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蒙氏教學是什麼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
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 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 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點
[編輯本段]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只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 ——為的孩子打造的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充分的教具提供 ——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 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 —— 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在心愛樂園的親子課堂中,家長不僅可以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上課,在課程中增進親子感情。
㈡ 蒙氏教育五大領域,包括哪些內容有什麼特色
蒙特梭利教學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能力分別是:
1、日常生活領域
培養幼兒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組織能力增強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從而把孩子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度,脫離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會幫助別人,照顧環境,培養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並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行為,為將來進入正式的社會生活做准備。
2、感官領域
培養幼兒視、聽、嗅、味、觸五覺敏銳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兒的每一項感覺都是靈敏全面發展。為學習數學及其他領域做准備,爭強對於社會及知識的感知,培養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維能力。
3、數學領域
培養數的概念,理解加減乘除運算的關系,會做100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會做簡單的測量工作,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語言領域
培養幼兒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幼兒更好的書寫和閱讀,使幼兒在童年時期就形成良好的閱讀與書寫習慣,培養喜愛閱讀的興趣、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強化聽力與閱讀能力,提高書寫能力。
5、科學文化領域
增長幼兒見識,開闊眼界,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兒從小就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了解基本的動植物學、地理學、天文學、歷史學知識。
(2)蒙童數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蒙氏教育特點
1、國情不同
首先,硬體方面:國外的幼兒園普遍在教學環境及教室設施上比國內幼兒園要好一些,對教具、教學輔助材料以及其它如電腦、列印機等教學實現的工具投入也更多。
其次,師資方面:國外注重有經驗的教師,而國內更注重有活力的年輕教師,有經驗的教師雖然年齡偏大,但可以很好的運用即往經驗組織教學,年輕教師有活力有激情但在教學上需要更加規范的管理,使教學保持在一個正常開展的范圍內。
最後,師生配比方面: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師生配備比例偏大,按國外的要求觀察、指導教學是不太現實的。
2、教育觀念不同
國內幼兒教學更注重知識的含量,而國外的幼教更注重幼兒自身發展與快樂成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對教育有特有的理解,國內的幼兒家長也在教學上對知識性的要求比較高,應該尊重國內的教育需求,在知識內容上應該適當加強,即不能搞傳統教育的一刀切教學。
也不能過分強調自我發展丟掉中國重視知識的良好傳統。另外,國內的小學也更注重集體教學,從而就會出現從蒙班個體教學向集體教學轉變的過程,這種情況在國外蒙氏教學里比較鮮見。
二、總目標
在幼兒的發展關鍵期解放幼兒的大腦和雙手,挖掘幼兒的內在潛力,使幼兒不僅獲得知識,更獲得方法和經驗,不僅思維解放,更形成良好的社交習慣及適應現實社會的文明行為,成為一個優雅肯負責,有擔當的人。
㈢ 蒙氏數學的好處
蒙氏數學對於孩子的五大好處:
一:孩子在創造性、邏輯性、秩序性、獨立性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孩子6歲前會進行千位以內加、減、乘、除的運算,達到小學二年級的水平。
三:智力能力好的可達到千位以內加、減、乘、除的心算。
四:孩子上小學的數學成績普遍要高於同齡人,並一直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五:更多的間接影響是對孩子未來一生的影響,無論孩子從事何種職業,從小對孩子內在秩序的培養,將使孩子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如果這一切是在孩子心智定型前進行塑造和培養,效果會遠遠好於孩子心智成熟以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精確的秩序心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蒙氏數學應該從小培養,孩子3歲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可以幫孩子報一個火花思維的專業課程,不用擔心孩子跟不上課程,火花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課程,一共分為了6大體系,循循漸進的來進行學習!
㈣ 蒙氏教育的優缺點
一、蒙氏教育的優點:
1、通過蒙特梭利的教育,孩子在幾何圖形和數學思維上都很有優勢。
2、蒙特梭利教具給孩子許多機會進行手部訓練且提倡在運動中形成學習能力,這使孩子不但可以自如地運用雙手,而且也有極好的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
3、蒙氏教育的孩子坦率並積極探尋,顯現出自主的學習態度。這是因為蒙氏教育提倡以兒童為主,輔以教具。而每一件蒙特梭利教具和學具都有蒙氏教育的優點「自我糾錯」的特點,
4、孩子可以用眼睛看或用手摸來辨別是否正確。只有體驗過「自我訂正」的人才會坦率,而且會自主地學習。
二、蒙氏教育的缺點:
1、因為中國並沒有全面推行蒙氏教育,因此在目前情況下,孩子都是在幼兒園或輔導班接受這種訓練,但在家庭生活中一般不能進行最有效的配合。
2、在孩子上學之後,由於我國的小學、初中以至高中都是一種傳統式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講課,而蒙氏班則是讓孩子們席地而坐,沒有課桌、板凳,孩子已經習慣了「自由」的活動氛圍,也就不適應小學的教育模式。
(4)蒙童數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點: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參考資料:蒙氏教育-網路
㈤ 數學啟蒙,家長應該如何做
與孩子一起讀與數學啟蒙有關的繪本,遇見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想和做,不要直接告訴他。
記住,孩子自己的體驗,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一種語言,用以描述世界的客觀性的語言,所以它應該包羅萬象,不單單是數字。 一般的數學應該包括:數字、空間、時間、排序、分類、歸納和邏輯等等, 因此數學啟蒙應該包括這些方面。
一般來說,2歲以後小孩進入前運算階段,開始有數學思維的萌芽,家長可以實施數學啟蒙。 一開始,我覺得先是空間,上、下、左、右的辨識。這個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做點 游戲 ,例如扔紙飛機,坐木馬,藏貓貓,都是在感受空間。
然後是分類、排序和歸納。 小朋友最喜歡收集一堆東西,可以在裡面挑不同,或者按大小排序,按顏色分類。 積木就是很好的 游戲 ,還可以更多地體驗空間。
下面就是數字、時間和邏輯的啟蒙,可以數數,看鍾表,平常跟孩子聊天,鼓勵他提問等。
「加減法為什麼永遠出錯?」「小數點後永遠數不清?」小學後孩子叫苦連天,大人捶胸頓足。可是,數學真的有那麼難嗎?其實呢,數學學不好,是因為數學啟蒙沒做好!並不是因為孩子沒天賦,事實是每個孩子天生都有數感。抓住孩子的2-6歲數學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有效、科學的數學啟蒙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大熱的STEM教育,是指給孩子進行Science(科學)、Technology( 科技 )、Engineering(工程)和Maths(數學)領域的教育和引導,數學作為技術與工程學科的基礎工具,則是重中之重。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關於數學啟蒙,爸爸媽媽常跌進的幾個誤區在這里啦!
誤區1:孩子這么小,數學概念那麼抽象,上小學再說吧。
其實孩子天生具備天生的數感,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搞不懂,反而要好好抓住數學啟蒙黃金期,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數感。所以,數學啟蒙越早越好。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從2歲6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啟蒙了。在9歲前為孩子培養起數學思維,只要不發生意外,孩子未來完全可以以不變的數學能力,應對萬變的數學知識和題目。不過,對於孩子的學習,興趣永遠是最好的源動力。所以,數學啟蒙中最重要的一環其實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誤區2:會識數+能算術 數學啟蒙
有很多爸爸媽媽會說:數學啟蒙很難嗎?我家娃從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數數和做一些簡單的計算了。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學幾乎就是算數的代名詞。
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對數字、數量關系、排列順序、形體特徵等表現出興趣,具體的行為有很多,比如在超市對價格標簽很有興趣,會自己去讀上面的數字;孩子也可能經常問現在是幾點鍾?或者對比兩個數字,比如他們會問5大還是2大?如果你家孩子有上面的表現,說明他們的數學敏感期來了。
在生活中,數數是計算的啟蒙、玩積木是立體幾何的啟蒙、切披薩是分數的啟蒙、折紙是平面幾何的啟蒙、拼圖是邏輯思維的啟蒙……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用心去發現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啟蒙呢?
在生活中,數數是計算的啟蒙、玩積木是立體幾何的啟蒙、切披薩是分數的啟蒙、折紙是平面幾何的啟蒙、拼圖是邏輯思維的啟蒙……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用心去發現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靈感啟蒙呢?
早期的數學概念有時並不一定是數字的。像分類、形狀、有規律的排序都是數學,時間概念,空間概念都是數學,家長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啟蒙了。
孩子3歲半左右進入數學敏感期,他們會對數字概念相關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家長要充分合理的運用這個特殊的時期,和孩子進行一些 游戲 性的數學 游戲 ,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從而更好的進行數學啟蒙。
家長前期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培養數學興趣,興趣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之後的話可以讓孩子玩一些簡單的益智類的玩具來進行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鍛煉孩子大腦,像積木,拼圖 游戲 等等都是比較適合學齡前兒童的。
現在很多家庭都比較重視孩子早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大部分都是選擇讓孩子參加課外興趣班來進行培養,我覺得相對於家長在家自己教學,專業課程班的教學可能會更加適合孩子。
之前也有試聽過國內一些做得比較不錯的課程,相對比之下,火花思維的課程從更方面來說都是比較適合孩子的,課程比較有趣,能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前兩天看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個教授談數學的思維。中國孩子包括中國的教師給孩子們講數學的時候,比如說講長方形的面積,那麼容易舉例說一個長三厘米寬五厘米,那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學習知道就是長乘寬,但是這個叫數學的基本常識,不叫數學思維。好的數學思維應該是怎麼樣講,就讓孩子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之後,給他們舉出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面積是30的長方形會有什麼樣的這種組合方式?這一下子讓孩子們就知道這個所謂的長乘寬算長方形的面積,其實它有很多種的這種可能,那麼這樣子一下就打開孩子的思維。
利用繪本進行家庭數學啟蒙是很好的思路,不過數學的學習是需要反復練習的,所以我更推薦結合繪本來設計 游戲 。目前市面上數學繪本雖然很多,但我只買過漢聲數學繪本(全套41冊)這套,覺得確實不錯,推薦給您。這套書是漢聲出版社從美國引進,雖說成書時間早(美國和前蘇聯冷戰時期),但因為是美國為了提高國力,專門請一批數學專家創作的,所以內容還是很考究。
不過,這套書雖說是針對孩子的圖畫書,實際上孩子自己直接讀,並不那麼好理解。我個人認為這套書更適合家長和老師先讀,弄明白了,再依照提示結合自己家的情況,為孩子設計 游戲 。
國家科學課程標准(3-6年級)研製項目負責人郝京華教授曾感慨過「我們的孩子也許從來都沒有學會過」,她說「每門學科的核心概念並不多,但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是可遷移的,理解了它們,思維便能超越主題和事實。知識是學不完的,思維才是重點要學習的。」家長也認真地讀一下這段話,這是你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一個基本原則。不是要以聽到「孩子這么小就能解高年級的難題,真是了不起」而驕傲,應該趁著孩子小,願意反復玩同類 游戲 的機會,把數學核心的概念和思維方式,通過反復練習,深植於孩子體內。
哪些是數學的核心概念呢?大致可以分為五類(我非數學專業,這是我讀漢聲的筆記):
1. 數與計算。比如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等,以及加減乘除的計算原理。
2. 量與實測。長度、重量、體積、面積、容量、時間等大小多寡,以及如何測量這些數量。
3. 幾何與空間。比如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
4. 統計與概率。統計是處理大量資料時所使用的方法;概率是講機會率的問題。
5. 集合與關系。是講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比如小明的家是一個集合,小明則是這個家的元素,我們說小明屬於這個家。
上面的基本概念看上去抽象,其實孩子們很小就接觸了,畢竟數學的概念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產生的。那麼怎麼設計 游戲 呢?也有幾個原則:
1. 要符合孩子的發展階段。一步一步地來,不要著急。只要你有準備,就總有機會。
2.要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玩。可以等待機會,可以創造機會;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延展出來。總之,不要硬來。
3.要和孩子一起玩兒。這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游戲 ,需要有人引導。引導者不投入,或者不參與,孩子就會失去興趣。
其他策略還有很多,孩子從小喜歡各種文娛活動,唱歌,跳舞,畫畫,做運動。可以在他喜歡的這些活動中融入數學的概念,埋下伏筆,共同探討一些基本算式和定理是怎麼來的。
這里我推薦另外一本書:《成長中的藝術家:兒童美術教程》,這本書也是從美國引進的一本書,作者是教育學博士,也從事藝術創作,三十多年致力於幼兒多學科融合的課程研究。書中有很多活動設計的方法和具體案例可以結合起來用,不過這本書主要是針對0到8歲的孩子,八歲以上的孩子是否適用不得而知。
在帶寶寶的過程中,不管生活還是 游戲 里都注意強調數量,比如我們吃一個蘋果,拿幾塊積木(並且數一數),這就是最早的啟蒙,讓她從小對事物數量有一定的概念和認知。
正兒八經開始學習基本的數學知識應該在二歲左右,可以開始教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數數,兩隻眼睛 ,兩個耳朵,兩只手兩條腿,然後數手指學習從一數到十,在每次爬樓時跟寶寶一起數樓梯,每次數到十,再重來一次,加強鞏固,然後學習數字卡,爭取認識數字1到十,孩子有興趣可以教他們寫一寫,通過一年左右的培養為入園做准備,很多地方入園會有基本的能力測試,數數,數積木,認顏色等等。
個人認為入園前掌握這些基本的數學常識就可以,不能太過心急,教太多反倒適得其反。我家小寶現在小班,十個數字還有時會混淆,會認錯,我們也不會太在意,每個孩子接受或者理解事物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學的比較塊,有的就得等她自己完全接受明白。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數學是我們上學時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而且數學也是很多孩子和媽媽都頭痛的點,在家長看來很簡單的加減法卻成為難倒孩子的攔路石。所以現在很多媽媽都想著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那麼培養數學思維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1、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一種有條件、有步驟、有根據、漸進式的思維方式,能夠使人能保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條不紊地處理頭緒紛繁的各項工作。
2、培養想像力。 想像力是人們通過觀察所得到的豐富表象和已掌握的舊知識、舊經驗結合的結果, 也是人腦對已有形象( 表象) 的再造加工而形成、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形象思維的重要形式。通過數學中數量的想像、數量關系的想像、空間想像、幾何直觀想像、數學符號想像等來鍛煉。
3、培養 探索 力。 數學的學習和思考,會為學生打開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激發他們的 探索 精神、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使他們更加靈活和主動,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揮。
數學培養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所以很多父母就想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或者休息的時候在家裡給寶寶做數學啟蒙,那麼在家裡應該怎麼做呢!其實數學鍛煉的類型主要是8種,我們在家裡利用現有的教具圍繞這八種來鍛煉就可以。
首先是識數,學習數學,數量一定是在最前面的。數數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數的四個基本原則:固定順序原則、一一對應原則、順序無關原則、基數原則,才能真正地進行理解數數。
固定順序原則:就是指寶寶每次說出的數詞順序是一樣的。數字的順序—1、2、3、4….這是固定的,即3總是在2的後面,4的前面。
在家裡就可以和寶寶玩數數的兒歌、寫出1-10讓寶寶數出來、
一一對應原則:即兒童在數數時,一個數只能對應一個物體。在數數時要做到手眼嘴相結合。很多寶寶數數時手指指到5但是嘴裡早就說道789了,眼睛也不聚焦很迷茫。所以在家裡時父母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 游戲 ,比如飛行棋,就是那種擲骰子擲到幾就往前走幾步的 游戲 ,如果家裡沒有道具自己畫一個也可以,這樣可以很好的鍛煉寶寶的一一對應原則。
順序無關原則:即集合的總數與點數這個集合中物體的順序無關。這里指的是對象的順序無關,不管你從對象的什麼位置開始數數,結果都一樣。數字是有順序的,被數的對象卻沒有順序。在家裡就可以用常見的花生、大豆,抓10個起,後期可以增多,把他無規律的散落在地上,讓孩子去數他的總數量。
基數原則:是指在給一個集合增加或減少一些元素時,可以接著數或者倒著數,而不用重新點數。 在家裡可以帶寶貝一起跳繩,跳了5個累了休息之後再接著跳時不從頭開始數,從6開始,即使被打斷了之後還能夠無縫連接,在家裡也可以用雪花片或積木練習。
比較固體物體的大小,能區分最大最小更大更小的概念。比大小最開始可以用球類,寶寶一般對球都比較敏感和喜歡,可以找大球小球放在一起讓寶寶區分。或者大娃娃小娃娃、大椅子小椅子等等家裡平常都用的東西都可以。
比較物體的輕重,能區分最輕最重更輕更重的概念。可以在平時壓寶寶的背部、指關節做按摩時,讓寶寶感受壓力的輕重、快慢,先輕後重,先快後慢,一邊按壓一邊說「輕、重、快、慢」,使寶寶將聲音與皮膚感覺聯系起來,這是一種方式。平時買菜時也可以讓寶寶幫助自己提東西,比如先讓寶寶提一顆大白菜,走兩步後會很重很累,然後再給寶貝換一顆大蘿卜,寶貝就會感覺輕了一些,走一會再換一枚西紅柿,這時候就更輕了,這個過程要和寶寶交流,問他的感受,從開始的很重-輕一點-更輕的過程。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區分最長最短更長更短的概念。比較長短都很常見,可以讓寶寶和媽媽比較胳膊、腿等身體的長短,也樂可以比較寶寶的餐具:筷子、勺子等都可以。
培養孩子的數感,能夠從數量判斷多少。結合數量的概念,能理解數字9比數字3更大。多少的比較就用家裡的大豆,抓一把出來分成兩份,一分多一份少,讓寶寶先目測、再數數、再對比。
能說出平面幾何圖片的形狀及特徵: 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在眾多形狀中,圓形常常是寶寶認識的第一種形狀。最初,如果給寶寶一個圓形的物品,讓他把形狀差不多的物品從眾多物品中挑出來,寶寶能夠挑對,說明他掌握了圓形的特徵。緊接著,再認識方形,三角形等更為復雜的圖形。
在家裡可以用食物認識形狀,比如吃小餅干,讓它找出圓形的餅干或三角形的,這樣做的目的,寶寶既學習了形狀,又可以吃的很開心。或者用家裡的玩具認識形狀,讓它把圓形積木給爸爸,正方形積木給媽媽,三角形積木給奶奶,這樣寶寶既學習了形狀,又挑戰了高難度
知道上下左右,前後里外。並且能將位置進行對應。可以先從小東西著手,可以拿一個水杯和小球,把小球放在水杯的裡面、外面、左面、右面、前面、後面等等不同方位讓寶寶識別。接著可以和寶寶玩躲貓貓的 游戲 ,在大的空間里讓寶寶了解到不同的方位。
分類在家裡很常見,蔬菜類、水果類、廚具類、植物類、動物類家裡都很常見,只要你有心思,任何地方都是小課堂。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帶孩子做數學啟蒙,而不僅是算數啟蒙。
2017年,我家小萌在美國私立幼兒園上學,他們真的是從小班就開始學習「從1數到20」,而且進行了各類形狀認知、空間感養成、解決問題方面的數學啟蒙。
最近,總有人喜歡從美國的數學啟蒙概念裡面「摘抄」一部分出來,刷新家長的認知。什麼「模式和關系」、「估算和測量」,一開始聽的時候簡直一臉蒙圈!
最初,我在聽到這些術語的時候也挺害怕,幾乎懷疑孩子和我們當時學的數學,完全不是同一個數學!
所以,題主問:
我其實非常理解的!
這位家長大概也是聽了很多諸如「數學啟蒙不僅是數數和20以內加減法」的言論,開始變得有些焦慮了。
所以,在今天這篇回答里,我想重點聊聊 美國是如何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
倒不是說美國教出來的孩子數學就好,而是為了幫助各位曾經和我一樣焦慮家長去理解包括「模式」、「估算」、「測量」、「空間感」、「數感」、「數學暗示」在內的術語,同時也知道到底怎麼去做!
好,不廢話,咱們開始~
基礎數學能力:通過親子互動來奠定孩子們在日常活動和 游戲 中會學會並使用一些基本的數學技巧,這將有助於孩子們日後學校中的學習。早期的數學學習並不是要在 游戲 的時候拿出計算器計算,而是通過日常的互動來學習加減法的。比如:
早期數學技能的學習,往往是在孩子與人共處的過程中進行的。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計算上下樓的台階數、數數家裡蘋果的個數、車厘子的個數等,這些非正式的教學活動都可以使孩子們逐漸建立數學基礎。
從美國教材要求來看,一年級(G1,通常是孩子5歲左右,可以對標國內的幼兒園大班,因為幼兒園實際只有Pre-K小班和K中班,然後就進入一年級了)數學課程所建立的早期數學概念和技能包括下列內容:
在進入學校學習之前,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部分關鍵的數學技能。這是因為,數學技能的進一步提升是建立在基礎數學之上的,就像一所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一樣。
在蹣跚學步的年紀里,家長可以通過下面的策略幫助孩子學習基本的數學技能(摘自Diezmann&Yelland,2000; Fromboluti&Rinck,1999):
數感
數感是准確計數的能力,首先要學會正向數數,上學後他們會接著學習倒數。與數感相關的更復雜的數學技能是找數字規律,例如加減法。
數學暗示
通過使用詞語、圖片、符號和物品使數學思想變得「真實且可見」:
空間感
在上學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將會學習幾何知識。因此在學前的幼兒期,家長們可以引入形狀、大小、空間方位和運動等概念。
測量
測量是使用尺寸、斤兩之類的單位來查看物體的長度、高度和重量;同時,以分鍾為單位的時間計量也屬於測量的一種。比如:
烘焙類的親子活動,其實就能做很好的測量啟蒙。
估算
測量是一種對某物的數量或大小進行合理估計的能力。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理解測量的概念會相對困難,但我們可以通過向他們不斷描述「更多、更少、更大、更小、大於、小於」這類的詞來幫助他們學習,比如:
模式
模式是指以邏輯方式重復的事物(數字,形狀,圖像)。通過學習模式,孩子們可以預測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進行邏輯聯系以及運用推理技能。比如:
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之前,需要教會孩子思考問題、識別問題的辦法。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通過過去學到的知識和邏輯思維技巧來和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答案。比如:
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
數學技能只是兒童早期發展的一大類技能網路(包括語言技能,身體技能和社交技能)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意識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
從這個互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乖的各種技能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家長可以主動做什麼有的家長會問,這些方法我也知道啊,但是孩子不感興趣,不喜歡堆積木、做家務、數數,那我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答案是——充分利用孩子的 好奇心 ,在陪玩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學習基本數學技能。
當然,下面這些親子陪玩的技巧大多數是為2~5歲的孩子所設計的;對於0~2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反復練習、押韻故事和數字歌來學習。
形狀玩具
和孩子一起玩形狀分類器。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不同形狀物體的特徵:有多少條邊、是什麼顏色等等。
計數和排序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裡收集一籃子小玩具、貝殼、小卵石或紐扣等。接下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數一數,籃子里物品的數量,並根據大小、顏色和功能對它們進行分類。
我家經常讓孩子自己收拾襪子,因為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分類、匹配能力,也可以進行計數;同時,襪子的翻轉也能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打電話
孩子到了3歲就可以讓他們記住自家的地址和電話號碼了。這時候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每所房子都有一個固定的號碼牌,以及自家的房子,是小區中的哪棟樓、哪單元、哪層、哪個房間。
我家會讓孩子 反復記住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 ,這也是防走失的基礎工作之一。
合適的尺寸
鼓勵孩子觀察身邊的物體的大小:
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不同尺寸的比較,以及看看這樣的擺放是否合適
當然,如果孩子有一套寶貝玩具或者書籍,讓孩子以自己的邏輯去整理玩具櫃或者書架,都是不錯的方法。
幫忙做飯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可以幫忙遞物品、攪拌和倒水等。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將很自然地學會計數,測量,增加和估計。尤其是我在上文提到的「烘焙」,需要嚴格按照食譜上的數量來進行,所以是不錯的數學啟蒙。
散步
散步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進行比較(哪塊石頭更大?)、算數(我們找到了多少個石頭?)、找不同(鴨子和兔子一樣有毛嗎?)和分類(我們收集一下紅色的葉子)的機會。
還可以討論大小(步伐的大小)、估計距離(你覺得公園離我們家近還是遠呢?)、練習數數(讓我們數數走幾步可以到達路口)。
計算時間
使用沙漏、秒錶或者計時器來安排短的活動時間(1-3分鍾),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時間意識,並了解某些事情所花的時間要比其他事情更長。
留意形狀
向孩子指出白天看到的不同形狀和顏色。如散步時看到的黃色三角形標識,商店裡可能看到的紅色長方形標識等。
閱讀和唱歌
可以帶孩子一起唱有節奏的、反復吟唱的、有數字的歌曲。這些歌曲會幫助孩子增強思維模式,也是練習語言能力和培養社交技巧的好方法。
討論天氣
我們讓孩子從日歷等渠道上看今天的日期、星期幾和天氣。通過討論冷天的內容來幫助孩子建立邏輯思維:冷天應該穿什麼?在5歲之前,我們就需要盡量讓孩子理解冷天和穿衣多少的關系了,否則不及時穿脫衣服可能引發感冒。
遞東西
在吃零食或者吃飯時,我們可以請孩子幫忙鋪上餐巾紙,可以讓他幫忙給大家分餅干或者其他事物。這有助於孩子理解分配關系。在分法物品時,我們可以強調數字的概念:
大小不同的玩具
我們可以陪孩子玩木製積木、塑料積木、空盒子等等。堆放和移動這些玩具,孩子們可以從中學習形狀及形狀間的關系(如兩個三角形可以組成一個正方形)。同時箱子、盒子和積木塊之間的大小區別有利於他們認識到尺寸的不同。
隧道 游戲
需要父母提前准備兩端開口的大紙箱,將它們拼接成隧道。孩子們試著鑽過隧道的過程,會有助於他們了解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物體的關系。
比較長短
准備幾條不同長度的色帶、毛線或者卡紙。和孩子一起按照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感官 游戲
在硬紙板上切割出不同的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讓孩子閉上眼試著觸摸形狀,感受他們的不同。
圖案 游戲
讓孩子們把珠子、不同顏色的干麥片、貼紙等不同的圖案進行拼裝,設計一個新的「作品」。在這項 游戲 中,家長要看好孩子,不要讓他們誤食或者窒息,並在結束之後收拾好材料。
整理衣物
讓家務活變得更有趣。作為家長,當你整理衣物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幫忙整理襯衫和襪子,詢問他覺得那一堆物品更大(估計)。然後可以一起數一數有幾件襯衫、是否能夠從襪子堆拿出一定數量的襪子。(不要擔心它們是否匹配!此活動更多的是 計數 而不是 匹配 。)
游樂場數學
當孩子們在游樂場玩的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比較設備的高度(高/低)、位置(上方/下方)、大小。
服裝搭配
讓孩子自己挑選想穿的衣服(當然,對於本來就特別喜歡挑選衣服的孩子來說,盡可能給她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試著問孩子:
當孩子3歲以後,我們也可以和他討論衣服上的圖案的類型、顏色、形狀等。
做表格
孩子3歲以後,我們可以和他一起製作日期表。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在表格上貼上不同的貼紙。在一周結束以後,可以一起數一下每種貼紙的數量,以此記錄一周內的天氣情況。
題主應該家庭情況不錯吧,為了孩子的數學啟蒙,一年花10~20萬都可以。
其實,早期的學科啟蒙真的沒那麼費錢,而且由於孩子還處於前運算階段,他們所需要的學習就是在日常互動中,通過反復練習來打基礎的。有了這樣的基礎,後期的數學學習真的會很快——而千萬不要陷入早期拚命刷題,後期沉迷套路,最後高階題會做(刷過)、低階提會做(簡單)、中階題出錯(沒刷過),因為正式考試時的高階題型也一定會換。
早期啟蒙,家長稍微學一學,不僅省錢,效果也很好。
㈥ 蒙氏數學教育的特點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數呈現方式的整體性:在向幼兒介紹新的教育內容時一般是以一組或以10為單位直接介紹給幼兒。這種學習使幼兒能更清楚地了解數之間的關系,了解序列間的規律,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概括能力。
2、教學方法的滲透性:注重數學與日常活動的聯系及各學科之間相互聯系,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有助於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重視感官教育。
3、幼兒的直接操作性:注重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獲得經驗,相信孩子的自學能力,為幼兒的自主學習創設環境。同時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幼兒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操作中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數學,在感官教育中建構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利用多種形式訓練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如各種游戲。
4、剛剛好教育:教具不以年齡為主,而是按幼兒的能力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的內容,做多做少,完全由孩子以自己的理解和興趣出發,使孩子絕對不會有自卑感和厭倦情緒,從而長久地保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5、豐富的內容:蒙氏數學教具共十大系列,十五種構形,十一種顏色組成,如果配以家長和孩子的手工操作,不僅可以學習數學,還可以做多種變幻的拼圖游戲。孩子既便每天操作,演變,也絕少重復,因此其豐富的內容可使孩子保持永久的興趣。
蒙氏教育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蒙氏教育
㈦ 什麼是蒙梭利教育
應該說的是蒙台梭利教育吧。
蒙台梭利(i)教學法是由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復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