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五年級數學暑假可布置哪些有意義的實踐作業
1、調查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製作統計表、統計圖,分析數據(計算一個是總體的幾分之幾,由此有什麼感受之類的)
2、從生活中尋找幾個能解決的數學問題,解決後撰寫小論文,提出解決方案(不用太多,1~2篇就夠了)
3、對自己感興趣的數學問題:(e.g.蘇步青的狗、勾股定理等)進行了解,略知一二(當然這個自選)。
個人是讓學生這么做的。
2. 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題目,最好附帶過程和論文 是高一的作業,要算學分
你好。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題目:集合與函數概念1.2函數及其表示
目的: 正確理解函數的概念,能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
2 通過大量實例理解構成函數的三個要素;
3 掌握判定兩個函數是否相等的方法;
4通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函數概念的活動。
主要認知:函數的概念,函數的三要素。
過程:
我們學習函數,函數一詞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首先採用的,後經維布倫,林納用集合與對應的觀點,揭示了函數概念的本質,我國請代數學家李善蘭在翻譯《代數學》時,首先把「function」譯成函數且給出定義「凡式中含天,為天之函數」。所以我們今天學習的函數,要感謝這些為數學奉獻的數學家們。
初中時我們已學過函數的概念:在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也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麼我們稱y是x的函數,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x的取值范圍叫定義域,y的取值范圍叫值域。
實例(1)一枚炮彈發射後,經過26s落到地面擊中目標,炮彈的射高為845m,且炮彈距地面的高度h(單位:m)隨時間t(單位:s)變化的規律是h=130t-5t² A={t|0≤t≤26},B={h|0≤h≤845}
我們發現,對於數集A中的任意一個時間t,按照對應關系h=130t-5t²,在數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高度h和它對應,滿足函數定義,應為函數。發現解析式可以用來刻畫函數。
不同點:實例(1)用解析式刻畫變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實例(2)同圖像刻畫變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實例(2)同表格刻畫變數之間的對應關系
共同點:①都有兩個非空數集
②兩個數集間都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即按照這種對應關系對於集合A中任意一個數,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與之對應。
因此,究其函數的本質,我們用集合和對應的觀點給出函數全新的定義。
⒈一般地,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 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
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定義的要點和所滿足的條件
強調:①函數首先是兩個數集之間建立的對應
②對於x的每一個值,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都有唯一的y值與它對應,這種對應應為數與數之間的一一對應或多一對應
③認真理解y=f(x)的含義:y=f(x)是一個整體,f(x)並不表示f與x的乘積,它是一種符號,它可以是解析式,如實例(1);也可以是圖像,如實例(2);也可以是表格,如實例(3);y=f(x)如同一個加工廠,把把輸入的數x,按照某種加工過程如解析式,圖像,表格,加工稱另外一個數值y。
④x叫自變數,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
y叫函數值,y的取值范圍C={f(x)|x∈A}叫做函數的值域且C≤B
強調定義域,值域都是一個集合且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這兩種定義實質上是一致的,即它們的定義域和值域的意義完全相同,對應關系本質也一樣,只不過敘述的出發點不同,初中給出的定義是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其中對應關系是將自變數x的每一個取值與唯一確定的函數y對應起來;高中給出的定義是從集合對應的觀點出發,其中的對應關系是將A集合中的任一元素與B集合中的唯一確定的元素對應起來,這樣定義逃脫了物理運動的束縛,更加完美。
函數
1.函數的定義
2.函數的三要素
3.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相等
3.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思路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之一,設計數學實踐性作業,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原則、類型、組織指導與評價建議等五個方面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
1、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情感體驗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學習數學,要能積極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教師要選取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作為數學實踐性作業,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
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測量」這一單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的實踐活動:測量鉛筆、書、凳子以及自己的肘的長度再與同伴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量出自已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約是多長。一拃大約長( )厘米,一步大約( )厘米,一庹大約長( )米( )厘米。讓學生在以上實踐性作業中體會到量物體需要選擇相應的工具來測量,同時還很有興趣地感受一種奇妙的現象:「身上有尺」。知道這樣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來估測。再如,三年級學習了「對稱、平移和旋轉」這一知識後安排的實踐活動:①收集一些圖案,在小組內說一說。②用紙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形成,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在欣賞漂亮的圖案時,與同伴分享「創造」美的愉悅。
2、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
數學學習是一個數學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必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如一年級上冊在學生學習了「認識物體」以後,可安排「動手搭出你喜歡的東西」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摸一摸」、「滾一滾」、「堆一堆」「說一說」等活動,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平面與曲面的區別。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一些特徵。再如「可能性」的教學,准備一些黃球、紅球、白球等。通過摸球,來進行統計和驗證自己的估計與猜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發展應用意識
數學在現實世界裡有廣泛的應用。數學教學就是要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活動,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安排一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推理,在實際情境中主動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這一知識後,可設計這樣的作業:①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設計精美的圓柱形的包裝盒,開一次展覽會,從中鑒賞幾何形體及圖形美;②找些圓柱體的食品盒,測量計算出它們貼一圈商標紙的面積;③找一些圓柱體實物,分別測量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或容積;④社會調查,收集生活中人們常用圓柱體容器的數據信息,並記錄下來;⑤用一塊長31.4厘米、寬15.7厘米的長方形紙板,製作一個高5厘米的圓柱體,請你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並用圖表示出來。通過以上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應用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感受研究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其中包括用數學的方式和方法去研究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策略水平。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和體會數學策略和數學方法,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用所學數學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策略方法。如:在家或學校栽一盤蒜苗,每3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並做好數據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實驗——統計——結論」的研究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二、實踐性作業設計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數學活動的趣味性是指數學活動生動有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練習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實踐性作業應該認真選擇適量的、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通過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四年級學習了估算後安排實踐作業:你所在地區的最高建築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幾個教室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這一高度?
2、探索性原則: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一種探索的慾望,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慾望,實踐性作業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思考價值,要能夠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後,設計實踐性作業:小明家的廚房要鋪地磚,有兩種設計方案。方案一:每塊5元,邊長為2分米;方案二:每塊7元,長為3分米,寬為2分米。①用第一種地磚鋪需180塊,你知道這個廚房的面積是多少嗎?②用第二種地磚鋪需要多少塊?③用哪種地磚比較便宜?
3、應用性原則: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如: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計算後,可實地測量操場的面積或對生活用品進行估測;熟練了數的運算後可開展有關價格與購物的活動;學習了「小數乘除的知識」後,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咨詢、收集有關電話、手機話費等方面的信息,運用小數乘除法的有關知識及折扣知識解決有關話費的系列問題等。
三、實踐性作業設計的類型
1、調查類:調查可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訓練學生應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有應用數學的意識,真正體驗到數學是有用的。
如:①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會浪費 水。調查一下水價及你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計算一下按照這個滴水速度,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夠你家用多久?
②調查你們組的同學每天睡多長時間
時間
不到10時
達到10時
人數
引導學生運用以前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調查,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如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為多少,睡眠時間與成績、身體的好壞有沒有關系等等。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讓學生調查的素材很多,如:儲蓄的利息、商品的價格、乘車的時間等都可組織或按排學生去調查,在調查中獲取有關信息。
2、操作類:操作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把學生推向思維活動的前沿,使學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去思維、去探索、去學習。
如: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後,可設計「包裝磁帶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磁帶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磁帶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
3、實驗類:實驗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自己動手的探究活動。通過實驗可以鞏固知識點,拓寬知識面。教師在課內外巧妙設置有一定難度而通過努力又能解決的實驗課題,可以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求知的強烈慾望,促進他們知識向縱伸發展。
如:①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後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濕布。②待黃豆發芽後,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並記錄。③填入下表,並製成統計圖。
豆芽生長情況統計表: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豆芽長度/毫米
統計圖(略)
4、應用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開啟心智、訓練思維、發展能力。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這一知識後,可設計這樣的作業:一位農民伯伯有一張長方形的席子,准備把它捲成一個圓柱體放稻穀(接頭處不算)。要使它放的稻穀最多,請你以這張長方形席子為例,為他設計一個方案。①底面周長為( ),高( )(取整厘米數);②求一求它的容積;③從中你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應用性的實踐題;可以從報紙、電視、廣播、廣告牌中發現數學信息,盡可能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題,可以是文字的、圖表的、聲音的;鼓勵學生接觸各種實際問題,參加課內外數學實踐活動。
四、實踐性作業的組織與指導
1、組織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
數學實踐性作業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綜合應用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和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做,應該怎麼做,怎樣做得更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
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課前可布置學生到公路旁,要求他們記錄5分鍾內通過的機動車輛的次數、車輛的型號、牌照類型。第二天上課時讓學生先談談前一天收集到的數據,再談談是如何記錄這些數據的?接著,研究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調查中獲取真實的原始數據,由此分析現有公路能否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地開放的力度等方面的情況。通過以上的組織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感受到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從而在腦子里形成這樣的意識: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制定策略,同時培養學生關注信息的意識。
2、組織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提高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性作業和其他學習活動一樣,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主,以學校、家庭、社區、社會、自然界為活動場地,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的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去觀察生活、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地應用數學知識、方法、思維去研究和解決問題。特別是一些需要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共同研究、解決的問題,明確具體要做的工作,學會分工負責;共同提供需要的資料和工具,學會資源共享,以促進合作成功,榮譽共享。
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後,可設計一道策略開放性的實驗題:「設法測量一個土豆的體積」。實驗前先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將土豆放進盛有水的長方體容器中,間接測量;也可將土豆切成規則形體估計體積;也可將土豆煮熟再壓成長方體來計算等。然後,再根據提出的方案進行實驗,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進行實驗對比,每位學生不僅可以鞏固長、正方體體積的計算,而且提高其思維水平,促進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的發展。
3、組織指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的數學實踐性作業,組織指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元、角、分」之後,給學生設計一份作業:①請你調查下列物品的單價,並記錄: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②班級用100元買以上體育用品,你准備怎麼買?這種問題答案開放的實踐題,學生可根據需要,錢數的可能性,作出各種不同的合理選擇,老師只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評價,就能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促使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應用能力。
4、組織指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操作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把學生推向思維活動的前沿,使學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教師要組織指導學生在完成數學實踐性作業中加強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例如,教學「克的初步認識」一節課,可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活動:(1)用彈簧稱或電子稱稱一稱2分的硬幣(約1克),然後親手掂一掂,感受1克實物的重量;(2)要求學生稱出1克黃豆,數數約有幾粒(4—5粒);再要求數出4—5粒黃豆用手掂一掂。充分感知「克」,反復體驗1克的重量後,讓學生擴展到幾克、幾十克重量的認識操作中去。課後要求學生找一些物體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反復體驗,正確理解度量單位。再如,教學面積單位時,可要求學生動手去量一量,比一比單位面積的大小,或用紙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紙片,在地上畫出1平方米的地面,反復對課桌面、黑板、教室的牆或地面面積進行測量或估算,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五、實踐性作業的評價建議:
評價是數學實踐性作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實踐性作業起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是達成作業目標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實踐性作業的評價要明確目的,落實內容,要考慮方法手段。
1、要明確實踐性作業的評價目的。
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學習狀態,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具體包括:(1)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綜合應用數學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和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和現象,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體驗實踐的價值。(2)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交往,學會理解,學會與人共同生活。(3)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劃能力,學會做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促進學生對學習與生活關系的理解,體驗生活世界處處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拓展學習數學的視野和獲取知識的空間,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要落實實踐性作業的評價內容。
數學實踐作業的評價內容,既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體進步與發展。具體包括:(1)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感態度。(2)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與方式。(3)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觀察、分析、實驗、研究中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程度。(4)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5)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自身體驗。(6)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計劃性。
3、要把握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手段和方式。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手段和方式主要有:①觀察;②收集;③展示;④訪談;⑤問卷等。
4、實踐性作業評價要注意的問題。
(1)評價要注意導向性。導向性是指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興趣性,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參與活動的計劃性、操作性、監控性和參與活動的創造性。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使自已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2)評價要注意差異性。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客觀地存在差異,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實踐性作業也同樣具有差異性。因此,要用不同的要求去評價不同的學生,才能發現學生的進步與變化,才能更好地激勵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實踐性作業。
(3)評價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教師採用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形式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實踐活動的過程,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我體驗和計劃進行評價。定性描述的語言,應以肯定鼓勵為主,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以活動、探索為主線,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通過數學實踐性作業,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通過實踐性作業,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復習鞏固知識,更能探究實踐、體驗過程、培養情感、發展能力。
4. 五年級數學寒假留什麼作業
1、超市裡的數學:結合我們學習的小數的相關知識,去超市收集有關商品價格的信息,對欲購買的商品的規格、價格、品質等做出綜合的判斷,購買更優的商品。詳細記錄跟家長到超市所購物品的價種類、價格、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以及計算的方法。
2、家中的數學:利用我們學習的觀察物體單元知識,拿起手中的相機,把自己喜歡的物體或景物從不同角度拍攝幾張照片,觀察一下與你想像的一樣嗎?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3、游戲中的數學: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有意義的健康游戲,並把游戲的規則、過程記錄下來。分析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4、圖形中的數學:根據我們學習的認識圖形單元,或者是圖形中的規律知識,發現,研究圖形的特點,圖形的規律,相信你會有精彩呈現!
5、製作數學手抄報:結合自己的寒假生活,製作一幅精美的數學手抄報,記錄你在暑假期間,遨遊在數學王國里的一些收獲!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老師,你的同學,你的家長都會願意幫助你的!相信你在新的學年一定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附作業要求:
1、同學們要把實踐作業內容都記錄下來,可以用:(1)Word文檔的形式。(2)視頻的形式。(3)拍成照片粘在紙上並加上說明與點評等。
2、作業本設置、格式設計等各班級可自行要求,但是本班一定要統一。
3、字跡整潔,書寫美觀、 漂亮,可適當裝飾。
4、作業可裝訂成冊,要有封皮、標題。
5. 數學實踐作業——我是小小設計師
學習完《圖形的變換》這一單元後,我布置了數學實踐作業:利用一個或多個幾何圖形,或最喜歡的一片樹葉,或最喜歡的一朵花,或最喜歡的一種動物圖片……通過旋轉、平移、對稱設計一幅作品。布置這項作業的目的想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感受數學與藝術的關系。我特別期盼著孩子們的天馬行空、奇思妙想。
周一回收作業,大多數孩子們都認真地完成了這一作業,但整體缺乏想像力與創新意識。看著上交的這些作品我心裡有那麼一絲失望,或許是我要求太高,於是安慰自己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再次靜心翻閱一張張作品,竟越看越可愛起來了。雖然這些作品還不夠完整,還顯稚嫩,但每一筆、每一畫都足以看出他們的用心和巧心。這些作品有的活潑、有的精緻、有的艷麗、有的很有畫面感……我為他們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而感動。
我開始自責起來,這是孩子們設計的作品,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我應該高興才對啊。我不應該抱怨,而是應該好好藉助這次的機會,仔細地為他們分析每一幅作品,建議他們怎樣改進會更好,至少應該給他們一個思考的方向才對啊!若是他們都會了,還要我教什麼呢?換個角度看問題,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我和搭檔認真地評選出了優秀作品,並列印好了獎狀,作為六一的禮物送給孩子們,我想這應該是最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吧。
如果老師不畏麻煩,不怕困難,放手讓孩子們去學習,孩子們必將收獲到更多的東西。我想,我已經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精彩就會繼續不斷。我願意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平台與機會,感受數學的魅力。
6. 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活動方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數學實踐活動方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製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於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製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閱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包括:百分數比例;圓柱、圓錐、球;簡單的統計以及整理和復習等,根據教材的這一教學內容,確定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為:
1、根據教材百分數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規劃方案《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2、根據教材圓柱、圓錐、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並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范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並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師要與社區、單位等取得聯系,徵得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請家長幫忙,對於學生的活動能給予方便。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余時間為主,如周六、周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周五夕會的十分鍾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班主任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周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下一周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
調查的主要內容:了解周圍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搜集長方體、正方體、硬紙盒、實物等。
(2)把搜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准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並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並記錄所測量的數據。
2、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各小組調查的材料進行篩選,刪除與數學知識關系不大的內容。
3、在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學生都參加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時間不限於40分鍾,把准備的活動內容進行完。)
活動內容: 設計圍牆、籬笆。
適用年級: 四年級以上。
活動目標:
(一)知識訓練點。
1.鞏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及面積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乘、除法的含義及實際情況預算所需材料。
(二)能力訓練點。
1.在操作、觀察、想像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學生綜合運知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與能力,並培養其優化意識。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三)德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與協作能力。
活動准備:教師准備多媒體軟體一套。
學生每組准備房子、圍牆(可拼拆)、門等模型。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教師敘述:小強的奶奶家最近蓋了新房子,(屏幕顯示房子)新房子所佔地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5米。
這幾天,小強的奶奶正尋思著要砌圍牆,她准備圍出一個長20米、寬10米的長方形,連圍牆上的鐵門也買好了,鐵門寬2米,但是,她還沒想好究竟怎麼砌。同學們,今天我們都來當「小小設計師」,幫小強的奶奶出出主意,好不好?
2.讓學生充分發言。然後教師概括:對學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予以肯定,同時指出:今天這節課重點來研究一下圍牆的位置。
二、協作研討,探求方法
1.小組活動。
發給每個小組房子、圍牆(可拼拆)、門的模型,讓學生互相合作,動手操作,設計圍牆的位置。
2.小組匯報。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並說明自己的設計方案,根據學生演示在電腦上顯示出實物圖,並抽象出平面示意圖。
估計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案(陰影部分表示房子,粗線表示鐵門):
3.深入研究。
(l)猜一猜。
請學生猜一猜,小強的奶奶會選擇哪一種方案,並初步說明理由。(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考慮)
(2)算一算。
a.提問:怎樣才能預算出砌圍牆共需多少塊磚?
如果砌1米長的圍牆需要200塊磚(顯示實物圖),那麼你們能算出砌自己設計的圍牆大約需要多少塊磚嗎?圍出的空地面積呢?(顯示下表:圍牆長度。所需磚的塊數、圍出的空地面積數據暫空,待填)
b.學生分組計算。
c.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逐步顯示完成下表:
(3)想一想。
提問:看看算出的數據,你想說什麼?
重點思考:
a.哪幾種最節省材料?為什麼?(回答後閃動表中相應的部分)
b.哪幾種圖出的空地面積最大?為什麼?(回答後閃動表中相應的部分)
學生充分發表見解後,教師略作小結。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出示問題。
2.獨立設計。
3.匯報討論。
(1)指名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顯示出平面示意圖:
(2)討論:哪一種最節省材料?為什麼?
得出第二種最節省材料。(閃動第二種示意圖中表示籬笆的兩條邊,刪去圖①)
4.預算材料。
(1)給出條件:如果用細竹竿作籬笆,每5厘米插一根竹竿,那麼圍出這塊菜地至少需要幾根細竹竿?
(2)學生計算(如有困難可自由討論)。
(3)學生匯報:(電腦顯示在示意圖旁)
正方形面積為4平方米,說明邊長是2米。
籬笆長度:2x2=4(米)=4OO厘米
竹竿根數:①400÷5=80(根)
②400÷5-l=79(根)
(4)討論:要不要「減1」?為什麼要「減1」?
電腦模擬插竹竿的過程:閃動一段5厘米長的邊,插一根竹竿(伴以「叮咚」的聲音),(這樣插四根後中間過程省略,直到最後兩個5厘米)閃動倒數第二個5厘米,插一根竹竿,再閃動最後一個5厘米,(問:還需要再插一根竹竿嗎?為什麼?)閃動那一段圍牆,說明最後一根竹竿可以省略,所以要「減1」。(刪去第①種)
四、總結方法,活動小結
1.總結方法。
2.評選「優秀設計師」,並委派他們課後把研究結果告訴小強的奶奶。
活動設想
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雖然「雙基」扎實,但實際應用能力較差的現象。本方案選取了「砌圍牆和圍籬笆」這一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從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出發,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協作研討、探求方法」——「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總結方法、活動小結」,始終把學生放在「活動主體」的位置,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通過小組活動、全班討論、獨立設計等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才華的舞台,充分體現學生活動的全體性、自主性。
2.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大膽猜測,並提出合理、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活動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圍牆的設計,從設計方案到選擇方案,都注意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從而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3.注意對學生協作意識的培養。
設計圍牆時採用小組活動、小組討論的形式,預算用籬笆材料時,又允許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增強實踐能力。
4、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這是學習鞏固各種知識的重要方法。教學中,應努力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聯系的內容,讓學生做一做、量一量、驗一驗、用一用,以便使他們在用中學,會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兒童的應用技能。
活動任務:
1、完成圓台周長的測量。
2、按方位找出已放物品
3、用所得物品進行主席台設計
活動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給定的工具,嘗試採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中央圓台的周長測量。
2、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實地判定方向,依據所給的方位描述,找出預設的物品。
3、學生能在找尋物品後,依據自己的審美標准,結合物品設置,合理布局,設計方席檯布置,達到美觀大方。
4、在活動中,學生能積極討論,小組合作,鍛煉協作能力。
活動形式: 本次活動共分紅、黃、藍、綠四個小組,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協調共進。
活動安排:
1、實際測量:根據所提供的工具(繩子,捲尺,量角器),小組內合理分工,可採用不同的測量方式,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能最快完成任務為勝。
2、廣場探寶:事先按預設方位,把「寶物」(設計主席台所需的裝飾品)依不同的方位埋好,有不同顏色的標識,各小組依手中的方位描述,找出與自己組顏色相對應的寶物,不能拿其他組的,看哪一組用時最少為勝。
3、小小設計師:根據所尋得的寶物,小組內討論,共同設計出廣場主席台的布置工作,布局要合理,美觀大方,用時少,並能清楚表達自己組設計者為勝。
活動評價: 以小組為單位,每在一次活動中勝,得星一顆,所有活動完成後,哪組得星最多,哪組最終勝出,獲得實踐小能手稱號。
活動重點: 根據所提供的工具完成實際操作
活動工具准備: 秒錶,捲尺,繩子,量角器,學生自帶小量角器
活動過程:
同學們今天我們齊集櫻桃溝廣場,進行實踐活動。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本次活動我們將完成闖三關任務,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積極動腦、動手,共同協作,完成任務。
一、活動介紹
教師把學生集合後,講明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和活動的規則及評價方法,並把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便於組織。每組要自己商定各組的名稱和口號。
杜: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發放組別標識,評選組長等。
王:講解本次活動各個環節的活動規則,發放活動安排表及活動記錄表
二、實踐操作
(一)實地測量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取「實地測量」所分配的工具,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小組內商定測量方案(為時2分鍾)後,各組分散進行實地測量,用時5分鍾,在5分鍾內完成任務者,比一比認證量的快,認證量的准,勝出者得星一顆。
杜:活動其間關注學生的測量情況
王:關注活動時間
教師在此活動中要關注學生採用的測量方法,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活動中出現的亮點,在活動後進行小結。
杜老師:進行本環節的總結。
王:對本環節成績進行公布,指導進行下一個活動。
(二)廣場尋寶
按第一關完成的先後順序,開始進行第二關廣場尋寶,(教師要記錄好時間)學生按發給的方位描述圖,小組合分工,誰能又快又準的找出屬於自己組的寶物。
杜、王:發放方點陣圖
教師在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尤其是小組中的分工合作,對於合作效果好的小組,給予肯定評價,並對其採用的分工方法進行剖析,讓學生對合作價值有所了解。
王:本次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
杜:對本次活動的成績進行公布。
三、小小設計師
完成廣場尋寶後,各小組到教師處領取各組的展板,小組內討論,自主設計,完成對主席台的布置設計。
設計好後,由各組的發言人,對本組的設計進行闡述介紹。
四、活動總結
根據三關完成的情況,對各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重點指出各小組所表現出來的優點,評出本次活動中表現最好的.小組,授以「實踐小能手」稱號。
杜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整體的評價
王老師:公布最終的活動成績。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的一門學科,它具有基礎性和人文性。數學是知識海洋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它有助於啟迪智慧,開發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我是小小數學迷」數學節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關心環境,關心社會,去獲取和發現新的知識,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數學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的:
1.通過形式多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設計手抄報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3.進行數學小論文的評比,促使促進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學會用理性的思維來研究問題,進而展示學社的數學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
4.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切身體會到數學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進一步激起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形成校園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三、活動時間:
XX.10——XX.11
四、活動參與對象:
全體學生及數學教師
五、活動安排:
1.一本課外書
閱讀數學家的故事,汲取數學家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促使學生愛上數學,逐漸形成理性精神。閱讀數學家或者數學科普作家的書籍,如李毓佩、談祥柏的書籍,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並進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然後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開展讀書交流會。
2.一份手抄報
教師首先在內容選擇和版面設計上進行指導;然後採用小組合作或者個人獨立的方式進行手抄報的設計;其次在學生完成之後,教師組織展評,並評出一(2人)、二(3人)、三等獎(5人);最後挑選出最精美的手抄報進行張貼展示。
3.一則小論文
讓學生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關注一道問題的解決,實現解題方案的多元,寫一篇數學日記。教師在學生原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加工、潤色,讓學生二次作文,形成較為成功的小論文。每班上交5到10篇數學小論文,形成《數學未來星》的小冊子。
4.一次小競賽
我們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結合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根據學生在四方面的綜合表現,評選出「XX年度明道數學之星」頒發證書和獎品。
一、活動背景:
數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科學,他需要沉靜的大腦,活躍的思維,周到的分析,巧妙的假設,去一步步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為了增加一年級小朋友對數學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加強對數學文化的了解與熱愛。為了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基於這樣的背景,我們利用寒假組織學生開展題為「數學文化」的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增加一年級小朋友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生的研究意識與能力。
三、實踐作業內容:
上網查閱、收集、整理一些與一年級數學知識有關的數學文化以及數學家的故事,認真摘抄在A4紙上。如:加號、減號、等於號;大於號、小於號;數學0的來歷,我國古人結繩計數等數學文化或數學家的故事。
四、作業要求:《數學文化》手抄報一份。
具體要求:
1.作業用紙A4,四周留有1厘米邊框,設計裝飾圖案。
2.認真構思、精心設計、內容豐富。
3.插圖漂亮、認真書寫圖文並茂。
4.開學以級部為單位進行作業展評。
陳世斌自從數學活動課作為了一種新的課型在教學中展開,活動課的優勢也漸漸的突顯出來。實踐證明,通過活動課,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培養數學興趣,拓寬思路、誘發才智,使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長、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然而在活動課的開展中,仍存在有許多問題,為使活動課落到實處,真正展現活動課的魅力,使學生在動學,在玩中學,在交流合作中學,讓學生通過活動課擴大視野,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形成數學的解決問題意識,進一步培養興趣、愛好、發展創新才能。特製訂本期數學活動課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了解,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級整學年的培養,已經具有一些初步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開展活動課,是非常必要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認為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更為適合。因此,在本期活動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獲得更多的探索知識的體驗,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內容:
活動在實施與發展教育中與各學科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本期活動課將課後選作題、思考題作為活動課內容的一部分,另外安排適當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各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課的組織和開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計算技能、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以及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3、擴大數學視野,拓寬知識領域。
4、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
5、發展個性特長,激發潛在機能。
6、陶冶情操,開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活動安排觀察物體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我會設計圖案欣賞與設計圖案猜一猜學習簡單的推理知識五、活動課的方法與措施:
1、數學游戲課:通過漫遊數學王國、猜數字謎、玩數學撲克、開數學門診、游智慧迷宮、「傳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動物找家」等活動,師生共同搜集趣題,進行游戲,既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2、思維訓練課: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參與速算和巧算、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找規律、幾何圖形變換與辨認、試試你的判斷力、開放性題目訓練等活動,不僅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保持與發展。
3、競賽活動課: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特點,開展「看誰學得又對又快」、「看誰擺的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小能手」等競賽活動。從小訓練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
4、實踐應用課: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如社會調查、專題采訪、實際測量、投擲、跳繩、賽跑、踢球、出板報等等。這些專門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得到培養和發展。
5、動手操作課:利用活動課指導學生製作直觀學具、讓學生擺一擺、折一折、分一分、稱一稱、量一量、摸一摸、數一數、塗一塗、拼一拼,讓學生動手、動腦,既能鞏固和運用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激發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7. 數學特色作業有哪些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數學特色作業」大致是以下幾類:1、數學小報2、數學日記3、數學筆記4、數學改錯本以上作業是不同年級不同老師依本班情況著情布置的「數學特色作業」,關於數學手抄報、數學隨堂筆記或單元整理總結筆記,之前自己都進行過嘗試,但對於改錯本的使用,一直是不明就理,為了學生省事,為了老師批改的便捷,低年級階段我要求改在原地,中高年級開始改在後面,對於試卷的改錯,在中高年級讓學生將錯題抄在信紙上再改一遍,批改之後便被學生當成廢紙一樣丟棄了,不利於學生保留!看了展出的改錯本,我和該作業本使用者本人溝通了使用方法:將每單元測試卷上的錯題先在本錯題旁邊改一遍,再將錯題抄在改錯本的左邊,對應的右邊寫上正確的答案。聽後,方覺使用改錯本的確有其合理性!將一些常錯或易錯的題進行改正並進行再次的收集整理,以便於期終復習時給學生指出一個查漏補缺的方向!對此作業,我大贊成!對於數學日記,也是讓我大新奇了一番(閉門造車,眼界狹窄,所以看什麼都覺新鮮,呵呵),我隨手翻了幾本,發現按日期推算,大致是每周一篇,內容涉及課堂的一些讓人記憶深刻的小片斷、一些收獲、一點困惑、一周或一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總結、或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等等,篇篇都有老師詳細的批註,看出了師生關系的親密融洽,也充分體現了學科與學科的融合!看了這些特色作業後,我對今後為學生布置什麼樣的作業產生了不少思路(我所教學生現在是二年級,有點小,有些想法還不能付諸實踐)!數學作業千篇一律的口算、筆算、解決問題實在乏味,偶爾讓學生做不一樣的作業,一定能增加數學學科的魅力!但我同時也在思考,怎樣才能讓「數學特色作業」發揮其合理的能效?首先,「數學特色作業」要符合學生的年級特徵。一二年級的學生,正在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關鍵期,從書寫的規范到書寫的格式、以太作業本的使用老師是事必躬親,因此作業要少而精,讓學生養成只要動筆就有模有樣的好習慣(事實上真的很吃力,天天抓,天天都會有不按老師要求做的孩子),不宜布置其他讓學生感到吃力有困難的作業,所以,從三年級起,可以增加數學改錯本,開始訓練學生合理使用改錯本,讓錯題錯得有價值!從三年級始,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和寫字速度的提高,也可以開始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單元總結,要求學生准備一個便於長時間保存,並可以一直使用至小學畢業的活頁筆記本,先由教師領著總結,教給學生如何確定總結的內容,如何在筆記本上進行內容的編排,如何根據自己的喜好,在筆記本上適當地、簡單地配上一點精美的插圖,逐漸讓學生養成進行單元總結的習慣。同時,從三年級起,學生開始有了要使用草稿本的需要,讓學生專門准備一個草稿本,提前在上面打上一些大小適中的方格,培養學生養成草稿也認真的好習慣,避免寫得亂七八糟,以至自己謄抄錯誤而導致不必要的計算失誤!其次,「數學特色作業」要避免加重學生的負擔。比如數學手抄報,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可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說,從打格到內容的編排與收集上,都有一定難度,與其說是給學生布置作業,倒不如說是給家長布置了作業,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可能就是點綴的那點兒圖畫,評比誰的手抄報出得更好,實際上是家長認真態度的大比拼,誰的家長用的心多,誰的手抄報質量就高點,相反,那些質量不高的、在我們眼裡認為沒有認真去做的學生的手抄報,其實正是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製作的作品!這樣的作業,其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特色」而「特色」,不要也罷!關於數學日記,在我看來是一個很好的作業形式,但較之數學單元總結,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到了中高年級,如果又要學生天天做一些常規的作業,又要求學生今天進行數學單元總結,明天進行數學日記,再加上語文種類繁多的作業和英語背背寫寫的作業,勢必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既然日記也主要側重於數學知識方面的總結,我將考慮合二為一,每單元學完之後必須進行單元總結,但僅針對學生特別感興趣的一課或出現問題特別嚴重的題讓學生寫一點自己的感想,力求不做到讓學生有事可講,有話可說!以上僅是自己對於這次「數學特色作業」展的一些感想,以及自己對今後作業布置的一些打算,我一直在努力讓自己的數學課堂精彩,今後也將努力讓自己的數學作業綻放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