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 數學求原來一共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解答
2.培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藉助已有的逆思考經驗,解決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春天到了,花兒都開得,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了幾朵漂亮的花,我准備拿走3朵送給我們班的小朋友,你們看看還剩幾朵了?(2朵)
提問:那麼你知道老師原來有多少朵花嗎?
(5朵)
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可能回答:
1.我數出來的(師引導:你怎麼數的,生:先數拿走的3朵,再數剩下的2朵,兩個合
起來就是5朵)
2.我算出來的(師引導:你怎麼算得,生:把拿走的3朵和剩下的2朵加起來就是5朵)
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原來有多少朵花,就要把拿走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師將拿走得的和剩下的放回到一起)這幾個小朋友回答的真棒,這朵就送給你了。
二
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情境
(老師領走了7個哨子,還剩下5個哨子,請你猜一猜,原來有多少個哨子?)
2.怎樣求出原來有多少個哨子?
請大家動動腦筋想一想該怎麼算?為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後明確:盒子里原來的哨子是總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領走的7個,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求原來有多少個哨子,要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板書:7+5=12
3.追問:7
5
12分別表示什麼?7+5=12表示什麼?(引導學生再說一說列式的思考過程。)
4.老師說明:從現在起,列式計算後還要口答問題。例題這樣口答,口答:盒子里原有12個哨子。學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體口答—遍.
⑵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例6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切實解決,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宏並帶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蔽察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探究
1.激趣導入:我們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小朵朵可急壞了,她遇到了難題,我們一起去幫幫她。
2.分析問題
(1)出示例題中第一個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樹上原來可能有多少個?(引導至少要23個)追問:有沒有可能是20個、15個?為什麼?在出示「還剩蔽蘆5個」和問題,完成的讀一讀。
(2)解釋「原來」是什麼意思(動畫演示把23個桃還給樹上)?原來樹上的桃分成了幾個部分?怎樣求原來的桃?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引導學生把摘下的桃和和剩下的桃合起來)
3.解決問題
⑶ 一年級數學求原來有多少的教學片段
你需要什麼類型的?
是視頻,還是文本。
⑷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例6求原來有多少的問題教案
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9-50頁上的例題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標明單位並口答。2、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確定演算法。
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新知。聯系生活,在實際中解決問題。
教具准備:例題掛圖、小紅花、大棗。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那你們知道它的老家在什麼地方嗎?那兒住著許多小猴,它們生活得可快樂了。一天猴媽媽對小猴說,明天是你的生日,媽媽帶你去山下采桃好嗎?小猴聽了很高興。猴媽媽說,不過你必須回答媽媽的問題,答對了才能去。猴媽媽說:我抓了一把大棗,給你2個,媽媽這還剩3個,你說媽媽一共抓了幾個大棗?小朋友你們知道嗎?
誰能用三句話把圖意說一遍(指名說,齊說)
板書:已採的23個,樹上還剩的5個。
說明:從今天開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算式得數後面要寫上單位名稱,這題的單位名稱是個,並用括弧括起來,在這一題里,桃是一個一個數的,因此,這題的單位名稱是個。
求原來是多少,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剛才板書的已采23個和樹上還剩的5個之間用十連起來,在後邊板書=原來。4、指導看書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49頁上,打開書49頁。看例題,茄子老師說怎樣求出樹上原來有多少桃?小辣椒是怎樣想的?我們一起讀一讀(生讀書)。和我們想的一樣嗎?再看看小柿子是怎樣回答的(讀小柿子的話)和我們回答的一樣嗎?5、針對性練習
星期天王老師帶小明去游樂場玩,王老師說什麼(看書)?21個沒上車的指的是哪部分?還知道什麼?問題是什麼?連起來說圖意,求原來的用什麼方法計算?單位名稱是什麼?怎樣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玩了一天,小明又累又渴,回家後發現媽媽買了一些蘋果,於是馬上就吃,我們看小明吃了幾個?桌子上的蘋果是吃了的還是買來的,還是剩下的?誰能用三句話把題意說一說?
單位名稱是什麼?怎樣回答?4、小明吃完蘋果後,突然想起來花壇里的花還沒有澆,於是就和小蘭一起去澆花。(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自己讀題,解題,說說單位名稱並口答。5、總結:剛才我們練習的四道題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什麼的?怎樣計算?(用去掉的加剩下的就是原來的)。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口手一致地點數3以內的數量。
2、初步培養幼兒對數數活動有興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能手口一致點數3以內的數量。
解答:網路文庫-輸入: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原來有多少-點擊搜索-找到你喜歡的-點擊梁鉛下載-保存-ok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求原來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課件_網路文庫 :wenku../link?url=_LaZo__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通過聽童話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教具准備:錄音機、磁帶,實物投影儀,小兔頭圖片,小豬頭圖片,磚頭圖片,木頭圖片。
學具准備:鉛筆、橡皮、好核梨片圖、蘋果圖、三角形、圓片、花朵片各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聽故事,提問題
故事:三隻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友渣掘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來了一隻又餓又渴的大灰狼,他先來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勁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給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裡。可大灰狼又使勁一吹,結果二哥的木頭房子也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逃到小弟家裡。這次不管大灰狼怎麼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後來,三隻小豬一起動腦筋趕走了那隻壞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堅固。」
這一天,天氣可好了,河裡的小魚高興地在水裡游來游去,咦!為什麼那邊的草地上那麼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來三隻熱心的小豬在幫他們的鄰居小兔蓋最堅固的新房子呢!他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幹得可歡呢!小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的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的,肯定是熱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豬的。
1.教學「同樣多」。
教師:同學們,今天想給你們講個故事,想聽嗎?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
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聽後回答。(一邊看書一邊回答。)
(1)三個豬兄弟為什麼要幫小兔蓋房子?
進行德育教育: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好客。
(2)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3)一隻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餘的磚頭?有沒有多餘的小兔?
學生回答後教師說明:一隻小兔對著一塊磚,沒有多餘的小兔,也沒有多餘的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板書:和同樣多。)
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學生和來勢說得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即可。
(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隨意比較)
2.操作。(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1)教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教師擺六塊橡皮後,請學生對著橡皮擺鉛筆,要求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1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後學生看自己擺的和投影儀上擺的是否一樣。
(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
在梨片(5個)下面擺蘋果片,擺的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教師和學習有困難學生一起擺弄,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擺好後回答:梨片有幾個?一個蘋果片對著一個梨片……有沒有多餘的。梨片和蘋果片怎樣呢?
3.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一個小豬頭對著一根木頭比,最後有沒有多餘的小豬頭?有沒有多餘的木頭?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後請小組長代表回答。教師板書:多、少。
7.5元一本書
⑸ 一道數學題:求:甲、乙兩隊原來各有多少人謝謝。
設甲隊原為X人,乙隊尺橋缺消橡原為Y人
1、陵辯X+Y=96
2、3(Y-36)=X-8
解得:X=47,Y=49
所以:甲隊原有47人,乙隊原來49人。
⑹ 小學一年級數學求原來有多少
小學一年級數學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2.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並切實解決,培養學生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書面解決實際問題時,養成標注單位的習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難點:理解題意,尋找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算一算20以內進位的加法。
回顧 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的加法。
師:今天我們就來用這些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
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第98頁例6圖。
師(出示例題中信息):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師:解釋「原來」是什麼意思?
(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
觀察課件圖,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師:總數分為幾部分,分別是什麼,求原來有多少個,用什麼方法解答?
(總數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是領走的,另一部分是還剩的,「求原來有多少個」用加法解答。)
師:根據已知條件和問題,你能自己編一道應用題嗎?
(體育老師領走 7個口哨,還剩 5個,原來有多少個口哨?)
師:7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12 表示什麼?你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7表示領走的,5表示還剩的,12 表示原來有的。列式是7+5=12(個)〕
鞏固應用
教材第98頁「做一做」。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和「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都是用加法計算。
教學時使學生在情境中,認真讀題,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並能正確列式計算。
⑺ 一年級看圖解答洞里9人外面4個說已經走了2人,求原來一共多少人
應該一共有15個或型人
因為洞外現在有四個,已經走了兩個,頌耐說明洞外一共有,衫櫻猜4+2=6
再加上洞里的九個人,所以一共是15人
⑻ 數學題食堂打飯求原來有多少人,又來了多少人
操場慧拆上原有120人在進行體斗碧洞育鍛煉,後來走了一些又來了25人,現在操場上有128人空枯人,走了多少人( 22 題目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式是( 120-22+25=128
⑼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8單元求原來有多少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9-50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標注單位,口頭作答。
2、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並能正確列式計算,標注單位,口頭作答。
一、游戲導入
1、反口令游戲
2、出示: ( )—60=4, 60+4=
( )—48=30 60+4=
( )—50=40, 60+4=
( )—26=30 60+4=
這些都是減法算式,但是,求的都是被減數,你知道它怎麼做嗎?
相機板書:被減數—減數=差 差+減數=被減數
二、講解例題
過渡:小眼睛,看老師,老師想通過你們的眼神看看哪些同學是真懂了。
1、尋找數量關系
好,接下來,閉上你們的眼睛,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在這個美麗的地方里有:(展示課件)
師:你看到了什麼?
生:……
師:咦,這樹輪薯上怎麼就只剩3個桃呀?生:……
那籃子里的桃原來在哪裡呢?
用動作來表示小猴摘桃:說一道減法數量關系式。順著摘桃的動作說。
閉上眼睛想像樹上原有的桃子:還包括籃子里的桃子。寫一道加法數量關系式。
2、列式,注意加單位
3、口答。
三、游戲鞏固
出示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讓學生猜一猜裡面橡皮的數量。
引導:有根據地猜,根據差鍵動作寫數量關系式,
寫減法數量關系式,寫加法數量關系式。
並相機板書:原有的—已經拿走的=還剩的
已經拿走的+還剩的=原有的。
對比發現兩組數量關系之間的聯系。
引導過程:猜猜盒子里原來有多少塊?這個數肯定比4大(若取出的是4),那麼,要想知道原來有多少,我們就得知道(生:還剩的)數出還剩的6塊,你能求出原來有多少嗎?
根據動作:說減法數量關系式,再說加法數量關系式。
三、想想做做
1、重點:引導找出隱含的條件
2、指名板書。
3、評點。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要求原來有多少,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一部分是已經取走的,或已經用去的,另一部分是還剩的,用加法計算。
反思虛桐巧:《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一課教學時,主要讓學生看圖想圖意,找題中隱含的條件,說數量關系,寫算式這樣的流程進行教學。在教學時我發現學生會正確列式,但要求學生說出數量關系,有一定的難度,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學生會列式,但不會說正確的數量關系。針對出現的問題,我採取了這樣的教學辦法,讓學生結合動作每做一題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數量關系,而且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會說正確的數量關系,並且理解了再表達。在這樣反復說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後學習應用題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