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精選13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近期,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所發生的故事了。
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所以,他平時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的與命運抗爭。增發過誓言,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來代替我這不健全的腿!」憑著這種帶頃族頑強的精神與毅力,他終於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華羅庚一生碩實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其著作《對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華羅庚因為有了這種對生活的堅持不懈以及充滿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數學的最高峰。
是啊,學數學少不了的是那種頑強的精神。我一定會向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學習決不放棄的毅力!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為家裡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
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干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干什麼事都要堅持不懈,那樣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偉大數學家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圓周率就是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比,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各位數字的變化又沒有規律,計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沖之從蠢弊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先算內接正十二邊形的邊長,再算內接正二十四邊形邊長……邊數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內接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邊形的邊長,才能得到這樣精密的圓周率,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祖沖之這種精神所感動,要是沒有熟練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他怎能完成這上百次繁難復雜的運算?在想想自己平時做數學題的時候,遇上復雜的題目幾次做不出來就想放棄,缺少了祖沖之這種刻苦專研的精神。遇到簡單的題目時,就自以為自己都會了,沒有好好計算,結果出現了不該有的錯誤。如果祖沖之像我們這樣馬虎,那他圓周率的精確度該差多遠啊!
其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認真」和「仔細」四個字。所以,我們對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沖之算圓周率那樣的認真態度,只有這樣,才會有讓你愉快的好結果。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最佩服的數學家是蘇步青。因為他有著不懈的努力與追求,因為他有著熱切的愛國精神。他的一生不知道算過了多少道算式、多少道題目。他熱愛祖國,熱愛數學,他把他對祖國的愛戀化成了一段段令人贊嘆的事例,但是我想,數學家蘇步青的偉大事例也是跟他的老師楊老師一席話有著密不可分的作用。
楊老師曾對蘇步青全班同學說過:「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所以我想,蘇步青的乎冊精神使我敬佩,可是他的老師更令人記憶深刻。我會像蘇步青學習。每一天,用自己的努力化成一個又一個的算式。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姓名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好比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有關祖沖之的故事。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
可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往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由於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全部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愛數學,更讓我明白得了許多道理。
愉快的國慶宛如一條唱著歡歌的小河,不時湧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浪花,而《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則是其中最大最美的浪花。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健,也是一個厲害的特級教師。他在《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里講了阿基米德用數學戰勝羅馬戰艦,牛頓在干農活時沉迷於數學問題,歐拉巧思妙想幫爸爸擴大羊圈,高斯10歲時就能應用等差數列求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帶領我們在數學故事的長廊中,讓我們愛上數學,也讓我對數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數學家的故事》中,我認識了歐幾里得、笛卡爾、費馬等多個偉大的數學家,更是發現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有多麼的奇妙。在以前,有人說沒有萬有引力,他們只認為地球是正方形,是空氣讓物體自然墜落,如果沒有牛頓,可能我們幾百年後都發現不了萬有引力。而牛頓由於對科學有著嚴謹的態度,又有著求實的好習慣,經過不斷的仔細研究,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讓我們的科技又向前邁了一大步,話說數學是科技之母,所以大家要像這些偉大的數學家學習,將來科技才會越變越發達!
當我讀到阿基米德的故事時,我彷彿看到了阿基米德正在聚精會神的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的圖,絲毫沒有注意到,城池已經被羅馬人攻破了,雖然有這么大的動靜,可是阿基米德太過沉迷於自己的問題,絲毫沒有察覺,這是多麼高尚的品質啊!他的專研精神令我佩服!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數學家,他們熱愛數學,沉迷數學,才有了如今的輝煌。所以讓我們好好學習數學,讓這份輝煌,永遠傳承下去。
今天,我讀了一本數學家的故事裡面介紹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父親和祖父都愛好數學,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很多書。他特別愛研究數學和天文歷法,經常觀察太陽和星球的情況。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很喜歡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對做官不敢興趣,還是專心的研究數學,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寫呀!他還創制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大明歷。他為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了一本綴術。在當時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可見祖沖之是多麼偉大。
我要學習祖沖之這種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學習和研究精神。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數學是一門多彩的學科,不同類型的數學家,有著不同個性與不同的成功箴言。數學家的故事中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這里就來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有所感悟,對於我們的學生,我們不能強硬的灌輸知識,而是利用多種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地學習、交流。對於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那麼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就需要多看有關教學方面的書以及多看名師的課堂實錄,還有每節課的預設、課後的反思都要及時,在反思中改進,才能成長,進步。
我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叫《數學家的故事》。
我最喜歡裡面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一位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其中摻有銀子的混合物,並且告訴他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想呀起,直到有一天,當他躺在澡盆里洗澡時,他發現身體浸入水中後水盆里的水溢了出來。於是他得到啟發,那麼,如果把王冠浸泡在水中,根據水面上升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發明了浮力原理。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了數學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鑽研,愛數學,愛求證。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捨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25×4=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因為希帕蒂亞的父親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闢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於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自從我讀完了《數學家的故事》,腦子里就會時不時地跳出幾個數學家,比如高斯、牛頓、阿基米德、華羅庚。
我最崇拜的是約翰·伯努利,他1667年8月6日出生於巴塞爾。他不僅自己厲害,還成功教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數學家,其中包括18世紀最著名的瑞士數學家歐拉、瑞士數學家克萊姆、法國數學家洛必達,以及他自己的兒子丹尼爾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我也崇拜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與牛頓、高斯並稱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在羅馬士兵攻打自己的國家時,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急著逃跑,因為他還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解一道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命令他到馬塞勒斯去,遭到了阿基米德的嚴詞拒絕,他表示除非解答出問題,並給出證明,否則是不會去的。這句話把羅馬士兵激怒了,就這樣,阿基米德喪生在羅馬士兵的刀劍之下。
我還崇拜牛頓呢!因為他曾經說過一段經典的話:「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麼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在遙遠的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里,牛頓出生了。牛頓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擔心牛頓是否能活下來,沒想到這樣弱小的一個小傢伙會長成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
除了蘋果砸在頭上發現了地心引力,牛頓還製造了磨坊的模型、小水鍾等。他還發現微積分,對光的研究也有貢獻,還構築力學大廈呢!真是牛呀!
讀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我感覺自己全身充滿力量。有一次奧數小考試,我被三道難題給難住了,我怎麼想都提不出解題方法。這時腦海中似乎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潘晨熙,你一定要用盡全部力量,來選取咱們應遵循的道路啊!」哦!原來是笛卡爾爺爺呀!好的,我會盡心盡力做完它們的。「你一定要冷靜!」他又說。「我一定會的。」我說。我繼續認真審題,啊,我做完了!我要感謝數學家給我的啟示,我長大了一定會成為數學家的。
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在人類歷史發展,社會和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古至今,涌現出了成千上萬的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家,比如:畢達哥拉斯、伽略、費馬、歐拉、阿涅西……他們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和獨具一心的創造,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科學界,由於受家庭環境的熏陶,父子都是科學家的情況並不少見,就像祖沖之及他的兒子祖暅之,但一個家族幾代人都是科學家,則比較少見,而瑞士的伯努利家族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學霸之家。
在這個家族三代人中,產生了近十位科學家,其中有三個成就特別突出。
雅各布伯努力大學時學習的是藝術專業,但他自學數學,結識了眾多數學家,並成為巴塞爾大學的數學教授,此後,雅各布又先後當選為巴黎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及柏林科學協會會員。
約翰伯努利是雅各布的親兄弟,他解決了懸鏈線問題,提出洛心達法則、最速降線和測地線問題,還給出了求積分的交量替換法等。同時,作為一位數學教授,約翰還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數學家如:歐拉洛必達……
雅各布和約翰都在學術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其後人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就是丹尼爾。
丹尼爾在1747年成為柏林科學院院士,1748年成為巴黎科學院院士,1750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還曾十幾次獲得巴黎科學院獎賞,獲獎次數可以與歐拉比肩。
我努力家族在歐洲享有著極高學術聲譽,我想說,這可能就是遺傳基因吧,這可能就是留在骨子裡那份聰明吧!我是永遠做不到的。
這些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收獲頗多,讓我認識了許多在數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數學家,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義大利著名數學家伽利略。
伽利略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他家境貧困,但他十分熱愛數學,可是他的父母並不支持他,想讓他從醫,希望能夠改善當時的貧困生活,但是伽利略堅信自己的信念,通過多次試驗,不斷創新,最終征服了大家,而且征服了全世界,發明了天平,發現了慣性定律,研製出了溫度計天文望遠鏡等等。
數學是奇妙的,數學需要多次實驗,認真思考,多去創新,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不放棄,特別是他當時挑戰亞里士多德,撼動了千百年來不可動搖的物理學基礎,最終成為成功者。
從伽利略身上,我發現了我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要埋頭苦學,取得一點成績時,更不能沾沾自喜。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我對數學理解就是枯燥無味,總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而讀了這本書,我一下子明白了數學的有趣性,把實際生活與數學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也是蠻有趣的,特別是在學習第二章《位置》,我可以以我家為原點,大致估算出不同地方的坐標。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多思考,多動腦,多創新!
⑵ 我國著名數學家的故事是什麼
我國著名數學家的故事舉例如下所示。
一、祖沖之
祖沖之出生在公元429年,正當南北朝劉宋王朝時代。他是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有許多卓越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圓周率的計算。
二、華羅庚
華羅庚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
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三、秦九韶
南宋數學家,1247年完成著作《數書九章》,其中中國剩餘定理、三斜求積術和秦九韶演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數值求法)是有世界意義的重要貢獻。
四、楊輝
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他在我國古代數學史和數學教育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楊輝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其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這些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數學寶庫,為數學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五、熊慶來
熊慶來字迪之,出生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息宰村。熊慶來熱愛教育事業,為培養中國的科學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潛心於學術研究與著述,編寫的《高等數學分析》等10多種大學教材是當時第一次用中文寫成的數學教科書,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近代數學研究機構。
⑶ 數學的名人故事
關於數學的名人故事(通用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故事吧,藉助故事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故事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數學的名人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高斯(1777~1855),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統計數學、橢圓函數論都有重大貢獻。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並發明了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了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台台長,並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含中搏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歐拉齊名的數學家。
歐拉(1707~1783),瑞士數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歐拉從小著迷數學,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數學天才。他13歲便成為著名的巴塞爾大學的學生,16歲獲碩士學位,23歲就晉升為教授。1727年,他應邀去俄國聖彼得堡科學院工作。過度的勞累,致使他雙目失明。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歐拉具有驚人的記憶力。據說,1771年聖彼德堡的一場大火,把他的大量藏書和手稿化為灰燼。他就憑著驚人的記憶,口授發表了論文400多篇、論著多部。歐拉這個18世紀的數學巨星,在微積分、微分方程、幾何、數論、變分學等領域都作出了談祥巨大貢獻,從而確定了他作為變分法奠基人、復變函數先驅者的地位。同時,他還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他發表的科普讀物,在長達90年內不斷重印。歐拉是古往今來最多產的數學家,據說他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夠當時的聖彼得堡所有的印刷機同時忙上好幾年。
歐拉作為歷史上對數學貢獻最大的四位數學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阿基米德、牛頓、高斯),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張衡是我國漢朝時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與司馬相如、楊雄和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的《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等都是流傳千年的文學佳品,至今仍被無數的文人墨客把玩賞析。
有的人覺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難以並重,那麼張衡可能會打破這些人的固有印象。張衡不僅在文學上展現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上,張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一代數學家。
張衡自小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六藝,而且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詩歌、辭賦、散文上,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後漢書》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可惜這本書在唐代失傳了。我們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注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
從劉徽的這篇注文中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為質,給球體定名為渾。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確定了圓周率值為10的開方,雖然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培畝理論求得π的值。
歐拉的驚人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經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較大的孩子在旁邊喧嘩。歐拉在28歲時,不幸一支眼睛失明,過了30年以後,他的另一隻眼睛也失明了。在他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過數學研究。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繼續工作著,在他雙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間,還口述著作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由於歐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歐拉全集是十分困難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學會就開始整理出版,直到現在還沒有出完,計劃是72卷。
歐拉在他的886種著作中,屬於他生前發表的有530本書和論文,其中不少是教科書。他的'著作文筆流暢、淺顯、通俗易懂,讀後引人入勝十分令讀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編寫的平面三角課本,採用的記號如sinx,cosx,……等等直到現今還在用。
歐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爾大學,由於異常勤奮和聰慧,受到約翰·伯努利的嘗識,給以特別的指導。歐拉同約翰的兩個兒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爾·伯努利也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歐拉19歲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金,從此開始了創作生涯。以後陸續得獎多次。1725年丹尼爾兄弟赴俄國,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歐拉,於是歐拉於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爾回巴塞爾,歐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時年僅26歲。
1735年,歐拉解決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
這個問題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以解決,歐拉卻以自已發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這時才28歲。
1796年的一天,德國歌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很有數學天賦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布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
像往常一樣,前兩道題目在兩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青年做著做著,感到越來越吃力。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見我每天的題目都做的很順利,這次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現有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有什麼幫助。
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終於,當窗口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
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布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青年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當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通宵才做出來。」
導師請青年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一個正17邊形。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個正17邊形。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後,這個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我不可能在一個晚上解決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浸沉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門拜訪,寒暄之後,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吳文俊彷彿聽了一件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麼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又先攻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了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於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後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維納是最早為美洲數學贏得國際榮譽的大數學家,維納最有名的故事是有關搬家的事。
一次維納喬遷,妻子熟悉維納的方方面面,搬家前一天晚上再三提醒他。她還找了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新居的地址,並用新居的房門鑰匙換下舊房的鑰匙。第二天維納帶著紙條和鑰匙上班去了。白天恰有一人問他一個數學問題,維納把答案寫在那張紙條的背面遞給人家。晚上維納習慣性地回到舊居。他很吃驚,家裡沒人。從窗子望進去,傢具也不見了。掏出鑰匙開門,發現根本對不上齒。於是使勁拍了幾下門,隨後在院子里踱步。突然發現街上跑來一小女孩。維納對她講:「小姑娘,我真不走運。我找不到家了,我的鑰匙插不進去。」
小女孩說道:「爸爸,沒錯。媽媽讓我來找你。」
十九世紀初,一個早晨,英國一家釀酒廠的老闆帶著他的兩個兒子,來到著名科學家道爾頓的家裡,懇求道爾頓教這兩個孩子學習科學知識。那個年齡較小、機智活潑的孩子,名叫詹姆斯·焦耳。
道爾頓是位嚴格的老師。開始,他並沒有給孩子們講授物理和化學的原理,而是講了許多高深的數學知識。
「講這些枯燥的數學有什麼用?若能講講那些有趣的電學實驗該多好!」焦耳有些不耐煩了。
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假,焦耳和哥哥一同去旅遊。他找來一匹跛馬,讓哥哥牽著,自己卻悄悄躲在後面,用伏打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要試驗動物對電流的反應。結果,跛馬受到電擊狂跳起來,差一點出了事。
他們又劃船來到青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決定試試這里的回聲有多大。他在槍口裡塞入大量的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槍聲大作,「」地一聲,噴出一股長長的火焰,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把哥哥嚇得差點落進水裡。
後來,他們又興致勃勃地爬上一座高山。只見遠處濃雲低垂,隱約能看到閃電,然後才聽到滾滾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焦耳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從閃電開始到聽到雷聲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把自己做的試驗都告訴了老師。道爾頓笑了,說:「這些實驗中,只有最後一次你做對了。」他諄諄告誡焦耳:人們只要掌握了光的速度和聲的速度,就可以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的時間,推斷出閃電發生在相距多遠的地方。
焦耳聽了很驚異:「難道枯燥的數學中會藏著這么多學問?」道爾頓舉了許多例子開導他,真正的科學實驗是不能只觀察現象的,它必須有精密的測量,並學會用數學知識從測量的數據中總結出規律。
焦耳頓開茅塞,從此,他開始注重理論學習和精密的測量了。經過這樣不懈地努力,他終於成為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為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麼多次方等於這個數。比如,以10為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為10的1次方等於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於100。
對數之所以這么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於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後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數的計算。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⑷ 數學家的名人故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故事吧,藉助故事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相關的故事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家的名人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1.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2.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4.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5.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6.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8.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9.高斯,德國著名數學家,並有「數學王子」的美譽。小時候高斯家裡很窮,且他父親不認為學問有何用,但高斯依舊喜歡看書,話說在小時候,冬天吃完飯後他父親就會要他上床睡覺,以節省燃油,但當他上床睡覺時,他會將蕪菁的內部挖空,裡面塞入棉布卷,當成燈來使用,以繼續讀書,高斯有一個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小學老師布置的任務:對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這一年,高斯9歲。
10.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只念過初中。熊慶來驚奇不已,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老數學家蘇步青的養生經
蜚聲國際數壇的老輩數學家蘇步青教授,在百歲時還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蘇老九十歲高齡時,還著書立說,帶研究生、每天工作約十小時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麼,當有人問他健康長壽之道,他總笑呵呵地回答說:「我不懂什麼養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規律,並注意體育鍛煉而已……」
蘇老的生活習慣,大致是這樣的: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每晚睡眠六小時,白天午睡一小時。早晨起身後,先在門前院子里,做一遍健身操———練功十八法,約一刻鍾;然後學習一小時,就進早膳。下午工作完畢,堅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樓梯替代。數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蘇步青是浙江平陽人,出身農家,由於家境清寒,從小少吃缺穿,少年時代的蘇步青,又瘦又小,身體並不怎麼健康。小學畢業後,讀了二年中學,十七歲東渡日本,進帝國大學專攻數學。在異國他鄉,蘇步青一住十二年。在這期間,他逐漸愛上了體育,興趣廣泛,劃船、溜冰、網球、騎自行車、開摩托車,樣樣都能漂亮地玩上幾手。當時,蘇步青還是帝國大學網球隊和劃船隊的主力隊員之一。
數十年來,由於堅持體育鍛煉,蘇步青身體素質極好。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層樓梯,依然不甚氣喘,嘴裡的牙齒,也與壯年時相仿。九十歲那年的夏秋之際,他還蠻輕松地登上安徽黃山,游覽休養。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羨慕與欽佩。
人,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的。但是,如何才能達到此目的呢?蘇老認為,除上述體育鍛煉外,精神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蘇老性格開朗,說話幽默,不管是與人談話還是作報告,常常可以聽到他的笑聲,他經常講:「少積憂慮的人,才能健康長壽。」他還講:為人在世,應該豁達大度,胸懷坦盪,凡事想得開,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動,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或者一味貪圖安逸、享受,對健康也絕無好處。一九八五年,蘇步青退居二線,相對而言,時間比以前多了些。他馬上覺察到,人閑著很容易懶散,精神空虛對身體健康不利,於是,便主動找事情做———連續辦了三屆中學教師(數學)培訓班。
至於飲食,蘇老的見解是,自己喜歡吃的,盡量少吃點,不喜歡吃的則要多吃點,葷素皆然。酒可以飲點,但絕不能過量。
蘇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書香,精於茶道。所以,蘇老有飲茶的習慣,他特別好飲上等綠茶。蘇老講:茶是我國人民最常用的飲料,對老年人來講,飲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還能去除油膩,使口內感到清新舒適。同時,茶還具有抗痢疾桿菌的功能。
蘇老古稀之年以後,激烈運動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練功十八法,工作完畢後的漫步行走,九十五歲前依然堅持。每晚睡覺前半小時,或聽聽音樂、或讀讀唐詩、輕松之後,很快進入夢境。
貝葉斯提供了關於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這個工具讓我們對概率的研究能夠進行更加艱巨的探索。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事件發生的內在機制,那麼我們計算著事件的概率是非常簡單的。用基本的計算,我們能算出打撲克梭哈時,得到同花順的概率,或者扔硬幣時,連續5次都是正面的概率,再或者彩票中獎的概率。
但更多時候,我們更關心把上述問題反過來的情況。我們不去計算基於知道發生機制的事件的概率,而是基於觀察到的現象,想得到和了解不知道發生機制的事件的發生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了解在一些情況下基於觀測現象背後的關聯性。比如醫學(如果檢測為陽性,患病的可能有多大?)、比如社會科學(基於歷史數據,最好的解釋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關系的模型是什麼?)、比如日常生活(如果女孩同意和我去另外一家酒吧,他對我有意思的可能性有多大?)。
貝葉斯定理提供了一個形式化的工具,讓我們能回答這些問題。當一種事情已經發生的條件下,定理讓我們能計算這樣的概率,當特定事件發生時,鑒於觀測結果,基於我們把觀測結果納入特定事件看是否發生,這樣能同時得到先前事件在特定事件下發生的可能性。
貝葉斯定理是一個分析信息緣由的強大工具,它還是整個統計學思想的底層框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這個榜單的其他數學家在各個數學分支都有大量的貢獻,而納皮爾只有一個發明,但這個發明極為重要:對數。簡單的說,一個數的對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數額數量級。
用現在的話來說,對數有一個「底數」,一個數的對數就是得到一個數,使得這個底數的那麼多次方等於這個數。比如,以10為底數,10的對數是1,100的對數是2。因為10的1次方等於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於100。
對數之所以這么有用,是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它的一些性質:對數能把乘法變成加法,把除法變成減法。更確切的講,兩個數乘積的對數等於這兩個數分別取對數在加起來。同樣,兩數商的對數等於兩數對數的差。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這個性質打打降低計算的難度。對兩個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細的小數做乘除法要比做加減法的時間長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對兩個大數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對數表的得到兩個數的對數,在加起來,然後再用對數表返查得到結果。
一些計算工具,比如說計算尺,利用對數來做快速計算。這種快速計算器在科學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場,我們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數的計算。
很多用數量級來衡量計量單位也是用對數來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級,以及衡量聲音大小的分貝。
開普勒是一位天才的幾何學家,他把他的數學能力強化了人們對太陽系的認識。開普勒曾經是偉大的天文觀測家的第谷·布拉赫助手,而布拉赫擁有一些在當時最細致的行星運動的記錄資料。通過分析這些資料,開普勒能夠確定和改進哥白尼的'太陽系觀點:行星圍著太陽轉,而轉動的時間是基於橢圓形狀的行星軌道用並用精確定義的數學定律來描述的。
開普勒定律是一個偉大發現,因為它是對物理過程精確且簡潔描述。像行星繞太陽的軌道這樣,我們世界的事物遵循這各種各樣的規律。20世紀的物理學家維格納有一個優美的表述,「數學無理由的有效性」。開普勒定律就是這種無理由的有效性的早期例子。
開普勒定律也為牛頓發現他的牛頓運動律提供了條件,尤其是萬有引力定律。開普勒對天體力學的貢獻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研究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的項目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開普勒任務。
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1749—1827)重新提出這個假設,並且從力學原理出發,用嚴密的數學推理證明了這個學說的科學性,進而帶來了宇宙觀的重大變革。
拉普拉斯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波蒙鎮,小時候家境貧寒,靠鄰居的幫助才完成學業。拉普拉斯有數學天才,上大學期間深受教授們的贊賞。18歲大學畢業,由著名數學家達蘭貝介紹到巴黎陸軍學校擔任數學教授。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受「太陽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會繞太陽運轉」 這些問題的困擾,就連著名科學家牛頓也難以回答,最後只好求助神學,把運動的最終原因歸於「上帝的第一推動」。拉普拉斯對宇宙形成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寫下了《宇宙體系論》和《天體力學》兩書。他認為太陽系是從一團原始星雲中形成的,原始星雲由於運動和質點相互吸引而形成原始火球,原始火球進一步收縮,並且由於吸引和排斥的綜合作用,逐漸分化形成太陽系各行星,最後構成了現在的太陽系。他對太陽系的特點進行推算,深刻地解釋了太陽系各行星的運動和軌道。他的學說逐漸為科學界所承認。
星雲學說帶來了宇宙觀的變革,它指出宇宙是在自然界自身運動中發展產生的,將土帝驅逐出宇宙。當拿破崙問拉普拉斯為什麼他的學說中沒有上帝時,拉普拉斯自豪地說:「我不需要那個假設」。這成為當時無神論者藐視上帝的名言。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 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 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
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麼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 「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 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台。 後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於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這位數學家的故事也成為追求真理的典範。
陳景潤的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數學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的出現是由歷代著名學者付出一生心血後,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成。這些數學家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更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 7 數學家的故事:祖沖之的故事
祖父經常給祖沖之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其中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祖沖之幼小的心靈。
祖沖之常隨祖父去建築工地,晚上,在那裡他常同農村小孩們一起乘涼、玩耍。天上星星閃爍,在祖沖之看來,這些星星很雜亂地散布著,而農村孩子們卻能叫出星星的名稱,如牛郎、織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時,祖沖之覺得自己實在知道得很少。祖沖之不喜歡讀古書。5歲時,父親教他背誦詩句,兩個月他也只能背誦十幾句,氣得父親又打又罵,可是他喜歡數學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沖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師說的「圓周是直徑的3倍」這話似乎不對。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媽媽繩子,跑到村頭的路旁,等待過往的車輛。一會兒,來了一輛馬車,祖沖之叫住馬車,對駕車的老人說:「讓我用繩子量量您的車輪,行嗎?」老人點點頭。祖沖之用繩子把車輪量了一下,又把繩子折成同樣大小的3段,再去量車輪的直徑,量來量去,他總覺得車輪的直徑沒有1/3的圓周長。祖沖之站在路旁,一連量了好幾輛馬車車輪的直徑和周長,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這究竟是為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里縈繞,他決心要解開這個謎。
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祖沖之研究了劉徽的「割圓術」。所謂「割圓術」就是在圓內畫個正6邊形,其邊長正好等於半徑,再分12邊形,用勾股定理求出每邊的長,然後再分24、48邊形,一直分下去,所得多邊形各邊長之和就是圓的周長。
⑸ 有哪些非常經典的關於大數學家,數學史,數學故事的書
數學家故事.華羅庚
華羅庚(1910~1985),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的數,還餘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來後,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可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在讀完中學後,因為家裡貧窮,從此失學了。他回到家裡,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煙、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活全家的擔子。然而,華羅庚仍然酷愛數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借來了幾本數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算帳,一邊學數學。有時看書入了神,人家買東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門以後,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數學王國里盡情漫遊。一年到頭,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幾個小時,鑽研那些借來的數學書。有時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數學難題的解法,他准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正在這時,他卻得了傷寒病,躺在床上半年,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但左腳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在貧病交加中,華羅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數學研究上,接連發表了好幾篇重要論文,引起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
1932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管理員。他一人要干幾個人的事,仍繼續自學課程,還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寫論文。
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習。1938年回國後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數學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全國數學競賽委員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主任、副院長、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一至六屆全國議會常務委員,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與教授工作並取得突出成就。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此結果在數論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里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至今仍是最佳紀錄。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其專著《堆壘素數論》系統地總結、發展與改進了哈代與李特爾伍德圓法、維諾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計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發表40餘年來其主要結果仍居世界領先地位,先後被譯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為20世紀經典數論著作之一。其專著《多個復變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陣技巧,結合群表示論,具體給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從而給出了柯西與泊松核的表達式。這項工作在調和分析、復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著廣泛深入的影響,曾獲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的研製,曾出版《統籌方法平話》、《優選學》等多部著作並在中國推廣應用。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在發展數學教育和科學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並有專著和科普性著作數十種。
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賈 憲賈憲,中國古代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曾撰寫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九卷)和《演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鄌,意:數導)均已失傳。他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與此相仿,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這個方法的提出要比歐洲數學家霍納的結論早七百多年。秦九韶秦九韶(約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後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貶至梅州,(今廣東梅縣),不久死於任所。他與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訪習於太史,又嘗從隱君子受數學」,1247年寫成著名的《數書九章》。《數書九章》全書凡18卷,81題,分為九大類。其最重要的數學成就----「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組解法)與「正負開方術"(高次方程數值解法),使這部宋代算經在中世紀世界數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李冶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號敬齋,金代真定欒城人,曾任鈞州(今河南禹縣)知事,1232年鈞州被蒙古軍所破,遂隱居治學,被元世祖忽必烈聘為翰林學士,僅一年,便辭官回鄉。1248年撰成《測圓海鏡》,其主要目的是說明用天元術列方程的方法。「天元術」與現代代數中的列方程法相類似,「立天元一為某某」,相當於「設x為某某「,可以說是符號代數的嘗試。李冶還有另一步數學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講解天元術的。朱世傑朱世傑(1300前後),字漢卿,號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數學名家周遊湖海二十餘年」,「踵門而學者雲集」(莫若、祖頤:《四元玉鑒》後序)。朱世傑數學代表作有《算學啟蒙》(1299)和《四元玉鑒》(1303)。《算術啟蒙》是一部通俗數學名著,曾流傳海外,影響了朝鮮、日本數學的發展。《四元玉鑒》則是中國宋元數學高峰的又一個標志,其中最傑出的數學創造有「四元術」(多元高次方程列式與消元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數列求和)與「招差術」(高次內插法).祖沖之祖沖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現今河北省淶源縣,他是南北朝時代的一位傑出科學家。他不僅是一位數學家,同時還通曉天文歷法、機械製造、音樂等領域,並且是一位天文學家。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出的圓周率為3.1415926<π<3.1415927,這一結果的重要意義在於指出誤差的范圍,是當時世界最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確定了兩個形式的π值,約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這兩個數都是π的漸近分數。祖 暅祖暅,祖沖之之子,同其父祖沖之一起圓滿解決了球面積的計算問題,得到正確的體積公式。現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紀可謂祖暅對世界傑出的貢獻。楊輝楊輝,中國南宋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在13世紀中葉活動於蘇杭一帶,其著作甚多。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疊積、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類。趙 爽趙爽,三國時期東吳的數學家。曾注《周髀算經》,他所作的《周髀算經注》中有一篇《勾股圓方圖注》全文五百餘字,並附有雲幅插圖(已失傳),這篇注文簡練地總結了東漢時期勾股算術的重要成果,最早給出並證明了有關勾股弦三邊及其和、差關系的二十多個命題,他的證明主要是依據幾何圖形面積的換算關系。趙爽還在《勾股圓方圖注》中推導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圖注》中利用幾何圖形面積關系,給出了"重差術"的證明。(漢代天文學家測量太陽高、遠的方法稱為重差術)。祖沖之(429~500) 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築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並且做了詳細記錄。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並沒有興趣,但是在那裡,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並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 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戴法興依仗皇帝寵幸他,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後代的人不應該改動。」祖沖之一點也不害怕。他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幫助戴法興,找了一些懂得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個被祖沖之駁倒了。但是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歷。直到祖沖之死了十年之後,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盡管當時社會十分動亂不安,但是祖沖之還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學。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數學方面。他曾經對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一本《綴術》。他的最傑出貢獻是求得相當精確的圓周率。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在科學發明上是個多面手,他造過一種指南車,隨便車子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他又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試航過,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舂米碾穀子,叫做「水碓磨」。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 文明用語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hide 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數學家的故事─劉徽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海島算經》一書中, 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⑹ 推薦幾部名家寫的數學讀物
1.《天才引導的歷程:數學中的偉大定理》 鄧納姆 (William Dunham)、李繁榮、 李莉萍 機械工業出版社
《天才引導的歷程:數學中的偉大定理》將兩千多年的數學發展歷程融為十二章內容,每章都包含了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即歷史背景、人物傳記以及在這些「數學傑作」中所表現出的創造性。作者精心挑選了一些傑出的數學家及其所創造的偉大定理,如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牛頓和歐拉。而這一個個偉大的定理,不僅串起了歷史的年輪,更是串起了數學這門學科所涵蓋的各個深邃而不乏實用性的領域。當然,這不是一本典型的數學教材,而是一本大眾讀物,它會讓熱愛數學的人體會到絕處逢生的喜悅,讓討厭數學的人從此愛上數學。
2.《數學那些事兒:思想、發現、人物和歷史》 鄧納姆(William Dunham)、 馮速 人民郵電出版社
《數學那些事兒:思想、發現、人物和歷史》是一本短文集,每篇短文論述一個特定的數學主題,介紹了數學世界的偉大定理、難題、爭論以及諸多不解之謎。在清晰和機智的描述中,作者帶領你跨越五千年的歷史,探索不同的主題,從最早的算術文獻到近代的無窮級數難題以及無理數的怪異特徵。書中還介紹了許多數學大師的生活軼事,例如浮誇不遜的伯特蘭·羅素、聰明好鬥的伯努利兄弟以及天才索菲亞·柯瓦列夫斯卡婭等,數學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躍然於紙上。
《數學那些事兒:思想、發現、人物和歷史》被美國出版商協會評為1994年的最佳數學書,適合擁有代數和幾何基礎知識的所有讀者閱讀。品味歷史,品味人物。品味科學之美,必將給你帶來完美的體驗。
3.《數學沉思錄:古今數學思想的發展與演變》 李維(Mario Livio)、 黃征 人民郵電出版社
內容簡介:博大精深的數學究竟是人類的發明還是發現?為什麼它竟能描述字宙萬物的規律?是否真的有一位無所不能的上帝,他本身就是數學家呢?蜚聲世界的科普名家Mario Livio,回顧了千百年來人類所進行的深層次思考,試圖從哲學角度闡釋數學的本質。揭示數學與物質世界和人類思維之間的緊密聯系。從信奉萬物皆數的畢達哥拉斯、刀斧之下依然從容演算的阿基米德,到自製天文望遠鏡探索字宙的近代科學始祖伽利略、堅持「我思故我在」的解析幾何之父笛卡兒。再到極力反對柏拉圖主義的現代數學家阿蒂亞,數學思想幾經發展又已一脈相承。歷史上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在各自領域的重要貢獻、他們在數學發展史上的遠見卓識。以及他們的智慧人生和傳奇故事,繪成一幅幅五彩斑斕的歷史畫卷,自Livio的丹青妙筆下緩緩流露舒展。
4.《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 鄧納姆(Willian Dunham)、李伯民、汪軍、 張懷勇 人民郵電出版社
編輯推薦
《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微積分」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哪本書中?第一本微積分教科書又是誰人所寫?微積分究竟是誰人發明的?著名的洛必達法則居然是伯努利的研究成果?誰被譽為「分析學的化身」?誰又被譽為「現代分析學之父」?哪些數學天才使微積分的創建過程終於畫上完美的句號?……《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將帶你一一探究上述問題。
《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宛如一座陳列室,匯聚了十多位數學大師的傑作,當你徜徉其中時會對人類的想像力驚嘆不已,當你離去時必然滿懷對天才們的欽佩感激之情。作者同讀者一起分享了分析學歷史中為人景仰的理論成果。書中的每一個結果,從牛頓的正弦函數的推導。到伽瑪函數的表示,再到貝爾的分類定理,無一不處於各個時代的研究前沿,至今還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文風典雅,文筆優美,兼具趣味性和學術性。對於中學生75A大學師生,都是極為難得的課外讀物。
5.《三角之美:邊邊角角的趣事》 馬奧爾(Eil Maor)、曹雪林、 邊曉娜 人民郵電出版社
編輯推薦
《三角之美:邊邊角角的趣事》:三角學是一門古老的數學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人們一定掌握了某些三角學知識,才能建造起宏偉的金字塔,讓它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威嚴聳立。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EliMaor,從歷史的源頭出發,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娓娓講述跨越千年的史實。他回顧了三角函數、解析三角學、三角形相關定理等的出現與發展歷程,同時介紹了三角學對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貢獻。讀者得以全面、立體地了解三角學理論與應用,還將跟隨作者靈動的筆端,拂開歷史的塵埃,窺探到古埃及的數字娛樂、韋達和棣莫弗的傳奇人生、芝諾的終身遺憾……圍繞著三角學的美麗與哀愁,匯集成一串串邊邊角角的趣事。
媒體推薦
「如果你認為三角學平淡無奇,那你就錯了,讀一讀這本書吧,你將對它刮目相看。本書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三角學的發展歷史,讀起來津津有味。」
——Paul J.Nahm,暢銷書Duelling Idiots and Other Probability Puzzlers的作者
「本書將深深吸引每一位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我向那些想在教學中穿插介紹數學歷史的老師們強烈推薦它!」
——Richard S.Kitchen,《數學教師》
「Maor的著作都激情洋溢,可謂妙筆生花,讓你手不釋卷,一口氣從頭讀到尾。這是又一本廣受歡迎的讀物。」
——Sean Bradley,美國數學協會
⑺ 數學家的故事有哪些書籍參考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數學上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寫的許多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反響,他還培養出一批成材的學生。
徐老先生為什麼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能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時候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文章里寫道:「他在讀書時常把伯父給他的午飯錢省下來,用來買書和買練習本,為了節省用紙,他常用手指在睡覺的涼席上練字,夜深人靜,同學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徐利治卻來到走廊,在燈光下認真地學習。白天,他泡在圖書館里用饅頭、白開水充飢……」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時候學習條件很不好,連買書、買練習本的錢都缺乏,只好節省午飯錢,然而,他勤奮學習,並不因學習條件差而氣餒。
在我們這時代,家庭生活比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個孩子,零花錢比較多,這些錢我們不是去打電子游戲,就是去買好吃的。平時,也很浪費,一張紙不是寫幾個字就扔了,就是折紙飛機玩,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在學習上,現在很多同學都不認真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我也是這樣,做題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氣餒了。
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徐老先生那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精神相比,真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從今以後,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學習精神來鞭策自己,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後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
讀完《三個女數學家》這本書,對她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時也被她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感動,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希帕蒂婭。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婭誕生在埃及。她6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她的學習態度十分踏實。她總是不聞窗外的種種迷人的誘惑,而專心致志於面前的書本。街上的吵鬧聲不時飄進她的書房,她卻好像是個聾子坐在桌前紋絲不動,對這一切都無動於衷……當時,她才只有6歲啊!
我不禁慚愧地聯想到自己,平時上自習課的時候,校園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我便坐不住,趕緊向窗外望一眼。怎麼能學好功課啊!
當我讀到「悲慘的死」這個題目時,心中不禁一驚,不知道希帕蒂婭遭到了什麼不幸。我迫不急待的讀下去:「一群暴徒奉西爾的命令,撕去她的衣服,尖利的蟲毛殼剝去了她的皮,砍去她的手和腳並投入火中……」
讀到這里,我熱淚盈眶。我憎恨那些窮凶極惡的暴徒,更憎恨反動黑社會。在那樣的國家裡,聞名一時的學者競遭到如此非人的殘害,沒有先進的社會制度不行啊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這里有一篇
http://lunwen.cnkjz.com/article/352/Article_174345.html
⑻ 數學名人故事
1.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2.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3.德國著名大科學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高斯在還不會講話就自己學計算,在三歲時有一天晚上他看著父親在算工錢時,還糾正父親計算的錯誤。 長大後他成為當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他在物理的電磁學方面有一些貢獻,現在電磁學的一個單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數學家們則稱呼他為「數學王子」。
4.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5.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6.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由他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⑼ 關於數學史數學家的書
1、《幾何原本》(Elements of Euclid)
歐幾里德(Euclid,前300-前275?)古希臘數學家。
本書的印刷量僅次於《聖經》,是數學史上第一本成系統的著作,也是第一本譯成中文的西文名著。原名《歐幾里德幾何學》,明朝徐光啟譯時改為《幾何原本》。全書13卷,從5條公設和5條公理出發,構造了幾何的一種演繹體系,這種不假於實體世界,僅由一組公理實施邏輯推理而證明出定理的方法,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進步。此書從寫作的時代一直流傳至今,對人類活動起著持續的重大影響,直到19世紀非歐幾里德幾何出現以前,一直是幾何推理、定理和方法的主要來源。
2、《算術研究》(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l,1798)
高斯(C.F.Gauss,1774-1855),德國數學家。
「數學之王」的稱號可以說是對高斯極其恰當的贊辭。他與阿基米德、牛頓並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名言「數學,科學的皇後;算術,數學的皇後」,貼切地表達了他對於數學在科學中的關鍵作用的觀點。他24歲時發表了這本書,這是數學史上最出色的成果之一,系統而廣泛地闡述了數論里有影響的概念和方法。由此推倒了18世界數學的理論和方法,以革新的數論開辟了通往19世紀中葉分析學的嚴格化道路。高斯立論極端謹慎,有3個原則:「少些;但要成熟 」:「不留下進一步要做的事情」。
3、《幾何基礎》(The Fuadations of Geometry,1854)
黎曼(B.Riemann,1826-1866),德國數學家。
黎曼是19世紀最有創造力的數學家之一。雖然他沒有活到40歲,著作也不多,但幾乎每篇文章都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本篇是黎曼在格丁根大學任大學講師時的就職演講,是數學史上最著名的演講之一,題為「關於構成幾何基礎的假設」。在演講中黎曼獨立提出了非歐幾里德幾何,即「黎曼幾何」,又稱橢圓幾何。他的這一關於空間幾何的獨具膽識的思想,對近代理論物理學發生深遠的影響,成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幾何基礎。
4、《集合一般理論的基礎》(Foundations of a General Theory of Aggregates,1883)
康托爾(G.Cantor,1845-1918),德國數學家。
康托爾創立的集合論,是19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本書是康托爾研究集合論的專著。他通過建立處理數學中無限的基本技巧而極大地推動了分析和邏輯的發展,憑借古代與中世紀哲學著作中關於無限的思想而導出了關於數的本質的新的思想模式。
5、《幾何基礎》(The Fuadations of Geometry,1899)
希耳伯特(D.Hilbert,1862-1943),德國數學家。
希耳伯特是整個一代國際數學界的巨人。由高高斯、狄利克雷和黎曼於19世紀開創的生氣勃勃的數學傳統在20世紀的頭30年中主要由於希耳伯特而更為顯赫著名。在本書中,希耳伯特用幾何學的例子來闡述公理體系的集合理論的處理方法,它標志著幾何學公理化處理的轉折點。希耳伯特的名言:「我必須知道,我必將知道」,總結了他獻身數學並以畢生業務使之發展到新水平的激情。
6、《測度的一般理論和概率論》(General Theoey of Measure and Probability Theory,1929)
柯爾莫哥洛夫(A.N.Kolmogorov,1903-1993),蘇聯數學家。
柯爾莫哥洛夫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蘇聯數學家。他對許多數學分支貢獻了創造性的一般理論。此篇論文是研究概率的名作,在隨後的50年中被人們作為概率論的完全公理而接受。在1937年又出版《概率論的解析方法》一書,闡述了無後效的隨機過程理論的原理,標志著概論論發展的一個新時期。
7、《論<數學原理>及其相關系統形式不可判定命題》(On Formally Undecidble Propositions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and Related Systems,1931)
哥德爾(K.Godel,1906-1978),美籍奧地利數學家。
哥德爾在本篇中給出了著名的哥德爾證明,其內容是,要任何一個嚴格的數學系統中,必定有用本系統內的公理無法證明其成立或不成立的命題,因此,不能說算術的基本公理不會出現矛盾。這個證明成了20世紀數學的標志,至今仍有影響和爭論。它結束了近一個世紀來數學家們為建立能為全部數學提供嚴密基礎公理的企圖。
8、《數學原理》(Elements Mathematique I-XXXIX,1939-)
本書的署名是布爾巴基(Bourbiaki),他不是一個人,而是對現代數學影響巨大的數學家集團。在本世紀30年代由法國的一群年輕數學家結合而成他們把人類長期積累的數學知識按照數學結構整理而成為一個井井有條、博大精深的體系,已出版的近40卷的《數學原理》成為一部經典著作,成為許多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參考指南,並成為蓬勃發展的數學科學的主流,這套巨著究竟何時算完,誰也說不清。但是這個體系連同布爾巴基學派對數學的其他貢獻,在數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⑽ 數學家的故事是幾年級的課外讀物
四五六年級的讀物
《數學家的故事》是2009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搜知則劍。[1][2]該書通過感人、有趣的數學家的歷史事例,以及一些數學史世棚上的重大事件,讓學生了猛友解歷史上中外傑出的數學家的生平和數學成就,感受前輩大師嚴謹治學、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