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一共有多少" 一、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1、教材分析(三讀)讀教材目標: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教材上呈現的一個小朋友兩手分別拿著3枝與2枝鉛筆的情境,這是他們生活中經常玩耍的一個動作,把兩部分合起來就是數學加法的雛形,也是學生認識加法意義的基礎,由於情景中的操作動作每個學生都可以演示、體驗,所以學生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就有了一個體驗的機會,學生通過這種熟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驗來加深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同時教材中還呈現了學生所喜歡的小熊貓吃竹子的情景,學生樂於接受並有興趣進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貓和沒吃竹子的小熊貓一共有多少,進一步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並通過數一數,畫一畫等操作活動,掌握5以內數的加法計算,體會數學的抽象作用和。之後 用 3+2=5 這個算式來表示, 滲透了不同的含義的事情可用一個抽象的算式來表達的數學思想。讀教材前後聯絡:學生在一單元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並會表示和比較10以內的數,本單元包括加法的意義、減法的意義、10 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後續還會在本冊七單元中學習2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應用,在一年級下冊還將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應用。讀教材縱向知識上的邏輯聯絡: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加法的意義、運算及應用,是學習運算的起始,後續將繼續學習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及更大數的運算和應用。 2、學情分析(五知) 已知:學生通過數一數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想知:學生想知道一共有多少?能知:學生能通過畫一畫,擺一擺等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難知:能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並能運用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怎知:結合實際情景,通過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體會加法的意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二、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三、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及計算與生活的聯絡。四、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五、學科核心問題及學科核心問題群設計結構圖: 六、教學過程: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合在一起」的過程 1.猜謎匯入。談話: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慣用品: 「小黑人,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學生猜謎底:鉛筆。此環節用生動有趣的謎語匯入新課,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數學情境中,為提出加法問題做鋪墊。 2.說一說,提出問題。課件出示笑笑左手拿著2枝鉛筆,右手拿著3枝鉛筆。老師問:你看到了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說出笑笑左手拿著2枝鉛筆,右手拿著3 枝鉛筆。提出的問題可能有多種多樣,抓住:一共有多少枝鉛筆?適時板書。老師肯定學生:同學們真聰明,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太有價值了。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共有多少」(板書課題) 3.數一數,一共有幾枝鉛筆老師說:請同學們數一數笑笑手裡一共有幾枝鉛筆?(課件出示圖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這一環節的重點是讓學生盡 *** 受到把兩個數合起來的過程。我在謎語匯入後直接丟擲問題:你能出什麼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問題意識。即便是學生現在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不太恰當也沒有關系,讓他們明白「這就是數學問題」就足夠了。(二)說一說,數一數,有幾只熊貓? 1.課件出示情境圖 2、你看到了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總結出:有3隻熊貓吃竹子,2隻玩耍,一共有幾只?抽象概括,用圓圈表示熊貓,數一數。教師引導學生使用符號代替法來代替生活中的實物,先畫3個圓圈表示3隻熊貓,再畫2 個圓圈表示2隻熊貓,合在一起數一數一共有5個圓圈。(這一環節是對第一環節的深入和提升。同樣表示「合起來」,這一環節增加了用圓圈代表熊貓,畫一畫,數一數的內容。由具體到抽象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穩步推進,讓學生的認知自然過渡,水到渠成。)(三)認識加法算式,明確加法的意義老師:把鉛筆合起來,把熊貓合起來,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板書3+2=5 學生齊讀算式:3加2等於5. 教師講解:算式中的「+」叫做加號。請你用自己熟悉的物品,說一說3+2=5. (這里的認一認環節屬於純知識性的教學。所以我運用了講解法來引導學生讀一讀加法算式,認一認加號,舉例說一說3+2=5意義。目的是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四)運用加法含義,擺一擺,算一算。 1.學生看圖說一說圖意。2.自主練習,用學具擺一擺 3.列出算式,填一填。4.班級匯報交流結果。(這一環節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把兩個數量合起來的過程,深入理解加法表達的意義。)(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試一試。(1)一共有多少?通過看圖,學生基本會正確列出加法算式,但是由於角度不一樣列的算式也不一樣,只要講出道理都應該值得肯定。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並說出你為什麼這樣列。第一步引導學生看圖,要把同類的車子合起來,與警察沒關系。第二步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第三步組織學生結合圖與同桌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2)說一說。用1+4=5講故事,根據四幅圖給的素材,講一講1+4=5的意義。學生用一句話,說一說自己編的故事。班級匯報交流。 2.練一練。(1)第1題,放手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讓其先擺學具,直觀得出算式結果。(2)第2題,讓學生看圖,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第2幅圖畫會出現2+3=5 ,3+2=5兩種情況,教師在集體反饋時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義,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列出不同算式。(這一環節包括基礎性練習(試一試)和綜合性練習(練一練1.2)結合每道題目的不同特點,靈活的選擇處理方法,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把練習中隱含的知識點挖掘出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第三單元 加與減(一)
一、教學內容:
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演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並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並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演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准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 一共有多少
(共 2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出算式。
2. 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具准備:
鉛筆,圓片若干,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老師介紹笑笑,展示情境圖,讓生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數學資訊,
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板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二新課探討
1. 觀察圖意,引出加法。
引導生具體說出笑笑一隻手有3枝鉛筆,另一隻手有2枝鉛筆,
然後把兩只手中的鉛筆合起來。
學生提出一共有幾支鉛筆,
老師請生說出怎樣算出5枝鉛筆 如:3往上數2個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來是5.
老師講解並板書演示:數學中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來
表示」+」 帶領學生數空加號。
問;那一共有幾支鉛筆可以用幾加幾表示呢
2+3 說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2+3=5 讀作 2加3等於5. 5表示什麼呢
小結;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拓展:2+3=5還可以表示什麼 如把2隻雞和3隻雞合起來。
2. 有幾只熊貓。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圖。
說一說,數一數,並列式算出來。
3. 擺一擺,算一算
用圓片擺一擺,說出加法算式,並說出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體驗。
生互問互答
5. 完成.試一試
引導生說明圖意,並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的意義。
三. 鞏固練習書P25 第1和2.
說每個算式里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認識
3+2=5 讀作: 3加2等於5
可以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作業設計:
4+1= 1+3=
算出答案並說說每個算式可以表示什麼
《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後第一次由實物---影象---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後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學會計算20或100以內加減法,他們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影象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真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並正確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是本節的難點。 四、教具准備 師准備5支鉛筆和15張圓片; 學生准備學具小棒一包。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表演幾個動作,請大家仔細觀察,一會兒把你看到的動作變化講給我們聽,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體驗發現。 1.老師拿出鉛筆直觀演示。(先拿出3枝鉛筆,再拿出2枝鉛筆,最後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2.師:誰來完整地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學生回答,並注意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合起來的過程:老師一隻手拿出3支鉛筆,另一隻手拿出2支鉛筆,然後把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到一起。)
3.師講解:我們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一起,可以用一個數學問題來表達: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師課件出示) 好,請大家數一數。誰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一共有多少》(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兩遍。 4.師:下面,老師帶大家到熊貓樂園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師在黑板上板書:3,再板書2。 請同學們開啟學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圖中的熊貓擺一擺,點一個學生上台用圓片擺,貼在黑板上。(注意各貼在3和2的上方) 同學們擺得真整齊!老師提問題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請你們數一數。生答。 請同學們看大螢幕,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熊貓樂園圖,誰能像老師剛才一樣給大家提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引導學生說出問題,師再課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5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用一個數學符號把數字3和2合起來(師在黑板上板書「+」)。 6.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師:這個符號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對,它叫做「加號」(板書:加號),請同學們一起讀兩遍。它在算式中讀「加」,表示把數或物體合起來的意思。請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 師強調:我們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把3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7.師:板書「=」,這個符號它叫什麼名字?同學們記得真准!它是我們學過的等號,表示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麼,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數字幾表示?生回答5,師在黑板上板書5。 8.師:(課件出示:3+2=5 ) 這個算式在數學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這邊的3隻熊貓,那麼2表示什麼呢?5表示什麼呢?誰來讀一讀這道加法算式?(課件出示讀作:3加2等於5)請同學們齊讀兩遍。師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師再問,大家一起回答。 9.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今天大家表現得都很棒!請表揚一下自己!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請同學們看看第一幅圖,請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擺出來。 (1)指一名學生上台用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其他學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擺一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說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1),最後回答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師:請你們用小棒擺一擺第2幅圖,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指名說出加法算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小鴨子擺一擺第3幅圖!誰來說一說,這道加法算式老師應該怎樣寫?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鴨子?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師:剛才大家的學得都很認真,請同學們收好學具,坐好看大螢幕,老師接下來帶大家去停車場參觀一下!(大螢幕出示停車場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指導學生先完整說說圖意再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圖和文字中提取數學資訊的好習慣)你能說說3+1=4的意思嗎? 2.師:瞧!一群小鳥正在嘰嘰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嗎?(指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並列出算式) 3.下面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吧。(做《課中操》) 4.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到25頁,師讀題,生接著做練一練1-6題。做完點學生一一匯報。 5.師:明明小朋友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加法題,很想邀請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想請你們找找他家裡的加法問題。願意幫助他的同學請坐舉手! (出示大螢幕圖片,分大組比賽說,後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大家聽講很認真,發言很積極!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回家後把你找到的加法問題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改變教材呆板圖畫出示方式,盡力由情態圖變為動態.教師的動作表演(將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接著舉一反三,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嘗試用棒擺小朋友圖、熊貓圖,得到等於5的兩個算式。最後把圓片圖當做檢驗學生擺的情況,並讓學生說出這樣擺的想法,多次體會加法的含義。 整堂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出發點,緊密聯絡現實生活的具體現象和事物,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藉助多媒體課件和學具的運用,使學生在寬松 、愉悅的環境中,醞釀創新的火花。
一、教學內容:
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演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並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並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演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准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 一共有多少
(共 2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出算式。
2. 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具准備:
鉛筆,圓片若干,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老師介紹笑笑,展示情境圖,讓生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數學資訊,
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板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二新課探討
1. 觀察圖意,引出加法。
引導生具體說出笑笑一隻手有3枝鉛筆,另一隻手有2枝鉛筆,
然後把兩只手中的鉛筆合起來。
學生提出一共有幾支鉛筆,
老師請生說出怎樣算出5枝鉛筆 如:3往上數2個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來是5.
老師講解並板書演示:數學中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來
表示」+」 帶領學生數空加號。
問;那一共有幾支鉛筆可以用幾加幾表示呢
2+3 說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2+3=5 讀作 2加3等於5. 5表示什麼呢
小結;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拓展:2+3=5還可以表示什麼 如把2隻雞和3隻雞合起來。
2. 有幾只熊貓。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圖。
說一說,數一數,並列式算出來。
3. 擺一擺,算一算
用圓片擺一擺,說出加法算式,並說出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體驗。
生互問互答
5. 完成.試一試
引導生說明圖意,並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的意義。
三. 鞏固練習書P25 第1和2.
說每個算式里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認識
3+2=5 讀作: 3加2等於5
可以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作業設計:
4+1= 1+3=
算出答案並說說每個算式可以表示什麼
《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數學的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加法的含義,正確列出加法算式. 三、設計理念 本節課是學生上一年級後第一次由實物---影象---抽象符號的這一數學模型的建立,這個數學符號、數學算式的建立對發展學生以後的數感、符號感尤其重要.一年級學生在學前教育已經學會計算20或100以內加減法,他們的計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認為本節重在引導學生從實物、影象中抽象出數學符號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真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並正確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義是本節的難點. 四、教具准備 師准備5支鉛筆和15張圓片; 學生准備學具小棒一包.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表演幾個動作,請大家仔細觀察,一會兒把你看到的動作變化講給我們聽,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體驗發現. 1.老師拿出鉛筆直觀演示.(先拿出3枝鉛筆,再拿出2枝鉛筆,最後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2.師:誰來完整地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學生回答,並注意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合起來的過程:老師一隻手拿出3支鉛筆,另一隻手拿出2支鉛筆,然後把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到一起.)
3.師講我們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一起,可以用一個數學問題來表達: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師課件出示) 好,請大家數一數.誰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一共有多少》(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兩遍. 4.師:下面,老師帶大家到熊貓樂園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師在黑板上板書:3,再板書2. 請同學們開啟學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圖中的熊貓擺一擺,點一個學生上台用圓片擺,貼在黑板上.(注意各貼在3和2的上方) 同學們擺得真整齊!老師提問題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請你們數一數.生答. 請同學們看大螢幕,我們再來看看這幅熊貓樂園圖,誰能像老師剛才一樣給大家提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引導學生說出問題,師再課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5師說明:在數學上,我們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用一個數學符號把數字3和2合起來(師在黑板上板書「+」). 6.認識「+」的名稱,寫法和意義. 師:這個符號你們知道它的名字嗎?對,它叫做「加號」(板書:加號),請同學們一起讀兩遍.它在算式中讀「加」,表示把數或物體合起來的意思.請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一寫! 師強調:我們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就要把3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7.師:板書「=」,這個符號它叫什麼名字?同學們記得真准!它是我們學過的等號,表示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麼,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數字幾表示?生回答5,師在黑板上板書5. 8.師:(課件出示:3+2=5 ) 這個算式在數學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這邊的3隻熊貓,那麼2表示什麼呢?5表示什麼呢?誰來讀一讀這道加法算式?(課件出示讀作:3加2等於5)請同學們齊讀兩遍.師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師再問,大家一起回答. 9.動手操作,合作交流
師:今天大家表現得都很棒!請表揚一下自己!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請同學們看看第一幅圖,請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擺出來. (1)指一名學生上台用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其他學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擺一擺.先說說自己擺的過程,再說出算式(課本中「擺一擺」1),最後回答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師:請你們用小棒擺一擺第2幅圖,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指名說出加法算式.看著這道加法算式,誰來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師: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小鴨子擺一擺第3幅圖!誰來說一說,這道加法算式老師應該怎樣寫?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鴨子?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師:剛才大家的學得都很認真,請同學們收好學具,坐好看大螢幕,老師接下來帶大家去停車場參觀一下!(大螢幕出示停車場圖片)你看到了什麼? (指導學生先完整說說圖意再列出算式,培養學生從圖和文字中提取數學資訊的好習慣)你能說說3+1=4的意思嗎? 2.師:瞧!一群小鳥正在嘰嘰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嗎?(指導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並列出算式) 3.下面我們一起來活動一下吧.(做《課中操》) 4.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到25頁,師讀題,生接著做練一練1-6題.做完點學生一一匯報. 5.師:明明小朋友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加法題,很想邀請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想請你們找找他家裡的加法問題.願意幫助他的同學請坐舉手! (出示大螢幕圖片,分大組比賽說,後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大家聽講很認真,發言很積極!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是愛觀察的孩子,回家後把你找到的加法問題講給爸爸媽媽聽,好不好? 六、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改變教材呆板圖畫出示方式,盡力由情態圖變為動態.教師的動作表演(將3支鉛筆和2支鉛筆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接著舉一反三,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嘗試用棒擺小朋友圖、熊貓圖,得到等於5的兩個算式.最後把圓片圖當做檢驗學生擺的情況,並讓學生說出這樣擺的想法,多次體會加法的含義. 整堂課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出發點,緊密聯絡現實生活的具體現象和事物,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藉助多媒體課件和學具的運用,使學生在寬松 、愉悅的環境中,醞釀創新的火花.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② 北大版一年級數學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 還剩下多少(減法的認識)
(共 1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在具體情境與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能列出、讀出減法算式,並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並能聯系
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准備:
情境圖,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示果樹圖,讓學生觀察圖,讀取圖中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去描述這些信息。
二.體會減法的含義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說笑笑看到了什麼/
2.根據圖,提出問題,並引出減法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
你怎麼知道是3個。從圖中看出來。 比5個少2個是3個。
從5個中去掉2個,可以用一個減法算式來表示,5-2=3中間的
符號是減號,算式讀作5減2等於3. 表示有5個蘋果,去掉2個
還剩3個。
3用圓片代替果子擺一擺,先擺5個圓片表示什麼,
再拿走2個表示什麼,最後剩下3個表示什麼/?
換個算式5-4=1 擺一擺
4. 還剩下幾塊餅干?說一說,數一數。
引導學生說一說,原來有多少塊,搬走了幾塊,還剩多少?
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列出算式。
5-2=3 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5.你能象這樣說出幾個減法算式並讀出來嗎?
6.尋找身邊的減法問題
小朋友認識了減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減法問題呢?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算一算書P27
學生先劃去圓圈,再列式,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試一試
小組內先互相說一說圖意,弄清搬走幾個?用什麼
方法計算,再列式計算。
3. 看算式,說一說
出示4-1=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說一說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麼?
四.拓展延伸
完成練一練第2題
最後兩道開放題要求圖要和算式相對應。
多請不同答案的學生說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回首這一節課,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還剩下多少
減法的認識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還剩下幾個?
5-2=3 讀作5減2等於3.
作業設計:
完成練一練第3到6.
③ 一年及上策數學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的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嘗到了探索的喜悅,對幾何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比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 有趣的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這一節課時,採用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方法,我覺得比較成功。
1.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空間觀念。
本課打破常規,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念和學習慾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會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著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回憶,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創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這在活動四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生與生思維的碰撞,一個方法比一個方法更有新意,一個比一個結論更加精彩。試想,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創新的萌芽又怎能長大? 《我又長高了》教學反思
《我又長高了》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我在課前備課時曾想該怎樣導課呢?是否應該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後來我還是決定讓學生實際測量一次身高,一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長高了;二是讓他們體會到測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開始上課,我就問孩子們:「第一節課我們去測量了身高,同學們測量後都非常高興,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我發現自己長高了。」我隨即板書課題,接著問:「你們究竟有多高呀?」「誰想知道老師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後,給每個小組一根和教師身高等長的繩子「請小組合作,用昨天學過的『厘米』為單位,在2分鍾之內測量出教師有多高?」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致,都想知道老師到底有多高,小組合作測量起來。些談話導入的設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效果很好,學生沉浸在自己長高的喜悅中,願意了解和學習與之相關的知識,成長的快樂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心理空間。所以我覺得情境設計不見得非得是童話等虛擬的東西。匯報的結果是:有幾個組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測量出來,只有1組測出了接近正確答案的結果。學生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在預料之中的,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體驗到:在短時間內用「厘米」為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時,既慢又容易出錯。我趁機告訴大家:「你們測量得慢是因為『厘米』是一個小朋友,今天如果認識一個大朋友,你們就會很快很准確地測出結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的重點內容。這是我這一節課比較成功的一點。
④ 新北師大版一上數學教學反思 還剩下多少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
⑤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上冊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2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加與減(一)
一、教學內容:
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演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並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並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演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准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 一共有多少
(共2 課時,第 1課時)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在具體情境與活動中,認識減法的含義。
2.能列出、讀出減法算式,並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
3.能根據提供的情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減法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減法的含義,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並能聯絡
生活實際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教具准備:
情境圖,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示果樹圖,讓學生觀察圖,讀取圖中資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
去描述這些資訊。
二.體會減法的含義
1.引導學生觀察圖,說一說笑笑看到了什麼/
2.根據圖,提出問題,並引出減法
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幾個蘋果?
你怎麼知道是3個。從圖中看出來。 比5個少2個是3個。
從5個中去掉2個,可以用一個減法算式來表示,5-2=3中間的
符號是減號,算式讀作5減2等於3. 表示有5個蘋果,去掉2個
還剩3個。
3用圓片代替果子擺一擺,先擺5個圓片表示什麼,
再拿走2個表示什麼,最後剩下3個表示什麼/?
換個算式5-4=1 擺一擺
4. 還剩下幾塊餅干?說一說,數一數。
引導學生說一說,原來有多少塊,搬走了幾塊,還剩多少?
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列出算式。
5-2=3 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5.你能象這樣說出幾個減法算式並讀出來嗎?
6.尋找身邊的減法問題
小朋友認識了減法,能不能在自己的身邊找到減法問題呢?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算一算書P27
學生先劃去圓圈,再列式,並說一說是怎麼想的。
2.試一試
小組內先互相說一說圖意,弄清搬走幾個?用什麼
方法計算,再列式計算。
3. 看算式,說一說
出示4-1=3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說一說這道算式可以表示
什麼?
四.拓展延伸
完成練一練第2題
最後兩道開放題要求圖要和算式相對應。
多請不同答案的學生說怎麼想的,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回首這一節課,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獨立探索,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2.會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初步發展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准備:課件、口算卡、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口算卡) 二、情景創設
1、提問:1個星期有幾天?
2、出示課件,讀了圖上每個小朋友的對話,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出示: 幾個星期 1 2 3 4 5 6 7 8 9 共有幾天
你會接著算嗎?請你把結果在這個表格里寫一寫。 4、匯報填寫結果。思考:說說填表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編出口訣。 1、觀察,圈畫
1)接下來請你自己圈一圈,寫一寫。2)展示學生想法。3)有什麼新的發現?
2、小組合作完成,探究2
3、反饋編口訣 ,交流:這些口訣你是怎麼編出來的?(板書) 4、理解意義:1)看看哪些已經學過?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想一想,
這些口訣之間有什麼關系?」
5、找方法,記口訣:
1)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口訣?2)你認為哪句口訣難記?為什麼? 6、(投影出示課本第80頁下面的圖)淘氣是這樣想的,你能看懂嗎?說一說,從圖中你看懂了什麼?
這個算式你會填嗎?填一填。7×8=7×□+7×□
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了嗎?還可以怎樣填空。
三、運用口訣,解決問題 1、課本第81頁第1、2題:
2、課本第81頁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並說說自己是根據哪一句口訣計算的。
3、課本第81頁第4題:指導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把7個7拆成兩部分。先想「7×7」可以拆成幾個7加幾個7,再在數線上標出來,並在兩個方框中填寫合適的數。
四、小結
五、課後延伸,鞏固練習
出示1~100,請學生估計有多少個相同加數是7的和。請大家在這個百數表中找一找,圈一圈。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天》9的乘法口訣
發不了連結自己網路 兒訊網
每日更新上千個資料。資料包含小學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課件、試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還可以在服務中心釋出需求,網站將通過其它渠道幫助你尋找
《一共有多少天》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80頁《一共有多少天》.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獨立探索,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2.會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初步發展類推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體驗7的乘法口訣來源,理解每一句口訣的意義.
2.熟記口訣,學會可以利用推想的辦法幫助記憶.通過編制口訣,
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四、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匯入
一、
(匯入)同學們,這節課不僅來了很多老師,而且你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還有小明也來到了課堂上,好像他們正在議論什麼,我們去看看好嗎?
(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對話)
誰能大聲地把笑笑和淘氣的對話讀一下,(生讀)從中你知道了哪些有價值的數學資訊?
對,我們知道了還有兩個星期,就開運動會了.
還有3個星期就是笑笑的生日了.還有9個星期就放假了.那麼對於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幫助這幾位小朋友算算2個星期、3個星期,9個星期一共有多少天.
(板書課題)
1.
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老師藉助這樣的一個表格來幫一下忙
(出示課件)
2.第一行的數表示什麼?(星期)第二行呢?
(天數)
要想解決
2個星期,
3個星期,
9個星期有多少天?首先我們得先知道一個星期有幾天?誰知道?生
答:一個星期有
7天.
(很好,請坐.)
師:2個星期有多少天呢?你是怎麼算的?(生答:7+7、7×2、口訣)
師:那3個星期多少天?你是怎麼算的?(生答:7+7+7、14+7、7×3、口訣)
3.師:你會接著算嗎?請你開啟書80頁,把結果在這個表格里寫一寫.
找同學來說一說同學們剛才我們藉助表格,弄明白了2個、3個、9個星期到底有多少天,
不過這樣是不是很麻煩?我們能不能想一個辦法,一下子就能算出幾個星期有幾天?我們之前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你們猜想一下我們學習一個什麼新知識就會更快的解決這幾個問題呢?對,太棒了!我們只要學會了7的乘法口訣,這些問題就很快解決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7的乘法口訣.(板書)在一共有多少天後面打上括弧,寫上7的乘法口訣.
二、觀察,圈畫
(一)
為了更直觀的看到我們剛才計算的結果,
你們能在這個點子圖上進行
說明嗎?生:能
1.
請同學們觀察點子圖,
要有序觀察,
先看一行有幾個?你發現了什麼?生
答:
(引導一行行觀察)
(
1
行是
7
個,
2
行是
14
個,
3
行是
21
個)
2.
現在老師圈起了一個
7
,一個
7
是
7
,仔細觀察,現在呢?(圈起兩行)
兩個
7
,誰能完整說一下,生:兩個
7
是
14.
再看,
(圈起
3
行)生:
3
個
7
是
21.
2.
接下來請你自己會圈一圈,照樣子寫一寫嗎?自己試試看.
3.
師巡視.
4.
好同學們接著一起來說說.
(
4
個
7
是
28,5
個
7
是
35
)
(二)列式計算
1
同學們看著這個圖你有什麼發現嗎?生:每次都多了一個
7
,根
據我們的觀察與發現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誰來試試看?生:
(板書)
1×7= ,2×7=,3×7
=
,7×9
2.
如果沒有點子圖,你有什麼好方法又對又快地進行計算?生:連加
/
口訣
3.
你想用什麼方法呢?生:口訣.師:為什麼都用乘法口訣呢?生:簡單.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7
的乘法口訣.
(三)編口訣,找關系
1.
編口訣:
同學們咱們以前已經學過很多口訣了,
那
7
的乘法口訣到底什麼
樣呢?同學們你們能編一編
7
的乘法口訣嗎?編完同桌說一說.
一七得七,
二七
十四,三七二十一
2.
好多同學都說完了,
誰試著給老師說一說.
生:
一七得七„„(說的真好
)
3.
同學們看乘法口訣,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
1-6
的口訣已經學過,今天
新學的有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和七九六十三.
提問:
同學們「四七二十八」是什麼意思呢?根據這一個乘法口訣你能寫出
幾個乘法算式?分別是什麼?那「七八五十六」是什麼意思呢?說出他的乘法
算式.那「七九六十三呢」?
師:那每句口訣都能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嗎?
生:不是七七四十九隻能列一個.
師:為什麼呢?
生:
7
和
7
是相同的,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3.
找關系:
師:現在我們來觀察一下這些乘法口訣,他們之間有關系嗎?
生:有,找學生來黑板指著說.每個乘法口訣相鄰兩句相差
1
個
7
.從上往
下
+7
,從下往上
-7
.
(同學們真善於觀察)那麼不相鄰的兩句口訣如:七七四十
九和七九六十三他們之間的關系呢?生:不相鄰的兩
句之間前面的數相差幾,積就相差幾個
7
.七七四十九表示什麼意思?生:
7個7相加.那七九六十三呢?表示
9
個
7
相加.我還聽到了有同學說表示
7
個
9
相加,
是嗎?我們一起來看點子圖,
這
63
個點有什麼奧妙你能發現嗎?生:
看出
9
個
7
、
7
個
9
.橫著看
9
個
7
,豎著看
7
個
9.
我們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就有
不同的表述方法.
對嗎?我們在習慣上只記小數在前面的那一句,
同學們明白了
嗎?那七九六十三能表示什麼?再找同學來說,表示
7
個
9
或
9
個
7
.
(四)
、找方法記口訣
1.
師:我們在記口訣是時候你有什麼好方法?
生:加法記口訣、用他們之間的關系記口訣.
師:你認為哪句口訣最難記?為什麼?
生:或說七九六十三,七八五十六
2.
(課件)如果我們計算「7×8=?」時,真的忘了口訣怎麼辦?生:用7的
口訣來推算一下.你能藉助口訣之間的關系解決嗎?
7×8=7×□+7×□觀察等
號兩邊的算式,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了嗎?還可以怎樣填空.
給同學們一點時間來記一下
7
的乘法口訣,
看誰記得更快,
一會老師要找出
我們班級的「背乘法口訣大王」,看誰背得又快又准,開始吧!
剛才我們猜測學會了
7
的乘法口訣,
我們課前的問題就會很快的解決了,
是
這樣的嗎?我們來驗證一下,
再一次出示情境圖,
誰能快速的告訴老師
2
個星期
有幾天?先列示,你用了那句口訣計算的?同樣
3
和
9
,同學們,看,我們猜想
的真不錯,
學了
7
的乘法口訣,
我們再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就簡單多了,
那麼現在
我們將再用
7
的乘法口訣去解決更多的問題,好嗎?我們來做幾道練習.
三、做練習題
1.
課本第
81
頁第
1
、
2
題:學生獨立完成,找學生來黑板做,師巡視訂正.
2.
課本第
81
頁第
3
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並說說自己是
根據哪一句口訣計算的.
四、課堂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1.
學會了
7
的乘法口訣
2.
理解了乘法口訣
六、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天
(
7
的乘法口訣)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五七三十五
6×7=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7×8=56 七八五十六
7×9=69 七九六十三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P24教學內容及P25練一練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演示操作,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的讀出加法算式。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三、 教學重點
學習和體會「合起來」的過程,理解加法的含義。
四、 教學難點
理解加法的意義,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
五、 教具
多媒體課件,小棒,圓片,正方形磁片。
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談話: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鉛筆,猜一猜李老師這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然後教師出示三支。
師:請一位同學來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李老師手裡有三支鉛筆。
師:大家再猜猜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教師出示兩支鉛筆。
師:你這次又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拿了2支鉛筆。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義
1、探索一共有幾支鉛筆。
(1)實物操作,體會合起來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老師接下來做了個什麼動作?(老師將兩手中的鉛筆做合起來的動作),誰看清楚了?
生:李老師一隻手拿了三支鉛筆,另一隻手拿了兩支鉛筆,把三支鉛筆和兩支鉛筆合在一起了。(引導學生說)
師:你說的真清楚,能提個數學問題嗎?
生:合起來有多少支鉛筆?
師:合起來我們就說是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大家一起來說:李老師一隻手有3支鉛筆,另一隻手有2支鉛筆,李老師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一邊演示一邊提問題呢?
請學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師:你表能現的真棒,那現在請大家用小棒代替鉛筆,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隻拿出兩根小棒,然後把他們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數法,數一數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你說合起來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師:同意嗎?你是怎麼數的?
學生回答數的過程。(一個一個的數,先數出三個,再數四、五等)
師:老師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擺出來。你們看懂了嗎?
2、探索一共有幾只熊貓。
(1)仔細觀察,說明圖意。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的非常棒,小熊貓也來到課堂參加活動啦!(出示課件:熊貓圖)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麼?
生:三隻熊貓在吃竹子,兩只熊貓在玩球。
師:說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貓?
(2)藉助圖形符號,理解加法含義,交流數法。
師說明要求:請大家用圓圈代替熊貓在紙上畫一畫。
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指導。
請兩名學生代表上台畫畫,並講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師:哪些圓圈代表3隻熊貓,哪些圓圈代表2隻熊貓。
學生上台講清楚。
師:把這些熊貓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貓?你是怎麼數的?
生匯報。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數法?
師:這些熊貓合起來一共是5隻熊貓。老師用圓片代替熊貓擺出來。
板書:
(3)引入加法算式,闡明加法意義。
師:剛才這兩件事我們是用擺小棒和畫圓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3+2=5。教師板書:3+2=5
師: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符號嗎?
生:加號。
師:你們知道加號是什麼意思嗎?(做合起來動作)
學生回答。
師:真聰明,那3、2、5分別在兩件事里表示什麼呢?
學生回答。
師:把兩個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們一起來讀這個算式:三加二等於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嗎?比如我一隻手有3個蘋果,另一個手有兩個蘋果,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就用3+2=5表示。誰能像這樣再來舉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師:看來大家已經學會加法啦,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師:那我們就開始吧!(引入練習部分)
(三)鞏固新知,加深印象,幫助理解。
1、擺一擺,算一算。(P24)
(1)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一講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一個桃子,右邊有三個桃子,一共有幾個桃子?
師:老師用方塊代替桃子,請大家用小棒帶替桃子跟著老師一起擺,先擺一個桃,再擺三個桃,一共是四個桃,就是1+3=4。擺好了嗎?誰來告訴老師這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老師帶著學生擺。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擺一個桃子,再擺三個桃子,一共是4個桃子。就是1+3=4。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
(2)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講這個幅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兩朵花,右邊有兩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師:誰想當小老師像剛才李老師一樣到講台上來帶著大家擺一擺呢?
請一名同學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請一個學生代表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課件
師:請大家一起告訴我這幅圖講的故事 。
齊說:左邊有四隻鴨,右邊一隻鴨,一共有多少只鴨?
師:大家自己試著用小棒邊擺邊說。
先擺四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五隻鴨。就是4+1=5.
請大家自己試著邊說邊擺。先擺4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5隻鴨,4+1=5.
2、猜一猜。(出示課件)
一天李老師在動畫片上看到了一幅畫:李老師看到畫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誰和老師心有靈犀,想到一塊去啦?
學生回答:2+3=5
師:為什麼呀?
學生回答。
師:還有嗎?
2+3= 5 1+4=5 4+1=5
師:同學們還真是和我心有靈犀,太棒了。
3、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題)
師:下面我要看一看,我們同學會不會根據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並列出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a) 人物:圖上有一個小孩,兩個大人,一共有多少個人?1+2=3
b) 水果:一個盤子放了一個梨,另一個盤子里放了2個梨,一共有多少個梨?1+2=3
c) 小孩的一邊又兩個凳子,另一邊有三個凳子,一共有多少個凳子?2+3=5
d) 窗檯上左邊有四盆花,右邊有一盆花,一共有幾盆花?4+1=5
(四)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加法問題,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生活中到處藏著加法問題。下去之後請同學們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決的生活問題,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七、 板書
一共有多少(加法)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三冊第八單元「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訣)
教學
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獨立探索,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2.會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初步發展類推能力。
教學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編制7的乘法口訣,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
准備
課件 點子圖
課時
安排
1課時
教學過 程
一、情景創設
1. 同學們,高興的事兒大家都盼望早點到來。你有什麼盼望早點到來的好事嗎?
2、出示主題圖。
聽了每個小朋友的話,你能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嗎?(師出示課題「一共有多少天」)
3.重點研究7×9=?或9×7=?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累加推算
老師這里有一個表格我們來一塊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出示表格)能看懂嗎?
第一行的數表示什麼?第二行呢?你能最快填出哪一個?
(二)觀察,圈畫
1、同學們,為了更直觀地看到結果,你能藉助這個圖進行說明嗎?(出示點子圖)
2.師引導觀察。
3、你能根據點子圖列出乘法算式嗎?
4、引導觀察算式,引出主題「7的乘法口訣」。
5.討論背誦。(找方法,記口訣)
(1)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口訣?
(2)你認為那句最難記?為什麼?
(3)如果當我們計算「7×8=?」時,真的忘了口訣怎麼辦?你能藉助口訣之間的關系解決嗎?
(4)展示淘氣想法。
三、創設情境,鞏固練習
1、做游戲:請你根據算式,說出口訣。
2、同學們,7是個神奇的數字,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與7有關,你們看。
(1)、出示七星瓢蟲圖。
6隻七星瓢蟲身上共有多少個點?
(2)、出示古詩「山行」
這首古詩共有幾個字?
四、課後延伸,鞏固練習
老師知道你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數學知識,你能根據「7×7」編問題嗎?
五、反思交流,聯絡提升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這些口訣不僅出現在數學書中,也會出現在我們熟悉的文學作品中,出示課本第81頁的第4題。
在今後的數學課堂中,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收獲與發現。
1、指名說一說。
2、生認真觀察,尋找數學資訊,並提問,解答。
3.小組討論。
生認真觀察,並指明解釋表格。
1、集體觀察點子圖,說一說發現。
2、生動手圈一圈。
3、生獨立列式。
4.獨立編寫7的口訣。
(1)指明展示
(2)指明說一說。
(3)同桌討論。
(4)指明說一說自己理解。
1、生搶答
(1)、獨立完成
(2)、小組討論尋找資訊,後獨立解決。
獨立
⑥ 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一年級數學上冊
我教學的《還剩下多少》是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一節概念課—認識減法。減法和加法一樣,在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原型,如剩餘、減少、比較等。本節課雖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減法運算,但在實際生活中會經常遇到這些原型,並已經初步感覺到「從一個整體中拿走或去掉一個或多個物體,數量在減少」這一現象,只是仍處在實物感知階段。本節課開始就是要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知道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用減法計算,並初步探索5以內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本次教學,我緊密圍繞體會減法意義來展開,具體做法如下:
1、情境感受---出示兩幅情境圖,先引導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圖中畫的是什麼?你能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嗎?先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交流,把這個故事和同桌說一說,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全班交流。學生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如: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下來了2個蘋果,樹上還剩3個蘋果 ;地上原來有5塊乳酪,小老鼠拿走2塊,地上還剩3快乳酪。這樣交流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敘述的過程中感知減法意義。
2、實物操作---你能把圖中的意思用小棒擺出來嗎?第一次擺小棒是教師敘述,學生操作,全班同學擺完後,又請一個學生台前展示。有了第一次的基礎,第二次擺小棒就放手讓學生一邊說一邊擺。學生興趣濃厚,樂於動手,又一次在操作活動中理解了減法意義。
3、符號表達---在探究「還剩下幾塊乳酪」的計算方法時我提問:除了用數數的方法,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還剩下3塊乳酪嗎?學生迫不及待地在練習本上畫起來。學生選取的圖形 多種多樣,在這里展示幾種。
在學生對減法意義有了多次體會後,我又鼓勵學生嘗試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兩個故事情境,學生自然而然的寫出了減法算式5-2=3,此時我再介紹減號及算式的讀法,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的情境圖,說一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義。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經歷一個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輕松自然地理解減法的含義。
⑦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還剩下多少》教學設計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案及板書設計
第 三 單元、課題 還剩下多少 總課時第 14 課時
教學內容: 還剩下多少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體會減法的含義並且能夠應用。
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是本小節的教學重點。
2、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出示圖片:金魚圖和綿羊圖
1、請你根據圖意列式。
2、教師總結。
(1)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問題;
(2)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
(3)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
(二)教師設疑
我們知道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我們用加法計算;如果我想: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呢?
二、學習減法
(一)看圖自主理解減法含義
1、出示圖片:主題圖
(1)請你自己想一想,這幅圖什麼意思?
(2)小組內說一說。
(3)你知道怎樣解答嗎?
2、全班討論。
3、教師小結。
當我們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記做減號。
從5個裡面減去2個,還剩3個,寫作:5-2 =3。
(二)反饋
1、出示圖片:做一做1
2、出示圖片:做一做2
3、出示圖片:小刺蝟拿蘋果
(三)小結
當我們需要把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加法計算;當我們從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時,我們用減法計算。
三、練習
(一)出示圖片:手指圖
(二)出示圖片:小鳥摘果子
(三)出示圖片:老鼠做數學
四、小結
今天我們接觸了減法,你知道什麼時候運用減法進行計算嗎?今天你有什麼收獲嗎?
板書設計:
還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⑧ 北大版一年級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反思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及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加與減(一)
一共有多少 總第 13 課時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24~26頁「一共有多少」。
教學目標:
1. 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 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及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鉛筆情境)。
師:今天老師請到了咱們數學王國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們大家一起來上這節數學課,大家想知道她是誰嗎?
生:想!
師: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先出示圖1)同學們快看,大家還記得她嗎?
生:記得,是笑笑!
師:恩!同學們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裡拿著什麼東西啊?
生:鉛筆。
師:非常好!再請大家仔細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樣拿鉛筆的呀?
生1:笑笑一隻手拿了3支鉛筆,另一隻手拿了2支鉛筆。
師:說得真好!(接著出示圖2)同學們再看,從這幅圖中你又知道了什麼?
生2:笑笑把她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了一起。
師:說得真棒!接下來請大家數數「當笑笑把兩只手上的鉛筆合到一起之後,她的手裡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生:一共有5支鉛筆。
師:好!同學們真棒!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鉛筆跟著老師也像笑笑這樣來表演一下!
生:(師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場景,邊做邊說:一隻手裡有3根小棒,另一隻手裡有2根小棒,把兩只手裡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師:恩!同學們剛剛表現得都很棒!個個精神都很飽滿!希望接下來同學們能夠表現得更加好!
師:說到這里,可能已經有同學猜到了,咱們今天這節數學課的課題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書課題《一共有多少》】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到公園去看一看,去看看那裡的小熊貓們都在幹些什麼。
二、講授新課。
1、觀察情境圖,描述圖意(熊貓情境)
師:同學們請看,熊貓們都在干什麼呢?
生3:有3隻熊貓在吃竹子,有2隻熊貓在玩皮球。
師:恩!說得真棒!
師:老師接下來用圓片代替熊貓,把它們請到咱們的黑板上來好嗎?
生:好!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想一想:「公園里一共有多少只熊貓?」
師:這個問題你們都會解答嗎?
生:一共有5隻熊貓。
師:很好!咱們同學都很棒!一下就說出來答案。咱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隻熊貓。 (將2個圓片移到3個圓片處,即把它們合起來,再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數一數)
師:看來咱們同學剛才都答對了!真棒!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大家願意幫幫老師嗎?
生:願意!
師:恩!很好!看來咱們同學都很樂於幫助別人。其實啊!老師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們的數字去解決咱們剛才的那個問題呢?
生:可以!
師:恩!同學們很棒!首先咱們來看,吃竹子的3隻熊貓可以用哪個數字來表示呢?(點名回答)
生4:用數字3來表示。
師: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隻熊貓又應該用哪個數字表示呢?
生5:用數字2來表示。
師:恩!說得真好!接下來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貓咱們是怎麼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這3隻熊貓和玩皮球的那2隻熊貓合起來。
師:誒,大家想想,該怎麼合呢?(誒!對了,要用到咱們數學里的一個符號「+」)
師:大家認識這個符號嗎?
生:認識,加號(板書)
師:恩!合起來之後一共就有5隻熊貓。(板書「=5」)
師:大家請看,這是一個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讀出來嗎?(指導學生齊讀兩遍「3加2等於5」)
師:好了!大家想一想,3+2=5這個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們公園里的熊貓之外,你還能想到什麼?(生自由說一說)
師:恩!同學們都很棒!看來咱們同學們剛才的知識都掌握的不錯,下面老師可要出題考考大家了,請同學們看清楚哦。
2、擺一擺,算一算
師:(出示課本第24頁「擺一擺,算一算」題目),讓學生們用小棒結合圖中的情境擺一擺,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課本第25頁練一練第1、2題)請學生翻開書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師:到這里,咱們今天這節數學課就快要結束了,誰來說一說:「今天這節數學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3+2=5
讀作:3加2等於5.
課後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濃厚,所以他們喜歡通過操作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從而獲得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但是,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經驗的不同,學生對加法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學生已經能夠快速計算10以內的加法,可是有的學生還沒有上過學前班,計算能力會稍差一些。
⑨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下多少》教學反思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
組內研討課,依據課時進度,我展示了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一冊的第三單元的《還剩下多少》一課。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2、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減法;3、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的有關減法的問題;4、繼續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這一節課計劃兩課時完成教學,所以通過對教材的認真的研讀以及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的了解,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1、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能理解生活中存在用減法可以解決的數學問題。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在我給一個班上完一節課後,感到課程設計的並不合理,內容有一點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特別的重視,所以整節課都是那麼的滿,沒有一絲空隙。所以在第二節課我做了改變。具體的兩種教學設計我在課後又做了對比,詳細如下。
第一次上課,首先情境教學;讓我們一起來到果園看一看,能發現什麼數學問題,課件展示;一棵果樹(一共有5個蘋果,文字的形式表現),學生充分表述這一數學信息,然後動畫演示掉下來了2個蘋果,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信息。然後再次利用形象的小老鼠偷乳酪的課件情境,繼續讓學生體驗減法。仍然是不出示乳酪的塊數而是用文字表示。讓學生結合文字和演示的動畫解決,還剩下幾塊乳酪?這兩個情境的教學設計意圖是;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的讓學生說,出現了掉下來、去掉、落了等詞語,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繼續觀察,並逐步的敘述,掉下來的2個蘋果,是從5個裡面掉下來的,5就變少了,樹上的蘋果是剩下的,剩下的也比5少。在這一環節中,突出總數,讓學生感受到從總數中去掉或減少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孩子直觀的體會到求剩餘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了減法的意義。然後在認一認、畫一畫的活動中繼續理解問題,抽象出算式。最後,讓孩子說「是如何算出得數的?」這一環節中,應該讓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嘴巴說,能讓學生充分交流演算法,體驗運算策略多樣化,然後再利用課件顯示出答案,驗證孩子們的結果。但在上課中,總感到這一節課教學目標有一點多,教學重難點不能突出也不好突破,有一點顧此失彼的感覺,一節課疲於奔命。而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提高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小組合作的學習習慣也需要培養。
經過思考,我將課件及教學內容相應的稍微做了一下改變,教學目標更明確細節,將重難點進行分散。在第一課時重點教學理解減法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提出減法問題的能力培養;用數學語言表達所看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總結、交流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將減法的運算方法的學習放在了第二課時。具體是這樣的,在第一節課以連環畫的形式直接呈現出兩個數學信息,學生觀察並交流;看到蘋果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2個,在演示過程中,孩子結合生活經驗,提出;還剩下幾個蘋果?發現剩下的蘋果比原來的蘋果數少,掉下來的也比原來的少,觀察中,體會到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餘的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出示第二個情境,當笑笑戴著蘋果去淘氣家玩時,淘氣為同學准備的蛋糕卻被小老鼠偷走了一部分,引出第二個情境,結合生動的課件,繼續引導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在孩子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時,我在練一練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結合孩子自己的生活實際,找一找生活中的減法問題。孩子在有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減法問題,在熟悉的生活中找減法問題。完成了一部分教學目標。學生從中體驗到抽象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可以再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還可以用數學知識解決它。但是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計算上的麻煩,到底該如何計算出結果呢?帶著個問題,來學習第二課時,這也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感到這樣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