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人們常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數學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在數學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以下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摸索體會。
一、 注重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內在動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自學性,使學生樂學、想學。例如教學《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徵》時,我先讓學生報出一個分數,我馬上判斷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學生一試,果真如此。學生都驚嘆不已,驚嘆之餘他們更主要的是急於悟出其中快速判斷的奧秘,對些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在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逐漸得到發展。
二、注重教給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提倡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正如人們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加強思維方法的引導,使學生能正確使用小學數學常用的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等思維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是思維的開端和源泉。」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呈現。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對具體形象的事物、圖片和直觀教具進行觀察,進而獲得並建立清晰的表象,為其進行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例如低年級學生學習《簡單加減應用題》時,大部分的習題都配有插圖,在練習之前我都先引導他們進行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通過觀察插圖可以幫助他們理解題意。又如教學《三角形的初步認識》時,且道習題要求找出各個三角形的高,前面幾個學生一下子都找到了,就是最後一個是鈍角三角形,而且是倒過來放的。很多同學看了都不知所措。這時我不急著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先復習三角形高的定義,然後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去觀察這個三角形,通過仔細的觀察學生頓然開悟,都弄懂了。只要把它旋轉過來看就行了。最後,我再引導他們不用旋轉把底延長出去也可以做出高來。
2、比較法
比較法是一種很常用且實用的思維方法。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教學《簡單乘除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習題:1、小明看一本故事書,每天看8頁,3天看完,這本故事書共有多少頁?2、一本故事書共24頁,小明看了3天就看完了,小明每天看多少頁?3、一本故事書共24頁,小明每天看8頁,幾天可以看完?我先是讓學生找出這三道題有什麼相同點、不同點,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建立乘除之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
3、分析、綜合法
分析與綜合法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是其它一切思維方法的基礎。例如教學《乘法簡便運算》時,有一道習題:25×16,我引導學生看到25就要想到25與4之間的聯系:25×4=100(這是綜合),於是想到可以把16分成4×4(這是綜合指導下的分析),最後得到結果25×4×4=100×4=400(這又是綜合)。
三、加強語言訓練,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活動離不開語言的參與。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加強語言訓練。我在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說,且說時聲音要響亮。更主要的要求是要正確地說,完整的說。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把「增加到」說成「增加」;把「除以」讀作「除」……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要及時地給予糾正。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引導學生完整地、正確地說,才能完整正確地表達數的含義、數學知識的算理,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加強操作指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動作形象性的特點,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有目的、主動地進行操作,使學生從具體到抽象,逐步理解概念的正確含義或法則、原理的來源及其合理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1、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操作
學生都喜歡擺擺弄弄,但他們動手操作大部分是無意操作。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將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獲知。例如教學《6的乘法口訣》時,我先示範用6個圓圈擺一朵小花,邊擺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擺的。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目標」,然後我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擺的。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目標」,然後我就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再擺一朵,學生依樣很快就擺出來了。通過觀察和動手學生明白了擺1朵要6個圓,擺2朵要12個,擺3朵要18個……這樣,即使學生學會了操作的方法,又有利於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
2、指導學生主動的操作
主動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小學生的操作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往往是被動的,不是真正為了理解題意、解決問題而主動操作。因此我們教師的任務是引導他們主動地進行操作。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時,我並不是一下子告訴他們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然後讓他們死記硬背把它背下來。學習之前,我提出了:「誰能用學過的知識,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一下子議論開了,邊討論邊擺弄著手中的三角形紙片。通過討論有的把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量出來,再加起來;有的把三個內角分別剪下來,拼成一個大角,再用量角器量……這時在探究動機的推動下,學生逐步建立起感性認識。接著我引導學生看書,通過看書學生發現自己動手操作的結論與書里的一致,心裡非常高興,從而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
2. 小學生如何建立數學思維
我們要培養小學生建立數學思維,首先要了解數學思維的重要性,還有相關技巧和培養方式。
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已提到重要的位置,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給大家帶來培養數學思維的技巧。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於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後,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4.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在於學習方法,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在學習數學時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3. 孩子數學思維怎麼培養
幼兒園練習數與量的關系,包括比較大小。小學練習些與思維開拓有關的,比如數獨游戲,圍棋 象棋 軍棋 跳棋 五子棋 從比較好玩的飛行棋可以先開始比較科學。
4. 小學數學如何進行思維能力培養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維是後天形成的,水平不斷提高。孩子思維處於直觀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過程中,抽象 邏輯思維 已經開始萌芽,具備了進行 思維訓練 的基礎。下面我為你整理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進行思維能力培養,希望能幫到你。
一、選准知識點,營造創造性思維的情境
教學中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小學 數學圓面積計算公式,一般是通過由教具的直觀演示對圓形面積的割補轉化,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對於 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學習圓面積計算 方法 時,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有了利用割補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 計算方法的初步 經驗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應體現在幫助學生樹立假設,一步一步地展開推理論證,找到解決問 題的方法。教師可設計四個思考題:
1.能否將圓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
2.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麼關系?
3.如果圓的半徑是r,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4.依據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整理出圓面積計算公式。
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地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創造性地獲取新知。
二、巧用原例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
素質 教育 的核心是創新,培養學生思維的個性化、多元化。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 渠道 ,挖掘教材中蘊 含的有利於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的知識點,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過程可歸納為:
1.創設情境:教師對現行教材進行認真分析,整理出那些有利於訓練學生創造思維方法和創造思維能力的 知識點,並在教學中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師生密切交往的教學氛圍。
2.建立假設:精心設計教案,適時引出假設,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
3.分析、醞釀、綜合:分析材料,醞釀思路,提出新的想法。
4.驗證、求得新知:採用 其它 方法驗證結論是否正確。
例如,學生在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後,利用原例題,變原有條件為「把一個直徑20厘米的圓柱,沿底 面直徑從上到下分成若乾等份,然後拼接成一個和它體積相等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的圓柱表 面積增加7平方厘米,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此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經驗情境。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圓柱變形後,新形體和原形體等積;新形 體的長恰好是圓柱底面周長的 1/2,新增表面積7平方厘米正好是圓柱體變形後所得長方體左右面面積之和。 如此分析探究之後,學生很快會得出這個長方體(即變形前圓柱體)體積為「長方體左(右)面積×長方體的 長」。此時學生的思維方向很明確,且面對足夠的思維空間,具有進行遷移思維的良好氛圍,適合不同思維水 平的學生思考。因為長方體左(右)面積=圓柱的底面半徑(r)×圓柱的高(h)=hr;長方體的長=1/2圓 周長=πr。 所以, 圓柱體變形後得到的新的長方體的體積為「長方體左(右)面積×1/2圓周長」,即「h r·πr」,整理後得V=πr[2]·h。通過上述思維活動加深了學生對圓柱體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鍛煉了 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與敏捷性,創造性地應用已有知識解決了新問題。
三、舉一反三,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教師應掌握歸納問題的策略,在眾多問題中,如能篩選提煉出適合學生研究的、有助於學生自己探究、思 考的問題,將對學生的自學產生關鍵作用。由於學生的認知結構、理解能力處於不同的層次,知識的獲得並非 一次到位,可根據教學內容再組織一次實踐,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
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難易適度。例如,學生學習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完成了一定數量的基本 習題後,教師出示習題一:已知一個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長與寬的比是5:4,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往往 將周長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數值, 誤認為是長方形長與寬的值。此時教師應啟發學生思考:按5:4 分配長與寬 與長方形的周長有什麼關系?這樣激活學生的思維點,使學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對應的 數量為前提的,從而加深學生對比例分配知識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習題二:一個長方體長、寬、高的比是5:4: 2,它們的棱長和是44厘米,請你計算出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由於學生的思維點已被激活,他們將會進行較為縝密的思考、推理,最終尋得正確的解題方案。這一學習 過程,無疑是引導學生進行了一次創造性思維的有益嘗試。
上述教學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採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假設演繹等學習 手段,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歸納 總結 出較為完善的知識,促使學生全面理解、融會貫通,培養學生 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時代的要求。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思 維因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促使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
思維訓練相關 文章 :
1. 思維訓練
2. 邏輯思維訓練題目及答案
3. 邏輯思維訓練500題
4. 經典邏輯思維訓練題
5. 自閉症孩子的教育思考:淺談思維訓練
5.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孩子對數學的學習並不是為了擁有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可以發散思維,提高數學素養,用數學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從小就開始鍛煉數學思維能力,這有助於孩子在學齡前後的智力開發,並且能夠影響孩子在今後的數學學習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數學成績。那麼怎樣提高小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1、從實際需求出發:比如說家人去買菜用哪種方式比較快捷到達目的地,又運用哪些方法可以省錢。這些實際的生活非常能夠讓孩子思考,孩子也容易理解,往往數學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
2、從問題的突破口出發:比如說方程類的解答,孩子遇到某個題目覺得很繁瑣,利用方程就會很簡單,當孩子遇到某些難題難以解決的時候,總會需要找到突破口,比如逆向思維、對比思維等,這些突破口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數學思維。
3、從實際的案例出發:有很多實際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在課本上都有,利用這些案例,看看書本上是怎麼分析的,哪怕孩子不能獨立去完成,背會本身也有好處,可惜很多人只會說束手無策,導致越來越惡化。
4、結合邏輯思維來做訓練。事實上數學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維,並且兩者相輔相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些書籍,亦或是相關的邏輯訓練工具,並且總結邏輯給孩子帶來的好處等等, 用這些來指導數學思考方式。
5、鼓勵孩子多提問:不要抑制孩子在學習過程的提問,這種提問和好奇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將知識點與孩子年齡段能接受的方法告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多加以引導。
6.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於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後,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7.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8.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滲透數學思想:在小學階段,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通過多媒體和網路平台收集並呈現有趣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如,將動畫片中的有關數學的內容剪輯下來,在課前或者課間播放,既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鬆,又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二)套構的方式強化數學模型:套構的方式與類比的方法類同,是根據兩類或兩個對象的相似或相同點,推斷他們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利用類比思想可發現新問題,所得結論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可為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線索為思維指明方向這對於問題的最終解決極為有利放而類比是數學發現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結構特徵上、數量關繫上、算理思路與思想內容上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教學。例如,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類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這個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可以將各個加數依次相加,最終得出結構。也可以用加法交換率將算式進行加數上的調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構加法交換率在連加算式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計算更加簡便。套構既定數學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養成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樣有利於學生後續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三)逆向思維的方法:逆向思維是發散式思維的一種其基本特徵是從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聯結性是對思維慣性的克服其優點在於首先有利於克服慣常思維的保守性,開拓新的數學領域其次有利於糾正慣常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認識,開辟數學新方向最後有利於排除慣常思維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方法多用於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張蘭在暑假閱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在第一周,他閱讀了一本書的一半少40頁,在第二周,他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他閱讀了30頁,至此全部看完。問題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第二周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閱讀了30頁看完,即30頁加10頁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頁;剩下的書頁數是80頁;第一周閱讀了書的一半少40頁,即比80頁少40頁,也就是第一周閱讀了40頁。所以這本書總共是80頁加上40頁,等於120頁。逆向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問題和題中已知的部分條件來還原出潛在的條件,運用還原出的條件可以繼續向前堆。如此這般環環相扣,最終就能解決問題。
(四)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人們在學習比較難的知識時,其最大的動力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將數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識到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其生活帶來益處,所以要努力學生,最終養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相反,在數學課堂上,聯系生活情景,能夠讓孩子們利用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去理解數學解題方法。例如,關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個磁扣將掛圖固定在黑板上,為了配合教學活動,可以增加掛圖的重量,這樣可以使得三個磁扣平行放置無法穩定住掛圖。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只有三個磁扣組成三角形時才能夠穩定掛圖。教學內容講授結束後,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用三個釘子來固定一個鏡框,釘子的位置怎麼安排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