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而,這一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知識教學中。如:在復習「時、分、秒」的教學,以課件出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的喜慶場面為畫面。抓住這一素材,教育學生:中國申奧成功了,我們中國人期盼了多年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身為中國人,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級在復習「讀數、寫數」 的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本地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介紹我國的地形地貌特徵,如我國地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境內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長江,全長6300千米。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農業、科技、衛生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三、結合教學過程,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也不是少先隊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夠整節課對學生進行品德、說理教育,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節約用水、用電、改革前後的人均收入等,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後,通過讓學生數心跳、讀書、寫字、拍皮球等,讓學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長,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節課40分鍾里有多少個1分鍾。從而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在教學「元、角、分」時,可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我們應該愛護好人民幣。另外就拿教學方法來說,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要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嚴格要求,強化訓練。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或者抄掉的現象?先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微杜漸,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必須寫清楚、規范,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聯系生活實際,收集有關信息。
數學是一門聯系性極強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時
㈡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都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而,這一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呢? 一、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其中教師的示範作用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要方法。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感染學生,我們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上課時,著裝要樸素大方,講普通話,語言要清楚、明白、有邏輯性。板書要整齊,書寫要規范。板書設計、語言表達、教師的儀表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輔導「問題生」要耐心、細致,使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師在教學中,老闆著面孔,死氣沉沉,則教室的氣氛必然緊張、嚴肅,學生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他們學習的潛能就挖掘不出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於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教材內容,滲透品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於知識教學中。如:在復習「時、分、秒」的教學,以課件出示北京申奧成功人們的喜慶場面為畫面。抓住這一素材,教育學生:中國申奧成功了,我們中國人期盼了多年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們身為中國人,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7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數學家早一千多年。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如六年級在復習「讀數、寫數」 的教學時,可以有選擇地介紹一些本地有教育意義的數據。還可以介紹我國的地形地貌特徵,如我國地域遼闊,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境內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長江,全長6300千米。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農業、科技、衛生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通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 三、結合教學過程,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課不同於思想品德課,也不是少先隊活動,它有其自身的特點,不能夠整節課對學生進行品德、說理教育,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進行滲透。如,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節約用水、用電、改革前後的人均收入等,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後,通過讓學生數心跳、讀書、寫字、拍皮球等,讓學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長,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節課40分鍾里有多少個1分鍾。從而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在教學「元、角、分」時,可教育學生人民幣是國家的財產,代表著國家的尊嚴,我們應該愛護好人民幣。另外就拿教學方法來說,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我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要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嚴格要求,強化訓練。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或者抄掉的現象?先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微杜漸,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必須寫清楚、規范,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聯系生活實際,收集有關信息。 數學是一門聯系性極強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可這樣引入課題的:演示舉世矚目的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是幾時?結束時,再演示「神舟七號」成功返回地面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七號」返回的時間是幾時?通過聯系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引出課題,這樣既能及時讓學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愛科學和用科學的興趣。又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都善於聯系生活實際,如調查改革開放前後家庭擁有電視機、電冰箱、摩托車等數量進行教學;或者收集歷屆奧運會獲獎的金、銀、銅牌數進行教學。這樣聯系生活實際,選取現實生活中與數學緊密相關的新穎信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聽到經濟飛速發展的聲音,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實踐應用都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通過數學教學可以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中,寓德育於各科教學之中,我們義不容辭,旁無則貸。 吳寶劍 2007年 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向學生天長日久地不斷滲透,才會使學生表現出來的,而且德育的內容相對其他學科來說也很廣泛。多數教師不是缺乏應有的耐心就是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才有了這樣一個結論:期待學生隨年齡、知識、閱歷的不斷增長,而自生德育。其實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內容是多方面的。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正是培養學生刻苦勤奮學習態度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尤其是數學課,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多,更有條件培養學生的這種習慣,也是更需要經常不斷地適時地培養學生刻苦、勤奮學習態度的,否則很難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如糾正學生經常出現的「馬虎、磨蹭、坐姿、寫字姿勢」等不良習慣,對於將來工作是有絕對好處的 三、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數學課是培養意志的良好場所。學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很容易對數學知識掌握得一知半解,不會學得很透徹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人的性格各種各樣,有的人性格開朗、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思敏捷卻膽小如鼠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加以誘導,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有時哪怕是教師的一句話,都能改變學生的性格。《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書中有這樣一則記載:一位教師悄悄地對一個性格內向的學生說:'我真希望你是我的女兒',從此這個孩子變得活潑開朗、學習向上。 五、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關鍵,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尤其是後進生,更是如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教育、引導孩子經常不斷地解決難題,使他們體驗到其中的快樂,更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滲透集體主義精神、良好的情感、自尊心以及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等德育內容。 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言傳身教 所謂「言傳」,我認為就是用言語去告訴學生、去影響學生。有人認為數學課中是最不好滲透德育教育的了,其實您最普通的、富有感情的一句話,如「這道題比較難,但我相信,你經過努力一定能完成!」學生會有很強的積極性,他們會為了討老師的喜歡而去堅持完成。長此以往,學生必將會形成刻苦學習的精神,意志也會變得堅強。所謂「身教」,我的理解是以教師的舉止去影響學生。關鴻羽先生曾這樣說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都滲透著教師的人格。課堂中組織教學、分析講解、質疑討論、板書筆記等各個環節都能涉及到教師的人品,教師的教學方法、課堂管理、師生關系等多方面因素,都滲透著教師自己的道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態度、對學業的態度也會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悉心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諸多方面都會產生影響,同時,也能影響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思想道德方面的狀況。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了。 二、深挖教材 在數學課上滲透德育內容,要按每節課的具體內容來滲透相應的德育思想。如關於小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一章內容中,有這樣一道題:在長方形的周長不變的情況下,研究長與寬的變化規律,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揻鐵絲的方法去探究,向學生滲透實踐出真知的思想。 三、數學教學中還可以採用競爭的方法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如學生做練習題,有的學生做得快,有充分玩的時間,而有的學生做得慢,還不著急不著慌,悠然自得。假若教師這時說「看哪組學生同學做得又快又好,得小紅旗;哪組慢,將得到小白旗。」這時你再看學生的表現:做得快的學生一個勁地催做得慢的學生,慢的學生急得直冒汗。從而使他們體會到一個人的榮辱,關系大家,體會到自己是生活在集體中,從而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 數學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方法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我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時刻想著向學生滲透,能影響到學生,那就算是成功了。 吳寶劍 2008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數學大綱指出:「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說明:小學數學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實處。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讓學生說說一年有哪些重大節日,分別是哪天?如國慶節、兒童節、清明節、中秋節、植樹節、教師節等,在判斷平年與潤年時,可以有意識的讓學生判斷一些有意義的年份,如1949年,1997年,2001年,2008年等,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國家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大事。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再如:「旅遊中的數學」裡面租車、用餐等實踐活動,既要提高學生的乘法與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又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合理支配,不亂花錢,營養用餐的一些良好習慣,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在教學元、角、分與小數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怎樣處理家中的一些零碎錢的?就像幾角、幾分的錢。」有的學生說「放在層錢罐里,等錢罐滿了取出來支援山區的小朋友買新書包。」我及時表揚了這個孩子有愛心。但有個學生卻說「有一次,我看見一個時髦的哥哥把找零的2角錢捏成一團,然後隨手一扔.」「這樣做對嗎?該怎樣做?」我趁機問道。並及時的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公民要愛護人民幣。再如:在教學對稱、平移和旋轉一課後,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請你將你喜歡的一個簡單圖案通過對稱、平移或者旋轉,設計出一幅有趣的,精美的圖案,並設想這幅圖案用在哪兒效果最好?」真是奇思妙想,有的說「我的圖案可以製作風箏」有的說「我的圖案可以編制毛衣。」「我的可以做成地磚圖案」「我的可以製成床單圖案」......學生爭著搶著發表自己的設計。我認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美感和空間想像力,又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可以說是一舉多得。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樣,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理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最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再如,我們學習辨認方向後,可以讓學生以操場為中心,以自己的家為中心,或以家鄉的某一雄偉建築為中心,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以咱們的國家為中心,分別說說他們的東南西北有什麼?這樣不僅是課內知識課外用,同時滲透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可以達到德育、智育雙重教育目的的。
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進行德育教育舉例說明
小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是數學教學目的之一,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我們應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尋找德育點,有機滲透德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一、結合小學數學中的內容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二、教師進行言行示範,引導學生接受德育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高尚的言行來影響學生,進而德育的滲透。例如,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要重視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要求孩子們作業字跡要工整、計算列豎式用尺子畫線,那麼我在板書時就會把字寫得漂漂亮亮,列豎式時會規規矩矩用尺子比齊。孩子的模仿力強,我上課從不遲到早退,學生起立問好後,我會鞠躬還禮問好,讓學生感覺到和教師是平等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發自內心的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三、滲透美育教育
幾何圖形、對稱、旋轉、七巧板等知識為我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美育教育內容。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說說美在哪裡,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進而交流數學的美:對稱美、統一美、簡潔美、奇異美、曲線美等。然後引導學生利用基本圖形設計美麗的圖形,表現美、創造美。使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四、在評價中滲透,讓評價承載德育的功能
評價的導向作用無疑對學生道德行為的建立起到至關重要乃至決定性的作用。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將德育因素滲透於評價中,讓評價承載德育的功能,效果將會出乎意料之外。比如,教師經常用「如果先讓同學說完,你再發言,將會更好!」「如果你能讓同學先來,會顯得更有禮貌!」「懂得保護小動物,你真棒!」等語言,學生將會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和發展,德育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五、結合課外活動開展主題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也可以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課外活動課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電量,然後計算全班同學家庭一個月、一年的用電量。這樣即使學生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節約用電,科學用電」的教育。又如,在學習統計圖表知識後讓學生走向社會,調查改革開放後當地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情況。調查了解當地農民家中各種高檔家電的普及率:電話98%、冰箱90%、汽車68%……結合教學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的熱情。我們要在教學中更好、更妙地進行德育滲透,做到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是一門聯系性極強的學科,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攝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她是這樣引入課題的:演示舉世矚目的中國「神舟五號」成功升空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五號」發射時間是幾時?結束時,再演示「神舟五號」成功返回的畫面,讓學生說出神舟五號」返回的時間是幾時?教師通過聯系生活中出現的振奮人心的大喜事來引出課題和收尾,這樣既能及時讓學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總之,數學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的根本目的在於使教學能真正為新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材服務,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