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堂提問語有哪些

數學課堂提問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24 07:34:37

A.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如何提問

導語: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一個復雜的藝術領域。以上所述,顯然不能窮盡其妙。但是,只要我們數學教師能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熔為一爐,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提問質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如何提問

一、問題設計要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注重質量

每個教學單元都有其重點、難點,每堂課提問應該圍繞這些重點、難點進行。知識是無邊的海洋,不突出重點、難點,舍本求末,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片面追求所謂課堂氣氛活躍,就不能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提問要考慮它的價值性,不能隨心所欲。原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認為提問方法的問題,是一個復雜的遠沒有解決的教育學上的問題。

他要求採用“教育上合理的提問方法”。如果提問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並且學生又不可能照搬課本上的答案,就可以認為,進行了“教育上合理”提問。

二、問題設計要適應學生能力和水平,注重難度

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教師需對全體同學的綜合情況(主要指個性;知識;素質;能力;基礎等)全面分析和正確把握。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的實際需要,掌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

如果問得太平直、太淺顯,如問學生“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能不能”等,學生幾乎不用通過思考就立即回答,齊答了事,整堂課表面上看來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實則流於形式、華而不實,這樣的提問對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沒有任何益處。而問得太迂曲、太深奧,學生想半天連問題的要點還弄不明白,則易造成“問而不答,啟而不發”的尷尬局面,就會損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教學也沒什麼好處。

三、問題設計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注重趣味

課堂提問就是有意識地挑起學生認識中的矛盾,促使學生原有知識與新知識發生激烈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這種以矛盾沖突為基礎的問題情境的產生和解決,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

四、問題要有結果和答案,注重評價

有問必答,這是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在教案設計的`時候,教師應把本課時該提哪些問題,該作哪些回答,標准答案怎樣等詳細程序全部編入設計,還要估計學生對這問題可能有幾種解答,可能會出現哪些差錯,該怎樣引導等。

如筆者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有這樣一個片段: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分數後,提出了一個問題:“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對嗎?”

話音剛落,全班學生已分成兩個陣營,有的說對,有的說錯。面對學生的不同答案,筆者沒有判定誰是誰非,而是鼓勵雙方進行辯論,於是有了下面一段學生課堂辯論。正方(把手中的圓平均分成兩份):“我是不是把這個圓分成了兩份?”反方:“是!是!”正方舉起其中的半個圓:“這份是不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是啊!”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為什麼不同意這種說法?”師:反方同學,你難道不想說什麼嗎?反方(從圓紙片上撕下一小塊),高舉著分開的兩部分大聲問:“這是分成兩份嗎?”正方:“是。”反方(把小小的一份舉在面前):“這是圓的二分之一嗎?”正方(小聲的):“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為什麼你要同意這種說法呢?”正方服氣地點了點頭,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隊伍中。自始至終,教師以微笑鼓勵著學生,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

辯論結束,教師緊握著反方學生的手,說:“祝賀你們,是你們精彩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深情地握著正方的手:“謝謝你們,正是因為你們問題的出現,才給咱們全班帶來一次有意義的討論!”教師彬彬有禮地向他們深深鞠了一躬,孩子們笑了。

教師接著向全班學生說:“從上面的例子可以體會到,‘分成兩份’和‘平分成兩份’是不一樣的。我們一定要仔細認真。”在這節課中,正是教師延遲了對標准答案的判定,才有了這個精彩片段,它使成功者體會到快樂,使暫時失敗者也深刻地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體現著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與尊重,體現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只有成竹在胸,上課提問之後才能很好地組織討論,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全對的,要肯定其成績,並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全錯的,教師要耐心傾聽,讓學生把話說完,並設計好糾錯方法,及時更正,同時要注意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

不全對的,應重點引導學生如何將問題考慮得全面些,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錯中有對的,既要肯定學生什麼地方答得好,又要指出什麼地方答得不夠完善,不夠正確,並點明原因,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切忌對學生回答只用“好”、“對”、“不對”之類過於簡單的評語一評了之或作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評價,甚至不作評價。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藝術,也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課堂提問,能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趣味,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思考的快樂,思維的提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努力探求課堂提問妙法,使學生在課堂提問中迸射出創造的火花,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B.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導語:課堂提問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契約,是讓學生思維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教學的效果的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呢?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怎樣提問

一、提問的目的

數學教學活動都需要提問這個紐帶來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數學討論活動、實驗活動、探索活動等。即使是教師想要了解一下學生的預習狀態、對知識的掌握狀態以及復習狀態等,也需要藉助提問這種方式來進行。數學課堂提問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對學生進行精深的、機動靈活的提問,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和掌握新的知識內容。由此可以看出,數學課堂提問對提高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效提問的含義

高效提問,從廣義上講,就是通過使用有詢問功能或詢問形式的語言來引發他人進行思考並作出相應回答的一種活動。而所謂課堂提問,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為了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並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具體而言,筆者認為課堂提問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1)在備課中提前設置好教學問題。即: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提前設計好在課堂上准備向學生提問的內容。(2)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個階段是師生互動的階段。(3)教師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相應的評價。即:在課堂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之後,教師要就自己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展開評價。

高效提問,應當符合下列四個條件:

(1)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有目的性

教師應當對數學教材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把握教材重、難點內容,然後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在關鍵的地方引發學生思考,增加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把握課堂教學內容。

(2)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

帶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才能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思路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離不開啟發性。

(3)設置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

教師要根據小學階段孩子們年齡和心理特徵設置他們感興趣的提問內容和提問方式,以使孩子們對數學課程更感興趣,能夠更加輕松和快樂地學習。

(4)設置的課堂提問難度要適中

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太過簡單,會讓孩子們掉以輕心,難以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很可能會讓學生形成傲慢、浮躁的不良習慣;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超過了孩子們可以理解的范圍,孩子們通過努力也找不到答案,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總而言之,高效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有目的性、有啟發性、有趣味性、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的一種課堂活動。

三、高效提問的設計策略

1.入課時的提問策略

入課時進行教學提問,要本著兩個目的來問:

(1)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而進行提問。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先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了解。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可以了解到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及學生感覺學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使教師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比如說,教師在講《圓的面積》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問些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東西有哪些是圓形的”“同學們對於圓形,你們都想了解什麼?”“同學們認為學習圓形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等等。

這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到他們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特徵、對圓形這個知識點的看法和掌握情況,就可以根據這些內容更好地實施教學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關於這節課的'知識。

(2)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走進課堂而進行提問。通過提問,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將學生的鑽研興趣激發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生認識人們幣的時候,可以提出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同學們,錢可以做什麼呀?”“同學們手裡有錢嗎?都有多少錢啊”等等。

這樣,讓實際生活走進課堂,可以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很輕易地把學生帶入課堂學習當中。

2.數學活動中的提問策略

結合上文中提到的高效提問的內容,筆者認為,在數學活動中的提問首先要具體、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的特點。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還是有限的。其次,教師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最後,教師設置的問題要指向同一個教學目標。

比如,教師在講《圓柱》這一課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到底什麼樣的物體是圓柱體呢?”“搞清楚了圓柱的平面圖,那我們怎麼計算它的表面積呢?”“計算圓柱的面積有什麼用呢?”等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積極開動腦筋,發散思維,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同時,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向了一個知識點,即圓柱的相關知識。

3.活動將結束時的提問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快要結束時的提問,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次概括提升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講《小數的加法》這一課的時候,在經過入課階段和教學活動之後,學生已經對小數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能夠自己總結小數加法的一些規律和計算方法了。這時,教師就要用簡單明了的問題引導學生來對小數點加法的規律和計算方法進行總結。

比如,教師首先可以問學生:“孩子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誰可以告訴我這節課有什麼收獲?”孩子們回答完之後接著問:“我們學習這個有什麼用?”孩子們會回答出他們認為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在買東西結賬的時候,就能夠用到這些知識。然後老師可以接著問:“那麼,誰可以告訴我,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小數的加法計算呢?”引導學生進行最後的概況和總結,深化學生對小數的加法這個知識點的記憶。

四、小學數學課堂高效提問的設計模式

筆者根據教學研究需要,將小學數學教育階段分為小學低段、小學中段和小學高端三個階段。其中小學低段主要是指小學一年級和小學二年級;小學中段是指小學三年級和小學四年級;小學高段是指小學五年級和小學六年級。下面,筆者將分別詳細論述入課時、教學活動中以及教學活動結束時低、高、中段課堂提問模式。

1.入課時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入課時小學低段的提問數量位居第二,小學中段位居第一,小學高段排名第三。這就說明了在中段和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要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存在,要在入課時用科學有效的問題將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出來,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中。

而小學高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成熟了,有了自律意識,注意力保持時間較長,教師較少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鑒於這個研究結論,教師在對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在入課時,要多使用課堂提問的方法,注重課堂提問的有趣性、啟發性和難易程度,充分發揮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方面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數學學習狀態。

而對於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已經不再太過於依賴教師在入課時的引導,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適當地安排入課時的課堂提問內容,這些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啟發性,同時,要將大部分提問放在教學活動中。

2.數學活動中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經相關研究發現,在數學活動中,由於小學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徵的不同,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到這個情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提問的時候考慮這些因素,注重不同階段學生的差異。

比如,要對小學高段學生加重提示學生回憶原有知識和呈現有組織的信息的課堂提問實例方面的比例,在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從這些數據或者是圖表中你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幾個例子,你能得出什麼結論?”這樣的提問模式,而對於較小的小學低段和小學中段的孩子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引起注意與告知目標的課堂提問實例。比如,“大家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大家來看這個圖片”等這樣的提問模式。

3.數學活動結束時的低、中、高年級的課堂提問模式

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於小學中段和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還比較匱乏,認識和分析相關數學知識的水平較低,故而教師要提問一些基礎性的、理解層次較低的、相對簡單的問題。

而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除了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提問之外,還要對其進行綜合性提問。因為高層次的提問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

所以,它適合小學高段的學生。只有在數學活動結束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課堂提問模式,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階段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將提問教學合理地運用於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其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C. 小學數學教師要如何提問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原則與技巧是優化課堂過程、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關鍵。

小學數學教師要如何提問

一、講究明確適度有效率

有的數學課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則學生並沒有真正在動腦思考。教師提問過於隨意,問題沒有明確性、適度性和創意性,提的問題沒有價值等,都將導致課堂的低效和無趣。高效的課堂提問應該是精簡,且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

因此,筆者認為設計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是明確性。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學重難點,使問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為學生指明思考問題的方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實現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是適度性。課堂提問要難易適中,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過於簡單的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對答如流,表面上看似熱烈的課堂氣氛,不僅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還會讓學生養成濫竽充數的`不良習慣;過難過深的問題則會讓學生無從下手,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還會讓課堂瞬間冷場。

因此,要把問題設置在教學重難點與關鍵處,問題要提得必要且有效,不是問題提得越多越好。要結合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設計問題,旨在注重問題的適度性,提升問題的思考性。

二、講究適時追問有藝術

現實課堂中,許多教師過分追求一個問題便能將教學重難點解決,學生卻時常不能一次回答到位,因而影響教學效率。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知識,有時還須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正確解答為止。那何時進行追問合適呢?筆者認為要講究提問的藝術。

一是追深度。學生的原有知識有限,回答問題有時深度不足,這就需要教師的適時追問。

例如,教學二上“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時,教師出示了幾道整百數相加的習題,學生匯報得數。列出算式:400+500=900。教師提問:“為什麼等於900?”學生說:“400和500的0先不看,4+5=9,所以400+500=900。”教學僅滿足學生會計算是膚淺的,試想,如果在學生說先算4+5=9時能追問:“這里的4和5分別表示什麼?”便能更加深入地引導學生通過算理理解演算法,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

二是追錯誤。課堂教學中,學生出錯是難免的。試想,如果教師以一個“錯”字堵住學生的嘴巴或者親自把正確的答案加以展示,會抹殺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的熱情。

因此,教師應找機會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例如,在教學五下“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有一道練習:已知教室的長是8米,寬是6?郾2米,高是3米,門窗的面積一共是12平方米。如果要粉刷這間教室的牆壁,一共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有學生這樣列式解答:8×6?郾2+6?郾2×3×2+8×3×2-12,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是錯誤的。教師追問:“錯在哪裡?”學生:“因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寬×高×2+長×高×2,他沒有把8乘6?郾2後再乘2,所以錯了。”

此時,教師語調緩慢地問:“那我就給他畫個‘×’?”學生發現教師的變化,與同桌小聲嘀咕。一位學生大膽地說:“其實這種解法沒錯。”教師順勢追問:“為什麼?怎麼沒錯?”學生答:“粉刷教室的牆壁是不包括地板的,所以只要算一個‘長×寬’的面積就可以了,不需要再乘2。”問題迎刃而解,這位教師在學生出錯時,順勢追問錯因,使學生廣開思路,積極思考,達到對長方體的表面積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如的目的。三是追疑惑。當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時,學生常產生疑惑。

通過適時追問,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情緒,從而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例如,在教學五上“分段計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出示例題――行駛里程是6?3千米,它的計費標準是:3千米以內7元,超過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計算),求要付多少錢?學生匯報完常規解法後,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做法:(1)1?5×7=10?5(元),(2)7-1?郾5×3=2?5(元),(3)10?5+2?5=13(元)。這時就有激烈的反對聲音,認為他是瞎蒙的。

此時,教師追問:“你的依據是什麼呢?”該生在黑板上畫好線段圖後,邊指著線段圖邊解說道:“不足1千米按1千米計算,所以6?郾3千米就按7千米計算,用一條線段表示7千米,並把它分成7段,先按每千米1?5元計算:1?郾5×7=10?5(元),前3千米少算:7-1?5×3=2?5(元),所以應付:10?5+2?5=13(元)。”同學們聽他這么一解釋後豁然開朗,由衷地佩服他理解之透徹,思考之深入。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抓住有價值的回答,適時追問,為學生搭設思維跳板,幫助學生理清脈絡,開拓思路,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講究巧設疑問有深度

數學知識是具有連續性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課的結尾巧設問題,引導學生在本節課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其實很多教師也都想到了這問題的重要性,但該如何巧設延伸又有深度的問題,這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難題。因此,筆者根據平時的經驗積累,認為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嘗試。

一是設疑。計算教學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基礎,而且它們都是一環緊扣一環。

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設疑提問,以及拓展延伸。例如,在執教五上“小數除以整數”時,當學生對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稍加掌握後,教師就可以留一個問題:“如果是小數除以小數,又該如何計算呢?”這樣的問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學生課後繼續探究指明了方向,學生的思維就不會止步。

二是激疑。每一堂課的結束,如果教師能巧妙地留給學生一個疑問,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既能復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解決的過程中得到巧妙的升華,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更高效呢?

例如,教學五上“確定位置”時,筆者是從一條橫線上的點引入,再教學用一對數確定平面上點的位置,從點到面的學習也算是一次飛躍,但筆者並沒有滿足這一點,在課快結束時,又巧妙地運用課件設置一個疑問:“如果是空間上的一個點又該由幾個數字來確定位置呢?為什麼?”這個問題把學生從對平面上點的認識引向了空間,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動力,知識得到了深化,思維得到了升華,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

提問作為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理應精心設計,反復推敲,每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就是給學生提供一次學習、思考、提高的機會,就能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所以,我們要講究提問難易適中,適時追問,巧設疑問,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提問的教學價值。

D. 小學數學老師課堂怎麼提問

導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尤其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就更顯其重要性。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請參考我為大家整理的方法。

小學數學老師課堂怎麼提問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特點

(1)整體性和綜合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都是構成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要素,這些要素綜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因此,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構建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需求和條件,對構成教學策略的幾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組成切合實際的最佳的實施教學的方案。

(2)層次性

每一個班級里的學生,在心理、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層次性的。相應地,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也要體現出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才能達到教學策略應有的效果。

(3)針對性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任務的要求,並參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組合起來,保證數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以便實現特定的目標,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當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對象發生變化時,教學策略也要隨之而改變。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

1.提出的問題目的要明確,重點要突出

課堂提問是為達到教學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因此提問的目的要明確,應盡量避免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信口提問。提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將問題集中在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

如:在講工程問題時,經常將工程總量看成一個整體“1”,根據“總工程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列式計算,這就是教材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要使學生透徹理解,就要根據練習題中的變換、轉化設計問題。

例:碳廠存有石炭90噸,用甲拖拉機單獨運需20小時運完,用乙拖拉機單獨運需30小時運完,問兩拖拉機同時運,需多少小時運完?同學看完這道題後就會很快列出:這時老師可以繼續設問:這樣解對嗎?為什麼?正確的解法究竟怎樣列?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就可以加深同學對工程單位“1”的認識,同時也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熟悉學生的認知結構,調節提問的范圍

提問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接受能力,要注意生動形象,要注意提問不能太難或太易;要把握教材的內容,舉出學生較為熟悉的實例,便於學生較為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

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想買一本標價是11元的書,你准備怎樣付錢?想簡便地把錢付清又不用營業員找錢,你有好辦法嗎?請代表說說看。”這樣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日常買東西付款的方法再現,讓他們議一議、說一說,初步建立了十進制的體會: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這樣聯系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喜歡數學。

3.提問也要緊扣知識之間的聯系

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很緊密,每一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續和發展,舊知識為學好新知識起著橋梁作用。因此,以知識的聯系設計好一些問題,能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請學生畫一個長方形,所畫長方形有幾個角?每個角是多少度?再請同學在長方形內畫一條線段,能使長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

這時兩個三角形的總內角和是多少度?那麼每個三角型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度?再用正方形換長方形做一次。學生通過舊知識邊回憶邊思維邊動手操作,再通過比較,能直觀地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這樣做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牢固掌握,一旦忘記可回憶當初的操作過程,從而自主推出定理。

4.教授提問方法,使其善於提問

由於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善於提問。

5.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數學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創設數學情境就是教師用輔助教具或工具,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使學生積極性提高,刺激他們的感官,提高興趣和熱情,啟迪思維,激發其好奇心和發現欲,誘發質疑、猜想,喚醒其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誘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1)從數學內部創設數學情境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所謂的數學層級方法的運用,針對本課時或本單元設計一些基礎性的題目,鞏固剛學的知識內容。

(2)從數學外部創設數學情境

一是從現實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二是可以在其他的學科中建立一些數學知識的維度,這些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一種整體構建,比如在自然科學的學習中去領會一些數學概念,也是有利於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的。

三、結束語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基於“課堂提問”在數學領域的重要性以及數學教學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本論文首先闡述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特點,進而提出幾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逐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E.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方法

導語: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中一個復雜的藝術領域。以上所述,顯然不能窮盡其妙。但是,只要我們數學教師能將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熔為一爐,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創新,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提問質量,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方法

一、有效的提問原則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只有一個聲音。而課堂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回應或回答,並且這種注意、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在大多數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對嗎?”“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彷彿學習成了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這樣的提問是沒有時效性,也對我們的教學不會有大的推進作用。

二、提問方式的轉變

課堂提問, 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更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准確、恰當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發揮得遠遠不夠。甚至數學課堂教學中嚴重存在無效提問、低效提問的現象,甚至有時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麼答非所問,要麼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同時也存在著教師提問數量過多,使學生忙於應付,根本沒留深思的時間;提問流於形式,用優生的思維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的情況;教師的提問具有較大隨意性, 忽視對問題精心設計和組織,導致課堂上“啟而難發”的情況;這樣的提問方式只是流於形式,只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填充而已。

因此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總是設計好每一節課所需的問題,盡量避免上述情況。這樣,我的問題問的有準備,學生的`回答也有了頭緒。

三、提問對象單一的轉變

課堂提問的過程,應是師生雙方共同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是師生交流的信條,是達到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問,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提問,只要有不同的觀點,完全可以向教師提出,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與教師的提問同樣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課堂提問中教師的提問應該有機地結合學生的提問,它可以是:師問生答,生生問答,教師引導。

例如:我在講解《體積的換算》這課時,先讓學生自己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識,這時一位女生馬某問:為什麼相鄰的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緊接著我沒有馬上告訴她准確答案,而是讓同伴回答她的問題,我實時點播。這樣這節課學生學的有興趣,對難點的理解很輕松。

四、問題的精心設計

問題是串成課堂的鏈子。因此,教師簡潔而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形成有效課堂的重要因素。我們設計怎樣的問題?怎樣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切合實際?只有考慮全面了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我們常常見到這樣一種現象: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發現數學的意識,教師出示主題圖後,就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漫無邊際地說,往往會兜很大的一個圈子才能繞到主題上,有時甚至回不到主題上。這樣學生的觀察力、問題意識又培養了多少呢?所以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技巧:首先提問要問在當問之時。

其次,提問要問在症結之處,當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巧妙的發問能適當點撥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六年級 “數據世界”時,讓學生估算一億粒大米約有多少千克時,很多學生都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我提出一個問題:一千克大米大約有多少粒?然後再估算一億粒大米有多少千克……這樣的問題就會引發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思考。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明代學者陳獻章說過:“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有疑有惑,便出現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闢的話語呀!真正道出了“提問”的價值所在。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當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長方體的展開圖的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看著立體圖用准確簡練的數學語言,有條理、有根據地敘述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總之,教師的提問要遵循提問形式的科學合理,更要符合學生現狀的原則,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要恰到好處,時刻把握住一個“度”字。只有將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提問很好地結合,提問的方法靈活得當,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客觀而委婉,作為一種啟發信息提供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思維的震盪,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規律,獲得新知。

因此,課堂提問、問題涉及要講究提問方式,改變提問角度,使問題提的巧,發人深思,要力求新穎,講求新意以達到激發情趣,切忌問題提出平平淡淡,老調重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也才能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F. 數學問題怎麼提問

一、課堂提問的問題要生活化、趣味化
課堂提問是為了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種手段。要使學生在這一目標中得到發展,對解決問題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好」問題。生活化的問題不僅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了,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的感受到了生活化的數學。

三、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兼顧優差生
1、鼓勵為主,循循善誘。點面結合,變一言堂為全言堂。要鼓勵後進生積極發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對了,應加以表揚,也不能為了趕進度而不讓他們答完就代替其回答,應堅持微笑提問,給予適當的點撥,使學生在寬松的氣氛中回答,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2、通盤考慮,以優帶差。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學生為依據,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僅僅局限於少數尖子學生。教師應根據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G.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有那幾種類型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課堂提問技術的應用水平教育心理學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古語亦雲:學想於思,思源於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是增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下面談談有效提問的幾種類型: 一、激趣式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一石激起千重浪,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式提問。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准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於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於產生疑惑?為什麼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三、聯想式提問。 與啟發式提問一樣,聯想式提問的意義 在於引發學和思考,不同的是:啟發式提問注重啟,注重思維廣度的拓展,聯想式提問注重思維縱向的延伸。 四、比較式提問 這是種很直接直觀的提問方式。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引出面積單位時,教師先何做好鋪墊:8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長方形,16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一個正方形,10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判斷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數據,三角形面積為10,長方形面積為6,正方形面積為4。學生再次判斷: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後,反饋在組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面積大小是不能判別呢。這一突如其來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積的單位,使課堂思路能夠順利的繼續下去。 總之,課堂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如驅導式提問、連環式提問--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發散式提問--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誘思式提問等等。教師只有認真鑽研,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法,才能使用權學生積極探討知索知識源泉,自掘知識寶藏。才能把學生帶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使課堂教學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H.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如何提問

導語: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於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

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如何提問

一、衡量提問有效性的標准

(一)提問的種類

教師提問多種多樣,國內也曾有人分析過此項專題。西方教學界根據提問的內容及其功能,一般將教師提問分成以下幾種類型:1.封閉式(有惟一正確答案)和開放式(有多種答案);2.迴音式(確認檢查理解度)和認知式(導致學生知識的習得);3.展示式(教師本人知道答案)和咨詢性提問(教師本人不知道答案)。

(二)提問的有效性標准

有效的提問是指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提問。在師生間的交互中,教師提問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做出迅速、准確、全面的回答,而且增強其學習的興趣、動力和信心。

PennyUr(1996)總結出下列衡量提問有效性的標准:

一是明確性,即學習者能否立即、准確地領會問題的涵義及所需回答的種類;

二是學習價值,問題能否引發學生對所學材料作進一步思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材料;

三是興趣,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覺得回答問題很有挑戰性,充滿樂趣;四是參與性,能否使大多數學生參與回答;是否只有少數幾個成績優秀、自信心強的學生回答;五是擴展性,問題本身是否有助於擴展出多種多樣的回答;六是教師的反應,通過提問,學生是否確信其回答受到教師的尊重,即使回答不恰當,也不會受到輕視或嘲笑。

按照上述各條標准,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材料、內容及學生狀況,預先設計課堂交互中的問題,從而引導交互活動其他環節的順利進行,又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隨心所欲地提問,想到什麼提問什麼,有些過於簡單,問題欠思考力或太過玄奧;二是提問過多,不分主次,不顧學生實際,一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學生找不到核心問題;三是問題提出後,急於求答,對於答不出的學生,不善於啟發答問的思路;四是點評答問的得失,全由教師一人包辦或對答問與其思路不同的學生置之不理等現象還較為常見,並且課堂多數是師問生答,使學生處在應付狀態。對學生的提問不重視,在提問時不能靈活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研究、探討。

三、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要考慮問什麼,什麼時候問。如果教師准備不足,想問什麼就問什麼,就會使課堂顯得鬆散甚至起不到提問的作用。課堂提問的題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點上,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問時,更應慎重,要緊緊圍繞著重點,及如何攻破難點提問題。

此外,要給學生答問以等待:教師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要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別的同學來回答,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定思考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也應等待足夠的時間,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或者再提另外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來說明、補充或者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而不至於打斷他們的思路。教師提問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問題既不能過於簡單,也不能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把問題提得太難。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在引入新課處設問。

學習新知識時,教師的設問要根據學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點,抓住時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而設問要有新穎性,具有吸引力,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開展聯想,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的問題,怎麼辦?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並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2.在教學重點、難點處提問

教師的提問,應突出實質問題,准確把握重點、難點,抓住那些至關重要的內容,對於哪些內容該如何提問,怎麼提問應“心中有數”。還可在預設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預設,臨場才能做到將“意外”轉變為課堂的資源,甚至成為課堂的“亮點”。學生的思維與認識對象之間,有一個“最近發展區”,教師設計問題要尋找這個“發展區”。提出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是要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處提問。當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的點撥,像疏通河道一樣,把學生的思路理順。

3.在知識本質處提問

新課程實施以來的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較以前更豐富了,課堂氣氛活躍,但要想通過課堂,使學習更有效,如何使數學的本質得到有效地揭示無疑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揭示知識內容本質處“精心”設問,尤其是學生難以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識時,教師的提問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性,更要起到點撥和啟迪作用,為學生塔橋鋪路,從現象看本質。總之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問在本質處,點在惑時,以達到引發認知興趣,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

4.在認知提升處提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種個性的激發,體現在數學課堂上,則需要教師通過提問,適時加以引導,抓住時機,為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拓展空間,通過提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變通性、獨創性,以便更好地開發、發展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結語

總之,教師可以從功在課前――精在課中――思在課後三個階段下功夫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即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課中教師巧妙提問後合理安排候答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組織語言後回答;課後對課堂提問的情況作出直觀、有效的分析,改進下一步的教學。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實踐下去,不斷反思,逐步改進,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I.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怎樣有效提問

導語: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展思維、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但是,提問不是課堂教學唯一的手段。現代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主動發展,所以提問的前提應當是學生充滿興趣、信心的自主學習質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非常必要;要求學生大膽探索,勇於提出問題,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

小學數學課堂老師怎樣有效提問

一、提問要明確

提問的目的性要明確,講究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通過提問要解決什麼問題,達到什麼目的,就是提問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可信口開河,或形式主義地為提問而提問。

所提問題本身要明確,要求用語規范妥帖,答域清晰確定;問題不明確,學生便無法准確地回答,提問就失去了意義。造成提問不明確的原因多種多樣,問句中概念不清,邏輯混亂,答域不明,教師不注意語言的動態變化(指語言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鏈的停連、語調的升降與語氣的強弱等變化)等,都是造成問題不明的主要原因。如有教師問:2千米等於多少米?學生往往會莫名其妙,2000米當然還是2000米啊?若老師的提問讀作“兩千――米――等於多少――千米”,學生就比較容易聽懂你所要表達的意思。

二、提問要通俗易懂

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還不豐富,難以接受深奧、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名詞、術語,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用通俗易懂、兒童能夠理解的問題去提供給學生。

1、不用文言文,改說白話文

例如少用“若”、“則”,改用“如果”、“就”,“兩數之和”改稱為“兩個數的和”,等等。

2、盡量少用深奧的近代詞語,改用通俗易懂、兒童化的語言

近來常聽到教師提問低年級學生“你能從這幅圖上提取什麼信息”,或“你如何處理這些信息”。什麼叫“信息”和“處理信息”,兒童能聽懂嗎?因此,凡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現的專門數學術語,教師就要慎重對待,有的還必須要像語文教師一樣,先標音,再讀准字音,講清詞義。凡是能用白話文、兒童化詞語代替的話語,決不用教材外使用的深奧的詞語。

三、提問要有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首先表現在提問語言上,能夠啟發思維是高質量提問的標志之一。陶行知先生說過:“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這巧和笨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啟發思維,提問得巧。

提問的啟發性主要通過形式與角度的創新來體現。例如選擇背面切入的角度,巧妙地利用矛盾來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富於啟發性的提出問題,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紛紛思考,順理成章地想與同伴討論解決。

四、提問要形象化

數學教師必須善於運用提問來創造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各種抽象的數學知識。好教師非常注意選用那些表現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語言,運用比喻、摹狀、轉換、形示等形象化的教學方式來增強教學語言的形象性,來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確保學生建立清晰的思維表象。

如教學相遇問題時,有幾個名稱是“三同三相”:同時出發、同時到達、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距、相遇。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就利用形象化的拍手動作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概念。

五、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一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還有的學者指出:“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提出疑惑,學習就不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力量,而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解放運動。”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敢問。師生是教學活動中的有機整體,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營造師生“一體化”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間平等的對話。要善於觀顏察色,當學生不知所措時,當學生眉頭緊鎖時,當學生互相張望時,可能就是有疑惑時,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疑團。其次,要引導學生會問。要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學會提問,並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經常表揚學生提出的好問題,進行“看誰的問題好”的比賽等,有利用學生提高問題的質量。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廚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著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例如,學習“平均數”,設置問題:“學生去離學校5千米的公園春遊,行走了20分鍾,休息20分鍾,繼續行走了20分鍾到達目的地。同學們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問:“老師,‘休息20分鍾’要不要計算呢?”教師不置可否,把綉球拋給了大家:“你們說呢?”同學們爭論不休,許久沒有結論。就在學生憤悱狀態,教師引導:“請對照我們討論的數量關系‘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思考一下”。

最後,教師必須針對每堂課的具體特點,根據自身的實際,採用不同的提問策略,在提問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要適時

提問該作鋪墊時就鋪墊,該作歸納時歸納,要把握最佳時機提問,使之能化解難點、深化認識,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提出相應的問題。

(2)提問不宜太多

一堂課如果有太多的問題,讓學生長時間地處在思考中,學生就會厭倦、懈怠、生成的質量就會明顯下降。要給學生足夠的練習、討論時間,多設計一些問中有練、練中有問的題型,提問與練習兩者互相融。

(3)提問涉及面要廣

有些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面向優等學生,很少叫中等生,後進的學生更加收到冷落。這樣做教師比較省力,提問也一帆風順,但是這與因材施教相違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中等生可逐步“升級”,對後進生可適當“降級”,從而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答問。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提問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