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讓數學更貼進生活
北師版的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數學知識的出現,每一個數學知識的解決都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的需要而學習,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准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所設置的情景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例如,教學行程問題的練習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某校組織秋遊活動,旅遊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個城市裡任選一個:杭州、蘇州、上海。教師藉助網路資源展示了三個城市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對其方位及旅遊名勝有所了解。接著組織學生討論本次旅行應考慮的問題如:去哪個地方,何種方法去,旅遊幾天、需要多少經費等。學生在明確本次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挑選理想的旅遊地以及各種遊玩方法,並對整個活動計劃及結果進行簡要的整理。接著讓小組根據自己的選擇以分工的形式上網查找所需的數據。接著利用數據解決相關問題。如計算出經費?最優路線的選擇等。在交流時,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到杭州路程短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有人認為到蘇州價格便宜,還可以乘船欣賞到京杭大運河的美景。學生在即定的情景中開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與學具有極大的創造性,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形式的整合——再現知識形成的過程。
利用信息技術顯示的圖像可產生動態美;它能刺激學生的好奇心理,去探究知識的奧秘,能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饋的頻率。利用信息技術顯示的圖像變換過程,又是一個揭示數學知識內在規律的真實美和科學美,它有助於學生解除視聽疲勞,保持旺盛精力,促使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授《圓柱的認識》時,仔細分析教材後,發現這一課的難點是:如何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長方形。於是,通過製作(圓柱的認識)的教學課件,利用計算機動畫把圓柱的側面展開過程演示出來。學生在看了動畫以後,很容易在大腦里形成圓柱側面展開的全過程,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長方形,並正確地說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這堂課的難點就迎刃而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表明,還能夠向學生提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豐富感性材料,有利於強化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豐富學生的思維與聯想;所以,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在課堂上盡情飛翔。這是學生所夢想的,同樣也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課堂可以如此精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被動底接受知識,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缺少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有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的參與,滿足了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需要,不在受老師的限制,也不在因為沒有老師而進行不了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開放,自由。學習過程的交流更加廣泛。
(一).網路環境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標准提出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模式增加了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培養了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網上的學習內容豐富多彩,學習形式花樣繁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同時也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遇到困難時,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舉手向老師提問,或者利用網路教室或聊天室,學生之間打破了空間上的限制,開展了「邏輯上」的分組討論,達到課堂練習的最優化。多向交流的網路學習方式,沖破了課本的束縛,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在往復的探索與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創新的火花。讓學生學到許許多多書本所學不到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式學習模式在復習課中使用較多,它的優勢在於實現個體化的學習,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將知識回顧、解題指導、自我檢測融在一課件里,學生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出課件中記錄和貯存的內容而分配時間學習,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比如:知識回顧。根據本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和分類,使學生通過個體學習形成知識的再現,對於具體知識掌握上的疑難問題,通過超級鏈接提供有關路徑去訪問學習;練習階段。設計難易層次不同的梯度練習,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運用人機交互,實現個體化學習;討論區。學生如遇到困難可以進入討論區實現生生交流或師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能力、情感品質;自我檢測階段。用以檢查本單元知識掌握的情況,做完題後學生提交答案,不僅可以及時查看成績,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題做錯了。測試方式有過關斬將的方式,有星級測試方式,還有游戲方式等,盡量激發學習者挑戰的熱情,鼓勵好奇心和創造欲,讓努力與成功的快樂沖淡學習的枯燥與辛苦。這里,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拘一格,它大大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它是傳統的教育技術無法比擬的。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也是信息時代的要求,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❷ 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之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生的『再創造』。」他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必把各種概念、法則、公理、定理全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創造適合的條件,提供很多作為知識載體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再創造」出各種數學知識。我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再創造」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置身於一個「數學實驗室」之中,學生可以觀察並嘗試錯誤、可以發現並進行猜想,有助於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養成「用數學」的習慣,克服他們學習數學而不應用數學的弊病。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的有力工具、作為發展學生的理解和興趣的重要手段,讓學生由「聽數學」轉為「做數學」,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建構,從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勇於創新。
一、利用信息技術上數學課的優勢
(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偏重於邏輯推理,偏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動畫演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情景再現,可以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從特殊問題到一般規律,逐步通過自己的發現、探究去思考數學、學習數學。
在課件《生活中軸對稱》的製作中,我利用網路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軸對稱圖形,又利用蝴蝶飛舞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將一隻蝴蝶框定放大成為平面圖形;在講授多面體的展開圖時,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實物,給正方體的六個面標上字母A、B、C、D、E、F,但由於實物不透明,學生觀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幾何畫板》做了個正方體,給六個面著不同顏色並標上字母且可透視,再結合實物進行教學,這一過程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數學來源於自然,抽象於實踐,創設了數學教學的良好情境,建構了較理想的學習環境,收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比較自然地接受數學概念,同時開闊了學生視野,有助於發散思維的培養。
(二)有利於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了良好的認知環境,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提供了捷徑。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數學教學必須改變只著眼於學生知識的積累,以掌握知識的「量」的多少來判斷教學質量的高低,而忽視使學生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上把握數學知識結構的現狀。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利用網路等信息技術收集一些與勾股定理有關的素材,如《外星人與勾股定理》,以此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勾股定理的熱情後,提出以下問題:勾股定理的內容是什麼?談談它的由來。它的證明方法有哪些?它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哪些問題?勾股數等。其次討論分析以上問題,然後分小組分任務解決。第三,學生明確目標後,帶著問題獨立地通過網路進行搜索、收集相關的信息。第四,引導學生通過網路進行各種形式的協作學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像,總結解決的辦法,通過電子郵件、騰訊QQ實時聊天或在BBS上發表帖子交流,並討論它的可行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是否有效。第五,收集到與勾股定理的信息後,由學生匯總信息,完成課題的小結並列印成冊,得到《勾股定理史話》,《畢達哥拉斯與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勾股數研究的現狀》等,最後由小組成員向全體同學做出書面匯報,並要求學生回憶探索與協作的過程,反思如何從問題中提取數學知識、怎樣才能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選擇有用信息、解決該問題用了哪些數量關系、與小組成員協作是否愉快、學習夥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打算以後怎麼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等。通過這一過程,全體同學基本上對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都有有了比較好的掌握和理解。
(三)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奧秘不在傳授,而在激勵、喚起和鼓舞。」我們通過直觀而形象的教學手段,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徵的教學情境,正是對激勵、喚醒、鼓舞的這一教學藝術的詮釋。在教學中創設激發學生認知內驅力、激活其思維的情境,學生就會感到親切,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能讓教學形式有趣、新穎,生動形象,從而萌發對數學的情感,進而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我利用flash設置「圓柱的煩惱——怎樣減肥」這樣一個故事來製造懸念:有一個圓柱國王,住滿了形形色色的圓柱,其中有一個底面積 ,高為 的圓柱 ,膀大腰圓,威風八面,自己以粗壯為美,可近來卻憂心忡忡,忽然變得自卑起來,探問何因?原來其他苗條的圓柱都在嘲笑它,說它太胖了,愛美的圓柱 既想讓自己的空間優勢不變(體積不變),又想讓自己變瘦,想變成 高,它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聰明的同學,你能幫助圓柱 解除煩惱嗎?這樣乘勝前進,引導學生探究用反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的帶有俏皮的童話故事,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迅速調度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使學生在數學王國里積極地思考、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省時高效的目的。
(四)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掌握和記憶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形象思維的優勢大於抽象思維。事物或圖像比抽象的語言和公式要有說服力的多,再加上他們好動、好奇,容易被直觀、有趣的事物吸引,並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等特點往往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多媒體信息技術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由於動畫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優勢之一,因此完全可以引入課堂,參與教學。它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降低教師教學難度,突破重難點,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精練。
1、從抽象到直觀,使之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函數的概念」時,為了讓學生對「對於 的每一個值, 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一概念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我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 ,《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於 的每一個值, 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後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 ,時間設為 ,就形成了 與 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數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2、由靜態到動態,讓學生真實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滑鼠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
3、化繁瑣為簡明,再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時,我採用了《幾何畫板》軟體來探究二次函數 的性質,形象直觀。本節課上我先讓學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驟在草稿紙上畫出二次函數 的圖象。這是學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來我再利用幾何畫板將參數 、 、 輸入 、 、 。將電腦上所得的函數圖象與學生自己所畫的圖象進行比較,進而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當然,本節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並不是函數圖象而是讓學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數的性質。我在「操作類動作按扭運動參數的屬性」對話框中,將參數 變化由「 到 」,引導學生觀察圖象不同的變化。這樣學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觀並迅速地觀察出函數圖象不同的變化。「參數 變化和參數 變化,圖象分別會怎樣變化?」我將這一問題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發現與總結。這節內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幾何畫板軟體的幫助下,將參數改變而引起圖象的改變的動態過程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種動態的模擬不僅解決了數學教學中的難點,讓學生感受到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優勢,主要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4、以數解形,形象直觀地揭示數形關系
例如: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教學中,傳統教學的難點有兩個:一是雙曲線的形成,二是對雙曲線與兩坐標軸無限逼近的理解。為了突破這兩個難點,我一改傳統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師生討論」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帶進計算機教室,並為他們提供一個畫圖軟體,然後讓學生利用這一媒體技術,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給自變數賦與更多的不同的數值,讓學生自己來「繪制」出雙曲線,並最終發現和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其性質。這樣的數學活動,不是獨立地理解數與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數到形,加深了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的理解與掌握。
(五)有利於分層教學的實施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它對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因為個體差異,學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這樣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問題。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方式——講演法很難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也特別容易形成「滿堂灌」。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在分層教學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例如:我在講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時,我就將這節內容做成網頁,分成「判定定理」、「例題解析」、「知識探索」、「牛刀小試」、「中考試題」。在「牛刀小試」、「中考試題」這兩部分的試題由易到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選擇不同層次的題目,並且題目與答案均有超鏈接,學生可以自由點擊。這樣學生就能及時得到反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有成就感,同時也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在這種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可重現性,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去側重解決自己的難點,真正實現了分層教學。
二、如何使信息技術更好的融入數學教學
(一)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教育的本質在於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在初中數學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真切的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做數學」中發現數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我進行如下設計:如圖, 和 是同一條弧 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測量出兩角的大小
問題1:移動點 ,猜想它們之間的關系?
問題2:移動點 時,發現當 固定時,弧 所對的圓周角固定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移動點的位置,
問題3:移動點 時,觀察圓心角與圓周角之間存在怎麼樣的位置關系?
學生利用幾何畫板測量出兩角的大小,通過變化 的大小,觀察猜測,通過移動點的位置,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得到所要學的關於圓周角的結論,即一條弧所夾圓周角是它所夾圓心角的一半,並且在觀察圓周角與圓心角的位置關系中,為接下來的定理證明,分情況證明做好了鋪墊,課堂引入自然順暢。
(二)運用多媒體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
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在數學軟體的設計和教學中注意更加重視數學定義產生、發展過程,更加重視知識的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尤其是數學概念更是如此。而小學生的認識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徵的。所以,理解與掌握數學概念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幾何概念,由於學生年齡小。缺乏基本的空間觀念。理解概念十分困難。有的學生僅是形式上掌握了概念的描述而根本不會運用。因而,作業時計算面積不會運用公式,填空題總是出錯,判斷題、選擇題完全靠運氣,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概念直接從生活中來,產生於具體的事物,教學概念時也應從具體開始。運用多媒體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使之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容易理解,便於掌握。
例如:我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與構成角的兩條邊長短有關」的錯誤。為了克服學生這一錯誤認識,我們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在電腦屏幕上出示一組兩個角相等而邊長不等和兩個角的兩條邊長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畫面,要求學生判斷每對角的大小?結果有70%的學生非常肯定地得出邊長的角大這一錯誤判定。此時,我並沒有立即否定,而是要學生以四人一組一起討論,學生們在一起通過畫、比、量、議等多種方法驗證,得出了正確的答案。這時,為了學生更進一步直觀驗證,展現認知過程,利用電腦屏幕,顯示一個高亮度的「角」,要求學生注意這個角的兩條邊變化時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學生們目睹著兩邊慢慢地延伸而角的大小沒有變化,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觀察明白了道理,統一了認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問題解決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多元聯系表示」得到充分發揮,它為學生提供了互動式的學習環境。許多計算機軟體不僅是一種多媒體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豐富和擴展了數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測量和計算,提出假設並予以證明或否定,從數學模型的建立到演示、從性能預測到規律的探求,從而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對於問題「順次連結任意四邊形的四邊中點,圍成一個中點四邊形,則四邊形是什麼四邊形?試證明你的結論」的解決,我引導學生進行如下的探究:①畫圖: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一個任意的四邊形(四個頂點可以任意拖動)及其中點四邊形;②探究:任意拖動四邊形的一個頂點,以其改變它的形狀,發現四邊形的形狀也隨之發生改變;③猜想: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由原四邊形的什麼性質決定?④驗證並結論。這樣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解決問題,並繼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結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四)提高練習反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鞏固新知,輔助教學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練習環節也至關重要。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做練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對習題感興趣呢?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包含有動畫、圖形、聲音的練習題,發揮人機交互、立即反饋的顯著特點,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有「試一試」、「練一練」、「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塊,從易到難,逐層遞進,激發興趣,從而切實促使他們主動參與、自主發展。
例如,在三角函數應用的習題課教學中,通過電腦預設添加輔助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數應用題的內容和多個例題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點,學生從中歸納出解題的重要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講述立體幾何中的對各種柱體、錐體、台體、球體認識和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推出時,就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並、移、裁、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出。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像、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主:觀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不能流於形式,要始終要起到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介入應體現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而不只是教學內容數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知識發生、發展的播種者及澆灌者,更應是學生處事的模範。靈活的應變能力,嚴謹的求學態度,嚴密的邏輯思維,這些都要靠師生之間的心靈感應,靠教師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師生間的情感互融,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們不應讓「人機對話」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否則,現代媒體成了教學機器,教師成了鍵盤手。課堂教學必須從教學的目標和技術的特點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貫徹實事求是的原則,在保證數學基本技能訓練的前提下,有選擇地適時採用,講求必要性、適度性、實效性,不能追求形式,為了整合而整合。
(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應不求時髦,但求實用
課件的運用應整合於課堂教學內容之中,針對以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為培養目的的數學教學,課件中存儲內容要精練,畫面要簡潔,講解和推導應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為幫助解決數學中數形結合的難點,理解抽象於實踐而又指導實踐的數學思想,我們認為,應根據數學自身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功能,將課件設計成一些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模塊,讓老師能按自己組織教材需要,針對各自不同教學思路,靈活調用各模塊里的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表現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網路電子教室應成為數學教育的理想場所
在人手一機的網路教室,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研究問題,在網 絡中查找數學資料,形成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模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把學習數學看成負擔,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直接動手操作,使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更有助於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當然,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教學時,應講究科學有效地使用。雖然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能夠擴大師生的信息量、題量,但也要注意有所取捨。在課堂教學上始終不能忘記教師的主導地位,否則任由學生發揮其主體性,那也只是放任自流很難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❸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數學教學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有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因為只有在相應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才能產生心理共鳴,才能從情感體驗中悟出某個問題的道理,教師除了要帶著愛心,激情與微笑,這老三樣寶貝之外,還要帶著信息、音樂和故事新三樣寶貝。數學教學必須要學會應用先進的網路資源來服務課堂教學,藉助現代化的圖片,聲音,動畫技巧,通過應用多媒體來表現各種情境,因而問題情境設置的生動有趣,形象具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接受信息,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思維,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為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優化教學方法,實現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利用網路的豐富資源,讀取方便,實用性及交互性強等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方法多式多樣,諸如:以信息技術下學生互動為核心的協作討論法,以學生主動探索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實踐操作法和圍繞問題展開的發現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動力,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促進了學生的發展,適應了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運用信息技術實現高中數學可視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呈現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師利用網路資源提供的信息可以突破教材就是知識的主要來源的限制,優化了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鏈接專業的教育資源網站,下載課件、教案、案例等教學資源,對其進行加工處理,把網路資源處理成符合學生認識和發展規律,學生易理解和接受的數學體系,同時,數學的理解需要直觀的觀察,視覺的感知,特別是幾何圖形的性質、幾何證明、函數的動態變化過程及復雜的計算過程等,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直觀呈現,使其可視化,從而有利於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有效地高中數學教學。
(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集體備課,實現高中數學的有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正在加速,普通高級中學的信息技術裝備也在不斷地完善,多媒體軟硬體、校園網、互聯網上網終端等正在成為普通高中的基礎設施,而教師已實現了網上辦公,教師之間建立QQ群,為教師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利用網路的交互性進行集體備課,必須以個人備課為基礎,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進行一次網路式的集體備課活動,主要備課教師必須充分研讀新課程標准及教材,其他教師進行集體討論教學方法,共同研討怎樣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辨析易混點,同時兼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最後把集體的智慧進行整理共享,實現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網路教學是一種淡化教而突出學的教學模式,它提倡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採取協作學習的結構化模式,是一種自我導向的學習系統,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是在教師指導和監控下的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應注意「教」與「學」兩個要素,尤其是「學」的方面,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以網路學習資源來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網路環境下的有效學習。網路環境下的有效學習是指在網路環境中,學習者圍繞學習內容或問題,積極地通過探究、協作或自主的方式,充分利用網路學習資源和工具對信息進行批判、創新加工,最終提升知識與技能水平,形成自我發展的能力。
❹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促進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新課標提倡,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實現與世界教育的對接,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勢在必行。網路環境的創建為數學結構優化、學科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條件和理論支撐。我們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而小學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的特點,與他們思維從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過渡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形成突出矛盾,因此現代數學教育呼喚著全新的教學形式——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整合。
網路環境下,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多樣性,超文本性、網路資源豐富性,能創設一種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目的。那麼,如何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成為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新課標重要課題。
一、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科整合
21世紀高質量的人才必須具備極高的綜合素質。關於青年一代的21世紀能力素質國際上提出包括(1)基本學習技能;(2)信息素養;(3)創新思維;(4)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這種多維度的綜合呈現的能力素質,只有通過與學科整合來實現。
作為新一輪課改的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本身與各學科、人文、社會聯系的緊密性及生活應用的廣泛性,要求我們在網路教育與學科整合設計上必須具有前瞻性和整體性,即注重學生數學知識技能培養同時,還要考慮實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力求突破學科中心、達到學科間有機滲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如在教學《三角形與圓》時,我在網路環境下,創新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定向體驗,明確目標。一開課我先用傳統的方式向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充分的彩色積木,要求小朋友合作擺出好看的物體來(展開比賽),匯報擺的物件、擺的汽車、火車、樓房、動物、小朋友跳舞等,引導同學回答用了些什麼積木,正方形,三棱形、圓柱,然後提出老師有會跳舞的三稜柱,想看嗎?仔細觀察,三稜柱跳舞留下的足印有什麼特點。
第二環節網路創境,激發興趣。教室網路播放伴著樂曲節奏,屏幕上三稜柱做各種擬人舞蹈動作,每騰跳一下,底面新印下一個三角形,各種三稜柱的跳動出現大小各異的直角、銳角等腰、等邊、鈍角三角形,引導同學觀察圓柱跳舞的印跡,學習興趣盎然。三角形、圓的直觀感知,在愉悅的欣賞動畫舞蹈中,網路教育完成直觀實物到數學圖形首次抽象,樂的心向逐步形成。
第三環節網路學習,自主體驗,讓同學取出積木中喜愛的三稜柱或圓柱,看底邊特點,模底邊,猜一猜,把三稜柱或圓柱用刀橫作切開猜猜什麼結果?教室網路展播三稜柱一刀橫切開又會得到什麼圓形。圓柱形亦然,學生自己再選擇喜愛的三棱摸一摸,底面有什麼特點,把它畫下來觀察畫出圓形有特點?
第四環節網路交互,協作提升,請同學給你畫的三角形起名字,同桌討論,討論特點,(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不用三稜柱畫三角形(同學在視頻展示台上畫三角形),網路展播,同學點評,編兒歌幫助記憶,「三條邊是好朋友,緊緊拉著友誼手,我們向它來學習,團結穩定向前走」。完成三角形概念的二次抽象。
第五環節,網路練習,學科整合。請同學們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把剛在紙上畫的圓剪下來,網路展示課堂練習,同學們在微機上完成。拓展延伸,從球里找出圓來,網路課件展播一個球體,另設一活動線段,同學可操作它水平,豎著,斜著,把球切開觀察到的圓形,點擊我們的「熱點資源庫」,發現生活中圓或三角形相關事物:高高的輸電塔、紅領巾、三角架、人字木房架、茶盅、汽車輪、水桶等。學科整合,網路展播動畫人物奧特曼和布滿大小三角形,圓形裝飾的戰斗服,以故事引入,要求同學們給他戰斗服上三角形圓形美麗的顏色,比一比誰填得最美,時間最短,奧特曼的禮物送給誰,於是在美妙音樂聲中,同學用網路提供小畫筆,填顏色,爭著把自己作品發給教師機,有興趣的同學還可在網路資源庫中找出可以拖移拼組的各種彩色三角形、圓、正方形等,自己為奧特曼設計戰斗服。同學們創新火花被激活,審美的靈感涌現出來,實作本領得到訓練,信息素養得到提高。老師在展播評比同學的美麗填圖,同時,不失時機要同學數一數美麗的戰斗服上有多少個三角形,多少個圓形,致此這種容數學、美術、勞動,信息技術於一體的學科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學生主動學習熱情的再次推向高潮。
又如《年、月、日的認識》利用網路練習這一環節里,首先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巧妙引入2008北京、奧運,讓同學自己設定奧運會在幾月舉辦?談談為什麼。有的喜歡6月,六一兒童節,更有紀念意義;有的喜歡3月,那時春暖花開,讓運動員精力充沛,賽出好成績;有的喜歡10月,讓世界運動員通過國慶盛典,了解中國強盛與繁榮。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再讓同學製作一張2008北京奧賽月日歷卡,同學通過網路課件,提供的2008某月1號星期幾及一些小插圖,學生動手創作當月的天日填入卡內,形成各種新穎別致的日歷卡,這樣使 情感教育、語言表達、數學知識、美的情操、信息技能優化整合,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二、合理利用網路,優化學習方式
《九年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新型的學習方式正是數學課改的核心。這就必須大力推進網路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現代教育專家許漢教授指出:網路環境激發自主、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己分析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討論,交流探究成果;拓展延伸學習內容,使探究性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和創新精神,使信息技術成為開拓多元化渠道,提供廣闊空間自主學習工具,變「接受型」學習為「探究型」學習,達成學習方式的科學化。
(一)利用網路優化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內在品質,其重要特徵:自己提出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積極發展各種思考策略與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習中有情感投入,有內在動和的支持,獲得積極情感體驗;能在過程中自我調控。網路環境展現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友好的交互性,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資源的豐富性,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把數學學習情感體驗推向高潮形成積極的樂於學習數學的心向。
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我充分運用網路創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我用網路課件動畫展示三個雜戲團的小朋友各騎著正方形、三角形、圓形輪子獨輪車前進,誰又快又穩?同學們回答是圓形獨輪車時,引導研究為什麼?目標鎖定圓的特點,然後教師使用傳統方法讓同學觀察活動的圓(手握一短繩,繩端連一白橡球,揮動旋轉,出現一個白色的圓,引導這個圓由什麼構成的?再用網路模擬白橡球圓周運動,每動一處,留下紅色的印跡,提供資料庫,「活動圓」的動畫片要求讓這些印跡動起來,指導同學們在第一頁距點厘米畫紅點,第2頁與定點O距R厘米,上方依次點B2,點,同樣形成B3、B4……點,仍後連續播放,我們就得到一個美麗的紅色從點到線運動的圓,這樣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學生從中體驗圓是由無數個有規律點形成,感悟圓上所有點到圓心距離相等,大小與R尺寸有密切的關系。不但學生自主建構圓的初步認知,還激起學生要進一步探究半徑與面積的神密關系,濃厚興趣。
(二)利用網路優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獲取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建構方式而獲得。其中情境、協作是學習環境兩個重要因素,合作學習成為現代教育極其有效方式。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以積極配合、積極負責,有效溝通,有效分工、有效評估為要素,網路環境的特徵與優勢,正為學生這種分工,配合,負責,溝通,評估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達成科學性,有效性。
如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我運用網路課件提供給學生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等各單位,混合在一起,毫米,千克,公傾,噸,10、100、1000還有長度,表面積塊、或重量的天秤,可移動的資料模塊,無規律呈現在多媒體計算機一個畫框里。請同學分組給整理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小組內討論為達目標分工或自動組合。哪2個同學整理長度單位,哪2個整理重量單位,哪2個整理面積單位。為了達到好小組又合作了製成圖表:
單位進率
量物體
單位名稱及進率
長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還有小組製成這樣表
進率
量物體
10
100
1000
10000
長度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頃=10000 平方米
重量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構知識意義,表現異常主動,積極,小組交流,共享資源,啟迪創新思維,
(三)利用網路優化探究學習。
數學科探究性學習,就是從數學科或社會生活中實際過程確定的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情境,通過學生自主地,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快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數學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過程。網路為探究性學習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網路環境創設生動、鮮明、直觀形象展示數學問題。打破時空界限,揭示數學規律,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而呈現形式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為學生探究學習創造廣闊的天地,
如《長方形面積》拓展延伸,創新思維這一環節中,我設計這樣一個實際數學問題,有一養魚專業戶有20米網箱柵欄,准備靠河岸一邊,圍成一個網箱,你設計一個最佳方案,養魚最多。學生用多媒體計算機,調出網路資料:屏幕上出現一條河流,碧綠的水波紋,一條直直的河堤,岸上兩棵樹之間掛著一段籃色立體形狀的網箱柵欄,共20米,一米一段,可點擊拖移到河堤邊拼接(也可一次移幾米柵欄)學生操作計算機移圖拼接發現了一個個奇特的長方形。
學生一個一個方案實驗,一個一個周長的計算,一個一個面積的求解,一個一個結果的比較,不但進行了這課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訓練,還鞏固周長計算公式,熱情十分高漲,樂此不疲,完全打破了過去教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要求學生算面積的沉悶模式。學生的銳敏的觀察、豐富的想像、積極異思維、個性化的學習策略都得到錘煉,更主要的學生表現出的探索精神,為達目標逐個求積的嚴密的際邏輯思維充分顯示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整合的科學性,強大的生命力。此外老師不失時機引導,如果這個柵欄長不是20米而是30米、40米,又將怎樣設計方案,也一個一個求證嗎?這奇妙的、實際的數學問題,有規律可尋嗎?其實就是以後我們要學習極大值問題。《學習的革命》中有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的火把」,這里正點燃了學生熱愛數學,渴望探究的心靈之火。
總之,我認為利用網路優化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方式的建立,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數學思維的快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大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從而創新、優化數
❺ 如何開展初中信息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造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人們只是強調抽象邏輯思維而往往忽視了形象思維的作用,在網路環境下數學的教學就能解決以上的矛盾。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難點。多媒體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所以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板書、教具的演示、教學掛圖的張貼等等,往往佔用了一節課中不少的時間。一不小心,還會出現圖片和小黑板從黑板上滑下來的尷尬局面。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作業完成不了,老師上課拖堂的現象也經常可以看到。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可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生動、便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只要操作小小的滑鼠,就可以讓學生一邊眼看精美的教學圖片,一邊耳聽教師的生動講解或多媒體播出的聲音。動靜結合,輕松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容易掌握其內在規律,完成知識的構建。
四、結束語。總之,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價值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