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在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挖掘潛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探索加強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應積極開展在數學科滲透德育,拓展德育陣地,增添德育渠道,豐富德育形式,擴充德育內容,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德育因素。如何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 、聯系生活實際,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正確穩定的學習動機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內驅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介紹與所學知識有關的一些背景資料,如介紹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和華羅庚小時候勤奮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的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意識地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讓學生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例如在初中數學每章節的引言部分,都提出了一個實際的問題,通過這部分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從而理解學好數學的重要意義,自覺把今日的學習與將來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求知慾。
二、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數學,憑借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充滿著辨證關系。我們只要認真研究和處理教材,就可以使學生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啟迪。首先是進行認識論的教育。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例如人們在生產實踐中認識到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反過來又利用這一方面的知識在實踐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材中象這樣客觀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內容很多,教師要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處理教材,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進而將學會的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踐中去。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規律。其次是結合各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唯物辨證法的教育。如在教學解方程組時,通過「三元」轉化為「二元」,「二元」轉化為「一元」的消元思想,讓學生懂得事物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通過數的對立統一(正和負,整與分,有理與無理,實與虛)、運演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 「乘法公式與因式分解」懂得事物是對立統一並可相互轉化的;通過對稱、平移、旋轉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事物是運動變化的等等。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三、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初中數學中可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素材是極其豐富的。我國是世界上文化最發達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在數學上也有著卓越的成就,對東方乃至全世界的數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今數學上的傑出成就和數學家的事跡,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 《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於圓周率》、《我國古代有關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閱讀教材後,告訴學生,我國自古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楊輝三角的發現先於其它國家400 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洲早 1000 多年。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 」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 通過向學生古今數學所取的成就以及他們為國爭光的愛國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從小樹立為國家富強而發奮讀書、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貳』 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
新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教師認為,「德育只適合在思想政治課、語文課的教學中進行,而數學是自然科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什麼德育可言呢?」其實不然。課堂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數學教育和其他學科一樣,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著德育的任務。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滲透在數學教學中。
一、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施對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以各種形式時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學的德育內容,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工作具有培養學生高尚品德、遠大志向;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辦事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勇於創新的精神等作用。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它豐富、完善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
二、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可行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出的人格魅力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燦爛的陽光。一個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其人格魅力就是他的理想信念、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質修養、形象氣質等綜合素質對學生形成的吸引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要遠遠大於他所傳授知識。
首先, 以高尚的品質影響學生的人格。孔子說過:「其自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教師聽其言,而且觀其行。教師如果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愛崗敬業的崇高精神,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對待學生多一份關愛,多一份溫情,多一份信任,學生就會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依照老師的言行來調節自身的行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高尚品德,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教師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會對他們日後的工作態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到育人先育已,育已先育德。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修養、坦盪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為人去熏陶和感染學生,教育和規范他們的言行,發揮榜樣的作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其次, 以良好的個性影響學生性格 。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應該為人正直,胸懷寬闊。在他的眼裡,人無等級之分;在他的胸中,無世俗之染;對待權貴子弟不偏愛,對待貧寒學生能給予特別的幫助和關懷。他有海納百川的寬闊胸懷,容得下千姿百態的學子;有博大深蘊的愛生情結,解得開學生千差萬別的心鎖;教師能做到正直、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能做到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就能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提高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創造精神;教師對學生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特點的發展,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展示自我;教師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這種尊重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寬厚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裡。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塑造了年輕一代的靈魂。學生對教師持有的期望和信賴,往往使他們在觀察教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個小小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的缺陷,則會使他們產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師使自己盡可能地得到全面發展,努力形成一種健康、美好、完整、和諧的人格。
(二)、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在數學科學上的偉大成就及對世界數學產生的深刻影響,是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也可以通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編擬既聯系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等有關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教育。
(三)、從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不畏困難堅持真理的意志品質。數學以高度的抽象性和嚴謹性為重要特點,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與邏輯性,而中學生則習慣於具體思維,思維具有單一化,表面化等傾向。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通過幫助學生不斷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數學推理的言必有據、環環相扣及在學生練習中要講究解題格式、步驟安排、書寫整齊、清潔美觀、努力尋求合理簡捷的解題方法、對結果進行檢驗,找出錯誤的原因,並自覺進行補救和改正等。養成一絲不苟,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堅強的意志品質。
可以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初中數學教材涉及許多定義,定理,公式,這些都是前人經過長期探索、發現、總結得到的,他們在探索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以及大膽的創新精神,學生往往感受不深,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定理,公式,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探索、發現、論證,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發生過程,而且可以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另外,在例題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數學教學中,對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尤其要注意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地延伸出相關性,相似性的新問題,以達到進一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課本中的例題是知識的精華,具有典型性和示範性.但由於例題作為新知識的應用,往往其解題涉及到的知識都與本節所學內容有關,學生也習慣與本節內容掛起鉤來,抑制了思維的全面展開,長此以往,不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教師而言,在布置習題時,必須對學生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不就題論題,可通過一題分解,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從而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 結合德育教育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德育滲透的依附性,不能費時過多,喧賓奪主,要充分把握好時間,讓學生覺得自然、恰當,不沖淡主題。不可將數學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數學課的教學本質。
第二,數學教學中德育要講究藝術性,充分發揮情感效應。在課堂交流中,應是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就會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領悟道理,讓學生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獲得啟迪,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三,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認知基礎和思維發展水平,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生能力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總是因人而異,不可能是同一模式。因此,在保證共同施教,達到統一要求的前提下,還要照顧不同學生的層次特點,注意個別教育與共同教育相結合。
『叄』 初中數學德育滲透點都有哪些
摘要: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數學 教學 德育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