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課堂上傾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上傾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19 04:30:13

1. 如何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傾聽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特別強調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他簡單歸結,教育就是要養成習慣。教師要培養學生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美國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丹尼斯認為「從小學到大學,大多數人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傾聽來進行的,教師首先教給學生的學習技巧應該是課堂傾聽」。好的傾聽習慣對學生學習數學也是起重要作用的。本文將從分清三種傾聽誤區、樹立兩種傾聽觀念、處理好傾聽關系三方面,來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一、分清三種傾聽誤區1、傾聽=聽課我們平常所說的聽課是指簡單的用耳朵聽。聽課時,學生如果不融入興趣、思維、感情等主動性因素,即使認真到一字不落的程度,也只是被動聽課,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還會出現「左耳聽右耳冒」的現象。課堂傾聽是一種含有聽課技巧和聽課藝術的積極高效的聽課。它還包含鑒賞性思考、主動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聽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數學能力應首先把這種基本要素作為強調和培養的目標。教師授課時,不能滿足於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認真狀」,要對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等進行大膽創意,引導學生最大程度的處於積極的傾聽狀態,以提高授課和聽課效率。2、能聽=會聽在這個問題上,傳統教學存在三大失誤。其一,從來沒有認真界定「能聽」與「會聽」兩個概念,或混為一談,或避而不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缺乏深入的研究。其二,一般來說,傾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當學生進入學校時,他們幾乎都是能傾聽的。許多教師便想當然地認為學生都會聽課。因而,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聽課,老師的講課早已開始了。其三,教師們往往疏忽教學生學習如何進行正確聽課的方法。教師本身不懂如何傾聽,更沒有具體可行的經驗。3、甲聽=乙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很快的發現,由於學生自身資質的參差不齊,他們的傾聽能力和傾聽狀態也會有很大差異。據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傾聽效果是由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其傾聽目的來決定的。聽課過程中,學生往往以自身具備的傾聽能力和自身養成的傾聽習慣來決定聽什麼,什麼時候聽。有時候因為能力問題(如聽不懂)或心理問題(如對老師反感),他們會自動關閉接收口語信息的通道,故意不聽老師的講解。這樣便產生了心理學所講的「選擇性失聰」現象。所以,對同一堂課同一問題,不同的學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別。老師必須摒棄陳舊古板的教學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鴨式課堂說教,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層次性,用不同的味道滿足不同的胃口。二、樹立兩種傾聽觀念1、創設良好的課堂傾聽氣氛。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把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教師可以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如把音樂、故事或多媒體引入數學課堂等。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加拿大教育專家安尼福來斯特曾說:「你的教室將很少有完全的寧靜,分享和交流是輕松氣氛的關鍵。新的發現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帶來的強烈的喜悅會引導學生產生急切傾聽下去的興趣。」2、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全神貫注、鬧游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利用學生的注意力特點。首先,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講課思路上。如果設計的思路既精闢簡潔,又新穎有趣,就一定會引導著時刻都會脫韁而去的小野馬們跟著自己一步步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其次,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的重難點上。課堂上,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最大限度地推移學生的「選擇性失聰」,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這樣便不知不覺地延長了注意時間,提高了注意質量。三、處理好傾聽關系把「聽」和「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當一個學生發言的時候,其他的學生是要有銀彎舉任務的,那就鋒碧是對這個學生的發言作出恰當的評價,及時表述自己對該意見是否贊成,不贊成的表述自己的意見。這里的「評」應該包括學生和師生之間的評價。第一,老師說話時,大家聽。若發現有同學違反規則,沒有聽清老師的意思,任何同學不要提醒。第二,同學發言時,要等發言結束時再舉手,方可提出不同意見,也可以補充說明。注意有序性和學會謙讓。第三,同學發言時,老師也要認真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學生可以禮貌地反駁老師的意見。第四,老師和學生在發言時,都要考慮能不能吸引別人。總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有效地進行學習活動。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專注,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解讀;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就是學會交流。韓山小學 仲平平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摘要:數在人們的數學學習中貫穿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影響著學生的各科學習,也為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繼續學習奠定了基礎。現在的社會是數字化的社會,數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可以用來表達和交流,可以幫人們認識身邊的事物,還可以幫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數感 積累 滲透 形成 掌握
<<數學課程標准》把數感作為核心內容之一首次提出來,並且在六個核心概念中被擺在了首位,可見新課標對「數感」的強調和重視性。因此我們必須有效地在建立和培養學生的數感這一新的領域作一番思考和探索。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是對於數及其運算的一種理解和感受,這種理解和感受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為解決復雜的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是人的一種心智技能。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目的也就在於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建立聯絡。因此, 每個學生都應該建立一定的數感。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一、在生活中積累數感
兒童學習數學往往是從認數開始的,因此在兒童開始認數時,要充分利用兒童身邊的數學素材,創設有助於兒童理解數學的教學情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兒童積累數感。例如:在教學「可愛的校園時,請學生看美麗的森林,動物學校開學了,可愛的小動物們歡快的走進學校引起了學生數小動物的興趣,學生不由自主的數一數學校里有幾只小兔、幾只蝴蝶、幾只小鳥、幾朵花……數完了,讓他再用這些數說一句話,使孩子初步認識到:如果沒有數,想說清楚哪個地方有些什麼,幾乎是不可能的。再如引導學生聯絡自已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主動地觀察分析生活現象,用數來表示身邊的事物,說說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讓孩子們數一數:鉛筆盒裡有幾樣學具,每樣學具有幾個;請學生想一想:家中的門牌號,媽媽和爸爸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生日、車牌號等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達和交流的作用,使數學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又有著實實在在的作用,滑首為培養孩子的數感奠定了基礎。
二、在情境中滲透數感
《標准》中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的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述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的資源,創設有助於兒童理解數學的教學情境,喚孝襲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現數的概念的現實來源和實際應用,達到讓學生把握數概念的實質,真正理解數的意義,建立良巧讓兄好的數感。例如,教學「數一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歡快、溫馨、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小學生活的熱切嚮往。由於一般都有幼兒園里的學習基礎,小朋友們會興致盎然地去數:1隻木梯、2個鞦韆、3隻木馬、4架飛機……無一不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數學就是這樣的無處不在;數完了,學生之間就要互相說一說圖有些什麼。於是「數」成為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實實在在的作用。
比如,在教「接近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時,為使學生理解「345—198=345—200+2」和「345+198=345+200—2」中的難點「±2」的區別,設計了買賣商品的情境。由甲同學扮演售貨員,乙同學扮演顧客,乙原有345元,買了198元的相機,付出了兩張100元的鈔票,應找回2元,由此來講解「348—198」的簡算過程:即多付了要找。 然後,又以甲原有的錢345元為基數,他賣出了198元的商品,卻收了200元,多收了2元,應找回2元。以此來講清「345+198」的簡算過程:即多收了要退。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歸納出「接近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簡便演演算法」的規律。
又如,在教學除法時,讓學生擔任小組長,給小組成員分發學慣用具,據此,理解除法的含義,列式計算。在學習「統計」時,結合運動會中本班所參加的專案及成績,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製成表格,從而掌握統計的方法。再如,教學「九加幾」的計算時,創設「售貨員整理櫃台,有一盒乒乓球是9個,另一盒是8個,一共是多少個」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計算。
三、在表達與交流中形成數感
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資訊,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例如在講「升和毫升」時,練習中要求學生會看刻度說出水的體積。圖為一個量筒裝有1000毫升水,另一個量筒裝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學生看圖後想出了多種方法,有的說1升700毫升;有的說1.7升;有的說1700毫升等等,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示同一個數量,通過討論判斷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說明同樣表示一幅圖中水的積體,可以用整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和分數表示。這樣學生就在分數、小數、整數之間建立起了聯絡,知道了能從多方面理解一個數,豐富了對數的認識,進一步發展了數感。
學會傾聽,從別人對某些數量的描述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也是一種交流。例如在實際測量中,我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測量長方形花壇的長和寬,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測出了花壇的長和寬,在課堂交流的時候,展示了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法,有的學生直接用捲尺量;有的學生先測出一塊磚的長度,再數長和寬各包含多少塊磚,用每塊磚的長度乘磚的塊數得到長和寬的長度;有的學生先測出1米長的繩子,再1米1米的量;還有的學生使用步測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進行交流,也體會別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從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長度,發展了距離感,也增進了數感。
四、在於實踐中掌握數感
《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要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數學,於動手中做數學、用數學,而不僅僅是聽數學、記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主動發展的天空,注重實踐活動的數學課堂必將成為學生探究的樂園、創新的搖籃。同樣,數感的培養和發展,更離不開實踐活動。一年級小朋友好奇好動,簡單的實踐活動如操作、觀察、猜測、交流等對他們來說是充滿吸引力的。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為培養學生的數感,設計了好多有趣的實踐活動,如在教學「統計」時,根據課本中的主題圖設計問題情境,「小明調查了全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小朋友,你們猜一猜哪一種水果喜歡吃的人最多?」 「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同學一眼就能看哪一種水果喜歡吃的人最多?」 「你能用什麼辦法讓同學一眼就能看哪一種水果喜歡吃的人最多。」然後讓每個小組的同學議一議、說一說,然後用實物圖擺一擺。並從學生擺出的作品中選擇最優方法,引匯出水果的統計圖。這樣,在教學中緊密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數感,可以使學生對數有一個鮮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個具體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五、在應用中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學生學習數學最終在於其應用價值,應用的關鍵經驗是無法教的,必須由孩子自己去體驗。所以,教師應在課後指導學生把知識「再創造」出來,用於解決存在於周圍真實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從數學角度出發,借鑒前人的經驗,靈活選擇適當的數學方法與策略作些嘗試,隨時補充、修改、反思、總結,評價其合理性。這樣,使學生的學習經驗的可遷移性加強,將其轉化為具有廣泛的遷移性的學習能力,從而培養數感。
如在學習了平均數後,調查小組成員每人的奶奶各多少歲,爺爺多少歲。然後讓學生估計算一下,平均年齡約多少歲?結合「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的錄相帶,讓學生根據每位評委的打分,估算每位歌手的最後得分約是多少。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計算,選擇什麼樣的計算方法。
再如:估算上街幫媽媽買菜,大約需要幾個素菜,幾個葷菜,每種菜價約多少元,共要帶多少錢?
學習統計後,讓學生對家庭各項開支、用水、用電、電視節目收看情況進行統計,並據此提出對自己家庭的建議書等。
總之,培養學生數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體驗現實,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這無疑會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數感的建立、發展和強化,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也會有所提高。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小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對這個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小學數學基礎就會很差.
一是:各種運演演算法則掌握不牢固,計算的速度慢、准確性差.;
二是:數學思維定勢嚴重,缺乏變通,解答問題的方法單一,更是缺乏發散、求異的創新思維;
三是:解題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數學語言,邏輯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練的運用公式、定律、定理;
四是:數學應用能力差,主要表現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差,課堂上老師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一旦離開了教室,知識就拋之腦後。這樣的學習不僅效率低,而且師生雙方都容易產生教學疲勞。或許有的教室懂得通過一些笑話、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習慣,甚至專注於此而忘記學習本身。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也是大多數老師所困惑的地方。
二、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問題
許多老一輩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用的同一套方法,也許曾出過優秀的學生,但在如今,卻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他們的教學手段相對陳舊,教學方式也很封閉,甚至仍有教師使用「填鴨式」教學,這與課改初衷相悖,也不適用於現代全面的素質教學。又或許有的教師是給出題目讓學生自己求答案,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沒有改變一個思路上的桎梏,學生依然是按著老師的路子來走,這樣的教學是走不出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的。
三、學習過程中「會學不會做」的問題
老師講的時候明白,一旦換一種形式就不會做了,這樣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教師都面臨過這樣的煩心事,明明自己在課堂上講的十分清楚,卻偏偏有一些學生在課後練習的時候面對題目無從下筆。這樣的問題有學生反映過,也有老師專門思考過,但真正碰到的時候,往往就讓人感到棘手。究竟該如何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能舉一反三,學會做題呢?
四、「優差生」分級造成的問題
有的班上同學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分數的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分成兩派——「優等生」和「差等生」。這也是許多教師所預設的,認為「優等生」就該聚在一起討論學習,而「差等生」則隨便教教就算了,千萬不要影響了「優等生」。
這樣的分化是扭曲、錯誤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都不存在著優和差的隔閡,課堂上師生平等,教學上民主同思,才是能使教師與學生相互受益的良好氛圍。

一、百以內加減法計算不熟練。
二、整數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容易錯。
三、乘法口訣運用不熟練。
四、認識角: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五、時分秒,單位換算容易出錯。
六、測量長度,使用直尺不規范,認讀刻度不準確,單位換算易錯。

英盛觀察認為現在的小學數學知識讓孩子對數字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從五年級開始才會讓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講究解題思路,存在的問題這還需要從不同教師的教學成果中發現。

對數的概念多少年以來千篇一律,很難培養小孩子對探索數學世界的興趣。所以大學里據說最不受歡迎的就是高數,線代,概括數理統計,數學教材刻意的把數學難的一面放大,卻不怎麼體現出它有趣的一面。另外就是動手能力,單獨個體的思考能力,我們注重幾十個孩子有多少人第一時間寫出了所謂的標准答案,卻不提倡某個孩子另闢蹊徑。一定程度上扼殺了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遇到最多的問題有哪些

一是:各種運演演算法則掌握不牢固,計算的速度慢、准確性差.;
二是:數學思維定勢嚴重,缺乏變通,解答問題的方法單一,更是缺乏發散、求異的創新思維;
三是:解題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數學語言,邏輯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練的運用公式、定律、定理;
四是:數學應用能力差,主要表現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如何教好這門學科呢?筆者認為,應該首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托爾曼S—O—R理論告訴我們,在知識的輸入(S)到知識的輸出及能力的轉化(R)的鏈條上,大腦(O)是關鍵的「中介」變數。沒有思考,就不能輸出新知識,也就不可能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推匯出來。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二、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古語曰:「授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就是引導」,「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去發現真理」。布魯姆掌握學習策略也指出:「學會如何學習比學會什麼更重要」。數學教學中教師時刻不忘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比如:教給學生如何記憶、如何預習、如何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等方法。
三、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
教與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孔子強調啟發應從學生的學習心態出發,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能三隅反,則不復也」。朱熹認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關鍵時刻「開其意」,使學生開竅,在學生考慮總是到了成熟的地步又苦於無法表達的關頭,誘其達「其辭」,給以恰當點撥,學生就會茅塞頓開,豁然貫通,可見,只有在學生處於憤悱心理狀態時,啟發誘發最有利於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啟發誘導的核心是啟發誘導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精心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疑易引起學生定向的探究反射,其思維活動也應運而生。因此,數學教師應精心設計有趣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積極動腦思維。例如,一們教師在上加法結合律時說:「教學家高斯小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出了這樣一道題:許多同學算了很久,都沒能算出來,而高斯一下子就算出來了,你們知道高斯是怎樣算了嗎?今天學了加法結合律後,大家就知道了」這節課學生都沉浸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思維活動十分活躍。
五、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是思維的基礎。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模型的觀察、測量、拼擺、畫圖、製作、實驗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二是要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課,寓教於樂;三是要開展好數學課外活動,課外活動要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這樣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地發展。
六、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其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是協調作用的,二者之間密切配合,互相促進,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統一於教學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內容很多,但重要的是以下兩點:
(一)興趣要作為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重要。「興趣是我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絡著的」。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發生了濃厚興趣,他一定會不畏艱難、鍥而不舍地去追求,去達到目標。因此,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恰當的教法和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情感因素對達成教學目標,教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所產生的積極效果應予以高度重視。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情感因素,傾注師愛,<蓮 山~課件 >與學生共同創設情感交融的教學的氛圍,這樣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習的心理壓力,而且會使學生的思維積極活躍,智力活動的水平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好小學數學並非易事,但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遵循教學規律,認真研究以上幾個問題,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好小學數學也是辦得到的。

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情境創設不恰當。
關於「創設情境」,有些課只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與本節課所學內容關系不大;有些課雖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沒有富有思考性的問題或可以提出的問題太多,利用價值不大;有些乾脆就是把課本情境圖片做成課件,費力、費時而效果不大。
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服務, 既要有趣又要有數學價值,並與本節課密切相關,還要有利於激起學生的疑問,能從中提出本節課要探索的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探索這個問題,從而進入探究過程。
2.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而現在,我們在數學課堂上看到幾乎都是小組合作學習,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尤其是在公開課、觀摩課教學中。學生圍成一圈,當教師號令一下「現在開始合作」,學生馬上動了起來,有的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的小組學生連合作干什麼還沒有搞明白,教師又說「停止」,學生則馬上恢復原狀。過一會兒,當聽到教師的號令則又再來一次「合作」。當教師說「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麼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言人」,更多的學生只是旁觀者。
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方式中的一種。因此,合作與交流首先應該是作為一種意識來激發,其次是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在數學課堂進程中適合採用小組學習的時機一般有:個體操作條件不充分需要幫忙時,獨立探索有困難需要相互啟發時,形成不同意見有分歧需要交換時,學生爭著發言教師不能滿足其表現欲時,等等。
3、教材使用率過低。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廣大教師的課程觀、教材觀也在不斷變化,但由於對「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一理念的片面理解,致使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走入了誤區。多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沒有安排看書閱讀或練習的環節。一節課下來課件代替了課本。
其實,每一本教材都凝聚著眾多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從主題圖到情境創設,從例題到練習,都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精心挑選和設計的。課本是我們的教學之本,更是學生的學習之本。有些概念性、規律性的東西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是否完整、准確,讓學生看書更系統准確。練習題目在書上,學生人人有教材,可以打開教材使用。我們課堂教學提倡返璞歸真,課堂教學使用教材這是實事求是,這才是最真實的課,省時高效,何樂而不為。作為教師,要深刻地懂得: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局限於教材,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是教材忠實的執行者,而是合理的開發者,要做到知「材」善用。
4、只關注預設,不注重生成 。
大多的課堂教師在課前已經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來,上課以後按照預設展開教學,只關注她的教學環節進展情況,對於學生的回答出現的錯誤顧及不暇,學生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不予理睬。這是典型的完成任務式教學,走過場。這樣的課,讓人聽完總覺得有些缺憾——課堂生成不夠。
真實的課堂不是靠預設可以完成的。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構成了教學。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或個性見解,及時抓住契機,把它們轉化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及對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及對策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為主。新課程改革很關注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可見,新課程改革把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作為改革重點之一。因此不斷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的數學探究和合作活動卻存在著一些盲目與困惑,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暴露了對新理念解讀有偏差,甚至走進了誤區,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在探究學習中沒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探究學習成了強加給學生的行為過程。
2、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活動應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由於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而不進行監控,有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不敢指導,怕戴上「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帽子;有的教師即使指導了,但也把握不好介入的時機和程度
3、注重探究學習的行為過程,忽視思維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有結構的材料,然後提出問題、描述探究的步驟,最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材料探究。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確動手做了,結論也順利得出了。但是這樣的動手操作是不是就是數學探究呢?有些學生從頭到尾都很開心,參與熱情很高,可學生所獲得的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數學課不是讓學生開開心心就算了。

通過思考,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探究學習的教學內容時要注意下面幾點:
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探究學習氛圍。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記得在2005年3月,我接到原教研室主任唐瑞祥老師給我布置的一個任務,在全區上一節公開課。活動主題是:「老教材,體現新理念」,課題是《圓錐的體積》。接到任務時,我非常高興,同時也感到有壓力。高興的是,又有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有壓力、是怎樣才能上好這節公開課呢?既要有新意,又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在這之前我聽了好幾節《圓錐的體積》的公開課。教學設計都很常規化,那就是先認識圓錐,再通過出示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得出是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最後通過做實驗,從圓錐里裝沙向圓柱里倒,三次剛好倒滿,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中: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思路的教學設計都大同小異。我在研讀教材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般在教學這節課時,都能順利地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什麼突然要去比較圓柱、圓錐體積的大小?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不得而知,做這個實驗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個數學活動,根本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圓錐的體積》的教學。這篇文章作者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就解決了我思考的這個問題,這是我先前無意中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非常驚奇,驚奇的是怎麼會有這么聰明的教師,雖然我不記得他的姓名,但我真的佩服那位教師的獨特創意。想到這里,我心裡又一沉,如果我按照那位教師設計的環節去上這節公開課,感覺好象有抄襲之嫌。但又想,把優秀教師的成果運用到我的教學中,也正是向那位教師學習的表現。所以最後借用了那位教師所設計的環節,在教學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圓錐的體積》教學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在「猜想」中學習新知。首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回顧圓柱和圓錐分別是由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的立體圖形。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長方形的短邊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教師問:那麼長方形的面積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學生回答說: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面積的二分之一),接著分別以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為軸旋轉得到了一個圓柱和圓錐,請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學生觀察後說出兩者是等底等高,教師接著設疑:請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圖如下:
由於前面的比較面積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是1/2的關系,也有的學生通過空間的想像猜想是1/3的關系,還有的學生猜想是1/4的關系,到底是1/2的關系,1/3的關系,還是1/4的關系呢?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給的材料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做實驗來驗證的必要性。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通過趣味性設置懸念,揭示矛盾,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學生就會生疑,就會產生求知慾。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理的猜測佔有適當的位置。在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剛才我說的《圓錐體的體積》這節課的設計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歸納這一過程。通過這個案例讓我思考了很多,特別是探究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探究學習中,不要盲目的讓學生去探究,看上去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不明白怎麼回事,心甘情願的跟教師的思路走。這讓我想起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賣拐」,教師是賣拐人,學生充當了買拐人的角色。
2、教師的合理的「導」、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
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探究都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不斷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構建成知識網路。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領會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不斷總結思維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經驗,使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合理的「導」是學生探究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校區研討課中,我校黃輝老師上了一節《三角形內角和》,這節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很成功,很好的體現了教師「導」的關鍵性作用。首先教師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創設三者爭論誰的內角和大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再讓學生猜測三角形誰的內角和大?到底誰的猜測對呢?先用實際測量來驗證一下。由於測量工具有誤差或測量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得到的結果是三角形內角和大約是180度。老師再問:除了測量,你還有別的辦法來驗證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嗎?學生想到了撕拼、折疊的方法。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接著教師追問一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180度,聯想到了什麼呢?同學回答說:看到180度,我們想到了180度組成的是一條直線。就是教師的這一追問,讓學生把新知和舊知產生了聯系,從而在撕拼和折疊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撕拼或者折疊成為一條直線,從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沒有教師的這一追問,我想學生根本就沒有探究的方向,而是在那兒冥思苦想,即使想到了通過撕拼或折疊,但是學生仍然無法有意識的去撕拼或折疊成一條直線,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
還記得我曾經在武漢市優質課比賽中聽過的三節數學課,課題都是《圓的周長》,三節課都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系?通過直觀,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那麼,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有兩節課是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再讓學生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從而得出,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但是,從邏輯思維的角度,我要問:為什麼就一定要去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呢?為什麼一定要去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系呢?作為教師,我有這樣的疑惑。那麼我們的學生肯定也有這樣的疑問,只是沒有膽量提出質疑而已。而在另外一節課中,教師合理的「導」,正解決了這樣一個疑問。教師也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什麼有關系?學生通過直觀,猜想到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教師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入表格。教師問:那麼圓的周長和直徑到底有怎麼的關系呢?教師說明,在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一般是研究它們的「和的關系、差的關系、乘積的關系和相除的倍數關系」這四種。然後讓學生通過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相加、相減、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規律。而在計算用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時,得出了一定的規律:即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從而,研究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存在著倍數關系。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探究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
3、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
探究學習要求學生通過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所以在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開放的探究學習材料,讓學生進入一個自由選擇、自主發現的學習活動平台。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地觀察,反復地比較、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作保證。有時,我們看到有很多探究學習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雖然給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但是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草草收場,這樣就必然會降低探究學習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弄清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因此,教學中如果要開展探究活動,教師應該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理智選擇。只有正確地理解探究性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探究性學習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以上我簡單談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思考。我們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巧妙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且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張開想像的翅膀,去發現、去探索,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和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越性。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但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怎樣的問題適宜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言堂」怎樣處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如何起到調控作用?下面我就談談這幾個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1、合作過程的隨意性。組內成員的合作實質是貌合神離,學生各抒己見,卻聽不到同伴的聲音。因此,很難達成一致的見解。最後,組內代表發言,也只能代表部分同學的想法。這樣的合作,從形式上看熱鬧非凡,但是,從實際效果考慮,卻很難讓人贊同。由此看來合作學習,應該有合作的計劃和步驟、有明確的分工、有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合作學習也應該有一定的合作規則。
2、選擇問題的隨意性,忽視選擇適宜合作學習的問題。
什麼問題該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只有當個體遇到沒有辦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或者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時,才會有強烈的與人合作的願望,才會認真的傾聽他人的見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數學課堂上真正具有現實意義的、很有必要討論的問題卻少之又少。大多數討論的問題,是教師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設置的。只是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說、可以聊的話題而已。如,有些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後,班級中舉手的學生有很多,但是,老師完全無視一雙雙高舉的小手,堅持要求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像這樣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費時間,還能收到什麼成效呢?課程實施以來,不少教師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是用「新」與「舊」的方法來評價,即一節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是否貫穿於整節課中。由於受到這種思想的誤導,結果有的教師就把不需要合作學習的問題也非要學生合作不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麼問題都合作學習,也不能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讓教師簡單傳授了。
3、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沒有經過個體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在教師提出問題後,馬上組織 「 小組討論 」 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此相對照,更為恰當的作法是首先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時才依據觀點的不同進行分組,並以此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和辯論,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沒有處理小組合作與學生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個別學生「一言堂」,其他學生只是當聽眾。另一種情況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造成課堂秩序極為混亂。合作學習只有形式上的小組活動,沒有實質的合作;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只聽或看一位好學生的操作或發言,沒有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小組合作與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大家的智慧發揮出來讓大家共享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就是傾聽別人的見解,要聽懂別人說的重點、難點以及解題的方法與思路,聽的時候還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與自己的是否一致,從而改進、吸收。二是學會分享。當別人的見解和我不一樣的時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確,當他的方法比我還要好的時候,我就吸收過來為我所用,這就分享了別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成果。這正如肖伯納說:「如果兩個人一人一個蘋果,互相交換仍然是一人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一人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則變成了一人兩種思想。」同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四人小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則每個人都學習到四種方法,還可以選擇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強激勵機制。對於後進生,我們要打開他的話盒子,給他們更多的機會,用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再用積極、肯定、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使他們樹立信心,大膽發言。
5、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沒有進行及時調控
在學生合作學習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進行及時調控,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
但是當前合作學習教師調控不當的幾種表現:
1 、低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為標准,代替學生的理解。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幾分鍾後提問學生,見沒人回答,老師就認為沒有學生理解了,結果就用自己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
2 、過早提示問題的重點、難點和矛盾,使學生對矛盾的認識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層面上。如「長方形面積計算」這一節教學中,老師經過拿出長 5 厘米 寬 3 厘米 的紙板推導出它的面積是 5 ×3=15 平方厘米,接著老師提出問題: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何關系?老師不是採用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採取自問自答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低層面上。
當然,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其他的誤區,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對策,對這些誤區亮起紅燈。使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使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挖掘個體學習的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促進。

5. 數學課堂中如何學會傾聽

數學課堂中如何學會傾聽?課堂傾聽是一種有意識、主動的聽,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心聽、用腦子聽。下面我就同大家聊聊關於數學課堂中如何學會傾聽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1數學課堂中如何學會傾聽

教給學生 方法 ,讓學生學會傾聽

1.明確「聽」的要求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首先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在教學中就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碼侍皮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

2.教給學生科學的傾聽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結合課堂實際,教會學生傾聽的方法:比如要邊聽邊動腦子,篩選比較,分析綜合,抓住中心,記住要點;要學會「聽話聽音」,聽出「話中之話」,言外之意;要邊聽邊「察顏觀色」,留心說話者的語氣情感,以求進一步理解對方講話的含義。

運用策略,讓學生善於傾聽

1.展開競賽

抓住小學生好勝心強、不服輸的特點,結合數學課堂的實際環節,適當地開展一些競賽,有時處出於教師的一句話,如「比一比,哪組做的又對又快?」「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坐得最好,聽得最認真」,這下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聽的特遲差別認真,進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2.讓學生當好小老師

學生學會傾聽,有時在教談滑學法中也可以輪換一下角色,教材中某些新知識有的學生已掌握,這樣的內容,我們就大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如教學「8、7、6加幾的加減法」時,學生根據學過的「9加幾的加減法的方法」,能想出計算方法,就讓多個學生發言,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因為同學們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講的特別詳細,下面的學生聽得十分認真。課堂上練習題有機會也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會傾聽

細化「聽」的要求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在教學中應做到「學會傾聽要五心」,即:一要專心,要集中注意力,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如果自己不能理解應在同學發言後提出詢問或質疑。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不打斷同學的發言,特別是當同學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不隨便給予否定,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方式參與交流。這樣既尊重了他人,又達到了交流的目的。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教師可以在課上經常讓學生說一說同伴的發言有什麼好的地方,有哪些錯誤,應該作哪些補充,你有什麼好的方法等。也可以採取一些語言的引導,例如:「注意聽他說的和你想的一樣嗎?」「你覺得他說得怎麼樣?」「你有不同的意見嗎?」「他哪些地方說得好?」或者:「你聽懂他說的了嗎?你有什麼疑問要問?你覺得他說得怎麼樣?」……

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最大的,尤其是教師的以身作則,可以很好地起到示範的作用。當學生在發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的認真「傾聽」一方面可以給回答問題的學生以鼓勵、支持和尊重,其他學生看到老師傾聽的眼神和動作,也會不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傾聽狀態,認真接收信息。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樣一來,既達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傾聽氛圍。

3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強化訓練,讓傾聽成為一種習慣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實踐中磨煉出來的。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心理不穩定,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這項任務就顯得尤為艱巨。因此,我們要抱著一種正確的心態,耐心地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誠心地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反復抓、抓反復,讓傾聽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

細化訓練,讓學生學會傾聽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提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的要求:1.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頭腦中不想其他事;2.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3.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不重復他人的意見,力爭提出新穎的想法。4.對於別人好的說法、建議都要有良好的記錄習慣,以備以後研習。

樹立榜樣,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育 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交流,在傾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

用榜樣,傳達傾聽態度

人的習慣很多是模仿來的,以身立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點一滴,以行導行,注入學生的心靈。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了解的第一步。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做一個耐心、專心、謙遜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當學生在發言時,教師應當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一氣呵成還是斷斷續續,應始終臉帶微笑注視發言的學生,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全身心地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使課堂充滿著對人格的尊重。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榜樣,這種傾聽的態度感染、熏陶著學生。

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呈現神情並茂的語言,精彩的提問,巧妙的設計,充滿智慧、激情的評價,那就可以緊緊地抓住學生的眼睛、耳朵、心靈,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傾聽的契機,這樣才能促成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才能保證學生傾聽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課堂傾聽習慣的形成與能力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它需要教師對自身的嚴格修煉,需要教師對學生的督促引導,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長年累月的訓練,需要學生自己的長期努力。如何做得更好,還有待於我們教師進一步去探索、去 總結 。學習著就是快樂著,」我們堅信:只要孩子在這傾聽的過程中有了收獲,享受到了快樂,他就會心甘情願的主動去參與,積極的投入其中。同時,大家都知道,「聽」並非是獨立存在的,它必須貫穿於教學活動中。因此,執教者要善於挖掘、創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致,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讓學生邊聽邊想、邊聽邊記、聽後評述、視聽結合。在聽中生疑、聽中解惑、聽中積累、聽中成長。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健全的人格,聽出燦爛的未來,聽出精彩的人生。

相關 文章 :

1. 提高小學數學成績的課堂教學方法

2. 老師的教育感悟:教師要學會耐心傾聽

3. 聽數學課心得體會3篇

4. 學會傾聽一分鍾演講稿3篇

5. 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傾聽

6. 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出現哪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差,課堂上老師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一旦離開了教室,知識就拋之腦後。這樣的學習不僅效率低,而且師生雙方都容易產生教學疲勞。或許有的教室懂得通過一些笑話、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習慣,甚至專注於此而忘記學習本身。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也是大多數老師所困惑的地方。
二、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問題
許多老一輩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用的同一套方法,也許曾出過優秀的學生,但在如今,卻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他們的教學手段相對陳舊,教學方式也很封閉,甚至仍有教師使用「填鴨式」教學,這與課改初衷相悖,也不適用於現代全面的素質教學。又或許有的教師是給出題目讓學生自己求答案,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沒有改變一個思路上的桎梏,學生依然是按著老師的路子來走,這樣的教學是走不出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的。
三、學習過程中「會學不會做」的問題
老師講的時候明白,一旦換一種形式就不會做了,這樣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教師都面臨過這樣的煩心事,明明自己在課堂上講的十分清楚,卻偏偏有一些學生在課後練習的時候面對題目無從下筆。這樣的問題有學生反映過,也有老師專門思考過,但真正碰到的時候,往往就讓人感到棘手。究竟該如何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能舉一反三,學會做題呢?
四、「優差生」分級造成的問題
有的班上同學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分數的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分成兩派——「優等生」和「差等生」。這也是許多教師所默認的,認為「優等生」就該聚在一起討論學習,而「差等生」則隨便教教就算了,千萬不要影響了「優等生」。
這樣的分化是扭曲、錯誤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都不存在著優和差的隔閡,課堂上師生平等,教學上民主同思,才是能使教師與學生相互受益的良好氛圍。

7.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教師教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採用師講生聽,師問生答,乒乓球式的教學。
⑵教師隨意性語言過多,一堂課好像總在講話,過於忙碌。
⑶提出的問題瑣碎,無思考價值。
⑷活動要求不明確
學生學的方式表現出的問題:
⑴小組活動流於形式。不知要求,無合作意識,更無合作內需。
⑵學生的語言表達半句話或不完整。
⑶有人聽課不善於表達。
2、留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明顯不足
⑴教師一甩出問題,馬上要求學生回答。
⑵學生探索過程還沒有完成,教師命令匯報。
⑶探索的結果不是學生總結出來的,而是教師總結出來。
3、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中的問題。
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最好的途徑,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過於倚重於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偏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課堂中學生自主思考機會少,機械練習、重復練習、低效甚至無效練習多,而有變化的、有層次、有思維含量的綜合性練習少等現象仍普遍存在。
4、課堂教學缺少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
我們的課就內容教學,教師很少考慮數學思想方法,缺少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如果確實熟悉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對於教師設計教學很有幫助。一位名人曾說過:「數學思想方法大眾化,並使其在數學課程設計中充分體現,將是設計21世紀數學課程的突破口」。 可見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的靈魂,是創造能力的源泉;良好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可使學生終生受益。難怪說,數學教學其實就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二、教育價值觀偏離
若干年來,我們的教師有這樣一種價值觀,那就是我的班級,我的學生只要考試分數上去了,我的學生就是人才,我就是佼佼者。由於這樣的指導思想,導致教學中有的加班加點,大搞題海戰術,固然,靠加班加點,大搞題海戰術很有可能提高分數,但捫心自問,這就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嗎?這一點需要我們及管理者深思。
三、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能力的培養
如:語文教學,只注重學生學生字、生詞、解詞、分段落、中心大意,把一課搞得支離破碎,嚴重淡化甚至不顧及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文化傳統教育、情感熏陶、審美鑒賞等作用。數學教學就更為嚴重,用大量的時間講列題,幫習題,就題講題,總認為只要學生會解題了,學生就學會了,學好了。有的應用題學生即是做了幾十道也僅僅是仿照例題的模式機械的模仿,比著葫蘆畫葫蘆,不知其所以然。
四、只注重知識的結論,不注重能力的形成過程
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告訴學生面積公式,而不講解公式的來由。講應用題教學,見多是加,見少是減,見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另一個數就是除法應用題。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是乘法應用題等等。此類講法的老師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學生只學了些死記硬背的本領,應付考試的本領。
五、不是教法適應學生,而是學生適應教法
有的老師一輩子就一種教法,教的學生一級又一級,適應我這種教法的就是好學生,不適應者就為差學生。很少從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出發去認真地考慮一下:時代發展了,人們的教學怎樣改革才更有成效,怎樣改革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我們應該從學生為主和全面發展的角度
六、教學中扼殺學生的主體性
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不是沒有個人看法的,更不是沒有標新立異的。而是我們的教師把這些學生給扼殺了。老師講了課,學生問老師了,「老師,你這種方法我不理解,我這種解法行嗎?」。看我們的老師是如何回答學生的:不要鑽牛角尖,看老師怎樣做就行了。面對這樣的回答,誰還敢標新立異?
七、教學中有師道尊嚴的現象
有些老師把自己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不把學生看成和自己是平等的人看待。學生學習有困難時,不是鼓勵他而是嘲笑和挖苦。有的甚至打罵學生,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八、不承認學生在發展中有差異,以至於教學中出現一刀切的現象
部分學生會的就要求全體學生都會,經常聽有的老師這樣說:該講的我都講了,別人會了怎麼就你不會。而且面對家長,面對社會去理直氣壯地說。殊不知,學生在發展中是有差異的。
九、對素質教育片面理解
表現形式是一節課熱熱鬧鬧,轟轟烈烈。有提問,有討論,有一題多變。仔細一想,學生學到了什麼?培養了學生些什麼能力?真有些歸納不出。
十、所用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基本是機械的模仿
多年來,受教材的限制和約束,教學形式基本上是「例題十練習」,使本來很有趣的數學學習成了十分枯燥、繁雜的計算和習題演練,加之教師滿足於現已熟悉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而不再對新知識感興趣,結果往往停滯在高原期而裹足不前。

8.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

「認真傾聽」這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耐心、細心、有心的去漏升做。當棗睜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的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思考的情形。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讓學生學會傾聽的具體方法
告訴孩子要做一名聰明的孩子應該把身體所有的寶貝用起來才算好。為了讓自己的耳朵聽得更仔細,必須請眼睛來幫忙,耳朵只會注意傾聽眼睛看到的地方。聽到了還得用上腦子來思考,這樣才返岩老更有效。
2、讓學生學會聽懂老師的要求。
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於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簡潔、明了、富有童趣。例如,教學"數一數"時,我設計的問題是:「在那裡?有些什麼?分別有幾個?」於是他們就興趣盎然地說開了、數開了:這是兒童樂園,有1個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4架飛機……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於學生聽清懂老師的要求。
3、讓學生專注傾聽同伴的講話。
與其你把知識傳授給他,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而同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課上應培養孩子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通過交流、匯報等形式學習新知。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千年古訓。可是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小小的成功卻能激活一個人潛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課時更能專注傾聽他人的講話,走向新的成功彼岸。

9. 小學數學課堂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導語: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組織學生積極有序地參加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是每個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如何有效加強課堂管理,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課堂的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自身因素原因

1.教師專業知識積淀不夠

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教師在課堂上遇到問題時,能站在多個角度整體把握問題,洞察問題產生多種可能性,並迅速作出決策。他們對教學情境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對問題的分析清晰而透徹,解決問題的方法獨特、新穎、恰當。而缺乏專業知識的教師即使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他們對教學復雜性的認識大多是膚淺的,往往傾向刻板地安排教學內容,不能靈活地應對課堂提問,不能敏銳地把握課堂生成性資源,怎能不導致課堂失控、失察而低效!

2.教師教學策略運用欠佳

教學策略是復雜多變的。在制定或使用教學策略時應該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為出發點,以教師自身特點為主觀條件,制定和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外在因素的.影響

1.學生認知發展不平衡

小學生認知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可能早己進入形式運算思維階段,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另一些學生則始終停留在具體運算階段,對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反復講解和練習才能夠接受,”叫他們常在課堂中遭受挫折,遭受挫折就易產生緊張、焦慮、懼怕等情緒反應,進而會採取消極的態度搗亂、破壞課堂紀律。

2.教學內容與學生當下生活缺 少聯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教學內容或學科知識要與學生當下的生活聯系起來才有意義,學生也才能有真正有效的發展。“只有那些和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能使其產生迷惑、興趣、求解的問題,才有可能促使他們積極思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優化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管理策略

(一)課堂學習中教師的有效引導

1.深入了解學生,確定學生的探索起點

學生在理解、學習數學時,總要涉及到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總是以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皮亞傑認為: “兒童認識客觀事物不是像動物那樣去盲目的嘗試錯誤,而是運用已有認知結構去同化新信息。”只有當新信息與學生腦海中的已有信息既一致又不一致,才會引起已有認知結構與新信息的不平衡,從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已具備哪些認知結構、新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有哪些聯系和差異等,確定學生探索活動的起點,才能引導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

2.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提煉學習方法、促進數學思考

方法是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體力勞動的方法和智力勞動的方法。智力勞動的方法包括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方法。在此,我們關注的是思維方法,因為任何智力活動的方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方法是“方法中的方法”,是智慧的核心。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反饋的信息是豐富多樣的。由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匯報時,要及時綜合、歸納學生的見解,篩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提煉,有利於促進學生數學思考,有利於課堂有效管理。

(二)實施有效的課堂合作學習管理

1.加強合作技巧的指導

合作學習中學生常表現出“各自為政”、“一言堂”、“獨守一隅”等現象,這時教師應注重指導合作技巧。“指導學生傾聽同伴發言;指導學生討論、交流,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指導學生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作總結性的發言等。”

2.營造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有利於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尊重、信任的互助環境。教師要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參與到合作有困難的學習小組中去。

第二,充足、富裕的時空環境。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 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的發揮。

第三,真摯、誠懇的激勵環境。教師對學生可多使用一些“你真棒”、“試試看”、“說下去”、“再努力,你還會進步”等贊賞和鼓勵性的語言,

這樣既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願望,也可增加學生合作的信心。

(三)通過教師有效的課堂管理評價,讓學生養成專注傾聽的習慣

傾聽,作為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是學習習慣,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通過前面的課堂管理問題分析我們發現課堂活動中學生們都更願意說,而不那麼願意聽。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聽懂、理解老師的提問、講解;能聽懂、思考同學的發言,那麼他就會專注於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別人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剛開始並不是全部學生都能做到規范、完整,這時教師如果選擇抽一些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來示範,並注意進行恰當的評價,這樣,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的過程中,在聽教師的評價語言的過程中,必定能由“會聽”轉變到“會說”、“愛想”,問題行為在專注的傾聽中逐漸減少。

10.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之我見

其實是學生能力素養培養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為此,教師要重視以下幾點:1、進行必要的課堂常規教育與訓練、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既是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的學習成果的基礎,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但是,檢 查自己的預習效果。為促使學生按時完成預習,教師可以擬出有效而科學的督學措施對學生加以約束,還可以不時召開家長會,開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會了傾聽。

五、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在學生的作業中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並且生動活潑,具有親和力、趣味性和幽默感,使學生欲罷不能;4、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機會回答問題,使學生始 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5、設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使其腦、耳、眼、口、手齊頭並進,以增強注意的持久性,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的熏陶下輕松、愉 快地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在小學,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所以,才能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過程,與家長取得聯系。所以,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傾聽別人的意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才能使學生養成自覺預習的良好習慣。

二,這樣,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養成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學好數學,看看是舊知識還是新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考,在做一些計算題目時,能提高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與學過的什麼知識有密切聯系,准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還有;2。在作業與考試中、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由於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經常事後後悔。

通過預習,學生能對新課有個初步了解 。 教學中,而且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評能力,通過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列式錯誤。因此、規范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橋瞎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驚喜的發現,我來,我來……」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嘆氣起來,垂頭乎皮喪氣,學生都敢於提問,該查資料的查資料,該向他人請教的請教他人,力爭在教師講課前理解教學內容,我們習慣把這種現象稱為馬虎、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習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認真傾聽,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不僅層次多,培養好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我認為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包括:態度認真,等課堂上在老師的幫助、引導,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加強預習指導。首先,爭取家長的支持與 配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 力如何。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如果不改的話,只能進行適當的懲罰。不要過於相信學生的檢驗能力,每個問題的檢驗方法往往是有多種。解方程、脫式計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學生才能養成專心聽課、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的歲消差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我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我要求學生不要馬上就進行運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簡便演算法,當堂消化學 習內容,根本顧不了聽講、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先自己對教師所要教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然後仔細推敲字、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上學生是否專心學習,是否具有學習主動性,主要在於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水平如何:「老師。」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由得令人深思,讓家長幫助督促學生完成、傾聽同學的發言,以加深理解,要求學生邊讀邊思,了解要學的是什麼內容, 力求使教學語言簡潔精練、科學准確、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也主動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

三,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應對一些字跡潦草的學生先進行提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嚴謹、細致,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准確性,課堂變得活躍了,首先要讓學生仔細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上傾聽出現的問題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