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進措施
良好的 方法 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 思維方式 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改進 措施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的創新?
一、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僅僅是學生認真的聽課,老師拚命的講解,學生被動學習這樣一種灌輸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用於現代的教學,尤其是新課改實施以來,對於教學質量提
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淘汰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找到一些適合教學的新的教學方法。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其指導意義很大,老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同學們才不會被動的被老師牽著學習。新的教學環境能夠給學生足夠大的空間來發揮他們的學習創造性,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課堂氛圍。
1.小組學習
老師在講課之前准備一些典型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在上課時老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進行分組,組員一起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討論中,通過相互的溝通交流得出的解題答案,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發現自己思考時候的不足,還能夠在其他小組同學講解的時候學會如何傾聽其他同學的觀點。
2.結合多煤體實現數學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現階段的教學中運用的重要的手段。當今時代是計算機 網路技術 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已經運用到了各個領域, 教育 界也不例外。在對多媒體教學運用中,師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數學公式、數學題目運用圖畫的形式從多媒體中插入進來。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其年齡尚小,還不能很好的束縛自己的行為,通過多媒體中有聲有色的畫面可以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積極的思考。
二、提高老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的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有能力的老師,目前我們國家的教師素質和教育水平仍然偏低,導致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停滯不前。這時我們的學校教育需要整合師資力量,高度關注教師的自身素養的提高。只有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了,老師才會有足夠的能力在教學中不斷的推進數學方法,將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只有老師自己先轉變意識,不再做課堂中的主體,轉變舊的高高在上的教育地位,嘗試著跟學生做朋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才會轉變過來。這樣,我國教育才能穩步的向前發展。老師經過不斷的培訓之後自身素養得以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導課堂教學,並且在課堂中運用正確的教育觀來為學生上課,促進教學工作的展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教學創新被要求運用到教學中以來,老師也倍感責任的重大。在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於教學中後,教學的成效有了顯而易見的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積極的,大膽的對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學生也由此習慣了先的數學方式,積極轉變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學習的主動是提高,不再依賴老師而被動的學習。
對於經過培訓後勇於嘗試教學創新的教師,學校要給予獎勵。老師講課應當注重質量,而不能一味的追求數量不僅如此,布置課後作業題也要注意方法,將題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只追求大量做題而忽視做題質量,會讓學生陷入到題海戰術中。比如,兩道數學練習題和二十道數學練習題,如果二十道練習題不具有代表性,學生學習壓力增加,沒有時間再去復習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點。如果兩道數學題足夠具有代表性,其效果比布置二十道數學練習題會好得多。
三、結束語
總之,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它要求老師長期的進行教學實踐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對於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緊扣書本,將知識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是“有用”"的。不斷摸索出新的教學方法,重視數學課堂上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這是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浪潮下教好數學的基本前提和有效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總結
一、形象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它的思維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1、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再如,在一個圓形(方形)水塘周圍栽樹問題,如果能進行一個實際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級數學 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於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製作一些數學教(學)具,而且這些教(學)具用過後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復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圖示法
藉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於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於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像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最後導致錯誤的結果。比如有的數學教師愛徒手畫數學圖形,難免造成不準確,使學生產生誤解。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3、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於分析比較、提示規律,也有利於記憶。它的局限性在於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律或顯示規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採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決傳統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問題。製作三個表格:第一張表格是逐一舉例法,根據雞與兔共20隻的條件,假設雞只有1隻,那麼兔就有19隻,腿共有78條……這樣逐一列舉,直至尋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張表格是列舉了幾個以後發現了只數與腿數的規律,從而減少了列舉的次數;第三張表格是從中間開始列舉,由於雞與兔共20隻,所以各取10隻,接著根據實際的數據情況確定列舉的方向。
4、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過嘗試來摸索規律、探求解決問題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在數學里,“難處不在於有了公式去證明,而在於沒有公式之前,怎樣去找出公式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 兒童 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們在難以把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問題時,常常採取的一種好方法就是探究、嘗試。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確,興趣要高漲,切忌胡亂嘗試或形式主義的探究。例如,教學“比例尺”時,教師創設“學生出題考老師”的教學情境,師:“現在我們考試好不好?”學生一聽:很奇怪,正當學生疑惑之時,教師說:“今天改變過去的考試方法,由你們出題考老師,願意嗎?”學生聽後很感興趣。教師說:“這里有一幅地圖,你們用直尺任意量出兩地的距離,我都能很快地告訴你們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相信嗎?”於是學生紛紛上台度量、報數,教師都一個接一個地回答對應的實際距離。學生這時更感到奇怪,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您快告訴我們吧,您是怎樣算的?”教師說:“其實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幫助老師,你們知道它是誰嗎?想認識它嗎?”於是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測,反復實踐,在不斷分析、調整中尋找規律。
第三,獨立探究與合作探究結合。獨立,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可以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不時還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創設讓學生去探究的情景,創造讓學生去探究的機會,鼓勵有探究精神和習慣的學生。
5、觀察法
通過大量具體事例,歸納發現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方法叫做觀察法。巴浦洛夫說:"應當先學會觀察,不學會觀察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小學數學“觀察”的內容一般有:①數字的變化規律及位置特點;②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③題目的結構特點;④圖形的特點及大小、位置關系。
如:觀察一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歸納出乘法交換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觀察”的要求:
第一、觀察要細致、准確。
第二、科學觀察。科學觀察滲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察看研究對象。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要做到“有序”觀察:(1)面——形狀、個數、面與面之間的關系;(2)棱——棱的形成、條數、棱與棱之間的關系(相對的棱相等;相對的棱有四條;長方體的棱可以分為三組);(3)頂點——頂點的形成、個數,認識頂點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引出長方體長、寬、高的概念。
第三, 觀察必定與思考結合。
6、典型法
針對題目去聯想已經解過的典型問題的解題規律,從而找出解題思路的方法叫做典型法。典型是相對於普遍而言的。解決數學問題,有些需要用一般方法,有些則需要用特殊(典型)方法。比如,歸一、倍比和歸總演算法、行程、工程、消同求異、平均數等。
運用典型法必須注意:
(1)要掌握典型材料的關鍵及規律。
(2)熟悉典型材料,並能敏捷地聯想到所適用的典型,從而確定所需要的解題方法。
(3)典型和技巧相聯系。
7、放縮法
通過對被研究對象的放縮估計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放縮法。放縮法靈活、巧妙,但有賴於知識的拓展能力及其想像能力。
思路一:“放大”。通過觀察發現,語、數、外三科成績在題目中各出現兩次,我們求197+199+196的和,這個和是“語數外成績的2倍”,除以2得三科成績之和,再減去任意兩科的成績,就得到第三科的成績。
思路二:“縮小”。我們用語數成績的和減去語外的成績,199-197=2(分),這是數學減英語成績的差。數學和英語的和是196分,再求數學的分數就不難了。
放縮法有時運用在估算和驗算上。
8、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餘布料只能捨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我要學”的願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 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二、 抽象思維 方法
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現實的思維過程,叫抽象思維,也叫 邏輯思維 。
抽象思維又分為:形式思維和辯證思維。客觀現實有其相對穩定的一面,我們就可以採用形式思維的方式;客觀存在也有其不斷發展變化的一面,我們可以採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形式思維是辯證思維的基礎。
形式思維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辯證思維能力:聯系、發展變化、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重點突出在:(1)思維品質上,應該具備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聯系性和創造性。(2)思維方法上,應該學會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思考。(3)思維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據,推理嚴密。(4) 思維訓練 上,應該要求:正確地運用概念,恰當地下判斷,合乎邏輯地推理。
9、對照法
如何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這個方法的思維意義就在於,訓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牢固記憶、准確辨識。
10、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11.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比較法要注意:
(1)找相同點必找相異點,找相異點必找相同點,不可或缺,也就是說,比較要完整。
(2)找聯系與區別,這是比較的實質。
(3)必須在同一種關系下(同一種標准)進行比較,這是“比較”的基本條件。
(4)要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比較,盡量少用“窮舉法”進行比較,那樣會使重點不突出。
(5)因為數學的嚴密性,決定了比較必須要精細,往往一個字,一個符號就決定了比較結論的對或錯。
12、分類法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B. 小學數學課堂的改進方法
教學老師想要掌控好整個課堂情況,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完善與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個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我分別就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一、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1. 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
對於小學生來說,相較於其他學科,對於數學的學習具有更高的難度性,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進行良好的引導,便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數學是一門很特別的學科,其往往產生與自然、來源於生活、並能夠被重新應用於生活,因此,其與生活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密切聯系。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生活常識與數學知識進行聯系性的教學,不僅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自主進行學習,還能夠不斷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2. 塑造學生的個人性格
每一個學生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而小學階段正是培養這種人格魅力的關鍵時刻,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情況,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在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個人性格的塑造。
3. 培養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創新能力
教師和學校等相關部門應該充分重視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於創新能力來說,首先需要具備基礎性的創新思維邏輯,而這種思維邏輯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 為學生進行其它學科的學習提供基礎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進行計算的能力,使其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認知性。對於小學的學習,各門科目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性,即其他學科的學習不能夠離開數學而獨立存在,特別是在學生今後的初中、高中、及大學等各個階段的物理、化學等其它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數學能力的培養對今後的理科學習具有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學方法不能與新課標相匹配
教學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受到教學方法的影響。隨著我國新課標變革的不斷深入,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培養起學生的創新及問題解決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但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存在,這種新課標並沒有在實際教學中得到良好的實施,現今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採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單方面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忽視學生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2. 課堂導入效果不理想
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學習。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並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堂引入的重要性,缺少課堂內容引入的設計過程,從而因課堂引入不合理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3. 師生關系不夠和睦
和睦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性建設。新課標認為,師生之間主要是通過良好的交流、溝通及互動來促進兩者的共同進步。因此,教師想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旦出現錯誤,教師批評學生的現象會普遍存在,這便會導致師生之間產生隔閡,從而增加師生間的距離,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4. 教師不能確定教學目的
小學是學生步入學校的第一步,因此,小學教學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學生的人生轉折點,其對學生的一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小學的教學目標是在不斷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注意學生學習技能、人生態度及人生觀的建立。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多數學校並沒有完全把握教學目標的深意,其所認識到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片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視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人生態度及人生觀的培養。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採取的改進措施
1.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
小學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及地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之外,主要還是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所以,教師在進行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平台,為其提供充足的實踐與自由學習的時間,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動手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2. 合理運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更多的科學技術被應用於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應用,通過合理的使用新技術,實現學生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師也要運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生動的課堂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 合理運用多種課堂練習形式進行教學
合理的課堂練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利用課堂知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其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練習,利用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游戲的模式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 充分發揮學生進行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不能僅根據這種模式採取傳統以講述為主的陳舊教學方式,而是要積極採取能夠啟發並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同時,教師要轉變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促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手腦合用,積極展開數學的學習。
總而言之,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培養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及創新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更好、更快的發展。
C.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和措施
1、創建和設立教學情境。
對知識的探索起源於思考,而思考為疑問而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利用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展開教學活動。
在實際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進行教學情境創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所在和思維程度,同時還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合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高教學情境的創設效果。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小學課堂是培養學生知識學習意識和方法的啟蒙階段,對於學生養成思維習慣十分關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3、合理利用現代科技網路,豐富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應用的教學工具也豐富多樣起來,如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教學內容的展示更加生動形象。通過對先進教學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入多媒體與網路課程,學生可以對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進行多次學習。同時,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於知識講解的重點也各有不同,利用網路課程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復習階段更全面地了解與鞏固知識。
4、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加學習互動環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和學生融洽相處能讓課堂教學更順暢。對於學生的任何反應,教師都應給予合理鼓勵與引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並在學習互動中建立自信。
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如利用游戲的趣味性提高學習興趣,並在學生親身體驗後,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聯想空間,將學習中的一些抽象思維形象化,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思考。
5、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的,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在學完《長方形的表面積》後,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量出自己准備的長方形物體的長、寬、高(取整數)。
D. 高中數學課堂改革的幾點做法
要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需要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改革、創新、改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為有效,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為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 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關鍵因素,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辦法,而創建一種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好奇心與興趣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將學生帶入情緒高昂和內心振奮的狀態,讓學生渴望得到知識的洗禮,渴望汲取數學知識。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傑羅姆·布魯納曾說:「學習最好的刺激在於對所學材料的濃厚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可以引進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在教授「演算法語言」這一節時,可以圍繞學生們都感興趣的電腦游戲展開,引導學生針對人機對話的需要,自主探索由程序框圖到演算法語言這一轉化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所以,如果教師開動腦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引入游戲、競猜、設疑等趣味十足的教學情境,那麼數學課堂教學將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二 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具有豐富的數學知識是學生獲得更好生活的基礎,因此,教師要注意加強數學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首先,教師在選擇教學素材時應該貼近學生生活;其次,素材內容應傾向於對社會的關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分析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如通過解決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建築問題、投資、股票、貸款等實際問題,充分體現數學的研究價值。必要時,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上操場,甚至走出校園,運用現有的教學器材測量操場面積、旗桿高度、跑道長度等,切身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
三 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僅限於教科書以及模擬習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但其對於實踐問題的應用能力卻相對較低,加之學生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性,所以在選題方面也應該有所區別,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提取教材精髓,通過對教材的二次加工,為學生提供符合數學發展規律的學習資源,使之符合不同認知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鼓勵學生從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資料,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為學生切身體會提供機會,如在「拋物線」這一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拋物演示到炮彈的運動軌跡等多方面對拋物線進行詮釋,使學生感受到拋物線與生活的密切相關性。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學習網站、資源庫等其他尋找學習資源的方式。尤其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將面臨很多以前所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此時,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於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班級內部的學習資源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獲益。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 採取有效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任何教學過程都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來進行的,而組織教學是教師為了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中,教學形式往往取決於教學目標、內容以及學生的個性特點等。如在教授「集合」時,針對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數集的記法都是特定的,此時如果採取探究式或發現式的教學方式就沒有意義了,這時,我們可先讓學生自學,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
如「函數」一節,很多學生認為函數內容太過於抽象,難以理解其內涵。因此,在對函數的教學過程中,可先給出幾個課本上的例子,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回憶初中時所學函數的定義,然後根據映射的概念,引導學生理解函數其實就是對於集合與映射的反映,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可運用提問的教學方法:學習時間與考試成績之間存在怎樣的函數關系?然後讓全班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此時,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不僅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高中數學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道路上,都應不斷加強數學教學研究,更新觀念,改進方法,應不斷加強自身業務水平,提高專業素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實現數學新課程目標而努力。
E. 教學數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對創設教學情境重視不夠。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只重視運算原理、運算順序和運算技巧的教學,忽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忽略在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2、忽略新舊知識的銜接。任何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通過復習舊知識可以成功導入新知識,而學習新知識又離不開舊知識做基礎。基於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認真分析,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加全面、系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
師生間交流和互動不夠。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卻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進數學教學的措施
1. 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小學生認知事物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動態的認識,致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為學生搭建自由發揮的學習平台,通過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知識有感性的認識。
2. 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及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至關重要,通過師生間的交流,便於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以及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有針對性地學習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 把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起來。由於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對身邊事物感興趣的特點,把學生熟知的事和教學聯系起來,使學生對課堂上無法理解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