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寫數學解決問題方案

如何寫數學解決問題方案

發布時間:2023-02-13 11:17:29

Ⅰ 寫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

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主要是應用各種知識,讓這些知識彼此之間配合起來,並且配合的項目之間的聯系有「單位1」,「常數」和「模式」,你也可以換用其他名字來表示這三項。也就是說,解決應用問題主要是把多種「有機聯系」的方法結合起來。從已知條件入手,單獨轉化後,再交錯結合,這是綜合法解題。再輔助於從結論需要出發,上要需要,直到與利用綜合法得到的轉化結論相遇,問題就會得到解決。當然,典型問題多記,並聯想使用,也是常常結合如上而加以使用的。有了這些,不愁問題不到解決的。總的來說,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有兩種: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就是利用已有的條件和結論一步一步的推導出想要的結論,是一種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法就是由要得到的結論倒推出必須的條件,然後再將推出的條件作為結論,繼續倒推必要的條件……如此循環,直到最後推出所要的條件是已知的為止,此時問題已基本上解決了,只需按原路回推即可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間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行之有效。而實際應用中,往往兩者結合使用。其他的那些解題方法,像轉化、假設、替換、倒推等都只是這兩種方法的細化而已。

Ⅱ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研究方案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們所使用的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法也隨之改革。信息窗代替了羅列的各種條件和問題,由教師講解課本出示問題變為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採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那如何在課堂以及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改變由教師為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老師總是抱怨學生根本不會提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本在於教師並沒有仔細的研究教材;沒有認真的研究學生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引導的方法或引導的問題不適合於學生。教師應在上課前認真的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設計適合於學生的教學環節。
例如,我在教學《烙餅問題》中,讓學生准備10個圓片,實際動手「烙烙餅」。要求是每面需要3分鍾,兩面都要烙,每次最多烙2張。讓學生先烙雙數個的,這個非常容易了。這時引導學生發現:烙雙數張時,鍋都沒空著,這樣最節省時間。然後烙單數張的,從烙3張開始,2張烙2次,1張也得烙2次,共需4次。這時學生自己就提出問題:老師,有更節省時間的方法嗎?因為在烙最後一張時,我發現鍋一半是空的,浪費了資源。我這時問學生:那你們試一試,看看有沒有比這更節省時間的方法呢?最後總結出烙單數張餅的方法。這樣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在我們的前面引導前提下,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
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認真的引領學生將所發現的信息進行歸類,並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新的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學生能夠自己發現問題這一過程就已經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二、教師要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在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改強調歸還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就成了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力點。一個真正的合作型小組有著相同的目標,明確的分工,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激勵與促進,形成競爭與合作。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識體驗和生活積累,每一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徑來思考和解決問題,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便會產生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不但提高學生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時,出示140÷26,讓學生自己試做,做完後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有的學生是把26看成是30來試商,有的是看成20,也有的看成25來試商,然後就在小組里互相說說哪種更簡單一些,為什麼?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明白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讓全體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平等參與,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交流。
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鼓勵學生反思,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不能因為學生提出的觀點偏離教學思路或與教材提供的解題思路不符就簡單粗暴的抹殺,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解決問題》時,有一道這樣的題:一束鮮花28元,買5束送2束,一次買5束,每束便宜多少元?出示題後,讓學生思考並試做,學生們在思考出一種方法後,教師馬上進行表揚及讓他講解方法,學生積極性很高,想出了多種方法。教師應對學生獨到的思維方式要進行表揚,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對於多種方法解題時,不要馬上給予否定,應讓他們先講講方法,看方法是否正確,培養學生多種方法解題和靈活的思維。
四、教師要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使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烙餅問題》一課時,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見過家長烙烙餅嗎?孩子們很驚訝:怎麼上數學課老師說起了烙烙餅了呢?我接著說:把我們課前准備的圓片當做烙餅,我們來看看到底在烙餅中有什麼數學問題呢?學生們很興奮,都投入到了新課中去。本節課我以「烙餅」為主題,以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為主線,圍繞「怎樣烙餅,才能盡快吃上餅」展開教學,設計了烙1張、2張、3張……單張,雙張餅的探究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要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教師除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之外,還應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機會,並努力去實踐。面對現實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探索解決方案,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的根本所在。
總之,在實施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應以新課標為指導,將每一課的教學目標置於一定的問題情境之中,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研究解題思路。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融為一個過程,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解決課本問題與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Ⅲ 數學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從問題出發。解決數學問題,首先要從理解數學問題開始,沒有正確的理解就沒有正確的解答。所以說要從問題出發,分析問題的基本條件,基本要求,梳理基本脈絡,形成基本觀點。這就要求學生要特別注重語言的訓練,包括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訓練,以實現對題目的充分理解。

第二,從規律出發。數學問題都是有一定規律可遵循的,發現了規律可以事半功倍,發現不了規律只能一頭霧水。如何發現規律?首先要認識規律。數學的規律都是隱藏在各類問題之下的,一般很難發現。這就需要學生日常養成專心聽講的良好習慣,因為這些規律性認識都是經過老師認真備課,精心組織耐心講授出來的。課時要會做筆記,做好筆記,課下做好復習,認識,理解規律,最好能夠自主的去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第三,從結果出發。所謂解決數學問題,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就是指解決數學題目。數學題目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定有一個疑問,有一個答案。為了解答,我們需要認真分析問題,即所謂的有的放矢。從結果出發反推問題所在,從結果中發現數學沖突和矛盾,在結果中理清解題思路。

第四,從邏輯關系出發。解決數學問題的實質是邏輯關系的理順,學生需要從題目中找到各種數量,變數,並建立起這些量之間合理的邏輯關系和數學解釋。羅輯思維能力提升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專項邏輯訓練,數字規律認識,圖形類型歸納,數形結合問題等等。在具體的解題過程中,我們需要抓住變數,還要抓住不變數,通過這些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得出題意中的邏輯關系,進而最終求的結果。

Ⅳ 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解決問題是傳統教學中的的應用題教學,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回到學生的生活中;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找到一條繞過障礙的出路,達到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能讓小學生用原有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遷移到課程情景中解決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策略一:實際操作

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小學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特別是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這在教學實踐中的例子很多。例如,一年級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由於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長期以來是個難點。由於加強了實際操作,學生對元、角、分的進率就很清楚。中年級教學周長和面積時往往容易混淆,加強實際操作以後,學生對兩個概念獲得明確的表象,弄清兩者的區別,計算錯誤也大大減少。高年級教學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時,概念多術語也多,學生容易弄混。有些教師使用奎遜耐木條或計數板,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大大減少學習的難度,弄清概念的正確含義和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因此,無論從理論上或從實踐上看,加強實際操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說,加強實際操作是現代的數學教學和傳統的數學教學重要區別之一。正如皮亞傑所指出的,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於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只有加強實際操作,才能體現智力活動源泉這一基本思想。

策略二:從日常生活中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辨認方向」的教學,就是創設了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辨認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課的。讓學生感覺學習方向的必要性,並讓學生在模擬街區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探究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新方向。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後,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尋找周圍的小朋友分別坐在自己的哪個方向;去幫助動物園的叔叔、阿姨繪制動物園示意圖;去探究指南針裡面的方向板的作用。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策略三:問題簡單化和從問題中找條件

教學中教師運用生動有趣的材料為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1.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從老師女兒四次喝牛奶這一情境,根據每次喝牛奶的量,讓學生根據一些數據提出若干數學問題,並且有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個過程,學生懂得了「移多補少」的知識。這樣的教學過程設計,能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教師及時提出「如何來求平均數?」,通過小組討論,得到求平均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學生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在這樣一種學習氛圍中,通過」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手段,串起了整個學習新知的過程。

3.教學內容來源於生活

整堂課中採用的數據來源於生活,問題來源於學生,突出「應用性」。通過平均分、平均身高、每季度用水情況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策略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決如下的開放性問題。

例:27人乘車去某地,可供租的車輛有兩種,一種車可乘8人,另一種車可乘4人。

⑴給出3種以上的租車方案;

⑵第一種車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種車的租金是200元/天,哪種方案費用最少?

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在本學段,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策略五:從問題中尋找規律,發現規律,運用規律

比如:對於50,98,38,10,51這些數,請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語言描述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並用「>」或「<」表示它們的大小關系。

又如: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1200名學生大約能組成多少個班級?1200步大約有多長?等等。學生從中都能領悟到一些規律。

數學中解決問題還需要用運用各種能力:如理解問題的能力,空間思維的想像能力,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問題的切入點等。但要使學生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又是對數學教師的挑戰。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應提倡多樣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把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學生更多地展示屬於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解釋和評價自己思維結果的權利。問題的策略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原有經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體現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Ⅳ 舉一個具體案例,闡述你是怎麼完成一個小學數學問題解決題目的教學。

舉一個具體案例,闡述你是怎麼完成一個小學數學問題解決題目的教學如下:

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 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 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 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 幫我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 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 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

4、鞏固方法,拓展思維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在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固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發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Ⅵ 小學數學課題方案中想要解決的問題怎麼寫

現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是:由於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雙基目標的達成,忽視了思維訓練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創新與生成,忽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東西一-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就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後果是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不過硬,不能在數學問題的解答上游刃有餘。因此,我們有必要抓住要點進行突破,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為抓手,對數學教學中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在研究中使得師生共同提高。

Ⅶ 怎樣用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怎樣用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

1. 首先,要弄清楚問題的本質和問題所包含的內容。看懂問題並分析出條件和約束;
2. 尋找適當的數學方法或已知的公式進行處理;
3. 根據數學方法及相應步驟進行解答:根據問題特徵、條件及公式作出初始假設或者是尋找中間量等;
4. 依此逐步前進,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為一些小部分可以獨立地考慮並求得原始數學方法最優解。

Ⅷ 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形象思維方法、抽象思維方法、排除法。

1、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

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

3、排除法。利用已知條件和選項所提供的信息,從四個選項中剔除掉三個錯誤的答案,從而達到正確選擇的目的。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為定值,或者有數值范圍時,取特殊點代入驗證即可排除。

Ⅸ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五個策略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依照什麼樣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來組織教學過程,這是許多教研人員和教師所潛心研究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教師過於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習慣於用理性代替遐想、用共性淹沒個性、用標准取代多元、用呵斥扼殺童心。這樣使原本抽象性強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的數學學科變得更為枯燥,造成了學生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而新課程標准中指出:「人人學必須的數學、人人學實用的數學」,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新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解決問題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形式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的結合,最終養成良好的聯系實際思考的習慣,並且變被動解題為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這就需要教師對問題的引導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和策略性。
一、「解決問題」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 在數學解決問題中,首先應當讓其明確問題目標的指向性,即明確應該達到什麼終結狀態,然後使學生明確:為了達到問題目標,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如果做不到,那麼就會失敗。在一節數學課中,並不是是問題越多越好,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探索價值的「數學問題」才是本節課成功的起點,然而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不是輕易就能產生的,它常常受其課堂教學環境、學習材料及教師的有效引導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所以筆者認為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應遵循以下三個方面:
(一)問題目標要具有針對性。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追求開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求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同時也暗示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給學生明確解決問題方向。如果問題目標沒有針對性,就容易造成課堂教學偏離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的重點出現偏差,影響預定的教學任務。例如,一教師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課前引入,教師讓學生「模一模」書本、作業本封面和課桌面,意在讓學生比較說出哪個面積大。而教師設計的問題為:大家動手模一模書本、作業本封面和課桌面看看有什麼新發現?這樣同學們的發現就多了:有書面光滑的;有桌面粗糙的;有作業本封面沒有書面封面光滑的等等。這樣的問題設計雖有開放性但沒有針對性,從而誤導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導入時間過長,沒有達到教師的問題目標,相反學生提出的看法也沒有解決,教師只得草草收尾,把學生拉回起始狀態,引導學生思考:「哪個面積大」,其實這個問題一開始就可直截了當的提出:「大家模一模,看看它們的面哪個面比較大,好嗎」。不就很快的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二)問題目標要具有漸進性。數學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積極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而使學生從心理產生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有一種自豪、滿足、成就的感受。這樣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體驗學習數學帶來的快樂。例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一課時,要使學生能夠掌握比例的意義,就必須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比?如何求一個比的比值?學生搞清了比和比值後,再進一步引導兩個比值相等的比就可以組成比例,這樣自然而然學生就能很快掌握其意義:兩個相等的比就叫做比例。明白這兒的相等就是比值相等。有的同學還會想到兩個商相等的除法算式如何組成比例……。這就說明,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應考慮由簡單的問題逐步深入,使學生從心理感覺到「解決問題」原來並不可怕,而有一種體驗成功的快感。
(三)問題目標要具有開放性。課堂上,有時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出來的,它需要學生的自我反思與評價或者師生的共同反思與評價,才能更好的使問題得到解決。如:我在教學《分數除法》一課時,當小結了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甲數除以乙數,等於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後,向學生出示: 要求學生組分組討論,判斷對錯,並說明理由。當分組匯報時,有大多數組認為不可行,理由:1、這種解法只能代表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是倍數關系的分數除法。2、這種解法違背了分數的計演算法則。3、如果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不能整除怎麼辦?當學生提出這些看法後,其中一小組的一名學生就舉手回答不同意這此觀點,特別是理由3,他說他們組在討論時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如果不是倍數關系時,也可以除。那就是先找出除數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數,然後把被除數的分子、分母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同時擴大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可以整除了。如 可先找2和5的最小公倍數為10,然後被除數 、分子、分母同時擴大10倍,不就能用分子除以分子做分子、分母除以分母做分母了嗎?這樣就得到 的結果一樣。照這樣的方法要求同學們又做了幾道題,還真行。這樣通過提出開放性的的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問題得到解決,進而獲得創新。
二、「解決問題」具有明顯的策略性。
(一)注重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但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在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任務,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等學生明白其學習任務後,就進入了小組探索階段,這期間教師要通過巡視,積極指導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發現新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 。當每個小組得到解決問題方案時,下來需要的就是小組匯報交流了,師生結合各組的匯報進行小結。最後歸納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培養學生這種合作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解決問題是好辦法之一。它更好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和語言表述能力。
(二)注重啟發深入。常常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為了能使提出的問題得到解決,就需要教師善於結合生活實際,用簡單的生活實例逐步啟發深入,使學生得到問題解決。如在教學《乘法分配率》一課時, ,我們可發把它看著簡單的生活實例,來組織教學。a相當於蘋果,b和c相當於兩兄妹,把蘋果單獨分給哥或妹吃行不行,學生肯定是不會贊同的,大家的要求是,哥分了蘋果,妹也應該分。教師進一步深入,這不就對了嗎?乘法分配率就是這樣,把a分配給b,還要把a分配給c,只不過是乘積的和或差的形式。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掌握乘法分配率的關鍵所在。
(三)注重歸類整理。數學問題常常不會是單一不變的,相同的條件,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特別是應用題,不斷的變換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但善於注重歸納和整理,就會從中發現其普遍特徵:1、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不就是標准量 對應分率=對應數量;2、路程問題不就是速度 時間=路程;3、工程問題不就是工效×工時=工總,以及價錢、產量等等問題都有其固定的數量關系式,這些量中要求其中一種量,要麼以數量關系式為等式,用方程解;要麼按數量關系式推導,用算術方法解。當然這並不指,只要我們教師看起來明白就行,最重要是要學生學會歸納整理,做到心中明白,自然而然當他們遇到此類問題時,就會迎刃而解。
(四)注重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當前遠程教育資源內容豐富多彩,裡面有很多老師的優秀課堂實錄、優秀課學課件、優秀教學案例。這些都能很好的幫助我們解決課堂問題。但再好的東西,也一定要結合地方的實際,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於整合,最終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為我所用。如:教師在教學《園柱表面積的認識》時,利用課件結合實物來上課,效果自然就大不一樣了,當屏幕上出現上底面的圓慢慢向下底面圓滑攏,最終重合時,學生就會很快明白上下兩個面的圓一樣大。當看到側面慢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時,學生自然明白了圓柱的側面是一個什麼形狀。這樣學生在結合實物觀察、感受會很快解決本節課的問題,那就是圓柱的表面是由上下兩個大小相等的圓和側面(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
三、「解決問題」重在評價。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更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體現以學生為本,構建和諧課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個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求異思維才能更好的體現 。課堂上題出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得到解決,怎麼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解決問題中來呢?當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感興趣。當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了,就會主動的去解決問題,這時學生能主動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優為重要了。一但這時,學生答得文不對題,教師又一棍子打死,或冷眼相看。這就是對學生感情的扼殺。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在問題中又生存了新問題。那就是下來的課,學生沒有學到什麼……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問題評價尤為重要,要講就方法和藝術。

Ⅹ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下:

1、形象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

公式法: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解題技巧:

1.剔除法:利用已知條件和選項所提供的信息,從四個選項中剔除掉三個錯誤的答案,從而達到正確選擇的目的。這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為定值,或者有數值范圍時,取特殊點代入驗證即可排除。

2. 特殊值檢驗法:對於具有一般性的數學問題,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將問題特殊化,利用問題在某一特殊情況下不真,則它在一般情況下不真這一原理,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寫數學解決問題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