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 傳統數學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不足
1.1教師對教材理解的膚淺化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理解教材是設計教學的重要基礎,而新教材的簡約性正好給教師理解教材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果數學教師不能對教材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搞清數學知識的前因後果,不能把握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那麼,可以肯定,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預案,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2數學教學過程簡單化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
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性。教學活動要體現出學生從無到有的認知過程、從有到會的應用過程、從會到通的領悟過程。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同步達成,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上做足文章。沒有過程的教學只能達到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力增強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句空話。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過程應成為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
1.3數學課後任務單一化是學習興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新課程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學數學絕不是簡單的做幾個題目就可以達到提高數學素養、服務學生發展的目的的。部分教師還是習慣於課後布置幾個題目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誠然,做題目可以鞏固當天課堂所教的知識,練就一定的技能,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僅僅滿足於此是遠遠不夠的。課堂素材的簡單重復和模仿只會造就學生的惰性,阻礙其思維的連續發展,讓學生喪失可能已有的數學學習興趣。所以,課後學生多元化的數學任務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措施
2.1教學內容趣味性的選擇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這里把問題情境放在首位,顯然就是要求教師積極營造問題探究的情境,引領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以幫助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發現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往往只對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事例感興趣。教學中,教師選擇與數學課程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情境,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學手段趣味性的設置
課堂教學中,如果單純地採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課堂註定死水一潭,缺乏生機和活力,為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使課堂變得輕松活潑,如:初一數學「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推導中,可以請一位同學上台扮演蝸牛,讓其根據內容演示蝸牛的運動狀態,得出結論,同學們在笑聲中輕松的獲取了知識,體驗了數學的樂趣。
2.2.1操作實驗、游戲、吸引學生眼球
這是數學課上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講橢圓定義時,演示畫法,每個同學都伸長脖子觀看。再比如在「數學歸納法」一節的新課講授前演示多米諾骨牌游戲,然後提出問題:「全部牌都倒下的條件有幾個,是什麼,」反復演示,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最後總結出「哪怕有無數(n個,)多個牌,只要滿足兩個條件:(1)首張牌倒下,(2)第k張倒下。並推倒了第k+1張,或者說,第k+1張倒下是因為第k張倒了,並推了第k+1張,」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數學歸納法」,學生非常輕松地體會理解了數學歸納法的思想,掌握了要點。
②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 傳統數學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的不足
1.1教師對教材理解的膚淺化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理解教材是設計教學的重要基礎,而新教材的簡約性正好給教師理解教材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果數學教師不能對教材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搞清數學知識的前因後果,不能把握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那麼,可以肯定,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預案,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2數學教學過程簡單化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
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性。教學活動要體現出學生從無到有的認知過程、從有到會的應用過程、從會到通的領悟過程。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同步達成,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上做足文章。沒有過程的教學只能達到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力增強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句空話。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過程應成為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
1.3數學課後任務單一化是學習興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新課程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學數學絕不是簡單的做幾個題目就可以達到提高數學素養、服務學生發展的目的的。部分教師還是習慣於課後布置幾個題目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誠然,做題目可以鞏固當天課堂所教的知識,練就一定的技能,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僅僅滿足於此是遠遠不夠的。課堂素材的簡單重復和模仿只會造就學生的惰性,阻礙其思維的連續發展,讓學生喪失可能已有的數學學習興趣。所以,課後學生多元化的數學任務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措施
2.1教學內容趣味性的選擇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這里把問題情境放在首位,顯然就是要求教師積極營造問題探究的情境,引領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以幫助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發現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往往只對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事例感興趣。教學中,教師選擇與數學課程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情境,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學手段趣味性的設置
課堂教學中,如果單純地採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課堂註定死水一潭,缺乏生機和活力,為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 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使課堂變得輕松活潑,如:初一數學「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推導中,可以請一位同學上台扮演蝸牛,讓其根據內容演示蝸牛的運動狀態,得出結論,同學們在笑聲中輕松的獲取了知識,體驗了數學的樂趣。
2.2.1操作實驗、游戲、吸引學生眼球
這是數學課上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講橢圓定義時,演示畫法,每個同學都伸長脖子觀看。再比如在「數學歸納法」一節的新課講授前演示多米諾骨牌游戲,然後提出問題:「全部牌都倒下的條件有幾個,是什麼,」反復演示,學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最後總結出「哪怕有無數(n個,)多個牌,只要滿足兩個條件:(1)首張牌倒下,(2)第k張倒下。並推倒了第k+1張,或者說,第k+1張倒下是因為第k張倒了,並推了第k+1張,」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數學歸納法」,學生非常輕松地體會理解了數學歸納法的思想,掌握了要點。
2.2.2巧借實物,投影演示比喻
在講「映射與函數」時,在講法「映射」概念並做了必要的說明後,筆者演示了一張幻燈片:一箱子彈(a),一桿槍(f),一面足夠大的牆作為靶子(b),並依序提問:
(1)a中的每一粒子彈經過槍f發射出去後,假如射中b,b上有幾個槍眼?(答:一個且唯一)
(2)可不可能幾個子彈射中同一個槍眼?(答:可能)
(3)一粒子彈射出後b上可能不可能射出兩個或更多個槍眼?(答:不可能)
(4)這次演示中槍靶b上的每個槍眼,都是a中的子彈射出的,對不對?(答:對)
最後筆者說,假如一粒子彈裝入槍堂,勾動扳機後,發現b上沒有射出槍眼,都可能有那些原因?學生七嘴八舌地答:(1)射飛了(2)槍壞了(3)子彈是壞的。筆者說,這是個沒用的槍,扔給敵人吧,(這不是映射);接下來引導學生對照體會映射的定義。形象直觀的比喻,使得學生興趣盅然,並不宜忘記。再比如,在二次曲線教學中動態地用「幾何畫板」演示橢圓,雙曲線和拋物線,三角函數部分演示正弦型函數的圖象變化等等。
2.2.3欲擒故縱,以新奇迷惑引起學生的驚訝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根於錯」,在學生面前展示暫時還不能理解的有興趣的新事物讓學生驚訝迷惑,從而產生興趣求知。
2.2.4對比鋪墊,為學生順利進行知識遷移,創設最近發展區
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成功,就要從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水平出發,妥善地安排學習內容,既非輕而易舉使學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使學生喪失信心。國外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創設「最近發展區」是達到這種效果的最好方法。
「最近發展區」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所提出,其意義即指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在此水平上,學生還不能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經過啟發,幫助和努力,就能完成任務。數學歸納法教學中演示多米諾骨牌游戲就是一例。
2.2.5學習的成就感可以支持、激勵學習興趣的再產生
每個學生都是希望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更大更好的成績,適時地肯定、表揚他們的一點點進步,哪怕是一個小小問題的正確或近乎正確的回答,都能使他們在數學學習方面更賣勁,為成功,成就所推動的人,樂於學習,富於競爭精神,樂於接受各種挑戰,勇於克服困難,具有頑強拼搏精神。
3 教學語言趣味性的運用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初中數學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個教師的特點能力不同,因而教學特色是各有千秋。前幾年數學教學改革搞得有聲有色正是得益於當時良好的環境。近年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應試教育制約著義務制教育的教學發展目標,初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響。但願素質教育的號角能吹來初中數學教學第二個春天,讓我們的課堂充滿快樂,讓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輕松愉快的學習知識,讓每個數學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教學,真正地使初中數學教學能夠做到——增長科學知識,加強能力培養,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欣賞與創造美的能力,能使我們的教學對象—青少年成為新世紀的建設人才。
③ 如何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
1、創設有新意的「開場白」
一節課的開場白好比是一首樂曲的前奏,前奏旋律優美,給聽者的感覺是享受和欣賞。一段巧妙的開場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想聽、想學。那些老套的開場白盡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設計一些獨具匠心、形式多樣的開場白,比如:一個故事,一個謎語,一種游戲,一種活動,一幅圖畫,一段音樂等等都可作為一節課的開場白。
2、巧妙安排課堂內容,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
把數學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的口味,利用課間休息與學生聊天,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世界。投其所好,把課堂盡可能融入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獲得數學知識。思考過程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和表達的,無形之中學生會感覺數學是那麼有魅力。
3、錘煉數學語言,產生情感效應
語言應該豐富多彩,富於變化,時而輕松歡快,時而悲傷哀婉,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輕聲慢語。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解,一個個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歡快地跳出,躍然紙上。這樣的語言,有利於良好情感氛圍的創設,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3)初一數學如何提高趣味性擴展閱讀:
快樂教學法就是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雙邊作用」,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實現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以快樂的情緒感染人,以快樂的氛圍熏陶人,以快樂的理念開導人,以快樂的內容啟迪人,以快樂的方法培養人,使學生樂而有度,樂中受益。實施快樂教學法必須遵循下列原則:率先垂範,言傳身教的原則。「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表率、示範作用是有效實施快樂教育的法寶。學生都喜歡微笑的快樂的老師。快樂的教學氛圍容易讓老師的創造性和主導作用得以最大的發揮,更容易讓學生增強自信力,激發想像力,激活創造力。教師應當用快樂的語言開導學生,用快樂的行動影響學生,注重言傳身教。
尊重個體,有教無類的原則,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斯賓塞主張永遠把孩子作為一個主體,並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實際上是一種不斷的誘導和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承認個性差異,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在實施快樂教育時,不能停留在淺層次的說笑上,不能無視他人的自尊和人格,應特別注意呵護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和進取心,體現出愛心不論親疏,教育不分種群。
理解寬容,巧妙暗示的原則,「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樣東西總是目不轉睛。」「看看,這孩子的精力多好,總是手腳不停。」「唉呀,這孩子力氣真大呀,這么重的東西他都拿得起來。」……這樣飽含情感、帶著寬容和贊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這樣的暗示下,孩子一定會表現得很出色。這種暗示運用到我們的學生身上,也一定會讓學生欣喜不已。
④ 怎樣提高數學興趣
數學一直是人類從事實踐活動 的重要工具,是基礎教育中最基本的課程之一。每個學生都希望能掌握好數學知識,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對於數學的初步應用。然而對於一個剛從小學進入初中的初一學生來說,怎樣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覺得可以從抓各種學習習慣入手。從小學進入初中是學習階段的一個重大轉折。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初中學生正是處在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不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形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很容易染上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地影響智力和能力的發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激發思維、開發能力、發展個性的重要心理要素,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基礎,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下面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培養和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 看書習慣
這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對幾十所名牌大學的調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有20%~25%的知識是來自學校,而75%~80%的知識是靠他們離校後通過工作、自學和科研來獲得的。根據心理規律,初中學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但由於在小學受直觀模仿習慣的影響,使眾多學生誤把數學課本當作習題集。所以從初一開始就應重視糾正自己的錯誤學習習慣,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正確思想,並注意總結如何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
1. 每一節課前都務必養成預習的習慣,努力在預習中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能帶著問題聽講。課堂上注意老師如何閱讀課文,從中培養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義、定理中的關鍵字、詞、句以及與舊知識的聯系。
2. 經常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培養復習習慣。剛開始時,可跟著老師總結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一個階段後可根據老師提出的復習提綱,自己帶著問題去鑽研課文,最後過渡到由自己歸納,促使自己反復閱讀課文,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二、 筆記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數學內容豐富,課堂容量一般比較大,為系統學好數學,從初中時期就必須重視培養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課上做筆記還可約束精力分散,提高聽課效率。一般,課堂筆記除記下講課綱目外,主要是記老師講課中交代的關鍵、思路、方法及內容概括。特別注意隨時記下聽課中的點滴體會及疑問。在「聽」與「記」兩個方面,聽是基礎,切莫只顧「記」而影響「聽」。
為了使課堂筆記逐步提高質量,同學間應進行適當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三、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習慣
「實踐出真知」。動手實踐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能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動手實踐中,能把書上的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能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在動手實踐中,能手腦並用,用實際活動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能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在動手實踐中養成「做前猜想-----動手實驗-----操作結果-----歸納總結」的習慣。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結果,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能達到動腦、動口、動手、激發思維、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四、 作業習慣
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訓練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視作業為負擔,課後只憑著課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單一;有的還字跡潦草、馬虎粗心、格式不規范、甚至抄襲。這就錯失了訓練良機,嚴重地響了學習效果。應該正確認識做作業的目的性,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應包括:
1. 要養成作業前看書的習慣。做作業前要認真閱讀復習課文、觀察例題的解題格式、步驟和方法。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2. 要養成審題的習慣。讀題後,先弄清題目是什麼題型、它有什麼條件、有哪些特點等。
3. 要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若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師說明情況:如遇到難題不會做時,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弄懂以後獨立完成。切不可為了應付任務而去抄襲。
4. 要養成對已做作業進行再思考的習慣。不少同學不重視對已做作業進行再看、再思考,從而導致錯誤做法在頭腦中形成定勢。有的題目做錯,老師訂正過了,你還錯,就是這個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識和做新作業中會出現更大的錯誤,為了鞏固作業的成果,同學們在每次做新的作業之前,務必對前一天的作業進行反饋。反饋內容包括:(1)題目類型;(2)解題思路與方法;(3)出錯問題的原因;(4)訂正出錯問題;(5)收集出錯問題(就是將自己出錯的問題專門收集在一個地方,標注出以上四項內容,以便將來復習時糾錯)。
五、 思維習慣
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鑰匙。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一階段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一定要重視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培養。根據初中數學內容的特點,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邏輯性、周密性、發散性、收斂性、逆向性。
1. 邏輯性。這是要求學生「答必有據」切忌想當然。在推理演算過程中,能夠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據,不懂之處就不寫,設法弄懂之後再繼續推理演算。
2. 周密性。這是要求學生全面的考慮問題。如:已知點C在直線AB上,線段AB=8cm,線段BC=3cm,求線段AC的長。全面考慮問題就要分點C在線段AB上和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兩類進行討論:當點C在線段AB上時,AC=AB-BC=8-3=5cm;當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AC=AB+BC=8+3=11cm。培養這種習慣,應特別注意老師在課堂上指出的「易出錯或想不全」的情形與原因。
3. 發散性。這是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培養這個習慣,要特別注意老師在講一題多解時的思考方法、問題推廣延拓時的分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努力養成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慣。
4. 收斂性。這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達到多題一解、舉一反三。發散與收斂兩種思維綜合運用可相得益彰。
5. 逆向性。這是要求學生把某些公式、法則、定理的順序顛倒過來考慮。如計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運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簡便計算的方法。
六、 質疑習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貫主張學習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對事物不但要問「是什麼」,更要問「為什麼」。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在接受一個新的問題時,普遍有一種弄個究竟的慾望。初中學生生處在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時候,應該有刨根問底的心理要求。但由於受到陳舊的社會心理所束縛,不敢大膽的對所遇到的問題「亂想」、「亂說」,課堂上是這樣,課外也是這樣,使他們的個性受到嚴重扼殺,不利於健康的成長。要扭轉這種局面,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動手實踐,課後勤思多問,努力創造培養出喜歡質疑的良好習慣,同學們要知道老師其實最喜歡勤思多問的學生,要養成對知識刨根究底的習慣,養成隨時對疑問進行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習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同學們有決心、恆心、耐心。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久而久之的方法便成為自然的習慣,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它所釋放出的能量將是無可比擬的
⑤ 如何提高數學興趣
因此,數學表述的簡單,具有哲學趣味和清晰性。數學是一種表達所有合理思想的簡潔方式,是形成所有合理思想的基礎。 學數學的人和不學數學的人在處理問題和處理事件上的態度和方法往往不盡相同。學數學的人在事情處理上,往往更加嚴謹,更加講求效率,更加講究方法。同時,他們所採用的方法是不學數學的人們往往想像不到的。這就是數學除了計算以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帶給我們的更重要作用。數學可以形成思想,這種思想就應該是處理問題和處理事件上的態度和方法更加嚴謹,更加講求效率,更加講究方法。 當一個人的一種價值觀形成以後,數學思想往往是實現這種價值觀的最佳的工具。而數學思想則是該工具的核心之一。數學思維對於軟體編程是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幼兒教育期,不能缺少數學思想的教育。數學表述的簡單性既具有美學價值,又具有哲學趣味。 我們可以說數學是一門藝術。愛因斯坦說過,我們能夠體驗的最美麗的東西就是神秘之物,它是所有真實藝術與科學的源泉。而數學的神秘性是其美學價值之一。從生理學角度上說,數學可以完善人腦,可以造成人腦中新連接的形成。 利用多媒體提高數學興趣 一,創設生動有趣、帶疑問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好奇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情境,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 前提,並作為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多媒體正好是創設情境的有效工具,例如筆者在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二上空間幾何體的結構課時,利用多媒體電腦展示現實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實物模型課件。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和學習立體幾何的興趣與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學生對立體幾何的恐懼感。接著就可以把本堂課的問題提出來。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並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 二,化靜為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圖文並茂,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深理解知識的過程。圖象連續變化呢?筆者用《幾何畫板》設計等五點描圖動態演示圖象對比的課件。化靜為動,展現了圖象變化的全過程,且變化前圖象與變化後的圖象對比強烈!筆者只須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學生思考一會兒,相互交流了後很快就能整理得出圖象變化規律。這樣能夠讓學生清楚地看到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具體化,有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 三,師生互動,保持學生高漲的數學學習興趣。 有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會下降,要知久聞芝蘭而不覺香,這就需要教師採取一些措施來保持學生高漲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人教A版高中必修二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三視圖內容時,由於學生剛接觸立體幾何,空間想像能力不夠,不能准確畫出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尤其是教材習題中的積木堆砌物的三視圖,覺得立體幾何好難,信心動搖,興趣開始下降了,筆者針對此情況設計一個flash動畫課件,在上課的時候運行flash課件,屏幕顯示若干個五顏六色的積木,然後由學生提議,一位學生操作用屏幕中的積木搭個空間幾何體,再請一位學生用積木在講台上搭建成屏幕中式樣,最後演示此幾何體的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演示效果和實物相結合,效果非常好,學生很容易理解,如此操作幾次,學生大呼:過癮,有趣。此節課不但解決了學生的難題,還保持了他們高漲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後面的立體幾何學習有莫大的受益。 實踐證明,多媒體化教學具有的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可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師教得輕松自然,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達到優化教學、寓教於樂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 除此之外。以下五招也能提高寶寶的數學興趣: 一、常做口算題 數學是邏輯思維較強的一門學問,許多學生數學差,往往是由於智力開發遲,在一二年級時沒有打下好的基礎,日積月累,問題堆積,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數學失去興趣,導致越學越差,治病既要治標又要治本,要想讓學生自己有信心,對數學有興趣必須從最簡單的口算題補起,讓學生提起興趣,樹立信心;學生解決的問題一多,就會感到數學不難,從而就會自覺主動的去鑽研更難的數學問題。 二、不舉手回答問題 導致學生對數學沒興趣的第二個問題,是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自控力差、上課不專心,講到最關鍵時,他正在開小差,一旦開小差,就會給今後的一連串問題帶來影響,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不妨推行不舉手回答問題,這雖殘酷,但這樣能讓學生處於高度集中聽講的狀態,因為如果你不聽講時有可能點到你回答問題,而導致出洋相,而學生多是自尊的,特別是差生更想在師生面前表現自己,為了表現自己,只好高度集中精力參與學習。而舉手回答問題,由於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自控力差,往往導致許多學生開小差,因為他們抱著我不舉手就不會點到我的心態參與學習,在問提的關鍵處,常常就在開小差,一旦開小差,就會給今後的一連串問題帶來影響,而不舉手回答問題完全可以避免上述現象發生。 三、准備一百個數學故事 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作為數學老師,要經常准備一些數學問題故事,數學家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但不要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講故事之前就要想到,講故事對數學的學習,對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有什麼作用。這樣就能將故事滲透在新的教學理念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這些故事還要具有奇趣,奇趣的會將學生的無意注意牢牢吸引注,學生一旦形成了積極的心向,想不認真聽講都很難。這就是故事的魅力,即便是最遲鈍的孩子,一旦聽故事就會專心致志。 四、讓學生自編數學故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只要我們認真讀一讀教科書,再動腦筋想一想就不難發現,教材里的故事仍然很陳舊,教過小學數學的同事大概都有這個同感,每當講到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如二十四時計時法,年月日、克千克、長度單位等問體,是學生難學、老師難教內容,這是我們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注意,及早的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數學的原因。其實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或自己編一些故事加深對這內容的理解。其實數學習題都來源於生活故事,故事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我們要經常的讓學生編數學故事、講數學故事解決自己數學故事涉及到到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養成留心生活的習慣,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解決生活問題,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提供方便,只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數學;才是最有效的數學。讓學生懂得解決數學問題,不是為了考試時拿高分,為了多解決幾道習題;而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五、向學生推薦數學課外書 說到讀課外數學讀物,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同感,學生興趣不濃,怎麼辦呢?要下課時才講數學故事,將講數學故事講到一半,另一半就告訴他們在某本書里,久而久之,學生不上你的套才怪。當然數學課外書的推薦,要針對不同的孩子進行推薦,基礎差的,推薦一些帶拼音的,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讀物,而基礎好的學生,就要推薦一些較難的奧賽題,讓他們做一做。必要的話將世界上一百道數學難題給他們看一看也很有必要,這樣也是提高他們學習數學興趣,提早灌輸攀登科學高峰理想的好方法。
⑥ 如何培養初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最現實、最活潑的心理成份,是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好惡,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一個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的喜歡學自己教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調控學生的情緒,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只有教師的教妙趣橫生,學生的學才可能生動活潑,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二、巧設導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於利用一些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創設一種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的大腦處在最活躍的思維狀態,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我這樣設計了問題情境:現有一顆不可攀登的旗桿,怎樣才能測出它的高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可以圖文並茂、聲形同現。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轉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講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將兩個全等三角形中的一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對應的三邊的長度進行動畫演示,學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的結論,我又用同樣的方法演示了其對應角,學生又很輕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的結論,從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兩個性質。在講授同類二次根式概念時,我設計了「找同類二次根式朋友」的游戲。事先准備好配組的同類二次根式卡片,上課後,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同類二次根式的朋友,找對的同類二次根式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合並同類二次根式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 四、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才會富有生命力。巧妙設置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問題情境,創設自主參與的條件,就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樂意的投入教學活動中去,同時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抽象、枯燥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例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時:我先將學生分為8組,給每組准備了足夠的一元和兩元的紙幣,看看共有幾種方法能湊夠十元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屬於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因,而課堂是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只有採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勵措施,採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⑦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例舉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事例,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探索的興趣。
2、 把數學知識的運用與實踐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起學習的興趣。
3、告訴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形象呈現數學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發動學生,開放數學課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⑧ 如何培養七年級數學學習興趣
當七年級學生面對很多門新功課時,都能表現處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當對於新課程的新鮮感過去後,許多學生隨著學習壓力的不斷加大,以及自身學習習慣、平時時間精力分配等原因,對一些自己感覺無法掌握的學科的學習興趣就開始冷卻。特別是數學課,由於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較強,一部分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就喪失了對數學課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那麼,面對新教材應該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起始階段就要激發學生興趣。
七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數學課時,無論是對於課本本身還是教師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時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是比較強烈的。這是一個關鍵階段,老師要在這段時間內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工夫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第一章教學時,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當中的實際事例進行比較,像:負數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加以運用;數軸又是如何使用的等等,同時讓學生同教師一起來做數學實驗。這樣既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又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本章結束後,還可以舉辦一次關於數學學習的自由討論會,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數學是否難學,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用,比如呢?數學的學習是不是都是生動有趣的?小學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數學?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惑,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生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嚮往著教師,嚮往著本學科。
二、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縱觀整本新教材的內容多是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就使教材本身具有了很強的知識性和應用性,這一點在七年級的數學新教材中體現的更為明顯。正因為它含有了如此豐富和生動的教學內容,我們數學教師應在此基礎上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創造。從而增強新教材針對七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用生動鮮活的實例和通俗易懂的講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
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1、課堂教學中注重在上課之處通過設計各種形勢、運用各種手段比如運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如教學「初步認識幾何圖形」時,新課伊始我就用計算機放映帶有明顯幾何特徵的世界著名的建築物,入: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圖形的幾何美,這樣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
2、通過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操作,增強自身能力。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徵,將全班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各小組自主進行探索,同時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完成的即快又好。這樣每個小組的成員就需要都行動起來,合理的安排時間進行配合才能取得勝利。在這個過程中即通過實踐操作,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體驗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增強教師自身底蘊,合理運用教學資源。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不但要精心鑽研本學科的教學特點,更要再語文、英語、計算機等領域都有所涉獵,再用到時可以隨手拈來進行運用。比如在進行「數軸」這一節教學時,可以穿插講解數軸演變的歷史,以及歷代數學家對其的應用。這樣即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又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的精煉、語調的變換得當,板書設計合理,字體優美雅觀,知識豐富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七年級學生處於小學和初中學習的轉折階段。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已不適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和掌握新的適用中學學習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所以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使學生在趣味學習中養成新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針對這個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從培養良好的閱讀審題習慣、培養學生互相討論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觀察幾何圖形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總結這幾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並使其掌握有效地學習方法。
四、開辟第二課堂,展示閃光點,激活學生的求知慾。
七年級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製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的去繼續追求成功。
⑨ 初一數學如何提高
有的同學認為數學很難,但是其實數學也是一門靠背的科目,只要用心去記憶都可以學的很好。
數學不能只依靠上課聽得懂
很多初中生認為自己只要上數學課聽得懂就夠了,但是一做到綜合題就蒙了,基礎題會做,但是會馬虎。這類問題都是學生在課堂上都以為自己聽得懂就夠了。
初中同學要首先對數學做一個認知,聽得懂≠會做,會做≠拿的到分。聽得懂只佔你數學成績的20%,僅僅聽得懂只說明你理解能力還可以,不說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數學成績。
只有聽的懂理解了加上練,再加上多練,達到最後又快又準的做出來,這時候的數學成績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提高數學成績的方法
1.要提高初中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首先可以從家庭引導,家長可以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言傳身教,讓孩子對數學有一種神秘的好感。老師也可以和學生進行貼心的交流,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被自己吸引從而更好的對數學感興趣。
2.初中生想要提高數學成績就一定要重視基礎,千里之堤始於磚泥,不重視基礎的下場就是你覺得自己的數學學得很好成績會很好,但是在你成績出來的時候會低於你的預期很多。很多初中生經常是知道怎麼演算就算了,而不去認真的做幾遍,好高騖遠,總想去沖擊難題,結果連考試中最基礎的方程都會錯。
3.要抓好幾個提高數學成績的必要條件。數學運算,數學解題(保證數量和質量),准備錯題本,准備一本參考書,遇到難題盡量靠自己去解決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奮和多動筆練習。
三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初中數學最重要的就是等量關系,其次是不等量關系。最常見的等量關系就是方程。
2.數形結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邊,就應該根據題意中的草圖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
3.對應的思想。
初中生數學成績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練習和腳踏實地的去接受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