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課程,是數學教育在活動中進行,既「數學+活動」。活動是形式,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數學,讓活動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 動腦),做數學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學生通過畫一畫、拼 一拼、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數一數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活 動中感受到愉悅、輕松、快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這樣一句話,「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 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學生在活動中,體腦結合,手腦並用,減輕了學習負擔 ,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② 幼兒園五大領域數學包括在哪裡
幼兒園五大領域分別指的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幾個大類別。
一、健康
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
1、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四、科學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5、愛護動植物、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五、藝術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③ 初中數學數學活動有哪些
數學活動「生活中的數據」教學設計
趙慧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活動是在學生學完有理數這一章知識之後而進行的一次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學好數學的同時,更好地做數學。教材安排本次活動用意有三:一是為學生今後學習方程、概率及統計等有關知識作鋪墊;二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尋找數學與生活的結合點,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三是經歷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決策水平。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成因分析
1.重點:數據的整理
2.難點:數據的分析
考慮到四個活動都與數據有關,而數據的整理是這四個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之所在。只有合理的數據整理才能為數據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因此,我認為數據的整理應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依據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考慮到學生處理數據的經歷不多,不能很熟練地將整理後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因此數據的分析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利用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協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據的處理過程,學會對數據的一些處理方法,形成自我反思與綜合評價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形成尊重科學,勇於探索的學習態度,實現自我價值。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法
自主探究法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課,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所有活動都是學生由自主操作、自主探究來完成的,在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因此,我認為這節課採用自主探究法較為適宜,在學生探索的同時,我將注意展示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努力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點,與學生共同分享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活動成為再發現的載體。因此我把本節課的基調定為:「自主探究、民主開放、合作交流、師生對話」。
(二)學法
本次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中心,是活動的全程參與者,他們通過自主實踐來參與學習,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有理數有關知識的實際應用,學會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處理方法。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了解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和運算順序,具備了一定的運算能力。但學生學法較單一,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數學知識向應用能力轉變的時期,學生的理性分析(數據處理與決策)能力有待發展,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合作學習的習慣和運用數學的意識有望提高。
四、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 引入活動
在引人活動前我曾有三種考慮:第一種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第二種是從復習有理數的加減運算引人;第三種是提供數學背景材料讓學生去感受。由於第一種太單調,不能激發學生活動的慾望,第二種是單純的數學知識的引人,缺乏學習熱情,形式上缺少自主發現這一重要環節,第三種提供了探索的空間、營造了活動的氛圍、激發了活動的興趣,所以我打算選用第三種方案。
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
我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舉世矚目,在數學方面也不例外,如在使用負數方面,古代中國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古代中國很早就開始將負數引人經濟生活。在商業活動中,以收人錢為正,以付出錢為負,以余錢為正,以虧錢為負;在農業活動中,以增加糧食為正,以減少糧食為負。
史料證明,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使用負數,並且對負數已有較深刻的認識,這在世界上是首創。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在不同時期的生活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慾。
(二)活動開展張揚個性
教材安排了四個數學活動,我打算用兩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前兩個活動。由於活動所需的數據要求學生在課外收集完成,課堂活動中只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活動I
1.活動內容
幫助家庭記錄一周的生活收支賬目,收人記為正數,支出記為負數。計算當周的總收入、總支出、總結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數據,妥善保存賬目,作為日後理財的重要依據。
2.活動目標
體驗生活中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組建活動。
4.評價方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演示一個家庭的收支情況;(課件演示)
(2)要求學生根據所要統計的項目,自己設計一個統計表;
(3)學生根據課件演示的收支情況填表並計算;
(4)交流統計表的設計,交流計算結果;
(5)學生拿出自家記錄好的數據整理、填表、計算;
(6)分組討論,綜合意見,交流結果,發表感想;
(7)演講會
①學生六人一組,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根據自己家本周的收支情況討論,對今後家庭理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②每小組推選一名優秀演說者到全班交流;
③評選最佳「小演說家」。
6.活動預測
(1)可能有些學生不會設計表格,不能將收集的數據進行科學的整理;
(2)可能出現部分學生運算中法則運用不當,導致計算結果不準確;
(3)可能出現部分學生對表格中的概念不理解,不能熟練地完成表格填寫;
(4)數據收集不一致,出現結果多元化。
7.措施
(1)通過教師引領,鼓勵合作交流、互幫互助,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對數據的整理;
(2)通過學生對課件演示收支情況的計算,使學生經歷一個對運演算法則的復習過程。
利用多媒體演示,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進行數據整理提供學習平台,為學生處理自己家庭的數據提供參考。通過學生自主計算更好地鍛煉學生利用法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今後科學理財、學會生活的意識。
活動Ⅱ
1.活動內容
記錄本地一周的氣溫情況(可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資料),計算每天的溫差以及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和平均溫差。
2.活動目標
體驗有理數減法法則在生活中的運用。
3.活動形式
集中觀看,小組合作。
4.評價形式
學生自評,師生互評。
5.活動步驟
(1)教師課件演示武漢市一周的天氣預報情況;
(2)數據整理:要求學生自己設計統計形式,並根據課件演示的數據完成統計與計算;
計算: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溫差分別為,這一周的平均溫差為這周的平均最高氣溫為,這周的平均最低氣溫為
(3)交流統計形式,比較每種統計形式的優勢,交流計算結果;
(4)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本地一周的天氣預報數據,完成數據的統計與計算;
(5)數據分析
要求學生根據計算結果對本周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6)師生互評
對計算方法與數據處理方法的評價。
5.效果預測
(1)法則運用不熟練,導致計算錯誤;
(2)計算正確且統計形式多樣化。
6.措施
加強組內分工合作,鼓勵學生敢於創新。
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對法則運用更加熟練,讓學生從計算中更好地理解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和溫差的概念,為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數據進行合理的整理提供思路。通過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讓學生在極大的參與度中提高自己的數據處理能力。
(三)回顧反思拓展思維
1.學生回顧(知識、方法、思維、能力)
(1)本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2)本次活動你學會哪些數據的處理方法?
2.學生相互交流、評價,體會活動感受,形成共鳴。
通過活動的回顧與整體感受,讓學生對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有更清晰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結構得到完善。
(四)作業布置活動延伸
下表列出了幾個城市與北京的時差(帶正號的數表示同一時刻比北京早的時數,如現在北京時間8點,則東京時間為9點)
1.如果現在的北京時間是7點,那麼現在的紐約時間是多少?
2.小明現在想給遠在巴黎的姑媽打電話,你認為合適嗎?
通過這道習題,讓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減法法則有一個綜合的運用。讓活動延伸到課真正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
五、評價分析
教案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兩個體現
1.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2.體現活動課的課型特點(活而不亂)。
(二)兩個側重
1.側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2.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三)兩個希望
1.希望通過生活中豐富的數據去體味數學的魅力;
2.希望學生通過活動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2009-08-03 人教網
這可以么?
④ 小班數學活動:小動物在哪裡
小班數學:小動物在哪裡
活動目標:
2、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正確感知物體的上下方位,並能按照要求進行操作.
3、願意和同伴一起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教具:在戶外活動場地布置大滑梯、桌子、椅子、樹等場景,小兔子一隻.學具:各種小動物玩具(多於幼兒人數),幼兒用書(P36-37)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找找在哪裡
教師(出示玩具小兔子):今天小兔子想和我們玩「找找在哪裡」的游戲,你們高興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說說小兔子的位置,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上面」
教師再次將小兔子放在滑梯下面,請幼兒尋找並完整講述「小兔子在桌子下面」
二、捉迷藏
觀察畫面,認識漢字:上下,並圈出在下面的小動物.
請每位幼兒拿一個小動物,把它放在場景的上面或下面,邊放邊說小動物的位置,大家一起尋找小動物並爍爍.
請女孩放小動物,男孩尋找,找到後兩人拉手說一說小動物在哪裡,然後交換.
活動評價
表揚在活動中積極,完整講述的幼兒.
活動反思: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
⑤ 數學活動是什麼意思
數學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加的與數學學習有關的各種活動。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這種活動,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展數學才能。
活動內容有:群眾性的數學普及講座,紀念數學家,數學游藝會,數學園地刊物,數學競賽,數學小組,以及學生個人的課外閱讀、翻譯、撰寫數學小論文等。
學校和教師要注意選擇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學生年齡特徵、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自願參加, 並有組織、有目的、有成效地開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它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可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稱為「第二課堂」.正確組織和吸引學生參加數學課外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為進一步學習數學和選擇職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活動的方式可以是製作教具,指導閱讀數學書刊,辦數學牆報,編數學論文集,進行專題報告(如中外數學史、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某些現代數學理論的通俗介紹等),辦數學故事會,進行數學競賽,舉辦數學游戲,實地測量等。
(5)數學活動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單一化的數學學科課和教材,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適應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共性,而遠遠適應不了兒童、少年心理結構的個性發展和愛好、興趣、特長的培養。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對於國民數學素質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說,重視個性培養、加強激發興趣、發展特長,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這一任務,數學活動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個性是指人的特質和品格,是認識、情感、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各種特質的總和,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表現的最基本因素。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解答能充分表現個性,也在活動中形成個性,使他們初步具備較為完美的個性。
二、有助於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創新意識
縱觀課堂教學,學生在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以及一定的數學能力以後,往往就不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很自然地會把注意力轉向課外,容易對一些數學現象、數學、難點產生興趣。給學生一個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的空間,數學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於調動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能力
數學活動課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動腦又動手,可以使學生手腦結合,心靈手巧。「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
在活動課中,教師應善於領悟教材的編排意圖,從學生的知識需要及興趣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多組織一些可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畫畫、算算等充滿「游戲」的活動中,培養動手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教學一位數乘法後,可以指導學生製作練習轉盤;教學正方體的特徵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正方體展開圖的類型;教學體積計算後,可以引導學生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
這種活動,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操作內容步驟,同時要預計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課中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指導要適當。
四、有助於強化學以致用,溝通理論與實踐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加強溝通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活動課為數學教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學生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實現「和諧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在較長時間的課堂學習之後,往往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在生理上表現為動作不協調、不準確、肌肉痙攣、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映速度下降、情緒怠倦等。
開展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參與活動,一是調節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課本中解脫出來,投其所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發現、自由創造,不受空間限制,學習變得主動而積極。
二是活動課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了大量的數學常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根本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愉悅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對學習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數學課外活動
⑥ 小學數學活動都有哪些
奧賽
⑦ 數學活動有哪些
1.在日常生活中計數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些易於計數的對象:襯衫上的紐扣;超市貨架上的橘子;上樓時的台階數……先從一些比較少的數量開始(不超過5個),再逐漸增加難度,這樣能確保你的孩子不斷接受挑戰。
2.轉換排列方式
找一些硬幣,它們的數量以孩子能數過來為准。首先,讓他數一變硬幣;然後,你將硬幣的排列變化一下,如從一列變為圓圈,並請孩子再數一遍。如果他因為得到了相同的數字而感到驚訝,那麼就在改變一次硬幣的排列,並讓他繼續數數,直到孩子自動應答而不在計數為止。這時候,孩子已經明白了數的不變性。
3.尋找相配的東西
如果孩子在一一對應上有些困難,你不妨用成對的物品和他一同玩游戲,幫助他掌握這個技能。你需要的工具可以是勺子和碗、杯子和碟子、公雞和母雞等等。在游戲的過程中,你不斷要求孩子進行配對——這樣他關於「一一對應」的理解就能夠得到加深了。
4. 玩涉及計數的桌游
一些簡單的棋盤游戲,例如糖果樂園,非常適合幫助孩子在游戲的同時掌握骰子的用法和相關的計數規則。其它更復雜的游戲可能會涉及更多的數字,例如撲克。我建議家長在訓練的初期使用簡單的游戲避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在孩子掌握一定的數學技巧後增大游戲的難度。
5.在家裡認識形狀
在你家的周圍帶著孩子認識基本的幾何形狀:方形的電燈開關,圓形的碗,三角形的道路指示牌……讓你的孩子說說這些幾何圖形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這可以幫助他們記下各個圖形的特點並有效地加以區分。
⑧ 什麼是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課程,是數學教育在活動中進行,既「數學+活動」。活動是形式,是實現目標的手段,讓學生通過活動學習數學,讓活動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觀念性活動( 動腦),做數學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學生通過畫一畫、拼 一拼、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數一數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活 動中感受到愉悅、輕松、快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這樣一句話,「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 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學生在活動中,體腦結合,手腦並用,減輕了學習負擔 ,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⑨ 中班數學活動——《玩具在哪裡》教案
答:活動名稱:玩具在哪裡
活動目標:1、萌發愛惜玩具的意識。激發積極參與游戲的興趣,。
2、會運用簡單的方位詞來尋找物品。
3、發展幼兒用完整句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的能力。
活動准備: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公雞頭、母雞頭》,猜猜老師的玩具藏在手的哪一頭。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找玩具的游戲。
老師將手上的玩具藏起來,激起幼兒的尋找的興趣。請幼兒每人尋找一件玩具。找到後請幼兒講一講你在哪找到的玩具。
3、游戲你的玩具在哪裡?
幼兒自己選擇位置把自己的玩具放好,然後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玩具藏在什麼地方,別人才會找不到。
44、送神秘禮物。
教師將神秘禮物的圖紙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請幼兒按照老師說的位置出尋找。找到後再和幼兒一起拼擺起來請幼兒看看是什麼禮物。
5、和幼兒一起念兒歌《玩具玩具我愛你》,請幼兒講講如何愛護玩具。
6、舞蹈:《玩具進行曲》
延伸活動:
1、 在區角活動中繼續開展「藏與找」的游戲。
說明:幼兒班的教案,要根據你們幼兒園現有條件和實際情況來編寫,比如裡面的教具,如果沒有可以採用其他玩具來代替,要靈活多樣,還要備幼兒,要預計到多發情況,比如孩子會提出不一樣的問題,要做到心裡有數,及時進行解決,這才是一個從事幼教工作人員的基本功。
⑩ 小班數學活動:玩具寶寶在哪裡
1、能按玩具實物標記選擇相同的玩具並歸類。
2、觀察感知各種玩具的外形特徵,認識玩具實物標記圖。
3、樂意參加數學操作活動,初步感受到活動的有趣。
活動准備:
教具:將班級中不同的插塑玩具貼在底板上做成標記。
學具:將班級中的插塑玩具混在一起,塑料簍子若干。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玩具放在哪裡。
(1)出示許多混放在一起的玩具,引導幼兒觀察並了解:老師把大家玩的玩具洗干凈了,但全混在一起了。引導幼兒將玩具分一分,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個簍子里。
二:送玩具回家。
幼兒取玩具,按實物標記將玩具放在相應的簍子里。引導幼兒邊放邊說:「玩具寶寶,我送你回家。」
三:展示活動。
展示每個簍子里的玩具,師幼共同檢查,並請幼兒說說玩具和標記是否一樣。
第一環節主要是一一對應,按號入座,比較簡單,我提供的都是直觀的幼兒平時常接觸到的玩具,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參與動手的積極性也很高,很多孩子都高高舉起了小手,我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判斷再擺放玩具。第二個環節「送玩具回家」相對第一個環節,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分組操作環節,也是一個要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環節,我將內容要求分成兩個相互銜接的環節「玩具的分類」「玩具找家」來完成,滲透著數學教育和生活常規的教育。根據每組幼兒的能力,特點分別提供了不同的三種以上相混的玩具(有超市的水果,結構區的、生活區的、操作區的,)都是幼兒平時常接觸的材料,及相應標記的玩具籃讓孩子們學會按標記將玩具歸類。在操作過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積極的參與,而且很快地將玩具進行了歸類,動手能力方面表現特別突出的孩子有:龔子儒、趙奕榆、蘇秋宇、陳欣熠小朋友他們除了自己分類外還能及時地糾正其他小朋友錯誤的分類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快地找到了相應的玩具櫃,但也有部分幼兒操作的目的性不明確,沒有按照我的要求進行操作如:沈珈輝、李真俊、司宇濤等,但經過提醒和引導後基本上能進行正確操作,在這個環節中另我感到困惑的是在玩具的分類中我發現許多孩子只是單純地將一種玩具進行歸類,沒有同時歸類多種玩具,如;呂有小朋友看到自己面前的籃子上貼著雪花片的標記,他就拚命地把雪花片往籃子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