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一、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什麼是傾聽?傾聽是指一個人能夠集中注意,認真安靜地聽他人講述。傾聽,是一個人能力的反應、素質的體現、品質的外露。傾聽,是口語交際的第一步,傾聽別人講話是尊重他人,禮貌的一種表現。缺少傾聽的口語交際吵叢冊不能算是真正的口語交際。學會傾聽是小學生獲取信息,提煉信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徑和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它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學會傾聽作為一種習慣和意識,必須努力培養。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在別人說話時,安靜、耐心、專注、謙虛,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語,明確說話者表達的意思,並及時作出應對。這樣聽清楚了聽明白了,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橋梁,才能提高「說」的質量。
二、拉近距離,親近孩子,激發交際熱情
小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敬畏心理,他們年紀小,膽怯畏縮,羞於表達,常常「金口難開」。因此,教師要抓住兒童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不再認為眼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嚴師,而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從而打下「敢說」、 「樂說」 、「能說」的心理基礎。這樣師生情感得到溝通,課堂氣氛就會活潑,學生才能做到無拘無束各抒己見。
1、既當老師,又當摯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確認心理安全鄭型和心理放鬆的狀態下,思維是最敏銳最活躍的。孩子喜歡親切和藹的老師,願意和親近他們的老師交朋友,說出心裡話。課間十分鍾,我經常和他們一起玩,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例如;「你喜歡哪一部動畫片?你看到第幾集了?你能說給我聽聽嗎?你爸爸媽媽在哪打工?他們常回來看你嗎?你生日時他們帶給你什麼禮物?……」孩子們爭先恐後,踴躍回答,天真的本性流露無余。我發現,只要我有一顆不泯的童心,走進孩子的世界,就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碰撞出心靈的火花。
2、教師注意自身素養,充當典範
老師用規范的口語影響學生提高我們的民族的語言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最基本的要求,口語示範的作用是「師表」的重要方面。特級教師升宏斯霞說:教師的語言,應當成為學生的楷模。小學生崇敬信任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的言傳身教時時刻刻都在影響感染學生。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模仿,能在理解與表達,積累與運用之間架起一條通徑。作為一名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又要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口語應當是標準的普通話,語言標准,發音清晰,語調自然適度。我要求自己平時無論課堂還是課余,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盡量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有時根據講話內容和表達要求,適當放慢速度,講究語感,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聽得有趣有味,敢於發問。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還要利用言語的及時性特點,努力捕捉學生表現出的瞬間的閃光點,多給孩子一分賞識,即使說得不好也不訓斥,而是給予鼓勵:「你的聲音真甜啊!你的想法真夠大膽!你會用這個詞真了不起!……」要知道贊揚和鼓勵永遠是學生口語交際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充電提高素質,豐富語言,善於抓住評價時機,提高評價的有效性、針對性。總之,教師口語是一門藝術,更是教師教育觀、學生觀的體現。改革課堂教學期待更多教師博大的愛和「潤物細無聲」的細心誘導。
三、用好教材,上好口語交際課
很多老師覺得口語交際課特別難上,學生表現沉悶。那麼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呢?如何解決學生懶於開口這一難題,就要求老師深入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特點,因材施教制定學生說話活動的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的口語交際有兩個模塊,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活動方案。1、是「口語交際.習作」模塊,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走,我們去春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同學們准備什麼時候去郊遊?你們想開展哪些活動?你們都已經做了哪些准備?……」先分組商量討論,再各組推舉代表在班上交流,其餘同學補充發言。然後評一評哪個小組說得最好,安排的活動最有意義,想得最細致最周到。孩子們是天真無邪的,在他們敢說想說的基礎上,常常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樣就會出現各種語病,雜亂無序、零碎。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計劃的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訓練,使他們的表達在保持童真童趣的同時做到有序有法。2是「回顧拓展」模塊中的「交流平台」。運用好這一「平台」,可以對本組的學習內容來一次「冷飯熱炒」,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通過這個平台,選擇身邊生活中密切相關的交流話題,激活學生的生活儲備,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通過不斷地鍛煉不斷地積累,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我設計:「我國四川遭遇了大地震,甘肅舟曲遭遇了泥石流,大自然總是不斷給人類製造災難。同學們都經歷了幾場地震演練,假如有一天,你真的遭遇到了,你會怎麼想怎麼辦?」使學生學會面對,學會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學會從特殊生活中找話說。總之,我們要把握教材特色,充分運用好教材,制定出貼近學生生活的口語交際方案,因文而異,找准訓練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學。
四、創設生動情景,煥發口語交際活力
李吉林老師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特定的環境,有時需要人為的特意創造。教師可以根據交際內容,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實際情景,展示內容形象,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的交流慾望,點撥口語交際方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促進智力和思維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氣質和健康開朗的性格。
1、展現生活情景,激發健康情感
保加利亞暗示學家G.洛扎諾夫指出:「我們是被生活的環境教學和教育的,也是因為它受教學和教育的。」所以,口語交際的「素材」可以向社會生活索取。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廣闊天地,也是口語交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口語交際設計很好,內容豐富,貼近生活,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訓練價值。例如,五年級下冊口語交際《父母的愛》,上課開始,我面帶微笑,親切地向孩子們自我介紹:「我是一個老師,也是一個媽媽。我非常疼愛我的女兒,她不在我身邊,我很想念她,我們經常通話、寫信、QQ,她雖然遠在天邊,但我感覺她近在咫尺。我想天下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表現愛的方式不盡相同。你們能說說你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關愛你們的嗎?」老師看似閑聊的「導入」,其實是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交際話題——父愛、母愛。孩子們的眼睛閃出異樣的光彩,紅撲撲的小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揚起小手搶著發言。有的說:「我媽媽每天早上到萬利達上班,都會順路騎車送我到校門口,囑咐我聽老師的話。」有的說:「我爸爸在廈門打工,他很久才回來一次,中秋節回來,他要給我買芭比娃娃。」有的說:「這一單元數學考試,我太粗心忘記寫單位被扣了一分。爸爸嚴厲地批評了我,我知道是為我好,希望我改掉馬虎的習慣。……」這樣,課堂氣氛濃烈,課堂靈動鮮活,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善於掌控教學秩序,靈活應變,以確保學生的討論順利進行。
2、扮演角色,體驗交流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這個「互動」可以是生生互動,也可以是師生互動。因此可以選擇一種更直接更有效的教學手段,那就是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身去實踐,扮演角色,加深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從而達到順暢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任務。例如:教學《勸說》一課,(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教師設計表演的框架,規定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給出總的思路,讓學生扮演。(一個孩子正在勸說一個煙癮很大的父親,可父親不聽勸)老師扮演父親,學生扮演孩子。下面是即興表演的一段:
父:「飯後一根煙,快樂似神仙。」(師坐在靠背椅里,翹起二郎腿,吞雲吐霧)
子:「爸爸,吸煙有害健康,你能不能戒了。」(生正在做作業,一手捂著鼻子,被煙嗆得不停地咳)
父:「改不了了,我這煙齡有二三十年了,全世界人都不吸煙,煙草公司豈不都倒閉了?」
子:「書上說,每吸一根煙,生命就縮短三秒鍾,你看你的牙齒、手指都熏黃了,還抽?」
父:「說什麼,書上都是嚇人的,你爺爺抽了一輩子還不活到85歲?」
兒:「老父不可教也。」
這樣的交際情境,形象直觀而豐富,同學們歡聲笑語,觀察、思維、想像、和交流表達能力都得到充分發展。
3、設計組織活動,提高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環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若憑幾節口語幾節課是難以達到課標要求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口語交際空間。學生口語交際只有在實踐中加強鍛煉才能不斷提高。因而,教師可以把農村的實際和小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起來,因境制宜,積極開展適合本土文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與題材,諸如開展「鄉村采風」、「游山鄉」、「家鄉巨變」等活動,帶領學生走向田間地頭,領略大自然風光,感悟淳樸的民風民俗,抒發對家鄉的贊美和謳歌。學生對耳聞目睹耳詳能熟的事物有話可說,有情可表。與此同時,教師應教師應善於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為我所用,從而在社會實踐這一無邊的課堂上讓學生見多識廣,能說會道,體驗鄉土風情,自然景象、社會規則,懂得熱愛家鄉,尊重農民勞動成果,學會與他人文明交往。
總之,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素質教育和21世紀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更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小學正是孩子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教師應當不負使命,持之以恆,靈活自如選擇恰當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對於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大家一貫認為應該是語文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從教十幾年教了幾個班,也聽了很多堂課讓我感受到,有可能許多學生在語文課上能夠暢所欲言,但在數學課堂上卻會語無倫次。人們常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人們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又是數學的載體。所以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培養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每位數學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練。那麼在平時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下面就簡單地談談這十幾年來的一點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因此,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水準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盡力做到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前後連貫、邏輯性強,為學生做出榜樣,並要求他們認真傾聽,並提供模仿的機會,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並起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作用。二、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讓課堂更為和諧其實絕大部分的學生不願表達的原因是不敢說,怕說錯了會挨批評或被人笑話,所以教師想切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出師生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發言。上課時要有親切的教態,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即使他們答錯了,也不要給予批評,最好是對他參與發言表示肯定,以鼓勵他再次發言。尤其對於不善於表達的學生,教師不但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且還要細心地挑選一些難度較低的話題,給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表達興趣。就以我今年接的這個畢業班來說,一開始讓學生舉手回答問題時,一個班最多隻有兩三個,有時甚至一個都沒有,哪怕他知道答案也不會舉手,現在經過這個月的鼓勵、培養、訓練,現在已經初見成效。三、教師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使學生暢所欲言教學中經常遇到學生做題會做,但是卻不會用語言表達或表達有困難的現象,我們一些教師捨不得花時間,認為有這些時間,還不如讓他們多做幾道練習題或多講幾道題。殊不知教師這樣的行為正好剝奪了學生說話的權利,扼殺了他們思維的能力。語言和思維是緊密相關的,說話訓練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在平時說話訓練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閱讀不僅存在於語文課堂,在數學學習中也無處不在,數學語言高度抽象,因此數學閱讀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必須掌握和具備一定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真諦,為「說」收集語言素材;其次教學時,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教給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策略引導學生理順思維。如:我在進行計算教學時不單單只是讓學生寫出計算結果,還要要求學生能用語言把計演演算法則和自己的思維過程表達出來;公式教學不僅是告訴學生計算公式,死記硬背地做題,而是讓學生組織語言說說推導的過程;解決問題時,不是只把題的算式寫出來就行了,還要能夠把自己的解題思路,方法過程說給大家聽,教師適時引導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不僅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優化自己的思維程式,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傳統的授受式教學主要採用講解、記憶的方式,幾乎沒有師生語言的交流。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變得內向、被動,這樣長期下來,學生是越來越不喜歡動腦,越來越不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逐漸變成了「啞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合作必須以交流為基礎,而有效的交流要以學習和掌握數學語言為前提條件。我縣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打造卓越課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訓練,在課堂中採用「五步教學法」:教師導學―個體自學―同伴助學―展示評學―提升延學的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貫徹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並在活動中收集說的素材,給每位學生提供說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並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把思維過程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五、要能做到持之以恆的長期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非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恆,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多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反復地說、連貫地說,從而大大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使學生運用語言大膽展示自己個性的思維,這樣才能把數學「說」好,學好。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資訊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慧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1、讓課堂更和諧,讓學生敢說。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最常見的現象是有的學生因為准備不足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因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這些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健康的交際心理的形成。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人文環境的建設,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關愛這些人文因素注入課堂,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援的、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寬松感、愉悅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輕松、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啟用。只有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才會感到有話可說,感到自己的尊嚴。在教學中,教師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不再把自己當作權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麼都可以說,學生自然就無拘無束,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學生主動說之後老師一定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有所反應,對說得不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幫助,使其充滿信心,增大勇氣,不怕說錯,大膽表達。當學生說不出時,可以和藹地說:「不要緊,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說的。」;當學生說得不太完整時,要幫助地說:「不錯,如果你能注意到某個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當學生說錯時,要友善地說:「沒關系,你可能某個地方沒有考慮清楚,再想一想。」;當學生有獨到見解時,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你真肯動腦,有新意。」當學生中出現彼此嘲笑的現象時,教師應及時進行了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嘲笑別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明白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難免會出錯,不應該嘲笑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際心理,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為學生下次主動說打好了基礎,從而養成了把自己的想法主動的說出來的習慣。
2、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准確、精煉。比如有的學生說:「8是倍數,2是因數。」「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說都不準確,雖然學生明白意思,但是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有時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糾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如:「19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麼?」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是質數,又因為19隻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所以19是質數。」在很多時候老師只注重孩子回答的結果,對為什麼是這個結果不去追問,因此,有些學生的答案是聽別人說的,有些學生知道結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或者說不清依據,更有甚者是根據老師和同學的表情、口氣瞎猜的答案;所以當學生回答後教師應該多問個「為什麼」這樣不僅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邏輯性。
總之,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數學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准確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多向學生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能給我們大家說一說嗎?」「可以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想法嗎?」等問題,把握時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應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③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能力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了解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思維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地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④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課堂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培養興趣,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說」的慾望
「興趣」在教育實踐中的巨大作用,已經為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所肯定,有位教育家這樣闡述教師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兒童正處在多動期的階段,他們的注意力往往無法集中,如果沒有穩定的興趣,他們的任何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激發學生說的慾望,必須培養他們的興趣。我們應努力為學生營造「說」的氛圍。
二、傳授方法,陳述思路,引導學生「說」的技巧
說話也是一門藝術,要求說話者能准確、清楚把自己的思維活動通過數學語言展示給聽眾,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所以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中尤為重要。
而所謂陳述思路,就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思路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桌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在全班說等等,通過說,學習思維方法。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於陳述思路自己解題。在應用題教學中,堅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清題意,表述數量關系、解題思路,按運算意義口述列式根據、解題程序和解題方法。
三、精煉語言,逐層提升,提高「說」的條理性
數學語言說得是否完整、准確、簡潔而有條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在不同課型培養其說的側重點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而且不同課型其說的培養側重點也不同。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後,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准確地回答問題。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四、學會反思,培養「說」的能力
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最有效的知識是自我控制的知識,也就是反思智慧,反思是指人們對於自身的行為思想等進行思考的過程,是一種對認識活動的再認知。新的課程標准從全面育人的角度,提出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和反思意識」的目標。
⑤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