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1、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2、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動腦的能力
3、培養學生心算、筆算甚至珠算的能力
暫時也就想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為了祖國的下一代,加油吧!
要學會獨立思考,並學會舉一反三,多拓展,同時學會質疑,學會提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深入的做好:(1)小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2)團結互助合作的群體意識的培養增加情感交流;(3)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等三個方面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才能有利於學生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獨立思考,善於總結發現
(一)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構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都是經過人們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得出的真正的科學結論,只是不給學生進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即使這樣,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發生了「飛躍」或「質變」。具體地說,10—11歲學生開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徵,能初步掌握比較科學的定義,能領會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能獨立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分析,並進行間接的推理(即由幾個判斷推出新的判斷)。因此可以說,這一階段正是發展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既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有人一度提出,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之一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這一點值得商榷。第一,根據心理學研究,創造思維是人們思維活動的高階過程。它有普通思維的特點,例如在解問題時,也有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等階段。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有想像的參與。另外,創造思維往往是邏輯思維的簡縮。從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很難發展創造思維。也就是說,發展創造思維首先要有邏輯思維做基礎。其次,人們的一般思維活動中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可以說,發展邏輯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著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品質。但是如果把創造思維作為基本要求提出來,對小學生說就要求太高了。此外,由於創造思維這一過程本身比較復雜,心理學的分析研究還很不充分,還難以具體說明它的內涵,要在小學里提出明確具體的教學要求就更困難了。
也有人強調小學數學應著重發展辯證思維。這也值得商榷。如前所述,辯證思維是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高階階段,需要有一定的形式邏輯思維做基礎。而且從小學數學內容來說,雖然有些內容能夠反映辯證思維的某些規律,但有很多內容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對加與減,可以說是相反的運算,兩種運算相互依存,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就不好講,因為還沒有學過負數。另外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說,9—11歲才開始萌發辯證思維,顯然比形式邏輯思維發展得晚。因此在小學把發展辯證思維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還為時過早。在小學只能結合某些內容適當滲透一些唯物辯證觀點的因素,給學生積累一些感性材料,而不是講辯證法。例如,講整數加法與減法時,可以通過例項說明它們是相反的運算,是相互依存的;講分數乘除法時,可以通過例項說明兩種運算在分數中可以相互轉化。
小學數學課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提問能力使學生在「提問題」的情境中,形成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學會提問題的方法,使「提問題」的過程真正成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我認為。只有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才能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為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提問題」的意識
1、要使學生能夠勇於提問題,就必須使他們明確「提問題」的意義。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局話說明:是否具有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性的主要依據之一,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就有了勇於提問題的慾望。
2、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情感的誘發和融入,對學生的提問給予充分的認可和肯定,使學生樹立提問的信心,產生樂於提問的情緒體驗,另外,教師還可將競爭機制引入學生提問中,比一比誰的問題提得好,或舉行辯論會,有效提高問題質量,增強問題樂趣。如:在教完《有餘數的除法》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應用題:一本故事書有57頁,小明每天看8頁,幾天才能看完?看完這道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組長匯報討論結果,有的同學說8天才能看完,有的同學說7天才能看完。同時,各組競爭提問,比一比,看哪組問題提得好,這時候同學們紛紛舉手,提出了一些既有趣又有價值的問題,如:「看完是什麼意思?」「57頁這個數字不好,應改一改,可以改嗎」「為什麼說幾天看完,應該是可以看幾天,還剩幾頁?」「雖然7天不能看完,但剩下的1頁也不需要1天,為什麼還要說8天才能看完?」當然,我們應要求學生不要為提問而提問,要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盡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問題,使提問切實有助於學生發展.
二、學會提問題的方法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門路和程式,凡事有了解決的門路和程式,辦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否則,便事倍功半,甚至會沒有結果,幫助學生學會「提問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通過觀察提問題
通過觀察提問題先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注意觀察的順序,讓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從觀察中發現問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敏捷性。例如:出示「乘法口訣表」,讓學生觀察提問:(1)豎著看,每一行什麼數不變,什麼數變了,怎麼變化?橫著看,每一行什麼數不變。什麼數變了,怎麼變化?(2)哪些口訣可用來計算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哪些口訣可用來計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2、 聯想問題
從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乘以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否也是這樣呢?
3、 比較提問
比較是在思想上將物件和物件的各部分、個別方面和個別特徵仔細辯別,確定它們的異同及其關系的思考方法。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習慣於比較兩種事物的異同點,從而提出問題: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在教正歸一和反歸一應用題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等等,都可以用這種辦法來提問。
三、養成「提問題」的習慣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些是有待探索的問題,有些在後面的探索活動中可能會得到解決,但是有些問題可能得不到解決,這就要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提出問題的目的不在於當時都得到解決,而是形成提問題的習慣,有了習慣才能夠達到通過提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四、創設問題情境
善於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呈現出求知若渴的狀態,是教師為學生參與學習所應創設的最佳心理環境。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前,我對學生說:「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錢嗎?關於錢的知識,你們知道多少?回去多向你們生活周圍的人請教請教。下節課我們要學習《人民幣》,比比看,看誰是下節課的『小博士』1」三言兩語已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非學不可」的慾望,他們非常積極主動,有的預習課本,有的請教父母。有的向行家咨詢。由於學生們掌握了相關資料,底氣十足,上課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提出了許多問題,如:「錢是怎樣製造出來的?」「造錢的程式麻煩嗎?」「為什麼會有假錢,而且很難辨認,老師你能教我們怎樣辯別人民幣嗎?」「外國有沒有人用人民幣?」「人民幣能不能拿到外國去用呢?」 大家各抒己見,這樣不僅調動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能敏銳地發現問題,大膽提出問題,這也是他們積極探索精神和強烈求知慾望的表現,這時我們教師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會迸出火花。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學會提問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養成提問題的習慣,對於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價值,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過程中,同時需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將問題聯絡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索興
准確計算,爭取正確率超過95%,有利於考試。口算,計算,化簡,單位換算型別題必須成為拿到手就會做的題,而且做不錯。口算必須得快,多位數乘除一位數10秒內口算出最好......思維鍛煉得活躍些,公式不能死記,要理解的記,也就是培養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注重能力與實踐的結合,盡量聯絡生活實際。如果小學高段可以加一些抽象的思維。
學習數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別是數學學習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進而達到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這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掌握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對數學思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後自己有一個認知結構形成.
❷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❸ 數學能力有哪些
問題一:數學學科能力包括哪些 5分 1.閱讀理解能力:數學,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能夠理解問題的意思根要,不能理解怎麼解決問題。
2.邏輯思考分析因果能力:有了問題,可以從中找到有用的條件,能夠分析出已知條件和待求問題的相互關系,能夠找到二者的相關性所在,從此剝絲抽繭
3.運算能力:有了已知參量與未知變數的關系了,簡單的心算;復雜的筆算,更復雜的運用軟體或者硬體工具運算。
4.語言表達稱述能力:你懂了,一般情況下,要是別人不懂,講解很重要,表達不清楚,別人不能理解,依舊是茶壺里的湯圓,道不出來,你道了耶白道
5.書面表達稱述能力:任何前言的數學知識要經歷不少的坎坷之後,要登上歷史的舞台,僅僅口頭的,弧會消散;所以,書面的稱述講解很重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論文。
問題二:幼兒數學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准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表明,幼兒期特別是4.56歲 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幼兒數學學習能力表現在數學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數學活動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其中的核心是數學活動的創造性。也許有人會說數學需要什麼創造嗎?3加2等於5,還能創造出別的嗎?不錯,這個結果是等於5,然而3加2等於5的問題情景為幼兒創造性活動提供了條件。面臨不同的問題情景,幼兒不僅要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還要對當前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比較,靈活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方法。幼兒數學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就是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的。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重邏輯思維能力、重計算,輕創造、輕應用的培養人的觀念和傾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既不失去創造性,也不削弱基礎知識的學習;幼兒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也要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觀念,重視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為我國培養更多的數學創新人才,而不是數學工匠而做出努力。
問題三:小學數學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知道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註: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
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
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
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
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
!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問題四:數學學科能力包括哪些 5分 1.閱讀理解能力:數學,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能夠理解問題的意思根要,不能理解怎麼解決問題。
2.邏輯思考分析因果能力:有了問題,可以從中找到有用的條件,能夠分析出已知條件和待求問題的相互關系,能夠找到二者的相關性所在,從此剝絲抽繭
3.運算能力:有了已知參量與未知變數的關系了,簡單的心算;復雜的筆算,更復雜的運用軟體或者硬體工具運算。
4.語言表達稱述能力:你懂了,一般情況下,要是別人不懂,講解很重要,表達不清楚,別人不能理解,依舊是茶壺里的湯圓,道不出來,你道了耶白道
5.書面表達稱述能力:任何前言的數學知識要經歷不少的坎坷之後,要登上歷史的舞台,僅僅口頭的,弧會消散;所以,書面的稱述講解很重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論文。
問題五:學數學需要哪些能力? 數學學習工作有五大能力指標:
抽象化能力:
選出不同現象所共有的性質集中研究、尋求一般規律的能力。比如:數學思考[*](數學分析、探索規律、判斷預測)的能力;
交流自己觀點,歸納總結的能力。
符號化能力:
把自然語言擴充、深化,而變為緊湊、簡明的符號語言,這是自然科學共有的思考方式。包括:
使用符號、形式表示數量關系和邏輯關系的能力;
利用合理的數學技巧進行問題轉化和更廣泛延拓的能力。
公理化能力:
進行數學論證的能力。例如:
從前提、從數據、從圖形、從不完全和不一致的原始資料進行推理,歸納與演繹並用。
建立模型的能力:
對實際現象進行分析,藉助或建立一定的數學模型,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處理。具體地說,比如:
以數學的角度
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立模型(實際問題的數字化、實際問題的圖形化、數行結合等)的技能。
使用各種工具、輔助物的能力。
最優化能力:
考察所有的可能性,從中尋求最優解,並對現有結果和演算法進行持續的創造性優化的能力。這項能力與數學的實際應用最為貼近,同時也是對數學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能力。注[*]:所謂數學思考,包括對數學本身的思考和從數學角度進行的思考兩個方面。思考數學是高層次的,是少數學生的需要;但數學的、理性的思考則是所有人的需要……------來自《新標准》
問題六:小學數學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知道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註: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
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
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
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
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數學方法,體現數學課的靈魂,使數學課上出「數學味」
!而教師的「裝糊塗、留空間」也是一種教學的智慧和方法。
問題七:什麼是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能力主要有:離散的思考;邏輯的分析;形象的記憶;對偶的把握;逆向的思維。
❹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括哪些
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含如下:
1、數感
關於數與數量、數量關系、 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 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
2、符號意識
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 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號意識有助於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間觀念
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像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 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4、幾何直觀 利用圖形描述分析問題。
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 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5、數據分析觀念
了解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應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 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
了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需要根據問題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 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
6、運算能力
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培養運算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數學核心素養的特點:
1、 在討論問題時,習慣於強調定義(界定概念),強調問題存在的條件。
2、 在觀察問題時,習慣於抓住其中的(函數)關系,在微觀(局部)認識基礎上進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間)考慮。
3、 在認識問題時,習慣於將已有的嚴格的數學概念如對偶、相關、隨機、泛涵、非線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廣義化,用於認識現實中的問題。比如可以看出價格是商品的對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❺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數學能力的類型及培養小學生數學能力的方法:
(一)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的培養,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21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三)課堂交流能力的培養
1.引導學生學會閱讀。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3.引導學生學會對話。4.引導學生學會評價。5.引導學生學會「寫數學」。
(四)比較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的比較能力是隨著其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智力水平的發展而提高的。
(五)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階段。引導小學生在實踐操作的活動過程中學習數學,就是為了在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和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之間架起過渡的橋梁。
(六)創新能力的培養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想像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小學時代正是學生處於好奇、好勝、想像力豐富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抹殺學生的想像和猜測,而應積極給學生的想像力,適時適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設想、假設。越是超越常規的合理想像,越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提高解題能力
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答卷、做題的重要教學手段。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練得精、練得巧、練到點子上。
❻ 小學數學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首先是計算能力
其次是邏輯推理能力
再次是歸納能力
最後是創新思維和獨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