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養成檢查作業的數學學習習慣
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階段,很多同學在做作業的時候,都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做完作業後,完全不檢查,導致問題百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每次做完作業後,一定要檢查作業。
如何養成檢查作業的數學學習習慣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吧。
在作業完成後,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時檢查作業,很多同學以為自己基礎很好,在做作業的時候,從來都是做完了就扔一邊,導致由於=粗心等小問題,導致作業做錯,這種習慣如果不改正過來,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最明顯的就是考試的時候,做完試卷不檢查,導致扣分失分的現象嚴重。
所以同學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一樣要養成檢查作業的好習慣,這樣才能提高數學成績。
㈡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培根曾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的習慣就象兒童在江河中游泳隨身攜帶的救生圈,可以幫助兒童游向知識的彼岸。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道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因此養成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是學好數學的保證。良好習慣的形成,對成年人來說,是通過有意的自我控制和努力,自覺實現的。而小學生自覺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這就需要依靠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共同教育,才能達到目的。
根據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可以按照看、想、畫、做、問五步自學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堂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復習當天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復習一周的教學內容,或者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孩子記憶有關的概念,公式,讓孩子對一個時期內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鞏固,形成知識鏈。
(二)認真聽"講"的習慣。
這里的聽"講",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課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與學習無關的動作,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弄清公式、法則的來龍去脈。二是指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聽得入耳、入心,邊聽邊思考。對他人的回答能做出評價和必要的補充。這都是聽的習慣,這個習慣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聽課的習慣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反復練習,及時提醒。
(三)自覺讀書的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老師,要充分發揮它「老師」的效益。語文課一直比較重視讀,而數學則受冷落,有些同學把數學書當作一本習題集。其實讀書的習慣也要從讀數學書開始培養。一年級學生由於識字太少,不會看書,教師和家長要指導學生看書。而我們高年級的孩子,則可以自己讀教材,想算理,求思路,在課本上作記號,加批註等。讀書習慣的培養要教師和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同時要不斷強化,才能形成孩子的自覺需要。
(四)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同時也是形成技能,體現智慧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活動;並且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基本上是在家裡完成。因此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作業習慣。
第一,作業書寫要認真,字跡要工整美觀,格式要正確。第二,要教育孩子獨立,專心,按時、按量完成作業。獨立,就是做作業時,不依賴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幫助,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專心,是指做作業時一心一意,不左顧右盼,心神不定;按時,指作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拖欠;按量,指完成老師規定量的作業。第三,督促孩子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檢查,評價。每次做完作業,都要留出時間,進行自我檢查。包括是否抄錯題,是否漏題,格式是否正確。字跡是否工整,解題步驟是否完善等等。當然,衡量一本作業的好壞,主要是看正確率的高低。那麼,如何提高作業的正確率呢?首先,
1、審題要嚴密。
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很多。對於高年級學生要求整體把握題意,逐詞逐句分析,以求審題准確無誤。長期堅持這樣,可以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但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做事細心、踏實的品性。具體做法很多,我這里就不一一舉例。
2、計算要認真。
計算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一個從小就能慎重對待計算的人,在以後的行事中就不會輕易犯下草率從事的錯誤。所以,家長要訓練孩子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不管題目是難是易,都要認真對待。當孩子計算有進步時要給予鼓勵,及時樹立自信心。
3、檢驗要強化。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般只熱心於做題目,一旦做完,便萬事大吉。至於正確與否,也無心顧及。因此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十分重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都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以強調,讓學生知道驗算的意義和重要性。只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業,我們都要求學生認真檢查,一相對來說正確率比較高。而孩子們回到家裡做的作業就不盡人意了,主要原因就是審題不嚴密,計算不認真,檢查不自覺造成的。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總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因此,在日常練習中應把檢查和驗算當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對判斷、選擇、改錯等題型進行訓練,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給予糾正。每當作業本、試卷發下去以後,都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及時訂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接著,我再簡單講講培養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孩子的第二個要求,就是:
二、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在人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自信心的培養,可以使孩子敢於對自己提出高要求,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勵自己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在平時生活中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讓孩子用「我認為」、「我的想法是」、「讓我再來試一試」、「我還有更好的方法」等方式提出意見,從而喚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同時在學習中還要善於聯想、想像,敢於假設。因為任何創造都離不開這種思維習慣。最後一個要求是請家長們:
三、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而孩子的成長過程,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其實,如果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表揚並鼓勵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所以有人提出「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父母應該讓孩子在自己欣賞的目光中成長。 讓孩子在欣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
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品質,能給孩子以他所需要的價值感、責任感和自信心,有利於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你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對孩子的責備少點,肯定多點,贊揚他做得對的地方,並以實際行動支持他。比如有同學患了重病或有同學因生活困難面臨失學,學校組織開展捐助活動時,我們就多給孩子一些錢,讓他多捐一些……類似這樣的鼓勵和支持都會讓孩子十分高興,也能讓他看到自身的價值。
總之,學習習慣、自信心等都是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孩子必備的素質,也是他們學好數學的最基本保證。只要堅持不懈地抓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並適時的給予鼓勵,就能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孩子。
㈢ 如何培養學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專心聽講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前提。專心聽講習慣的養成,就低年級來說,是靠老師有意識的採取各種措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生動活潑,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不斷地轉移兒童的興奮中心,使兒童在一定時間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應注意的對象上,從而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學生注意聽講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具體內容是:①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看老師演示、板書和表情、動作,仔細想老師提出的問題和講解的內容。②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參加課堂上的討論活動。③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演示、讀書、寫作業等任務。糾正精神不集中、貪玩,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的不良習慣。
2.善於求異和質疑問難的習慣。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習慣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將來進一步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求知慾強,好奇、好問。對於這種好問的積極性,一定要很好地保護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對於那些敢於發現問題,特別是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進行鼓勵和表揚;另外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和編題練習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獨立並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經過長期培養,可使學生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求異和質疑問難習慣的具體內容是:①獨立地思考問題,自己肯從書中、演示中或從分析自己的錯例中尋找問題答案,不畏困難,積極思考。②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追根問底,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③在解題、討論或研究問題時,能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不墨守陳規,能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尋求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糾正兒童懶於思考,事事依賴老師、家長、同學或單純靠記憶、模仿、照搬等習慣思維的不良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
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開始,正如葉聖陶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剛入學的新生,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可以採取先講後看書的方法。
老師把書上的插圖放大,講完後打開書看看,剛才講的是哪道題、插圖畫的是什麼,算式怎麼寫等等。使他們看到,課堂上用的這些有趣的教具和講的有用的知識,都來自課本。從而喜愛課本。當學生初步形成了課堂常規,有了一定自製能力時,可採用講講看看與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的辦法,即按照書上的例題,從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題里怎麼說,接著看書中插圖是什麼意思。再看看是怎麼算的,旁註是怎麼寫的,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什麼意思,是怎麼想的?啟發學生說說為什麼?老師再補充講講。然後就採取帶著問題看書,分組討論,啟發學生自己概括。最後,採取先看書後提出看不懂的問題。這些辦法都要由淺入深,循序漸近,並持之以恆。讓低年級兒童自學看書,不是放手隨便看而是在老師啟發引導下;激發學生的看書興趣,教給學生看書的方法,養成學生看書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要糾正學生不看課本或走馬觀花的不良習慣。
4.嚴格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教學的科學性強,邏輯嚴密,來不得半點馬虎。
在數學教學和學生作業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習慣以及積極挑錯、改錯的習慣。這對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和以後學習、生活都有很大好處。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是提高數學計算準確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因此,在數學課書寫時,除同語文課一樣要求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筆順規則,字形比例等規則以外,還要提出格式要求,如橫式、豎式、遞等式的寫法;答案書寫在什麼地方;四則混合運算、文字題、應用題等又怎麼寫;什麼樣的題用多大格,都應培養學生書寫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反之,作業不專一,書寫潦草,會造成作業中不應有的錯誤。同時要糾正學生字跡潦草,作業馬虎不認真的習慣。
5.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是考察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的作業不僅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表現教育的結果。如果學生從小做作業,就養成了一種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壞習慣,將來工作時就難以做到一絲不苟,有條不紊,認真對待事業。
因此,對學生的作業不但要重視知識內容是否正確,還必須注意卷面是否工整和按時獨立完成,卷面亂、臟,沒按時完成作業,不但導致不良習慣形成而且必然要影響學習質量。做作業的主要要求是:態度認真、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格式規范,獨立完成,按時交卷,及時改正,保存完整。開始時,要統一格式、甚至字寫多大,哪道題寫在哪個格里,都要提出具體要求,以後逐步消減限制,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安排,以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平時,要嚴防與糾正投機取巧,抄襲別人作業與馬虎了事的壞習慣。要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責任感,同時也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毅力。
6.檢驗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所解答的問題進行「檢驗」,這是培養學生檢驗能力與習慣的一種重要手段。學生檢驗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廣、思維也就越靈活。培養學生檢驗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錯自覺改正的習慣,從小樹立學習的責任感,糾正某些草率從事,不管對錯的不負責任的態度,以保證學生解答問題的正確率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
㈣ 如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對於我在圖書閱覽室借閱的書籍,和自己上網查找的資料,我對「如何良好的養成數學學習習慣」有了一個新的見解。我認為在養成習慣的基礎上最為重要的是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要點。專心聽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我自己嚴格的要求。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看老師的一言一行,仔細想老師提出的所有問題和老師所講解的例題;另外同學們的發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有同學講錯了那麼應該大膽的提出問題,如果光聽同學發言而自己不參與討論的話,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們還應該積極參加課堂上的討論活動;同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演示、讀書、寫作業等任務。如果在課堂上有疑問那麼不應該在沒有經過自己思考的情況下貿然的去詢問老師,這樣反而回產生一種依賴思想。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獨立地思考問題,肯從書中、演示中或從分析錯例中尋找問題答案,不畏困難,積極思考;要敢於提出疑問,並追根問底,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解題、討論或研究問題時,要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能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尋求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擴展題,應該要克服困難爭著做。只有這樣才能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ode By 1.240473 此外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也是不可少的,因為這是你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每天要做好預復習,如果在預復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多與老師同學討論。在空閑的時間里能經常閱讀數學故事這也是學習數學的一個 好方法。學習數學來不得半點馬虎,就比如因為一馬虎而少寫了負號或少寫一個小數點那麼回使整一題前功盡棄——錯了。每天按時獨立完成作業也是重要的,此外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也不能忽視規范書寫,所以做作業時最好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認真審題演算,勤檢查,有錯及時訂正,也應該准備一本錯題集經常看看想想。每當看到我認真的書寫,正確的演算,這是自己便會十分的開心。認真檢查也是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學會對所解答的問題進行「檢驗」,檢驗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廣、思維也就越靈活。在養成檢驗習慣的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責任感,糾正某些草率從事,不管對錯的不負責任的態度。我認為如果做到了這些一定會是我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的。對我有幫助!
㈤ 如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山東省招遠市泉山學校 蔣東義
如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由於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書寫潦草、審題不認真、作業馬虎,常把數字、運算符號、書寫格式寫錯;相反,另一些學生雖然他們的智力並不突出,學習能力屬於中等,但他們的學習態度較認真,結果他們的學習成績往往超過前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習慣至關重要。
一、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解題、准確計算的前提。小學生因審題不嚴而導致錯誤的現象較重,原因是一方面學生識字量少,理解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做題急於求成,不願審題。因此,要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意識。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建立解題的基本程序如審題—列式—計算—驗算—作答等,把審題擺在解題過程的第一位。
二、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
在解題過程中,要培養認真驗算的習慣,這是保證解題正確性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驗算作為解題過程的基本環節之一。加強訓練,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去做,要向學生講清什麼叫驗算以及驗算的方法、意義等。
三、培養認真估算的習慣
估算是保障計算準確的快捷手段,教師要抓住各種時機,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和、差、積、商的規律。如2040÷40,估算時將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來估算,可用來檢驗計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確,讓學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較多,一些能力強的同學做的快、算的准,他們做完後便迫不及待的報出解題方法和結果。這使得一部分做題較慢的同學不假思索的照抄他們的結果,時間長了,這部分同學就養成了懶於思考的不良習慣。因此,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
五、培養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要多動腦筋,勤於思考。對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滿足於會背誦,更要力求理解。質疑問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刻苦鑽研、勤於思考、主動進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不恥下問,和同學展開討論,不弄清問題決不罷休,當問題得到解決時,學生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課下自己復習起來有問題的話,也可以搭配著課外輔導班一塊兒學習,北京新東方泡泡少兒就有數學思維訓練班級,專題精講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授課過程中,一方面傳授學生數學、邏輯等基礎知識,培養其應用能力。
六、培養自己發現錯誤的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出現差錯,對此,老師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學生出現差錯的地方,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並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用自己學到的檢驗方法去找出錯誤。在對比中把握問題的關鍵,力求自己發現並改正錯誤,提高解題技巧。
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受益終身。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應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教學任務。
對於我在圖書閱覽室借閱的書籍,和自己上網查找的資料,我對「如何良好的養成數學學習習慣」有了一個新的見解。我認為在養成習慣的基礎上最為重要的是上課專心聽講。 上課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要點。專心聽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我自己嚴格的要求。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看老師的一言一行,仔細想老師提出的所有問題和老師所講解的例題;另外同學們的發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有同學講錯了那麼應該大膽的提出問題,如果光聽同學發言而自己不參與討論的話,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們還應該積極參加課堂上的討論活動;同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演示、讀書、寫作業等任務。如果在課堂上有疑問那麼不應該在沒有經過自己思考的情況下貿然的去詢問老師,這樣反而回產生一種依賴思想。在平時的學習中,要獨立地思考問題,肯從書中、演示中或從分析錯例中尋找問題答案,不畏困難,積極思考;要敢於提出疑問,並追根問底,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不同的意見;在解題、討論或研究問題時,要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能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尋求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擴展題,應該要克服困難爭著做。只有這樣才能養成愛動腦的好習慣。
此外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也是不可少的,因為這是你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每天要做好預復習,如果在預復習中遇到的問題,要多與老師同學討論。在空閑的時間里能經常閱讀數學故事這也是學習數學的一個 好方法。學習數學來不得半點馬虎,就比如因為一馬虎而少寫了負號或少寫一個小數點那麼回使整一題前功盡棄——錯了。每天按時獨立完成作業也是重要的,此外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也不能忽視規范書寫,所以做作業時最好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認真審題演算,勤檢查,有錯及時訂正,也應該准備一本錯題集經常看看想想。每當看到我認真的書寫,正確的演算,這是自己便會十分的開心。認真檢查也是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學會對所解答的問題進行「檢驗」,檢驗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廣、思維也就越靈活。在養成檢驗習慣的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責任感,糾正某些草率從事,不管對錯的不負責任的態度。我認為如果做到了這些一定會是我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的。對我有幫助!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常說,做教師的不僅要對學生的今天負責,更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讓學生從小養成好習慣是教師對孩子一生的成長負有的最重要的責任。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了。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影響之大,萬萬不可忽視。那麼什麼是數學學習習慣?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 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 滅的影響。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盡到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到底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數學學習習慣呢?在教學中,又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我針對以上兩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 課前預習習慣
1、現狀分析:(當前,數學課前預習並不樂觀,這只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提到課前預習,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想到了語文的預習——查字典,分段,寫段意等。對於數學的課前預習,很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預習的實際意義,沒有體會到預習的實際價值,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常常會說:「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學生由於自學能力有限,學生根本不知道老師要求他們預習什麼?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只是簡單地看看數學書,做做課後練習而已。長期下來,學生對預習敷衍了事,走馬觀花。這樣的預習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預習成為一種形式或口號。
(2)部分教師一直主張不能預習
還有一部分教師一直主張不能預習,覺得預習後,課就沒法上了,學生都知道結果了,老師還教什麼,於是課堂上學生對學習並失去了的探究慾望,學習的熱情。我們在聽課時也經常發現有的老師上完一節課,學生的書根本就沒有翻開過,有時聽了一節課最後才知道他這節課上的是什麼,他們為的是給學生製造一些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像這樣的老師怎捨得讓學生課前預習了,那樣一切設想不就泡湯了嗎?
(3)預習要求過高,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有限。教師在布置預習時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按照成人的標准要求學生。如教學《24時計時法》時,如果教師只是根據教材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有條件的學生能在家長的指導下,理解24時計時法,大部分學生根本達不到預習要求,24時計時法其實還是挺抽象的,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的都是普通計時法,讓學生一下要轉個彎用24時計時法確實有點難度。如果教師讓學生調查電視、廣播、郵電等部門是如何表示時間的,就簡單多了。這樣,學生不但有能力做到,而且在調查的過程中,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有的學生,由於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只要是布置了預習任務,不是學生在自學,而是家長在講解。這樣,課堂上探究新知識的過程,學生根本不感興趣。其實這些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只是掌握了結果,沒有真正參與到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說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部分學生預習時也只是看看書、做做課後練習,提前熟悉要學的內容,沒能真正理解預習的內涵,使預習流於形式。還有部分學生,課後根本不預習。種種原因導致數學課前預習效率非常的低。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呢?
(1)「導」——列預習提綱,明確預習任務。
例如:預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
姓名( )
預習導航
長方體:▲研究順序:按照面、棱、頂點的順序;
▲研究內容:數量、形狀、大小、長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數一數、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體:▲帶著研究長方體的研究經驗研究正方體,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麼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你還有哪些發現?寫下來:
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當然就能達到預習的效果。
(2)「思」——讓學生思考例題的解題過程、解題方法,想一想為什麼這樣解?這部分知識運用到我們學過那些知識?教材中的有些問題該如何回答?還可以怎樣想?
(3)「練」——完成書上相關的「試一試」、「練一練」對自己的預習進行檢驗。
其實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常規之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首要環節。可能在我們小學階段,還體現不出它的重要性,可到了初中預習就非常的重要了。有人說課前預習像作戰時的戰前偵察。哪兒是明碉,哪兒是暗堡,哪兒是最堅固的地方,哪兒是薄弱環節等,通過預習,就可以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帶著問題聽課,就會聽得更加認真,並且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相比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糾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認識。更重要的是,這樣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增強創新意識,這是以後學習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二、 傾聽的習慣
「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既是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來源,又是一個人舉止文明禮貌的體現。遺憾的是我們有些孩子不懂得認真去聽別人的講話,表現在上課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解,經常走神;小組討論不會聽其它同學的發言,自己說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嘩,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不會與人聊天,不能雙目注視對方,與別人談話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這些都不是好習慣,必須給予修正。
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動,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總願意看看、聽聽、動動,這正是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而專心聽講是孩子們接受信息、吸取知識、學好數學的基本保證。如何處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讓孩子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呢?
1、教師講課應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住孩子們,讓孩子產生「非聽不可」的感覺,他們久而久之就會養成愛聽講、想聽講、會聽講的好習慣。有的老師也許會說語言是有天賦的,那些兒童化的語言我怎麼也說不來,說出來也覺得非常的別扭。我也有同感,語言問題曾經也一直困擾著我,但後來我發現只要你有那份心,兒童化的語言是可以練成的。我們還發現同樣一個故事有的老師講得很生動,積極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慾望,而有的老師講完後學生卻無動於衷。如教學10的認識時,有位教師自編一個童話故事:今天,0~9這10個數字在排隊做游戲,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1~8各數字說:「你們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你真是太小了,什麼都沒有,怎麼能跟我比。」「0」聽了以後可傷心了,圓圓的眼睛流出了眼淚。這時1走到0的身邊,拉起0的手,對9說:「我們手拉手,不就比你大了嘛!」學生被這個故事吸引著,自然而然的進入的新知的學習。所以,我們在情境創設時一定得溶入你的真情實感,這樣才可以撥動孩子的心弦。
2、要加強聽的訓練。有人說「聽」還不容易嗎,人從出生就開始聽,孩子上了小學天天都在聽課,天天聽別人講話,難道還不會聽?非也。有人聽講,雖然眼睛睜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會神之態,然而聽後卻不知所雲。因此,我說聽需要訓練。第一,先讓學生聽懂。課堂上不論老師講或學生發言,都要適時追問一句:「剛才,××講的聽懂了嗎?你能把他講話的意思或提的問題給大家再說說嗎?」「誰知道他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第二,要求傾聽別人發言時,雙目要注視對方。上課孩子們發言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面向大家」,「請同學們認真聽,有什麼疑問可及時提出」。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後交流時,我們可以這樣提問「剛才××和××的發言有什麼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麼相同之處?」這樣學生必然用心地去聽,不容走神。另外還可以通過口號式的話語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這在低年級運用得比較多。如師:「小眼睛——」生:「看老師。」師:「小耳朵——」生:「聽師講。」教師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專心聽講也有很好的幫助,如「×××小朋友真會聽課,老師走到哪,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兒」;「×××小朋友聽課真專心,老師從他的眼睛裡都看出來了」 「××聽別人發言很投入,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他居然聽出來了。」等;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孩子聽的積極性。
3、教師講話不要啰嗦和重復。成為教師後的我們慢慢地發現自己越來越羅嗦了,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生怕學生聽不懂,布置作業是講完後還要寫在黑板上,生怕學生忘記了。因此我建議以後該給同學們提問題或布置作業只講一遍,不再重復。用教師講話「不啰嗦、不重復」的好習慣去養成學生聽課「專注、認真、不走神」的好習慣。
4、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師首先應帶頭做到。每每和孩子們交流談話,我都注視著他們,認真觀察孩子們臉上掠過的每一絲變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學回答問題不著邊際時,我也用心地聽、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話講完,中間不插嘴、不打斷。久而久之,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去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的講話。
三、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案例:桃樹有80棵,梨樹比桃樹多20棵,梨樹的棵數比桃樹多百分之幾?
生1:80-20=60(棵) 60÷80=75﹪ (大部分)
生2::80-20=60(棵) 80-60=20(棵) 20÷80=25﹪ (少數)
生3: 20÷80=25﹪(極少數)
從案例中暴露了當前學生的一些思維狀況,我們發現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只會「網路」(他在搜索什麼時候做過類似的題目,便把曾經解題思路套用到現在的題目之中),而不會認真的思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常聽不少家長、老師反映「我的孩子從來不獨立思考,遇到問題要麼瞎做、要麼問老師、要麼問家長」。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們沒能養成一個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著名教育家費科夫指出:「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不僅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則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要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離不開思維,離不開人的獨立思考。只有勤於動腦,善於獨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本質的意義,掌握數學知識內在的聯系和規律,形成各種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呢?
1、教師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我們現在有很多班級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老師一個問題出來,中下的學生還沒開始思考,那些成績好,思維敏捷的學生已脫口而出,這樣,很多學生思考的機會都被這些好生剝奪了,長此以往,他便懶得思考,等待現成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讓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發言習慣。其次,課堂上我們教師的話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給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時間,給孩子們充分感悟的過程。盡量減少這樣的提問:「是不是?」、「好不好?」及一些填空式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思維含金量太低,當然學生的思維也就得不到訓練。
2、創設讓孩子互相交流的機會。
讓他們把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與夥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帶來的樂趣,去學習欣賞同伴們思考的成果,以促進進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哪怕這個見解是錯的,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來,不人雲亦雲,敢於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見解才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深刻性得到發展,產生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新課教學是要加強變式練習
在數學學習中,會出現這樣一個詞,即「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具有兩面性,既有消極的一面,又有積極的一面。思維定勢可以理解為:總是按照某種習慣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那麼,當這種習慣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路徑不一致時,就會形成了負遷移,使思維被定格在某個框架下而無法解脫,對於解決問題就困難了;可當這種習慣性思路與解決問題的途徑一致時,就可以促進正遷移的產生,就有利於解決問題。因此,我們通過變式練習,不但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還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發散性,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教給學生解題策略
我們現在經常發現學生一遇到非標准模式的題目(變式的、陌生的題型)就無從下手,學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該從何思考。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腦中缺少解題的策略。什麼是解題策略?「解題策略是指探求數學問題的答案時所採取的途徑和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你所接觸到的不是標準的模式化了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創造性思維,需要正確地選擇一種解題策略來幫助實現這一創造過程。如果我們的學生腦中有解題策略,又會選擇,那麼遇到再難再復雜的問題學生也能做出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解題策略分為一般解題策略和特殊解題策略。一般解題策略就是我們常說的解題步驟:理解題意、做解題計劃、按計劃作答、回答檢驗。特殊策略有:舉例、畫圖、列表、找規律、逆推(列方程)、轉化等。下面我就重點講講我們在數學解題中常用的幾種特殊策略。
!、舉例策略
舉例比較適合運用在含有字母或只告訴數量關系卻不能計算的題目,因為學生習慣於通過計算得到答案,運用舉例就可以把不能算的題目變成能算的題。比如:(1)大圓的半徑是小圓的3倍,那麼大圓的周長是小圓的( ),大圓的面積是小圓的( );(2)甲數是乙數的20﹪,乙數比甲數多( )﹪;(3)有a棵樹,死了b棵,成活率是( )。像這樣沒有具體數據、不能算的題目學生往往難以下手,用舉例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交流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同樣用舉例的策略有的同學算得又對又快,而有的同學算了半天還是錯的?」學生很快就明白了:舉例時還要根據題目中的數據,選擇好算的數據,這樣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畫圖策略
這種策略適用於解決「較抽象而又可以圖像化」的問題,它是「用簡單的圖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量關系,從中發現解題方法、確定解題方法」的一種策略。低年級用的較多的示意圖,在高年級畫圖策略用得最多是線段圖,比如學生在做較復雜的「倍數的應用」「百分數的應用」「分數的應用」時就可以藉助線段圖幫助我們理解題意,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到解題方法。學生在解題時也想到用畫圖,可是他畫不清楚,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畫線段圖。比如,百分數的應用題應先畫整體「1」,(而不是哪句話在前就先畫什麼)然後根據整體「1」畫出其他相關聯的量;還要思考這道題是畫一條線段還是畫兩條線段。只有學生學會這些,畫圖才能真正為學生學習服務。
3、逆推策略(列方程)
這種策略比較適合已知結果,要求原先的數量的題目。逆向思維方法是與順向思維方法相對而言的。在分析、解答應用題時,順向思維是按照條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維是不依照題目內條件出現的先後順序,而是從反方向(或從結果)出發,進行逆轉推理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學生很不習慣,那麼如何把逆向思維變成順向思維,方程就是最好的辦法。比如:有一個半圓的周長是15.42,厘米,它的半徑是( )。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那讓我們教會學生運用解題策略吧!
㈥ 如何培養數學的驗算好習慣
。教師要注重引導加強教育:在檢查時可採用逐步提問檢查,如題目抄錯了沒有?豎式列得正確嗎?數位對齊沒有?驗算一遍,計算中有沒有錯誤?得數寫了沒有?教學中要教師有計劃地教給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常用語的驗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演算法、估演算法等。特別指出:估算在計算題里起著對結果的定性估測作用。運用估算可以方便與計算得數進行比較、驗證。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必經階段。
㈦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的 檢查習慣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一、 學會傾聽、樂於表達
傾聽與表達是與人合作交流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
一年級的學生自律能力弱,自我意識強,上課時往往不愛聽別人講,喜歡自己講。但在講的過程中,常常難以抓住問題的實質,語言組織能力差。說與聽是相互支撐的,學會傾聽,善於表達,需要教師精心培養。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是最好的引導。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應從教師自身做起,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教師都應沉下心來聆聽學生的表述。教師對學生的「說」與「聽」要做出科學的要求和合理的評價。在培養學生傾聽意識的同時,要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思維過程和結果,既可以使知識得到內化,又能促進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分類」時,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在明白圖意的基礎上用數說一句話,然後組織交流,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一共有幾個圖形,有幾種顏色,有幾種形狀。然後請小朋友動手操作,按一定的標准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最後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有的說是按顏色分的,有的說是按大小分的,還有的說是按形狀分的,在說的過程中,體會分類標准不同,就有不同的結果。上課時經常問:「你能看圖說一說嗎」「你還能怎樣說」「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誰說的好」……培養學生將操作過程、觀察過程、質疑過程說出來。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數學語言,還能提高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二、仔細閱讀、獨立思考
有些學生常依賴教師讀題和提示,這不利於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如我們一年級有這樣的練習:請你把同類物品圈起來,再和它對應的數連一連。還有一種題型是給你一個數,要你圈出對應的物品。因為練習冊上這兩道題目是上下排列的,有些小朋友就搞起來了,全部連了線,弄得像蜘蛛網似的,看也看不懂。那麼,怎樣培養學生閱讀題意的能力呢?雖然一年級學生識字不多,但可在老師的幫助下讀題,也可讓個別識字較多的學生讀題。例如教材首先出現的是介紹「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等卡通人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知道了新教科書中的人物形象,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獨立閱讀題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看著例題說說這道題目要我們做什麼?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先要仔細地閱讀文本,看懂意思,逐步培養孩子認真閱讀,獨立思考,理解題意的能力。
三、善於檢查、有錯就改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作業完成後還要學會檢查,善於檢查作業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孩子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由此,在日常練習中應把檢查當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驟,養成檢驗的好習慣。平時應讓孩子對一些判斷、選擇、改錯等類型題進行訓練,豐富孩子的知識,讓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有錯誤,要給予糾正。每當作業本發下來以後,都應認真檢查錯的原因,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兩個: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人與人之間在智力上相差並不很大,關鍵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之中,良好的習慣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㈧ 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哪些措施
一:課堂內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1: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老師講課,傾聽同學發言。尤其是剛入學的孩子這一習慣的養成特別重要,但孩子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常常出現老師在講台大講,孩子在講台下小講或者根本不聽講這種情況。此時切忌停頓講課對孩子進行批判,影響教學進度不說被批評的孩子面子上也掛不住,往往是表面制止了學生的行為實際治標不治本。 尊重別人,讓學生明其理而知其行。養成傾聽同學的發言,聽清同學發言,聯系自己的想法並能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評論的好習慣。
2:敢予表述: 課堂是一個思想火花碰撞的殿堂,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好地方。要讓學生產生:「我有問題」、「我有意見」、「我想說」的氛圍,教師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的時候學生的表述與授課內容相差很遠也要給予肯定。
3:獨立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 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更是意志鍛煉的過程。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好習慣是他人生好習慣的開始。課堂獨立完成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效果,好多老師孩子做作業時還在不停的講,這是極端錯誤的行為,老師可以在孩子們身邊走動及時發現問題,但不能發現問題就馬上大聲地指責孩子 或者要求全班同學注意等等,老師的這些行為習慣恰恰是一面鏡子,容易讓學生養成邊做邊說甚至邊做邊玩的壞習慣。
㈨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數學學習習慣
第 一,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動腦,愛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現,只有勤於動腦,善於思考,才能形成各種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而理解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是一種艱苦的認識活動,期間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引導孩子努力克服,才能從小培養和鍛煉他們的意志。因此,我們平時要正確引領,當孩子一旦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適當給一些引導和幫助,給他一根「拐杖」,降低一些思維的難度,扶著他走上新的學習台階。比如孩子做家庭作業時,先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如果碰到不懂的字家長可以讀給孩子聽,等孩子全部做完了,要幫著檢查一下,發現錯誤引導孩子及時改正。 第 二,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好習慣。 傾聽是學生重要的學習素養,是學生攝取知識的有效保證,學生學會了傾聽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每天一節數學課,短短35分鍾一定要好好把握。如果上課35分鍾的時間把握不好,回家是用2個小時也補不回來的。一年級孩子比較好動,上課難免要開小差,老師要經常提醒,往往課上沒學會,回家還要補課,更嚴重的是養成了一種不良的上課習慣。所以,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問問他今天學會了什麼,你發言了嗎?讓孩子說一遍當天的學習內容,同時也達到了鞏固新知的作用。有時家長還可以請孩子出今天學到的題目來考考自己,讓孩子當小老師的過程,也是復習鞏固的過程。 第 三,要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按時、認真、細致完成作業的習慣。 完成數學作業是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從現在起,就要讓孩子們懂得按時做作業的意義,注意孩子練習是不是抓緊時間了,杜絕孩子邊看電視或邊吃東西邊寫作業,是不是認真書寫了,一年級的書寫相當重要,家長們尤其要注意,從小建立起學習的責任感,其實每天回家作業的量不是很多,主要是鞏固當天學習的知識內容,數學重在理解,弄懂了一個題型,做100道都不怕了,我覺得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理解了,就不用讓孩子多做,若孩子沒有理解,那麼煩請家長在家多督促輔導,因為一旦沒弄清,孩子做題就會有困難,每天漏掉一點知識,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這門課程,到那時想再補可就晚了。認字少,讀不懂題目要求,對於剛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面臨的最大的困難。認字就成了我們解決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作家長的如何來幫助孩子認字呢?一是咱們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關注一些自己不認識的新字,再就是讓孩子自己去讀題,碰到孩子不認識的字時再以字為單位教給孩子認讀。這樣長期下去,讀的多了,自然認識的字就多了。建議每位家長每天能拿出一點時間來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你作為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也有助於咱們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做老師和家長的,在這一特殊階段一定要多幫幫孩子,讓他們能平穩地度過這段非常時期。數學會定期考試,而且都會讓孩子拿回家讓家長簽字。當然簽字不是目的。簽字主要是讓家長能准確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其不足,更有助於我們家校配合。 第 四,培養學生從小認真閱讀課本和數學讀物的習慣。 學生具備了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就獲得了終生受益的自學能力,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著手做這一工作,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在這培養的過程中,家長們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能力而定,有的孩子只能解決與書本相應的內容,那麼適當加強鞏固就行了,而有的孩子卻遠遠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望,這就得靠老師和家長去開發他們的潛能,指導他們多看數學課外輔導書,數學大師的故事、數學報等,不斷開拓知識視野,使他們從小就勝人一籌。
㈩ 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反思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對他們今後的發展也將起著很重要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將受用終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習慣: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學生一定要認真聽其他同學的回答,並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於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予糾正,必要時還給予適當的懲罰。二、培養學生「積極說」的習慣。這樣可以活躍他們的思維,激發學習積極性。三、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讓學生養成自學的好習慣,這樣在課堂中的聽講就比較有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四、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細心認真的習慣,在以後的作業或者考試中會很有幫助。在數學教學和學生作業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習慣以及積極挑錯、改錯的習慣。這對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和以後學習、生活都有很大好處。總之,孩子的數學習慣要提早培養,學生會終身受益。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