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㈡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足:
1.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個個躍躍欲試,但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尚未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急著要表達自己的見解,導致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與交流的習慣。
2.在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大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也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關注後進生,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提供機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3.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不能完整的表述,對剛入學的孩子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今後我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㈢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下面是為大家准備的小學 一年級數學 教學 反思 ,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範文 1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美麗的心座》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7個同學上台,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7由幾和幾組成。師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7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 教育 。
二、 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擲雙色片》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雙色片,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慣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 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 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2
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是學校的生命。一年來,我校能夠緊緊圍繞區去年教學工作會議精神,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向老師提出了「在激勵中進步、在互動中提高、在反思中發展」和「學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創」的 口號 。同時堅持教學管理創新化,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策略,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變化,學生綜合質量在不斷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強化創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學創新重在管理創新。一年來我們樹立的教學管理思路是:開發自我、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幹、骨幹抓」責任到人、「抓大組、帶小組」人人提高。為了實現教學管理目標,我校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爭優質、提質量、促發展,為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而努力。
1、抓教師隊伍建設,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
我們做到:
(1)鼓勵教師們學習新課標理念
我校為教師購置了大量的教學和科研書刊,並為每位教師了首都圖書館的借閱證。在學習上我校提倡教師們要:有計劃安排、有內容材料、有討論交流有記錄心得、有實踐體會、有論文 總結 ;在學習上要做到:學---講---寫---展---評的有機結合;在提高教師學習效度上,我校給予教師在學習內容上以具體的指向:結合新課程的學習、結合科研課題研究的學習、結合學科特點的學習、結合自身特點的學習、結合學生發展的學習等。我校教師每人都有 學習心得 體會本,及時記錄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利用每周二校例會的前十分鍾,我們都要進行「精彩十分鍾自我展示活動」,教師們就教育教學等方面學習體會、收獲和在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經驗 、教訓或是教育教學上最新信息和動向,即將他們的所學、所感、所悟進行展示和交流。以達到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資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對於教師們的學習,本學期我們加大了抽查、互查,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師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學校自覺學習的氛圍濃厚。學習使教師們認清了形勢,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使教師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極大轉變,有效的提高了教師們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
上學年我校充分利用學科教研大組指導作用,抓大組帶小組,開展「互動式」活動方式。語、數、科任三個大組分別進行了專題學習、音像資料的觀摩、輔導講座、專題研討、教學個案分析,學科教研活動等不同教研學習活動,如:期末我校各學科大組組織教師開展復習引路課研究活動,活動中我們提倡講課者與聽課者平等的交流和對話,問題研討已成為講座與研討活動的主要方式。
每學期學校組織交流展示,確實學有成效,教師們對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質量的評價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 方法 。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也體現了自主性、全面性、開放性、激勵性的特點。
(2)校長有明確的教學管理思想,帶領一班人,深入實際,重點指導以點帶面,全盤推動,效果顯著。近兩年我校注重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訓,有計劃、分層次、重實效,積極創造條件苦練教師基本功。為爭創語文、科任兩大學科,我校教師人人參與基本功培訓,採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訓方式,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學科帶頭作用,以學科大組帶學科小組,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首先加強了基本功自我培訓。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在學習區教師基本功考核項目及要求的基礎上,找自身弱項,訂自訓計劃,學校予以指導,加強自我培訓的針對性。其次,我們發揮學科組的優勢,形成教師基本功組訓氛圍。同伴互助會使優勢得到互補。如:語、數、科任各學科分別開展了九次以上學科專項基本功培訓。為此,我校還以學科大組的組織形式,多次進行了基本功的培訓與展示活動。在教學基本功的展示中鍛煉了技能技巧,提高了專業素養。另外,我們還積極與教研中心聯系,聘請各學科專家來校進行指導。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年來,學校為了將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堅持教育面向全體、分層管理、因材施教,出現了一批全面發展的學生,也出現了許多發展有特長的學生,更可喜的是出現了後進變先進,智力得以開發的學生。
l、學校對 畢業 班工作能給予高度重視,連續幾年畢業生升學率達100%。沒有出任何問題。對 其它 年級學生注重加強平時管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質保量,區、學區進行語數抽測成績良好。學校能為殘疾兒章創造條件,使他們隨班就讀,教師們給他們特殊的關愛,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與一個殘疾兒童交朋友,這項活動開展得很好,受到家長、社會的贊揚,使殘疾兒童能健康成長。
2、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能夠認真執行課程計劃,能夠開齊、開足課題,認真執行新大綱和學科教學文件的精神,積極組織教師學習研讀,校長主任認真做輔導講座,帶頭談學習體會,安排骨幹教師做引路課,把學習要求落到實處。幾年來,學校一直把教研活動做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教研活動有計劃、有內容、有組織、有效果,圍繞科研課題研如何採用恰當的學習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自學,A級課均達50%以上,合格率為100 o。
3、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突出一點是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目的是在保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過重的負擔;工作中。一直認真貫徹上級關於減負的要求,並依據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沙小「減負」 措施 。
4、學校注重加強和改進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管理辦法,建立了民主開放的管理模式,對教師進行全面的分層次的管理,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層的管理,管理中力求體現科學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勵性,使其出現良好的運轉機制。校長與教學幹部能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參加教研,實地考查,新自指導,校長教學幹部參加教研和聽課評課的次數均超過上級領導的要求,記錄檔案能評為優秀。
5、我校率先參與了區、市乃至中央教科所及有關科研課題的研究,研究期間,重點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建立了科研室,組織了科研小組,形成了領導幹部人人帶一個課題,每位教師人人有子題,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不僅榮獲了數篇論文獎和科研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培養了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我校的科研課題「小學生學習策略指導的研究」第一批被區教科所認定為由學校獨立承擔的區級課題。
6、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在教學研究中,教師們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對影響小學生學習策略的因素進行認識,並進行歸納總結。使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梳理總結出應培養的學生學習策略,如語文學科中的預習指導策略、自主閱讀指導策略;數學學科中的復習指導策略;勞動學科中的調查研究指導策略;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課後應用知識指導策略等。創新了多種教學模式:如音樂的「在民主原則下的問題—討論—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個性化原則下的選擇—創作—表現」的教學模式、「在主體化原則下合作—互動—創新」的教學模式;體育學科的「啟發式」和「創新式」教學模式,英語學科的「五步教學法」和「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勞動學科的「六字教學法」等10餘種教學模式。
7.以反思促提高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我校在教學管理中注重引導教師以嚴謹的態度,對自己及同伴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以教師反思行為促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開展了「教學一課的得與失」活動,就是讓教師們通過對一節課的回顧與反思,對自己在課堂教學前的構想與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師生交往與教學效果,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比較。以發現教師在教學上的成功與失敗,總結出經驗。
8、學校認真推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並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切入點,帶動其它工作,力求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思想轉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力爭上好每一節課。
對於教師,我們首先強化自我監控——變要我監控為我要監控,如對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評價等常規工作先進行自我監控。對於教研組,我們強化了組內互控,我們堅持做到:組內人人把關,從教師自查到組內定期自查,嚴格把握教學質量。對於學校,我們著力體現目標監控、過程監控和效果的監控,監控中體現計劃性、指導性、開放性、規范性。普聽課後,我們及時進行質量檢測,根據所學內容進行測試。單元測試後,學校進行教師質量再分析,召開學科組質量分析會,認真分析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重新制定查缺補漏措施。學校還及時找問題較大的教師談話進行個別指導。上學區期末考試後,學校針對考試後的問題及時召開了「期末質量分析會」,促教師的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9.注重整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我校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加強了學科間的聯系,在教研活動時,經常是相近學科共同備課、共同研討。使教師們從新的視角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碰撞。
為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在爭創學校語文優質學科中,我們組織了全校讀書活動,各班緊緊抓住學生讀書活動,從強化學生對課本朗讀能力的培養到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做了很多工作。全校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召開了各年級學生讀書會。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他們踴躍登台展示自己,用朗讀、背誦、講 故事 、表演相聲等多種形式匯報自己讀書的收獲。
(三)今後工作思路:
認真今年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和主動意識,充分認識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樹立質量立校的理念。加強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質量反饋機制,強化過程管理,及時有效地改進教學工作。將管理落到實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範文3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並在應用方法中感悟 學習方法 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裡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鍾里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習的方法。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並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採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於學。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 文章 :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集
★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 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例文
★ 小學生數學教學反思
★ 北師大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數學案例分析反思
㈣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能列出、讀出減法算式,並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並能聯系
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准備:
情境圖,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示果樹圖,讓學生觀察圖,讀取圖中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去描述這些信息。
二.體會減法的含義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說笑笑看到了什麼/
2.根據圖,提出問題,並引出減法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
你怎麼知道是3個。從圖中看出來。 比5個少2個是3個。
從5個中去掉2個,可以用一個減法算式來表示,5-2=3中間的
符號是減號,算式讀作5減2等於3. 表示有5個蘋果,去掉2個
還剩3個。
3用圓片代替果子擺一擺,先擺5個圓片表示什麼,
再拿走2個表示什麼,最後剩下3個表示什麼/?
換個算式5-4=1 擺一擺
4. 還剩下幾塊餅干?說一說,數一數。
引導學生說一說,原來有多少塊,搬走了幾塊,還剩多少?
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列出算式。
5-2=3 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5.你能象這樣說出幾個減法算式並讀出來嗎?
6.尋找身邊的減法問題
小朋友認識了減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減法問題呢?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算一算書P27
學生先劃去圓圈,再列式,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試一試
小組內先互相說一說圖意,弄清搬走幾個?用什麼
方法計算,再列式計算。
3. 看算式,說一說
出示4-1=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說一說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麼?
四.拓展延伸
完成練一練第2題
最後兩道開放題要求圖要和算式相對應。
多請不同答案的學生說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回首這一節課,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還剩下多少
減法的認識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還剩下幾個?
5-2=3 讀作5減2等於3.
作業設計:
完成練一練第3到6.
㈤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還剩下多少》是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第二課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初步認識減法,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學會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這節課有以下兩個特點:
1. 情境導入,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我在課堂導入上,演示了這樣一個情境:在黑板上畫了一棵大樹,在樹上貼了3個綠色的蘋果和2個紅色的蘋果。教師再把2個紅色的蘋果拿走,然後讓學生說出老師演示的過程,並提問:拿走了2個是從幾個裡面拿的?現在樹上還剩幾個?這時候學生的情緒高漲,大多數的孩子紛紛舉手,我班的黃曼霏竟說,「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拿走了2個,還剩下3個。」還沒來的及表揚,闕文尖說,「老師,可以用減法來解決。」冷健蘢說,「可以寫成5-2=3。」孩子們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於是引出「減法」, 認識了減號。我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喚起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易懂、有趣,並且為學好新知識鋪好路。
2. 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環節,大多數的學生已經能和完整的提一個問題了,並且知道用減法來解決。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擺一擺,說一說,在說中學,玩中學,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精神。在「練一練」第1題中,通過學生邊說圖意,邊用手勢比劃,再寫出算式的過程,在第2題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再寫算式的過程,既讓每個孩子都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讓學生充分感受、認識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
本節課上還存在著不足:
1.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個個躍躍欲試,但是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尚未養成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急著要表達自己的見解,導致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與交流的習慣。
2.在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大部分學生,而忽視了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也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關注後進生,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提供機會,給予指導和幫助。
3.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都不能完整的表述,對剛入學的孩子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今後我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㈥ 蘇教版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在上一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並應用加法解決過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部分教材要求繼續教學用加法計算的一些實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的現實背景稍微復雜一些,數量關系也更加隱蔽,條件、問題的敘述順序與學生熟悉的思考路徑也不甚一致。因而,無論是理解題意,還是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都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我特別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選取素材,以便於學生利用直觀情境,理解數量關系,進而正確解答。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練習加法的機會,而且有利於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一、通過直觀情境,發現數學問題,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猜一猜」的游戲,讓學生理解了「原來的小紅旗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拿走的,另一部分是剩下的。要求原來有多少,就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但是,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解題思路還不太熟悉。所以,應該在此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游戲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進一步感知,鞏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逐步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如,四人小組合作玩「猜一猜」的游戲,同時說一說游戲過程:拿走了幾面後,還剩幾面,原來有多少面。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這樣做,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充滿旺盛的活力。
二、緊密聯系生活,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通過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類問題嗎?(指名說)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
讓學生自己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力。
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1.「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的問題貫穿教學始終,這樣做,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而且能引導他們有條理地敘述思考過程,簡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通過小組活動給每一個學生都創設了充分發表自己想法和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鍛煉了學生們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這次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學會了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想法,還學會了相互接納、贊賞與互助,並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想法進行批判和反思。通過學生間的多向交流,可以使他們從多角度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長期堅持,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必將獲得協調發展。
㈦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例6求原來是多少教學反思
本堂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看圖畫解決問題,也是在這冊書中出現的最完整的解決問題的一課。本課旨在讓學生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
現在新課程中,已經沒有「應用題」的說法了,更多的呈現方式則是「解決問題」或「用數學」。但其實,由於學生的識字障礙,這里的圖畫實際是一道完整的應用題。所以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圍繞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句話,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圖意,掌握圖畫式問題解決的方法。
課一開始,我便出示情境圖,這里出現了學生此前沒有見到過的「大括弧」,所以,我首先讓學生了解大括弧的意思,大括弧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圖上色彩鮮艷,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興起的勁頭,引導他們說說圖畫的意思。圖一:「有4個學生捉蝴蝶,2個學生捉螞蟻,一共有幾個學生?」圖二:「一共有7個向日葵,採下了3個,還剩幾個?」然後讓學生比較,這兩幅圖畫的區別,引導學生歸納:問號在大括弧下面就表示合起來以後一共有多少的意思,要用加法計算。如果大括弧下面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表示一共有多少已經告訴我們了,問號跑到大括弧上面去了,表示求剩下多少,要用減法計算。
在這里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看著圖說說這幅圖中要告訴我們的意思是什麼,並不單單符號所表示的含義,不過,藉助符號來理解圖意是更方便、直觀的。
㈧ 一年級數學解決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課主要教學用加法來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這類實際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實質上它是以另一個角度理解的求和問題.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教材中出現的桃子、小猴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出現的場景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教學時,我出示情境圖的一部分,其中樹上還剩的5個桃子不出現.請學生猜一猜,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桃子?為什麼?小組討論交流.重點討論兩種情況:如果樹上的桃子采完了.那麼原來是23個;如果樹上的桃子還有剩餘的,那麼原來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於23個.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再出示情境圖中還剩的5個桃子,提問:小猴子沒有采完桃子,樹上還剩幾個桃子?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你們知道嗎?討論後明確:樹上原來的桃子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桃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依靠直觀情境的幫助,使學生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突破了難點.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尋找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想法,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從課堂情況看,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比較欠缺,還有待於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在低年級教學中離不開「說」,讓學生用三句話簡單的話來描述條件與問題.一是通過說來理解題意,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這樣就清楚這一實際問題中的條件與問題.二是通過說來簡化問題.通過用三句話來簡單描述,這樣把情境中大量的無關信息進行過濾,僅存一些有用的信息.二是通過說不斷感受關系.通過一些實際問題的描述,認識到這些問題情境不同,但說的過程中認識到條件與條件的關系是相同的,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這樣數量關系就能有效內化.
本課中還出現了單位與答句.這是第一次出現的內容,所以,在教學時也應引起重視.教學時我舉了生活中很多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單位名稱,說明寫單位要加上括弧.同時,還要求學生學生進行口答.
㈨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
1.在具體情境與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能列出、讀出減法算式,並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並能聯系
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並解決簡單減法問題的能力.
教具准備:
情境圖,口算卡片,多媒體
一. 創設情境
出示果樹圖,讓學生觀察圖,讀取圖中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去描述這些信息.
二.體會減法的含義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說笑笑看到了什麼?
2.根據圖,提出問題,並引出減法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
你怎麼知道是3個.從圖中看出來.比5個少2個是3個.
從5個中去掉2個,可以用一個減法算式來表示,5-2=3中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