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應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
(一)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構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都是經過人們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得出的真正的科學結論,只是不給學生進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即使這樣,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小學生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特別是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發生了「飛躍」或「質變」。具體地說,10—11歲學生開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質特徵,能初步掌握比較科學的定義,能領會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也能獨立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分析,並進行間接的推理(即由幾個判斷推出新的判斷)。因此可以說,這一階段正是發展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既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有人一度提出,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之一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這一點值得商榷。第一,根據心理學研究,創造思維是人們思維活動的高級過程。它有普通思維的特點,例如在解問題時,也有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等階段。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有想像的參與。另外,創造思維往往是邏輯思維的簡縮。從多數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很難發展創造思維。也就是說,發展創造思維首先要有邏輯思維做基礎。其次,人們的一般思維活動中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可以說,發展邏輯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著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品質。但是如果把創造思維作為基本要求提出來,對小學生說就要求太高了。此外,由於創造思維這一過程本身比較復雜,心理學的分析研究還很不充分,還難以具體說明它的內涵,要在小學里提出明確具體的教學要求就更困難了。
也有人強調小學數學應著重發展辯證思維。這也值得商榷。如前所述,辯證思維是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需要有一定的形式邏輯思維做基礎。而且從小學數學內容來說,雖然有些內容能夠反映辯證思維的某些規律,但有很多內容受到一定的局限。例如,對加與減,可以說是相反的運算,兩種運算相互依存,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就不好講,因為還沒有學過負數。另外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說,9—11歲才開始萌發辯證思維,顯然比形式邏輯思維發展得晚。因此在小學把發展辯證思維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還為時過早。在小學只能結合某些內容適當滲透一些唯物辯證觀點的因素,給學生積累一些感性材料,而不是講辯證法。例如,講整數加法與減法時,可以通過實例說明它們是相反的運算,是相互依存的;講分數乘除法時,可以通過實例說明兩種運算在分數中可以相互轉化。
B.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 運用直觀演示,啟發學生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而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那
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有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呢?我認為,教師應注重利用豐富的感性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引出數學問題。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進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認識」時,我就先出示「兩個小朋友在跳橡皮筋」圖,然後演示「又跑來一位小朋友」,並提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跳皮筋?」並畫上大圓圈。接著,再讓學生邊手勢演示,邊口述圖意。這樣,學生就直觀感知了「兩個小朋友和一個小朋友」合起來是「三個小朋友」,要用加法計算。此時,學生也就初步明確了 「將兩個部分數合起來求總數,應用加法計算」。然後再讓學生說一說「2+1=3」的意義,讓他們將已得的信息分解辨析,即「3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2,表示原來的兩個小朋友;另一部分是1,表示又跑來的一個小朋友。2是3里的一部分,1是3里的另一部分。」這樣,學生就不但解決了加法的數量關系,同時還為下一步學習減法打下了基礎。
二、 通過實際操作,調動學生思維
動手操作是發展小學生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應通過直觀操作,使
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讓他們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
例如,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我就讓學生在事先准備的數位筒
內擺小棒,先在各位筒內擺9根,手裡拿2根.然後提出問題:「從手裡拿出幾根就可以把9根小棒湊成10根?」學生會想:「1和9湊成10,從手裡拿1根小棒放入個位筒。」接著又提問:「個位筒滿10根,捆成一捆,應放入數位筒的哪一位?2根小棒,拿出1根和9根湊成10根後還剩幾根?應放進數位筒的哪一位?」這樣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動腦思考,便初步掌握了如何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最後,我還要求學生用語言敘述出思維的過程,促使新知識內化。這樣,通過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動手、動口、動腦,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訓練語言表達,發展學生思維
讓學生有條理有依據地思考問題並敘述思維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
口頭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運用直觀演示和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外,還需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條理性的訓練,應借用直觀和操作,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思維的過程。
C. 如何訓練一年級數學思維
1、緊扣教材,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教材上的直觀圖。比如「比多少」,學生從直觀圖上就能看出誰多誰少,但不能只停留在這里,還應拓展開來,比如,第一組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學生馬上就會數第一組有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從而通過比較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
2、聯系實際,動手操作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有限,在接觸新知識時,如果光靠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是不會有多大效果的,一定得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這就需要實際操作。比如學習「左右」時,在學生知道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後,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利用書本、文具盒等動手進行實際操作。當然,老師要精心設計操作口令或程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就會開動腦筋,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活躍度。
3、訓練語言 發展思維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關鍵。學生的思維是否合理,得會表達出來,得靠語言來檢驗,這就得讓學生善於把自己的所想有條理的講出來。只有這樣,才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比如可通過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比大小,比長短等,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
4、拓展訓練,舉一反三
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只局限在做一些固定的題型,得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就得進行拓展訓練。比如學習了用3個數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那就可以訓練給學生5個數,讓學生從中選出3個數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假如給學生的數是3、6、2、5、8,學生經過思考就會選擇:3、2、5;6、2、8;3、5、8這三種的任一種,無疑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訓練很重要,尤其是數學思維訓練,對學生以後的學科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以上這些方法對大家會有幫助!
D. 適合一年級孩子的數學思維課有哪些
適合一年級孩子的數學思維課有火花思維、新東方思維、思恐思維的課程。
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就是5-7歲之間,正好是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通過很系統的專題設計,讓孩子理解各種數學邏輯、思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然後不斷地自己去理解運用,數理思維能力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
小學生思維拓展的方法:
1、興趣調動法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濃厚的興趣是思維興奮的最佳催化劑。心理學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材料不感興趣,則思維就會處於抑制狀態;反之,思維就會處於興奮狀態。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首先設法激活學生的興趣,然後用這個激活了的興趣去啟動學生的思維。
2、情感渲染法
如果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那麼,情感則是學習的動力。語文學科從學科屬性講,屬人文學科的范疇,其自身擁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性。因此,同其他學科相比,用「情」啟「思」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的條件。
3、信心鼓勵法
信心是一個人學習取得成功的堅強柱石。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一個人,只要他堅信自己能學好,並且充滿必勝的信心,那麼,他的思維就會高度活躍。這時,不論學習什麼材料,均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E.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數學思維能力 教育學家的經驗之談
1、理解概念 打好基礎。
剛入學的學生,數數都很熟練,但對數的概念不甚清楚,所以,在教學准備課10以內數的認識時要下一番功夫。教學時,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數數,由實物(如鉛筆、小刀、小棒、圖畫),抽象到用算珠代替數,最後抽象到具體的數。數的概念的形成是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開始,逐漸引導,讓學生理解,數表示某一事物的多少。教材中有很多的概念含義,對含義的教學,教師要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只有掌握了這些含義,才能讓思維邁開步子。
2、注重操作 活躍思維。
由於年齡特點,一年級學生思維是和動作分不開的,是形象思維。利用動手操作,形成表象,最終才能發展到抽象思維,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加強直觀教學,通過各種感官來學習,教師要盡可能多給學生操作的機會。特別重要的是:學生的操作要發揮作用,忽略思考的操作就失去了操作的意義,這就要求學生根據操作,運用形象進行思維活動。這時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操作程序和指導語。實踐證明,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的直觀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形成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這樣獲得的知識牢固,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思維的活躍。
3、訓練語言 促進思維.
培養學生有條理,有根據的思考,比較完整的敘述思考過程。學生想的是否有條理,有根據,要靠語言來檢驗,所以,從一年級開始要重視訓練學生說來促進想,這樣有利於學生發展思維。教材中直觀圖較多,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准確地說出圖意。教學加減含義時,我就以一問一答一擺的形式,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說。
通過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把學生的操作觀察,思維和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今後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4、注重聯系 豐富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判斷,推理等,學會思考問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知識間的聯系。比如由加算減的計算問題,就是利用加減法之間的聯系,既解決了減法的計算問題,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類推能力。由加算減的鋪墊,有一幅圖列兩道算式,到一幅圖列四道算式,揭示相應的加減法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學習由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就比較容易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尤其是當今後素質教學為知道思想的教育改革時期,更突出強調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我們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F. 怎樣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_如何學生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一年級正是學生接觸學習,鍛煉思維的時候,那麼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究竟需要怎麼做?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怎樣才能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希望大家喜歡。
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找准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突破口。
心理學家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是培養和發展數學能力的突破口。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它們反映了思維的不同方面的特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不同的培養手段。
思維的深刻性既是數學的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既要以學生為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的差異集中體現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中應當 教育 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
數學思維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確前提下的速度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考慮訓練學生的運算速度,另一方面要盡量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原理的本質,提高所掌握的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因為所掌握的知識越本質、抽象程度越高,其適應的范圍就越廣泛,檢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運算速度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理解程度的差異,而且還有運算習慣以及思維概括能力的差異。因此,數學教學中,應當時刻向學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學生掌握速算的要領。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當增強數學教學的變化性,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廣泛聯想空間,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能夠從多種角度進行考慮,並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舉一反三”。教學實踐表明,變式教學對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學中,使學生用等值語言敘述概念;數學公式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公式的各種變形等,都有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首先應當使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知識,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還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多思善問。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是創新的開始。數學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自我鑒別。新的課程標准和教材為我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可以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檢查和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上。要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中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 方法 、技能和技巧,它們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學習中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原因何在。
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 思維方式 。要學生善於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什麼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致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會運用綜合法和分析法,並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進行表達。
此外,還應加強分析、綜合、類比等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 邏輯思維 能力;加強逆向應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訓練,提高 逆向思維 能力;通過解題錯、漏的剖析,提高辨識思維能力;通過一題多解(證)的訓練,提高 發散思維 能力等。
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善於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一要培養興趣,讓學生迸發思維。教師要精心設計,使每節課形象、生動,並有意創造動人情境,設置誘人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慾望,還要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
二要分散難點,讓學生樂於思維。對於較難的問題或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分解,減緩坡度,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於思維。
三要鼓勵創新,讓學生獨立思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鼓勵學生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展。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怎樣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 如何培養孩子的十大數學思維能力
3.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成績
4.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5. 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方法
G. 如何培養一年級孩子數學思維能力
一、動手操作,以動促思、培養動作思維
動作是思維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喜歡模仿。因此,在教學時我有意識地「投其所好」,多創設情景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從而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學習起來就有了依靠,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知識。
例如,教學《分類》時,安排了這樣一個情境。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堆東西(大小、顏色、形狀不同的卡子、手鐲、擦臉油,各種葯品,各種筆,紙幣、硬幣,各種交費收據),學生上台收拾東西的過程中知道了什麼叫《分類》,自然學會了按一定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的知識,體會到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以上安排的互動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既明白了什麼叫分類,掌握了分類的方法,以動促思,達到了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
二、用眼觀察,以形促思,培養形象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如培養學生對圖形的有意觀察,以形促思,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但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能力往往比較差,觀察常是隨意性的,有時甚至主次不分,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及時指導。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先拿出一個墨水瓶的盒子,讓學生觀察這個盒子有幾個面?再引導學生看一看每一面都是什麼形狀?教師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相對的兩個面怎樣?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逐漸認識到長方體有6個面,上下、前後、左右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大小相同。這樣,學生觀察有方法,思考有憑借,通過藉助觀察實物,促進了形象思維的發展,同時教會了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方法。
三、重視表達,以口促思,培養表象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發展思維的,沒有語言,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所以,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生活語言轉化到數學語言上,鼓勵他們多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從而發展思維。但低年級學生由於詞彙有限,往往在表達中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因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要堅持循序漸進,從准備課開始,教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如在《比多少》的教學中逐漸教會學生用「誰多、誰少、誰比誰多些、誰比誰少些、誰最多、誰最少、誰和誰是同樣多、誰比誰多幾個、少幾個」等詞語把比較的結果表達出來。在看圖列式教學中,引導學生看圖,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圖意來,再列算式。如「左邊有2隻鴨子,從右邊游來5支鴨子,求一共有多少只鴨子?用加法算;手裡4隻氣球,飛走了3隻氣球,求還剩多少只氣球?用減法算」等。學生在觀察、思考、表達的過程中使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加強練習,以練促思,培養抽象思維
教學大綱提出:「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學以致用,能促使思維內化。
練習要有科學化:練習應是創造性勞動,因此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的加減應用題」時,分析、列式、解答的全部過程都要進行練習,但關鍵不在計算上,而在於分析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從而理清解題思路,尋找正確的解題方法。
H. 如何對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訓練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語言特別精確的特點。數學教學課可以說就是一種思維訓練課。特別在低年級尤為重要,要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科學運用遷移規律,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如在第一冊數學教材中學生已學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像比較9+6( )8+6,部分學生可能還要先算出得數再比較,在這里要教給學生不一定要計算,先去觀察,啟發思考,學會估算,為以後的估算教學做鋪墊,這樣比較大小的例題很多,再如9+4()9,13-9()13。
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指思維的路徑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維者能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布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
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出示9加3,讓學生思考怎麼計算。不一定局限於教材中的「湊十法」,只要學生說得正確,都應給予肯定。像這樣發散性思維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路。
三、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去創造新的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是要求學生能在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尋求獨創解法。
如8加5的進位加法,有的學生說不一定用湊十法算,我把5分成1和4,8加1得9,再用9加4得13,因為9加4的知識前面已經學過,掌握得比較牢固。對於學生的這種獨創方法也應予以肯定,使學生產生滿足要求感,使其在今後能去獨創思考。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入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這是培養人才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