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第一次教一年級,本來教學經驗就不夠,有點措手不急啊,一節數學課40分鍾大概怎麼分配比較合
認真研究教案,根據教案仔細分配課堂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要讓學生學好數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學生的主要思維形式是直觀形象思維,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對學生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這樣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腳,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會逐漸產生怨學情緒。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使學生受益非淺。在此我就如何激發學生數學興趣談談淺見。
一、盡量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盡量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讓學生背誦順口溜:「1象粉筆,2象鴨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鉤子,6象口哨,7象銀鋤,8象葫蘆,9象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形象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採用直觀教學,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教學」看得見,摸得著,能直接說明問題,能幫助理解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小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形象思維佔主體的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為了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應用題」時,讓學生先擺10個三角形,然後在下面擺6個圓形,並向學生說明擺的時候要從左邊起,把圓形和三角形一個對著一個地擺。教師問:「哪一行擺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圓同樣多?請你們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畫得對不對?再畫出三角形比圓多的部分。」接著問:「同樣多的有幾個?三角形比圓多幾個?」再啟發學生想,三角形比圓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組成的?多的部分是幾個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三角形多,圓少,三角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圓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圓多的部分,從而體會到多的數能分成兩部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三、讓學生親自操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讓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造的愉快,才能激發學生高昂持久的興趣。常言說實踐出真知。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了活動,經歷了建構知識的過程,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獲得的知識較深刻;同時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興趣濃厚。要盡可能多的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發展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設計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給每組學生提供6個長方形硬紙板,讓每一組學生糊一個長方體紙盒。學生在挑選紙板糊紙盒的時候,就會體驗到只有相對的兩個長方體硬紙板大小相等、形狀相同,才能糊成長方體紙盒,從而對長方體面的特徵產生感性認識。第二次,讓學生利用細木條和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在插框架的過程中,體驗到只有把12根木條分成3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長短相等的木條才能插成長方體框架。從而對長方體棱的特徵產生了感性認識。再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教師的提煉,學生對長方體的特徵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手腦達到有機的結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數支配,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學生才願意學,主動學。可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不會產生厭煩感,給學生以新異感,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並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1、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都很喜歡聽成人給他們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課,可根據教材的內容自編一段故事,再進行一組富有啟發性的提問,以此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0的加減法」時,我編了一段這樣的故事:一天,小貓和媽媽一起去河邊釣魚。過了一會兒,小貓發現了一隻美麗的花蝴蝶,小貓跑去捉蝴蝶,追了一會兒,沒有捉到,小貓又跑回來,接著釣魚。剛坐下來,它又發現了一隻蜻蜓,於是,它又去捉蜻蜓,結果蜻蜓又飛走了,小貓只好又跑回來釣魚。這時媽媽已經釣了3條魚,可小貓一條魚也沒釣到,小貓非常傷心,媽媽告訴小貓以後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麼事也做不好。小貓不再傷心了,又繼續釣起魚來。可是天色已晚,媽媽只好領著小貓回家了。小朋友們,小貓一條魚也沒釣到,用什麼數表示呢?誰能算一算,小貓和媽媽一共釣到了幾條魚?老師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學會了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
2、採用表揚、激勵的機制。
教學中,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信任,理解和認可,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鼓勵、肯定,這種慾望正是他們參與學習的內驅力,這時老師積極的評價表揚對調動學生的情感有著重要作用。老師要抓住時機多表揚學生,給學生一個佩服、滿意的微笑,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句由衷的贊美&
你觀察得真仔細」,一聲真誠的勸告:「做題可要細心,不要被它糊弄喲!」都會使學生久久不忘,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積極投入學習中。出了語言表揚,採用獎小紅花,獎五角星等形式,可以極大鼓舞學生,使他們有信心,有意志去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從而增強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3、開展競賽,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好勝心強,在競賽的條件下比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奪紅旗比賽」,「開火車比賽」,「開誰算得又對又快」,「誰最細心」等,形式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分小組比賽,男生與女生比賽,後進生與優生比賽等等,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熱情就會更高。
4、利用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如復習「小數的減法」時,可讓學生做「爭當模範營業員」的游戲,教師一手拿著人民幣,一手舉著所購買的物品的價格卡,讓學生算出要找回的錢,並寫在練習本上,五次後評出模範營業員,這樣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學到的知識。採用啟發式教學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精心設計練習,促進學生鞏固知識
當一節課的最佳時間過去,學生感受到疲勞、注意力比較分散時,要善於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形式要多樣,如:小競賽、游戲等。在活潑有趣的活動中,孩子們不但實現了對知識的內化,還通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做表內除法練習時,根據孩子們純真、善良、樂於助人的特點,創設情景說:「郵電局的叔叔阿姨為了能夠幫助人們互通信息、溝通感情,每人要按地址分很多的信,小朋友誰願意來幫助他們呢?這時同學們都積極地來參與,這樣的練習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孩子們助人為樂的精神。當然在做練習時還要注意分層訓練,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我們教師切忌課堂「無味」而高壓學生,應盡最大的努力,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要讓孩子們熱愛數學,就必須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孩子們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就會轉化為努力學習,從而達到輕松愉快、樂於學習的教學目的。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達到提高素質教育的目的。
預祝早日有所成
② 數學教師如何最有效安排課堂40分鍾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高效課堂是一種全的新教育理念,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在盡可能少的時間里,以最少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里,讓學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識與能力,獲得更豐富的經驗。如果課堂容量大,課業多,那絕對不是高效;如果學生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得以提升,這也不能稱為是高效,那麼到底如何能做到高效呢?如何才能有效利用課堂40分鍾呢?
一、課前周密安排
課前准備是課堂教學的最關鍵環節之一。一堂成功的課除了教師專業素養高,語言有感染力,聲情並茂這些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充分准備。
1.教師准備。不打無准備之仗,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教師要詳細備課。備大綱,一定要認真鑽研,分析本節教材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大綱明確要達到的知識、能力、感情方面的要求。備教材,准備好你所需的教學資源,包括對教材的理解,對教輔的運用,以及課外的相關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得枯燥乏味。當然學生也就不能有效地學習,所以課外知識的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備教法,教學方法很多,如講授法、朗讀法、講練結合法、合作探究法,使用哪種方法應與學生的個體情況結合起來,根據知識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確定教學方法。
2.學生准備。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學生的預習習慣的養成迫在眉睫,學生課前准備充分與否,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課前准備做得好,可以使學生及時進入聽課狀態,並使前後知識連貫起來,否則將嚴重影響課堂效率,甚至造成教師的教與學嚴重分裂,學生暈頭轉向,不知所雲。做好預習工作,包括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了解作者,積累作家常識,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等。
二、課中學生為主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老師也經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掛在嘴上,不是口號,要付諸行動。課堂一定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不要搞一堂言,就算你的語言再精彩。課堂要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得出有自己個性的結果,而不是教師強制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思想。通過這幾年來的實踐,我總結一下我的基本課堂模式。
高效課堂離不開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我們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互幫互助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課堂前10分鍾,派一名代表,提出本小組預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表現情況進行鼓勵性評價。在這一環節中也經常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提前要求小組把問題進行篩選融合。
課堂20~25分鍾,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迅速組織整理,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活動。學生提出的對於突破重難點有重要作用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先由學生進行回答,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然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和相關的新發現問題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此間盡可能地讓學生回答,並及時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
最後課堂5~10分鍾學生迅速整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知識要點,本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寫作思路如何,表現了作者什麼思想,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感情,有何主要特色,你有何啟發等都要迅速整理,以便老師查看。當然,由於時間的限制,可能學生的總結不是很全面,這也在所難免。
三、課後「零作業」
課後盡可能實現「零作業」,如需布置,只布置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比如,《寡人之於國也》這篇課文我只布置了一道題:請同學們結合實際談談這篇課文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
總之,高效課堂的核心是高效,無論採用何模式,採用何方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鍾里,得到知識,提升能力。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等待我們去實踐,去開發。
③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
教學計劃是老師對每一課時做的特定教學方式的規劃,是一個老師對他的工作盡職盡責的表現,是老師對學生的 教育 非常看重的一個表現,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1
一、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由「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組成。為了方便識字和閱讀,生字和課文全部加註了拼音。
1、「入學教育」共兩部分,主要通過圖畫讓初入學的 兒童 認識校園,了解學校常規,熟悉校園周邊環境,掌握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在實踐中養成「姿勢不對不讀書」、「姿勢不對不動筆」的良好習慣。
2、漢語拼音,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默寫聲母、韻母並抄寫音節,在四線格上寫得正確、工整。
3、識字,分2組編排,每部分每課都配有一幅情景圖,這樣按排不僅能使學生情景圖集中識字,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課文,共安排20篇課文,分4組編排,每篇課文均由圖、文、生字表、練習、筆順圖、描紅六部分組成。課文部分具有頭緒簡、篇幅短、內容新、插圖美、作業準的新點,具體表現在:⑴入選課文篇幅短,而且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活潑,插圖新穎有趣。⑵每篇課文均為全文注音,這樣安排既可復習漢語拼音,幫助學生識字,也有利於進行朗讀、背誦、訓練、培養閱讀能力。⑶課後練習有朗讀,背誦或復述,有漢字基本筆畫的學習和按筆順描紅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二、班級概況:
全班共61人,學生入學不久,活潑好動、天真爛漫,每個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處於形成的初步時期。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了解,心中集體主義觀念還未形成,對於學習更說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正確的讀書姿勢、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 方法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愛惜學慣用品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5、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教學 措施 :
1、端正教學思想,改進 教學方法 ,正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緊扣教學目的進行教學。
2、在培養習慣、方法,要把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作為重點,嚴格訓練,做到統一要求,規范練習,語文課上嚴格練, 其它 課上堅持練,家長協助配合練,檢查評比促進練,持之以恆長期練。
3、在拼音教學中要擺正情境圖、語境歌和學字母的關系,強化音節教學,重視教給學生拼讀成直呼音節的方法,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
4、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棄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做到「讀」字當頭,多讀、精講、重視朗讀背誦的指導,重視學生對語字的認識和積累。
5、重視范讀、范寫、范背,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並結合范讀、范說進行聽力訓練,結合范寫,進行觀察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課時安排:周 次 內 容
1 入學教育
2 漢語拼音1、2
3 漢語拼音3、4、復習一
4 漢語拼音5、6、7
5 漢語拼音8、復習二、9、
6 漢語拼音10、11、復習三
7 漢語拼音12、13、復習四
8 識字(一):1、2、3、
9 識字(一):4、語文園地一、有趣的游戲
10 課文1、2、3
11 課文4、5、語文園地二、我們的畫
12 課文6、7、8
13 課文9、10、語文園地三、這樣做不好
14 識字(二):1、2、3
15 識字(二):4語文園地四、我會拼圖
16 課文11、12、13
17 課文14、15、語文園地五
18 該怎麼辦、課文16、17、18
19 課文19、20、語文園地六、小兔運南瓜
20 復習
21 機動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2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上二年級的兩個班,經過一年的音樂學習,學生對音樂有了比較感性的認識,但有的孩子對節奏和樂譜還是空白,不過孩子們對音樂有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這學期繼續培養和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二、教學目標
1、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2、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反應。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不同的音。
3、能夠感受並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作出體態反應。體驗並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與不同。
4、聆聽兒歌、 童謠 、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能夠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器樂曲或樂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風格。
6、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每學年能夠背 唱歌 曲4~6首。
7、能夠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能夠在律動、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簡單的節奏。能夠用唱名模唱簡單樂譜。
8、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能夠運用人聲、樂器或其他音源,創作1~2小節節奏或旋律。能夠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能夠用簡明的表演動作表現音樂情緒。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創造和諧、愉悅、民主的學習氛圍,為孩子們積極、主動探究新知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3、演唱結合,互動共生,建構新知。
4、課內外結合,擇優選用,豐富孩子們的視野,拓展孩子們的音樂知識,提升其音樂素養。
5、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6、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7、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 總結 經驗 。
四、課時安排
1、好朋友(4課時) 2、生日快樂(3課時) 3、時鍾滴答(5課時)
4、運動場(4課時) 5、隊旗飄飄(4課時) 6、包子、剪子、錘(3課時)7、郊遊(3課時) 8、雪孩子(4課時)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3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製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共有51名學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 文化 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願望。
4、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
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好數學的願望。
五、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
(1)課上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留心觀察他們,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回答。
(2)課堂練習中,督促他們認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膽問。
(3)採取「一幫一、一對紅」的措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2、尖子生的培養
(1)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留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2)發展他們的智力因素,開發非智力因素,多舉辦課外活動。
(3)開展爭做小老師活動,每周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展示自己。
八、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左右
2、平均數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製作年歷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4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參加考試人數10人,本班學生總體上說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扎實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扎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將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教材分析:
教學任務:本冊教材內容包括:負數,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整理和復習等內容。
本冊教材的教學是讓學生:
1.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量的值估計另量的值。
3.會看比例尺,能方格紙等按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能從統計圖表提取統計信息,解釋統計結果,並能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體會數據產生誤導。
6.經歷從生活中問題、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教學要求:
1、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掌握幾何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會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
3、學會繪制復式統計表和統計圖,並能看懂、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所說明的問題。
4、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別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比例應用題。
5、通過小學數學知識的系統復習整理,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培養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 ,比例的應用,小學階段主要數學知識的復習。
三、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還應同年級老師交換聽課, 反思 ,真正領會教學設計意圖,駕御課堂的能力。教師應轉變觀念,採用"激勵性、自主性、性"教學策略,以問題為線索,恰當運用教材、媒體、現實材料、難點,變多講多練,為精講精練,真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教與學的效益。
3、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情境,努力構建"和諧有效"課堂,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先形象具體,後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4、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教給學生恰當的 學習方法 ,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系。
5、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6、 抓好育尖補差工作,利用課余時間為他們補課。
四、課時安排
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0課時的教學內容,各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師教學時可以本班情況靈活:
(一)、負數(3課時)
(二)、圓柱與圓錐(9課時)
1.圓柱………………………………………………………6課時
2.圓錐………………………………………………………2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比例(14課時)
1.比例的意義和性質…………………………………4課時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4課時
3.比例的應用………………………………………………5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自行車里的數學……………………………………………1課時
(四)、統計(2課時)
節約用水……………………………………………………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六)、整理和復習(27課時)
1.數與代數…………………………………………………10課時
2.空間與圖形………………………………………………9課時
3.統計與概率………………………………………………4課時
4.綜合應用…………………………………………………4課時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5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學生。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鬆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一),面積,年、月、日,復式統計表,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並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一)」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復式統計表」這一單元。讓學生在認識復式統計表的學習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體會數據所包含信息的作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廣角----搭配(二),」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
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分配相關 文章 :
★ 學習教學計劃方案精選5篇整合總結
★ 2020教學計劃最新教育課程方案匯總
★ 小學教學計劃第一學期精選2020
★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學計劃
★ 四年級學科教學計劃大全精選5篇
★ 2020年小學教學計劃第一學期精選
★ 七年級語文教學計劃範文
★ 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
★ 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精選
★ 2020年小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
④ 如何合理安排一節課的教學時間
合理安排一節課教學時間的方法如下:
1、師生的合用時間在課堂時間分配上所佔比例達百分之六十;
2、老師獨用時間為百分之五和學生獨用時間為百分之三十五;
3、注意留出一定量的時間給學生單獨使用和自由支配;
4、根據學生自學能力情況適當加大學生使用時間占課堂時間的比例;
5、在課堂教學時老師單獨使用時間不得超過百分之五;
6、課堂教學時提高課堂效率和優化時間結構必須減少教師獨用時間。
⑤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怎樣上數學課才能讓課堂效率更高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對數學的學習不是十分感興趣,這也造成了數學教學的困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數學課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活潑,學生提不起興趣。(2)搞「題海戰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到充分發揮,每天為了做題而做題,心裡挺壓抑。(3)「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法,學生被動接受,沒有消化的時間和空間。(4)課堂教學沒有針對性,重點不突出。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必須在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須營造一種有利於人際交往的軟環境。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一起參與探討問題、發表見解的學習過程,並相互交流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締結朋友式的情感紐帶,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為厭煩而形成的冷漠的師生關系,是不適應現代化教育,也無從談保證上課效率的。
課程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而我們所面對的是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多變的現代型學生。因此,課堂教學應有一種民主、和諧、開放、合作的課堂氣氛,我們要善於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敢於發表不同意見。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重視情感意志動機、信念等人格因素的價值;重視教師與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共同參與等,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在展現新的標准中,我們應將自己置身於一個促進者、培養者、引路人的角色,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重在以引導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學習為主,同時交融在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碰撞。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信息源,也不再是課堂上的絕對權威。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應展現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應以真摯的感情、飽滿的熱情和明快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自然,整個課堂氣氛和諧生動、富有動感。
(3)優化教學形式,有目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能力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互幫互助、互相合作,形成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上我們不能只把學生看作是一張白紙,因為他們通過看電視、聽廣播、讀報刊等知道很多方面的知識,對待一些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看法和主張。所以當今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人,而課堂教學也從重知識向重能力轉變,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作為現代型的教師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現代各種教學策略,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研究、猜測、歸納等方法獲取學習經驗,而不應該把他們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識的容器,當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後,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和鼓勵。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表達個人意願、經歷、體驗學習的過程,創新意識也就會逐漸產生。因此,我們必須清楚而客觀地認識現代社會的學生是有感情、有思想、有見解、有著強烈的認識社會和探索世界的熱情和能力,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的一代。
⑥ 怎麼正確分配上課40分鍾 上課40分鍾如何分配
1、五分鍾:這段時間里,我們要讓學生來主導,這不僅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比如課前五分鍾,我們可以選擇一名學生來自我介紹,主要選擇那些性格較為內向,平時不善交流的學生,鍛煉他們在公共場合的表達能力;也可以讓一名學生出個對聯,或者出個諺語的上部,讓其他學生對出下半部,或者出個謎語,或者講一個故事,讓大家猜成語等等。
2、二十五分鍾:相信有了前面五分鍾的鋪墊,大部分學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上,只需要語文老師的合理引導,讓學生把精力投入到生字詞識記、課文學習中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習,主要是一些名篇名著的背誦,一些生字詞的讀寫識記,二十五分鍾的時間,我們要抓好這些任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嘗試著讓學生之間交流一下背誦的方法,談談如何才能又快又牢的背誦好一篇課文。
3、十分鍾:課堂結束的這十分鍾可謂是黃金時期,十分鍾的時間,語文老師先簡單的總結一下前二十五分鍾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堂課到底上了什麼內容,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然後,我們可以讓學生上講台來講一個成語故事,或者講一個典故,講清楚它們的使用方法和來龍去脈。
⑦ 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 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⑧ 把握高效課堂40分鍾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一節課的時間也就40-45分鍾,這幾十分鍾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好好把握住這40分鍾,打造 高效課堂 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把握高效課堂40分鍾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用。
把握高效課堂40分鍾的方法一
提高教學質量,根本出路在於利用好課堂40分鍾,充分發揮其效益,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全過程,高效地學習,增加學習的有效時間,減少學習的無效時間。我們施教的原則是面向大多數,兼顧兩頭;在授課中我們要力求深入淺出,精講多練,提高學生的興趣;把課堂練習的重點放在對差生的個別輔導上,同時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思考練習,這樣既輔導了差生,也給優生提供了發展思維能力的機會。下面,我以自己多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摸索與探究,就課前、課中、課後淺談如何問課堂40分鍾要質量:
一、課前三步走
第一步:精心設計並討論第一次備課。
我們現在都實行集體備課,而且基本是提前一周就開始准備,時間很充分,所以備課時要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思路,教學程序, 教學方法 ,精心設計各個環節的練習,並組內幾位老師充分討論,形成初稿。 第二步:有效指導學生進行有價值的預習活動。
小學數學 課前預習 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於小學生認知 經驗 和學習方式的特點,造成許多學生基本不會預習。為此,老師可以給學生列出預習大綱,告訴學生下一節課的預習點在哪裡,新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要求學生仔細看書,邊看邊勾劃,可制定統一符號,如重點加“。”(著重號),難點加“△”,疑點加“?”等。預習後,想一想教材內容的要點,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在預習過程中,要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有必要查資料的要事先布置下去,有需要准備的學具要事先准備,除了了解書本中的知識點外,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來上新課,進步就更快了。預習完了以後要精心設計幾道有針對性,有競爭性的練習題,以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
第三步:課前的第二次備課有助教師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我有習慣在每節課上課之前花上10—20分鍾進行第二次備課,包括瀏覽教材,修改教案,看例題,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關鍵,並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精選每個程序的練習,一定要做到整個教學流程熟於心中。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自如,輕車駕熟。
把握高效課堂40分鍾的方法二
實施高效課堂以來,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一堂堂生成、靈動的課堂讓教師的教學煥發出了生命的活力,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成就學習智慧的舞台。對於教師而言,尤其是對初中思品學科而言,教師如何用足、用好彌足珍貴的課堂40分鍾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教師尤其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掌握深厚的知識底蘊與豐富的教學理論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是教師上好課的基礎,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猶如源頭活水,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思品課由於其本身的學科特色決定了它是一門和時代緊密結合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研究、 反思 ,同時還要善於學習,不斷用全新的 教育 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對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組,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新的需要,深化思品課教學實踐。
一位舉手投足都浸透著 文化 芳香的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會如坐春風,從而學得津津有味。
二、以課標為依據,結合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課程標準是教師開展學科教學的依據,教師應當細心研讀課標,准確把握課標要求。一節課要讓學生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考點是什麼,怎麼考等等,教師必須做到胸中有數。思品課,首先是門德育課,所以思品課教師首先應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放在首位。其次,教學方案的設計往往也是決定一節課成敗與否的關鍵,在備課時,教師要重點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要充分考慮教情和學情,切不可死搬硬套教學用書,應依據實際情況(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聯系生活,設計出符合本地、本校、本班實際的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握高效課堂40分鍾的方法三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 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2、重情境。導入新課是小學數學新授課極其重要的環節。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最佳狀態。作為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就應該體現這一 教學理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開課氣氛,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的強烈願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另外,新課的導入還要貼進生活,融於生活情境。
3、重探索。探究新知是課堂40分鍾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們課前做的所有準備、創設的所有情境都是為它做的鋪墊。《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先學後教、先練後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鑽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而老師則要當好一個引導者與合作者,全面為學生服務。
4 、重過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 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結合教學內容,有序地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數學概念;展現應用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興趣強了,那麼課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我們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設計好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現代教學觀念,一節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過去常用的“出幾道題,讓學生做做,老師講講”的方法是達不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改進練習課的練習方式,充分發揮練習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功能。 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新穎合適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從問題的實質出發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們在練習時設計的習題要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那麼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來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作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及時檢查反饋信息,及時補救。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斷實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鍾,踏實的走好每一步。
⑨ 如何分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間
當代初中生大多時間都在課堂學習知識。因此,很大程度上課堂教學的質量好壞將影響孩子們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教育呢?這需要學生、父母、老師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當今社會的應試教育的弊端越來越凸顯,越來越跟不上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進程。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
1.教師:備課不充分,照本宣科;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毫無新意,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不能一視同仁對待每一位學生。
2.學生:初中生,雖不再像小學生那麼懵懂、貪玩好耍,但是他們並未完全脫離孩子貪玩的天性。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製力不強,好奇心強,逆反心理強。
3.家長: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往往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現在社會,社會節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壓力比較大,因此,大多父母為了養家糊口,忙於賺錢,往往對孩子的關心也只限於物質方面的給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
二、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1.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的價值。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人要想在這個社會有所建樹,必須掌握充足的科學技術知識。如今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電子產品,要想操作這些高科技設備,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已經滲透於社會各個領域中,初中數學知識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知識技能了。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已經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必要性,學生才會刻苦努力學習並保持持久的動力。
2.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的去了解學習他。
有很多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都是覺得數學知識像大道理般抽象難懂,初中知識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難運用得到,因此,覺得初中數學無用,從而也無法對它產生興趣。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學生的這種心理。先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然後慢慢培養學生的興趣。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人們都有著自己的喜好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會有著濃郁的興趣,反之亦然。
教師和學生之間也一樣,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也可以是學生的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間,喜歡自己,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也相應的會被學生所喜歡,從而產生極大的興趣愛好。
4.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老師的教學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時適當的點撥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理解記憶的能力。
5.嘗試語言描述,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抽象的數學公式是學生難以記憶的,但如果能抓住公式的特點,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提示公式的內涵,不僅能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而且對公式的記憶的記憶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6.從知識的作用上理解記憶。數學中有的知識,其內容本身就提示了它的作用。如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定義:垂直於一條線段並且平分這條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平分線定義: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相等兩個角,這條射線叫做角的平分線。如果能真正理解其作用,就無須死記硬背,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即可。
7.猜測能力的培養。猜測建立在基礎上,是學習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屬主動性思維。學生解數學題,往往是從猜測開始的,即用「猜測——驗算——再猜測」的方法。
8.探索能力的培養。在給定的條件下,把問題加以改造、延伸,讓學生進行探索,從中獲取新知識,開拓解題視野。
9.辨異或辨錯能力的培養。利用學生平時解題過程中由於概念模糊、知識遺忘、考慮不全、粗心大意等出現的錯誤,促使其大腦對信息進行積極的篩選。
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即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注意激勵學生敢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並創造機會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熱情,從而不斷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