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生自主性的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提供適宜的土壤和適宜的發展空間。在課堂中,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組成的一員,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只是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表現出不同的學習類型、活動方式和個性品質,我們應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迫切的需求下學習,使他們把學習成為自覺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直覺地進行學習活動。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麼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可見,學生在課堂中不是消極的知識接受者,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能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我在平時教學中利用就以下五點來努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1、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關注 學生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老師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有可能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們應該平等對待他們,把微笑帶給他們,把真誠和鼓勵、關懷和愛護、尊重和信賴帶給他們,在他們心目中建立起可親、可敬的教師形象,以此去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從而構建起和諧的情感的背景層面。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熱情。小學生對教師對自己評價的關心尤為強烈,他們喜歡把老師的贊譽、誇獎看作是自己積極行為的結果。所以在課堂上,當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要多鼓勵引導;當解決問題時,要加強表揚;當自主解題出現錯誤時,要贊賞他勇於自主學習的好表現。我們要在學生的學習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反之,學生就會以馬虎心態敷衍了事。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率。 2、促進學生學習的好奇心 興趣是學習的良好開端,興趣是良師益友,興趣是成功之母。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指出:學校應進一步賦予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樂趣,學會學習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好奇心。好奇心,及要求理解,認識和發展的慾望,依然是人類本性中最大的驅策力之一。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強調;學習的興趣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永遠的興趣,造就了永遠向前的人。有此看來興趣-愛好-理想-發展是一種遞進的關系。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樂於去學習,樂於去做進一步的思考、探究。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一種終身教育的良好模式。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做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富有激情的言語去。創設一個有吸引力的空間讓學生樂於去發現,去探索。20世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提出了發現探索法。他認為: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的學習同樣是一種發現,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於個人特色的知識。 3、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提高課堂質量必須把課堂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去選擇教學方法。並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實際水平。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去確立課堂的目標。往往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面臨不同的問題和困難,因而學生是多樣化的,學生的實際和需求也是多元的。如果能夠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實際,確立旨在激勵學生主體精神的教育期望,並以此為基礎組織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就會給學生提供激勵性的信息和力量,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然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性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動起來,手、口、眼、腦並用,認、知、情、意、行並行,讓學生的思維充分的活動起來。 無論在課堂上還是日常生活教師都應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發問,鼓勵學生敢於探索,敢於發表不同的意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活躍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4、為學生創造足夠空間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應該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去自己去安排。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習慣把每個環節都安排的毫秒不差。上課等於是在走流程,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嚴重抑制。世上沒有2片相同的樹葉,我們應該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注重及時表揚 享受成功樂趣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對學生來說,成功對他們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到了成功帶來的喜悅。他就會更加樂於去做學習。鑒於此,我在教學中改變策略讓更多的學生有成功的機會。給他們更多體驗成功快樂的機會。如:給學生一個難度不大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答。期間老師只是作為學習的指導者,當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時,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學生往往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自己的榮譽。這些表揚就往往成了他們下一步學習或課後延伸學習的動力。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並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脫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正確與否的根本標准,就是看是否善於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是否有利與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並以積極的自主練習為主要形式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總之,只有教師的積極性沒有學生的積極性,不能構成完整的教學過程,相反只有學生的積極性沒有教師的積極性也不能成功,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組織與遇到作用,正確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教學要求、教學手段與方法的關系,努力研究學生的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成就動機,發揮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的優勢,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快樂中學到知識,讓我們的體育課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更美好,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快樂。
②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學生在不依賴或少依賴他人幫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夠獨立地進行有效學習的一種能力。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參與精神,倡導自主學習。
數學給學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無味的。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掩蓋了它的趣味性、實踐性。因此,部分學生對老師的教學失去了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要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與時俱進,建立一個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活力。其實數學是美的、統一和諧的、有趣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常識,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一 、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1、傳授學生自學方法
學習活動貫穿於一個人的一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極為重要,小學數學教育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教會學習方法,正確進行學習評價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對數學而言,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這門課中,思考有重大意義。因此,在解數學時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在數學自學的過程中,如果只布置給學生自學的內容,沒有相應的指導,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的。一般的學生在自學時,往往只是走馬觀花,隨便翻翻書完成任務就罷了,根本就沒有什麼自主意識。我認為在初始階段教師應該利用上課時間和學生一起自學,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讀書。告訴學生什麼時候應該動手畫、圈知識要點,應該標記哪些知識;要求學生多問「為什麼」並反復強化以形成一種意識;同時教師應出示具有啟發性的自學提示。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也就可以將課堂上的自學轉移到課前的自學,從而為探究新知做好經驗准備,並提供更充分的探究體驗時間。
例如自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思考:(1)怎樣用割補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割補後拼成的長方形有什麼關系?為什麼?(3)你還能有其他割補的方法嗎?等等,通過這些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2、讓學生試著看懂例題
現當前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存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有時一節課下了,學生連書都沒翻開。書是學生學習的依據,老師講的其實都是書上的內容,老師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學生光等著吃「現成飯」,不讓學生自己去看書,去開動腦筋獲取知識,造成學生知識學的死,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具有嚴重的依賴性,離開老師,自己寸步難行。例如在小學六年級期末考試中出現過這樣一道例題:一個長方體長和寬都是6分米,高3分米,問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多少?雖然學生把長方體的特徵6個面8個頂12條棱背的滾瓜爛熟,但是由於平時沒有練習過,試卷沒有遇見過,所以錯誤率竟達69%,視為冷題。其實例題很簡單:6×8+3×4=60(分米)。例題教學是整節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出發點。所以在講例題之前應讓學生先預習,了解例題在講什麼,或通過閱讀知道了什麼,在不明白的地方註上記號或做好記錄,以便於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發問。
3、創設生活情境,讓孩子走進數學
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預習時必須讓學生試著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如「循環小數」在預習時,可以布置學生找找生活中「循環」的現象,以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概念。
二、運用各種途徑,提高自學效率
1、引導、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直接關繫到自學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來源於現實,也紮根於現實,並且廣泛運用於現實。由現實生活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再把數學知識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必將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展示數學豐富的育美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簡潔美、對稱美、辨證美等,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參與精神,倡導自主學習。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培養起來的。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 2、給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
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的保護意識過強,使得許多孩子沒有機會與其他的孩子一同交流,缺乏合作的經驗。他們喜歡按自己的意願活動,缺乏集體觀念,這些因素不利於合作能力的形成,因而教師就要主動為學生創造合作的環境和氛圍。
課堂教學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適時引導,不僅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因此,教師要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激勵學生的合作。比如,在教學「測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實踐活動,測量教室的長,學生在測量中既要移動直尺,也要計數,如果學生的測量效果不夠理想,教師可以布置兩個人為一組,一個人負責測量另一個人負責計數,給學生合作的機會,是學生在合作中共同發展。再比如教學「統計圖表」一課時,有的統計表在正面,可有關的分析、問題卻在反面,學生閱讀不方便,教師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於閱讀。這些做法都可以激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讓學生形成合作的習慣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師應該適時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根據班級情況,通常是前後兩桌形成一個「四人小組」或者「六人小組」,這樣的分組便於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再有意識的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感,組內就會出現「互幫互助、攜手共進」的良好氛圍,達到合作的另一層意義――共同提高。
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始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對小組合作必須適時進行引導,讓合作做出成效、有意義。如:在班上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記錄表」,並要求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必須做好記錄,每個學生輪流當小組長,輪流做記錄員,輪流發言。合作學習開始階段,教師經常性的回收「合作學習記錄表」,對操作錯誤的及時給予糾正,對表現優秀的更要給予肯定,激勵學生把合作學習的形式逐步完善。
三 、 數學的興趣培養,要建立在自信的基礎
1、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
自尊與自信是孩子發展的力量源泉。師生之間民主、愉悅、激勵的氛圍,以及生生之間合作、融洽與平等的關系是教學討論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有親歷成功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有時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我們要盡力讓學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長處,又去發現自己的潛力,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便會增強,從而會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給予價值取向的指導,使學生從老師的信任和贊賞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潛力,產生學習的自信,從而敢於大膽地表達自己在學習中的思考、發現、疑問,充分地激發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允許學生出錯,讓學生敢於交流,敢於發言,給學生「再試一次」的機會,這便是我們教育成功的第一步,時刻給孩子以自信,進而他們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我們要不斷的通過建立孩子們的自信,達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良性循環效果。
《新課標》指出:「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例如,自學《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學生已經不再像初始階段那樣只是隨便看看書,而是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生會在書上用鉛筆標出自己思考的問題:(1)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2)在計算中應該要注意什麼問題?學生的思考激發了其探究的慾望,在自學時就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自學檢測表明學生的自學是有效的。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的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後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結語
總之,我認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系統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方法,探究知識的規律。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設計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多層次、多方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這樣我們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③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緊緊抓住「以學定教」的三個環節。
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流程是「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復習」。研究中,我們以「課堂學習為中心主導環節」,同時抓好兩頭,「以學定教」,讓學生「自能預習,自能上課,自能復習」。
①學會預習。根據學科特點學會預習。如任教老師根據不同的年級、課型、題材精心設計不同的預習表:先扶後放,預習的形式由課內向課外過渡;由具體的內容入手,逐步總結預習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預習到分教時多層次預習;學會自己獨立預習、和同學一起預習、向老師請教相結合……這樣逐步讓學生掌握預習的方式和方法。
②幫助學生學會上課。強調「一提高,三突破」。 「一提高」指的是提高課堂常規的質量。「三突破」 指的是在辯證地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方面有突破;在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方面有突破;在研究創新教學方面有突破。在活潑、嚴格的課堂常規訓練中,讓學生懂得上課方法,要求學生做到:自覺做好課前准備;注意運用多種感官接受信息,用眼仔細看,用耳細細聽,用心勤思考,動口多發言,注重合作、自主、探究,勤於思考、積極發現,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潛力得到開發。
③精心設計作業。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學法指導,遷移學法,適當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科統整的能力。如圍繞學科單元學習主題,設計手抄報;圍繞新授課內容,寫寫學後感;圍繞實踐性內容,開展調查統計活動等。
2、開展「以學定教」的自主學習指導活動。
(1)集體授課式。在各學期開學之際,我們根據年級、單元內容,抽出一定量的時間在課堂上介紹學法,如怎樣制訂新計劃,怎樣預習、聽課、筆記、作業等,從而在宏觀上讓學生把握學習規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規范」,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
(2)討論競賽式。我們常常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就某自學方法的運用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比比準的自學方法最快速有效;如舉辦「自學方法三分鍾演講」、「復習方法交流會」……這不僅促進了討論者、演講者強化自己的認識,使自己掌握的學法得以系統化,其他學生也能從中獲得寶貴的間接經驗,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3)個別輔導式。對部分基礎差、學習不得法的學生,我們鼓勵教師發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長、愛好等優勢,不厭其煩地與其個別談話,進行當面指點,具體指明學習程度環節,具體介紹聽講、記憶、觀察等學法,並助其擬定計劃,促其自思開竅,引其升堂入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准備學法,提示學法,暗示學法要求,並通過示範課、評優課等形式推廣到日常的教學中去。力求通過多解析、多點撥,來讓學生既知曉一定量的學科知識,又接受具體可感的學法指導。
④ 如何指導學生自學數學
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我們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數學都是來源於生活,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不僅可以增加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用生活實際中的問題,減少了在書本中學習原理的枯燥性,大大激發了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興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腦思考,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預習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發現生活原型,結合生活實際,大大的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這樣再在生活中遇到其他類似的問題,學生可以迅速地通過已有的經驗舉一反三,解決這一個系列的問題。
二、引導學生學會自學
自學就是學生獨立學習,不同於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但是自學也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方法。特別是課堂上的自學,教師在交待了任務之後,如果不給予一定的學法指導,那麼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學生就像是走馬觀花般的隨意翻著書,根本找不到重點,更不可能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給予自學方法的指導。學習不同的知識點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有需要圈畫知識點定義的地方,就可以指導學生圈畫出來,這個過程中多讓學生提問「為什麼」,如果去掉幾個字行不行,如果用自己的話怎麼說。也就是這樣帶著學生學幾次而已,慢慢地學生就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獨立學習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手腦並用
很多的幾何問題並不能光靠用腦子想像就能想出來。低年段學習幾何圖形,一定要動手擺一擺,拼一拼,如果不動手,幾乎是想像不出來的;有的題目給出一些小正方體擺出的圖形,問這里有幾個小正方體,不動手的話就很難理解,數量總是找不對;更弄不懂什麼側面圖之類的,如果動手的話,直觀地觀察就很容易理解。這些都是老師無論用怎樣的專業語言也描會不出的空間想像力。
四、結合各個的領域學習數學
對稱美、簡潔美、辯證美等,這些都應用於各個領域里,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其他知識,擴展數學思維,讓數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把數學廣泛地紮根於現實生活中。
五、鼓勵學習各種形式的自學
自學除了學生的獨立學習、教師的引導,還可以與同學交流,無論是同桌交流、小組討論還是同學之間的合作,都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從多個方向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合作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眾人的智慧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另外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氣氛,又使整個團隊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教師要以學定教
通常教師在講課之前都會充分的備課,有一些老師的教學設計得非常精彩,但是精彩的不一定就是適合學生的。人們常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一定要預設出幾種不同的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程度對自己的授課進行調整。學生的自學成果未必能達到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撥。教與學是相輔相承的,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時斷不可以忽視了教師的教。
學生大膽的假設,獨立的思考,認真的探索,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學生真正地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但是最後的學習效果如何,還是要教師來組織課堂,答疑解惑,梳理知識,突出重難點,在學習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給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一個評價。學生學會一堂課的知識很重要,但是學生通過自學訓練達到一種能夠自學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時代和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也要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模式和方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這必將成為未來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
⑤ 如何引導學生自學數學
二、課內挖掘自主參與潛能教師在教學時要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敢說、敢想、敢問,促使學生形成一個健康的學習心態,從而調動其自主參與學習的內驅力; 另一方面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的心理特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挖掘學生自主參與的潛能。然而,有的教師認為,高年級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似乎已進入「休眠」狀態,教師「導」也無用。其實不然,試想,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見識愈廣、思維也愈成熟,「自主」的意識也就更強,他們怎會甘心做學習的傀儡? 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他們有交流自己想法的願望與熱情。只要教師能善加引導,相信星星之火,也可燎原。這一點,我在平時教學中深有體會。例如教學《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一課時,我在尚未向學生講解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的相關知識之前, 故意讓學生先自己敞開思路,通過自學自主繪制正比例函數圖像,並探究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質疑問難,此時我順水推舟,讓學生通過觀察大膽說出正比例函數圖像特點, 而後我再及時進行糾正和補充。這樣就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在大腦高度興奮的狀態下, 較好地認識和掌握了正比例函數圖像的特點。
⑥ 如何在數學課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 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最開始,我們學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很丹薄。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老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到作用,我們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學生慢慢認識到「自己是主體」。讓學生明白:我應該怎樣預習,怎樣記錄,怎樣思考,怎樣發言和討論等等。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年齡的差異,所以高年級的自主學習模式要比中年級的學生好開展,同時也更快的進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中年級的孩子較之要慢慢的來,慢慢的滲透這種意識和方法。
二:創設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老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拆螞物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要多鼓勵學生:對學生回到的物備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讓學生說說是從何想起的,怎麼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並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也可多讓學生思考,體溫,多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濃了。這是我感觸最大的一點,以後會在這方面下更大的努力。
三、 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尤為重要。從「學什麼,為什麼要學,怎樣學」的角度,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找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點如何去突破,如何分解教學的難點,要有具體的措施。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那些能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對學生進行那些思想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要有計劃的進行。並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從學生熟悉的選取典型事例創設問題情境,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深入淺出,抓住教學重點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旅液敢於實踐、勇於創新,善於發現的精神。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不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盡量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教師不應滿足於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去回答問題,而應該引導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思路、見解,敢於質問老師。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哪怕是一點點創新思維的火花,都應該及時給予表揚,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者還應在如何引導學生肯學、愛學、會學上來下工夫,使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式的去記憶教師講授書本知識,而去自己探究、討論和發現新知識,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去尋求問題的答案。當然,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認知的樂趣和創新的樂趣。教育學家羅傑斯曾說過:當學生自己選擇方向,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闡述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自己承擔選擇的後果時,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從事意義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應體現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探究中學、實踐中學。
四、注重預習,培養自學。
真正意義上的自學,應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利用工具書,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對新知的理解,從中初步獲取知識,達到「心中有數」,從而在教學新課中「胸有成竹」。學生在其中不但獲得了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完成了認知漸進過程中的自然演變。這就體現了提綱的重要性,要求老師的出示的提綱要結合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還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逐步教給學生自學的學習方法,明確探究什麼,解決什麼問題,使學生有章可尋,有的放矢。教師及時適度引導啟發,在學生探究受阻時得到幫助,在認識不清、似懂非懂時獲得指引。把「傳授」新知變為「探究」新知,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最初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時,經常是向老師或其他同學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他們的自學方法越來越多,有的事實喜歡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學生能從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受到啟發,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有的學生從自己的課外書籍中了解相關知識,還有的學生更願意通過電腦查找相關的信息,但是這往往有個弊端,因為現在網路上的「答案」太豐富了,反映出來有些學生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直接就體現出來了。還有的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能夠自己做實驗探索,學生大膽實驗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讓他們感受實驗的樂趣,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理解和運用。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老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不斷地進行培養和
⑦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一、握住「自學」的金鑰匙
在高效課堂指導下,我認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方面,教師得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有自學能力,並著力去培養開發他們的這種能力。很多教師對學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識去詳細講解,其態度可謂認真負責,但效果較差。一堂課講下來,結果自己很累,學生也沒有嘗到學習的樂趣。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從不主張留課外作業,而是靠課上精講多練,合理組織教學,向課堂要質量。另一方面,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師講生聽」的被動學習習慣,而今要轉變成自己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學習,學會學習,難免有些不習慣。針對這種情況,就應給他們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師指導下的時間是短暫的,今後工作的時間是漫長的,而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新知識、新技能、新觀念層出不窮,只有自學才能不斷獲得大量的新知識,創造型地運用新知識,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許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使學生對自學有正確的認識,並渴望掌握這把鑰匙。
二、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指導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對於數學來說,良好的學習方法很多,如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導學案的預習,既可以保證學生預習的質量(因為各類學生預習所用時間不同,放在課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節省課堂上的時間,但老師一定要對預習的情況有所反饋;導學案的預習一定要充分:課前學生充分預習導學案,自己解決一部分問題,同時用紅筆標出不明白的問題,使對學、群學更具針對性,提高了對學、群學的有效性,節省了時間;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質量。三提前預習學會質疑
在這個學期,我在給學生布置預習時,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即自學提綱,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會讀書。對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或鎮信指者通過查工具書進行解決問題,要是這些辦法都不行,就留到師生一起解決。目的是使一些淺顯的問題得到及時地解決,為繼續自學掃除障礙,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在適當講解後,引導學生釋疑、坦知探索、歸納和總結。御配
總之培養學生自學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長期指導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