筆者經常用「慢慢來,再試試看,你能行,你已經不錯的了,再想想看等等」。這些語言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躍發言,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有效交流和溝通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理念之一,是要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及時與他們交流與合作,進行適時的溝通,把較為簡單的問題留給基礎差的學生解決,把較為復雜的問題讓中等生去思考,而把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尖子學生去探索解決,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使每個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平衡發展,都有機會獲得教育與平等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實踐證明,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很有必要,這對於充分發揚民主、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南河中學
❷ 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對話教學
數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師生互動交流的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後續的教學進程。對話教學就是重視師生之間交流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有效開展對話教學的途徑,以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要積極實施新的教學方式,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應開展對話教學,積極實現師生的課堂教學互動,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對話交流,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對話教學的概念
(一)對話教學的實際含義對話教學就是指教學主體之間藉助有意義的話題來進行交流對話,並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探究教學的難點和問題,師生彼此之間互相展現自己和傾聽對方的心神,從而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對話教學具有三層含義:(1)對話教學是教師、書本和學生三方之間平等交流的體現。(2)對話只是一種教學途徑,並不是為了熱鬧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共同交流才是本體。(3)師生感情環境的建立,能夠讓學生更加信賴教師,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智慧。
(二)開展對話教學的步驟根據場論理論來看,課堂上的教師、學生和書本三方之間是獨立和平等的「對話源」,三方之間互相作用、互相了解,從而在三方之間形成「對話流」。再通過「對話流」之間的交互碰撞,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對話場」。對話教學可以被分為以下三個步驟。1.課前准備階段。該階段的「對話流」可以分為「教師與文本」和「學生與文本」。教師通過分析文本來創設對話問題和情境,學生通過文本則吸收一定經驗,為與教師對話做准備。2.教學中的能量轉換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流」開始互相作用,最終形成一個開放式的對話場。在對話的過程中每個對話源都將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即:學生因為對話會獲得新的知識和思維發展方向;文本得到了全新的解釋;教師通過對話則體現出自身的主導性。3.課後拓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對話主要體現在教師、學生與更多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對話場」將由課堂文本拓展到更廣闊的天地當中。
二、對話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對話教學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應該是平等的,並不是教師向學生「施捨」或「給予」什麼東西,而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是一種有意識和有精神的教學過程。而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不願意放下身份融入到學生群體當中,使得教師難以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這就讓教學過度忠誠科學而違背了學生的學習理念,雖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權利,但是忘卻了教學的實際意義。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師生之間是一種情感上的默契,課堂教學應該成為一種生活狀態,並不只是教師的「單獨演唱」。而教師、學生與書本三方之間的交流對話則是教師生活狀態的最好體現。
(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對話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的有效化發展。在沒有教師的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將會放得更開,很多大膽的想法都能表達出來。學生會無拘無束地思考問題,對問題將會有新的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能讓「對話流」碰撞出新的火花,從而形成更有廣度的「對話場」。學生在充分智慧火花的環境中,不僅能夠收獲對知識的新理解,還能夠享受平等公平的交流過程,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心靈交流。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不再封閉,而是進一步開拓自己的思考范圍,敢於表達、展現、質疑和探尋。這種學習方式更利於知識的吸收與發揮。
(三)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對於對話教學模式來說,教師與教學文本之間是完全平等的,教學文本帶有編輯者的主要意圖和教學思想,教師在認真專業教學文本的同時,也是在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情感和教學內涵,讓自己的教學內容源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由於網路快餐文化的膨脹化發展,在網路上隨意下載和拼湊教案的情況已非常正常化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若不能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化的理解,精彩高效的教學又從哪裡談起呢?因此,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度對話,遵循當前的教學進展和狀態,讓教師與文本的對話能夠進一步促進教學的進程。
(四)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教材文本是不會自己說話的,但是文本是具有一定思想的,文本當中的知識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才組合形成的,對學生傳授知識、擴展思維和培養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種意義想要正確地被表達出來就需要學生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吸收更多的文本知識和了解更多的疑問,文本真正的教學價值才能夠被體現出來。學生通過本文知識的啟發能夠對知識進行自主的學習,也就是說無需在教師的監督下就能夠進行學習,其本質就是挖掘出了學生自身的學習慾望。學生通過與深入對話,不僅能夠挖掘知識更深層次的理念,還能夠充分了解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話教學只是一種教學途徑,是教師、學生和文本傳遞知識和吸收知識的方式。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讓小學數學教學符合了現代化教學的理念。
❸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師生互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
摘要: 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的高耗低效,即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探究「有效課堂」的教學將成為一種教育的必然,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在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應該是「感悟」與「對話」共舞。「激情」與「智慧」齊飛。因為在這里,學生的靈性得以迸發,潛在的悟性得以喚醒;因為在這里,一顆小小的種子也會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因為在這里,我們擁有的是和風細雨,春意盎然!只有這樣,我們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更成就我們的學生。
關鍵詞:數學教學 有效課堂
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❹ 談話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哪些環節可以運用
一、談話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師生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教師講,學生也講。二、談話法的優點: 第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因為在談話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是圍繞認識知識的本質而設計的。第二,有利於教學上的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如上例,學生說的「圓形比三角形多」。這句話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因為形是沒有多少之分,故教師聽後,立刻向學生指出,這句話應該說:圓形的個數比三角形多,及時糾正語言上的錯誤。第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第四,有利於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因師生談話,方向性強,故能引起學生自覺思考。教師提的問題一個接一個,能保持學生的注意力,直至問題得到解決。第五,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談話內容是由教師設計的,這樣,教師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把要進行的思想教育滲透在談話的過程中。第六,有利於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每學習一種知識,總有一定的方法,運用談話法教學,教師可按一定的學習方法設計要思考的問題,而學生思考、理解,回答問題的方法往往有所不同,這就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中學到獲取知識的最佳方法。談話法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是隨教師談的內容轉的,因此,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談話時,教師的提問一般是激發起學生的記憶表象,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具備一定的基礎或生活經驗,則不宜用談話法。 三、運用談話法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的和要求。要分清知識的主次,重點和難點,圍繞教學的中心內容和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擬好談話提綱,把要教的內容轉化為一系列的問題,有計劃有順序地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排列起來。第二,講課時,①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清楚明確,易於學生思考。②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③提出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難易適度。④提問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性質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學生回答。⑤提問要照顧大多數學生,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⑥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好的回答要及時肯定,對回答問題有困難的學生,要提輔助性問題啟發誘導,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談話法一般與講解、演示等教學方法結合運用,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❺ 如何培養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1、讓課堂更和諧,讓學生敢說。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最常見的現象是有的學生因為准備不足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因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這些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健康的交際心理的形成。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人文環境的建設,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關愛這些人文因素注入課堂,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寬松感、愉悅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輕松、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只有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才會感到有話可說,感到自己的尊嚴。在教學中,教師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不再把自己當作權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麼都可以說,學生自然就無拘無束,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學生主動說之後老師一定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有所反應,對說得不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幫助,使其充滿信心,增大勇氣,不怕說錯,大膽表達。當學生說不出時,可以和藹地說:「不要緊,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說的。」;當學生說得不太完整時,要幫助地說:「不錯,如果你能注意到某個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當學生說錯時,要友善地說:「沒關系,你可能某個地方沒有考慮清楚,再想一想。」;當學生有獨到見解時,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你真肯動腦,有新意。」當學生中出現彼此嘲笑的現象時,教師應及時進行了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嘲笑別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明白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難免會出錯,不應該嘲笑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際心理,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為學生下次主動說打好了基礎,從而養成了把自己的想法主動的說出來的習慣。
2、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准確、精煉。比如有的學生說:「8是倍數,2是因數。」「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說都不準確,雖然學生明白意思,但是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有時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糾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如:「19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麼?」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是質數,又因為19隻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所以19是質數。」在很多時候老師只注重孩子回答的結果,對為什麼是這個結果不去追問,因此,有些學生的答案是聽別人說的,有些學生知道結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或者說不清依據,更有甚者是根據老師和同學的表情、口氣瞎猜的答案;所以當學生回答後教師應該多問個「為什麼」這樣不僅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邏輯性。總之,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數學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准確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多向學生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能給我們大家說一說嗎?」「可以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想法嗎?」等問題,把握時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應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促進師生互動
課堂是師生雙方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的舞台,是學生探究知識、獲得發展的場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是我們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創造有生命課堂的主渠道,在實踐中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使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認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課堂中真正的師生互動不會自然產生,它有賴於建立在師生之間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礎上,要實現師生的交往互動,教師首先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徹底摒棄「師者為尊」的傳統意識,給學生充分尊重,讓尊重走進課堂。只有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民主,才能使學生在一種和諧、寬和、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從而使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如在講述「圓柱和球」時提出問題:「是不是會滾動的就一定是球」時讓學生討論,甲同學:「這不一定,圓柱也會滾動呀。」這時老師不輕易表明觀點,在學生繼續思考後,教師因勢利導共同歸納出:會滾動的不一定是球,圓柱和球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會滾動。教師按上述處理尊重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包辦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從實踐中得出結論,也形成了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教學氣氛。
二、明確互動目標,增強互動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重視互動的作用是必要的,但互動一定要講究有效性。學生是互動教學的主體,所以有些教師就把互動教學等同於放羊式的師生對話,把互動理解為能和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討論,做做游戲就可以了。同時,學生對這樣輕松的「學習」興趣也很濃,積極性很高,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熱熱鬧鬧,組織交流都很好,但學生對自己應該學到什麼,學會什麼,並不是十分清楚,許多學生課後對相關的知識、問題的結論知道並不多,更沒有主動去思考,課堂設計的目標沒能實現。這樣不僅沒有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連傳統課堂中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目標都達不成,可說是得不償失。又如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有的老師不考慮必要與否,也未作充分准備,很隨便地就讓前後排學生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學習,這樣的合作學習,沒有做到獨立學習在前,合作交流在後,表面上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對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觸動,只是流於形式的討論而已。以上這些教學互動,有教學互動之名,無教學互動之實,有互動的形式,而忽視互動的內容,這樣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性是不夠明確的。因此,明確互動目標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確定的教學目標中思考有效的互動策略,通過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特定教學目標。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經歷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進率的認識。我讓學生把課前搜集到的感興趣的粉筆、磁帶、磁卡等物品放到桌上量一量,學生自主操作後,反饋:「你量的物品是什麼?長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你是怎樣量的?」「我把粉筆的一頭對准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裡就可以了。」我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一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其他同學展示,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後,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後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10個毫米。」「你從哪裡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藉助投影儀演示介紹:「一大格是1厘米,一小格是1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三、創設有效互動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他們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讓它成為師生展開有效互動所必須的動力。此外,教師創設和諧有效的教學情境,也能促使學生知識情感的內化,實現師生的有效互動。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互動的學習過程。老師說:「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並且知道三角形根據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現在你能猜出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三角形嗎?」這時,教師呈現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擋住,只露出一個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銳角三角形,因為我看到了一個銳角,我猜另兩個也許是銳角。」有的學生說:「我猜是鈍角三角形,我看到的雖然是銳角,另外兩個可能一個是銳角,另一個是鈍角。」……學生爭執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學生對這個環節興趣頗濃,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因為「猜一猜」這樣的活動,它不僅有助於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說出是什麼三角形,還要說明理由。這一過程無疑是加深了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這樣的師生互動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運用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動態生成 動態生成是對教學過程中生動可變性的概括,它是對我們過去教學過程中強調的預先設定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修正和發展。一個真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必然是師生、生生積極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我們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有效的互動策略,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在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當師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真情互動時,相互啟發、相互感染、相互促進,使學生求知的慾望被激發、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維的火花被點燃。這時,師生間的互動對話就可以催發、生成許多教學契機。教師要善於抓住並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師:「你們想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嗎?」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我知道,三角形面積=底×高÷2」師:「你怎麼知道的?」生:「我從書上看到的。」師:「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生:「我知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分成了兩個等底等高相同的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師:「那你知道為什麼要沿著對角線剪,不沿著對角線剪可以嗎?」該生搖頭。師:「不要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手試一試。」這時課堂又活躍了,學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這樣,原定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變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教學。因此,對於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資源,需要教師敏捷地加以捕捉、放大。否則,契機稍縱即逝。對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應及時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適時調控,充分利用,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的動態生成。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極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要真正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說到底就是要改變「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讓學生切實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變教師的「獨角戲」為師生的「交響樂」並讓互動成為其中的主旋律,師生才能在和諧配合的過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學。
❼ 怎樣實現數學課堂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追求正互動,避免負互動,使師生在多層次互動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找准「契入點」,借機互動
尋找「興趣點」,以趣引動。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達到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學習《鏡子改變了什麼》一課時,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請八位同學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兩位同學一組,其中一位扮演照鏡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動作自編,看哪兩個同學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學生對四組同學的表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生的猜測,靈活地引出鏡面對稱,從而揭示課題。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徵,由生動活潑的表演著手,喚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課堂設計的初衷。
尋找「探究點」,以研引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新問題、新困惑,並以此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這種時機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在講解物體正對鏡面時像的特點,我組織了如下活動。
師:每位同學對著鏡子,舉起你的左手,鏡子中的像舉起的是哪一隻手?
生1:左手(鬨堂大笑)。生2:右手。
此時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這里,教師正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正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創造「思維點」,以思引動。數學思維的訓練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有些知識中的思維過程比較難以把握。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點」。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我先作教師談話。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麼形狀?然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從「可能性」出發,猜測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狀。再讓學生利用小刀對所帶正方體進行切截,並與自己的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懂得探索數學問題是從猜想開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還需對猜想進行證實。猜想與證實結果的比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創設好路徑,鋪路互動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互動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行為互動是基本的互動形態,指師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雙方是否積極或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情感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雙方學習中是否伴隨著積極的情感。認知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所採用的策略,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是通過一些策略來體現的,認知互動能夠使學生獲取和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我們也就把握了達成師生有效互動的三條基本路徑。
實踐——重探究過程的師生互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現代教學觀也認為,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實踐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踐」為特徵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實驗,然後發現、探究、總結等得出規律。在學習這些知識點時,
教師要精心放手交給學生自行探索、解決。教師只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並挑戰性地設問,引發學生合作興趣,激發學生深層求知慾望,使學生迅速進入積極思維的創新境界。讓學生通過自覺獨立思考,認真研究分析,克服困難,實踐探索。
體驗——重情感熏陶的師生互動。情緒感染在教學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學生的學習情緒往往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情感投人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關注學生的需要,要適時地肯定學生的學習。這樣的師生互動有利於數學學習的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容易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思辨——重思維發展的師生互動。有效的師生互動,必須有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它既可能是師生思維的沖突,也可能是師生思維過程的相互補充。
❽ 數學教學怎樣使用談話法進行教學
談話法又被稱為問答法,該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及解題技巧對學生進行提問,並引導學生的思考,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獲得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綜合性智力。
一、談話法的基本特點及類型
談話法是一種比較傳統且發展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其基本特點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適應范圍比較廣,教學效果良好。談話法使用方便、靈活,在學習新知識、復習鞏固已學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等教學環節,特別是在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談話法所取得的效果更為明顯。
第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談話法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利於學生發展表達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努力,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第三,有利於教師調控教學進程。使用談話法,教師可以迅速直接的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及
時的獲得教學反饋,教師可以適時適度的改善教學中的不足,及時的補進和修正課堂中的問題。第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使用談話法使用的時間比較多,可能會影響到教學進程;
對於學生完全不了解的知識,教師不能使用談話法等。
二、談話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談話法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多,效果比較好,不斷被創新的一種教學方法。提問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也逐漸的加入創新的元素,結合其他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原來由教師滿堂灌、滿堂問的形式,逐漸的向師生「對話式」的方式改進,逐漸的走向「課堂回歸學生」的趨勢。
例如,在學習「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時,首先,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10 月 1 日是國慶節,校園里到處充滿歡樂的氣氛,同學們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紙花.同學們做了黃花 25 朵,紫花 18 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 3朵。」 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編寫相應的數學問題。可能出現以下問題:「①同學們做了黃花 25 朵,紫花 18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 3 朵。做了多少朵紅花?②同學們做了黃花 25 朵,紫花 18 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 3 朵。三種花一共做了多少朵?③同學們做了黃花 25 朵,紫花 18 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 3 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或者做的紅花比紫花多多少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將問題①作為例題,開展具體的授課過程。
三、小學數學教學使用談話法要求
1、課前做好充分准備。談話法需要教師與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1)教師課前准備。首先,教師需要吃透教材,充分的挖掘教材與課標中的內容,充分的掌握分析學生現有知識的水平,充分的掌握分析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充分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需要;其次,教師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以及給方法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輔助工具,有效地開展提問與回答的教學過程。再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有效的問題。最後,教師要根據學生預期學習效應設置一些備用問題。(2)學生課前准備。學生的准備工作主要是復習與預習所學知識或已學知識。
2、提問需要明確具體、難易適中,具有針對性。課堂中的具體問題是談話法教學中最主要方式,它是貫穿整個教學的核心。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設置的問題需要具有針對性,能夠准確的緊扣教材,並且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連貫性;同時,教師設置的問題需要明確、具體、避免模糊、空化,問題難以需要始終,並且能積極的啟發學生的思考與學習能動性。
3、注意學生學習方式與學習需要。教師的提問是針對學生的學習的活動,教師設置的問題以及提問的方式學要充分考慮學生整體慣有的學習方式,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整體與個體的不同性質的、不同量的學習需要。例如,小學生比較喜歡在一些小游戲中學習,教師設置的問題需要偏向於趣味性,教師的提問可以具有競賽性質,並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性的回答。
4、注意提問的方式。教師提問時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進行積極有效的思考,然後在指定某一個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需要照顧到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耐心的聽取學生所說內容,同時,要求其他同學能夠認真的聽其他同學的回答,並積極的思考,然後准備對其他同學的不完整回答進行一定的補充。例如,在復習多邊形面積時,教師設置「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的計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的計算方法」「梯形的面積、梯形的高、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的計算方法」「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比較」等為題,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解答,最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對問題進行回答。
5、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運用談話法教學時,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積極引導全體同學的思考與動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認真聽取學生回答過程中,有效地獲取學生回應的反饋信息,及時有效的調整提問的角度、范圍、深度,有效地調控教學的整個過程,是學生順利的找到問題的答案,快速的找到思維與解答的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❾ 如何進行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
一、 營造和諧的「交流場」,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交流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只有親密,融合的師生人際關系,學生對課堂才有一種安全感,才敢於真實地展現自己,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民主、平等、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勇於展現自我,是數學交流活動的順利高效進行的前提。
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氣氛,進而師生間和生生間建立一種平等的、互助的、合作的夥伴關系。這樣教師就不是教學中的施壓者,而是與學生一起去探索、體驗的合作者,學生在課堂交往中才可能變被動為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才能實現。
因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對於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與偏差,不橫加指責,要耐心引導。例如,一個學生在回答:「800÷2」時,一時緊張,說出了「4」這個答案,班級里頓時一陣鬨笑。他隨即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羞得滿臉通紅。我示意他坐下,笑著對大家說:「這個同學想考一考大家,他還沒把答案說完呢,誰能接下去說?」這時大家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4個百」,有的說「40個十」,氣氛一下子輕松融洽起來。在這樣寬松融洽的氣氛下,不僅保護了這個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數學交流的積極性。
二、 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場」,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規范的數學語言是奠定長期交流的基礎,因此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分段 「說數學」的練習。
1. 學會說一句完整的話,讓學生掌握最簡單的交流方式。
在教材都精心地編制了很多與新知識相關的圖畫,每一節課,盡量要求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學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如在一年級上學期中,學會說:教室里有8張椅子,操場上有5位老師,小胖買了2個氣球,我的左手有5個手指……等等,促使學生學會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意思,培養說規范、完整的語言。
2. 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讓學生掌握有條理的交流方式。
當學生學會說一句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要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交流。這時候可以讓學生說一些操作的過程,說一些問題的思考過程等等。如在二年級上學期乘法口訣的教學中,()里最大能填幾?4×()=36 小括弧里填幾?你是怎樣想的?要求學生回答:「我是這樣想的,因為4×9=36,所以小括弧里最大填9」。讓學生能夠用比較完整的、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加強交流語言的培養。
3. 學會說合乎邏輯的話,讓學生掌握有根有據地進行思維的交流方式。
要提高學生交流的實效性,就要求學生能夠有根有據地思維,並把自己的觀點清楚地表達出來,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訓練學生學會說連貫的、合乎邏輯的話進行的。如:在教學「紅花有18朵,黃花有5束,每束6朵。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朵?」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開始思考 「要求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朵,要把紅花的朵數加上黃花的朵數,紅花的朵數已經知道了,所以要先求黃花的朵數,要用每束的朵數乘5束。」 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條件想起,根據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再根據求出的問題和什麼條件可以求出最後的問題等等,通過這樣的語言訓練來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使學生能清晰的、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學生數學交流能力。
三、 設計有效的「問題場」――提升數學交流的思維價值
要激發學生參與交流,更為直接的方式就是向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科學思維的焦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把握出示問題的時機與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交流。
1. 問得有趣。教師要選擇和設計能吸引學生的、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交流」的問題,讓學生置身問題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交流活動。如教學《平均數》一課,在鞏固與提高這里,我這樣設計問題:「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4米,那麼身高1.6米的小胖去游泳池有危險嗎?說出你的想法。」這個問題既有趣又符合實際生活,極大提高了學生交流的興趣。
2. 問得深入。教師設計的問題,所提問題的難度呈逐步上升趨勢,能引導學生向深層發展,使學生在整節課中始終處於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如教學《正負數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用各自的方法記錄身邊存在的一些數據信息:(1) 足球比賽,中國隊上半場進了2個球,下半場丟了3個球。(2) 學校四年級共轉進25名新同學,五年級轉走了12名同學。學生的記錄方法五花八門,於是我首先設計了第一個問題交流記錄方法:「對於這樣的記錄,大家有什麼看法?都說好,好在哪裡?」 在充分交流之後,我馬上話鋒一轉:「同學們,你用的符號,你明白;他用的符號,他明白;我用的符號,我明白。但是數學符號是數學語言,是幫助我們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怎樣才能讓我們大家都明白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立即投進交流中,並迅速達成共鳴,有必要找到一種統一的方式支撐我們數學交流。
3. 問得多樣。教師可以通過設疑(如「誰聽清楚他的想法了,能不能再說一遍?」)、反駁(如「對他的說法,你有什麼補充嗎?」)、補充(如「說得很好,還有嗎?」)追問(「對於他的見解你還有什麼補充嗎?」 「聽了他的觀點,你是怎麼認為的?」)等形式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交流,其實也有利於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在傾聽的過程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課堂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逐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4. 問後調整。在提出問題後,教師要仔細觀察、分析學生的反應,對預先設置的一些問題,要根據學生反應的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如果學生對你的提問,一片茫然,說明老師這個問題的設計上,要麼太大,要麼表述不到位,教師就要恰當地補充一些小的問題進行過渡。如果學生對你提出的問題,不假思索舉出了小手,說明問題太簡單了,也要迅速進行調整,增加問題的難度。一句話,就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准備充分,又要注意隨機應變,不能一成不變。
總之,數學交流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素質,但是數學交流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恆的加以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數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獲得終生受用的數學才能,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多地去關注「交流」而不是「獨白」、更多地去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更多地去關注「實質」而不是「形式」,使數學課堂變成學生張揚個性、煥發生命的平台,成為師生心靈互動、共同成長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