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處理小學數學的教材

如何處理小學數學的教材

發布時間:2023-03-14 00:51:07

1. 如何活用小學數學教材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2. 如何科學的使用小學數學教材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收益,還得靠老師的善於運用。」這句話告訴我,教材僅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資源,但並不是唯一的資源。由於學生情況,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應從實際出發,科學地處理教材,靈活地駕馭教材,創造性地開發教學資源。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該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小學數學教材呢?
1、教材資源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翻開我們的新教材可以看到,編者用生活中看得到、用得著、有趣味的圖示,畫面和語句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數學,有生動描繪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這些內容不僅使學生學到必要的數學知識,而且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觀察生活,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天真活潑的特點,所以我們老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效的活動情景、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置學生於具體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真渴望,讓學生在悅耳、悅心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例如:我在教「位置」這一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做一個游戲「找一找」。首先找一找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然後找一找自己在誰的前面,又在誰的後面。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一邊找一邊說。然後我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有關的情景圖讓學生來區分前、後、上、下,這時學生們既愉快又輕松得認真觀察情境圖,小手高高的舉起,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
2、教材資源彈性化
課堂教學內容就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識結構的過程,要實現這一過程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取決於課堂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適當簡化和變通,教學時,盡量地突出最主要、最本質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如果教材中有些素材不充分,不利於學生形成概念,教師則應及時補充新的內容。
例如:我剛教過的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是小數除法中最難的一種計算,因為要利用商不變的規律將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把小數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然後再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的實際應用對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點。所以我就充分運用課程資源里數學課件中補充的變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這種轉化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我使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快四年了,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老師們經常在一起探討,互相鼓勵。我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是面對農村學生的現狀我還是有一些困惑,藉此機會提出來和更多的同行們一起研究探討。
第一:我感覺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教材開放性很大,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很有好處,但是老師對教材的難度和深度難得把握好。
例如:解決數學問題,現在沒有按類型,步驟等進行系統的分類講解,要求也沒有老教材明確,答語在第四冊才出現,還有人教版五年級的利用公式計算現在也可以連等,還帶單位名稱。又如:現在的估算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法,各種計算還都要求先估一估;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互化也不講方法但在小數的意義里卻出現很多這種類型的題目等等。
第二:新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很少明確呈現,常常是讓學生去探索、發現。我也是這樣去引導學生的,但真正通過自己探索並發現結論的學生很有限,而且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准確運用這些公式,定律解決問題的同學也是有限的。因此為了最終的結果——學習成績,我有時也違心地讓學生背有關的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 例如:乘法運算定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等。所以心裡也很矛盾,到底怎樣做才合適呢?希望得到同行們的幫助。
第三:我個人感覺計算和解決數學問題難得兩全其美。新教材中計算都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出現的,一節課既要學會計算又要解決數學問題,往往容易顧此失彼。我也深深感到是自己還不能靈活地駕馭新教材,但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在努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同行互相幫助,讓我們能夠盡早真正地科學地處理新教材,靈活地駕馭新教材,創造性地開發新教材資源。

3. 如何優化使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習題

作為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一種有效手段,利用數學主題圖幫助學生探索知識,其實是一種數形結合的學習方法,具有直觀形象的優點,體現了由具體向抽象逐步過渡的教學原則。一幅主題圖就是一道內容豐富的數學習題,尤其是那些以問題為主題的數學主題圖,更是鍛煉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那麼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恰當、有效地利用主題圖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以下是筆者的幾點體會:
一、理解內涵,合理利用
實驗教材把數學問題以「主題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一種體現現代數學教學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方式。發揮好主題圖的這些優勢,使之在課堂上真正落實到為學生服務上,前提是教師對其內涵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教師首先要理解透主題圖的意思,通過閱讀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找出主題圖的真正含義,並對其進行合理、創造性的使用,是充分發揮主題圖教學價值的保證。
例如:一年級《6和7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從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看,該主題圖是不能孤立起來看的,它是與其圖下的一些材料一起呈現了五個層面的內容:主題圖、集合圖、點子圖、數、小棒擺圖形,它們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過程,是不能割裂開來理解的。它應該是「6」和「7」兩個數從直觀感知到抽象歸納再到理解應用的一個完整過程,也是一個引導學生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的過程。教學中要想使課堂生動而有趣、活潑而又具有思考思維提升,教師必須准確地理解「主題圖」的內涵,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學習材料,通過「數圖中的內容」、「擺圖中的內容」、「說圖中的內容」等環節,有層次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6與7的數學內涵,經歷數6和7,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
二、逐一呈現,循序漸進
主題圖要逐一呈現,而且要邊呈現邊講解,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太快學生接受不了。例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上冊第28頁「加減混合」時,主題圖就要逐一逐一地呈現,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車上原來是有67人,下來25人後,又有28人上車,現在車上有多少人?」如果主題圖不是逐一逐一地出現,學生很難看懂它的意思,因為小學二年級的農村學生,坐車的經歷不多,甚至有的還沒有坐過車,根本不理解題目的意思,所以教師必須邊呈現主題圖邊講解,把現實生活中的靜態畫面還原為動態畫面,讓學生經歷、感受、理解,然後掌握。
教學主題圖還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就是為了不用教。教學主題圖的成功之處在於:從由教師講逐步過渡到由學生講;由學生講逐步過渡到由學生去想;再由學生去想逐步過渡到由學生自己去編。還是以上面的「加減混合」為例,我們一開始是由教學來指揮,邊呈現主題圖邊講解,學生只是看,聽,想,做;當學生能理解、掌握後再引導學生試著講述主題圖的大概意思:「車上原來是有67人,下來25人後,又有28人上車,現在車上有多少人?」然後再讓學生想「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應該怎麼做?當學生能想出來、做出來了,再引導他們思索:生活中,你見到過這樣的事情嗎?如果見過,你會怎麼講給人家聽?最後問些什麼數學問題?其實,這就是編寫題目啦。這樣就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掌握、學習了數學知識。
三、多元互動,拓展思維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利用主題圖教學中,作為組織者、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主題圖情景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設各種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間,多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語言解釋和說明自己的觀點;要想方設法採取多樣性的辦法引導,激勵、喚醒、鼓勵學生主動看圖、說圖、表意、探究、質疑,深刻體會主題圖中數學信息所蘊含的數量關系,積極探究解題方法,激活數學思維潛能。
例如,一年級數學課本上冊第75頁加減混合例題,教學時教師可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同桌合作,自由說―說從主題圖中先看到了什麼情景,又看到了什麼情景;經過學生一番各抒己見之後,啟發學生表述圖題情景:「湖裡原來有4隻白天鵝,先飛來了3隻,後飛走了2隻」……,這樣經過生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圖題意當中所蘊含的數學信息條件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從而激活數學問題的產生,讓學生主動地提出這樣的數學問題:「這時湖裡還有多少只白天鵝?」。此時,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解題列式思維過程便水到渠成。
總之,數學主題圖是我們老師和學生教與學的好朋友。利用主題圖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領學生經歷情境呈現、感悟數學問題存在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在主題圖情境中去發現、探索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

4. 如何創造性的使用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數學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於教材,因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以《課程標准》為指導,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礎上,大膽靈活地處理教材,努力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內容成為更利於學生自主探索,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改革才能落實到實處。下面就創造性地使用小學數學教材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和點滴做法。
一、突破教材,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小學生的學習不少還是感性認知的比較多,他們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感興趣,而數學恰恰與現實聯系緊密,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比比皆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一點就是把數學與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才會激發起學習的慾望,才會積極地去動腦、動手、合作、交流。因此突破教材,對教材安排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生活化拓展和生成無疑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學了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以後,我曾經讓學生收集家庭生活中的有關數據,來切實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自然聯系。具體點說,就是讓學生記錄自己家庭每一天吃的、用的等開支情況,然後把統計結果跟老師與同學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能充分體會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所起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信心,並且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合理安排開支的習慣。在教學中,我還常根據教材內容靈活設置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多樣化的練習,以引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在知識和能力的互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我教會學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家庭的開銷,我在帶領學生春遊的途中出一些拓展教材的算術題,我可以用多媒體設置一種情境,然後用對話的形式展現生活中的數學內容。總之,這些只要稍微留意就可以讓學生強化課本知識的做法我是經常努力去做好的。
當然,不能單純地為了教學內容生活化去生活化,我們更要注重的是舊知與將要學的新知的緊密相連,前後銜接,只有將生活內容與教材有內在聯系的結合才是對教材創造性地運用。
二、合作探究,讓教學內容動態化
教材是《課程標准》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教學的依據。但是,教材的知識是靜止的,它只是為知識的傳遞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而學生對教材上的內容往往只能看到它思維的結果,而不是知識形成的過程和思維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來展示這一過程。因此,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讓教學內容變成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信息。由於數學教學的行為主體是學生,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將靜態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為解決某些問題而思考、猜測和嘗試,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真正地動起來,思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探索數學王國的奧秘中,分享付出智力代價後數學發現的歡樂,去欣賞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美。比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採用了游戲的形式,使得學習長方體這一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師生一起給長方體「裁衣服」、「穿衣服」。「裁衣」的過程就是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由此,學生理解了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組成。其中每兩個對應的長方形面積相等。「裁衣」完成後,把這些「衣服」拿下來,量一量,算一算,就得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這種動態化的「裁」「穿」「脫」的教學形式,不僅使學生興致盎然,而且印象深、記得牢。
三、靈活運用,讓教學內容彈性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科書是統一的,但是教師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也是有差異的。所以,靈活運用,讓教學內容彈性化就顯得相當重要。當教材素材、內容相對於所教班級學生來講不夠充分、不利於學生學習時,教師就應該考慮適當補充一些新內容;當教材內容與當地學生生活有一定距離時,教師可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在備課時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激發學習的慾望;當教材內容的安排與本班實際的教學進度有前後的時間差時,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安排和教學實際作適當地調整和變動。這些做法,都體現了在不減少教材內容前提下的彈性化教學。
總之,教材是課程理念的文本體現,是一個載體。要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材觀和教學模式,樹立現代的教材觀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從傳統的教材觀過渡到課改後的全新教材觀。因此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領悟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才能用好、用實、用新、用活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凸顯數學教學的本質。

5. 小學六年級數學如何合理運用數學教材

小學六年級數學合理運用數學教材的方法如下。
1、數學教材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記住教材上的重點內容,弄懂書上難點,理解每一道題和公式由來,公式演算法,小學畢業考時會考教材上的內容。
2、對於數學教材上的題要有動手的習慣。有的題看不會的,有時候你想到哪一步就在紙上寫出來,寫著寫著就出來了。
3、完成數學教材上的題,多刷題,任何階段的學習,刷題都有效,熟能生巧,題型見多了,難題見習慣了便成了簡答題了。
4、學完一章可以總結一下,比如這幾章講了什麼題型,有幾種常見的類型,如相遇問題,工程問題,植樹問題等等,而對於所用到的公式,要做到理解並記住。

6. 如何處理小學數學教材

要備好課,就應在認真學習《大綱》的基礎上,首先處理好教材。 筆者從教過的一些中師畢業生的跟蹤調查了解到:大多數畢業生鑽研教材、擬訂課時計劃都是藉助於教學參考書,對教村獨立處理的能力較差。一旦離開教學參考書就無從入手,以至一道簡單的例題,也不知如何處理。所以處理好教材也是小學斂學教師必具的基本能力。要處理好教材,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一、處理好教材的教學即勺要求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是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和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編排的,各部分知識是相互聯系著的。作為數學教師,應學好大綱,以大綱的基本精神為指導,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應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培養哪些能力,可以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等。同時對教材中每項具體內容都必須弄清它在整個教材休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新知識是以哪些知識作基礎的,它又是怎樣為新知識做准備的,新知識又是怎樣引入的。這樣才能根據大綱制訂的總目的要求來確定嬌單元以至每小節內容的具體教學目的要求。 現以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節為例加以說明。本節內容分為兩小節:第一小節講法則,第二小節講法則的推廣及應用。 第一

7. 怎樣使用好小學數學新教材

怎樣使用好小學數學新教材
在使用和探索新課程中,老師們感受到新課程,新理念給學生帶來的快樂,同時也體會到新課程標准給我們教師來帶的苦惱,大部分老師都感覺到新教材難教,感覺新教材的知識編排不系統,零星,沒有語言文字描述的准確的概念、定義、計算的方法和法則。如何使用新教材,才會使教者輕松,學者快樂呢? 首先要了解新課程的數學實驗教材與九義教材的不同之處,新教材不僅從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思路等有重大改變,而且對教材的整體設想、教材的編寫特點也有重大改變。新教材為學生提供的知識更豐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新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等。新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進行了人性化的處理,非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情景化、生活化、活動化,且趣味性、探索性、開放性較強。如果教師再是按照老一套備課、上課,將是行不通的。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對教師的教學是一個挑戰,我們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應抓住這次機遇,迎接挑戰。 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悉課程標准,弄清新教材的編寫設想和編排特點是使用好教材的關鍵之一。
新課程的數學實驗教材「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映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教材的編排是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新教材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新教材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動手實踐,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教師只有熟悉課程標准,弄清新教材的編寫設想和編排特點,才能掌握方向,理清思路,把握尺度,寫好教案,上好課。
二,熟透課程標准,重視導入環節,充分做好課前准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標准強調了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積極向上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新教材雖然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提供了大量的情景圖,但它畢竟是一幅靜態圖,如果是黑白版本,那效果就更不明顯,所以,教師要花一點心思,在導入環節上下一點功夫。首先要思考:用游戲方式導入?還是謎語導入,還是故事導入?還是多媒體課件導入?…?導入的語言怎樣組織?用什麼樣的口吻和語氣?特別是後兩點,它能調控兒童的興趣及情緒,巧妙把課堂各個環節聯系起來,但我們的教師往往很容易忽略。其次,應該考慮能否把靜態情景圖製作成動態圖,實踐證明,兒童對有色彩的動態的畫面比對靜態的畫面更為喜歡,更能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然後是教具、學具的准備。新教材的教學內容都體現了「做數學」這一理念,「比一比」、「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認識鍾表」,公式的推到,這些內容需要數量較多的教具,「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等的學生活動的學具,需要教師作統一準備。如果課前准備不充分,備課備得再好也沒有用。同時,新教材不僅留給教師思考的空間,也為學生拓寬探究的空間,給學生創設了個性化學習的條件。相對舊教材而言,例題少了,練習題量少了,似乎看起來學生學習的內容少了,老師的教學也簡單了。事實確相反,例題少了,步子卻邁大了,一節課的內涵容量也變多了。如各年級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教材提供的情境圖,往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形成多側面或者遞進性的一連串問題,教學隨機生成的機會增多了,使教師教學內容的難度加大了,對我們教師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調控能力的要求高了,一節課的「度」不好把握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教材,關注前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並恰當處理好教材。 又如,新教材中的計算題型呈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在很多例題中都不會只給一種演算法,主要體現為:你還想怎樣算?你有幾種演算法?你還有哪些演算法等。不再像舊教材那樣用法則定理的形式把演算法歸結出來。其實質是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拿出體現自己個性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演算法多樣化不等於演算法全面化」。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之分,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從幾種演算法中選出一種最基本的,對後續學習有影響的,這種方法要求人人掌握。選「間」 、選「新」就是演算法思維最簡捷或演算法最有創新的,這種方法要鼓勵,但不要求人人掌握。如果教師沒有備好這樣的一節計算題課,不少孩子總是熱衷於展示五花八門的奇方異法,教師沒有很好的分類、選出,而是放任學生自由掌握,結果連最基本的演算法都沒掌握。所以,我們必須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課,為每一節課做好充分的准備。

8. 如何解讀小學數學教材

教材是承載知識的載體,其蘊涵的教育功能和課程理念,需要教師在深刻領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處理和有效的組織,才能落實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在各種教學方法「百花齊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對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讀成了每位教師的基本功。筆者認為,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正確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已不再是作為教材單純的消費者和執行者,而是教材的策劃者及設計者。教師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程標准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靈活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加工、調整、組合、補充、延伸、改編、新編,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潮迭起,倡導有靈氣的數學學習。觀點一:尊重教材,合理重組在新課程背景下,如果還是照搬這種教學方法,新課程所蘊涵的新理念就很少能被教師體會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堅定樹立「用教材去教」的觀點基礎上,還需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重組或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價值因素,體現出教材中所蘊涵的新理念。如何將有限的課時劃分得更合理,促使教師更好地鑽研教材,注重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性,不斷完善備課,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完善。作為教師,還應該用充滿數學思維方法的頭腦研讀加工教材,讓數學更有研究味。應努力讓數學教材上看得見的思想,折射出隱喻其後的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通過適當的加工,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拔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案例】練習題:求第一條線段的長度是第二條的幾倍?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題,學生的思維就會形成定勢,而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很多。教師通過這一素材的開發,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對此素材進行改進。每人分別准備成倍數關系的紅色、綠色紙條各一條,請學生求出紅紙條的長度是綠紙條的幾倍?教師這一變靜為動的舉措,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生1:先量出每張紙條的長度,再列式計算。生2:用綠紙條在紅紙條上量,量一次做一個記號,幾個記號就說明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生3:把紅紙條和綠紙條折成長度一樣的,然後展開就可看出紅紙條是綠紙條的幾倍。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這種有效的教材開發,以動促思的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可以知道:精彩課堂資源的隨時生成得益於教師,特別是教師對教材大膽的加工深挖。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思維性,也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平台。觀點二:把握教材,開放延伸在新的課改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已經不能簡單機械地「用」教材了,而更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適時適當地挖掘教材,延伸、開發、新編、創新教材。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調整學習材料的呈現時機:可以「新編學習材料,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開發,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實現對小學數學教材的創新」,等等。還有一些教學內容設計的情境的時代性,是以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而改變的,編寫教材時覺得是與時代相符的內容可能幾年以後就淘汰了,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地改變具體的情境,從而使教材具有「時代性」,即這個情境能准確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流現實,准確表達出人們現實的心理需求,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這充分說明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雖然同樣是國旗的長寬之比,但教師引用了與時俱進的情境,達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它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有人說:「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也有人說:「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還有人說:「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而現在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教師共同創造、發展教材。」真正做好「二度開發」教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唯教材」,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也只有這樣,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視角、新突破。讓我們的教學拓展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想學、樂學、會學數學,獲得終身可持續性的發展!

9.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教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新課程理念來解讀和實施新教材,即如何從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人認為可把握住這樣的原則,在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基於教材,但又不為教材所束縛,使教學源於教材,但又高於教材,真正體現出數學教學的簡單化。在此過程中要把握好「解讀」和「活用」二者間的關系。一是正確「解讀文本」。包括獲得自己所需資源,理解編者編排意圖,疏理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這是教學的「血肉」,「活用」的根基。二是「活用教材」。將教材中所獲得的「資源」,經過轉化、整合、思考、簡單化、生活化等優化教學活動,創新設計來攻破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這便是教材的「活用」,也是教學的「靈魂」。現淺論如下: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解讀文本」。 「解讀文本」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解讀文本是否到位直接關繫到我們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關繫到教學設計、教學效果等,結合我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解讀文本需注意三方面:1、讀懂文本編排意圖,搞清文中插圖和旁註文字、提示語。 現行人教課標版數學教材中有大量插圖,包括實物圖、示意圖、表格圖、線段圖、幾何圖等,在插圖旁還標注文字、提示語,這些有機的編排成分能配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能溝通數學與社會、自然的聯系,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著數學的思想方法。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中「可能性」例1插圖的旁註文字:①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②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③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這三方面的旁註文字、提示語就指出了教學的授新知識點、重點與難點,它可讓學生在比較中不斷猜想、把握知識要領、啟發學生深入分析思考,指導教師設計比如摸綵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猜測——實踐——驗證,通過實踐活動中的體驗,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對生活中可能性事件作出描述。2、讀懂例題的地位作用,弄清例題與習題的關系,疏理授新知識點。 例題是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它具有典型性、規范性。它能讓學生由例及理、由例及法、由例及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讓老師疏理出授新知識點,能讓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把握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重難點,確立教學目標及構思教學設想。習題的作用及難易,教師要心中有數,弄清習題與例題相配合的基本題、變化題、探索實踐題,提高題等的分布情況,正確解讀習題不是例題的簡單重復,而是必要的補充、發展和延伸。例如: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統計中簡單的數據分析」中例1的主題圖:一家超市上周四種品牌礦泉水的銷售情況,要知道下周該進些什麼品牌的礦泉水,根據該例題教師不難疏理出本節課授新知識點:會看橫向、縱向條形統計圖,初步會製作橫向條形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及數據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等,這樣有利於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例如:練習十中的習題除了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外,還注意加強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也就有必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根據獲得的數學信息提出些數學問題嗎?來展開創造性的教學構思。3、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 解讀教材整體結構與新舊知識聯系,要把握:①通讀全冊,理解單元教學內容,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處理好各年級之間數學知識的銜接。②細讀單元,理清知識點,弄清新舊知識聯系點,分析數學新舊知識結合點,分析學生學習新知的思維過程:平衡(舊知)——不平衡(不懂新知)——引發沖突(關鍵)——交流、合作、探究(課堂效果)——新平衡(學懂新知)。解讀本單元的目標,在每節課,每個知識點、每個例題怎樣才能得到落實,達到宏觀與微觀,新知識與舊知識,教學目標與達成構思等的統一。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活用教材」 在解讀文本之後,教師應根據解讀文本中獲得的自己所需數學教學資源,疏理授新知識點,真正確立起「教什麼」,確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著手進行構思具體的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流程,牢牢把握「怎麼教」。設計出簡單、實效、生活化的可行的教學流程,真正體現活用教材,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照本宣科把教材轉化為教案,而是在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的基礎上創新設計、大膽取捨、整合轉化、使復雜問題簡單化,精讀活用,設計合作流程。 在活用教材、大膽取捨,構思合作流程中,教師要針對教材預設的一些教學對象和教學情景,分析教材意圖、思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不宜「照本宣科」沿用這些思路,因為:①教材是一種文本化材料,由於文本條件限制,它並不能完全呈現其豐富、獨到的內涵與教學思想,教師應用時必須對其進行合理思考,大膽取捨,分析文本所暗含的精髓,進行程序化、動態化改造;②教材設計思路並不一定能夠恰當反映課程標准思想,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合理反思,有必要時,需打破文本禁錮,批判性繼承,個性張揚地構思創新設計流程;③教材文本設計中的對象、場景、難度、文字提示、旁註未必適合當時、當地的教學,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教學中對文本進行再加工,真正做到「精讀文本、活用教材」。例如在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可能性」教學一課來說,教材中安排的是摸棋子的游戲,教材編排中兩個盒子里的各種顏色的棋子都直接呈現給了學生,如果按教材編排思路,在游戲前預先告訴學生紅棋子、綠棋子的個數及盒裝情況,再讓學生做摸棋子游戲,這樣就使游戲失去了懸念。這時我們在教學中就應針對當時、當地及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一些大膽改造,即:把各種顏色棋子換成各種色彩的乒乓球,預先不告訴盒子中裝球個數及顏色,然後開展「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活動,這樣就能更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攻破教學重、難點,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渴望。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新教學觀、新理念,我們只有更新觀念,正確到位的解讀文本,靈活應變的活用教材,我們的教學才不會偏離方向。在教學中真正達到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攻破我們的教學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闢而變得精彩紛呈。

10.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實現教材的整合

現代課程論主張「用教材教」,教師不應只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創造者。因而,對實施課程目標的重要資源—--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已是時代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摒棄「教教材」和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數學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於教材,因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現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以及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和家庭背景等狀況對教材不斷充實與創新,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適當增刪,整合教學內容,使教材顯示出它的生機與活力。在教學材料選擇上,可以從時間與空間考慮,選取一些新的、有聯系的內容,在呈現和組織形式上,可以化靜態為動態。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一、合理利用例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最後還得還原於生活,所以例題應該是學生生活的縮影。因此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數學課程標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說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景中理解數學。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裡,有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人的生活行為事件,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例題的原型,再把教材中的例題融入這個原型,進行生活化處理,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易學樂學。

1、替換例題中的現實內容。我們應當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對教材提供的教學範例進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變教材中數學系統知識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學生熟知的素材換掉原題中過時、生疏的素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關教學材料,捕捉有益的數學信息,把學生「身邊的數學」搬進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如:在三年級上冊的「千米的認識」時,教材安排了一個城市的路標圖,而這個地方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他們很難體會到圖中所標的「10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遠,因此,我把這個例題更新成我班學生比較熟悉的「學校到繼和橋大約有10千米」,「紅坪到野馬河大約有23千米」,「紅坪到松柏大約57千米」。學生基本都去過這些地方,因此在此基礎上比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單位,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更換原有例題。新教材已經力所能及地做到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但是每個學校的地理位置、教學設施和課程資源各不相同,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因此,並不是教材中的所有範例都適合我們的學生,所以我們有必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相應地更換原有例題,以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比如把城市的生活情境替換為農村的生活情境,使他們感到格外親切,就容易喚起山區學生的興趣。

3、合並簡單例題,分解有難度例題。由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我們可以把兩個或幾個例題內容合並在一起,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新教材有很多比較難的知識,大多數學生理解和接受比較慢,需要更多的時間讓他們消化,此時,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可以把一個例題內容或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分散成兩個例題或兩課時甚至多課時來教學,以便學生能接受和掌握。有些生活中的問題需要三步甚至更多步才能解答的,例如三年級下冊面積的綜合應用,學生很難找到解題思路,如果把這樣的例題分解成幾個問題進行解答,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再如二年級的「認識角」一課的容量就相當大,其中「角的比較」是一個難點,要突破難點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操作體驗,就應該劃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比較合適。

二、精心設計課後練習。

大膽而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甚至是重組教材,是教師的義務和權利。對於教材中遠離學生生活的練習內容,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取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真切地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

1、對練習題進行大膽合理的改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教學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樂於思考、真誠交流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我經常將練習題中的人名、地名和情境內容替換成學生所熟知的,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還比如有一些校外調查題目,對於寄宿學生來說很難完成,我就把他改編成能在校內或者在學校附近能夠完成的題目。

2、適當補充練習內容。由於知識的難易程度不同和學生間的各種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不同,所以在學習了一個新的內容後,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地補充一些練習內容,以鞏固學生還比較薄弱的知識點。比如讓學生正確計算從8:30到9:15經過了多長時間,就要多增加一些對時鍾的操作練習,才能保證效果。

3、合理選擇練習形式。新教材較舊教材的練習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較豐富多樣,我們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等練習形式外,還可以把學生身邊的事物和活動,甚至是學生中常見的游戲引入練習中,和所學的知識進行結合,以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例如,在三年級下冊「對稱圖形」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畫「2」的對稱圖形時沒有進行左右的調換,畫出的還是「2」,我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2」,讓兩名同學分別站在白紙的正面和反面觀察,讓其他同學猜測他們看到是什麼圖案,通過反復交流和驗證,學生很容易找到畫對稱圖形的訣竅。這樣讓學生感覺既輕松有趣,又體會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三、優化呈現方式。

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知識獲得過程的體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鑽研教材時,應深入挖掘知識的形成過程。要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創設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研討的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組織成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研究、發現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主動建構。

教材只是以靜態的文本、圖畫形式反映出來,而數學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因此需要我們採用各種手段來展現其動態變化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其中的數量關系,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比較分數的大小中,學生很難直接比較出「2/2」和「8/8」的大小,如果藉助圖形演示,學生就比較容易得出「2/2」和「8/8」是相等的。又如在三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一內容的學習中,教材呈現的雖然是學生比較熟知的事物,但都是靜態的畫面,而實際的「平移和旋轉」都是以動態存在的,部分對這些事物不大熟悉的學生可能比較難體會到「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因此,我把學生生活所熟知的地球儀等物體搬到課堂上,以動態的切實感知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理解所學知識。

四、整合教學內容。

對知識的有效整合也是《新課標》所強調的一個重要理念之一,這里的整合不僅包括數學知識本身之間的縱向整合,還包括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整合。

1、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和承接。教材把這些知識按難易程度分布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也就是說學生在每個階段所學習的知識只是數學知識體繫上的某個環節中的某個知識層面。因此,在學習一個知識點時,我們可以把它與以往學生所學的有關知識進行適度整合,在喚起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以更好地掌握新知,在學習新之的基礎上鞏固舊知,達到溫故而知新。

2、與其他各學科進行有機整合。新時期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通才,所以我們的任務不只是教好自己的學科,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門學科是完全獨立的,所以,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機地整合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使學生的知識「貫穿縱橫」,從而更加全面、和諧地發展。例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就可以與美術知識進行整合。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建立在教師對現行教材的准確把握和對學生情況的全面了解之上。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教「教材」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材教」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教學實踐更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戰性,更適合本班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和學習方式,才能使數學學習成為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使教學立足於現有水平,挑戰潛在水平,服務於學生的發展。數學教學內容開發是無盡的。如何使教學為學生服務,這應該是我們數學教師長期思考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處理小學數學的教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