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一、將真誠的愛心獻給學生。
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就會效其行。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教師的關愛和期待是打開學生心靈的燭光。教師的關愛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擺脫自卑。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重課內輕課外,重課本輕生活。為了改變這一傳統做法,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如在乘坐公交車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到站後上下車的人數,算一算車上現有的人數。跟媽媽上街買菜或到超市購物,可以算一算應該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真實有趣,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創設情境探究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斷創設生活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中。愛玩好動是低年級孩子的天性,把數學知識貫穿於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輕松、主動,又印象深刻。三、賞識學生,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1、讓學生學會賞識自己。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賞識。」多年的教學工作讓我深切的體會到賞識教育的重要。因此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學會賞識自己,讓他們學會變換思維角度來認識和評價自己,以正確的思維來肯定和鼓勵自己,學會給自己打氣。
2、要讓學生學會相互賞識。如今的學生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多是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嬌氣、自私、驕橫是他們的缺點。他們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如果請他們幫同學找一找缺點,他們能一下找出許多:如小明愛打架、小張上課不專心、學習成績差……但是如果請他們找出同學的優點,恐怕要想上半天,才能說出一點。如果任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認為必須讓學生學會相互欣賞。
3、教師應學會賞識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柳斌說過:「一次成功可以激勵學生千百倍的努力。」可見促使人將自身潛力發揮至極限的最好方法就是賞識與鼓勵。
4、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獲取成功的機會。如口算比賽、速算比賽、應用題競賽、師生乘法口訣對抗賽、對口令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成功,不斷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總之教師要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刻領會《課標》精神,不斷學習創新,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力求使每個孩子都能喜歡數學,學好數學。
Ⅱ 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這門課?據我了解,學生厭倦數學課的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學生看不到它的用處所在,覺得它離我們的生活太遠;第二,學生參與的機會(既包括課堂上,也包括野外)太少,他們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因此要讓學生徹底改變對數學課的認識,還得對症下葯。第一、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因此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多思善問,就會發現很多和數學知識有直接聯系的東西.數學絕對不僅僅只是和枯燥無味的文字元號、抽象演繹打交道,或者是玩那些煞似好玩的數字游戲,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讓數學和**常生活聯系起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應用於數學教學,讓數學更加具體化、趣味化。第二、如果我們一味的代替學生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長了就會使他們形成一種依賴性,動手能力會越來越差,自信心也會逐漸消失。因此我們必須讓學生動起來,相信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第三,走到學生中去。很多學生往往都是因為愛老師才愛上這門課的,而愛學生,才能和學生融為一體,做學生的朋友,這不僅是對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學生所渴望的。而往往很多老師缺少的就是這個。要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你,我們就要走到學生中去,能經常和學生交談(可以找學生談心,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閑聊),從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及時解決;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並盡可能的給予幫助,我相信在學生愛上我們的那一刻,他們也會愛上這門課。
Ⅲ 作為老師,如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作為老師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就一定要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利用起來。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思維的,只要能將孩子帶入到數學課堂,孩子就會對數學充滿熱情。發現孩子向自己提問,老師一定要給予積極的回應,這樣才不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讓孩子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就會對數學充滿好奇想要去探索。
總的來說老師在引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理解學習數學是為了什麼。孩子積極性比較高漲的時候,老師也要給每一個學生進行解答,不要覺得不耐煩。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生也會跟著老師進行模仿。
Ⅳ 怎樣讓學生愛上數學課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指出:「孩子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以孩子的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說過:「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也就回擠出時間來學習。」由此可見,興趣是孩子愛上學習的先決條件,學生對數學課是否有興趣,直接影響到數學學習的效果。教師應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愛上數學課,讓他們能在數學課中享受知識帶來的充實與愉悅,下面我來淺談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探索。
一.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新課程標准認為:數學教學使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美妙的語言可以讓孩子產生輕松愉悅的心情,使他們更加樂於參與活動, 更能放鬆,大膽地表達意願,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針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除了要做到口頭語言的直觀形象外,還可結合各種體態語言進行形象生動的講解和描述,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之成為發展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有力手段。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認識鍾表」時,我首先讓孩子搜集各種各樣的鍾表,讓他們來介紹自己的鍾表,孩子們說的興高采烈,有的說學生還從網上搜集到許多有關鍾表的圖片和資料,爭先恐後介紹自己的鍾表和自己的小發現,接著我就順勢導入新課,讓學生們在已有的知識中更進一步了解了整時和半時,在整節課中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很快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欣賞的語言增強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開始,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教師欣賞,鼓勵的語言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坐到:一是要細心發現每一位孩子的點滴進步,多說幾:「你真棒」,「有進步了」,「太好了」,「向你學習」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豎豎大拇指等等。對於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設想,教師都應認真對待,積極引導。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並以自己的神態,動作,語言激勵學生,使學生保持探究熱情,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促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數學知識的活動之中。如,教師對回答 正確或接近正確的孩子,給予「講的好」,「說的不錯」,「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還孩子」「這道題解答得真棒!」等贊揚的評價方式。對於講得不好的同學也不能一概否定,相反更應該給予鼓勵,耐心開導。如「你的想法是對的,能不能講的更完整些?」,「能不能換個想法,試一試呢?」二是要明確具體的指出孩子的進步和優點或值得表揚和學習的地方,如:在課堂教學「認識左右」時,孩子們觀察的非常認真,找到了自己身邊的左右物體和朋友,並且說出什麼在什麼的左邊,什麼在什麼的右邊,李梓行小朋友就在情景活動中認識到「左右」位置的相對性,我積極地調動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同桌兩個人握握手,看看你發現了什麼,最後再來總結說一說。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參加了他們的活動,最後他們發現李梓行說的非毀穗常的對,同樣李梓行小朋友也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掌聲,他在後面的教學中更自信更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中,全班學生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作用,激起了他們學習的慾望。
同樣,教師在運用欣賞鼓勵的指導語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和時機,把握分寸與「火候」,而不是無原則地濫用表揚語,否則只能滋長孩子的驕傲,自滿或默然,無所謂的心理。
三.動手操作——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小學生學習數學,從實物到概念存在著一道鴻磨余頃溝,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變為小學生看的見,摸的著,理的清的數學事實?許多成功的案列說明,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策略。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讓瞎陸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操作,用各種感官去感知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而且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多種可行的操作方案,提出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健康發展。例如,「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學習,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觀察與對比,首先通過動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描一描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特點。這樣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而且還體驗了數學的多樣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增強了自主學習和自主創新的意識.這也符合了新課標指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利用各種有效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並運用數學知識,使課堂氣氛「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游戲使他們的最愛,也使他們吸收和傳遞知識的重要途徑,能把有趣實用的游戲引入課堂,會使學生在玩中做,在玩中學,理解知識並保持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設一些闖關和奪紅旗之類的游戲,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為了鞏固知識,在練習中我創設了許多開火車,摘蘋果,小組比賽等游戲,看哪一組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完一組題,並且計算速度快,准確率高就可勝利,並且全組每人獲得三個五角形。在這個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達成效果也很不錯。
四.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
學生都愛聽故事,如果教師把一些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在美妙動聽的故事中也會得到更多的數學知識。例如「學數學,用數學」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快樂的動物餐廳開業了,小動物都來參加,總共要來17隻動物,動物餐廳的主人說現在已經來了8隻小動物,還有幾只沒來呢?他向小朋友求教:「聰明的小朋友快來幫幫我吧!」此時,學生們展開了討論,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最後指出該怎樣計算。本節課通過卡通故事引入課題,吸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討論中學生初步感受到解決問題的需要,同時也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景中,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思源的源泉也被打開。
又如教學0—10的認識時,為了幫助一年級的孩子記住這些數,我們編了有趣的歌謠:1像鉛筆細又長,2像鴨子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左邊飄,5像秤勾能買菜,6像哨子肚子大,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擰,9像勺子能盛飯,10像雞蛋加筷子。學生記住了歌謠,也記住了這10個數的特徵,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本來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創設生活情境就是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直接經驗,學生接觸到生活中的數學,才能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飽含熱情地從事數學學習。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我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規律,盡可能選用他們樂意接受的,接近生活的內容為題材,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運用直觀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數學課堂
有人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善於採用一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釋放學生的生命活力,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紮根於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我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孩子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等於10,10加7等於17。但也有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式,他們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單,於是把8分成1和7,9加1等於10,10加7等於17。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佔有足夠的時間思考,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俞教於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具有靈性的人,成為生命涌動的主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主動接受教育,讓每一位學生愛上數學,愛上數學課。
Ⅳ 如何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數學課難道就真的不能像語文課那樣上得生動有趣些嗎?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如何使枯躁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現代教育學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我想,如果一堂數學課生動而有趣,學生必定會愛上數學,有了興趣,一定也能將數學學好。
新課改理念已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麼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談幾點體會。
一、第一步:努力培養教師樂觀、開朗的性格
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創造教學幽默的基礎。教育工作是以人為對象的,教師要用知識啟迪學生的心靈,用情感訴諸人的情感。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表現出樂觀向上、熱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這樣,教學中才能用幽默的語言、表情、動作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教學目的。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二、第二步:創設有趣的「開場白」
一節課的開場白好比是一首樂曲的前奏,前奏旋律優美,給聽者的感覺是享受和欣賞。一段巧妙的開場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想聽、想學,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各種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慾,許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來使學生進入課堂,使他們樂學。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為學生創設豐富有趣的故事背景,比如用講故事導入新課,這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另外,還可以用範例來代替語言,讓學生聽著美妙的音樂、看著美麗的圖畫輕松的學著數學、在做游戲中學數學等,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上課一開始,讓學生感到新奇、有學頭、願意學、喜歡學。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三、第三步: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
有時在一堂課的開始不必急於上新課,可以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但與生活聯系較密切的益智題或數學趣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為了把數學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的口味,我經常利用課間休息與學生拉家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好,看看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話題,什麼樣的劇情,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老師等等。然後投其所好,把課堂盡可能融入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獲得數學知識。比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教材創設了六一節聯歡會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彩旗、燈籠、花朵等物品的布置都是有規律的。可以這樣別出心裁: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慢慢的從包里取出青蛙圖貼在黑板上,大家喜歡嗎?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第二份禮物,大家猜猜看是什麼?老師慢慢取出鴨子圖並貼好,接著猜第三份、第四份……老師出示的禮物是有規律的,到了後面,學生不約而同,齊聲吼了起來。讓學生猜一猜,教師再賣賣關子,學習一下就生動有趣了。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能力。
總之,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使學生熱愛數學,而且能使他們學會數學,學好數學。在數學課的教學中,要全面考慮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上一堂生動而有趣的數學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好「三步走」,讓課堂煥發活力,讓課堂更精彩,讓孩子們在數學知識海洋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