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如何搞好數學教育
論文摘要: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數學對推動人類進步與社會進步,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催進個人智力發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學的應用領域得到極大的拓展,數學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搞好數學教育是我們思考了很長時間的問題。
論文關鍵字 :教育 數學新課程 數學科學價值 生活化
一.數學教育簡介。
(一)什麼叫教育?[①]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更狹義的,有時指思想教育活動。
2.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
(二)什麼叫數學教育?
1.結合數學思想和理論知識有目的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培養其數學抽象邏輯思維和運用實踐能力。
2.數學教育的作用
當然,數學的價值是很多方面的,數學教育應努力全面體現數學的價值。
二.數學教育的價值
有價值的數學教學應該是「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同時用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數學教育的「數學科學價值」
數學教育的「數學科學價值」本應是沒有疑問的,但現在卻成了一個復雜的課題。隨著人們對數學的本質和價值的認識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反思如何認識數學教育中數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如何看待中小學數學內容的性質定位和價值取向,中小學究竟應該教授什麼樣的數學等若干認識論和價值論的問題。
在我國傳統考試制度下,「精英教育」「天才教育」由來已久,似已形成「中國的傳統」,而且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顯然,基礎教育不應是「精英教育」或「天才教育」)。這種教育思想和社會思潮對數學課程和數學教學的影響是十分深刻而重大的,致使不少人對過去的數學教育提出種種批評。有的人認為這種數學教育是「培養數學家的教育」,是「數學天才的教育」;有的人認為它只是注重數學的科學價值取向,忽視了人文價值取向;等等。這些批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顯然,數學教育不應是「培養數學家的教育」或「數學天才的教育」。但是,我們還應該仔細地分析和思考一下這樣幾個問題:在什麼意義上講過去的數學教育是「培養數學家的教育」或「數學天才的教育」?美國所提倡的「大眾數學」「問題解決」等觀念和改革是否一定是公正、合理的數學課程價值取向(或者說一定符合我國的國情)?如何把握數學課程中數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數學教育的「數學方面」與「教育方面」兩者之間的關系?這些問題有待我們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2.數學教育不是「數學」與「教育」的簡單相加,但至少包括這樣兩個方面,即「數學」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作為手段,學生通過學習數學(主要是知識、理論及相應的數學活動,如數學解題、數學證明等)來提高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心理結構,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作為目的,學生要學會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即要通過數學教育使學生獲得基礎的數學知識、基本的數學技能和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和一定的數學意識。
三. 如何開展有意義的數學教學?
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常常關注「優等生」和「後進生」,而這些居大多數的「中等生」卻成為課堂教學和學習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弱勢群體」。這部分學生長期處於中等的位置,不上不下,引不起老師太多的關注,在內心多少都存在著自卑心理。他們既羨慕好學生的思維敏銳,又擔心失敗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而熱鬧活躍的課堂讓他們更受冷落,反而加重了他們的自卑心理。有意識地增強「中等生」的成功體驗。課堂活動中多設計一些「中等生」能夠完成,而且完成後能產生成功感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學,在合作中樹立自信,學會競爭,最終共同進步。深入到學生小組活動中,正確引導中等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准確表達自己的看法」「如何幫助後進生」。讓「中等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信心,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
要追求數學教育生活化,我國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改革也反映了這一趨勢,《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解讀》「數學課程的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練習,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生活是數學的來源,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而數學學習過程也是回歸生活的過程。"
四. 面臨的問題
應該說,我們的中學數學教學是一種"目標教學".一方面,我們一直想教給學生有用的數學,但學生高中畢業後如不攻讀數學專業,就覺得數學除了高考拿分外別無它用;另一方面,我們的"類型十方法"的教學方式的確是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是學生一旦碰到陌生的題型或者聯系實際的問題卻又不會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它。大部分同學學了十二年的數學,卻沒有起碼的數學思維,更不用說用創造性的思維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由此看來,中學數學教與學的矛盾顯得特別尖銳。注意與其它相關學科的關系。由於數學是學生學習其它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的工具而且其它學科與數學的聯系是相當密切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與其它學科的呼應,在諸多的思維活動中,創新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是開拓性、創造性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麻省理工大學創新中心提出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主要應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數學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教育生活化更加具體。
另外,數學活動不僅是「數學認知活動。」而且也應是在情感心態的參與下進行的感測活動。成功的數學活動往往是伴隨著最佳心態產生的。所以怎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最佳狀態是我們教師教好數學的又一關鍵因素,青少年時期是比較敏感的時期,教師可以介紹一些樹立自信的方法:運用想像的方法暗示自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是喜歡交往的人,建立有利於青少年發展的環境,使學生的學習環境保持不影響學生積極思考的水平。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上、情感上多與學生交流,為學生的學習創作良好的學習壞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使神經細胞傳遞信息的通道暢通無阻,思維也就變得迅速敏捷。這樣可加速知識的接收、貯存、加工、組合及提取的進程,知識迅速得到鞏固並轉化為能力。要使學生感到數學認識活動是種輕松的樂事,而不是一種負擔,必須做到如下幾點:1、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維交流,師生關系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實踐也證明,愛是教學成功的保證。因此,教師要重視情感投資,把密切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矯正學生對數學恐懼心理的突破口。」[②]
[①]袁振國 《當代教育學》 [①]2004年修訂版
[②]高中數學教學論文:《數學學習最佳心態的構成》
注釋:
【2】袁振國. 當代教育學[M]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3】凱洛夫總主編,陳俠等譯:《教育學》[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袁振國著:《教育改革論》[M]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5】王本陸主編:《課程與教學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Ⅱ 數學教學論的內容提要:
《數學教學論》由作者自編使用多年的教學講義改編而成,具有獨特的構思,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數學教學論》對數學教師的素質、數學文化、數學教育理論進行了專題討論,對於中學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也進行了研究。《數學教學論》收集了較多的教學案例及點評,對提高數學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具有幫助。《數學教學論》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師范類數學專業本科「數學教學論」、「數學教育學」等課程的教材,或研究生教育的參考資料和教師繼續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為自學考試數學教育專業的選用教材。
Ⅲ 小學數學教學論具有什麼相結合的性質
小學數學教學論具有的相結合的性質介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數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需知:
許多諸如數、函數、幾何等的數學對象反應出了定義在其中連續運算或關系的內部結構。數學就研究這些結構的性質,例如:數論研究整數在算數運算下如何表示。
此外,不同結構卻有著相似的性質的事情時常發生,這使得通過進一步的抽象,然後通過對一類結構用公理描述他們的狀態變得可能,需要研究的就是在所有的結構里找出滿足這些公理的結構。
Ⅳ 小學數學要怎麼打基礎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