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如何閱讀

小學數學如何閱讀

發布時間:2023-02-09 04:18:10

①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閱讀教學

數學知識的教學與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會學和會閱讀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為,閱讀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人類社會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人們往往誤認為就是語文閱讀,而忽略了數學的閱讀。隨著「社會的數字化」,僅僅具有語文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我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任何行為都因趣而生,那麼興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對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才有可能去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所以無論是課內閱讀指導還是課外閱讀推薦,都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判斷和選擇,給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給學生需要的閱讀內容。
1.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授學生閱讀技能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但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相結合。
2.數學閱讀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過程是一種完整的心理過程。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要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讓學生形成會讀的習慣
(1)在「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2)在「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3)在「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讀與想相結合,注重數學閱讀活動中的思考與交流
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中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數學課本上的定義、定律等語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是不像文學語言那樣生動、形象、幽默,它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師在指導閱讀時,引導和啟發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要主動,要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養成凡事問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另外,數學閱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數學信息的汲取與交流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數學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閱讀活動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勵性與啟發性,具有一定的目標取向,能激發學生復雜的思維和高水平的認知,避免使數學閱讀活動流於形式。所以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靈動活躍的交流對話,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進而獲得知識結構的改造與重組。

②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小學閱讀理解技巧,可以抓住數字關鍵詞,不看其它內容的文字。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創設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點於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麼規律在裡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現的規律後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於教材之後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後,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介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後,教材介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③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講到「閱讀」,乍一看好像是語文課和外語課中的專用名詞。但正如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所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思維轉換慢,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而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對數學語言都有較好的理解力,能正確地理解和獲取各種數學信息。國內一些較為成功的教學改革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青浦數學教改實驗」等,無不得益於課堂閱讀教學環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數學課程目標得到落實,就必須加強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領會和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一、數學閱讀的特點。
數學閱讀材料不像語文閱讀材料那樣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主要原因是數學語言具有特殊性。
一是數學語言形式的多樣性。數學語言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三種形式。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是數學特有的語言形式,它與自然語言差別很大,通常一個數學符號就代表一個數學概念,如果學生對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不明確,閱讀就很難進行下去。在數學閱讀材料中,三種語言交叉運用,轉換頻繁,因此,數學閱讀常要求大腦建立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如把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轉換為文字語言;把文字語言轉換為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等等,這給閱讀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二是數學閱讀材料的嚴謹及簡潔性。數學材料在語言敘述上講究簡練,一字之差,其意義就相差甚遠,如「除」與「除以」、「增加幾倍」與「擴大幾倍」等等。閱讀者必須勤思多想,對每一個字詞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都要認真思考、仔細閱讀才能准確、全面地理解。
三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數學材料中反映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形,展現知識發生過程的分量不多,大都是經過多次抽象後的純理論性的,由概念、公式、定理經嚴謹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記憶、理解、抽象、綜合、分析、歸納、類比、聯想等思維活動都需要充分調動才能達到好的閱讀效果。
由此可見,數學閱讀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只有用心去培養,閱讀能力才能逐漸提高。
二、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1、激發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教材的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教材,尋求問題的答案。
例如,教學「雞兔同籠」問題。課始,讓學生嘗試解決古代名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有部分學生在嘗試解決後急切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還有部分學生為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著急。此時,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例題「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隻腳。雞盒兔各有幾只?」的解法,滿足了學生的自主尋求答案的需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指導閱讀的方法
(1)在質疑中閱讀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剛開始閱讀數學課本時,學生可能會走馬觀花的瀏覽,根本不知道讀什麼、怎麼讀。老師可以適時「設疑」,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教材提供的「原材料」主動進行「加工」。
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先是引導學生根據除法中的「商不變規律」,通過猜測、驗證,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為:「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然後教師通過連續追問,啟發學生深入思考。
追問一:請再讀這句話,猜想中說的可是「數」,而不是「整數」。可我看到你們驗證時舉的所有例子都是「整數」。我們還學過什麼數?以它們為例,猜想也成立嗎?(學生舉例驗證)
追問二:翻開書,書上有「在一個分數里」。請問:我們一共學過哪幾種分數?你們舉的例子都是「真分數」。那麼對於「假分數」和「帶分數」,這句話也成立嗎?(學生舉例驗證)
追問三:在猜想論證中,既需要「證真」,也需要「證偽」。證偽,則只需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證明猜想錯誤。請思考:
(1)「性質」要求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如果「不同時」會怎樣?
(2)迄今為止,除了乘除,我們還學過加減,如果把「同時乘或除以」改成「同時加或減」,又會怎麼樣?
(3)「性質」中要求「不為0的數」,如果為0,會怎樣?
通過這樣的質疑、追問,學生觀察得更仔細,思考愈加周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麼」,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
(2)多感官參與閱讀
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充分協同參與。一是提倡學生逐字逐句默讀,反復咀嚼;二是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把重要內容做好記號,如用「曲線」標明重點詞語,用「?」標出有疑問的地方,用「…」表示注意等;三是引導學生用提綱式標題摘錄要義,用小段文字註明自己的感受與認識,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實例解釋教材中抽象的表述等等,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比如,「畫平行線」的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自學,仔細閱讀書上的畫圖步驟,嘗試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畫圖的步驟,使學生初步感知平行線的畫法;再讓學生按照書上的步驟,依葫蘆畫瓢,試畫一組平行線,比一比自己畫的和書上畫的有什麼不同,互動交流在試畫時出現的問題;最後教師再簡明扼要地抓住重點、易錯點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畫「平行線」,也提高了自學能力。
(3)在比較中閱讀
數學內涵的真正獲得離不開比較、辨析活動。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
比如,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計算「25×30」,然後請學生翻開書本進行閱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看數學書上的計算方法與原來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0乘25這一步為什麼豎式中不寫出來? 為什麼積的末尾要添上一個0?你喜歡哪種方法?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在關鍵處的激疑點拔,有助於學生深化理解新知。
3、培養閱讀的習慣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那麼,為了「不需要教」,教師應該「怎樣教」呢?筆者認為,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把學習的權力、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養成在做題之前先去閱讀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
(2)培養學生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
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材料、閱讀材料的來源,而不僅僅是教師自己講課材料的來源,更不能變成「習題集」。為了增強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興趣,可以精心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比如,教學「周角」時,預設會有部分學生易受「周角」表象的干擾,會誤以為「周角就是一條射線,射線也就是周角」。在教學認識「周角」後,讓學生判斷「周角就是一條射線」的說法是否正確。果然,學生間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此時,教師不給予簡單的判定,而是要求學生去閱讀教材中「周角」的定義,自我釋疑。通過閱讀,進一步明確:周角作為一個角應該有一個頂點,它的兩邊是從頂點引出的的兩條射線,而這兩條射線位置恰好重合。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辯論和對教材的認真研讀,學生理解了周角和射線的區別,牢固掌握了概念。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編寫由詳到略的閱讀提綱,以促使學生迅速把握教材中的要義,使他們逐漸掌握數學閱讀的一些技巧。
(3)培養學生解題前仔細閱讀題目的習慣
教學中,常發現有的習題學生解答不出時,只要教師讓他將題目重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我會做了。」更有不少學生由於沒有仔細讀題,對題意一知半解,造成了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諸如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一般都與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很大關系。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讀題三遍再下筆」,第一遍先通讀題意;第二遍會用自己的話解釋題意;第三遍要找出關鍵點,找出數量關系。學生逐漸養成了解題前認真閱讀題目的習慣,正確率也大大提高。
(4)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將數學閱讀延伸至課外,不僅可以使學生利用更多、更廣的渠道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增加了學生在收集、閱讀、展示中的體驗,讓學生們在參與中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比如,學習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後,可讓學生課後探究「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習了「比的意義」後,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比」,了解「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習了「我會用計算器嗎?」之後,安排學生搜集「計算工具的演變、發展過程」的相關資料,做成「數學小報」在班級展示。
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重點推薦一些數學科普讀物和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期刊、報紙,如《故事中的數學》、《院士數學講座專輯》、《數學小靈通》、《小學生數學報》等,作為他們長期的課外閱讀材料。久而久之,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還使數學課外閱讀這一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的自主行為,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④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具有看書並讀懂其中內容的能力。再了解一下什麼是數學,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構建知識體系

知識是一個系統,我們所學的知識也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低年級的'知識體系處於一個比較基礎的部分。如小學知識體系分為幾個階段,內容分為幾個部分等。為了讓學生有系統、有步驟地學習,課標與教材都是精心設計與安排的。

如「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那麼學習乘法,就是在學習加法的基礎上提升的。

(二)思考與閱讀相結合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思維與閱讀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

(三)實踐與閱讀相結合

如學習估算的時候,估算是求近似數,不要用一種固定的模式規定學生去估算,要通過四捨五入法、去尾法、進一法等。

(四)重點內容重點訓練

前面已經說過了,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那麼我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有系統的概念,每一階段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和難點,這些重點和難點我們就可以把它作為重點內容來訓練。如一年級的加法的意義、二年級乘除法;又如圖形的認識中的「角的分類」等。通過有重點的訓練,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持久與鞏固的。

⑤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不但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在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在數學中不光有數字運算,還有空間關系和邏輯思維的問題。而閱讀理解能力常常是解決數學問題,特別是數學文本問題的必要前提。本文將討論數學閱讀理解的內涵及在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對策等問題。
一、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閱讀是對文本的加工和理解過程,小學數學也涉及文本的問題,如應用題、文字題、圖表等,這些數學文本由數字、抽象符號以及語言詞彙等構成。在目前,我們教師也意識到小學生閱讀跟數學技能的水平很不對稱。有的學生面對文字題、應用題時就「傻眼」了,難以應對。例如當學生直接計算兩個數字的積或者商時,他們可以准確無誤地完成;然而,把這兩個數字放在文字題中時,他們就不知道是應該求積還是求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於解題要求都不能准確理解。
二、小學數學閱讀理解的過程理解
小學數學文本由數學語言、詞彙以及以非常簡潔的形式符號組成,小學數學文本理解過程至少有四個層次:
1.正確理解詞彙和符號。小學數學應用題常常用一些詞彙來表述,這些詞彙有些是數學中的專門術語,有些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因此,指導學生准確理解這些詞彙的內涵是正確理解問題的前提。
2.正確解決詞彙和符號之間的「互譯」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用詞彙表示概念與用符號來表示概念之間需要相互翻譯。
3.在應用題、用符號表示的數學方程表達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號關系和數量關系的問題。如在四則運算中,同時出現了加、除、括弧等,這就必須理解這些符號的關系,才能確定計算的順序。
4.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閱讀理解最終還是要構建合適的問題模型。在詞彙、符號、語法結構的水平上去理解問題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驟,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模型才能解決它。
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問題的給定條件和要達到的目的之間總是包含了很大的差異,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將已有的概念性知識、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識聯系起來,來彌補這種缺口的差異,形成關於問題的內在表徵模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
三、小學數學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理解中面臨的任務以及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然而,導致學生數學閱讀困難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採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
1.在數學理解的不同步驟上加以訓練。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層次,因此,在實踐中每個學生的數學閱讀困難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不同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活動。小學生理解的困難可能是不能理解數學術語和符號或者不知道將兩者互譯,還有可能是不善於理解數學的「語法結構」等。對策:對不能理解詞彙和符號進行互譯的學生,指導過程中要訓練他們用多種方式理解和處理同一個數學主題。
2.指導學生構建「活的」、結構化知識。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是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在實踐活動中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理解之所以會出現問題,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於解釋文本信息的足夠的已有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雖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選擇合適的知識點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學生對問題理解與題目表達的含義不一致。對策:根據以上原因,在實踐指導中要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
3.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元認知訓練。小學生在理解數學問題或文本時,其認識活動不僅是指向外在問題文本,還指向自己的認識活動為對象的認識,就是「元認知」,就是對認識活動的認知。在對數學問題理解過程中的元認識活動包括很多內容,如事先計劃預測結果、時間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質疑、自我評價等,從以往的實踐證明,許多學生不善於理解數學文本,可能是因為元認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四、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由於其語文識字量和知識水平的局限,造成他們閱讀能力不夠。他們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幫助其讀題、分析題意,沒有自己閱讀題目的習慣。我們經常在批改作業中發現,前一次做過的一類題目要求是劃出一組題中得數較大的一個算式,這一次再做類似的題型,只不過題目要求變成了在得數較大的算式後面打「√」,許多學生做題時還是按照以前遇到過的要求做題,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閱讀過題目要求,也就根本談不上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讓學生自行讀題、獨立理解題意。當在學生學完拼音之後,教師可給題目要求註上拼音,讓學生獨立讀題。讀題時先要求讀出聲音來,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眼、耳、口、心並用,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而且,在讀題時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重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關鍵詞語。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理解題義。學生在讀了之後還不能正確理解的地方,教師再有針對性地加以講解。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讓學生養成在做題之前要閱讀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成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並杜絕上述錯誤情況發生。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理解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
小學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發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數學課中應該重視閱讀理解教學。從過程看,數學閱讀理解包含了前後相依的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學生都可能面臨困難,我們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包括建構結構化的知識、適當的元認知訓練等。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如何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