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算是最成功的一節數學課
在新課程背景下,究竟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算是好課呢?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作為一線教師,多年的實踐,我認為一節好課至少應該有如下基本特點:教學目標要明確、恰當,教學的重點、難點要突出,教學方法要得當,教學過程流暢,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得到尊重,教學效果要好。除此之外,我認為一節好課還應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有意義 教師能在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里,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法,利用自身基本功扎實的優勢和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落實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和潛能,調動其情感,達到教與學的共鳴,學生的注意力被知識吸引,這是教學的高境界。 二、 有效率 效率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全班多少同學有效率,對好學生、中等學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 三、 有生成性 一節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真情實感、智慧的交流,這個過程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的生成。還有的教師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結果,開放度大了,不確定因素多了,他們利用這些不確定因素巧妙地激發學生思維,使其不斷迸發思維火花,教學過程不時呈現生機。這樣的課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給人以豐實的感覺。 四、 常態化 課堂的價值在於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不僅現在可以上,什麼時候都可以上,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在近幾年的各種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覺得有些課確實不錯,但要照搬卻困難重重,除了教學觀念及行為轉變不夠外,還與有些課因教學手段、器材的原因,在常態下上不了有關。我想,還是想出點新意吧!而課堂的新意卻不僅僅是靠先進器材達到的。在教學條件手段不具備的學校,應怎樣來上好這課呢?除了觀念和行為要轉變,教師還要利用身邊常見的瓶瓶罐罐對教材上的實驗加以改造和創新。另一方面,作為教師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確實不易。胸懷全體學生,達到師生智慧碰撞,生成許多新的東西。 五、 有待完善 一節課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實也是評價一節好課的重要指標,沒有真實,「好課」也失去了價值。虛假的課雖可取得一時半會的成功,但不利於教師樹立研究意識,更不利於教師向研究型轉變。
⑵ 什麼樣的數學課是好課
一堂好課的標准葉瀾教授在他的「新基礎教育」中,針對「什麼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一問題,概括了以下的五個方面:一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並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而且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就面而言,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難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這樣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在課堂上有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維是相當活躍的,在整個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的生成。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由於長期受公開課的影響,一遇到有人聽課,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備過度,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上變成把准備好的東西背一遍,表演一下。當然課前的准備對於師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課堂有其自身的價值,這一價值在於它是一個公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要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的構成,並生成出許多新的東西。因此,我是反對借班上課的,而且要淡化公開課的意識,在我們「新基礎教育」研究共同體中,大家不提「公開課」這個詞,現在又強調,上研究課時,不管聽課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師盡量要做到旁若無人,因為,你是在為學生上課,不是上給聽課的人聽的。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任何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麼假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這種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們「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上好了課,總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開課,往往追求要上成一點也沒有問題的課,這種預設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
⑶ 你認為一堂好的數學課應該是怎麼樣的
我認為一堂好的數學課,首先看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基本完成教學大綱任務。其次考慮到是小學課程,所以老師講解應通俗易懂使得學生能較好接受,相對生動有趣使得學生不容易走神。考慮到是數學課程,所以課堂應注意把握節奏,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注意連通性,新知識應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時刻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況並及時當堂鞏固練習解答學生的疑惑。
⑷ 什麼樣的數學課才是一堂好課
「」?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來沒有固定不變的好課標准。但反思我們的課堂,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匯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深究這些看似完美的課堂,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缺失了作為一堂好課而應有的魅力。那麼一節好的數學課我們該追求些什麼呢?一堂好課應該以學生為本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而且是師生雙方情感共融、分享體驗、共同創造的完整的生活過程。當前,我們應著重關注課堂上學生三維目標的實現情況,即是否獲得了知識與技能,是否經歷了過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怎樣。 好課以生為本,其核心是將學生看作可被點燃的火炬,是知識和方法的自我建構者,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自我塑造者。任何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未來發展去展開,按學生的成長規律去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著力,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積極探究的熱情,使之主動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只有緊緊抓住了「以學生為本」,一切教學活動才會有生命的活動。一堂好課應該在交往中生成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節好課,不再是教師亦步亦趨地上演「教案劇」,而是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真誠互動演繹生成的精彩華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課堂上,師生間應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1.創設情境,點燃激情。教師作為好課的幕後策劃者、作為師生平等關系中的首席,其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習者身臨其中,觸景生情,都有一種探究新知的渴望、奮力向前的沖動,使他們處於一種「憤悱」的狀態。教師可以用鮮活的問題導入,模擬前人的探究,讓孩子們大膽嘗試去復現科學的發現之旅;也可以設計精彩的實驗,掀起學生求索的激情;或是提取生活中的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淡化教育痕跡。2.主體探究,體驗過程。在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自主探究、過程感悟。在教學中,教師要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給學生一段時間去體悟,給他們一個空間去創造,給他們一個舞台去表演;讓他們動腦去思考,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自己的嘴去描述,用自己的手去操作。這種探究將超越知識范疇而擴展到情感、價值觀領域,將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3.互動傾聽,靈動升華。教師作為新課程實施之中的探索者、學習者,要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見解與困惑。教師應該相信「沒有嘗試過錯誤的學習是不完整的學習」,要用欣賞的眼光去觀察,用寬容的心態去理解,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允許學生出錯,要學會延遲判斷,讓學生學會自己在錯誤中改正,在跌到處爬起。一堂好課應該在整合中提升課程改革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有「課本就是一個範例」、「整個大千世界才是學生的教科書」的意識,創造性地將個人及學生的經驗、文本知識、師生互動成果等進行有機的融合,實現科學性、藝術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下面,一起來欣賞一下賁友林老師執教《七的乘法口訣》的精彩片斷。師:七是一個很奇特的數,古代很多問題與七有關,下面我們來欣賞一首七言詩(播放《楓橋夜泊》)。這首詩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訣算出來嗎?生:四七二十八。師:(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劍」的故事)這五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塊?想想乘法口訣!生:五七三十五。……師:實際生活中,你發現了哪些與七有關的問題呢?(學生舉例,自由發言)師:一個星期幾天?一個人一天要喝六杯水,一個星期要喝多少杯水?生:六七四十二。師:(出示電子琴鍵盤)琴上的白鍵一共有多少個?你是一個個數的嗎?怎麼算得快?生:四七二十八。師:(出示電腦課件,七個矮人伴著音樂唱歌:「一個矮人一張床,七個矮人七張床,一個矮人兩個碗,七個矮人十四個碗。」)下面聽音樂,自己繼續編一編好不好?總之,我心目中的一堂數學「好課」的一個公式:數學「好課」=「數學化」教學+精湛的教學技藝
⑸ 一堂好的數學課的標准
1、一節好課,首先必須是真實的。現在,有些公開課,表面上看上去,熱熱鬧鬧,氣氛熱烈,但是卻是在演戲。我認為,這樣的課,不管你的設計有多新穎,理念有多新穎,這都不能說是一節好課。
2、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問題開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發動起來。
3、它是一種學習的活動,本質上是學而不是教。因此,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教學。放錄音、放錄像不是教學,教師講而學生不聽、聽不懂也不是教學,只有在教師組織下學生實現了有效學習,才是教學。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
4、要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看學生通過學習,在知識、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獲得了多少。可是一堂熱鬧的課下來學生們沒有學到任何實際性的東西。這樣的課意義何在?我認為一節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相應的知識,要讓學生相應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和喜歡。還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還要看師生雙方互動的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導。
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學生,實行了因材適教。在課堂上學生能主動的探索,在交流時學生能無顧慮的進行交流,能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練習時能得心應手。在質疑時能發表自己的一點看法,並能提出自己的一點有價值的問題。
5、好課應是教師努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趣是一種高於興趣的,內在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議論紛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於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應該有思維的碰撞、有爭論、有遇到困難的迷茫、有頓悟後的豁然開朗等等。我們在平時看課的時候,有些課看似順順利利,實際上這樣的課沒有「起伏」,沒有思維的爬坡,不算是好課。
一堂好課的標准,應明確地顯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身上,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三種學習狀態,即: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的交流狀態;學生的達成狀態。這應成為教師們教學中的重點。
6、好課應該給聽課者一種美的享受。不僅學生學的好,而且,作為聽課的老師也很有啟發,覺得是種享受。
⑹ 一堂好數學課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此外,一堂好課應引領學生學習生活中有價值的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源於生活的教育是最無痕的教育。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數學老師應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 其次,一堂好課的評價主體是學生。課上得好不好,歸根到底應該由學生來評價。應把學生的反應當作評價的重要砝碼,這樣才能給教師以相對廣闊的個性展示空間。學生認為愛聽或不聽會後悔的課就是好課。這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教師講課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引起興趣,學生愛聽。另一方面教師講得的課注重實際應用,緊扣考綱,學生感到聽了就會考好。讓學生對自己的課有好的評價,就得十分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把差異作為教學資源而非障礙,通過差異這個活動的前提,促進生生、師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對自己的課有好的評價,就得為學生展示自己錯誤和獲得成功的機會。為各層次的學生涉及針對性的問題,使其略微不適應,使其落入陷阱,進而在教師建議下,自己主動走出陷阱的道路,求得適應,獲得成功。讓學生對自己的課有好的評價,就應當更加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進一步注重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舊問題的解決到新問題的誕生,必將激勵著學生鍥而不舍地走向新的探索的征程,獲得成功的喜悅。 對我自己而言,讓學生滿意而又顯現成績的課堂就是一堂好課。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三個境界:1、有效教學,不能保證這個底線的課是失敗的,不能低視這個無效教學。2、高效教學,對教學的切實行動和不懈的追求,最大程度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目標,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不僅僅知識傳授,方法的技巧的領悟,還應是情感,價值觀的掌握,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度高。 3、魅力教學,它一定是有效的高效教學,還包括人格,個性,學識等綜合。
⑺ 什麼樣的數學課才是一堂好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范疇下,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數學課堂?給孩子一段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呢?經過幾年的教學嘗試,我認為如果一堂數學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通過學生反復訓練習得數學的技能,這就是一堂好課。一、課堂是快樂的地方。數學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積極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利於形成良好品質。在剛開始接五年一班數學課時,由於班主任請了十幾天的假,真應了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的話,淘氣,害得校長天天批評我,我幾乎天天在數學課上給他們講道理,然後生氣地開始上課,根本沒有笑過一次,想哭的心天天都有,這樣一來,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愈來愈遠,第一次月考,班級的成績十分不理想,十月一長假中,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這句話帶給我深深地思索,是呀,如果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都是痛苦的,那麼孩子們如何能夠熱愛學習?從此在後,在每節課上,我都笑容滿面,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規定自己在每堂數學課上,至少要讓學生笑三次,由衷地為學生鼓一次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精神輕松活躍,暢所欲言。二、課堂是對話的舞台。「課堂不應該是一個人獨白,應該是雙主體的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自由、開放、弘揚個性的對話。」要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課堂中,就要讓學生通過充分地理解,冷靜的思考,熱烈地討論,形成了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感知和把握,深層的認識和理解,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質疑,這一些都需要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完善,使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以激發,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能力。三、課堂是創新的起點。對學生來說,只要他所進行的「活動」對他個人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對個體發展有價值,就可視為創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就要保護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通過小紅花等不同形式的獎勵方式讓學生具有成功感,促進被獎賞者向著獎勵的方向努力。總之,只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往、形成技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這就是一堂好的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