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准)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
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觀察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櫃台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櫃台里分類擺放文具)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2)猜一猜
繼續觀察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櫃台,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櫃台里。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
得又對又快又准備。然後匯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
課題:分類(不同的標准)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准分類的多樣性。
2、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並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採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學生體裁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並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並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學生感受到教室里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我們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麼?你有什麼好
的建議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麼的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幹,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先把雜的進行整體劃分。
(1)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安全的現象呢?
(學生有序的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麼不同?你喜歡什麼樣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東西(不同的標准分類)
(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於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學生操作,學習小組匯報)
(3)你們小組是怎麼收拾的?
(4)這樣收拾有什麼好處?
師小結: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於我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別人的整理還有什麼
看法和建議嗎?
(學生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5)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麼分?請你們試一試(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後,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裡。
三、活動
想一想:你們組里的人可以按什麼樣的標准進行分類?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然後學生匯報情況。
(1)你們是按什麼樣的標准進行分類?
(2)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
(3)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的嗎?
四、小結
(1)今天,你們學會了什麼本領?
(2)平時,在什麼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五、布置課外活動
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櫃、衣櫃事理好。
課後反思: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並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PPT課件
學生准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麼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後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現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麼?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麼?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教學目標
1.了解什麼是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初步理解一步應用題的結構.
2.會聯系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有圖有文字的一步計算應用題.
3.培養初步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有圖有文字應用題的解答.
教學難點
解答有圖有文字的減法應用題.
教具學具准備
教師准備教科書第88頁例5的兩幅圖的圖畫,獨立作業的投影片.
學生准備教科書第88頁數學游戲的口算卡片和得數卡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統計2分鍾以內做完的人數及正確率.指名說一說計算9+3和9+7應該怎樣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1)教師出示例5的左圖(小鳥圖),3隻小鳥落在樹枝上,再出示一幅圖,上面畫有6隻小鳥.
師:圖中先告訴我們什麼?又告訴我們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圖中先告訴我們樹上有3隻鳥,又告訴我們又飛來6隻.
師:求一共是多少只該怎樣算呢?
引導學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隻鳥和又飛來的6隻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教師取下後貼上的第二幅圖,在第一幅圖的下面貼上用文字寫出的.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左邊的題.
(2)揭示課題.
像這樣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應當怎樣解答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5左邊的加法應用題.
(1)學生討論:題里告訴了什麼?還告訴了什麼?讓我們求什麼?
引導學生明確,題里告訴了樹上有3隻小鳥,還告訴了又飛來6隻,讓我們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師說明,已經告訴我們的樹上有3隻小鳥和又飛來6隻都叫已知條件,讓我們求的一共是幾只叫做問題.在這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問題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們學過的應用題一般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小聲說一說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指名讓學生到前邊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樣計算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樹上的3隻小鳥和又飛來的6隻合起來,把3和6合起來是9,列式為3+6=9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左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左邊的加法題(小兔圖).
先讓學生說一說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怎樣計算,然後讓學生填書上的空.
3.教學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1)出示例5右邊的圖(梨圖),盤子里有10個梨,再用紙蓋住其中的4個,並在原來位置用虛線畫出4個形狀.看圖,你知道了什麼?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盤子里有10個梨,吃了4個,求還剩幾個?也就是從10個梨中去掉4個,從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為10-4=6
(2)拿走蓋著4個梨的紙,出示例5右題的用文字敘述的第二個條件和問題,成為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
讓學生自由讀一讀題,找出題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已知條件是,盤子里有10個梨,是用圖畫表示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是,吃了4個梨,是用文字敘述的.問題是:還剩幾個?也是用文字敘述的.
師:求還剩幾個應該怎樣想,怎樣列式呢?
引導學生說出,求還剩幾個,就是從盤中的10個梨裡面去掉吃了的4個,也就是從10裡面去掉4還剩6,列式為10-4=6
(3)讓學生把教科書第88頁例5右邊的減法應用題的算式補充完整.
(4)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右邊的題(汽車圖).
先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一說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填書上的空.訂正時提問:為什麼用減法算?
4.集體討論:我們今天學習的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和以前學習的圖畫應用題比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導學生匯報:
相同點,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都是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列式計算的.即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從一個數里去掉另一個數,求還剩多少,用減法算.
不同點,圖畫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都是用圖畫表示的,比較簡單.有圖有文字的應用題是畫表格,表格中有圖有文字來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比圖畫應用題難一些.
5.看書,質疑.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有一個已知條件是用圖畫表示的,另一個已知條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題時,先看清已知條件和問題,再想用什麼方法計算,然後再列式計算.
四、隨堂練習.
1.練習十九第1題(圖片:練習3).
先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寫到練習本上,然後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已知條件是什麼,問題是什麼,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
2.比比看哪組先奪得紅旗(圖片:練習4).
把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組,分別做紅旗兩邊的兩組題,全組同學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確率高的獲得紅旗.
3.游戲你爭我搶【詳見探究活動】.
布置作業
(投影片出示)
讓學生寫到作業本上,獨立完成作業後,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做思考題.
教學開始抓住圖畫應用題與表格應用題的內在聯系,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新知的學習。
整個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師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體驗形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高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教學准備 :掛圖、三枝筆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體驗、感知高矮
師: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到學校來,都做了什麼事,誰還記得 呢?
生1:發新書,大掃除。
生2:安排座位。
師:誰還記得當時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座位的嗎?
生:我們是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
師:高矮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請少武到前面來,你們說他是高還是矮呢?
生:有的說高的,有的認為矮的,有的說不出。
師:有的認為少武是高的,有的認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還是矮的呢?現在來比比看,請你找一個比你矮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
生:少武高,寧輝矮。(請兩 個同學說)
師:請你再找一個比你高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請兩個同學說)
生:建東高,少武矮。(請兩個 同學說)
師:為什麼少武一會兒高,一會兒矮呢?
生:因為少武和寧輝比,少武高;少武和建東比,少武就矮了。
師:說得好!誰來說一說,少武和他們兩 人比,少武比寧輝怎麼樣,少武比建東怎麼樣?
生:少武比寧輝高,少武比建東矮。
師:比高比矮至少要有兩 個人才能判斷。
(設計意圖:學生參加比高比矮的活動,不僅體會到高與矮是相對的,而且也初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
二、 積極參與,理解高矮
師:請同桌同學站起來比一下,誰高誰矮?(同桌同學比較)
同組同學互相交流,運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說一說。
(全班同學交流反饋)
師:誰能說說在生活中看到什麼比什麼高,什麼比什麼矮嗎?
生1:爸爸長得比媽媽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課桌比講台矮。
……
(設計意圖:學生年紀小,語言滯後於思維,組織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高矮的比較,既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又訓練了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三、 體驗相對、確定高矮
(教師手握三枝筆)
師:老師手裡握著三枝筆,你們猜一猜,哪枝筆最長?
生:(隨便猜一枝)
師:(亮出謎底)要怎麼比,才能道哪枝筆最長呢?(學生上台比)
師:這個同學把三枝筆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說:有幾樣東西比較長短,必須有一端對齊,或者說要站在同樣的高度才能比較。可是有時候碰到像這樣的情況怎麼比呢?(出示課本「三隻小兔比高矮」的掛圖)
(設計意圖: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後又引出,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後再比較的特殊情況:領獎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四、 應用知識、開展探索
師:三隻小兔比高矮,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他們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師:那該怎樣比呢?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比一比三隻小兔的高矮嗎?
(學生討論交流,再反饋)
師:同學們想了好多辦法,真棒!老師在這張圖上畫了一些格子,不知道這些格子能不能幫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張掛圖)我們看,大白兔的後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請大家邊看邊想一想,可以同組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比的,誰最高誰最矮?
(討論交流,再反饋)
❷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課時一般多少字
這個沒有定數。寫教學設計沒有考慮中圓字數的,只考慮設計的教案能夠在順利實施賣陵塌的同時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使課堂氣氛活躍汪游、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圍繞這些來設計,經過反復推敲直到自己滿意。有多少字就是多少字了。「設計」質量如何沒有人用字數來衡量。
❸ 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藉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遊,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裡,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麼方向,怎麼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麼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遊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麼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遊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因為簡單應用題是一切應用題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從簡單應用題入手,進入解決問題的復習。[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
⊙回顧與整理
1.簡單應用題。
(1)明確:只含有一種基本數量關系或用一步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簡單應用題。
(2)簡單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①審題,理解題意。(了解應用題的內容,找出應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選擇演算法和列式計算。(根據所給的條件和問題,聯系四則運算的意義,分析數量關系,確定演算法,正確解答並標明單位名稱)
③檢驗。(看所列算式和計算過程及結果是否正確,如果發現錯誤,馬上改正)
2.復合應用題。
(1)引導明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數量關系組成,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復合應用題。
(2)解決復合應用題常用的方法。
①分析法。從問題入手逆推,尋找解題條件,直至所需條件都已知。
②綜合法。從題中已知條件入手,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求問題。
③圖解法。把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用線段圖或其他圖形表示出來,使分析的問題具體、形象。
(3)常見復合應用題的類型、特點及解法。
①「平均數」問題。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數,求總平均數是多少。
②「歸一」問題。文字中常帶有「照這樣計算」的字樣或暗含著單一量不變。
③「歸總」問題。題中暗含著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
④「行程」問題。關於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計算路程、時間或速度。
⑤「和差」問題。已知大、小兩個數的和以及它們的差,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⑥「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⑦「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的差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各是多少。
……
(4)明確每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和解法。
①「平均數」問題。
解題關鍵:確定「總數量」和與「總數量」相對應的「總份數」。
解法: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②「歸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准,根據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總數÷份數=單一量
單一量×份數=總量(正歸一)
總量÷單一量=份數(反歸一)
③「歸總」問題。
解題關鍵:找到題中隱含的總數。
解法:單一量×份數=總數
總數÷另一個單一量=這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
總數÷另一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這個單一量
④「行程」問題。
關鍵要先弄清速度、時間、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這類問題的解題規律解答。
[結合圖示,引導學生弄清行程問題的一些規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的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後):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後,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後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徵。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後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徵的印象。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班有40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理想。
教學目標
1.經歷操作毛線的過程,知道線有直線與曲線之分。從中抽象出線段,射線,直線。
2.在觀察比較中掌握三種線的特徵。
3.體驗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的關系,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徵。
難點:建立直線,射線。線段的模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9頁的例17、例18和練習十五的第5—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四捨五入」進行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學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題。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題由學生估算,並說出估算的過程,即第一步求什麼?怎麼省略被除數的尾數?第二步算什麼?應該注意什麼?
(2)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夠根據不同情況估算出它們的近似商。今天我們通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繼續學習,了解它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2、教學例17。
(1)出示題目:5530除以6大約等於多少?
(2)讀題並理解題意。
(3)列式:5530÷6
(4)這道題目對結果有什麼要求?(只要求進行估算)怎麼看出題目中只要求進行估算?
(5)進行估算。由學生說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數5530的百位後面的尾數省略後約等於5500。再把5500÷6約等於900。
提醒學生橫式上要寫「≈」號。
(6)由學生筆算出准確數。
得:5530÷6=921……4
(7)引導學生將估算的結果與實際除的結果進行比較。
得出:估算的結果和實際除得的結果是接近的。
3、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6題的第一行3道題。
(1)讀題,學生進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學生被除數是根據哪一位進行「四捨五入」的,橫式上是否寫「≈」號。
(2)訂正後,再請學生算出各題的准確數。
(3)通過討論,說出每道題的估算結果比除得的准確數大一些還是小一些,你是怎麼想的?
4、教學例18。
(1)出示題目:用估算檢查下題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
3976÷8=497
(2)讀題,理用題意。
(3)進行估算。3976÷8≈500
(4)引導學生對實際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①實際結果497的近似數是500。
②估算的結果也是500,說明商的最高位沒有錯。
5、鞏固練習。練習十五第7題第一行的兩道題。
三、課堂。
師生議論,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估算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實際計算中的作用、今後我們要能夠自覺地運用它來檢查計算結果是不是與實際結果接近或除法筆算商的最高位有沒有錯誤,養成良好的作業檢查、檢驗的習慣。
四、課堂作業。
做練習十五的第5題,第6、7題的第二行以及第8題。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1、2、3頁。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域「圖形認識」部分的重要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以及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圓的認識、用圓規畫圓、設計圖案、扇形的初步認識。《數學課程標准(20xx版)》對這一內容的具體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本版本進一步明確了觀察、操作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數學活動,強化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性和活動性。
從單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圓的認識和畫圓安排了3課時,更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的建構思想:重視對基本圖形的認識,並在經歷圖形認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2.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認識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 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並對周圍環境中與圓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體驗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圓的特徵。
2.認識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准備:
課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圓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仔細看看老師的臉是圓圓的,長長的、還是方方的?其實呀,老師更喜歡圓圓的臉,快來找一找,咱們班的同學中,誰的臉是圓圓的?圓圓的臉透著可愛,圓圓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可愛的孩子們,老師喜歡你們!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雖然我們彼此還不太熟悉,但是老師相信,咱們一定能夠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有信心嗎?
二、教師引領,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大家的臉上找到了圓,那除了圓圓的臉以外,咱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呢?
預設:鍾面、硬幣……
出示幻燈片(圓形物體)
正如同學們所說,鍾面上有圓,硬幣上有圓,車輪上、茶葉桶上還有圓,可以說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這節課,咱們就一起走進圓的世界,探索圓的奧秘。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描圓
要想認識圓,那咱們得想辦法先得到一個圓。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個圓嗎?誰願意來給大家說說,你打算怎樣得到一個圓?
預設
生:我想繞硬幣的邊畫圓。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圓洞畫圓。……
同學們果然勤於動腦善於動手,老師真的為大家高興。那下面就請同學們動手,在老師為你准備的操作紙上畫出一個圓,然後把它剪下來。
3.探索圓曲線圖形的特點
摸摸你的圓的邊,想想看它與我們以往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麼不同?
生交流,師相機引導,得出圓是封閉的曲線圖形。
板書:曲線圖形。
4.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直徑、半徑以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①出示幻燈片。
②生操作,然後交流,引出圓心定義,並把圓心標在圓上。
在一個圓中,我們把摺痕相交的點叫做圓心,其實除了圓心外,圓還有兩個重要的概念。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頁,認真閱讀書中的文字。
出示自讀提示:通過閱讀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③師生交流,認識半徑、直徑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預設
A.認識半徑
半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師注意引導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並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半徑,為什麼?
師生交流,得出同一圓里有無數條半徑。
B.認識直徑
直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過程中,師引導明確
⑴圓的直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通過圓心,二是兩端都在圓上。
⑵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並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直徑,為什麼?
師生交流,得出在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
C.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系。
出示幻燈片:測量你圓中的半徑和直徑長度,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指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比較至少三條半徑和三條直徑的長。
生交流得出:同一個圓里,半徑長度相等,直徑長度也都相等,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師板書即d=2r或r=
5.知識的梳理
出示課件: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而且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咱們學習了這么多圓的知識,那麼大家敢隨我去《圓的王國歷險園》去逛一逛嗎?
出示幻燈片。
1.直徑半徑搶答館。
2.愛心救助站。
3.巧手測量坊。
四、回顧知識、感受圓的魅力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回顧知識)
師:一位希臘的數學家說過:「圓是最完美的圖形「。最後,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圓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課件。
五、作業
幻燈片:為什麼井蓋是圓的?
最後讓我們一起伸出手來,共同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教學內容: P27、28例8、例9、課文,P30練習五第1、2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能用「四捨五入」法求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能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於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 掌握循環小數、無限小數、有限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師談活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說:……這個故事講得完嗎?為什麼講不完呢?(板書:重復出現)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和這個故事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我們一起到運動場上去看一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有些同學算著算著就停下了,發現了什麼問題嗎?(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余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你們怎麼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余數一旦重復出現,商也就重復出現。
師:那麼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麼使用省略號?省略號在這里表示什麼意思?(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其他除法算式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同學們算一算:28÷18 78.6÷11
先計算,再說一說這些商的特點。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樣?能除盡嗎?(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觀察例8、例9的三道題,你們發現他們的異同嗎?(不同點:一個是小數「3」的循環,另一個是小數「4」和「5」的循環。相同點:
學生討論後,指名匯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板書:
(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
(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復出現,有的是兩個……。教師小結循環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並說一說理由。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學生評議。
5、介紹簡便記法
除了用省略號來表示循環小數外,還可以用簡便記法來表示。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6、看書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嗎?」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
師兩個數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會有兩種情況:1、商的小數部分位數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數;2、商的小數部分倍數是無限的,叫作無限小數。判斷前面練習題中的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
循環小數是有限小數,還是無限小數?為什麼?
學生有可能會質疑,結果會不會是無限不循環小數,教師可根據課堂或本班學生實際和學生共同分析。
二、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些概念的嗎?
三、鞏固練習
用計算器算出商後,說出商是什麼小數,依據是什麼?是循環小數的要求用簡便方法寫出來。
19÷111.08÷3.313.25÷10.6
四、作業:P30第1、2題。
課後小記:
學生在預習後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
1、這道題能除盡嗎?
2、為什麼它除不盡?為
3、計算結果該如何表示?
4、什麼是循環小數?
帶著這些疑問,本課的教學順利地推進。這些問題也均在教學中得到了解決。
但在練習中出現了以下幾種常見錯誤:
1、在豎式中在第一個循環節上也打了循環節的圓點。
2、在橫式上照抄豎式結果時,雖然在第一個循環節上打了圓點,可卻寫了兩個循環節。
3、在計算豎式時幾個數字還未重復兩次出現時,學生就經過推理判斷出它是循環小數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如:2。01212……學生除到2。0121時就發現小數位數第四位與第二位的數字相同,余數也相同而不再繼續往下除了。
針對上述前兩個錯誤,以後再教板書時我應強調格式與寫法。特別是P28頁下方的『你知道嗎」其中有關循環節的介紹及「寫循環小數時,可以只寫第一個循環節,並在這個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記一個圓點」應讓所有學生掌握。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准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❹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怎麼寫,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內容:
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2、培養學生運用「前後、左右、上下」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於「前後、上下、左右」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後、左右、上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請學生說一說你身邊前後左右的同學是誰?
二、看一看,說一說你的教室
1、看看我們自己的教室前後、左右、上下有什麼?先自己說一說。
2、同桌說一說。
3、全班同學交流。
三、想一想,說一說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麼擺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間里的東西是怎麼擺放?
2、說一說,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紹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說一說,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後、左右6個面。
五、介紹火車站路線。
1、出示火車站的掛圖。
2、學生用箭頭畫一畫去火車站的路線。
3、學生碰山鍵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到火車站唯枝的路線,用上前後、左右、上下。
六、鞏固練習
1、書上63頁第3題,看圖回答問題
2、完成隨堂練習。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
一、復習引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長呢?請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伸開兩臂比一比。
(學生站起來比劃,教師拿著米尺到學生中巡視,發現誤差大的進行糾正。)
二、實際測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們每天使用的課桌有多高?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你們的桌子大約有多長?把估計的結果告訴同桌,然後你們倆一起量一量,看誰估得准?(學生活動)
2、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匯報估計和測量的結果。
3、請估計准確的同學把估計的方法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匯報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估計的方法進行評價)
4、你們測量的課桌的高度是多少?
說說你是怎麼量的?
5、活動後集體匯報。
(對於測量同樣物體長度的小組進行比較,檢驗測量是否准確。)
三、尋找並使用自身的測量工具。
同學們,其實我們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們就來找一找我們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嗎?
1、請同學們測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麼?(從腳底到頭頂的高度)
(2)先估計,再測量。可以自己測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說說測量的方法。
2、測量自己的步長。
(1)步長是指什麼?(腳尖到腳尖或腳後跟到腳後跟的距離。)
強調:步長是平時走一步的長度,不要刻意邁大步。
(2)先估計一步有多長,再測量。可以小組合作。
(3)誰估計的最准,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方法。
(4)你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
4、利用身體上的尺子進行估計活動。
剛才同學們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長和雙手平伸時兩指尖的距離,其實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師要檢驗一下你的笑巧尺子管不管用。
(1)請兩名同學到前面來,請同學估計他的身高,並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2)再估計一下這2位同學的腰圍、頭圍是多少。
①知道什麼是腰圍、頭圍嗎?
②請估計一下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③現在我想知道這兩位同學的腰圍和頭圍的准確長度,要怎麼測量呢?誰有比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長進行估計活動。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長,請你以這條線為起點,估計一下10米大約到哪裡,自己做一個記號。
②再來走一走,看這10米你大約需要多少步?看著這么長的距離,請你估計一下,需要多少個同學手拉手才夠10米?誰想來試一試?
③通過這些活動,使你想到了什麼?你會對物體的長度進行正確的估計嗎?
5、介紹人體各部分長度關系小常識。
四、練習。
1、P18第2題。
(1)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2)請學生估計一下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3)引導學生注意記錄的方法。
2、P19第3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後進行交流。
五、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一、關注貼近兒童生活的內容
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重視生活的教育價值,其中特別關注的是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生活。這是課程標准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生活化,即以學生為中心,基於他們的生活基礎,展示給學生真實的社會生活場面和圖景,為他們提供客觀而鮮活的品德培養和價值追求的源泉。我們教師應力求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教師立足教材,靈活處理,或裁剪,或整合,或改換。
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於目標的有效達成。如《讓世界充滿愛》一課,就可以利用國際紅十字會對我國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約轟炸南聯盟引起世界各國的公憤等材料。這比材料中的朝鮮戰場上羅盛教的事跡和抗日戰爭時期白求恩的故事內容更貼近學生。選取學生聽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學生不會產生一種「虛幻」的感覺,有利於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真實性」。
由於思想品德課教材選的例子都是些「常識性」的例子,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因此我們不妨舉一些身邊的例子。如《神州巨變》可以用家鄉農村生活的改善、鄉鎮企業的騰飛、學校面貌變化,讓學習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體會神州巨變,這毫無疑問的比課文中數據要更有說服力。
信息時代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開放社會里的各種社會現象,如腐敗問題,拜金主義,分配不公等問題盡收眼底。學生希望老師給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師講大話、空話、套話。如《做一個誠實的人》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已存在「老實人吃虧」「說謊佔便宜」思想。我就抓住學生考試作弊的事件展開討論,暴露真實的思想,在辯駁分析中提高道德認識。
二、創造積極的課堂氣氛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課堂上不僅有知識技能方面的交流,還有情感一直方面的信息交流。小學生創新精神生長的土壤就是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課堂教學環境,只有當學生把你當成他的朋友,他才敢說敢議,才敢於把自己的見解感受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
首先,教師的思想應開放,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充分信任學生,用心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的開放式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如朋友談心一樣,真誠地學生進行交流。在平時的交談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提出問題,敢於爭辯,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在這樣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和學生一起同困惑同歡樂,這樣學生的心理沒有壓抑感,從而無所顧慮地充分發表自己的創見,讓思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其次,在「解放」學生上動腦筋,把課桌排成「U」字型進行表演、練習;或者排成「T」字型進行正反辯論;還可以排成小組型便於小組討論交流。
除允許學生不舉手就發言,發言時站著,坐著均可外,還允許學生自主組合學習小組,鼓勵學生與老師進行「角色轉換」,培養他們敢於與同學甚至老師辯論的學習習慣。我們提倡「童言無忌」,提倡兒童「思維無禁區」,讓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笑聲和爭議,學生樂於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探究性學習是未來社會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最為有效的載體,同時它還是人本教育最為本質的體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思品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任務。教師要改變原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1、注重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是學生民主和明智的選擇,是提高主體學習效率、增強學習密度、拓寬學生情感交流渠道、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思品教學中合作活動的主體應當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不是老師和個別學生的交流。因此,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去,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把學生由傳統班級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表演、討論、實踐。
如教學《節儉光榮》課上,學生互相交流,課前各自調查自己家庭一個月的主要消費情況,與父母討論各種消費的合理性,再分組調查同學零用錢的使用情況。最終得出結論: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必需的消費是合理消費。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在合作探究中深化了道德認識。
教學十一冊《做個小小發明家》時,我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問題討論,從個人→小組→自由組合(幾個人)→再回到小組,討論出生活、學習、交通、通訊等諸方面的種種方法,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學習的慾望格外高漲,深刻領悟到「愛科學」的內涵。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為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這樣的自主學習,這樣的小組合作,使學生的積極性及靈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迸射出創造性的火花。
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鼓勵質疑問難
思源於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創造。教師要在面向全體,重視每一個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同時,給學生以個性發展的空間和思維自由,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大膽思考,提問不同的見解。
如教完第八冊《尊重民族的風俗習慣》一課後,我讓學生針對本課學習質疑問難。有的同學提出:「我們不知道那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怎麼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都為他出謀劃策了:「可以先查查資料,了解一下那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可以請一個導游,讓他告訴你」;「不知者,不足為怪也!」……學生眾說紛紜,滔滔不絕,既深化了對本課的認識,又開啟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學習過程當中,教師應盡量多的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探索獲取知識的機會。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包辦代替。同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還應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與適當的點撥。
四、著眼激勵發展性評價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核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考核與思想品德學習考核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核與行為能力的考核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核,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為目的。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元角分的換算》講的是人民幣的單位,分與角、角與元之間的進率,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學生也常常會遇到買門票、食品、玩具、學慣用具以及交費等實際問題,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能使學生清楚的知道「應該找回多少錢」。因此,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材56頁的例題重點教學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對照著人民幣的實物圖,引導學生一分一分地數,一角一角地數,結合生活經驗,認識「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學重點是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十進關系,領悟這種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相同.教學難點是說出幾元化成 幾角(幾角化成幾分),或幾角聚為幾元(幾分聚為幾角)的想法。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教學最初,我想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獨立使用人民幣購物的機會應該很少,對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應該是比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個前測,只出了3個小題。
(一)、前測試題: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師要把1角錢換成幾分幾分的硬幣,
你應該給我( )分才和我的錢同樣多。
3、1個生字本5角錢,你有1元錢,售貨
員阿姨應該找給你多少錢?
(二)、測試結果:
第三題的正確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錢。第二題正確率是43.75%(
32人受測,14人正確),18個出錯的學生給我幾分的都有。第一題是65.63%(
32人受測,21人正確),11個出錯的學生都填的「=」。
(三)、測試結果分析:
通過測試我了解到學生很清楚1元=10角,證明平時有這個購物積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分」已經使用得越來越少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購物經驗。對於學生不知道1元大於1角,1角大於1分,而填等於號原因有兩個,一是不知道人民幣三個單位的大小,還有就是受到了「數字1」的干擾,沒有考慮後面單位的大小。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一)、知識與技能 :
1、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理解單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實物引導學生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出元、角、分的進率。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靈活思考,從多角度、採取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活動設計
(一)、在換錢的游戲中,體會元、角、分的進率。
⑴ 認識1角=10分
①師:(舉起1角紙幣 )這是…,我想把它換成以分為單位的零錢,你能換給我嗎?
②生思考換錢,老師找典型的收上來幾份,追問學生為什麼給老師這么多?
③當孩子已經知道1角=10分之後,再把沒有反饋的換法也一一說出來,鞏固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⑵認識1元=10角
因為在前測中學生對1元=10角已經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藉助課件一角一角地數,數到10角是1元,然後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用1元錢買一瓶8角錢的酸奶,問要找回多少錢的情境。從而引到換錢的游戲中,問學生把1元換成以角為單位的零錢有多少種換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領悟人民幣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和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是相同的。因為把1元換成100分太麻煩,所以我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元與分之間的進率關系。
2、進行簡單的換算
第一層次的練習我設置的比較簡單,只是單名數之間的轉換,(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導學生說出 「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 「可以這樣想」的填空 ,(可以這樣想:1角=( )分 7角就是( )個10分 就是( )分)最開始扶著學生理解,慢慢過渡到獨立思考。
3、學數學用數學
第二層次的練習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用1元錢買學具,你打算怎麼花掉這1元錢。在這個活動中,即鞏固了1元=10角的進率,又讓孩子體會出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我還適機地對學生進行了不亂花錢的教育。
我自己認為本課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做到了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體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防止了學生死記硬背,課堂氣氛是輕松的、和諧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知道「一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兩兩配對(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對「比較」的結果能夠說理,並能夠說出多、少、一樣多,多了幾個,少了幾個。
[能力目標]:
1、通過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對應與比較的方法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用兩兩配對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學難點:
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對應方法。
教學過程:
一、看圖編故事,提出並解決問題。
1、今天喜洋洋和他的朋友們來陪我們一起學習,大家高興嗎?小羊們得到一個消息,小朋友們去游樂場了,我們也去看看,他們正在玩什麼呢?
(出示主題圖:玩碰碰車)
2、你能看圖說一說嗎?(看圖描述)
3、仔細觀察,車夠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一輛車乘一人,有一個小朋友沒有乘到車)
(師貼碰碰車和小朋友,一輛對一人)(連線對應)
4、現在請大家把車和人比一比,(出示課題《比一比》)然後說說你比的結果是怎麼樣的?
(1)根據結果進行語言訓練:( )比( )少,少(輛)。
(根據學生回答,師板並將相應圖片貼入)
(2)我們可以這樣說比的結果,還可以怎麼說呢?
( )比( )多,多(人)。(師板,貼入圖片)
5、用一輛車對一個小朋友的方法進行比一比,而且還會口述比的結果。可是,有個小朋友不高興了,為什麼呢?(沒車乘)
那怎麼辦?他想和大家一起玩,能幫他想個解決的辦法嗎?(再來一輛)(師貼)
現在請小朋友再來把車和人比一比,結果怎樣?
(師板)車和人一樣多。(同樣多)
6、我們會用一個對一個的辦法來比,而且還會根據比的結果說三句話(學生口頭重溫)。
二、手指操
小羊們告訴我們小胖要過生日了,我們趕快活動下手指,也去幫忙。(音樂,學生做手指操)
三、鞏固操作,加深理解
1、小巧分蛋糕
是誰和誰比呀?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動手(描述比的方法,並說一說比的結果)
2、小丁丁分吸管
學生說是誰和誰比,在腦子里想結果,和同桌說一說比的結果。
3、獨立完成(褲子和衣服,小朋友和球)
自己連一連,說一說比的結果,最後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反饋。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並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麼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後在全班進行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長方體有什麼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葯盒等,學生說出它的形狀。(貼圖並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麼特點?小組交流後在全班進行匯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說一說正方體的特徵。
3、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圖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里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後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呢?(帶學生說一說)
《認識圖形(二)》這一單元新課有3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變形這幾個平面圖形,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就是拼組圖形,第三課時是七巧板的拼組。
反思本課的教學實施,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課導入,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探究。
例如在導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引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認識物體一課中認識了四種圖形,它們都住在圖形王國里(課件演示:出現宏偉的圖形宮以及滿天飛舞的各種各樣的圖形),現在請大家認一認,說一說。學生回答後,教師進一步引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王國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有平面圖形家族,(課件演示——出示圖形)誰認識它們?請介紹一下。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二、引導操作探索,培養創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創造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動腦和動手相結合,手是腦的老師,智慧出在手尖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盡可能的給學生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教學新課部分,我改變了「教師演示,學生當觀眾,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法,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嘗試、去思考想像……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今天要認識的圖形都住在立體圖形上,你能想辦法讓他們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單獨住到紙上嗎?」
孩子們經過思考、討論後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這些盒子放在紙上,用鉛筆沿著盒子周圍畫一圈。」有的孩子說:「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紙上。」有的孩子說:「可以把紙包在盒子的周圍,用手使勁折,就有一個圖形的痕跡了。」還有的孩子說:「還可以把盒子放在紙張下面,用鉛筆描……」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印或畫一畫?孩子們情趣高漲,紛紛回答「要」。於是教師提出自己動手畫一畫,通過動手,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以後將要改進的地方有:在放手讓學生們畫圖形時,收放不能自如,還有學習圖形拼組時,學生自己拼自己的,搞得到處都是紙,到處都是掉的七巧板,今後還要改進課堂,不能「放」的太過了。
❺ 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P9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理解和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難點是進一步掌握「湊十法」,理解8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思路:
本節課,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特點出發,設計教路為:基本訓練搭橋鋪路——創設情境造成懸念——動像啟發探究規律——樂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搭橋鋪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聽算:(開火車)
8+()=108+2+1=8+2+3=8+2+5=9+2=9+8=(最後兩道題要求說出思考過程)
二、創設情境,造成懸念
教師:今天,老師講一個「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從前,在花果山上住著一隻聰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個桃子,晚上又摘了7個桃子。這個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同學們,你們比猴子還要聰明,誰知道猴子是用我們學的什麼方法來計算的嗎?(湊十法)復習「湊十法」的步驟:一想,二分,三加。
三、動像啟發,探究規律
新課的教學按分層漸進的方法進行。
第一層次:教學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這一例的教學,教師主要進行動像演示,輔以啟發式的提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學時,先出示牙刷盒裡放著8隻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教師板書:8+3=,再問:8加3應該怎樣算?
(2)通過加法算式講解「湊十」的過程。
教師:8加3的演算法也和9加幾一樣,用「湊十法」計算,誰知道第一步想什麼?(8加幾湊成10),第二步想什麼?(把3分成2和幾)第三步想什麼?(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層次:教學「8+7」
這一例讓學生再通過動像圖感知「湊十」的過程,並在感知後訓練學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圖,提問:左邊有幾個桃子?右邊有幾個桃子?求一共有多少個桃子,怎樣列式?板書:8+7=
(2)學生獨立想想怎麼算?
(3)請學生小組派代表口述「8+7」的計算方法:用湊十法,看8想2,因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時教師移動7個桃子中的2個桃子和8個湊成十,再進一步點撥:剛才我們把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個、2個、5個,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嗎?(不行,因為8和3,8和4不能湊成十)
第三層次:教學「8+8」
這一例由學生四人一組合作邊操作學具邊討論演算法,發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間的協作。
(1)指定8個男生和8個女生分左右排成兩排演唱兒歌,其餘同學打拍。唱畢,教師提問:老師的左邊有幾個男生?右邊有幾個女生?求一共多少個學生怎樣列式?學生列出算式:8+8=(2)學生前後四人合作邊擺小棒邊說說算算教師半扶半放,巡視指導。
(3)緊接著鼓勵學生觀察前三例的計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識綜合起來,自己探索出8加幾的計算規律。即:把8湊成10,要把另一個數分成2和幾,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幾得十幾。學生由以前的一個一個的數著加,到發現新的演算法,這正體現出學生思維的創新。
第四層次:讓學生通過擺小圓片算出得數,再到脫離圖和學具操作計算得數。
(1)動手擺小圓片算出"8+4」的結果。
(2)想一想:8+5=8+6=8+9=怎樣想很快說出得數?
四、樂中提高形成技能
練習的目的在於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和拓展新知。為此,從兩方面設計練習:
1、為了鞏固新知,進行了基本練習,完成P91頁「做一做」第1、2題。
2、為了強化新知,形成技能,進行了游戲練習:
(1)在數學醫院里,數學醫生給數學病人治病。
8+8=8+3+5=168+5=8+1+4=14
(2)找朋友:(放《找朋友》錄音歌曲)
(3)接力賽。
(4)放鞭炮:
今天我們用「湊十法」學會了「8加幾」的加法,為了表示慶祝,老師為小朋友特製了「一串鞭炮」,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一個個地放,看誰放得響,算對了大家齊說一聲「叭!」,算錯了大家齊說一聲「撲!」,並再換一位放,直到放響為止。
[課後小記]
本節課,通過基本訓練,使學生動腦、動口,活躍學生的思維,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通過創設故事情境,造成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分層漸進法在動像啟發中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後通過音樂渲染、游戲活動等形式把課本上的練習綜合處理,當堂解決,讓學生享受到計算的樂趣。
教學內容:
課本第3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建立除法的邏輯推算。熟練掌握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2、方法與過程:經歷自主探究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計算的方法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發展計算思維的靈活性。會用邏輯推理「因為??所以??」,能進行觀察對比,提高對比能力。感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與應用過程中,發展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並能熟練計算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整十數被一位數除、整百數被一位數除的計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請大家仔細聽好。狐狸裝了一筐蘋果,今天它要賣蘋果。狐狸說:我的蘋果可甜了,而且還很便宜呢?2 個蘋果只要12元喲?小熊看見了想買蘋果,它說蘋果價錢太貴了,狐狸就說: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個蘋果只要120元錢,小熊高興地說很便宜了,小猴看見了卻說小熊上當受騙了。
2、啟發提問,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說為什麼小猴說小熊受騙了?
師:請前後四個同學討論討論,說說為什麼?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故事中的條件和問題,學習新知識做准備。)
3、師:哪組同學能說說你們小組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2個蘋果只要12元。」
「20個蘋果只要120元。」
4、師:其他小組能否根據他們小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嗎?
生:(1)12÷2=6(元)
(2)120÷20=
5、師:在計算120÷20,該怎樣計算呢?
6、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板書: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討論演算法
師:先請你們小組一起討論計算方法,並試著算一算。
(核對答案)
方法一:因為12÷2=6,120裡面有12個十,20裡面有2個十,所以,12個十除以2個十的商是6。
師:請和這位同學做法相同的同學舉手。
師:560÷70這道題,誰來說一說「因為、所以」?
生:略
師:還有同學有其他的做法嗎?
方法二:因為
20=120,所以120÷20=6。
師:這位同學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出示題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師:像這組同學這樣計算,你們會嗎?能不能說出思考過程?
200÷20=? 因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為__×30=240 所以240÷30=
師(小結):結合剛才兩組同學的做法,在計算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時,同學們可以根據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來計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據12÷2=6,求出120÷20=6;在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老師和這兩位同學的做法都不一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麼做的?
(板書:120÷20=6 被除數、除數同時劃去一個0)
師:有沒有同學能說說老師是怎麼做的?
生:略
師:好,現在老師就來教你們一個方法:被除數、除數同時劃去相同個數的0,劃0的個數根據除數。
師:再看剛才那4道題,誰來說說該怎麼劃0?
生:略
2、講解讀法
師:哪位同學來讀讀這個算式?120÷20
(板書:3種讀法)
生:120÷20 讀作:120除以20
師:這個算式還有其他讀法嗎?
生:還可以讀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師:這位同學非常好,已經在上課之前就做了預習,老師要表揚他。
(出示題目卡片:630÷7 400÷80)
師:請同桌兩位同學小聲地說一說這兩題可以有哪幾種讀法?
生:略
師:(出示題目卡片)
選擇:算式24÷3,下列讀法錯誤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師:請同學們手勢准備、出
(檢查手勢答案,是否有同學錯)
師:同學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幾種讀法。
3、鞏固練習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課本第33頁,看例題;看完的同學完成練一練的1計算 師:做得快的同學,第一:請你仔細檢查
第二:請你任選2題說說你是怎麼做的?
(核對答案)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看沒有舉手的同學,問他錯在哪)
師:挑選200÷2、400÷8這兩題,請同學說說他是怎麼做的?
三、應用提高
1、第33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師:小巧和小丁丁和學會了「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後,來到超市裡買雞蛋,發現有兩位同學利用假期時間,在超市裡幫忙分雞蛋,將210個雞蛋平均裝入3隻塑料桶。那麼沒只塑料桶要裝多少個雞蛋呢?
師:同學們能否列出算式,並試著算算結果。
生:210÷3=70(個)
師:如果要平均裝入30隻塑料桶呢?又該怎麼列示呢?
生:210÷30=7(個)
師:請同學們比較這兩個算式210÷3和210÷30的異同,並說說做法
生:略
師:210÷3 我們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個0
而210÷30 我們可以先各劃去一個0,再用21÷3=7
師:(出示題目卡片)請一組同學來開火車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歸納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請同學們回去認真復習!
540÷9= 500÷5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能准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以及理解並掌握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准確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理解2、5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和快樂,並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獲取數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理解奇數和偶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2和5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掌握奇數和偶數的含義,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會歸納總結其中的規律和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百數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鋪墊遷移
師: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呢,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我們學的知識。誰來說一說,我們上節課學了什麼知識?
生:上節課我們學了因數和倍數。
師:是的,那什麼是因數?什麼是倍數?他們有什麼關系?他們又有什麼特點呢?哪位同學來說一說,讓老師看一看誰上節課學的最棒。(鼓勵學生舉手發言,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①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②因數與倍數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它的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倍數。
④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對。那我們來做一做下面這道練習題。看一看同學們對這些知識的應用情況怎麼樣?
做一做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因數,然後再寫出每個數的倍數(至少寫4個)。
20 因數: 倍數:
25 因數: 倍數:
28 因數: 倍數:
20因數1、2、4、5、10、20 倍數20、40、60、80
25因數1、2、25 倍數25、50、75、100
28因數1、2、4、7、14、28 倍數28、56、84、112
師:同學們總結的很完整,說明同學們對上節課學的知識總結的都很好。下面同學們再按要求做一做下面兩道題。
(1)從小到大寫出10個2的倍數?
生:2的倍數有:2、4、6、8、10、12、14、16、18、20。
(2)從小到大寫出10個5的倍數?
生:5的倍數有:5、10、15、20、25、30、35、40、45、50。
師:那同學們能看出來2和5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學們就和老師一起探索一下2和5的特徵,看一看我們會發現什麼有趣的事情?
2 舉例交流,探索新知
二、5的倍數的特徵
(1)引入百數表
師:在自然數中,5的`倍數有多少個?
生:無數個
師:我們不能一個一個地研究,怎麼辦呢?
生:選擇一部分數進行研究
師:那我們就先在1-100這一百個數中研究5的倍數的特徵。
(2)出示百數表,在這些數中找出5的倍數,塗上紅色。
(3)師:觀察5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們發現100以內5的倍數的個位都是0或者5的數。
(4)師: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5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我們來舉例驗證一下。
例1:判斷105 225 160 380是不是5的倍數,並說出理由。
生:105個位是5,105÷5=21,105是5的倍數。
225個位是5,225÷5=45,125是5的倍數。
160個位是0,160÷5=32,160是5的倍數。
380個位是0,380÷5=76,180是5的倍數。
師:這進一步驗證了3位數中個位是5或者0的數也是5的倍數。那我們來看一看個位不是0或者5的數是不是5的倍數呢?
例2: 202 136 343 564是不是5的倍數?
生:202÷5=40.4,202不是5的倍數。
136÷5=27.2,136不是5的倍數。
343÷5=68.6,343不是5的倍數。
564÷5=112.8,564不是5的倍數。
師:通過以上的兩道例題,誰來概括一下5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
生:個位上為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師:是的,學習了5的特徵有什麼好處?
生:能更快的判斷出一個數是不是5的倍數。
師:是的,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同學們猜猜下面的數是不是5的倍數。
練一練
下面的數都是5的倍數嗎?
75、280、1325、172、52460
生:75、280、1325、52460都是5的倍數,因為它們的個位都是0或者5;172不是5的倍數,172個位是2,而且172÷5=34.4,不是整數。
師:我們都知道了5的倍數的特徵,那同學們知道2的倍數的特徵嗎?
生:不知道。
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2的倍數的特徵。請同學們再次拿出百數表。
(二)2的倍數的特徵
師:根據研究5的特徵的經驗,同學們猜一猜2的倍數可能會有什麼特徵呢?
生:可能和數的個位有關系,個位是幾的數是2的倍數特徵。
師:同學們猜想的很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出示百數表,找出2的倍數,塗上綠色。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2的倍數特徵,你發現了什麼?
生:100以內2的倍數的個位都是2、4、6、8、0的數。
師:是的,除了這些數以外,其它2的倍數也有這樣的特徵嗎?請舉例驗證。
例3:判斷124 282 360 458 396是不是2的倍數,並說明理由。
生:124÷2=62,124是2的倍數;
282÷2=141,282是2的倍數;
360÷2=180,360是2的倍數;
458÷2=229,458是2的倍數;
396÷2=198,396是2的倍數。
它們都是個位是0、2、4、6、8的數,而且都是2的倍數。
師:所以2的倍數有怎樣的特徵?
生:個位為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師:很好,那請同學們做一做下面一道題,判斷一下哪個是2的倍數,哪個不是,把它們歸歸類。
例4:做一做
48、125、91、6、307、554、920、43
是 2的倍數:48、6、554、920;
不是2的倍數:125、91、307、43
師:通過以上的練習,相信大家都能確認2的倍數的特徵了。學習完了2的倍數的特徵,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啊?(以此引入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三、探究深入,總結概念
(一)奇數與偶數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2的倍數的特徵。那這里呢,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在整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0也是偶數),其它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例如,2是偶數,3是奇數。14是偶數,15是奇數。下面我們來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進一步感受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練習三
1、下列數中,那些是奇數?那些是偶數?
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
生:奇數: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數:98、0、1000、988、3678
(二)2和5的倍數的特徵
師: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看看我們會發現什麼?
做一做
下面哪些數是2的倍數?那些數是5的倍數?哪些數即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生:2的倍數: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數:35、90、15、60、75、130、280、8100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90、60、130、280、8100
師:做完這道題,你發現了什麼?
生: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個位都是0。
師:是的,數學就是這么有意思,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這么多有趣的規律。
4 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師:今天我們學了5的倍數的特徵,2的倍數的特徵。通過2的倍數的特徵,我們又總結出了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還有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下面我們做一做下面的練習題,鞏固一下今天所學內容。
練一練。
1、按要求用2、3、7、0四個數字組成三位數。(有幾個寫幾個)
2的倍數有
5的倍數有
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數有
生:2的倍數有:372、732、230、320、302、720、270、702、370、730;
5的倍數有:230、270、370、320、730、720;
同時是2和5的倍數的數有:230、270、370、320、730、720。
2、一個三位數27( ),
(1)當括弧里填( )時,此數是2的倍數。
(2)當括弧里填( )時,此數是5的倍數。
生:(1)0、 2、 4、 6、 8
(2)0、 5
四、課後小結
1.提問:這節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學習了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總結出了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2.教師歸納整理。
師: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2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奇數:整數中,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偶數:整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
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是0的數,都即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❻ 小學一年級數學一共有多少教學設計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P24教學內容及P25練一練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演示操作,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的讀出加法算式。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三、 教學重點
學習和體會「合起來」的悉扮過程,理解加法的含義。
四、 教學難點
理解加法的意義,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
五、 教具睜咐灶
多媒體課件,小棒,圓片,正方形磁片。
六、 教學過程
(一)創設簡粗情境,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談話: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鉛筆,猜一猜李老師這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然後教師出示三支。
師:請一位同學來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李老師手裡有三支鉛筆。
師:大家再猜猜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有幾支鉛筆?
生猜測。教師出示兩支鉛筆。
師:你這次又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李老師另一隻手裡拿了2支鉛筆。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義
1、探索一共有幾支鉛筆。
(1)實物操作,體會合起來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老師接下來做了個什麼動作?(老師將兩手中的鉛筆做合起來的動作),誰看清楚了?
生:李老師一隻手拿了三支鉛筆,另一隻手拿了兩支鉛筆,把三支鉛筆和兩支鉛筆合在一起了。(引導學生說)
師:你說的真清楚,能提個數學問題嗎?
生:合起來有多少支鉛筆?
師:合起來我們就說是一共有多少支鉛筆,大家一起來說:李老師一隻手有3支鉛筆,另一隻手有2支鉛筆,李老師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一邊演示一邊提問題呢?
請學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師:你表能現的真棒,那現在請大家用小棒代替鉛筆,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隻拿出兩根小棒,然後把他們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數法,數一數合起來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師:你說合起來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師:同意嗎?你是怎麼數的?
學生回答數的過程。(一個一個的數,先數出三個,再數四、五等)
師:老師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擺出來。你們看懂了嗎?
2、探索一共有幾只熊貓。
(1)仔細觀察,說明圖意。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的非常棒,小熊貓也來到課堂參加活動啦!(出示課件:熊貓圖)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什麼?
生:三隻熊貓在吃竹子,兩只熊貓在玩球。
師:說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貓?
(2)藉助圖形符號,理解加法含義,交流數法。
師說明要求:請大家用圓圈代替熊貓在紙上畫一畫。
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指導。
請兩名學生代表上台畫畫,並講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師:哪些圓圈代表3隻熊貓,哪些圓圈代表2隻熊貓。
學生上台講清楚。
師:把這些熊貓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貓?你是怎麼數的?
生匯報。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數法?
師:這些熊貓合起來一共是5隻熊貓。老師用圓片代替熊貓擺出來。
板書:
(3)引入加法算式,闡明加法意義。
師:剛才這兩件事我們是用擺小棒和畫圓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數學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3+2=5。教師板書:3+2=5
師: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符號嗎?
生:加號。
師:你們知道加號是什麼意思嗎?(做合起來動作)
學生回答。
師:真聰明,那3、2、5分別在兩件事里表示什麼呢?
學生回答。
師:把兩個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們一起來讀這個算式:三加二等於五。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嗎?比如我一隻手有3個蘋果,另一個手有兩個蘋果,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就用3+2=5表示。誰能像這樣再來舉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師:看來大家已經學會加法啦,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戰嗎?
生:敢!
師:那我們就開始吧!(引入練習部分)
(三)鞏固新知,加深印象,幫助理解。
1、擺一擺,算一算。(P24)
(1)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一講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一個桃子,右邊有三個桃子,一共有幾個桃子?
師:老師用方塊代替桃子,請大家用小棒帶替桃子跟著老師一起擺,先擺一個桃,再擺三個桃,一共是四個桃,就是1+3=4。擺好了嗎?誰來告訴老師這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老師帶著學生擺。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擺一個桃子,再擺三個桃子,一共是4個桃子。就是1+3=4。1、3、4分別表示什麼呢? )
(2)出示課件
師:誰能講講這個幅圖上的故事並提出問題呢?
生:左邊有兩朵花,右邊有兩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師:誰想當小老師像剛才李老師一樣到講台上來帶著大家擺一擺呢?
請一名同學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請一個學生代表上台帶著大家擺。先擺兩朵花,再擺兩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課件
師:請大家一起告訴我這幅圖講的故事 。
齊說:左邊有四隻鴨,右邊一隻鴨,一共有多少只鴨?
師:大家自己試著用小棒邊擺邊說。
先擺四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五隻鴨。就是4+1=5.
請大家自己試著邊說邊擺。先擺4隻鴨,再擺1隻鴨,一共是5隻鴨,4+1=5.
2、猜一猜。(出示課件)
一天李老師在動畫片上看到了一幅畫:李老師看到畫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誰和老師心有靈犀,想到一塊去啦?
學生回答:2+3=5
師:為什麼呀?
學生回答。
師:還有嗎?
2+3= 5 1+4=5 4+1=5
師:同學們還真是和我心有靈犀,太棒了。
3、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題)
師:下面我要看一看,我們同學會不會根據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並列出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a) 人物:圖上有一個小孩,兩個大人,一共有多少個人?1+2=3
b) 水果:一個盤子放了一個梨,另一個盤子里放了2個梨,一共有多少個梨?1+2=3
c) 小孩的一邊又兩個凳子,另一邊有三個凳子,一共有多少個凳子?2+3=5
d) 窗檯上左邊有四盆花,右邊有一盆花,一共有幾盆花?4+1=5
(四)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加法問題,只要同學們善於觀察,生活中到處藏著加法問題。下去之後請同學們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決的生活問題,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七、 板書
一共有多少(加法)
【 教學目標】
1. 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 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及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P24教學內容及P25練一練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演示操作,使學生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的讀出加法算式。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用加法來解決,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並解答。
發不了鏈接自己網路 兒訊網
每日更新上千個資料。資料包含小學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課件、試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還可以在服務中心發布需求,網站將通過其它渠道幫助你尋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 2.通過聽童話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
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教學設計
課題:比多少(比大小)
一 、教學目標
1、 認識「〉」、「〈」、「=」,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2、 培養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三、教具學具准備
猴子分水果圖,猴子、梨、香蕉、桃子圖片。
三、教學活動
(一)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 有一天,猴子靈靈過生日,他請了好朋友來家裡慶祝。它一共請了幾個朋友?它為大家准備了什麼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怎樣整理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種水果夠吃,那種水果不夠吃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二)動手操作,學習「〉」、「〈」、「=」
1、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2、學生展示自己擺放的結果,師生共同擺出書中的象形圖,並寫上相應的數字
3、學習「3=3」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演算法並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
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 義,探索並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 加減混合,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並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四、基本訓練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
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算法。
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 認識。
五、教學具准備:
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 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
課題: 一共有多少
(共 2 課時,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並學會5以內 數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知道加法的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出算式。
2. 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具准備: 鉛筆,圓片若干,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老師介紹笑笑,展示情境圖,讓生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麼數學信息, 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板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二新課探討
觀察圖意,引出加法。 引導生具體說出笑笑一隻手有3枝鉛筆,另一隻手有2枝鉛筆,
然後把兩只手中的鉛筆合起來。 學生提出一共有幾支鉛筆, 老師請生說出怎樣算出5枝鉛筆 如:3往上數2個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來是5. 老師講解並板書演示:數學中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來 表示」+」 帶領學生數空加號。 問;那一共有幾支鉛筆可以用幾加幾表示呢 2+3 說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 2+3=5 讀作 2加3等於5. 5表示什麼呢 小結;把兩個部分合起來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 拓展:2+3=5還可以表示什麼 如把2隻雞和3隻雞合起來。
2. 有幾只熊貓。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圖。 說一說,數一數,並列式算出來。
3. 擺一擺,算一算 用圓片擺一擺,說出加法算式,並說出每個數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體驗。 生互問互答
5. 完成.試一試 引導生說明圖意,並根據圖意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組織學生結合圖意與同桌說說算式的意義。
三. 鞏固練習
書P25 第1和2.
說每個算式里各個數字分別表示什麼。
四.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認識
3+2=5 讀作: 3加2等於5
可以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版本的教材,我說的是人教版的。
14題
A,活一點的教法: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並准備頭飾,把畫面的內容表演出來,這樣不僅能考查學生的理解層次,也可以參加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缺點是比較耗時。或者用電腦把動畫過程做出來。
B,傳統一點的方法:展示出這個畫面,先讓學生分析,再由老師總的講解一下。
15題
A,讓學生用數字卡片動手擺出來,一邊擺一邊填寫。再四人一組相互交流,補充。最後老師點評一下就OK了。
B,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不擺卡片也能填出來,學生口答補充完整也行。
出題意圖:小學一年級是為了開發孩子的動腦和動手能力,也是數量認知的階段,數櫻桃是希望孩子能將每串櫻桃數完後加起來,得出總的結果:8個。
出題目的:鍛煉學生的加法能力,每串有2個,按照加法原理就是:2+2+2+2=8(個)家長需要引導自己的孩子做出習題,告訴他怎麼去數數。
題目延伸:次題目也可以變成一個混合運算:(1+1)x4=8(個)</ol>
「比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
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教具:主題圖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魚歡快的在水裡游來游去,它被草地上熱鬧的場面感動了,原來是熱心的小豬幫助小兔子蓋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課件。
2.觀察圖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匯報交流。
3、圖上有幾只兔子?一隻兔子搬幾塊磚?
學生匯報: 4隻兔子.(屏幕出示擺好的4隻兔子)。
找生說怎樣擺磚。(教研員說最好讓學生找圓片、長方形代替兔子和磚擺一擺。)
一隻兔子對著一塊磚,兔子和磚都沒有多餘的,在數學上我們就說兔子的只數和磚的塊數同樣多。
4.找學生說同樣多。
5.同桌互相說。齊說。
6.繼續觀察圖,大家都來數一數,是不是一隻兔子搬一塊磚,看磚有沒有多餘的? 兔子有沒有多餘的?
7.找一找圖中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8. 再看圖,圖中小豬在干什麼?
學生匯報後,(屏幕出示擺好的3隻豬圖片)。
9、一隻小豬扛幾根木頭?
學生匯報。
10、木頭又怎樣擺呢?
學生匯報,老師一邊課件出示,一邊問:是這樣擺嗎?
看一看有沒有多餘的木頭?(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用滑鼠點出地下放的一根木頭。
11、觀察小豬和木頭,你又知道了什麼?
小結:一隻小豬扛1根木頭,沒有多餘的小豬,木頭有多餘的1根,
我們就說木頭的根數比小豬的只數多,小豬的只數比木頭的根數少。
12.找學生說同樣多。
13.同桌互相說。
14、齊說。
15、找一找圖中還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❼ 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情分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了圓錐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圓錐高的概念仍是本節課學習的一個重要知識儲備,因而有必要在復習階段利用直觀教具通過切、摸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透徹。學生分組操作時,肯定能藉助倒水(或沙子)的實驗,親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3倍關系。但是他們不易發現隱藏在實驗中的等底等高的這一條件,這是實驗過程中的一個盲點。為凸現這一條件,可藉助體積關系不是3倍的實驗器材,引導學生經歷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層層逼近的過程,進行深度信息加工。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鋪墊孕伏
1.(電腦出示一個透明的圓錐)仔細觀察,圓錐有哪些主要特徵呢?
2.復習高的概念。
(1)什麼叫圓錐的高?
(2)請一位同學上來指出用橡皮泥製作的圓錐體模型判知巧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幫助學生進行操作)
評析:
圓錐特徵的復習簡明扼要。圓錐高的復習頗具新意,通過動手操作,從而使抽象的高具體化、形象化。
二、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1. 電腦呈現出動畫情境(伴圖配音)。
夏天,森林裡悶熱極了,小動物們都熱得喘不過氣來。一隻小白兔去動物超市購物,在冷飲專櫃熊伯伯那兒買了猛陪一個圓柱形的雪糕。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見了,它也去熊伯伯的專櫃里買了一個圓錐形的雪糕。小白兔剛張開嘴,滿頭大汗的狐狸拿著一個圓錐形的雪糕一溜煙跑了過來。(圖中圓柱形和圓錐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一:狐狸貪婪地問: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換一個,怎麼樣?(如果這時小白兔和狐狸換了雪糕,你覺得小白兔有沒有上當?)
問題二:(動畫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錐形雪糕。(小白兔這時和狐狸換雪糕,你覺得公平嗎?)
問題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圓錐形雪糕有幾個時,你才肯與它交換?(把你的想法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學匯報)
過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樣交換才公平合理呢?學習了圓錐的體積後,就會弄明白這個問題。
評析: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教師在引入新知時,創設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在判斷公平與不公平中蘊涵了對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關系的猜想,他們在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樂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從而引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強烈慾望。
三、自主探索,操作實驗
下面,請同學們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分組操作,自己發現屏幕上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系,解決電腦博士給我們提出的問題。
出示思考題:
(1)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什麼關系?
(2)你們的小組是怎樣進行實驗的?
1. 小組實驗。
教學目標:
認識萬以內的數,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明白各數位表示的意義。
教學構想: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並認識萬以內的數;再利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使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裡面有10個一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萬掘鍵以內數的認識,知道了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裡面有10個一百。今天,我們來做幾個練習,鞏固一下上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
學生自己看題4:這道題應該怎麼做?
試著連一連
指生答
游戲:同位合作,你說我寫。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書設計:二、手拉手
萬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裡面有10個一百
作業設置:自主練習4、6
課後: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並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 約(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並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並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麼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麼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並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餘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佔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於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麼要在十位上商0,並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是2。
5.總結演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佔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後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並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❽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一般一周要寫幾個課時的教案呢我是新老師,一個月才寫了10課時的教案,求教前輩!
2課我是學生
❾ 請問中小學數學,語文,英語一冊教材,一般學校里的老師各需要寫多少份教案,概數即可。
各學校的任課教師在新學期開學前都會收到學校政教處下達的教學任務書,教學任務書的內容包括新學期學校要求你需要講授的科目和班級,根據教學計劃,每一門課程在每一個學期都有不同的學時要求,(如<語文》若每班每周六節課,每個學期按19周算,則教這門課的老師所要寫的教案份數就是6*19=114份。這114份教案合訂起來是這個學期這門課的一本完整教案。)不知我說的是不是清楚,你是否看懂了。
❿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是怎麼樣的呢,怎麼寫教學設計大家是否了解?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一、數學教學設計概述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的過程進行事前的思考,之後做出供下一步進行教學的一個行動方案,做出行動方案的過程,就是教學設計。
就其本質而言,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評價、修改解決方案的系統計劃過程。一些專家所提出教學設計概念的觀點大體一致,即他們都強調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准參照測試等。這些操作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二)教學設計要做什麼
1、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時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者的主體特徵;2、教學目標只定義所有學習者都要達到的基本要求;3、教學目標應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化性;4、注意能力與素質培養目標的提煉。
2、設計教學情境
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用計算、比喻、演示教具、設疑、對比、類比等等來創設情境。建構主義強調要在真實情境下進行學習,其好處就是能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了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例如:加減混合運算可以設計為乘公交車的上下車。
3、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現在教學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合作探究的、動手實踐的、觀察比較、開放型的,等等。我們都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來設計最適合的教學形式與方法。
4、設計學習方式
小學數學學習應該是兒童自主的數學活動,要讓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學習方式時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親歷與體驗。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理念
(一)數學化設計理念
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組織整理,發現其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的組織現實世界的過程,就是數學化的過程。因而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將現實的以及現實之上抽象出來的各種層次的“數學現實”世界,進行數學地處理,用數學化的意識去進行教學的設計,這種設計理念就是數學化設計理念。
(二)問題化設計理念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如果始終將數學的教與學置於各種奇妙的富於思考問題情境之中,這種設計就是很好地貫穿了問題化設計理念。我們的教學設計,要處處體現問題化理念,問題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想學數學。要將教學形式盡量設計成引導式啟發式。具體體現在:一要創設思考數學的情景。二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用語要設計成多用問句、用巧妙的問句形式問出來。
例:五年級第一學期《循環小數》,教師先出示: 56÷37,比賽:2分鍾內誰最快計算出答案;請學生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有的寫1.513513513……、1.513……、1.513513……;討論:有的除到了小數點後面的第6位,有的是第3位,最多的是第19位。那麼到底誰贏了?提問:關於循環小數你還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1、循環小數是否指出現在除法里?2、循環部分是否只出現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3、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循環小數?4、是否每次都要除到第3位?5、循環小數有沒有分類?6、循環小數怎麼來表示?7、循環小數怎麼讀?
(三)活動化設計理念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如果能將靜態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動態的過程;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設計成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將傳統意義上的“紙筆方式”設計成學生動手操作方式。……凡是將教學設計成“動腦思考與動手操作並用、學生與老師互動”的設計思想,這就是貫穿了活動化的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親自試一試,親身演一演。
例如:一年級第二學期《度量》,教師通過讓學生用手拃量一量課桌,用腳步測量班級前門到後門的距離等,讓學生理解了單位長度的含義。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時、分的認識》 ,教師設計在一分鍾內分組進行塗色、口算、寫字、把脈,切實感受一分鍾的長短。
當然,這里所講的活動化設計理念,並不是要求把小學數學的所有內容都變成活動化的形式。但是,在新課程標准非常強調學生動手,學生操作,學生做數學的今天,數學設計的時候,盡量多一些貫穿“活動化設計理念”,是有積極意義和作用的。
例如:二年級新教材第一學期《角和直角》 ,教師讓學生拿著三角尺去尋找身邊的直角。
三、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內容設計科學化
1、教學內容本身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內容准確無誤,符合科學規范。
2、在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教的過程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形式設計趣味化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都應該是我們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時所使用的載體。如小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話故事裡的人物,都可以借用過來進行教學設計。還有形式喜歡的活動或運動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載體的教學形式。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小統計》
教師設計摸球游戲,規則: 10個球,摸出3個紅球的為一等獎,摸出2個紅球的為二等獎,摸出1個紅球的為三等獎。讓學生進行統計,並畫出統計圖。
(三)結構設計生動化
將一節課的內容通盤考慮來進行設計,而不是一盤散沙式的。只有對整節課通盤設計,一節課的結構與主線才能富有邏輯性。只有設計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的整節課,再配合前面所談的對內容與形式進行的巧妙設計,才能為那些善於語言表達的教師上好一節課做好充分的准備。
四、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實施
(一)作為組織者如何調控應變
傳統教學的 "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二)作為引導者如何啟發思考
提問是每一個教師課堂教學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師問什麼,怎樣問是應特別重視的問題,課堂上問題的設置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講授一個定理可設計若干不同的問題,可有若干不同的問法,但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問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確掌握大綱所要求的尺度,明確所學知識在本書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切地把握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水平,才能問有所思,問有所答,學生思維積極活躍,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 1)“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這是啟發學生思考面的很好途徑。(2)“你是怎樣想的?”這是引導學生反思和有條理說明思考過程。(3)“如果……,會怎麼樣?”這是促使學生深入思考的有效策略。(4)“他對嗎?錯在哪兒?”這是理解他人思考方式與從他人的思考過程中探索新的思考方法。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值得研究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和較為完整的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 "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2、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
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喧賓奪主。
(三)作為合作者如何平等參與
作為學習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