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數學之美呢

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數學之美呢

發布時間:2023-02-05 05:31:56

❶ 如何將美的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新課標中將「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確定為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之一,而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美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美育的功能價值。
蔡元培認為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概括為: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將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各種「美」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能力。
通過課堂現實的觀察研究,根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功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實踐提出合理的建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育的滲透:
1.激發學習動機,注重情感體驗
現今,課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情境教學法,把所要探索、發現的問題隱含在情境中,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那麼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輕松和活躍。這種教學方法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出的是,學生進入了情境,也解決了問題,但是情感的體驗卻非常缺乏。美育不是理性的「學得」教育,它不能靠分析、推理來完成,它在本質上是感性教育,所以美育過程首先應當體現為情感體驗的過程。而現今,情境的創設多以數學問題本身為基礎,剝離了情境這層薄薄的外衣,抽象的數學知識還是占據了大部分。歸根到底就是情境的選擇問題,這一點在某小學四年級M老師的「商的變化規律」一課中所選擇的情境是值得借鑒的。
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裡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給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14個桃子,平均分給2隻小猴吧。」小猴聽了,連連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說:「好吧,給你140個桃子,平均分給20隻小猴,怎麼樣?」小猴子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好吧,給你280個桃子,平均分給40隻小猴,你總該滿意了吧?」這時,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師: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麼?
聽完故事學生開始獨立思考,解答。14÷2=7(只),140÷20=7(只),280÷40=7(只)。經過討論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規律。再請發現規律的學生也學著猴王的樣子,來騙騙不懂的小猴子,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也獲得了情感的愉悅。通過創設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和願望時,他們才會樂於學習。因為,杜威認為「美育最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自由探索和自由表現。」
2.研讀教材資料,挖掘美育因素
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美是一種客觀、自然、真實的美,它包括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等等。但同時它也是抽象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的因素,將自己的審美體驗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幫助學生形成審美動力。
以數學的簡潔美為例,「1、2、3……」這些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僅僅10個符號就能表示無限多的數,「+、-、×、÷」這些運算符號囊括了客觀世界中的四大基本數量關系,而「九九乘法表」精煉的語言也堪比詩句的美麗。試想,如果沒有這些符號,數學的面貌將會是如何!
簡潔美只是數學美的冰山一角,數學還具有其他高度的美育價值,教材以及各種數學學習材料當中可挖掘的美是相當豐富的,這在每一堂數學課中都可以體現。
另外,美育的因素也不僅僅體現在教材中。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往往使用傳統的「☆」、「優良」、分數等形式,這些評價往往只能代表作業客觀的正誤,卻無法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情感性評價。如能加上「有進步」、「相信下次你能做的更好」、「稍有退步了哦,仔細認真是對待學習的最好方式」等話語,就像老師當面的鼓勵,更能起到啟發、激勵,溝通心靈的作用。
3.選用信息技術,提供審美環境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能力是每一個教師所必備的。課堂上,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被廣泛利用。其中融合了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等多媒體技術,這對於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將抽象的概念、公式、數量關系最大限度地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審美體驗中感知數學知識所蘊含的美,對於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蒲鞋市小學三年級的B老師在「秒的認識「一課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於學生對「秒」的感知和對時間的珍惜具有重要的作用。
師: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鍾。特別是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國際比賽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時間都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出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孟關良/楊文軍在男子500米劃艇決賽中以1分40秒278的成績奪冠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的時間1秒鍾都不到,只有0.072秒。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你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
師:「時間」名言欣賞(配樂)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魯迅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莎士比亞
師:這些名言告訴我們要珍惜分分秒秒。
通過觀看體育賽事,學生對於時間的感悟更加深刻,再利用配樂欣賞關於「時間」的名言,更加激發了學生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情感。因此,多媒體的運用對於營造審美的教學情境是非常有用的。
4.加強審美體驗,激發個性創造
教育家盧梭認為,審美力是完美人性的靈魂,也是人性的最大樂趣,如果「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所以,讓學生在審美的世界中體驗知識的生成,激發、保護個性的創造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容積的知識時,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測量出一個熱水瓶的容積?由於熱水瓶並不是規則的圓柱體,因此要求熱水瓶的容積大多數學生自然會聯想到將「不規則」轉化為「規則」的做法。即在熱水瓶中倒滿水,然後將水倒入一個圓柱體或長方體的容器里。顯然,這個方法
符合教師的預設也充分體現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但是,這時有個學生提出了異議:
生: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好。
師:哪裡不好了呢?請你說一說。
生:我們測量圓柱容器的直徑和高時可能得不到整數,長方體容器的長寬高可能也一樣,這樣計算起來就會很麻煩,結果也不是很准確。
師:你的想法很有道理。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可以稱一下空熱水瓶的重量,再稱一下滿瓶時的重量,算出它們相差的重量,就是熱水瓶中水的重量。
師:知道了水的凈重,那怎麼求出熱水瓶的容積呢?
生:我知道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所以水的重量是幾千克,熱水瓶的容積就是幾立方分米。
課本知識是死的,而生活問題是活的。只有聯系生活實際,知識才能轉化為智慧。杜衛認為「美育是非常強調個性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思維的拓展。因此,美育化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思考問題的變通性、表達問題的流暢性、解決問題的獨立性、檢驗問題的周密性」1具有重要的意義。
5.提高教師素養,促進人格感染
美育化的教學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教學,而教師時間、精力有限,每堂課不會像一堂公開課那樣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備。而教育的目的又要求教師將美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素質的不斷提高。提高教師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形象美。一個儀表簡潔大方、精神飽滿愉悅、教態親切自然、語言生動形象的教師自然更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教師的形象所感染。第二,教學美。這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機智。前者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磨練提高,而後者往往是遇事的第一反應。如果遇到教學中的突發狀況,教師的處理方法是立即指責、嚴厲批評,那麼學生即使被管制也心有不服,往往會造成抵觸的情緒,美育更無從談起。第三,人格美。我們知道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具有示範性。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往往會在日積月累中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教師的人格主要有德、能、才、識幾個方面,所以,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教師自身的修養需要在這幾個方面不斷地提升。
經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研究,在教學中滲透了數學方方面面的美。根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功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實踐提出合理的建議,使更多的人欣賞數學美,體會數學的魅力!

❷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

多年的實踐教學中,我真正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體驗數學文化,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又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那麼,如何讓「數學文化」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必要性
1、在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
概念、定理、公式的學習總是比較枯燥,如果能有一個精彩的數學史故事點綴其中,則足以活躍概念、定理、公式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喚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啟發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的殿堂。例如在向學生介紹幾何時,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的小故事。笛卡爾一天睡醒後觀察天花板上蒼蠅的爬動,受其啟發,才發明了幾何,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旅程碑,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通過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將數學背景包含在學生所熟悉的情景中,會讓學生倍感親切、自然,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發現的興趣,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達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著「數學文化」的作用。
2、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滲透數學文化
一堂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之中,從而能夠順利地突出這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利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平穩呢?」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准確的回答,這個就是古代數學家——祖忠之的理論故事。教師就此引入新課:「今天研究了圓的特徵,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相信沒有不喜歡故事的學生,因此像這樣從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角度深入課題,可以使課題的引入變得引學生入勝,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容易讓學生產生出喜愛數學的情感。
3、在例題的分析講解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例題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缺的一個教學環節。因此我們總希望課堂中的例題設置,既能達到知識功能的目的,又不失去教育功能。比如人教九年級二次函數的應用舉例一節中,通過用馬爾薩斯人口模型來分析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實際人口現狀,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實施的必要性,以及國家目前所面臨的難以承受的人口壓力,從而讓學生得到必要的國情教育。
4、在作業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作業在數學教學中是學生在課外獨立進行的數學活動。新課改教材,它的一大亮點是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信息技術與應用」等拓展性欄目,為有興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因此在課後作業的布置中,我們應有選擇地利用這一亮點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使課內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達到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的目的。比如在學生學完了九年級中的《投影與視圖》一章後,我們可以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三視圖擴充的歷史過程,感受數學家們為此所付出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性
數學的教育既是科學素質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更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數學教育,首先是教育,育人是根本,數學知識只不過是一種載體而已。所以人們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要通過數學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提高思維能力,鍛煉意志品質,並把它們遷移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的各個領域中去。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應注意三個方面

總之,雖然新課標沒有對「數學文化」設置專門的課時,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省略這部分內容。相反,我們應更注重將「數學文化」有機地滲透到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各種的途徑,形式多樣地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❸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實施美育,不僅僅是藝術學科的責任,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實施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擔負著美育任務,教學中應有機滲透美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涵養學生對知識真摯的情感,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讓學生感知、欣賞和理解數學美。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空間形成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❹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教育,應著重對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學習中構成多種思維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的人文氣息和意義,讓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原則
數學文化不僅包括數學思想和精神,也包括數學的方法形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於數學文化的滲透,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進行有效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簡潔之美、對稱之美、奇異之美,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
1.數學文化的歷史性原則。我國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歷史,歷代都出現過偉大的數學家,如《九章算術》等著作就是前輩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那麼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時,一定要遵循數學文化歷史性的原則,要尊重歷史,尊重知識,以嚴謹的態度和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將燦爛的數學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我們在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歷代計時方法的演變,讓學生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是前人辛勤積累的結果,學生也可以查看日晷以及滴漏等計時工具圖片,在數學文化背景下很好地掌握和接受知識。
2.數學文化的豐富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時,要遵循豐富性的原則,因為數學文化與各類學科觸類旁通,本身就具有豐富性的特點,並且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教學活動的豐富性,擯棄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方法,在寓教於樂中開展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例如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和學會新知識並加以運用。
3.數學文化的適度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還有注意一個度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為了滲透而滲透,而是運用一些技巧,做到適度滲透,但是不要喧賓奪主,不要違背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意。作為一名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小學教師,要將數學文化價值傳遞給學生,不僅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並且要引導學生將數學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數學學習中,巧設數學作業,利用適度滲透數學文化來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數學知識點的掌握。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基礎,是學生將來學習成長的奠基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長期的教學任務中不斷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也要掌握各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努力探究數學文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樂趣,獲得精神動力,使數學學習超越知識本身,從而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內涵。
1.用創造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本來就是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一門學科,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要強調創造和再創造。在教學中將現實問題和數學問題進行相互轉化,將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趣味化,也使學生對數學學生更加感興趣。例如,在讓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教學中,可以用切土豆的方法,讓學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親自進行試驗,切一刀後,切出一個面,與這個面垂直方向再切一刀後,就有了一個邊,這個相交形成的邊,就叫作「棱」……隨著切土豆的這個過程,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將面、棱、頂點的知識內容很直觀的掌握,也更清楚地看到切出的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於前面所學平面圖形的區別。
2.用連通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是諸多學科的基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要運用到數學知識,因此說數學文化與各門學科具有連通性。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充分運用數學文化連通性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而不是生搬硬套,死學數學。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課堂上出一道題:在一艘船上有8名船員和50名乘客,船長多少歲?對於成年人來說,這道題給出的數據和船長的年齡並沒有什麼關系,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就會有學生根據給出的數字「成功」計算出船長的年齡,而且我相信這樣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要將數學問題聯繫到實際生活,不僅在滲透數學文化教學中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來。
3.用問題性的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將問題貫穿於對學生的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創設問題情境,並且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且去努力解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經常會無意識地運用到數學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於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問題,發現和掌握規律,最終達到數學源於生活,存在與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將數學文化中「平年和閏年」的知識用問題性的方法加以創設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文化積累,也是一種很好的滲透。再比如在數學活動課《數學游戲中的取勝策略》中,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認識到有效的策略可以改變事物發展的結果。然後設置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只贏不輸的游戲策略,這時候學生的探索慾望就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
三、總結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紐帶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對於學生的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對隱藏在數學後面的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對算術的死記硬背,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倡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的原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傳授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素質,改變題海戰術,堅持數學文化的滲透,必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❺ 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

關鍵詞:美育 數學教育 陶冶情操一、展示數學之美,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的誘發力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具體方法如下:一是通過生動的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教具,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等引入數學概念、定理、公式,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二是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數學的發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數學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應用;三是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數學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數學家探索數學思維王國奧妙的故事;四是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數學問題;等等。二、融貫數學之美,加深知識理解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它的特點在於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著無限豐富的感性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大量生動的感性材料給學生以美感直覺,把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先給學生以具體的直觀形象,再上升為理性形象,成為字母與運算符號間的造型藝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接受,便於理解。教師通過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圖形,科學的板書等作出審美示範,創設思維情境,把數學美的簡單統一、和諧對稱等特徵融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獲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美的真正含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前後比較,歸納總結,揭示內在規律,形成有序結構體系,並教給學生歸納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貫數學之美,既能促進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也能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帶領學生把正稜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圓錐、圓柱內接於球、圓錐內接於球、圓台內接於球、球內切於圓柱、球內切於圓錐、球內切於圓台以及球內切於正方體、球和正方體的所有棱都相切與球外接於正方體等等常見的特殊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相「接」相「切」問題,畫出圖形、分析比較,區別異同。根據多面體與旋轉體的定義和性質,歸納總結各種情況下「接」與「切」的空間位置關系和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數量關系,尋覓解決問題的截面和把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解決的途徑。這些優美對稱的圖形使學生看到美的形象,領略到美的神韻。三、創造數學之美,培養思維能力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在傳授數學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青少年「好想」、「好動」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一題多解(證)、一題多變、一法多用、一圖多變等數學的奇異美,鼓勵學生多向思維,標新立異,找出最優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教學機制,創設思維境界,用數學美啟迪學生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美感受最靈敏、最強烈、最深刻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進入最佳時期,邏輯思維和靈感思維交融促進,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一旦靈感出現,他們就會感受到創造數學美的喜悅和成功後的樂趣。毫無疑問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和提高。多數同學能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和反證法給出四種證明,初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點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引導學生觀察式子的整體結構特徵,發掘題中的隱含條件,尋求其它證法。數學美的誘發力喚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啟迪了他們的思維活動,經過觀察、分析、聯想,有的同學給出了一些新穎證法,其中提出了一種三角證法。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奇異之美,陶醉到創造數學美的愉悅之中。這個對學生來說,可視為創造性發現。此時,師生情感交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深刻性、獨創性等諸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四、發掘數學之美,陶冶思想情操數學中的審美教育同文學藝術一樣,具有潛在的思想教育功能。不過,數學美是美的高級形式,對缺乏數學素養的人來講,特別是青少年受閱歷、知識和審美能力的局限,不可能像文學藝術那樣輕易地感受和意識到,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美學修養,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發掘和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育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氣氛,引導學生按照美的規律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它的核心是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開啟心靈,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觀世界的真、善、美,引起精神上的升華,產生情感共鳴,起到美化心靈,凈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完美的世界觀也能起積極作用。例如,向學生介紹數學在祖國現代化建設和最新科學技術中的廣泛應用,既激勵了他們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努力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也美化了學生的心靈;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發展的歷史,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的傑出成就和現代數學家對數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他們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❻ 怎樣在數學教學滲透美育

美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對其他各育起著協調和推動的作用。它不光是藝術課和語文課的任務,也是數學課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感,對於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數學之美充滿了整個世界,它結構的完整、圖形的對稱、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簡潔,無不體現出數學中美的因素。而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數學本身又蘊含著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學真理的功能。數學教學則應在師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數學中美的因素得以體現。
數學美的產生,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審美對象的存在。即數學本身存在著美的因素;二是審美者的存在。數學教學過程則為數學審美能力的培養——數學美育提供了條件。數學審美能力是在數學審美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它主要包括數學審美感知力、審美想像力、審美情感活動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認為中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將數學活動變為感知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綜合審美活動,從而使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我的嘗試是:
一、創設美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知美、欣賞美。
數學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我們知道,直觀性是審美直覺的重要特點,它要求主體必須親身參與和直接感受。任何優秀的作品和美麗的事物,光靠別人的轉述或傳達都不會產生真正的美感,只有親身去看,去聽,才會感受到震撼心靈的魅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審美體驗是主體在審美直覺的基礎上,調動再創造的聯想和想像,設身處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實踐活動之中,獲得心靈的審美愉悅。
實踐證明,直覺感受越深刻,學生學習興趣就愈濃,審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准備,可用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電腦、錄像、范畫、參觀、訪問等引導學生增加直觀形象感受,以形成學生豐富的審美觀點。
新課程改革十分強調要在數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所參加的活動非常有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重要。正如古人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總是十分感興趣。因此我們可藉助現代教學手段,創設美的教學情景,使數學課堂中的各種活動變得「有聲」、「有色」,使學習活動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這對小學低段的學生尤為有效。
二、在主體性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師應有一顆愛美之心和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敏銳、准確地發掘、提煉教學內容之美。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著名藝術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蒙說:「自己豐富才能感知世界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在小學各學科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正如數學家普羅克拉斯所認為的,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從形式上看,阿拉伯數字「1、2、3、4、5……」書寫形式變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種幾何圖形,富於對稱之美,變化之美。從內涵來看,數學表達客觀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語言所不及的,教師要悉心體會和挖掘,要有自覺的美育意識,在備課時,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審美點,並且要將其寫入教學設計中,使之成為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恰當補充一些美育內容。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是有本之木。教師要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生活,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以利於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的發展。因此實施主體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個性美顯得尤為重要。我總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或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善於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價,允許保留自己意見,引導學生多用「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方法是……,我認為……」的方式回答問題,保證在整節課中至始至終讓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在開放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美。
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價值。教學時不要把教師和學生死死的捆在教科書上,讓學生死記那些他們

❼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

小學數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不但重要,而且是現實可行的。
一、轉變思想,重視挖掘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明顯地寫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數學思想方法卻隱含在數學知識體系裡,是無「形」的,並且不成體系地散見於教材各章節中。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把掌握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納入教學目標,把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要求融入備課環節。
二、把握機會,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為了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研究,潛心挖掘,而且還要講究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手段和方式。小學階段,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般常用直觀法、問題法、反復法和剖析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掌握方法,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三、勤於訓練,自覺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應通過一定的訓練,鞏固和深化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思想方法,進而歸納和提煉出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廣泛滲透,讓學生從主觀上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增強自覺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教師對習題的設計也應該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加以考慮,盡量多安排一些能使各種學習水平的學生深入淺出地作出解答的習題。
四、統籌安排,逐步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必定要經歷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而且常常是幾種數學思想方法交織在一起出現,這就要求教師有一個總體的設計安排,分析什麼時候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如何滲透,滲透到什麼程度,並據此提出不同階段的具體教學要求,確定在某一段時間內重點滲透與明確哪一種數學思想方法。長此以往,逐步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真諦。

❽ 教學中怎麼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1、在學生知識形成發展過程中滲透。

數學知識都有內在邏輯結構,都按一定的規則、方式形成和發展,其間隱含著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在闡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同時應凸現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教學求相差數時,先引導學生將8隻杯與5個蓋子用一對一的辦法進行比較,其中有一部分杯子與蓋子同樣多,另外3隻杯子沒有找到蓋子與之對應,說明杯子比蓋子多三隻,也就是8比5多3,這個3就是相差數,接著又發現求相差數可以用減法。

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學生發現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有困難,思路受阻,教師及時點撥能否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來求。經過一番探索,學生用剪拼的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而後又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轉化成長方形的長、寬,從而求出平行四邊形面積。

這兩個例子,前一個滲透了對應思想,後一個滲透了等積變形思想和轉化思想。對應思想,等積變形思想,轉化思想都是構建知識的「橋梁」,沒有這座「橋梁」,新知識就無法構建。在新知識形成發展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把握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契機,引導思維方向,激發思維策略,讓學生領悟隱含於知識形成發展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2、在實驗操作中滲透。

實驗操作是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手段。實驗操作獲得的數學思想方法更形象,更深刻,更能實現遷移,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在引導實驗操作時,不能僅停留在為理解知識而操作,更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操作,也就是要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在學生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後,出示一個不規則的鐵塊,讓學生求出鍛造這樣一塊鐵塊,需要多少材料?學生們認為只要求出它的體積就可以了。但是不能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直接計算,怎麼辦?不久就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轉化思想來計算出它的體積。通過小組討論,動手實踐,學生們的答案可謂精彩紛呈。

3、在問題解決中滲透。

「問題解決就意味著解題」。解題過程是從問題起始狀態出發,經過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的認知操作,達到目標狀態的過程,也就是未知的新問題不斷地轉化為已知的舊問題的過程。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就能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

一般情況下,單一思路不通時,就要考慮走另外一條路。凡此種種,都是「多角度看問題」的思想方法,或者稱之為「由此及彼」的思想方法的運用。學生掌握了這種數學思想方法,思維會更活躍,更靈活。恰當運用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不僅能提高解題效率,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精神。

4、加強訓練。

通過課堂教學的滲透,學生可以領悟到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但要將數學思想方法轉化為能力,還要結合知識技能的練習進行訓練。通過訓練,真正使學生從「朦朦朧朧」過渡到「明明白白」,直至主動運用。

適時點明。

首先在滲透中或練習中,要適時地、自然地點明數學思想方法,有的還可以給出名稱及適用范圍。

例如:小數乘法法則是根據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轉化成整數乘法來算的。小結時告訴學生: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學習的,只要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未知就能轉化為已知,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轉化思想。轉化思想在今後學習中經常用到。寥寥數語點明了轉化思想的實質。教學中一旦點明數學思想方法,就應該在後續教材或練習中讓學生應用。例如:小數乘法之後學習小數除法,就應該讓學生用轉化的辦法自己解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問題。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公式推導中的轉化思想、等積變換思想、類比思想、模型思想等應用較多,可以集中訓練。

合理練習。

設計好練習對於學生獲得數學思想方法及提高應用水平至關重要。在設計練習的目的上,除考慮知識技能目標外,教師也應考慮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目標。數學思想方法訓練目標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綜合的。

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得,一方面要求教師有意識地滲透和訓練,另一方面更多地要靠學生自身在反思過程中領悟。訓練中,要求學生自覺地檢查自己的思維活動,反思自己是怎樣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走過哪些彎路,有哪些容易發生(或發生過)的錯誤,該記住哪些經驗教訓等。只有讓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有所理解,才能逐步由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❾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美的意義

數學文化和數學美與數學緊密相連,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數學好比一個人,其專業知識好比人的骨架,其蘊含的文化好比人的肌肉,其蘊含的美好比人的血液。一個人不僅要有骨架,而且要有肌肉和血液,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人,一個鮮活的人,一個有靈氣的人。所以數學文化和數學美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追尋數學家成長的足跡,可以了解數學先輩們刻苦鑽研的作風、富有啟發性的治學經驗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它們是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習積極性、學習科學方法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極其生動的思想養料。可以激勵學生勇攀科學高峰,並養成尊重科學發展的規律以及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和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展現數學知識的產生背景以及數學概念的形成、發展過程和數學定理的提出過程,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追根溯源,開闊眼界,有助於全面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 介紹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現代應用,展示數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交叉科學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社會需要,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以糾正其觀念中數學最主要的作用是為了計算,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考試等錯誤的認識,激勵學生的創造慾望,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欣賞數學中的美,體味數學的統一美、簡潔美、對稱美、奇異美,可大大改變目前數學課枯燥乏味的現狀,讓學生學得情趣盎然,在得到美的享受、思維的啟迪和素質的陶冶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數學審美能力,促進他們人格個性、情感體驗的全面和諧發展。 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與數學美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數學文化已逐步走進中學數學課堂,但我們看到,現在的教學實踐仍然只過分地強調數學的工具作用,弱化數學的文化價值,忽視數學對其他學科的影響,使得數學長期以來成了一種看不見的文化。目前,學校滲透數學文化的方式一般只開展數學史的介紹,教師都以一兩句話來介紹某個數學發展階段,相互之間沒有挖掘任何聯系,也沒有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系統性、實踐性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現狀。試問,如此的教學怎能達到滲透數學文化的目的,進行數學的文化傳承,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呢? 導致如此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在中考的指揮鞭下,學校數學教學仍以貫徹「數學雙基」[]為教學目標,以提高升學率為主要任務,於是,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採用講授法進行,教師更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要爭取在有限的時間灌輸更多的數學結論,做更多的應用練習,自然,就忽略了數學文化的滲透。其實,中學數學教學應以培養有數學素養的人為目標,而不是機械計算的工具!這樣,滲透數學文化所起的作用就不可忽視了。 其次,單一的評價體系。考試是當前中學教學唯一的評價體系,而書面考試只能從某種程度上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卻無法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素養,也不能全面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數學教學的評價體系應當多樣化,既重結果又重過程,更要重視影響教學過程和結果的各方面因素。正確的評價體系應包括四個方面:對課程教材的評價、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表現(主要是指學生數學思維)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在社會上適應度的評價。 再者,孤立的學科建設。中學各門課程都是相對孤立地進行教學,各門課程往往都只注重形成學科內的知識體系而忽略學科間的知識聯系,比如向量,在學習向量時,學生對向量的概念很難理解,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沒有解釋其與物理力學的聯系。如果能從物理力學方面去理解,建立物理與數學學科的聯系,那麼向量概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與數學美,好比人有了血與肉。我們不盡要研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與數學美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把它付諸於實踐,使之成為真正有用的數學。這是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希望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大力支持。

❿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

通常所述的數學文化就是指數學的思想和精神等,同時還包括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從廣泛意義上來說,數學史和數學美都屬於數學文化的范疇。在人類文化寶庫中,數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數學素養也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有的基本素養。所以,作為一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能力進行基本的數學教學之外,還應該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感受、發現和體會數學美
(一)展示小學數學的簡潔美
從古至今,數學一直追求簡潔美,通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數學變得更加的簡潔。在數學語言表達上充分體現出了數學的簡潔美,教師通過簡單的語言表達,對數學概念和法則進行了簡要的總結。例如,在學習數學加法法則的時候,「數位對齊,各位加起,逢十進一」,復雜的加法就被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完整地總結了下來。同樣,在數學課堂上還有「增長了兩倍和增長到兩倍」,這樣的語言多了就會顯得冗雜,正是這樣簡單的文字准確地表達了數學意義。由此可見,數學的簡潔美既實用又方便。
(二)體現小學數學的對稱美
小學數學中對稱美也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一些圖形或者物體上。對稱美主要就是指在圖形或者物體上相對於某個點、直線或者平面來說,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能夠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點對稱、線對稱和面對陳都是對稱的一種。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時刻注重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對稱美、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畫出對稱線,從而讓學生慢慢體會數學的對稱美。
(三)凸顯小學數學的奇異美
小學數學還有一種美,被稱作奇異美。奇異美可以展現在數學的幾何形式上、外在形式上和計算方法上。可以說,數學奇異美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領悟奇異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中,最後計算出的結果是1996,盡管後面有許多數的運算。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奇異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
二、滲透數學文化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
(一)滲透數學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給與學生適當的獲取知識的空間,保證教學效率。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使用數學史知識,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有效利用數學史知識,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性。所以,教師想要保證數學教學效率,既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同時還應該使學生掌握實際應用的思路,從而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練習家裡面房梁的三腳架,讓學生知道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掌握更加扎實的數學知識。
(二)了解數學家的品質,進行德育教育
在數學史中,有許多數學家,憑借其頑強的毅力和品德,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這些數學家的事跡,讓學生能夠養成頑強的毅力和品德,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更好地發展。例如,在學習圓周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下祖沖之的故事,正是因為其付出了許許多多的辛苦和努力,最終才換來了如此豐碩的成果。通過這些成功教育,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
(三)開展合作學習,體現數學文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文化受到了許多師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合作學習的幫助,才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教師教學也變得更加輕松。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滲透合作學習文化,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協調努力,共同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的時候,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共同的努力來更好地學習認識人民幣知識,從而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對於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所以,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讓學生了解數學思想,使其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方法,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數學之美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