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數學活動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數學活動有觀察、實驗、練習。小學數學活動課,必須突出具體形象思維,給學生以能力的鑰匙,不給知識的包袱,促進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
小學生的思維,在四年級之前,是以認識「具體實例」、「直觀特徵」為標志的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四年級之後,則向掌握「主要屬性」、「種屬關系」、「實際功用」為標志的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不過這種抽象邏輯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經驗技巧
1、講授法: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是一種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也是迄今為止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最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具體地說,又可以分為講述、講讀、講解三種方式。
2、談話法:談話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藉助啟發性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進行學習。
⑵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2)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範文篇三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必修課之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利於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給學生創設一種動態、開放、主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並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獲取信息時代所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是開展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貫徹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使綜合實踐活動的管理有章可循,並逐步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製訂本實施方案。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意義
1.使學生結合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以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帶動學校辦學特色項目,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校在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帶動學校教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4.以學校現階段的辦學思路和發展總體規劃為指導,通過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目標
1.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針對現時段我校學生實際,我們提出通過活動體驗,獲得豐富的經驗和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即為人之道、為事之道。這是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總體目標,具體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下列目標。
第一,學會認知。通過經歷文本資料的搜集、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實踐,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從活動中總結經驗,逐步養成方法論意識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關注自我的學習方式和 思維方式 ,發展自主獲取知識的願望和能力,發展問題意識和創新品質。
第二,學會做事。通過對各種復雜的活動情景的體驗,學會合理地應對各種具體的、現實的沖突和問題,妥善地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逐步學會在現實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藉助必要的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實踐能力。
第三,學會交往。綜合實踐活動一般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展開,指導教師應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學生自己應總結在活動過程中處理人際關系的得失,學會表達、交流與合作。
第四,學做完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心靈啟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會對自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我負責的責任感,關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方式。
2.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對學習和生活,對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2.1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2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論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2.5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培養一支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需求的具有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
2.6構建學校新型的課程體系。通過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時代特點、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校本教材體系。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1.准備階段(每學年開學初至9月底)
1.1成立組織機構,制訂《黎里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規范落實各項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園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網頁;
1.3落實柳亞子紀念館、黎里敬老院、社區活動中心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基地;
1.4准備好綜合實踐活動管理的各種表冊。
2.組織實施階段(第一學期10月~第二學期5月)
2.1以教務處、德育處、班團隊組織為主體逐步實施以“體驗”為主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
2.2以教務處、教研組為主體逐步實施以信息技術為主體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性學習的活動。
2.3以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機構為主體,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動態管理和調控;
2.4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工作交流和階段成果總結;
2.5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參觀學習和培訓活動;
2.6及時收集有關數據,積累資料和活動經驗。
3.總結階段(第二學期6月)
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會課評比及成果展示活動,進行總結交流活動,編印案例、學生子課題設計方案、學生心得,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小組;完成有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工作,確定下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與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措施
1.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初一年級每周安排2課時信息技術課,初二安排1課時,在完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信息技術學科,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初一年級每周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 編織 、折紙等技能,配以 布藝 、陶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為要求讓學生體驗為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2.團結協作,分塊到位,職責明確。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是“探索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基礎上分塊到各處室,並各負其責。
2.1組織保障:由教務處、德育處、教科室、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小組,指導並督促每個教師、每個班級學生,積極參與並完成活動任務。從下學期起,在初一年級各學科組先挑選一名教師開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以利於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
2.2資源保障:學校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素材信息庫,並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補充資料,以確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所需的信息來源,定期開放綜合實踐成果展覽室和信息中心資料室及實驗室。校電視台及時報道綜合實踐活動的 熱點 、亮點課題,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2.3安全保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研究,針對學生身邊、學校周邊的有關事項進行調查研究,部分課題組如需要利用節假日外出活動的,必須徵得各自家長同意,並盡可能由家長陪同進行,由家長負責監護,以確保學生人身安全。
2.4後勤保障:總務處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後勤保障。
五、組織管理
1.健全組織領導。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小組,校長室負責對課程的開展進行統一的協調;教務處負責培訓、鑒定教師的工作、課程的組織與落實;信息中心負責信息技術教育;德育處負責開辟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工作,落實好活動基地。
2.加強過程管理。加強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長室負責制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教務處負責各年級組、信息組和科技教師認真制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以及本學期的主題活動方案,在此基礎上,各年級組應加強平時的研討,每周開展集體備課,相互了解情況、分析情況、互 相學 習交流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構思對策,並及時記錄每一次的活動情況,由教務處負責平時的監督調控,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做法,解決問題,提高實效,並及時反饋給校長室。
附:黎里中學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XXX
六、教學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要求其教學評價也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評價、過程評價。
1.教師評價
1.1每個教師都有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和指導學生課題研究的義務,這作為教師職評、評先、評優的必要條件之一。
1.1.1從下一學期開始,學校在每個班(初一、初二年級)定期開設“活動”指導課、方案策劃課,同學科教師觀摩學習,觀摩課等同於校級公開課,教務處將記錄備案。學校將舉辦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周,對開放周的指導課、方案策劃課按市級公開課計分(有外校教師參加觀摩、學習)。
1.1.2每學年學校將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覽,開展一次活動成果評比,並在每個年級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編印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文集,從中選出成果突出課題參加上一級相關單位評比。對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獲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在評先、評優和職評中以同級論文獲獎計分,第二指導教師減半計分;對指導多個學生課題獲獎的教師,可累計得分。學校每學年將在每個年級中取3~5名分值較高教師給予表揚、獎勵。
1.2每個學科組都安排一位教師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工作,時間為兩年,在初二學年末寫出結題 報告 ,對研究成果,學校組織人員從中分選一、二檔次,按校一、二等獎計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學生評價:
2.1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對每個學生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登記,作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之一,納入學生成績考核范圍。
2.2以“重過程、輕結果”為評價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課題研究的每個環節,進行激勵性評價,遵循發展性原則,對有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展示的課題小組及時給予表揚、獎勵。
2.3綜合實踐活動成果作為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必要條件之一。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範文篇四
活動目的:
1.挖掘游戲中的數學味道,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享受思維的樂趣,提高思維的品質。
2.正確引導學生利用好閑暇時間,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3.樹立典型,營造不斷超越的氛圍。
活動內容:
一年級:找不同;二年級:七巧板;三年級:算“24”;四年級: 魔方 ;五年級: 五子棋 ;六年級:“數獨”游戲
活動時間:20xx年4月中旬
活動形式:班級賽(初賽)、年級賽(復賽)
活動規則:
一年級【找不同】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賽前訓練:數學老師統一指導具體的表示方法。
初賽:由 一年級數學 老師統一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練習紙,上面印有3組找不同的圖案。學生在5分鍾時間內圈出所有的不同之處。
地點:各班教室。
篩選方法:5分鍾內能找到全部不同之處的學生入圍參賽年級組的決賽,每班選出5名。
復賽:一年級數學老師負責找好合適的電腦軟體,時間5分鍾,地點電腦房。每個年級決出前10名。
二年級【七巧板】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賽前訓練:由 二年級數學 老師列印下發七巧板的模型,學生用該模型用彩紙剪出4套(每套一種顏色)。學生用剪好的彩紙自己操練。
初賽:由二年級數學老師統一提供拼搭的圖案,學生在10分鍾內拼出指定圖案。每幅圖案用一副七巧板,並保留在桌面上。
地點:各班教室。
篩選方法:選出每班5名10分鍾內能拼出最多圖案的學生。
復賽:二年級數學老師負責找好相關圖案,時間10分鍾,地點階梯教室。每個年級決出前10名。
三年級【算“24” 】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賽前訓練:各班數學教師講清楚游戲規則,學生自己練習。
初賽:以10分鍾為限,四人一組,優勝者吃下別人所出的牌,最後手中牌數最多的學生勝出。第2個10分鍾,剛才勝出的學生組成二人一組,繼續游戲,決出全班的前5名進入復賽。(初賽時,J、Q、K都當“10”計算)
地點:各班教室。
復賽:由每班選出的優勝者,集中階梯教室,第一輪四人賽,第二輪二人賽,直至賽出第一名。年級取前10名。(復賽時,J、Q、K分別當11、12、13計算)
四年級【魔方】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賽前訓練:由各班數學老師簡單介紹魔方的玩法。
初賽:第一類——能盤出六面同色的學生直接進入年級決賽。第二類——能盤出一面同色的學生,按時間先後排出班級的名次。(和第一類合起來是10個學生)
地點:各班教室。
復賽:視具體情況,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能盤六面的,按時間先後排名;第二層次,能盤一面的,按時間先後排名。一共取10名。
五年級【五子棋】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賽前訓練:由各班數學老師講清楚游戲規則。(1.雙方猜拳“石頭、剪子、布”三局兩勝,勝者執黑子,先行。2.黑、白雙方依次落子,先在棋盤上形成橫向、豎向、斜向的連續相同顏色的5個棋子的一方勝一局;勝者可取對方在棋盤上的任意一子;然後繼續下一局。3.限時10分鍾,以拿到對方棋子數多者為勝。4.如規定時間內雙方平局,則加賽一次,以首先連成五子者勝。)
初賽:採用淘汰賽的方式,依次決出班級前6~8名,參加年級比賽。
地點:各班教室。
復賽:在階梯教室決出年級前10名。
六年級【數獨游戲】
競賽目的: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賽前訓練:由各班數學教師介紹數獨游戲的游戲規則。
初賽:由 六年級數學 老師提供統一的數獨練習紙。每班取最先填完且全部正確的10位學生。
地點:各班教室。
復賽:在階梯教室,統一提供難度更高一級的數獨練習紙,取最先填完且全部正確的10位學生。
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⑶ 數學實踐活動方案
為保證活動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活動方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實踐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的一門學科,它具有基礎性和人文性。數學是知識海洋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它有助於啟迪智慧,開發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我是小小數學迷」數學節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基本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關心環境,關心社會,去獲取和發現新的知識,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習數學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的:
1.通過形式多樣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設計手抄報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3.進行數學小論文的評比,促使促進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學會用理性的思維來研究問題,進而展示學社的數學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
4.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切身體會到數學在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進一步激起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形成校園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三、活動時間:
xx年xx月xx日
四、活動參與對象:
全體學生及數學教師
五、活動安排:
1.一本課外書
閱讀數學家的故事,汲取數學家的智慧和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促使學生愛上數學,逐漸形成理性精神。閱讀數學家或者數學科普作家的書籍,如李毓佩、談祥柏的書籍,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並進行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然後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開展讀書交流會。
2.一份手抄報
教師首先在內容選擇和版面設計上進行指導;然後採用小組合作或者個人獨立的方式進行手抄報的設計;其次在學生完成之後,教師組織展評,並評出一(2人)、二(3人)、三等獎(5人);最後挑選出最精美的手抄報進行張貼展示。
3.一則小論文
讓學生留意身邊的數學問題,關注一道問題的解決,實現解題方案的多元,寫一篇數學日記。教師在學生原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加工、潤色,讓學生二次作文,形成較為成功的小論文。每班上交5到10篇數學小論文,形成《數學未來星》的小冊子。
4.一次小競賽
我們利用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結合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
根據學生在四方面的綜合表現,評選出「XX年度明道數學之星」頒發證書和獎品。
活動任務:
1、完成圓台周長的測量。
2、按方位找出已放物品
3、用所得物品進行主席台設計
活動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給定的工具,嘗試採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中央圓台的周長測量。
2、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實地判定方向,依據所給的方位描述,找出預設的物品。
3、學生能在找尋物品後,依據自己的審美標准,結合物品設置,合理布局,設計方席檯布置,達到美觀大方。
4、在活動中,學生能積極討論,小組合作,鍛煉協作能力。
活動形式: 本次活動共分紅、黃、藍、綠四個小組,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協調共進。
活動安排:
1、實際測量:根據所提供的工具(繩子,捲尺,量角器),小組內合理分工,可採用不同的測量方式,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能最快完成任務為勝。
2、廣場探寶:事先按預設方位,把「寶物」(設計主席台所需的裝飾品)依不同的方位埋好,有不同顏色的標識,各小組依手中的方位描述,找出與自己組顏色相對應的寶物,不能拿其他組的,看哪一組用時最少為勝。
3、小小設計師:根據所尋得的寶物,小組內討論,共同設計出廣場主席台的布置工作,布局要合理,美觀大方,用時少,並能清楚表達自己組設計者為勝。
活動評價: 以小組為單位,每在一次活動中勝,得星一顆,所有活動完成後,哪組得星最多,哪組最終勝出,獲得實踐小能手稱號。
活動重點: 根據所提供的工具完成實際操作
活動工具准備: 秒錶,捲尺,繩子,量角器,學生自帶小量角器
活動過程:
同學們今天我們齊集櫻桃溝廣場,進行實踐活動。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本次活動我們將完成闖三關任務,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積極動腦、動手,共同協作,完成任務。
一、活動介紹
教師把學生集合後,講明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和活動的規則及評價方法,並把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選出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便於組織。每組要自己商定各組的名稱和口號。
杜: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發放組別標識,評選組長等。
王:講解本次活動各個環節的活動規則,發放活動安排表及活動記錄表。
二、實踐操作
(一)實地測量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取「實地測量」所分配的工具,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小組內商定測量方案(為時2分鍾)後,各組分散進行實地測量,用時5分鍾,在5分鍾內完成任務者,比一比認證量的快,認證量的准,勝出者得星一顆。
杜:活動其間關注學生的測量情況
王:關注活動時間
教師在此活動中要關注學生採用的測量方法,對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活動中出現的亮點,在活動後進行小結。
杜老師:進行本環節的總結。
王:對本環節成績進行公布,指導進行下一個活動。
(二)廣場尋寶
按第一關完成的先後順序,開始進行第二關廣場尋寶,(教師要記錄好時間)學生按發給的方位描述圖,小組合分工,誰能又快又準的找出屬於自己組的寶物。
杜、王:發放方點陣圖
教師在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尤其是小組中的分工合作,對於合作效果好的小組,給予肯定評價,並對其採用的分工方法進行剖析,讓學生對合作價值有所了解。
王:本次活動中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
杜:對本次活動的成績進行公布。
三、小小設計師
完成廣場尋寶後,各小組到教師處領取各組的展板,小組內討論,自主設計,完成對主席台的布置設計。
設計好後,由各組的發言人,對本組的設計進行闡述介紹。
四、活動總結
根據三關完成的情況,對各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重點指出各小組所表現出來的優點,評出本次活動中表現最好的'小組,授以「實踐小能手」稱號。
杜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整體的評價
王老師:公布最終的活動成績。
一、活動目的:
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活動原則:
1、學科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運用數學知識這個中心,必須緊扣數學教材的內容;
2、實踐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必須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必須是學生的考察、參觀、訪問、製作、公益勞動等的實踐活動;
3、全員參與的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4、知識的應用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探索創新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於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努力有新發明、新創造地完成任務;
6、活動多樣性原則:數學實踐活動方式的多樣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多樣性: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課內,也可以在課外,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如參觀、訪問、思考、製作、觀察、實驗、調查、討論、閱讀、操作、競賽、表演等;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等。
三、活動的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的教學內容包括:百分數比例;圓柱、圓錐、球;簡單的統計以及整理和復習等,根據教材的這一教學內容,確定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實踐活動內容為:
1、根據教材百分數的教學內容,進行以《小小銀行》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儲蓄的意義及儲蓄方面的有關知識,活動時間在三月份。
2、根據教材圓柱、圓錐、球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以《做一做》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立體幾何知識,學做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活動時間在四月份。
3、根據簡單的統計這一知識,進行以《簡單的統計》為主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並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簡單的統計,活動時間在五月份。
四、活動組織:
1、根據學生居住范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組長,小組的成員要兼顧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並對各小組的活動提出要求。
班主任老師要與社區、單位等取得聯系,徵得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請家長幫忙,對於學生的活動能給予方便。
2、小組活動的時間以學生的業余時間為主,如周六、周日、節假日等,活動的方式以小組活動為主,也可以在小組長的協調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動。
3、把每周五夕會的十分鍾時間定為各小組實踐活動的交流與總結時間,班主任教師要了解各小組的活動情況,對活動的形式、內容等進行合理的調整,以達到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調控;同時各小組長要對一周來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提出下一周活動的具體要求。
五、活動步驟:
1、學生按劃分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內容要根據本學期數學實踐活動的主題來確定。每月的具體活動內容如下:
三月份:
活動主題:《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
調查的主要內容:了解周圍人們對電視節目的喜愛情況;
四月份:
活動主題:《做一做》
活動的主要內容:
(1)搜集長方體、正方體、硬紙盒、實物等。
(2)把搜集到的實物用剪刀剪開,觀察各形體展開的面的形狀,各部分尺寸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3)准備做紙盒用的硬紙殼。
五月份:
活動主題:《簡單的統計》
調查的主要內容:
(1)調查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
(2)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情況;
(3)在教師的組織下實際測量各小組學生的身高,體重,並計算各小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並記錄所測量的數據。
2、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對各小組調查的材料進行篩選,刪除與數學知識關系不大的內容。
3、在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學生都參加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時間不限於40分鍾,把准備的活動內容進行完。)
⑷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確定起跑線》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80-81頁
一、教學目標
1.能用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和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2.通過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起跑線」的價值,體驗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2.難點: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麼有關。
三、活動准備
1.學生小組合作,觀察並測量校園田徑場上400米跑道的直道長度、跑道間距、彎道半徑等,獲取相關數據。
2.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發思考
1.出示視屏片段: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400米決賽起跑時的場面。
問:看到這兩個起跑的不同場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2.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運動場,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揭開「確定起跑線」的秘密。
(二)觀察跑道、探究問題
1.觀察思考,找出問題關鍵。
(1)各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多少米?獨立思考,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麼辦?
(2)小組合作探究。
2.分析比較,確定解決問題思路。
(1)先了解跑道的構造。(結合自己課前跑道的觀察及自己畫的跑道)
說一說,每一條跑道具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內外跑道的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2)怎樣找出相鄰兩個跑道的差距?
3.計算驗證,解決問題。
(1)問:計算每條跑道的長度或計算彎道(圓)的長度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2)怎樣計算相鄰跑道間長度的差?
(3)先自己獨立計算,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有幾種計算方法,得出結果,確定起跑線的位置。(學生用草稿本計算)
(4)匯報交流。
4. 小結
(1)總結方法:回顧得出結論的過程,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2)發現規律。
師: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了起跑線的位置,從結果來看,你發現什麼規律了嗎?起跑線的確定與什麼關系最為密切?
學生思考發現:
①跑道一圈長度=2條直道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②內外跑道的長度不一樣是因為圓的周長不一樣。
③分別把每條跑道的長度算出來,也就是計算2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再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
④因為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再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
得出結論: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2π×跑道寬」
(三)鞏固應用
1.如下圖所示,小狗和小兔分別從A、B兩點出發,沿半圓走到C、D。他們走過的路程一樣長嗎?
(1)小狗所走是的路線的半徑為10米,他走過的路程是()米。
(2)小兔所走的半徑為()米,他走過的路徑是()米。
(3)兩只動物走過的路程相差()米。
2.在運動場上還有200米的比賽,跑道寬為1.25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四)小結
1.回顧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1)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2π×跑道寬」
比賽需跑兩個彎道時,相鄰外圈比內圈起跑線提前:「2π×跑道寬」
比賽需跑一個彎道時,相鄰外圈比內圈起跑線提前:「π×跑道寬」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既然起跑線不固定,終點不固定,跑道不固定,又有無數次重新嘗試的機會,我們還有什麼可怕的呢?人生不是短跑,人生處處是起跑線,奔跑需要智慧,需要內心的力量,在今後數學學習的「馬拉松長跑」中處處都是起跑線,成功者將是那些持之以恆、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人!
⑸ 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加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這種活動,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展數學才能。
活動內容有:群眾性的數學普及講座,紀念數學家,數學游藝會,數學園地刊物,數學競賽,數學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課外閱讀、翻譯、撰寫數學小論文等。
學校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加, 並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可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稱為「第二課堂」.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為進一步學習數學和選擇職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活動的方式可以是製作教具,指導閱讀數學書刊,辦數學牆報,編數學論文集,進行專題報告(如中外數學史、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等),辦數學故事會,進行數學競賽,舉辦數學游戲,實地測量等。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單一化的數學學科課和教材,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共性,而遠遠適應不了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對於國民數學素質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說,重視個性培養、加強激發興趣、發展特長,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這一任務,數學活動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個性是指人的特質和品格,是認識、情感、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各種特質的總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表現的最基本因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解答能充分表現個性,也在活動中形成個性,使他們初步具備較為完美的個性。
二、有助於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縱觀課堂教學,學生在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以及一定的數學能力以後,往往就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課外,容易對一些數學現象、數學、難點產生興趣。給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數學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於調動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活動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可以使學生手腦結合,心靈手巧。「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在活動課中,教師應善於領悟教材的編排意圖,從學生的知識需要及興趣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多組織一些可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畫畫、算算等充滿「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一位數乘法後,可以指導學生製作練習轉盤;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正方體展開圖的類型;教學體積計算後,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
這種活動,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操作內容步驟,同時要預計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課中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指導要適當。
四、有助於強化學以致用,溝通理論與實踐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加強溝通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活動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實現「和諧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較長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後,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生理上表現為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映速度下降、情緒怠倦等。
開展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參與活動,一是調節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課本中解脫出來,投其所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發現、自由創造,不受空間限制,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二是活動課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了大量的數學常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對學習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⑹ 寒假高中數學實踐活動有哪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要努力培養兒童自身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基。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要改善和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探究合作。
一、確立探究任務,實現「三維目標」
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學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合作探究的目標要明確,一堂課到底要解決哪些重點和難點,應怎樣解決,教師要做到胸有成竹。有目標才有方向和動力,才可對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進行評估,而這種目標又是以具體的探究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為牽引的。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就採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前,讓學生明確探究目標。以問題「你們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後推導出它的面積公式嗎?」開始,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學生選擇性地利用學具在剪拼的過程中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開始很擔心自己的學生能行嗎?結果卻出乎意料,學生在匯報時很積極、很投入,不但說出了平行四邊形和拼成後的長方形的關系,展示了多種剪拼方法而且還探究出只能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才能拼成長方形。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高有很大的關系而不是鄰邊。這種目標導向性的引導,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明確的指示和方向,從而得心應手的完成了任務。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
問題情境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的關鍵。這些問題的組織不同於教學活動中的一問一答,而是圍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提出的引導和激發學生鑽研教材、正確思維,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引路石。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所以,這些問題的創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情況制訂,問題的提出應該能激起學生的思考。對於學生來說,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問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問題情景,這一問題情景對於學生來說,學生需要對已有的知識加以組合,進行思考,以激活有關解決問題的方法,將成功的答案組合到認知結構中。例如:56.28÷0.67後出示這樣的問題:商不變的性質是什麼?你能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學過的除法來計算嗎?這樣的問題提出,富有挑戰性、思考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調動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因而在探討中積極主動。
三、深入把握教材,引發探究展開
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是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後,把教學中的重、難點演繹成問題提出。要使小組合作學習富有成效,提出討論的問題就要切實能夠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能夠引起師生思維活動的展開。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時,就這樣設計:給每個學生發三組木棒:一組可以組成三角形;一組是兩根木棒的長度和等於第三根的長度;一組是兩根木棒的長度和小於第三根的長度。然後,學生擺三角形,量出三組木棒的長度。最後把學生量得的木棒長度分三塊羅列在黑板上,教師就此提出:「請你用一個長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條線段能夠組成三角形的條件的問題。」這時,學生一般會在能夠組成三角形的那塊數據里尋找關系式。不管學生用那種方式,教師都板書到黑板上,然後引導、篩選,或舉例否定,最後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結論。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活動,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
四、創設探究氛圍,提倡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應該與探究活動結合起來,同時讓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為學生提供適應概念的感性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數學問題,如果它本身就很簡單,每個學生都能很快地得到一致的方法或結論,那就沒必要進行合作學習了。要讓學生對合作學習產生興趣,那麼這個數學問題就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慾望。在這種狀態下教師若能及時地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討論將是積極的。例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要切學生統計某個路口5分鍾所經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學生匯報時得出了很多不一致的結果。於是他們提出導致出現這么多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可能因為車開的太快,不小心就過了一輛,所以造成統計不準確。「是啊,總不能叫車子停下來讓我們統計吧?那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於是有人想出了好辦法,就是分工合作。四人為一個小組,每人統計一種車通過的輛數。按這樣的方法,全班同學又統計了一次,再次匯報結果時,每個小組的答案幾乎一致。用事實證明合作學習是解決問題的需要,讓學生通過兩次活動對比,使學生在合作中取得成功。
⑺ 數學集體實踐課有哪些
第一種類型:實踐活動開題課。
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激發興趣、選定主題、確定活動的方案。
課堂教學基本內容包括: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喚起學生對感興趣問題的研究慾望,確定要進行實踐研究、開展實踐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按照主題內容的一致性和相近性給學生分組;指導各小組討論制定活動方案。
包括:活動的目標、活動的步驟、活動要創造的條件、活動所採用的基本方法、小組內成員的分工、預想困難和問題,作出策略預想等。老師對學生制定方案情況進行可行性評判和指導。
第二種類型:活動策略指導課。
活動策略指導課主要是針對學生在開題課後的實踐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和策略問題來進行指導。通過教師的觀察、調查反饋,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自己不能解決的新問題、所設想的問題解決策略施行受阻等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困難、困惑、問題,給予策略性指導。
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提供必備的知識來源,提供並組織學生展開學習領會為解決問題必備的知識;提供必備的學習設備、條件(如圖書館、微機室),指導學生學習資料學習研究;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研究實踐中所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調控指導;教給學生一些必需的學習策略等。通過活動策略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後面的研究實踐。
第三種類型:成果總結整理課。
學生通過研究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成果。這些成果用什麼方式來呈現?這是需要教師針對學生實際來進行指導的。
指導學生總結、整理研究成果,需要跟具體的、能夠實現其研究、實踐的生活與社會價值的背景聯系起來,因此,教師要做的事情首先是為學生創設這種「背景情境」,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成果總結整理出來以後有什麼樣的生活和社會價值。
然後,根據學生研究內容的類型,來確定實踐成果的表現形式:製作實物成品或者模型;寫出調研報告、小論文、提出建議;作出數據統計、繪制圖表;寫書信或者心得體會;編演劇本;辦手抄報等等。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成果總結整理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盡最大可能,總結整理出自己滿意的「顯性成果」。
成果的總結整理,可以由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學生自己完成,具體情況根據學生活動成果的實際來確定,因此,教師的指導採用針對學生個人和團體來進行兩種情況。
需要說明的事,教師的指導主要表現為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整理成果所遇到的困難,組織學生展開研究討論;對學生研究討論如何總結整理的過程中的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點撥、提示。
第四種類型:展示分享課。
展示分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價的過程。評價的目的不是給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定性、定質,而是通過展示,互相分享成功的喜悅,認識到自己實踐活動的在生活和社會中的價值意義,增進自我成就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成就慾望、社會角色感,增進積極的情感體驗。
展示分享課要安排在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研究成果的生活和社會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具體方式可以採用:作品展示、交流、互相評議、請家長、社會人士來進行鑒定等方式來進行。
展示分享課課後,應該有一個實踐延伸的過程:要讓學生的成果切實與生活、社會現實互動起來,在生活和社會現實中,真實地發生其意義,實現其價值,得到生活和社會的回應。
⑻ 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案有哪些
教案通常又叫課時計劃,包括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那麼教師是怎麼設計教案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案一
教學目標 1.會通過列方程解決“配套問題”;
2.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3.通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建模思想.
教學重點 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
學情分析 1、 在前面已學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夠簡單的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 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學法指導 自學互幫導學法
教 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預測( 可能出現的問題) 補救措施 修改意見
一、復習與回顧
問題1:之前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應用問題的過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驟?
1. 審:審題,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2. 設:設適當的未知數,並表示未知量;
3. 列: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方程;
4. 解:解這個方程;
5. 答:檢驗 並答話.
二、應用與探究
問題2:應用回顧的步驟解決以下問題.
例1某車間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產1 200個螺釘或2 000個螺母. 1個螺釘 需要配 2個螺母,為使每天生產的螺釘和螺母剛好配套,應安排生產螺釘和螺母的工人 各多少名?
三、課堂練習
1:一套儀器由一個A部件和三個B部件構成. 用1 m3鋼材可以做40個A部件或240個B部件. 現要用6 m3鋼材製作這種儀器,應用多少鋼材做A部件,多少鋼材 做B部件,恰好配成這種儀器多少套?
2:某糕點廠中秋節前要製作一批盒裝月餅,每盒中裝2塊大月餅和4塊小月餅。製作1塊大月餅要用0.05kg麵粉,1塊小月餅要用0.02kg麵粉。 現共有麵粉4500kg,製作兩種月餅 應各用多少麵粉,才能生產最多的盒裝月餅?
四、小結與歸納
問題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有幾個步驟? 分別是什麼?
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案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理解單項式及單項式系數、次數的概念。
2.會准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4.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的概念,並會准確迅速地確定一個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
難點:單項式概念的建立。
教學方法:
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列代數式
(1)若正方形的邊長為a,則正方形的面積是 ( )
(2)若三角形一邊長為a,並且這邊上的高為h,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為( )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長,則正方形的體積是( )
(4)若m表示一個有理數,則它的相反數是( )
(5)小明從每月的零花錢中貯存x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一年下來小明捐款 ( ) 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是新課程標准所賦予的任務。讓學生列代數式不僅復習前面的知識,更是為下面給出單項式埋下伏筆,同時使學生受到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 請學生說出所列代數式的意義。
3、 請學生觀察所列代數式包含哪些運算,有何共同運算特徵。
由小組討論後,經小組推薦人員回答,教師適當點撥。
(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可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二、講授新課:
1.單項式:
通過特徵的描述,引導學生概括單項式的概念,從而引入課題:單項式,並板書歸納得出的單項式的概念,即由數與字母的乘積組成的代數式稱為單項式。然後教師補充,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如a,5。
2.練習:判斷下列各代數式哪些是單項式?
(1)abc; (2)b2; (3)-5ab2; (4)y; (5)-xy2; (6)-5。
(加強學生對不同形式的單項式的直觀認識,同時利用練習中的單項式轉入單項式的系數和次數的教學)
3.單項式系數和次數:
直接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單項式結構,總結出單項式是由數字因數和字母因數兩部分組成的。以四個單項式a2h,2πr,abc,-m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的數字因數是什麼,從而引入單項式系數的概念並板書,接著讓學生說出以上幾個單項式的字母因數是什麼,各字母指數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入單項式次數的概念並板書。
概念:
單項式的系數: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
單項式的次數:在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之和。
4.例題:
例1:判斷下列各代數式是否是單項式。如不是,請說明理由;如是,請指出它的系數和次數。
①x+1; ② ; ③πr2; ④-ab。
答:①不是,因為原代數式中出現了加法運算;
②不是,因為原代數式是1與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數是π,次數是2;
④是,它的系數是-1,次數是3。
例2:下面各題的判斷是否正確?
①-7xy2的系數是7; ②-x2y3與x3沒有系數; ③-ab3c2的次數是0+3+2;
④-a3的系數是-1; ⑤-32x2y3的次數是7; ⑥πr2h的系數是。
通過其中的反例練習及例題,強調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圓周率π是常數;
②當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如x2,-a2b等;
③單項式次數只與字母指數有關。
5.游戲:
規則:一個小組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然後指定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回答他的系數和次數;然後交換,看兩小組哪一組回答得快而准。
(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形式,且由編題學生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同時培養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
6.課堂練習:課本p56:1,2。
三、課堂小結:
①單項式及單項式的系數、次數。
②根據教學過程反饋的信息對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結。
③通過判斷一個單項式的系數、次數,培養學生理解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已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四、作業布置:
課本p59:1,2。
初中數學實踐活動教案三
教學內容
1、 多項式、整式的有關概念
2、正確區分單項式和多項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理解多項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准確地確定一個多項式的次數和項數.
(3)能正確區分單項式和多項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區別單項式與多項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而服務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多項式的概念及單項式的聯系與區別.
2.難點及關鍵:多項式的次數的確定,多項式中各項的符號問題,以及多項式與單項式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單項式的有關概念,同學們看下面一些問題.
1.下列代數式中,哪些是單項式?是單項式的請指出它的系數與次數.
, , ,2, , ,
2.圓的半徑為 ,則半圓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半圓的總長為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回答上述兩個問題,可以進行搶答,看誰想的全面,回答的准確,教師對回答准確、速度快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法說明】讓學生通過1題回顧有關單項式的一些知識點,再通過2題中半圓周長為 很自然地引出本節內容.
師:上述2題中,表示半圓面積的代數式是單項式嗎?為什麼?表示半圓的周長的式子呢?
學生活動:同座進行討論,然後選代表回答.
師:誰能把1題中不是單項式的式子讀出來?(師做相應板書)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 , , 對於這些代數式的結構特點,由小組選代表說明,若不完整,其他同學可做補充.
二、探索新知
師:像以上這樣的式子叫多項式,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多項式,上面幾個式子都是多項式.
學生活動:討論歸納什麼叫多項式.可讓學生互相補充.
教師概括並板書
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
師:強調每個單項式的符號問題,使學生引起注意.
練習:下列代數式 , , , , , , , , 中,是多項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學生搶答以上問題,然後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兩個多項式,同桌互相交換打分,有疑問的提出再討論.
【教法說明】通過觀察式子特點,討論歸納多項式的概念,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多項式的概念是本節教學重點,為使學生對概念真正理解,讓學生每個人寫出兩個多項式,可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師:提出問題,多項式 、 , , 各是由幾個單項式相加而得到的?每個單項式各指的是誰?各是幾次單項式?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給予肯定、否定與糾正.
師:在 中,是兩個單項式相加得到,就叫做二項式,兩個單項式中, 次數是1, 次數是1,最高次數是一次,所以我們說這個多項式的次數是一次,整個式子叫做一次二項式.
學生活動:同桌討論, , , ,應怎樣稱謂,然後找學生回答.
師:給予歸納,並做適當板書:
學生活動:通過上例,學生討論多項式的項、次數,然後選代表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師歸納: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是幾個單項式的和就叫做幾項式.每一項包含它的符號,如 這一項不是 .多項式里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就叫做多項式次數,即最高次項是幾次,就叫做幾次多項式,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教法說明】通過學生對以上幾個多項式的感知,學生對多項式的特片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逐步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一些結論,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師:提出問題:對於多項式 是幾次幾項式呢?多項式的項數,各單項式的次數以及各項字母的指數各是多少呢?
學生活動:討論 (學生應都能准確回答)
師歸納:各項字母的指數,發現多項式的排列是按照字母b的升冪來排列。指出多項式的表達必須按照某個字母的升冪或降冪來排列的。
則 還可以表示為 ,還有嗎?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並展示各組的成果。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填表:
2、填空:
(1) 是___次___項式; 是___次____項式; 的常數項是___________.
(2) 是____次____項式,最高次數是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是______,常數項是_______.
3、將下列多項式按照某個字母的升冪,降冪來排列。
學生活動:1題搶答,同桌同學給予肯定或否定,且肯定地說出依據,否定的再說出正確答案;2題學生觀察後,在練習本或投影膠片上完成,部分膠片打出投影,師生一起分析、討論,對所做答案給予肯定或更正.
【教法說明】在此組練習題中,1題目的是以填表的形式感知一個多項式就是單項式的和,多項式的項就是單項式;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多項式與單項式的關系,避免死記硬背概念,而不能准確應用於解題中的弊病.2題是在理解概念和完成1題單一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數學語言.
歸納: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說明:教師邊小結邊板書出多項式、單項式,然後再提出它們統稱為整式,並做板書,使所學知識納入知識系統.
四、應用拓展
1、下列各代數式:0, , , , , , 中,單項式有__________,多項式有____________,整式有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觀察後學生回答,互相補充、糾正,提醒學生不能遺漏
【教法說明】數學要領重在於應用,通過上題的訓練,可使學生很清楚地了解單項式、多項式的區別與聯系,它們與整式的關系.
2、單項式 , , 的和_________,它是____次_____項式.
3、 是_____次____項式, 是____次____項式,它的常數項_________.
4、 是_____次_____項式,最高次項是_______,最高次項的系數是_______,常數項是________.
5、 的2倍與 的平方的 的和,用代數式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單項式或多項式).
學生活動:每個學生先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後小組互相交流補充,最後小組選出代表發言.
師:做肯定或否定,強調3題中最高次項的系數是 , 是一個數字,不是字母,因為它只能代表圓周率這一個數值,而一個字母是可以取不同的值的.
【教法說明】本組是在前面掌握了本節課基本知識後安排的一組訓練題,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多項式的次數與項數,特別是對 這個數字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6、自編題目練習:
每個學生寫出6個整式,並要求既有單項式,又有多項式,然後交給同桌的同學,完成以下任務,①先找出單項式、多項式,②是單項式的寫出系數與次數,是多項式的寫出是幾次幾項式,最高次數是什麼?常數項是什麼,然後再互相討論對方的解答是否正確.
【教學說明】自編題目的訓練,一是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
師:通過上面編題、解題練習,同學們對整式的概念有了清楚的理解,下面再按老師的要求編題,編一個四次三項式,看誰編的又快又准確,再編一個不高於三次的多項式.
學生活動:學生邊回答師邊板書,然後學生討論是否符合要求.
【教法說明】通過上面訓練,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多項式項數、次數的概念,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
五、歸納小結
學生歸納,教師點評
“多項式”的有關概念;在掌握多項式概念時,要注意它的項數和次數.前面我們還學習了單項式,掌握單項式時要注意它的系數和次數.
猜你喜歡:
1. 初中的數學教學教案有哪些
2. 數學活動設計方案
3. 初中數學課優秀教案有哪些
4. 初中數學全冊優秀教案有哪些
5. 有哪些初中數學免費的教案
⑼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題有哪些
:1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結題報告一、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沒有成熟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一門活動性、實踐性課程,主題性活動是它的主體內容。然而,綜合實踐活動進入學校課程領域, 面臨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綜合實踐活動開課難,缺乏詳細的開課流程;相關的實踐基地使實踐活動逐漸變味;只停留在形式層面上,走過場,無實效。針對這些問題,實踐活動的課程建設經歷了從課程內容開發研究,到有效實施策略探討,以及對綜合實踐活動方法論教學研究等艱辛的歷程。這些研究對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課程實施的主體還是學生,沒有成熟評價體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就像是一份沒有正確批改的試卷,老師稀里糊塗,學生也不知所措,這樣的課堂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是低效的,甚至也有可能誤導學生。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對當前科學高效地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的課程總目標,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性研究工程。 2. 很多老師只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成果。作為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大版塊之一的「綜合實踐活動」,倡導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特點之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出, 綁縛在數學綜合實踐上的培養責任非常多。但是,現實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開展後並沒有實際性的收效,很多老師還是以能否應付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何種方式真正轉變老師的這種評價觀念,如何催生健康有效的評價體系迫在眉睫。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在課程研究中,應當擁有足夠的關注:強化過程性評價和過程檔案,把素質報告逐漸提升為包含學業評價和實踐評價的綜合評價體系。 3. 課程理念的落實,學生的需要。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 2 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基於上述願景,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思考把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作為研究重點,擬定課題為:小學數學活動課堂與綜合實踐相整合的研究。(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 改變教師觀念大多數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結果而輕視過程,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小組活動,探索等方式,難以控制學生。學習過程浪費時間,而且有時不一定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不如教師真接講解,即能節省時間,又能直指問題詞的結論,省時省力。而新課程標准中指出,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過程的感受。數學教學中有一些活動的內容是不參加考試,有一些教師就人為的把這部分知識給省略掉了,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要徹底轉變教師這種想法, 就要為教師搭建一個平台,讓教師能夠有章可依的主動的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2.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些學生因為個人智力水平的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的差異。以往的學習活動,他們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往往有偏科和厭學的情緒,通過參加數學活動課的綜合實踐活動,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他們也會產生一種被需要和被認同的情感,加上教師適時、恰當的鼓勵,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實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數學上得到發展」的課程目標。 3. 改變家長的教育理論很多學生的家長沒有培養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意識,在他們心目中認為只要孩子的成績高,一切就都好了,形成一種重成績而輕能力的思想。然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多方面發展的人才,這些人才就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通過數學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得到家長的幫助,更有助於家長理解新的教育理論,改變他們傳統而落後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和學校配合,為培養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共同努力。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3 小學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整合是指在數學活動課上對學生按照綜合實踐的方法來進行學習,把班主任引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與數學活動結合起來,在不增加學習學習負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的聯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採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力求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 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對於綜合實踐課的興趣。(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流程進行研究,總對數學活動課與綜合實踐課的分課型課時的教學模式。能對學生數學活動進行動態評價,從評價的主體、方式、及評價的時間、評價的延伸價值等方面進行研究。 2.通過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三) 課題研究的目標 1.轉變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理念。 2.建立數學活動課的分年級分段的教學模式。 3.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 4.探索 1-5 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互相銜接,對學生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形成縱向的培養。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一)研究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資料研究,了解國內外有關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的有關文獻,以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與實施的要求。 2 .調查訪問法: 對課題組、當地教育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或書面調查,了解對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的看法,並對本課題改革方案提出建設性意見。 3 .實踐教學法: 對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評價策略進行實驗,創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班」,並及時總結經驗。 4 .理論分析法: 以基礎教育課程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從整體上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有效評價。(二)研究步驟 1 、准備階段: 2012年 3月~20 14年 4 月,搞好課題設計,成立研究組織,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和工作措施。 4 2 、文獻研究階段: 2012年 5月~20 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