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開發農村數學資源

如何開發農村數學資源

發布時間:2023-03-23 03:10:04

① 農村數學教育策略,都是什麼

農村數學課程的教學雖說是小學階段,但是對於沒有基礎的孩子來說,教育起來難度並不低,需要很形象才行,但是對於中高階段的農村小學生來說,教學難度並不算大,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最後,作為農村教師,因為面對的是農村比較薄弱的生源條件,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對症下葯才行,不要好高騖遠,這也是目前很多到農村支教的老師比較容易犯的錯誤,總是以自己的想法來代替學生的想法,這樣最終的教學效果就不太如意。

以上是農村孩子學習數學及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問題,當然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教育好孩子的辦法就是好辦法。盲目照搬別人的教學方法是不足取的,因為面對活生生的學生,要多想辦法,多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

② 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活農村初中數學課堂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於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四、運用現代教育世稿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只重視識字的數量,而忽視以上所列兒童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相當錯誤的教學觀。兒童識字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兒童能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准確讀出字音;能否運用字的各種結構規律,分析、記憶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據詞定音的方法等方面。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復雜。而由於年齡的關系,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學習過程中的無意注意佔優勢,而有意注意佔劣勢。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只有著眼於識字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用的技能、技巧,最後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利用多媒體的直觀進行識字教學,分析結構,比較筆畫,用色彩、閃爍、字的放大、縮小等手段來化難為易,能使學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課標》要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觀察每一種筆畫,了解筆畫的特點並記住名稱,知道每個字的筆畫組成,為今後識記字形,特別是識記獨體字的字形打基礎。
多媒體識字過程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像,他們看著畫面,聽著教師的點撥,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解。例如教「閃」,屏幕上出現扇門,一個人迅速從門里閃過。反復幾次後,屏幕打出「門+人=閃」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學「山」「田」「木」「目」這些象形字時先用課件出示這些字相應的具體圖片,再由具體圖片逐漸變化為方塊字,這樣做既有助於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薯巧義、音,又有利於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把合體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顏色對比顯示。如:稍、情、棒、珠等合體字,部首是紅的、偏旁是黑色,這樣的色彩鮮明對比,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學習利用部件識記合體字;還可以利用動畫,讓筆數返鍵畫一筆一筆地飛入田字格,這樣學生記住了筆順筆畫,書寫起來更容易、更規范,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學習部首相同的字時,可以用動畫換偏旁,變出新的漢字,把識字這種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比較直觀易懂,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學生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以往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文本閱讀,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超文本閱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它可以運用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給予人們直觀、立體的感受,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速讀、略讀水平的發展。如:在教學《春筍》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上網收集和「春筍」有關的詩歌、散文、故事、童話等等。在完成教學後,讓他們互相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互相閱讀,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量。學生的只有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文本、超文本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真正領略讀書的樂趣,從而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顯示了其無比的優越性,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有著神奇而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精彩。
中年級學生,由於生活范圍狹小,不可能達到見多識廣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寫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所寫的作文乾枯無味,似乎在記流水賬。在教學中,只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走出校門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不現實的。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勢。將信息技術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有效的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技術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教學。在個體化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互交性很強,充滿人性化的界面設計,學什麼內容,什麼層次,練習,測評等都是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點選。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不局限於相同的學習起點,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這在傳統教育中很難做得到的事情,在這里可以輕松實現。我們要重視實踐、探索、發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就必須置學生於自主、探究、發現的活動中,讓學生從主動經驗和探索的活動中發現知識的由來和關系,以外部的實際操作和內部的思維操作相結合、相作用來實現認識的深化。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富有趣味,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極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和學生網路學習的積極性。堅持科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積極的作用。作為一位語文老師,要盡力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可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積極地探索一些新的應用技巧,不斷完善學校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支持和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場所。我們努力,讓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陣地,讓老師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者和應用者,讓學生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受益者和學習者,中國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③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大小對於學習效果有著直接影響。一般而言,前遲逗如果學生對於學習的知識富有興趣,在興趣的刺激和引導下,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和深入學習,哪怕是遇到學習和探索的困難,他們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鑽研獲取成功。反之,沒有興趣或者喪失信心的學習,一定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即便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初中數學由於具有抽象和邏輯性強的特點,經常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單調,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對於很多學生而言,機械地、被動旦櫻地接受抽象的理論知識,不僅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還有損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以致於學習效率大大下降。即便在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中考的「利誘」之下,過於功利性的學習目的可以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點並進行題目的計算,但是對於學生的數學能力掌握、綜合素質的提升卻沒有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合理設計和運用教學方法,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緊密聯系生活的教學方法
所有的知識和科學慧賣均來源於生活,都是生活規律和本質的綜合體現,數學也是如此。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到「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觸手可及的現實世界相聯系,讓學生學會有關數學的探索、發現,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數學的重要和樂趣,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筆者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牧民早上領著羊群到草原上放羊,先到草地吃草、再到河邊喝水,最後回到蒙古包。請同學們為牧民設計一條線路,讓羊群既能吃到草又能喝到水,而且走過的路途也是最短的。這樣的題目一經引出,立刻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和爭論。於是,筆者通過這個問題引入「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帶著無限的好奇和對解決生活問題的急切心理順利完成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學是服務生活的學科,把數學知識有機地應用到生活中,可以讓學生積累數學知識的同時,又能把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中。不僅能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價值,還會激發學習數學的慾望。
三、加強交流溝通的合作學習
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共同探究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交流技能也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和鼓勵、分享經驗和看法,從而共同進步,實現雙贏。
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交流與探究總結可以證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和具體步驟。在進行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合作探究與相互學習中匯聚智慧、激發潛能,還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實現思維的發散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合作學習不僅可以給成績優秀的學生提高自己的機會,還可以給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展示自己的契機,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樹立學生對於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有力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利用先進手段的科技教學
數學學科的很多內容由於邏輯性強、抽象難懂,通過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難免會造成學生對於知識點和概念的理解障礙,進而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科技手段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很明顯地讓抽象問題變得具體生動,讓枯燥問題變得有趣多彩,讓復雜的問題變得清晰簡單。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開拓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三視圖」的教學中,由於立體幾何的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單純的講解和想像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概念。但是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視頻和聲音的交叉運用,卻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具體地了解三視圖的相關概念和性質,把抽象問題變得具象、清晰,同時也在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了對於知識的印象,有助於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多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和促進。只要結合教學具體內容和學生現實情況進行有機、合理的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也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④ 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的數學教育

提高農村中學的數學教育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下面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實踐和認識提出幾點關於農村中學數學教育的思考。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每一個人學習的最大內驅力。所以我們要設法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這並不是簡單地講幾個數學故事,或舉幾個和生活有關的東西就能讓學生對數學有興趣,而是要學生真正的弄懂數學。首先應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數學的枝族心理,向他們灌輸數學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難,然後在練習和作業上,以學生的能力所能達到的要求讓他們去做,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二、強化概念理解

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首先創建適合農村學生的數學情境。同時數學情境要注意和數學概念的外延及內涵相聯系。比如講集合的交集概念,使學生對交集的各種情況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為全面理解交集的意義打下了思維的基礎。還要要注意對概念的細化。數學概念是很抽象和精煉的語言,學生掌握的難點是語言的理解,忽視的是條件的約束。針對學生在猛納弊學習概念中易忽視易錯誤的地方進行重點理解,讓學生辨析概念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真正理解概念。

三、抓好典型例題

典型例題包含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思想方法,解題方法,並且具有較好的訓練思維和各種能力的作用。

首先幫助學生讀懂題目,幫助學生分析題目,然後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去分析題目中有怎麼樣的特徵,引導學生怎樣去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這些條件在解題中有什麼樣的作用,從這些聯系中如何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橋梁」,引導學生採用什麼思想或方法去解決問題。再教會學生如何解題。基本的思路出來後,首先要學生明確解題步驟,知道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最後幫助學生對例題進行反思。反思本題的解題思想,並總結推廣到一般的情形。讓學生反思例題的基本特徵,這一特徵的解題思想是什麼?反思本題的關鍵點。一道題有一個或多個關鍵點,當然司能因人而異。通過反思,發現各人在解題中有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知識性的,還是能力性的,如何在這些地方進行加強。反思本題的易錯點。要讓學生反思解題中容易出現的哪些錯誤,為什麼會出錯?在以後的解題中將如何避免。反思解題中的方法與步驟。很多典型的例題的方法不止一種。雖然現在有人提出一題多解,有時候並沒有讓學生掌握某一種方法對解決同一類更有作用。反思不同的解法,可以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促使他們的思維南單向性向發散性轉變,並使他們在以後的解題中,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對於解題步驟,仍然是我們要注意反思的對象,這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解題習慣,促進他們把解題過程有條理又嚴密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數學素質的體現。

四、注重基礎的教學

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仍然是農村中學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也要注意能力的滲透與培養,注意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在進行「兩基」訓練的同時,也得到其他方面的提高。

五、科學合理安排好練習

練習的安排主要是對重點知識型練習,具有普遍運用的思維方法型練習,易多難少,讓學生樹立信心,並為綜合練習打下基礎。

針對農村中學的數學現狀,我們既要重視基礎,也不能放棄對能力的要求,要切實提高農村中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我個人認為,從教師本身上說,要注重自身的素質的發展;從教學方法上說,一要打好「殲滅戰」,使學生真正掌握好每一個數學概念,有了茄纖基礎,就容易提高,在考試中就能拿分。二要打好「攻堅戰」,要讓學生掌握好各個章節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手段,就必須對這些章節中的題目典型例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學生通過一題或幾題的學習,就基本上掌握這些章節中的題目的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最後通過有效的練習與反饋,促使學生能夠不斷地進步。

⑤ 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扒彎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2、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3、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

1、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2、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或現象都和一定的數學知識相聯系,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能激起春肆悶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3、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

現實社會是一個網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課程資源除了包括文本資源中的教科書以外,還包括信息技術資源、生成性資源等。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5)如何開發農村數學資源擴展閱讀

自從20世紀30年代視聽教育興起以來,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育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早期,教師被看成信息源,媒體只起單向傳遞作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到了90年代,人們認識到教育技術是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已經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關心教學資源建設,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認識和研究是極其迫切的任務。

⑥ 如何進行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開發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倡開發課程資源。課程與課程資源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沒有課程資源也就沒有課程。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
不少老師總是埋怨,我們的教學設備不如城市先進,教學手段不如城市多樣化,我們的學生沒有城市孩子的見識廣,造成我們的教學質量遠遠落後於城市。是的,數學課堂教學所需要的資源的不足,教具、學具的缺乏常常使得教師和學生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如果我們善於觀察、勤動手,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農村學校更貼近自然,農村的生產生活可以更方便地引入課堂,這是城市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這些需要我們好好地挖掘、利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活用教材提供的課程資源
我們要善於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將教材中靜態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能主動參與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們要准確把握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在了解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的基礎上調整、補充教材所提供的內容。如將教材中的例題,往往不是我們學生生活中的事例,這時候我們可以巧妙的利用例題的數量關系,用學生身邊熟悉的時間來敘述例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這樣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其次,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是有差異的,對於課本中的習題,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適度的加工處理,使之為教學服務。如將教材提供的情境改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插入他們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甚至可以先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等。另外,教材上提供的資源有時還可以綜合利用。如巧妙地運用「你知道嗎」、「數學思考」,使學生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有趣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二、善於開發和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往往並不是缺少課程資源,關鍵喚賣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潛在的資源。
1選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或現象作為教學資源。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在一年級理解數的序數意義時,可以讓學生排成幾隊,聽口令「第幾個同學做什麼」進行快速反應的游戲,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就理解了序數的意義。
2選擇有意義的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教學資源。現階段,信息技術發達,在我們農村也能了解到各種各類的信息,熱點問題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往往也是學生渴望了解和知道的信息。利用這樣的素材作為課程資源,一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20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和2011年的亞運會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信息,都可以作為我們開發和利用的具有時代感的課程資源。如奧運會期間,我上了一節以奧運會為主題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在課前准備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奧運會的宣傳單、報紙、金牌榜等等,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資料進行編題練習、提出數學問題,期間還進行了相關的思想教育,整節課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的積極性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選擇教學現場素材作為教學資源。如我們教學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時,教室中就有很多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具:黑板、課本、桌子、門窗等等都有和祥逗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課本、鉛筆、教學樓等等都有長方體、圓柱體。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在教室中走一走,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相遇、相距、同時出發等關鍵詞語,從而正確解答相遇問題。此外,課堂上教師還要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善於傾聽,積極體驗學生的情感;關注不斷生成的信息資源,善於觀察思考,隨機應變。
三、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農村特有的鄉土資源
農村沒有繁華的街道,沒有先進的科技館,沒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點,卻有著廣袤的田野、豐富的民俗文化、濃郁的鄉土氣息,只要用心,就可以進行利用,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利用廢舊紙盒作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教具;宴稿到山上取小竹棍做小棒,進行數數和加減法的學習;用小竹條釘成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通過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用土豆、蘿卜、紅薯等農作物削成長方體、正方體、圓錐體或圓柱體,在課堂上當眾切開,比多媒體演示的效果更佳。這樣自製教具和學具,不僅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演示材料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操作材料,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實驗操作得以順利地進行,而且還在學生製作學具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就讓學生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廢舊紙盒,讓他們在課堂上觀察,展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相對的棱相等的特點。
四、及時抓住課堂上的錯誤,使之生成課程成為資源
課堂上的「錯誤」是教學的巨大「財富」,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一「財富」,變學生的「錯誤」為教學中的有效資源。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導入階段,當學生迫不及待地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用相鄰的兩條邊相乘」這一錯誤結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學具操作、畫圖剪拼等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自主糾正錯誤,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有利於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間的聯系與區別。
課程資源既廣又富,如何充分挖掘地域資源,合理運用生活資源,善於利用家庭資源,巧妙運用社會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善於及時捕捉,巧妙轉化了。事實證明,農村小學也有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而且豐富多彩,具有特色,我們要根據農村學校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以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⑦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利用現有資源

《小學各年級語文、數字、英語資源大全》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全免費資源,實時更新。建議收藏!

內容包括小學培鎮各年級語文、數字、英語配吵粗等主課以及其碰譽他課程的各類學習資料、拓展資料和復習資料。可以在線查看,也可以免費下載,請關注。


⑧ 如何打造農村中學數學高效課堂

導語:農村的中學生較城鎮學生而言具有基礎差、知識面狹窄、接受能力較低等各方面的差距,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基礎,循序漸進,使之達到學習有興趣,有方法,愛學會學,提高課堂的效率。

如何打造農村中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農村中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知識面窄,獲得知識的途徑大都靠書本而來,無法用於解決或解釋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因此,他們認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將來沒有什麼作用,只有考上大學才有用。另外,家長多數忙於務農或者自己所學知識有限,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重視眼“錢”利益,也不懂怎樣教育孩子,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孩子的是“學那麼多干什麼,能分清男女廁所就行了”。這當然是不正確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針對這一系列阻礙學生學習的客觀條件,作為教師首要的責任是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為此,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充分認識知識的重要性,帶他們去做一些有關的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的應用問題,讓學生發現知識存在於社會,存在於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等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中學數學是一門既枯燥又繁瑣的學科,大多數農村中學的學生不喜歡數學,覺得難,沒意思。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精心設計導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課堂教學最佳狀態中去。好的導語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教師精心設計導語,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2.關愛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學生是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若是教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體罰或變相體罰他們,這會使他們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成見,很怕這位老師,也正是這樣,學生就沒有上這位老師的課的好心態,久而久之,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全無,成績將會大幅度下降。

3.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並掌握知識

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的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變枯燥為生動有趣。如: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我們可以用撲克來替代正負數來玩游戲,紅色的為正數,黑色的為負數,讓兩個同學一組來抽撲克,每人抽兩張,然後把它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一種游戲上來,學生在游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

4.充分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正處於對任何事物都備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應適時的利用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如:在講解乘方的時候,可讓學生討論“一張足夠大的紙,對折五十次後有多高?”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理在討論中尋求答案,教師早告訴他們結果,這時學生會覺得非常好奇(因為他們想不到會有教師說的那麼高),這樣學生對學習乘方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三、注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思維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它是初中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農村中學,學生由於知識有限,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差,所以培養以下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1.分析與綜合

分析,即將某一知識或某一題目分為幾部分進行研究和討論。綜合就是將所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的各部分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整體。分析和綜合是密不可分的兩種思維方法。如解求值題:已知:(a+b-5)2+(a-b+7) 2=0,求(a2- b2)+(a+b) 2的值,我們將這個問題分為兩個部分, (a-b-5) 2+ (a-b+7) 2=0 (a2- b2)+(a+b) 2,經過分析後可發現由 得:a+b=5;a-b=-7,由 得(a2- b2)+(a+b) 2=(a+b)(a-b)+(a+b)2,綜合 、 運用整體代入法即可求解。這就是分析與綜合的運用。

2.歸納與演繹

歸納,即將多個有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它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或是所學知識)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兩種方法,並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特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3.類比與聯想

這是初中較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類比即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可增強對兩種公式的理解,並可使學生對公式的運用有進一步的幫助。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學習積的乘方時刻聯想到商的乘方,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積與商之間的變化關系,使學生思維從各方面得到發展。

4.抽象與概括

抽象,即將事物中存在的某種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來的思維方法。概括,即將所抽象出來的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來的思維方法。如:七年級數學(上冊)中談到的“探索規律”這一節就是這兩種方法的運用。

四、精講多練,講練結合

課堂是學生表現的地方,不是老師的舞台。教師是導演,而不是演員。教師要精講, “講”要講思路、講規律、講方法,讓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教師講應使學生愛聽—聽清—聽懂—聽得有興趣,聽後受啟發,有收獲,有提高。學生要練習,“練”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要低起點、密台階、小坡度、大容量。要練課程標准和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練學生的疑問點和薄弱點。

總之,搞好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探索數學教學規律,改變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勞動,不懈努力、精益求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還給學生。讓我們的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優質課堂。

⑨ 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上好農村學校數學課

在農村,新的教學方式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晌笑芹學之中。但是大部分農村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老師們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在課堂中使用死記硬背、滿堂灌、題海戰術的情況屢有發生,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與新課程相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得到有效建構,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還是以「教教材」為最終目的,沒有充分整合教學資源。
新課程倡導我們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已有的知識經驗、生活體驗及實踐基礎等)出發,圍繞教學目標去選擇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層層推進達到學習目的。大多數老師現在還是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材上有什麼就教什麼,課堂常常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昏昏欲睡,沒有生機和活力。更有甚者,下課時間到了,還因書上一道題沒講仍在繼續,既影響學生的課間活動,又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不能全面落實。
新課程提出「三維目標」的達成,好多老師現在還是把基礎知識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部分教師對「三維目標」有一定的理解,在課堂中也有所體現,但是卻落不到實處。例如,在計算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出各自的演算法後,老師只對簡便易操作的一般性演算法給予肯定,而對有些學生想出的較復雜的演算法置之不理,甚至不讓其發表看法;在測量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去測量後,只讓測量准確的學生匯報結果,對測量誤差較大的學生直接否定。這些看上去是小問題,實際上老師這些小小的舉動往往會打擊學生的創造慾望和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還是以教師教為主,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教學是宴畢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我們的數學課堂常常出現教師一節課講到底,或者是老師提出問題而不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老師又自己回答問題的現象;再或者是老師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沒有啟發性。經常會聽到年輕教師整節課都只有「對不對」,「是不是」這樣毫無意義的問話。建構主義理論指出:數學課堂不是學生對於教師所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以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過程。也就是說,教師要在新課教學之前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到學校來之前不是一張白紙,他是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的,他們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老師要找准學生的知識起點,通過有效的引導,創設恰當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四、教師缺少教育機智,不能有效抓住課堂生成。
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而我們老師常常忽視這一教學資源,不能有效抓住課堂生成的時機。很多年輕教師特別害怕學生上課出現錯誤答案或者是提出和教師思想不一致的問題,尤其是上公開課,他們要麼直接否定要麼避而不答。曾經在一位年輕教師的課堂上看到這樣一幕: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學生自己觀察完人民幣後交流觀察結果。有學生說在人民幣上有國徽,有學生說人民幣上有數字等等,老師很滿意,都給予了肯定。這時有一個學生指著老版百元人民幣說:「人民幣上有幾個老頭兒,他們是誰呀?」,老師聽到這個問題有些意外沒有理睬,而另一個學生接著說:「我知道,那幾個老頭兒是毛主席。」老師依然故意沒有理睬,繼續下一個問題,兩個學生都顯得有些失落。面對「老頭兒」這一不禮貌的措辭教師沒有給予訂正,對於「都是毛主席」的錯誤說法沒有給出正確答案。課後與這位老師交流,他說是因為教材上沒有要求知道人民幣上的四位偉人,而且給學生糾正與教學內容無關的錯誤浪費時間。就因為他這個「不理睬」讓兩個學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見了老年人還會叫「老頭兒」,還因為這個「不理睬」扼殺了孩子求知的慾望。還有這樣一個例子:還是一位年輕教師教學升殲「幾分之一」,學完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用圓形紙片塗一個其它分數,學生完成後上台交流,有四分之一的,有八分之一的等等。這時有一個學生也要求展示,老師看他是像剛才塗二分之一一樣把圓形紙片塗了一半,就沒有要他展示,學生顯得十分失望。課下,我問那個孩子為什麼又塗了一個二分之一,孩子說:「我塗得不是二分之一,是四分之二。」如果老師給這個孩子發言的機會,那麼這個孩子的發言會使課堂變得多麼精彩。好教師應具備教育機智,能夠用智慧的眼光發現課堂的有效生成,並能靈活應對,能對課堂進行策略調整。這樣課堂才能「生」出精彩,「錯」出精彩。
五、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效率不高。
新課改以後,幾乎在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說明我們的教師已經在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有的課堂合作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學生對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造成合作成員討論時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就草草了事,討論很難深入,合作學習難以落到實處。有的課堂小組合作,熱熱鬧鬧,你一言我一語,想說就說,像是在爭辯,像是在討論,仔細聽聽,什麼意思也聽不出,教師只是旁觀,組織十分混亂。有的課堂,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內容的安排過於簡單,缺乏討論價值,不用合作學習人人已會,造成無效勞動。還有的課堂小組合作次數多達七八次,哪能談得上效率。
六、課堂練習形式單一,枯燥無味。
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就布置大量枯燥抽象的課堂練習,學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練習,長期這樣學生就漸漸地討厭數學,甚至害怕學數學。究其原因是教師投入到練習活動設計上的精力太少。對於練習的設計,教師通常是拿一些現成的習題應付了事;即使進行設計,也僅是針對課堂教學部分內容而言。設計出來的練習,大都是機械重復,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了師生教與學的負擔,並在教學中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很吃力,年級越高越是這樣,導致低效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而此時,教師們還往往抱怨學生的基礎差、學習不主動。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問題,究其原因,都是教師們對新課程理念領悟不透徹,對新課改研究不深入,特別是如何把《課程標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內容,化為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和教學過程不甚了了,對怎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狀態是「好的」,沒有清楚的標准。針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好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有效的教學資源。
教師要用「活」教材,用創新的觀念和手段對待教材,「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我們要能充分挖掘和整合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他們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資源,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有用的數學。
1、聯系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例如:教學《平移和旋轉》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學生帶到他們熟悉和喜愛的游樂場,讓他們通過觀察發現游樂場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2、把數學知識放入童話情景中。如:教學《認識二分之一》我們可以創設一個童話情景,熊哥哥和熊妹妹分一張餅,對怎麼分餅,兩人發生了爭執,從而引出問題。童話故事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的,課前以這樣的童話故事導入,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價值。
3、把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帶入數學課堂。例如:我在執教《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是這樣導課的,先讓學生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然後隨機采訪一位學生:「你叫什麼,媽媽姓什麼?」學生回答:「我叫王××,媽媽姓李。」老師接著問同學們:「王××和李阿姨是什麼關系?」學生回答:「李阿姨是王××的媽媽,王××是李阿姨的女兒。」老師說:「哦,她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數與數之間也有相互依存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兩個新概念:約束和倍數。」生活中的母女關系是學生最熟悉的一種相互依存關系,我用一首兒歌,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系十分自然的遷徙到約束和倍數的依存關系,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用生活素材理解數學知識,學生才會學得自然,記得深刻。
二、在數學課堂中重視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的落實
數學課堂不僅僅是要教給學生教材上的數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達成過程目標和情感目標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2、尊重學生差異,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決問題。3、在課堂上充分讓學生表達,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增強數學興趣。4、利用不同的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例如:用數值大小變化培養學生的價值取向;用圖形的拼組教學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動腦的習慣;利用「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三、運用巧妙的方法找准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
影響學生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教學。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發展的潛能,他們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興致和需求、思考和靈感來參與課堂學習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並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教學。例如:我在執教《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是這樣開頭的:播放一名歌手參加歌詠比賽的錄像,演唱結束,9位評委當場亮分,屏幕出現了一串評委亮分的結果:9.58、9.75、9.60、9.35……。然後問學生:「誰願意當主持人把分數讀出來?」學生表現得十分積極,有讀九點五八的也有讀九點五十八的。老師沒有給予評判,而是採取讓真正主持人來宣布,讓學生自己判斷對錯。我讓學生當主持人宣布結果目的就是在尋找學生的現實起點,當學生出現不同答案時,採用讓真正主持人來宣布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判斷,這樣教學有助於教師落實「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的理念。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發農村數學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