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

發布時間:2023-03-02 00:18:59

Ⅰ 如何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數學教學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將人類認識知識的過程簡約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自感悟到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是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前提條件。同時,學生在感悟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進行著積極的探索、思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不利的。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在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設置情境,使枯燥的數學趣味化,令學生體驗到數學並不枯燥,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並且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建立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培養不畏困難、嚴謹求實的思想品質,以及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誠然,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尚少,但教師如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從四個方面試述如何把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提高教學效率:
一、聯系生活實際,孕育學習興趣。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前可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如果教師做個有心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例如:上學時可讓學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外出旅遊估算一下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又如:布置學生「觀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幾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費用是多少」,記錄下來,製成表格,再進行計算,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有助於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學生普遍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良好。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煉數學知識。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於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形,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從生活中去提煉數學知識,在回到書本上來。
例如,教學《兩步計算應用題》,教師沒有照書上的例題去教,而是跳出了數學,找到了這節課的靈魂:關系,在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過程如下:
1、說關系。說說你與老師是什麼關系?與同學,與父母,與哥姐,與爺爺奶奶等又是什麼關系呢?讓學生腦中對「關系」這個詞有一個了解。
2、猜老師的歲數。先猜猜老師是多少歲數?(24)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數量,加一個條件,大3歲,那師幾歲呢?(27)27也是一個數量,那大3歲是什麼呢?引出是關系。
3、猜撲克牌的張數,讓學生猜猜教師手裡有幾張牌?(11)不對,同時告訴學生這是數量,添一個關系,比它多2張,那師手裡有幾張?根據關系學生一下子就求出來了。通過這三個環節的設計,學生知道了,告訴你一個數,要求另一個數,必須知道這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有了關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數,這樣對關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來的新課,出示小白鴨、小灰鴨、小花鴨,分別為18隻,24隻,求小花鴨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知道必須有關系才能求小花鴨。於是,課堂就沸騰起來了,學生充分發揮想像,說出各種關系,學生自己編應用題自己解答。在這節課中,以關系為靈魂,把知識提煉出來,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三、聯系生活實際,合理改組教材。我們的數學教材有的內容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與實際生活聯系的並不太緊密,我們要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味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營養」,在現實世界尋找生活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用具體生動、形象可感的生活實例解釋數學問題。例如,教學「減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時,並沒有按照課本的例題進行教學,而是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月底,小強的爸爸和叔叔領了工資,去大潤發超市購物,超市裡擺設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滿目,小強的爸爸看中了一雙球鞋,價值198元,他身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塊手錶,價值397元,他身邊有465元。
他們該怎麼付錢呢?怎樣想付得更快?這里,教師賦枯燥的數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時代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給學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要結合教材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聯系生活實際,促進知識內化。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具體地說,就是在教學新知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體驗數學的價值。

Ⅱ 如何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在新課程體系中,新課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生活經驗,更注重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自主學習,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問題,讓學生感到數學的適用性,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然而,很多學生害怕數學,不喜歡數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很抽象,與生活沒有多大的聯系,不知道如何把它應用到實踐當中,要改變這個狀況,必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堂,從中去學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去學堂,從中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去學堂,從中習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 新《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問題、以及發展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對於小學數學,更能在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其原型,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課堂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一、 數學離不開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進生活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操作: 1、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慾望 為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 課堂,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從學生自己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情景出發,即要讓學生感覺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是好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有可能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時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知識的局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有部分受到過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有三個同學在踢足球,有2個女孩在跳繩,有4個同學在做氣象觀察等等.讓兒童感受上學後自己也將融入學校生活,也將參加學習活動,同時也體會到各種活動需要多少人共同參與.接著再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等教學活動,深切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這樣可以更好的增強數學的親和力,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我針對學習內容,編排了一些游戲、故事,例如:在上《6和7的加減法》時,先用課件演示出一副美麗的郊外園,告訴學生:「秋天到了,圖畫里秀麗的鄉村風光多美麗啊!老師帶領大家和圖畫里的小朋友一塊玩玩,還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幫助老師用數學解決實際的問題,你們能做到嗎?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孩子的強烈的表現慾望油然面生,學習情緒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問」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表現在:
(1)、師生平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創新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權利,讓他們人人都有發言權,人人都有爭議權.
(2)、注重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發展空間.要讓學生敢於提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讓學生意識到教師「不怕被他們問倒,就怕他們不問」的心態,要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與價值.畢竟,「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 用生活理念構建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將傳統課堂內教學活動向課外延伸,創設真實的生活環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問題情境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就要以學生具有的「數學現實」作為直接出發點,充分利用生活現實作為問題的載體,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原來那麼貼近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慾望. 2、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上完《分類》一課後,布置學生到商店進行調查,看看他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再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回家後把自己的小書包、小房間整理好,這樣,既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也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情數學,運用數學,再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也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並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麼啊?」「為什麼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然後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於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使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把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養成一種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在實踐中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對生活實踐產生興趣,並在實踐中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生活數學化.實踐出真知」是人類長期以來的科學總結.數學教學不能光憑書本,而是要和實踐與生活緊密聯系.《新大綱》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而華羅庚也說過:「人們早就對數學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其實,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汲取數學,使數學成為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做到「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 3、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思維發展的趨勢是從形象思維為主逐步發展到抽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時候還是採用直觀的方法,這樣有許多稍微復雜的問題小學生都感到很困難,有時即使一眼能看出解題要用的知識,但找不到問題症結所在,無法正確解答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引導他們運用類比、歸納、猜想、想像、聯想等方法去尋找解題策略,探求數學問題的解決趨勢與途徑.
要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加強對學生思維策略的指導,要教學生解題策略和思想方法,如對應思想、化歸思想、轉換思想、統計思想等,同時交給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操作法、歸納和演繹、聯想和想像等.聯想和想像是學生學習數學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所謂聯想就是由一類事物想像出另一類與之有著相互聯系的事物;想像是人們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記憶中的表象經過重新組織加工,而創造出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維活動.科學史的大量事實證明,缺乏想像力的人是很難在科學事業上做出出色貢獻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像,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由男生與女生人數的比是4:5,可以聯想到男生是女生的4/5或80%,女生是男生的5/4或125%,或者男生比女生少1/5或20%,女生比男生多1/4或25%,男生佔全班的4/9,……這樣的聯想使學生對分數、百分數之間的相互聯系理解得更透徹,提高了學生解答較復雜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靈活性,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於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散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在大冶附小學校實習時,聽了指導老師的一節公開課,講的是土地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當時有從黃石來聽課的一些老師,所以她先詢問學生有沒有到過黃石?再問一聽到黃石會想到什麼?有的學生說西塞山,然後出示西塞山全景的圖片,再問深圳有哪些風景名勝?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樹、歡樂谷、錦銹中華、野生動物園……老師再問你們知道他們有多大嗎?那你們根據老師提供的網址去查,看它們有多大?學生想到後匯報結果,它們的佔地面積的單位有多少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就引出了這些單位之間怎樣換算的問題,這提供給學生一個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用數學知識、方法來解決的機會. 可見,加強對學生思維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邏輯思維等,更好地優化思維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現實世界是數學豐富的源泉,我們應當把生活實踐當作學生認識發展的活水,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鏈接」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的「交互」中獲得直觀經驗,感受數學的意義,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初步建立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同時,我們也要防止數學問題的絕對生活化,畢竟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而不是單純的生活的疊加. 二、數學不是生活 在《角的認識》的教學中,有許多案例都是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數學中的角,先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找了許多生活中的例子:牆角、書本的角、課桌的角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如果說得不明確,如把整個物體都說成了角,這時,教師可能還會追問,這個物體的哪一部分是角?再通過觀察,討論這些角的相同點用不完全歸納法來歸納概括出數學上的角,我們暫且不討論不完全歸納法的可靠性,先比較一下生活中的角和數學中的角,數學中明確規定:由一個端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角形叫角,生活中沒有一個端點的情況?沒有!點或端點均是數學抽象的產物,並不完全存在,只有被看作端點的實物,這個被看作端點的實物往往因為被磨損而變為一條弧或已變為球體的一部分,那兩條射線的情況呢?根本沒有,現實中的邊不可能無限延伸,所以從生活中的角歸納抽象為數學中的角根本走不通,即使勉強歸納出來,學生也不能准確的認識角,或者不能確定角的大小.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生活中根本沒有數學上的角,數學中的角是高度抽象的產物,具有明確的規定性,若缺少了規定的某個要素,就不可能是數學上的角,以上的教學設計最後還要通過強化練習來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如:判斷選擇等,雖有畫蛇添足之嫌,但這樣做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因為生活中的角不同於數學上的角,生活中沒有數學上的角,數學上的角是規定的,是理性的角. 既然在數學上角有明確的規定,為了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建立正確地表象,教學時就可以從規定出發,從數學本身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前對角的認識,在白紙上畫一畫你認為的角,學生可能會出現上面所講的幾種情況,也可能會出現正確的角,再通過觀察後讓學生充分說一說,學生是能夠得出什麼是正確的角,如果真的不行也可以讓學生參照角的定義來討論,這樣下來角的認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種教學設計的教學效果可能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有: 1.教學的起點不同,第一種教學設計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起點,體現了數學來原於生活的教學理念,是進下流行的教學理念,問題在於全部的數學知識都有必要從生活中直接觀察歸納出來嗎?第二種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既然有明確地定義,就讓這個定義和學生的實際認識發生沖突,在這個矛盾沖突中來讓學生認識角,起點高,而且也能聯系學生的實際,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2.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不同,怎樣來組織教學,先用怎樣的教學方法,不是掌握在教師手裡,而是掌握在學生手裡,還要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有怎樣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有怎樣的學生,才是決定選用怎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的關鍵,如要拿二本書到十二樓,必須要從一樓出發嗎?如果學生在一樓,當然要從一樓出發,然後要一樓一樓的上升.最後到達到目的地,但如果學生在十一樓怎麼辦?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直接從十一樓出發,學生只要上升一層樓就可以完成任務了.如要求學生從十一樓回到底樓再到十二樓,那不是很傻嗎?有些教學設計就是這樣辦的.教學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好了,所有的教學設計也不管適用不適用都以生活為起點組織教學和選擇教學方法,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其實在數學教學中,除了通過生活實際引入,還可以通過舊知識引入,通過計算引入等,各種方法彼此並不是孤立數,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這里還必須說明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數學課的數學味」,什麼是數學課的數學味?無論是數學的新授課,還是數學的活動課,必須滲透數學思維與方法的教學,這是數學課的靈魂,沒有了這一點,數學也不是真正的數學了,有些數學課聽了,可能會使人迷惑,這是數學課嗎?還是常識課,或是其他什麼課,這是數學課沒有數學味的典型表現. 就拿新課示教材《方位》教學來說,教材要求學生能夠認識東南西北,在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或者是地圖上的東南西北還遠遠不夠,最後,還必須要滲透數學思維與方法,如在認識指向標和東南西北基礎上,結合函數坐標系的簡單思想和中國地圖,讓學生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哪個方位,並估計兩者之間的距離,再把這種思維引伸到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解決身邊的事情. 再如教學《面積與面積單位》時,在認識了什麼是面積後,讓學生動手用橡皮、樹葉、小刀、直尺等大小不同物體的面擺在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上,操作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發現有的要擺21,有的要擺11個,而有的只要擺6個就可以了,它們的個數各不相同,再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同樣大小的面積,為什麼擺的個數相差這私有多?如果要用一定的數,量來表示這樣大的面積該怎麼辦?使學生在心靈深處撣撞擊出矛盾的火花,進而體會到應該有一個規定,規定用一定大小面積作為表示面積大小的依據,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這個規定的重要性,這樣自然就過渡到了面積單位的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到學習面積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思維的力量. 三、總結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思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的「鏈接與交互」封閉的書本文化積累過程轉變為開放的活生生的與社會生活緊密相聯的自我發展的過程,這既是學生認識與能力發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強調數學生活化的現時,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實際特點,運用多種教學原理、方法,來豐富我們的數學教學,使它更具有數學的味道,使它成這一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整體,使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

Ⅲ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越走越遠,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我們的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知識的學習過程,缺少生活的氣息,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我們的生活,已經成為我們廣大農村教師的共識。那麼,如何用「活」教材,讓生活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雖為一名身處山區的小學數學教師,但在近年的教學中,我緊密結合農村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他們自己身邊的數學,做貼近自己生活的數學,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他們在課堂上「樂中學,學中樂」,用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方法等,然後把所學數學知識再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充分感知、領悟。從而讓學生不再感覺到數學課原來的枯燥、乏味、簡單和抽象,巧妙的將「學數學 、做數學、用數學」三者 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國外,從生活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的「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學生 在實踐 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生活中的經歷形象來描繪
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由於他們的認識水平很有限,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的階段,他們認知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概念,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來想像概括的。教育學家皮亞傑說過:「知識來源於動作,而非來源於物體。」這就說明在數學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生活中的經歷來描繪是多麼重要。學生從家到學校每天都要走兩次,他們早以習慣了,所以,我們在講「成反比例的量」時,曾作過這樣的設計:今天早上,我們班的牟維峰同學(我班的班長)和弟弟一同從家到學校,XX用了8分鍾,弟弟用了16分鍾,啟發學生回答他們倆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所用的時間為何會不同,學生回答說:牟維峰的速度比弟弟的快,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在路程一定時,所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越長速度越慢,即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像這樣速度和時間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又如:在三年級教學時,當學習時、分、秒及相鄰兩個單位間進率時,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說出起床時間,到校時間,每堂課的學習時間,試著說出鍾面上的數字,並體會一下一分鍾有多長,闡述數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數學方法與生活中的經歷相聯系
法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結構美、對稱美、邏輯美、形象美。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數學符號、線段、圖形、色彩等因素,展示出數學知識的高度的系統性,材料間聯系的巧妙性。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美,挖掘這些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使他們熱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如:我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我就引導學生們看:教室、課桌、窗戶、鋼筆,我們穿的衣褲以及正常人的面龐等。他們會驚訝的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呀!學好數學與將來的生產、生活都有著實際意義,真有用呀!從而使他們產生學好數學的內動力。
四、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
數學運用於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經常讓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
2、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存在,而且可綻放絢麗的創造之花,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展。
總之,教學中我們應結合農村生活實際,深入觀察,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抓住典型事例,教給學生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實用性,讓數學走進生活,真正讓我們農村小學數學課堂「農村生活化」。

閱讀全文

與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