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學作業設計
近期,國家出台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五項管理等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豐富多樣作業布置,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五項管理政策中作業設計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扎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准,對課程標准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數學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相關知識相結合進行。
3、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落地,對學生、家長以及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減負」。家長表示,在學校里完成作業,又有老師可以教、可以問,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回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B.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路
1.作業布置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題量適中在設計作業布置時,要克服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傾向,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兩個實際,面向大多數,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點的練習題和抓住難點的強化練習題,又要注意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布置有關練習題,因材施教。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直接套用分層教學的形式,將學生按照一定標准分成若干層次,根據各層的實際情況,創設不同等級不同種類的作業內容。為了增加學生作業的靈活性,還可採用作業分類選項形式,即創設多種作業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內容,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教師還可在充分考量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徵求學生對作業的意見或建議,幫助教師完善作業形式,提高作業的典型性。讓作業真正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有效延伸,做到精挑細選、針對性強。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注意數學作業保質的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數量,以每次用時25分鍾的作業量為宜,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結束學生「望作業而興嘆」的舊常態,開啟學生「見作業而喜」的新模式。
2.重視作業內容的多樣化教師可針對某一知識設置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多題一法」的題目,以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題型的多樣化,可以減少注意力的「盲點」,克服思維疲勞。另外,數學教師還要開發多種題型,如針對教材重點、難點設計專項練習,針對易混概念設計判斷、選擇、對比練習,單元教學設計綜合練習,還可獨辟蹊徑,增加一些動手操作或實踐探索題,激起學生的成功慾望,彰顯學生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整體健康發展。例如:初一學生在學習了蘇教版5.3「張開與折疊」後,一些基礎差的學生缺少想像能力,對正方體的多種平面展開圖不能完全理解掌握,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回家畫一畫,剪一剪,看誰做的精巧美觀,在班內做展示。這樣,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就提升了很多,而且加深了對新知識的再認識。
3.注重加深作業設計的探究性探究性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選定某個問題作為切入點,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剖析和課下的調查研究等學習活動,以學生興趣激發為重要牽引,探索出規范化的研究程序與參考教育教學論文資料方法。催生學生的探究意識,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小學數學新課改的重要目標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適當滲入一些具有一定探究性的習題,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找出其內在規律,提出論證路徑,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釋疑的能力。在創設探究性作業問題時,可採取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梯度漸進形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也可以難易相間、相互穿插,但要始終做好難題與易題的選擇,搭配要科學合理。
4.重視作業設計的順序性練習的順序應遵循從基本到綜合,從模仿到靈活應用,即由公式型到應用型,再到綜合型。比如教學某一新知識時,一般地要聯繫到一些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可以把這部分知識從新知識中單獨抽出來作為新知識的「引爆點」,設置以舊引新的基礎性習題;接著可設置分散難點,把難點分解成幾個起溝通作用的啟導性「橋梁題」;教學新知識後,則先設置理解新知的定向性習題,這類題內容單一,主攻一點,促使新知識內化,而後設置深化新知的辨疑性習題,有意識地將一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和判斷,把那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東西分析清楚。最後設置綜合性題和引伸拓寬的創造性思考題。這樣,練習不僅具有基礎性、連貫性,而且具有理解性、記憶性和延伸性,還具有思維性和創造性,層次分明。
5.增強作業設計的趣味性,貫徹實用性原則作業設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關注度,調動學生創造性完成作業的熱情,使學生在享受作業獨特情趣的同時,高效率的完成作業。通過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不難發現,一些實踐類較強,提倡手腦齊動的作業恰好符合這一特性。如,幾何模型的製作,軸對稱圖案標志製作,數據的調查統計等等,為學生提供了諸多動手動腦的實踐機會,促使學生主動親近生活,體悟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深刻認識數學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價值。總之,作業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課堂所學的必然要求,更是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創造、積極學習的重要課外平台。在新課程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從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出發,創設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大力開發思維創新能力,努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C. 數學課堂要求及作業要求
數學作業設置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備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的教案必須包括作業設置內容。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從教材、教輔、校本中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內容,有針對性、分層次地布置統一必做和自主選做的作業,適時地布置一些數學學科性強的,具有探究性、綜合性的作業。
(一)作業類型
1.課內作業。以書面練習為主。
2.課外作業。以書面、口頭、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呈現。
二、作業習慣要求
良好的作業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關鍵,數學教師應指導學生「獨立、按時、整潔、規范」地完成作業,對學生作業的書寫字跡、解題格式、圖表繪制等都要提出規定性要求,明確標准,加強養成性訓練。
(一)作業書寫:做到認真、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數字的書寫要美觀,數學符號的書寫要和數字搭配協調,豎式排列要對齊,圖表繪制要准確。
(二)作業繳交:作業應按時按質按量獨立完成,按時繳交不拖欠,杜絕抄襲作業。課堂作業當天完成,家庭作業隔天繳交。
(三)作業訂正:作業有錯,應及時訂正。
三、作業批改要求
數學教師必須對所布置的數學作業提前進行解答;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規范,避免錯批漏批;非書面作業要及時了解、檢查、指導;杜絕形式主義,努力探索作業批改的有效方式。
(一)課內作業批改。可將講評、抽改、學生互改等各種批改形式相結合,提高課內作業的實效性。
(二)課外作業批改:
1.必做的作業要全批全改,選做作業可視具體情況採取合適有效的批改方式。
2.作業批改與反饋要及時,批改反饋不超過2天。要認真做好學生訂正後的二次批改和作業講評工作。對於學生抄襲作業或字跡潦草、不符合要求或少做、不做作業的,要進行批評教育,並要求其重做或補做,但不能罰做作業。
3.各校要制定一致的批改符號、格式及等級評定方式。教師批改應標明日期、等級,批改書寫要工整、規范。
4.教師要注意收集學生典型錯例,從概念理解、算理演算法、空間觀念、解題思路、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歸類,尋找對策,改進教學。
5.注重對學生解題策略、數學思維等方面的輔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作業必須有重點地進行面批面改面導。
6.注重評價學生的作業態度、作業習慣、創新解法等,可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評等形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
D. 數學作業的設計意圖怎麼寫
示例如下:
第一,設計作業要充分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程度,合理分配作業難度。第二,數學作業要針對學困生的基礎性作業,針對優秀生的拓展性作業。第三,要對不同層次作業進行精心點評,保證作業效果。
E. 如何開展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
如何開展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與評價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再現、整理、加工。通過作業,可以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思維得到鍛煉,作業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載體。教師怎樣科學地設計作業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如果設計得好,既可以為教師減負,更能為學生的發展尋找新路。傳統數學作業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業內容局限於學科知識范圍,封閉僵化,往往遠離學生實際。目前教師設計的作業並不盡如人意,表現為:作業量過重,許多老師搞「題海戰術」,只圖「量」,不求「質」,一味盲目地「強化」訓練。其實這種盲目的「題海戰術」,導致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更使學生負擔過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使學生作業效果降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負面影響;作業設計的形式單一,往往為清一色的計算題。這樣單調枯燥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得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數學教師要研究作業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數學作業的設計原則:
根據新課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我認為數學作業的設計要突出以下原則:
(一)目的性
布置什麼樣的作業教師要心中有數。教師須要把握重點,突出難點,這樣才能進行科學安排,合理布置作業。
(二)針對性
在數量上要有彈性,難易程度上、數量廣度上要合理的調控,給學生自主選擇,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既有效緩解差生的心理壓力,又提高優等生探求能力。設計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新知識並成為拓展、深化知識的基礎。
(三)趣味性
興趣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富有情境的作業,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去完成,在練習中感受樂趣。
(四)層次性
層次性是指作業內容要由淺入深,具有一定的梯度,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
(五)實踐性
實踐性是指作業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在觀察、操作、實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六)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作業內容能吸引學生步步深入,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探究性作業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
(一)內容應精練
在以往的教學中,作業的設計主要以例題仿做的題目為主;另有單純求解的題目和獨立完成的題目等茫茫「題海」,從而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為此,教師要做到:
1、把握作業的質。教師應根據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盡量兼顧作業的典型性、系統性和全面性。在作業的選編上既考慮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能體現出啟發性、鞏固性的原則,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
2、科學地控製作業的量。一般說來,在每節課後布置10——20分鍾左右的作業量較為適宜。作業布置受學生素質、年齡特徵和所教具體內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能一概而論。應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練習,精心選擇輔導資料,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業題,應達到練一題而通一類的效果。
3、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性作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全面考慮學生差異,自主選擇作業,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既能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藝特長、張揚個性;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各有收獲。
(二)形式應多樣
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多樣化,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可設計觀察查閱型、動手實踐型、探究型等題型:
總之,多元化、個性化的開放型作業,使學生都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施展才華的機會。以課堂為「主陣地」,作業為「分戰場」,發展為目標,自主合作為手段,讓他們在快樂中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