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如何問題意識

數學如何問題意識

發布時間:2023-02-04 07:21:35

A.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習數學知識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和發展,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著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為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他們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和課堂氛圍,鼓勵其敢於提出問題,提出質疑,不僅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還能提升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載體,屬於綱領性內容,初中數學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和內容十分廣泛,包含著豐富的問題資源,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資料。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從中提煉問題,並合理利用教材資料,挖掘其中的隱藏性問題,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培養其問題意識與問題能力。同時,從初中數學教材內容來看,擁有很多讓學生自主發現的問題與內容,像數據、圖形、對話等,還有多個問題部分,有試一試、活動思考等。比如,在「有理數的加減法」教學實踐中,教材內容主要有練、想、議和做四個部分組成,通過由簡入繁的形式設計多個問題,引領學生循序漸進地思考與學習。

而教師也應根據教材內容的設置,從中提煉問題,諸如:利用銀行存取錢,設計以下問題:第一次存800元,第二次存300元;第一次存800元,第二次取300元;第一次取800元,第二次取300元;這兩次分別存多少錢?讓學生初步認識有理數的加減法,分別列出計算式:800+300;800+(-300);(-800)+(-300)。然後,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例題設計問題,讓學生分別求一個正數與一個負數的和,兩個負數的和,兩個互為相反數的和,以及0與一個有理數的和,難度逐步提升。
二、更新教學思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受到落後教育理念的限制和影響,往往不敢去嘗試新的教學思路和模式,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能彰顯與考慮他們的質疑精神和勇氣,嚴重影響其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習效率也難以有效提升。另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敢於大膽質疑,提出問題,不斷培養與提升其質疑能力,做好引導和點撥工作,促使學生主動猜想和探究問題,問題意識得以有效培養。

例如,在「平行線的判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藉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准備好三角板和直尺等教具,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伊始,運用復習導入的方法,讓學生回顧平行線的公理及推論,提出問題:如何利用平行線的定義及平行公理的推論來說明兩直線平行?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木工師傅使用的拐尺,讓學生說明利用拐尺畫平行線的原理。之後,教師可讓學生針對平行線的幾種判定方法,包括:平行線的定義;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垂直。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探索和交流,培養他們勇於實踐、大膽猜想、質疑和推理的科學態度,進而培養其問題意識。
三、靈活設計問題,避免答案單一標准

初中生的思維往往比較活躍,能夠對很多問題提出個人獨特的看法與見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靈活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避免答案單一標准,積極拓展其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發現與分析問題。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可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沒有標准和固定答案的問題,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獨立思考空間,由於問題靈活多變,答案具有開放性和不唯一的特點,有利於他們發現與形成問題意識,促使其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與思考問題。

在這里,以「有理數——相反數」教學為例,教師可列舉以下幾對有理數:8和-8,1/6和-1/6,7.2和-7.2,要求學生在數軸上標出,讓他們認真觀察和研究問題:上述各對數之間有什麼特點?表示這兩對數的點在數軸上有什麼特點?能夠寫出其他具有上述特點的數嗎?以此訓練學生利用數軸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知道互為相反數的位置關系,掌握求相反數的方法。
這一問題看似簡單,卻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方面進行思考,不過教師在設計開放性問題時,應從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出發,分析與判斷問題。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學生的思維不受限制,得以充分發散,對問題進行靈活思考,在探究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

B.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摘要: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的需要,數學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學會深入思考,發散思維,為創新精神做基石。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敢問到愛問再到善問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
關鍵詞:問題意識、敢問善問、創新精神
有了問題才能產生學習,沒有問題學生就難以激起求知慾,自然不會深入思考。現在教學方法使學生一味的去解決問題,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靠的是學習的數學理論公式,提出問題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呢?
一營造敢問、愛問的學習環境
學生在提問時往往受到心理素質、語言表達、知識積累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在站起來之前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嫌棄、被同學嘲笑,或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視角看問題,平等的朋友式的交流問題,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下,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講解中增加趣味,提高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不要總問還有哪裡不會,應該用贊許的目光、專注的神情等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在學生大膽提出質疑時,無論正確與否,都給予真誠的表揚,這樣在學生中樹立出愛問問題的榜樣,或是給予獎勵的方式,然後再詳細解惑或者引導學生提出問到點子上的問題,潛移默化的教授如何問問題,來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消除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更讓他們打開思維,理清思緒。
二互動教學,培養問題習慣
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助於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採取互動教學,日積月累使學生養成提問的習慣,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從多種不同角度去看待問題。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過多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往往按部就班的講解分析理論知識,這樣的課堂就讓學生失去了創新的空間,而且一般都是教師設計一些問題由學生作答,學生被動的作答參與不到學習活動當中去,這樣的教學流於形式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設置有效的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且有疑可問,例如將生活題材引入數學教學中,在講解應用求解時可以用時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足球賽事等來做例。有的時候學生認為都懂了問不出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問題來問學生,或者採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互相答疑解惑後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亦可專門設置課余時間作為答疑時間來請學生們積極提出問題,每周兩到三次從而養成提問的習慣。
三教會質疑的方法,使學生會問
教會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首先教師要善於問才能啟發學生會問,在備教案時,多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而教師的提問也要有趣味性,以免過於機械使學生感到乏味。
1.從課題中發現問題
對於不懂的知識產生了疑問,就直接問出自己弄不懂的,將最基本的知識弄通弄懂,在理解了原理之後與生活實際想結合又想出了什麼新的發現,這都要通過教師從旁輔助以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走上正軌從而拿到新課題時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課題本身切入,在看到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時,第一反應出的疑惑是什麼,引導學生從基本處著手通過一個個自問來弄懂知識。而在通過這個知識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這種舊知向新知的遷移過程中,學生發現了怎樣的內在聯系與問題,在教師沒有解惑之前他們自己會有怎樣的想法,如何舉一反三來學習更多的深層次的內容,這樣一步步引導下來更有效果。
2.從反面處發現數學問題
在正面研究了問題之後,教師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來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從事物的反面來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從而敢於質疑。有時候當學生們面對這個問題局限在了固定模式當中時,教師通過舉例來提示學生從反面進行推論,這樣跳出以往的思維空間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尤其是在進行假設論證的教學活動中,以此來引出課題。
四注重評價,激勵學生問問題
學生提問後,教師的評價是鼓勵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對問題的深刻分析,讓同學們理解到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注重評價以學生為主體,建立起師生互評的學習體系,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精神。一方面,通過提出問題來深刻學習理論知識,讓積極質疑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進教室。另一方面,在課堂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以更清晰的分析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對數學學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不可過於公式化,對學生都是千篇一律的評價,要因人而異體現出個人特色,也不能不切合實際,過度表揚以避免學生驕傲自滿,也不必太過權威,造成學生心理壓力,適當帶有真情實感使學生更有動力。
總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當今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提不出問題的數學課是沒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來改善教學

C. 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僅局限於解決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能從日常、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即「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處於教學活動主導地位的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環。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我們每一位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不是一個方式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問題。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越來越不愛提出問題,越來越提不出問題,這也是教學中一個不爭的事實。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師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只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好奇心、認知沖突、教學氛圍的寬松與否等因素也制約著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再次,學生能否提出問題還涉及方法問題,有些學生不明白怎麼問、問什麼。那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呢?一、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提問的勇氣。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首先需要教師營造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以真誠的尊重和發自肺腑的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那些數學學習稍差一些的學生。其次需要引導學生消除對教師、教材的崇拜和迷信,敢於對教師的講解及書本上的內容提出質疑。有時,教師還可以故意「犯下」一兩個錯誤,引導學生質疑,以培養學生敢於挑戰、提出問題的勇氣。二、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僅要營造讓小學生敢於提出問題的學習氛圍,還要善於創設蘊含數學問題的情境,讓孩子有積極提問的興趣和意識。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追尋數學問題的慾望和激情,造成其認知沖突,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其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誘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因而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對於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1、挖掘數學知識本身特點,創設數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數學知識本身特點,創設數學情境。如在教學《噸的認識》時,一位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隻麻雀的重量是100();一隻鴕鳥的重量是100();一頭大象的重量是6()。學生很快便在前面兩個括弧里分別填上了克、千克,但是在解答第三題時遇到了「障礙」。此時,學生便會思考並提出這樣的問題:有沒有比千克更大的質量單位呢?6噸究竟是多重呢?……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2、創設生活化的數學問題情境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目標是從現實生活中「看到」數學,並應用數學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因而,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還原於現實背景中,將數學知識和兒童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興趣。尤其是在第一學段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孩子是否能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並積極觀察、引導、肯定學生提出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問題,鼓勵孩子大膽、盡量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例如購物情境、乘車情境等都是適合學生接受的問題情境。三、改進教學方法,創設提問的機會。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注重分析教材,注重課堂結構設計的環環相扣,無形中把學生提問的時間給擠掉了。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都要求學生循規蹈矩,要發言先舉手,如果沒有教師同意,即使有疑問的問題也不能提,因而也就禁錮了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1、通過多種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提問的沃土。為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留下提問的餘地。要讓學生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通過思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一課時,教師讓學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一個12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在擺完之後,許多同學通過小組觀察、交流提出雖然幾種擺法體積都相同,但它們形狀不同,因而表面積也不相同。由學生的提問,教師自然得出:體積相同情況下,長、寬、高越接近的長方體表面積就越小,包裝也就越節省。這樣就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和深入。2、設立「提問卡」,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設立「提問卡」,記錄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課前收集卡片,進行綜合、規類,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探索或在教師指導找到解決問題的法,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學生的「提問卡」上就記錄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一張紙是不是長方體?如果是的,它的高是多少?如果不是,那麼幾十張紙的書為什麼就是長方體?為什麼有的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長方體中能不能有4個面是正方形?3、設計開放性作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教師要著眼於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適當設計開放性作業,使學生有的時間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參加實踐,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所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如在學完了《年、月、日》知識後,可出示這樣的家庭作業:年、月、日月份年通過學生查日歷、問父母或其他途徑,寫出幾個年份每個月的天數,以此讓學生在自己調查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獨立探究的方法。四、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學生有了提問題的勇氣,老師也給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並不等於學生就能提出問題了。因為有些學生想向老師提出問題,卻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容易產生問題。因此,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1、多觀察實際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養成觀察習慣,要培養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科學未解開的謎團,只有勤於思考,認真觀察,才能切身體會到生活的這種科學魅力。如:學校開運動會,一些學生觀察到,400米比賽每位運動員都不在同一起跑線上。於是提出:「400米賽跑為什麼運動員不在同一起跑線上?400米賽跑,相鄰跑道的運動員起點的距離應該有多遠?」的問題,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課余鑽研數學的熱情。2、讓學生對「解題方法」提出問題。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是克服思維定勢、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可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指導他們按下列的幾個層面提問:A、題中所給條件有哪些?B、題中是否有隱含條件?C、可以從哪幾個角度去解決問題?D、能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結果?經過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便逐漸學會按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既提高了解題能力,又學會了如何提出問題。3、鼓勵閱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如在教學《通分》時,教師讓學生自學課本提出問題。結果一個學生大膽質疑:「通分時,為什麼一般情況下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教師立刻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價值,並順勢將問題拋給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總之,培養學生會提問題的能力,是促進個體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動機,營造提出問題的氛圍,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指導提出問題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促使他們在問題中發展自我,成長為新世紀的優秀人才。(參考資料:新浪博客)

D.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是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方面可以這樣嘗試的。
一、營造民主氛圍——願問
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而現實課堂中,許多學生習慣於讓教師提出問題,即使有疑也不敢提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學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問題可問。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陽光、水分和適宜土壤,有利於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想問
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依賴於教師的教學設計,因此,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多種手段呈現問題情境,製造學生認知沖突,誘發學生問題意識,使學生確實感到有問題要問。
1.引入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自然」中想問。
數學內容雖然是抽象的,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適合小學生接受的原型。將問題創設在學生親身經歷或熟悉的生活原型中,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學《年、月、日》時,我通過故事情境導入:今天李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有關父子倆的故事:有一天,小頭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大頭兒子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哭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小頭爸爸聽後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學生不由自主地想問:「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生活化導入有利於調節學生心理狀態,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躍躍欲試,急於探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2.創設懸念式情境,使學生在「驚奇」中想問。
針對小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引入時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懸念,誘發學生想揭露秘密的問題意識。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非常自信地對學生說:「你們給出任何一個數,我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告訴你們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結果學生一個個報數,教師回答,學生驗證,一個個都對了,可真神。這時,學生在強烈好奇心驅使下,便產生了這樣的問題:究竟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規律?從而使學生帶著強烈學習動機和問題意識主動探究知識規律。
3.製造認知沖突,使學生在「矛盾」中想問。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利用數學知識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同樣能滿足兒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學習本能。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利用教材中主題圖「游樂場」創設了很多相同加數求和的情境,使學生感受乘法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那麼多相同加數連加很麻煩,也容易出錯。這樣製造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他們想探索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有利於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
三、鼓勵質疑問難——會問
質疑問難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是釋放每一位學生潛能的好辦法。因此教師除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質疑問難氛圍外,還要教給學生提問技能。質疑問難方法一般有:
1.在知識「結合點」上找問題。
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出示例題(圖1)單位:厘米
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有學生就問:能不能把它分割成幾個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受他的啟發,學生想到了許多方法。我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方法探究,看方法可不可行。如此,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利用原有知識獲取新知。
2.從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問題。
如教學「利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後,學生在練習「2.5×35+2.5×6-2.5」這題時出現了兩種情況:

A.2.5×35+2.5×6-2.5?搖?搖?搖?搖 B.2.5×35+2.5×6-2.5
=2.5×(35+6-1)?搖?搖?搖?搖 ?搖?搖 =2.5×(35+6-2.5)
我不急於判斷對錯,而是引導學生討論驗證哪種做法正確。在教師的鼓勵下,一位學生問:「為什麼最後一項是2.5,在括弧里卻成了1?」這位學生問到了本題的關鍵所在。經過討論,這部分學生終於明白了2.5可以看成2.5×1,表示1個2.5,所以在括弧里必須是1,不是2.5。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不僅促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還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
3.教師提供開放題,讓學生在異中問。
設置開放題,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層地思考所學知識,有利於擴大學生思維空間,把機械模仿轉化為探索創造,開放學生思路,發掘學生潛能。例如;在學生學完三角形面積計算後,安排這樣的練習題:用三角板畫一個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學生會畫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這樣邊長整厘米數的正方形,那麼面積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該怎樣畫呢?這種題目答案多樣性,學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適時評價——善問
學生問題意識培養需要寬松的環境,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非常重要。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結果,更要注重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很幼稚,甚至很荒唐,但這是學生「自己的」問題,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教師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同時,對教師一節課的評價也要有所改變,並非每一節課都要畫一個「完美」的句號。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探索更多未知問題,可以讓學生將課內興趣延伸到課外,從而產生自主學習需要,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發揮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和掌握知識形成過程和方法,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為此,教師應積極鼓勵、正確引導、科學指導,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討論思考問題,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E.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的變革,要求課堂教學從課程的管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質的變革。數學教學新大綱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當給學生留下問題,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法反而是不成功的,這是新時代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陶行知先生曾經說:「創造始於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教師怎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提「訓練學生思維」的問。學生學習數學不能一味聽教師講,「提出問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師向學生提問,教師起旁敲側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必須要讓位,要從思想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師要能與學生平等交往,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以及好奇心所引發的「問題」潛力,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提問。教師也要學會傾聽,敢於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他們勇於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當成師生生命價值的構成部分。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寫道:「懂得並不等於已知,理解並不等於掌握。為了使學生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讓他們進行思考。」可是,現在的數學課,學生的思維訓練太少了。學生除了說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再沒有其它什麼了。細想一下,還記得聽課時有這樣一個片段:師:1+3等於幾?誰願意告訴大家?生1:1+3等於4。師:你真聰明!那同學誰知道1+4等於幾?生2:1+4等於5。師:好!很棒。誰能說出1+5、1+6、1+7各等於幾?生3:老師我知道:分別等於6、7、8。師:同學們同意嗎?生:同意!師:用你的最快速度記下這些加法運算,一會兒來考考大家!……學生背誦,當學生背誦一段時間後,教師說運算、指名回答結果,對的肯定,錯的指名修正。我想:在學生回答出標準的答案後,教師應該追問一句「為什麼?你是怎樣想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訓練,留給學生表達數學思維過程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原有數學認知結構與新知相互產生同化和順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運用已有的觀念和意識去解決和接納新的概念和方法。所以,教師應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並將其作為教學的實際出發點,從提高自身提問的藝術水平入手,提問講究啟發性、開放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提的問題不只是「這一題答案是什麼?」而是要問學生:「你是怎麼知道這個結果的?」在老師精妙的一問中,學生開始就進入激奮狀態,心中有了急待解決的問題,求知慾也強,參與性也積極,常常會出現教師一問激起學生「千千問」。一位好的數學教師,一定會注意學生數學思維過程及思維過程的表達,因為他不僅給回答問題的學生帶來訓練思維好處,還會使其他學生受到問題意識的培養。
二、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問題。 首先,教師應該創設民主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處於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當中。學生心情舒暢,就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於思維,敢於質疑。我們教師要變「一言堂」為師生互動。在課堂上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該傾注以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另外我們教師還應該允許學生質疑「出錯」,這是學生敢於質疑的前提。 其次,教師應該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較好的創設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慾望,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如在教學「商不變規律」之前,可為學生講述猴王利用此規律為貪心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是猴王聰明還是小猴聰明?課前為學生講這個故事能很好地創設問題情境,猴王為什麼會這樣分呢,它利用了什麼規律了!這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營造寬松、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學生自身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內在的探索需求,從而敢於提問。
三、注重方法引導,讓學生「會問」問題。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積極思考,學會提出疑問開始。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善於設問,還要有所發現甚至有所創新。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自己觀察量角器,問:「你發現了什麼?」「你有什麼問題可以提?」通過觀察思考,學生會問:「為什麼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麼用處?」「只有一個刻度會不會比有兩個刻度更方便量呢?」「為什麼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學生能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師不僅要鼓勵、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而且要創設條件,提供質疑的機會。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去理解知識,產生種種疑點,並誘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從而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2、教師對提出的好問題要適當給予表揚並加以分析,逐步引導學生會提問題。針對學生不會問的現象,教師要適當給予鼓勵和表揚並加以分析,讓學生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麼提得好?如:在講解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中的例3和例4時,學生理解了試商要先求出除數的近似數,用近似數(即相近的整十數)試商比較快。針對這個方法有的同學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除數是25或26呢?沒有相近的整十數,怎麼試商比較快?聽完之後,我馬上肯定這個問題提的好,並說明這是下兩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同學現在就想到,說明他非常愛動腦筋,思維比較超前,並表揚這個同學不局限於理解和掌握教師講的內容,而是積極思考,想到了它的特殊性,說明他學習主動,思維敏捷,能舉一反三,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只要提出好的問題我就給予肯定,並分析這個問題好在哪裡,逐步引導學生會提問題。3、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致使產生問題的方式也是多樣的,教師應針對數學問題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策略,誘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或者在已有結論之間進行對比分析、獨立概括,提出概括性問題;或者通過觀察、類比、想像等,提出猜想型問題;或者對基本問題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散思考,提出引申型問題;或者針對概念、性質等理解和應用中存在的矛盾,提出批駁型問題;或者對一些不對稱、不和諧、不完整、不統一的因素,提出完善型問題等。對於低中年級學生教師很多時候運用說教的方法對學生來說等於什麼都沒說。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通過不斷重復地再現一種行為,學生會因此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所以教師要不斷滲透給學生提問質疑的行為,訓練他們形成質疑、提問的意識。對於高年級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己學會提問題,比如在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內在聯繫上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要使學生能夠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意義、有思考性的問題,就需要教師的指導、點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研究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這樣才會逐步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擁有一顆善於發現問題的心靈,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有更廣闊的天空。

F.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轉變教學觀念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
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教育觀念,是知識經濟發展和世界全球化進程對教育提出的新課題小學數學《課標》指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所以學生是當然的「主人」。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把學生推到主體位置。首先要從思想上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教師要能與學生平等交往,相信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以及好奇心所引發的
「問題」潛力,正確看待每個學生的提問。教師也要學會傾聽,敢於用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異想天開,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勇於提出各種新奇的數學問題,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差異。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學要「以知識為本」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學生學會」轉向「教學生會學」,把課堂當成師生生命價值的構成部分。
二.營造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礎
首先,要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不僅有知識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沒有純情感的認知,也沒有純認知的情感,二者協調,相互作用。積極的情感因素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求知。教師要通過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語言、動作和表情傳遞給學生尊重與信任、寬松與鼓勵的情感信息,讓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中自由發表意見,發現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其次,要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平等相處,互相尊重。教師要面向全體,給每個學生的提問以微笑、注視和評價,在教育學生養成尊重別人發言良好習慣的同時,允許他們自由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數學活動,提倡討論、辯論和爭論,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與教師、學生溝通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問題」心理障礙,讓每個人在發現和提出問題時都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在一種平等、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激疑、促思。 另外,應注意創設開放的「問題」時空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發現問題的空間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努力營造一種寬松、融洽,人人均思進取的課堂教學氛圍,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保證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於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氛圍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教學中,應有意創設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數學學習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該情境中,猶如身臨其境,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們樂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G. 小學數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現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從教學上來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教學的重要一環,當學生感到要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時,其主動性思維才真正激發和啟動。在數學教學中,似乎總是老師提問的多,學生提問的少。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掌握知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搭建寬松、平等的平台,讓學生敢於提問
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互動、氣氛活躍,學生敢於提問,進入主動思維的狀態,而不是嚴肅有餘、氣氛沉悶,學生只聽不問,處於被動思維的狀態。除了老師方面的原因外,部分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差,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甚至幼稚,怕同學取笑,更怕老師批評指責,不敢發言。還有部分學生依賴心理較重,只想課堂上靠老師講解、作業照套例題,學習只停留在表面,認為自己都懂了,懶得提問題。對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積極創設條件,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的積極性。
1、營造寬松、活躍的提問環境。要尊重學生,對於有自卑感的學生,即使提出的問題幼稚可笑,或者不著邊際,也要運用微笑、點頭等方式給予鼓勵,盡可能讓他們優先發言。還要教育引導取笑他們的同學給予理解和幫助,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要創設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探索問題的環境,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自卑感,敢於提問、踴躍發言。
2、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產生依賴心理的學生一般在家中都是事無巨細皆由家長一手包辦,長期以來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心理。教師要與家長多加聯系,密切配合,克服家庭、學校包辦過多的不良影響。還要在課堂上多啟發他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積極探索和獨立發現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運用活潑的教學手段。為鼓勵和培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要注意運用好活潑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問搭建平台。如經常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的提問題比賽,通過提問題的數量和質量來評定各組成績,激發學生團結協作、積極思考的熱情。學生將會在競賽中消除各種心理障礙,形成大膽質疑和提問的習慣。
二、打牢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習慣,讓學生善於提問
除了鼓勵學生敢於提問外,還要增強學生學習素質,培養良好習慣,善於在學習中質疑,不斷從提出低質量問題向提出高質量問題轉變。
1、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沒有掌握必要的知識,就會出現提出簡單、幼稚甚至荒唐可笑問題的情況,挫傷學生提問的熱情。因此加強雙基訓練,打牢扎實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是提出高質量問題的前提條件。
2、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特別是有主動思維價值的地方,要留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討論,暢所欲言,積極發表意見。比如在教學「觀察與測量」時,組織學生分組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第一組學生量出課本大約是一枝鉛筆長,第二組學生量出大約兩個手掌長,第三組量出大約一個文具盒長,第四組量出大約五個橡皮擦長。這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各組量出來的數不同、量也不同,怎麼辦?有的學生就會提出「有沒有一個統一的長度標准」這樣的問題。於是就得出了結論:需要統一的標准長度單位。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建立統一標准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繼續學習的強烈願望。
3、培養良好習慣。除了課堂上積極鼓勵、引導學生提問以外,也要培養他們在課外自習、思考中質疑的良好習慣。比如讓學生准備專門的問題記錄本。無論在作業練習或課外學習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記下來,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來解決,也可以求助同學或老師。這樣就能在學習、生活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養成了良好的思考、質疑習慣,對學生今後的成長應該是很有幫助的。
三、在主動思考中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答疑中獲得快樂
如何答疑和解疑,讓學生享受解決問題後的恍然大悟和釋然快樂,並樂於提問、認真鑽研,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所在,也就是按問題—思考—發現—掌握和提高的軌道進入良性發展過程。整個認識過程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始終以積極思維去探索和發現,同時獲得問題解決的愉快情感經驗,這就有助於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內在動力。比如在教學「百分數」時,先設計一個場景:班級要選出一名學生參加全校投籃比賽,現在我班有四個候選隊員,平時的成績如下:小明投過20個球,投中17個球;小東投過25個球,投中21個球;小軍投過50個球,投中40個球;小亮投過10個球,投中8個球。要選誰去呢?經過討論思考後,有的學生提出應讓小軍去,因為他投中的球最多;有的提出應讓小亮去,因為他投不中的球最少;有的提出應該用抽簽的辦法,誰抽到誰去。那麼到底應讓誰去呢?應該有個統一的衡量標准才行。最後學生再進行討論,一致覺得應該用命中率來衡量,也就是用百分比來衡量。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從這個問題的解決中經歷了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

H. 如何培養初中生數學問題意識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每一位教師都值得探討的課題。筆者對此淺談如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對問題意識及其培養的認識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解決但有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
數學問題意識是基於問題意識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的,它以質疑為內核,以發表不同意見為表現形式。是指教師把學生引入情境所隱含的「數學問題」中,使學生知覺到現有條件和目標實現之間需要解決的矛盾、疑難等,從而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感、焦慮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
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是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並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師引導、幫助激勵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形成學會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應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以問題為主線,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向敏捷性、創造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原則
1、導向性原則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在現代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現代管理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緊緊把握培養的方向。在創新學習課堂中則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學校、教師的重要位置,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科學性的原則
問題意識培養從培養的方法和技巧上都力求科學合理,項目的分類具體簡明,易於操作。
3、交流反饋原則
要使實驗取得成功,富有實效,最根本的方法是暢通實驗的信息渠道,實驗中的要求應及時貫徹,實驗中碰到的具體問題應及時解決。因此,實驗中,要創設機會,多途徑交流反饋,使實驗始終在互動中實施。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策略
1、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破除這種「習慣」和「成見」,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其次,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特別要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教師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要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肯定。有了這樣適宜的環境,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可以獲得充分發揮和顯示,各種奇思異想,獨立見解就會層出不窮。
2、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心理學認為,內發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而內發性的動機的中心是興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較好的創設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慾望,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作答。
3、教學中滲透質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積極互動的過程。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要及時採納並給予充分肯定。因此本課題研究的關鍵是滲透質疑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自由地進行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大膽懷疑,大膽想像,大膽創新,並能對某些帶有共性的看法或結論質疑,得出自己的結論。
4、引入競爭機制,合理評價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運用有聲語言、無聲語言通過即時性評價激趣,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能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可以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不斷增強。教師在教學中不論學生提的問題質量如何,都應給予鼓勵,做出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評價,這是提高學生對問題探究興趣的有效手段。如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過程中,由於學生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所提的問題會偏離教學的軸心,有的問題可能十分幼稚和膚淺。教師對此不能輕易「亮黃牌」,應既給予肯定表揚,又要適當指出問題的所在,這樣既不打擊學生積極性,又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所要探索的問題上來,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消除學生的「問題」心理障礙,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學生有時會提出許多新奇的問題和好的解法,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十分到位的表揚鼓勵,甚至以學生本人的名字去命名他的發現成果。對學生閃出的這些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的及時捕捉,及時展示,會激勵他們不斷地再創造、再發現 另外要使學生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教師還要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表現出極大熱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簡單的結論性回答,滲透給學生問就比不問強,要經常表揚敢於提問的學生。其次,建立提問記錄冊。在學生小組的評價中,組長專門有一項是記錄組員的提問情況,每個學生記錄自己提問的問題與次數,與學期的評定掛鉤。

I.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在學習中需要有勤學好問的習慣,尤其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學理念,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探究的源頭就是問題,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較高質量的思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中國論文網 /9/view-4710039.htm
一、鼓勵學生提問,營造問題情境
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教學其實是學生思維的教學。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問題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學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學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形成動力。可見,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起點。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
學生的問題往往是五花八門,奇思妙想,甚至是異想天開。對於這些問題,教師應該用心傾聽,應該具有寬容的心態,用親切的微笑、和藹的態度去引導學生、鼓勵他們,使他們的思維在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樣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就會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才能積極開動腦筋,不惟書、不惟師,有十足的勇氣發問,有百倍的信心探究,做到敢想敢問。這樣,教師才能善待學生的獨特解法,容忍學生的「出格」想法,使學生的靈感和創造得到發展。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完「十幾減9」新課准備總結演算法時,突然有位學生發問:「老師,15-9,5不夠減9,我是反著減(倒著減),就是先用9-5=4,再用10-4=6,所以15-9=6,這樣算可以嗎?」教師在備課中並沒有把這種情況考慮到,一下子愣了。但是很快,這位教師異常激動,撫摸著這位學生的頭,表揚了他敢於提問,發表問題獨到之見的勇氣,並當即師生一起探討,最後,達成共識,發現了這種演算法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獨創性。有了教學的民主,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學生質疑的勇氣,而且保護了學生創新的火種。
二、引導學生提問,教給學生方法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是讓學生停留在「敢問」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問,問到要害處,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
1.提出數學問題的注意點:(1)問在知識的「來龍」和「去脈」;(2)問在知識的「為什麼」;(3)問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
2.引導學會提出問題的方法:常見提出問題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追問法和類比法。教師要根據學生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
三、提供機會,培養學生善於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發表看法,提出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孕育問題意識。
1.學生對教材的質疑。教師教學要語言精煉,敘述嚴謹,科學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透過平凡的數學字眼,誘發新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明白教材中處處都閃爍著問題的火花。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里有道習題:做同一種零件,王師傅2小時做15個,李師傅3小時做20個,誰做得快一些?(化成帶分數再比較)。教學時,在學生依題意解決問題之後,教師讓學生對此題提問。有學生發問:「為什麼要化成帶分數後再比較,不化成帶分數就不能比較了嗎?」學生能夠這樣質疑更是難得,不惟書,敢於挑戰權威,體現思維的批判性。可見,引導學生對教材提問,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學生對解法提問。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看學生解答的結果,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思考過程,教師要盡量避免忽視對學生解題思考過程優劣的評價。如在講授四年級「一般應用題」練習課教學中,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題:某工廠加工一批服裝,原來每天加工60件,需要6天完工。現在要想提前一天完工,平均每天要比原來多加工多少件?多數學生的解法是60×6÷(6-1)-60=12(件)。評價後,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解法:「有沒有更好的解法呢?好在哪裡?是怎樣想的?」最後請兩名解法與眾不同的學生展示解題的過程:60÷5=12(件),並交流解題思路。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體現思維靈活性和獨創性。
3.學生提問教師。某些問題引起全班學生的激烈爭論,在爭論中教師再拿出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幾組圓柱和圓錐教具,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驗證以上這些情況是否有可能存在三分之一的關系。這種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教學情境,既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心態,又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充分發揮。
4.生生互相提問。讓學生互相提問,讓學生爭當「小老師」。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熱情。
5.學生對生活提問。《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就在學生身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教師要想方設法努力訓練學生成為提問者。教學中要注意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並學會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在學生掌握了圓心、直徑、半徑以及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關系這些知識後,讓學生聯系生活提問,並嘗試解決問題。學生提出了「車輪為什麼是圓的?」「井蓋為什麼是圓的?」「鍋為什麼是圓的?」「VCD光碟為什麼是圓的?」「運動場上跑道的兩端為什麼是半圓形的?」等實際問題。學生在經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深化了所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有問題才會有思維,有問題才會有求異,有問題,才會有創新。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讓問題充滿課堂,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落到實處,是教師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和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數學如何問題意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