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用新課標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溝通學生和學生學習的載體。讀懂教材是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和基本素養,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礎。眾所周知,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的關鍵,而上好課則需要我們教師深入地解讀教材,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深度、准確度制約著教學的有效性,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差。那麼如何解讀教材?解讀教材的方法途徑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持課標理念解讀教材是一條有效的方法途徑。
一、 用課標理念作支撐點解讀教材
新教材與傳統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新教材大多數有情境圖、例題、練習題幾個部分組成。從層面上看,似乎很簡單,而照本授課,效果卻很差。究其原因,原來新教材身後蘊含著諸多的教育功能和新理念,如果不深在其中,就很難發現作者的編排意圖,教材蘊含的思想內涵以及數學本質等。人教版課程標准數學教材,為孩子們提供了樂於思考、樂於學習的精緻素材,為學生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很大。可是,由於教師個體對教材的解讀存在著差異,有些數學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解讀上是膚淺的、不到位的,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導致-些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基以這些原因,我認為解讀教材,要用課程標准理念作支撐點,用教師用書,教學參考資料等作為輔助手段。因為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載體,而課標理念詮釋著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據課標理念解讀教材,能使教師把握方向,圍繞重心 ,很好地解讀教材。讀懂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點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舉措。
二、用課標理念作導向解讀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的對象。數學教材承載著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問題解決與運用等。面對數學教材,教師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實質。解讀好教材才能教好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我的做法是:
1.通讀教材,整體感知。
拿到教材要大概通覽一下,整體感知。-共有多少個單元內容?哪些內容是本冊的重點?哪些內容是本冊的難點?哪些內容是教學關鍵,應注意什麼問題?課程標准把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各單元內容屬於哪個內容範疇?每節內容教材怎樣呈現?
選用什麼主題圖或什麼例題?練習題怎樣安排?課程標准對這些內容的教學有怎樣的要求?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實現?要掌握哪些知識與技能?獲得哪些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2.細讀教材,理解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能否確立,課堂教學能否有效等,我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讀懂文本,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情境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注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系,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
如: 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圖形拼組》-節內容,在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通過比一比,折-折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把長方形的寬對折再對折剪就成了一一個正形,方形再沿著對角線對折就變成了三角形,大小相同的兩個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圓可以剪成長方形等,滲透了數學轉化思想。
教材中還常出現解題指導思想、方法等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它能幫助教師正確分析難點,突出重點指導教法,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學生學法,掌握知識要領。
如: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個內容《統- -單位》, 這個統一 -單位是在一 年級第一個學期比長短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會了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一段要對齊 ,再看另- -段長出的那個物體長,沒有長出的那個物體短。物體到底有多長?你知道我們使用的數學課本的寬有多長嗎?學生的本能可能會用小手比劃,除了這個方法你還能想到別的方法嗎?學生想不出別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出教材里的方法,可以用幾個硬幣的長來表示,也可以用幾個回形針的長度表示,或者幾個三角形的長度來表示等等,在實踐活動反饋交流中,學生就會發現,同樣的長度怎麼測量的結果會不- -樣呢?原來是標准量不一樣,可是要相同的結果怎麼辦?學生自然會想到要統一單位。 這個就是單位的形成過程。經歷用不同的標準星測量物體的長度,感知體驗統一單位的重要性。教材里出現了解題的思想、方法,幫助我們掌握知識的要領。
<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充分利用情境圖,開闊視野,培養能力。
例題教學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范性。而例題中的情境圖的構建,是解開知識的一把金鑰匙。解讀圖形,能還原知識的原型。如:-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 一個內容 《數一數》。主題圖選用的是一幅美麗鄉村小學情境圖,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對新的環境既陌生而又好奇,教材選用了美麗的情境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就會打消學生的陌生感和緊張感,同時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中。另一方面選用的人和物的數量都用到10以內各數,使學生通過數這些數,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種,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後教學做好准備。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設觀察和探究的空間。
<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了解新舊知識銜接,注意預設與生成。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它具有嚴謹、邏輯性強等特點,前後知識間相互聯系,一環緊扣一環交替螺旋上升。因此,在解讀教材時,我們要做到瞻前顧後,了解知識結構,疏通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新生內容找到遷移的落腳點銜接點,促使知識的發展,為後續學習掃清障礙、埋下伏筆。
如: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元的第1 -個內容《認識厘米、用厘米量》一節內容。由於教材的局限性,不能把所有的知識及蘊含的精神都呈現出來,只拋出一句話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如果你不聯系前面的知識統一單位 ,你就找不到知識的落腳點銜接點及生長點。你的教學只會是孤立的,零散的,無序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處理,同學們,前邊我們學習了統一單位 ,知道度量物體的
長度要統一單位,前邊我們統- -用小正方塊度量物體的長度,下邊請同學們用你的小正方塊量一量紙條的長度,或是量一桌子長邊的長度,活動完後交流反饋。學生活動結束後教師提問:你遇到什麼問題?學生可能會說: "小正方塊不夠用」 , 或者有的可能會說:」量的時候麻煩浪費時間」 等。教師要及時引導,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學生沒有辦法回答,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遇到這種情況,人們早就. 幫我們想出了辦法,發明了尺。瞧,這是米尺的一部分,際米引出文,這樣,很好地把前後知識聯系起來,正確處理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3、深讀教材,活用教材
解讀文本後,教師應根據解讀文本中獲得的信息資源,進行疏理小結,理清思路。確定「教什麼」,制定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重點難點。著手設計教學方案,擬定教學流程,牢牢把握「怎麼教」。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過程,真正體現活用教材,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捨、整合轉化、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緣於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Ⅱ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體現新課標
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該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應用數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麼,在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體現這些新理念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課堂學習自主化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範。
二、解題策略多樣化
數學學習活動要讓所有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激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解題策略多樣化。
例如:在讓同學們計算250+470這道題時,先讓他們比一比,看哪一小組同學的演算法最多。面對挑戰,同學們個個不甘示弱,馬上進行小組討論,研究解題策略。不一會兒,他們一共探索出七種不同的演算法:
(1)25個十加47個十是72個十,也就是720
(2)250+400=650 650+70=720
(3)250+450=700 700+20=720
(4)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
(5)250+500=750 750-30=720
(6)300+470=770 770-50=720
(7)300+500=800 800-50-30=720
如果教師能經常堅持激勵學生用不同策略解題,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三、知識應用生活化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是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的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實踐。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和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外實踐作業:請同學們都來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1)量出自己家中客廳的長和寬;(2)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3)量出一塊地磚的邊長;(4)求出所需地磚的塊數;(5)算出購買地磚需多少元。
這種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問題的設計,激起了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長方形面積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更增強了學生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總之,在新的課程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中,應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讓他們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使他們的「雙基」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均得到均衡的發展。
Ⅲ 淺談新課程標准下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革,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也在發生著質的變化。新課程改革充分突出了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提出「數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的大眾化數學」的理想。那麼,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如何上好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呢?我認為,在新課程標准下上好小學數學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數學的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還應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展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生活問題數學化,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積淀喚起,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情境時,讓數學問題生活化,緊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情境中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教師的提問要具有挑戰性,能夠引發思考
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自主的知識建構活動中,會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會思考,這些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有怎樣的聯系?這樣有利於學生進行緊張、內在的智力活動,去思考、去聯想,即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和影響學生,最終有效生成學生的探索慾望。
三、在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標准下的數學教學提倡在課堂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往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大致為: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使課程設計得以完善,積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對探索內容加以引導和布置,參與討論;對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行協調;完善評價體系和實施評價。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這樣,就使數學教育從「文本教育」回歸到「人本教育」,老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絕對的權威,而是學生的夥伴和朋友,同時還要激勵、發展學生。
四、加強課堂上的討論、交流與合作
學習小組成員商討、分工完成學習任務的有效手段即為討論與合作,而交流則能夠使學生共享智慧。課堂上的討論、交流與合作能夠促進學生自主、自信及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平時創造的輕松、自由、愉悅的學習環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並使學生愉快地學習。
五、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上
小學數學教育所蘊含的德育內容也非常豐富。講解數學史,可對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培養;講解數學方法及數學思想能對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進行培養。新課程的每一個背景材料都能作為德育教育的資料。學習數學的審美觀等多個方面,促進立體的德育滲透體系的構建。
六、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
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及幻燈片製作可以讓數學知識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出來,而互聯網則使數學教育有了更加廣闊的學習資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種更為簡潔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工具。信息技術的運用,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也促進了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七、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促進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得到發展。但一些課從表面上看上得非常順利,師生間有問有答、有說有笑,學生也有很高的積極性,從整節課中也找不到多少毛病,但總讓人覺得缺乏交流,沒有實質性的碰撞,缺少鮮活的生命感受。富有個性的過程是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腦子里有問題,再去思考,這就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Ⅳ 淺談如何落實小學數學新課標理念
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線教師,如何落實新課標理念,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對新課改革精神的學習與理解,談一談我對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開展數學課的幾點個人體會:
一、結合教學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在當前的義務教育數學改革中,筆算是被削弱的內容,降低了筆算的復雜性和熟練程度,這不是說計算能力的培養不重要了,其實正相反。《標准》中明確指出要「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避免程式化的機械計算和敘述算理」。既然這樣,我們怎樣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良好的數感呢?
1、依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口算」題。「口算」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計算能力,也是一種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計算的學習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要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的發展規律。
3、不用固定的語言文字來概括計演算法則,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獲得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4、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良好數感。
5、筆算與估算結合,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要把估算作為現代數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這既能為學生數學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也符合學生今後的生活需要。
二、結合生活與教學實際,加強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估測能力的培養
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將通過課堂學習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並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學習的方法,端正學習的態度,受到各種思想的熏陶,特別是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的提高更是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2、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探索和估測能力。知識離開了生活,就無從驗證,能力離開了生活就得不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所獲得的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只有經過學生生活的再次洗禮,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在生活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這些能力。
三、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數學思想的均衡發展
1、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如果學會了知識卻不會運用就等於不會知識。也就是說,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他們學會知識,更要的是要引導他們學會學習和運用知識。
2、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均衡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那麼,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慾望,利用教材與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素材滲透各種思想教育。
四、建立與數學同步的評價機制與體系,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的信心來自於不斷的成功,來自於教師充分的肯定。這就是說,學生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評價。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自己對學生評價的評價體系和在教學中不斷完善改進的評價機制。
相信「只有無心的教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學生。」只有具備了高尚心靈的老師才能心平氣和,也才能具有無窮的智慧。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教師「送之以甘泉」,他們會「報之以桃李」,教師立足學生長遠發展的無私奉獻必將碩果累累。
Ⅳ 如何根據新課改要求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新的課程標准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長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說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准。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發展?也就成了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里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現,優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維素材,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里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著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系,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系,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更需要創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了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鑽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追求創新,勇於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發展的創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獲,得到更好的發展。
Ⅵ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
數學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自然地寓數學學習於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把「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學習活動」,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並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1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
1.1農村孩子相對比較,膽子較小,往往會顯得更加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又害怕說錯被老師批評,並且易落於機械的條文背誦、反復計算的俗套,因而羞於說算理、總結規律,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願,甚至不太會把知識運用於生活之中,難於解決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
1.2在農村小學中還存在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情況,而這種「照著例題做、教師主講到底、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於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願意繼續自覺探索、學習數學。
1.3新課程要求學生能自覺地查閱相關的資料,但農村小學基本上沒有正規的圖書館,或圖書館並不經常性對學生開放,或圖書種類少、內容陳舊,學生沒有較豐富的課外閱讀書籍。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造成農村學生的見識較少,知識信息儲備較低。
1.4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很高,特別需要專業水平較高的老師。然而,目前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專業教師配備不平衡。在農村小學中,數學教師一般都是班主任,教育教學任務比較重,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師陷入了上課、批改作業、輔導、管理班級的機械性工作中,較少花時間去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於工作繁重,比較難保證老師不斷學習的時間,難以提高自身素質。
2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
雖然農村小學新課改面臨著重重困難,但這並不妨礙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方式。數學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把「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體現數學再發現的過程,數學教學不再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鼓勵學生「觀察」、「操作」「發現」,並通過合作交流,讓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進一步明確了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必要性。
那麼小學數學新課標理念如何體現呢?
2.1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學生的興趣。
2.1.1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介紹我國數學領域的卓越成績,介紹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其他科學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通過設計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並且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從而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2.1.2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①合作的師生關系。合作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強硬的手段――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合作就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現在的觀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②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愛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為如此。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
2.1.3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高漲的學習熱情。兒童具有活動的天性,只有尊重兒童愛玩、愛動的天性,創造輕松活潑、寬松民主的學習氣氛,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積極的學習情緒。如:低年級的數學學科中,一些游戲式教學的設計,「男女生速算對抗、小組過關摘星等」,教師變死板的「教教教、算算算」為學生身心愉悅的數學活動,輕松活潑的氣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
2.2注重數學思想方法教學。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促進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中合作學習非常重要。
2.2.1課前合作預習。我提倡數學也要預習。一些數學信息的搜集、了解、書本知識的初步認知,都為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埋下伏筆。實踐證明,讓學生開展合作預習,不僅提高了上課的效率,也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獲取成功的喜悅,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2.2.2課堂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於個體解決比較困難的、或有價值的、或是需要集體討論訂正的問題進行梳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小組內優劣互補,互相幫助,有利於共同提高。他們共同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每個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認可,由此學生就會有一種被重視、被接受和被尊重的感受,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
2.2.3課後合作復習。學生學習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僅僅停留在課堂上,很可能經常會在下一節課上發生「不消化」現象。而注意力不集中、學差生對一節課的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靈活運用程度一定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時就需要組織學生課後合作復習,生生互補,一幫一、多幫一,使其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2.3學習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事關重要。我們應充分地把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的思維既有明確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見解;即有廣闊的思路,又能揭露問題的實質;既敢於創新,又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4下大氣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情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如測量、市場調查和分析、企業成本和利潤的核算等。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用數學的快樂,學會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於生活能力的目的。
2.5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目前我縣的農村小學大部分已配置一套較完善的遠程教育設備,投影的使用可以給學生提供了視覺新感受;錄音機的使用不僅令學生興趣大增,而且可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VCD的使用將畫面由靜變動,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情景的把握,也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在新課程理念下,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各科教學中去,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Ⅶ 如何用新課標理念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現實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下面就怎樣用新課標理念指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一、 課標中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建議
第一學段:
1.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2.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教師則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和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
3. 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的多樣化.不要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4. 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
第二學段:
1.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空調思路.
3. 加強估算,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
4. 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本學段學生的重視、能力、情感和態度與第一學段的學生相比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 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
1. 學習需要的分析.這個環節是對所要教的女人進行為什麼要學.
2. 以及所教學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分析.解決為什麼教的問題.
3.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對教學內容構成要素(知識點)及要素間的關系分析.通過分析,明確教學任務.這是教學設計的基礎.
4. 教學對象的分析.這是對教學對象已有的知識基礎、年齡特點和學習風格的分析,明確教學的起點和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開心內容分析和教學對象的分析主要是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5. 教學目標編寫.這是教案編寫的重要方面.應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對象,制定出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課標對教學目標的編寫確定了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是知識技能目標;二是過程性目標;三是情感目標.我們在編寫教案時應仔細運用,把握准確,不隨意拔高,也不隨意降低.
6. 教學策略設計.是指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通過教學策略設計,明確怎樣教的問題,也包括怎樣指導學生學的問題,促使教學過程最優化.雖然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堂課都最優化,但是,我們可以建立起這個意識.每堂課盡力去做,這樣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獲.
7. 教學媒體設計.是指在教學中選擇什麼樣的媒體去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幫助教師數學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設計和教學媒體的設計都是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8. 教學評價的設計.對所制定的教學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實施後的效果做出客觀的、實事求是的預期價值判斷,使其更完善,更具有實施價值.這一環節的工作能對前6個環節的設計做出修訂,使我們的教學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更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 注意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教學內容不同、各章節要求不同,這就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所以,教學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
2. 注意教學資源的建構性(包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先前的教學,教師是教材的奴隸,教師只能教教材所呈現的內容.在課標指導下,教師是教材的主宰,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實際適當調整課程,自主開發教材.一切有利於教學目標實現的內容和手段均可作為課程資源.教師可根據課標的精神自主編寫教材——開發校本教材.
3. 注意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性.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主觀願望,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將生成一些出乎意料的狀況.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有預見性、前瞻性,多准備幾個預案,要有較強的處理課堂上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4. 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課標指導下的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如用數學中,常常只呈現一個或幾個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呈現的內容自己提問,自己用掌握的知識去選擇性的解決.教師在教案編寫中不可能全部寫出來,但是,對學生將會有什麼問題,應當認真考慮,有必要的應對措施.
新課程倡導的是開放的、多樣化的教學,因而,課堂教學設計的形式也是開放的多樣的.我這里所說的只是最基本的一般要求.望朋友們揚其長,避其短,探索出更有效的,更優化的教學設計,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