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的布置數學作業和批改數學作業
一、作業布置注意適量性
作業布置的適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適宜的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達到「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有效促進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那麼,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應如何用適量性指導自己的行為實踐呢?
首先,作業布置要有全局觀念.九年義務教育所開設的各門課程都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主、副」課之分,並嚴格提出了減輕學生負擔,科學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但是,目前任有部分教師為了單純追求及格率、升學率,置其它科的學習、減輕學生負擔、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於不顧,而盲目、一味地對自己所擔任的學科超量布置書面作業,因而擠佔了別科的作業時間,破壞了各科作業的平衡,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還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養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根本達不到做作業的目的和效果.同時,也因作業份量過大,使教師無法及時進行詳細、診斷性的批改,影響了「信息」的反饋,人為地造成了新舊知識間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要從全局著眼,各學科利益著想,既要考慮自己所任學科的作業量,又要考慮其它科目的作業量,要以適量性為主.
其次,作業布置要有時間觀念.在布置作業前,教師應准確掌握當天的總自習時間,預測作業時限,嚴格控製作業時間.一般,小學高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30—35分鍾,中年級不超過20—25分鍾,低年級不超過15分鍾.
二、作業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數學書面作業內容的選定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切忌機械照抄、照搬課後練習或隨意信手拈來,無目的、無針對性地亂布置一氣.如果教師無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達不到「優質、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而且還會出現主次不一、輕重不分、顧此失彼的現象.那麼,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如何突出作業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重新鑽研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研究作業目標,確定訓練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其次,還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努力做到精練、巧練、趣練和有針對性的練.同時,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業中既要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硬體作業,又要有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形成技能、激發興趣等軟體作業.
三、作業布置要體現層次性
一個班上學生知識層次的不同,導致了它們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同一層次、要求的作業,就收不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分層次布置.實踐證明:這種分層次布置法既有利於中差生的矯正和達標,又照顧了優生的超前發展和能力培養.如,我在布置作業時對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採取了「從基礎知識著眼、基本概念著手,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快反饋」的措施,對他們布置一些與例題相似的以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為主的較淺顯易做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成功感,消除恐懼心理,促進學習興趣的形成.對中等生我採取了「從重點著眼、基本技能著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與例題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為主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對優等生我採取了「從知識難點著眼、重點著手,高起點、快節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綜合性、系統性為主且難度稍大的作業題,以發揮他們學習中的創造性和技巧性,滿足他們不斷對新知識的探索慾望.
四、作業批改要強調及時性
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而採取的經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書面作業「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對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最大限度地減少事務的積累,並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作業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證.只有通過及時批改,教師才能隨時了解掌握學生在作業中反映出的缺點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生,在下節新課前進行針對性的糾正和彌補,並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薄弱知識部分的再學習.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採取「短、平、快」的方法,盡量縮短批改時間,加快「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要隨收隨改、隨改隨發,堅決做到當天批改不過夜,最遲也要保證在布置的當天下午放學前把已批改過的作業本發到學生手中.
五、作業批改要重視診斷性
作業批改的診斷性,是指教師在批改時可採取「望、聞、問、切」等手段對每本作業進行全面詳細的確診,從而分析錯誤發生的原因,進而確定相應的糾錯策略,收到「對症下葯,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時切忌單純看答案,簡簡單單打「√」、「×」,「不開處方,不下葯」,使學生明知給某題打了錯號,但不知究竟錯在何處,主動進行糾正,也是置身於「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境地,即使糾正了,部分學生還是重復了原來的錯誤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進一步的混亂,使錯情更加嚴重.而且還使部分學生養成了一發下作業只看對、錯號和分數,而不去積極探究和主動改正等不良習慣,甚至出現錯時抄襲別人正確作業的現象.對此,教師在批改時要改一改數學作業批改的傳統做法,借鑒作文批改,可採取「眉批、橫批、劃線標錯、畫圈指示、加註指示」等方法,保證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錯在何處,為什麼出錯及糾正時應注意什麼等.這樣的批改,不但使學生一看就發現,一改就正確,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強了「免疫功能」,讓學生體驗了分析或列式正確的快慰感,鼓勵了糾錯的信心.
另外,還要在單個確診的基礎上做好對全班的會診.根據會診發現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缺陷書寫詳細的批改摘記,採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同時還可以採取以師批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結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縱橫交流,培養學生「自診、自療」和「互診、互療」的能力,養成相互交流、互相學習的良好習慣.
Ⅱ 如何布置有效數學作業
一、寓學於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如學習分數的四則計算後,可留下《塗顏色》的課外作業,要求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圖上顏色,圖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為了找到圖中是什麼。當學生全部算好塗好後,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臉上定會露出喜悅的笑容,而不是計算後的辛苦。布置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變換形式、切忌老一套,適應孩子的年齡特徵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內容,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之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3、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4、塗一塗:在它的外表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說、塗形成了面、棱、頂點以及表面的深刻認識。
三、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抓住大多數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調查者
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教師應從優化作業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使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業餘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
Ⅲ 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課外作業
一、指導思想:結合課程標准和學習內容,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點、生理特點、認知特點和承受能力,因此作業設計要有梯度,重視基礎性,增加選擇性、體現時代性,實行分類推進。精心篩選、難易適度、總量控制,要有創造性、科學性、趣味性,努力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減輕學生心理負擔,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要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鼓勵學生進行探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二、作業設計形式: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共包括九個單元。根據各單元內容特點及學習重點,全冊的作業設計內容包括: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家庭作業三個內容。1、預習作業。主要針對學生不自覺預習的習慣,可布置一些預習性作業;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學習實情、教學期望、發現學生心中疑難。2、課堂作業。作業的內容一般是本節課的學習的內容,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3、家庭作業。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以當天學習的知識為主布置相關習題,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熟練程度,進而達到有問題早發現早解決的目的。三、作業形式與布置安排:1、時間安排。數學課堂作業不超過20分鍾,數學家庭作業控制在40分鍾左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是作業能達到高效的效果。2、作業布置要有層次。布置作業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分層次布置。既有利於中差生的矯正和達標,又照顧了優生的超前發展和能力培養。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內容單調、枯燥,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同時,也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的要點、積極思考,以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一層:(容易)抓住基本概念,夯實雙基,第二層:(中等難度)估計大多數,增加一些具有靈活性的練習。第三層:(難)顧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提高其自身能力。採用分層次布置作業的形式,能夠確定自己怎樣應用適當的思維和學習過程。建構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所選擇或拒絕選擇的內容,能正確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進而獲得在校外生活持續成長所需的技能。四、作業批改評價:作業批改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批改視角的多維度、批改尺度的縱向、批改范圍的選擇、批改主體的多元化等幾個方面提高數學作業批改的效益。(一)批改視角多維度:(1)關注思維過程。有些練習題,一個學生會出現不同解題方法,因此,給予適當的評價,利用評語,開拓思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2)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一般來說,在完成相同學習任務時,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比優等生付出的努力大一些,因此,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除了對那些正確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外,還要給那些付出同樣努力卻給出錯誤答案學生以鼓勵。告訴他們不要灰心,消除自卑感,激發其鬥志。(二)批改尺度的縱向策略除了關注橫向全班學生作業的正確率,還要關注學生縱向作業情況,注重學生自身發展過程。除了和同伴們比,還要和以前的自己比。因此,對於這些學生也要給予激勵性評價。同樣的能達到「優秀」。(三)批改范圍有選擇可分為精批略批和面批相結合。對於優等生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可略批,但是對於後進生作業要進行面批詳批。(四)批改主體的多元化作業批改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採用傳統的教師批改、家長參評的方式也可以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評或是小組互評的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首先,作業批改評價的時間要及時。按常理學生的作業應該在下節課上課前批閱完畢並及時發放給學生,及時糾錯。及時將學過的知識鞏固牢固。同時結合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情況反思教學、調整方法。批改不及時,作業就起不到作用,教師也很難掌握學情,學生的能力提高也很慢。其次,作業批改評價的過程要用心。陶行知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人的心靈深處。」作為教師,我們在批改作業時必須要用心,這不僅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尊重。只有用心去批改作業,我們才能及時覺察到學生思想上的波動,才能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心裡感受,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時刻在關注著他。為此,我們在批改作業時一定要傾注我們的熱情,要把我們對他們的鼓勵、信任、理解傳遞給他們,要用我們的愛去滋潤他們的心田。為了更好地架起師生情感的橋梁,我們在批改作業時千萬不能忽視一種力量——作業評語。第三,作業批改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比如說,課堂上默寫課堂中的練習題可以採用學生同桌之間互批,這種形式便於問題的及時解決。再如:數學習題完成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批改的方法,讓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總之,靈活多樣的作業批改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機會,通過這種方法,相信他們定會有很大的收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我們教師的付出定會幫助學生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Ⅳ 如何有效設計小學數學作業
有效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方法:
一、趣味性原則,調節學習的心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學習可起到定向、持續和強化的效應,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寓練於樂,練中生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練習質量和效果,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於提高數學學習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如:學完扇形統計圖後,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學生以自家的收入為總數,算一算家裡的各部分支出所佔的百分比,並用學過的統計圖來表示。布置這樣的練習,學生興致很高,既復習了所學的知識,又將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中。
二、層次性原則,體現個別差異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作業設計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既要關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秀的學生,讓特困生吃得飽,讓優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通過有層次的練習,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如:在「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新課練習中,可分解成四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讓學生依據倒數的意義去求整數、分數的倒數;第二層次,思考1和0的倒數。第三層次,求小數的倒數。第四個層次,是由學生自己報出數據,然後再請其他同學用口答來求出這個數的倒數。這樣學生覺得有趣,課堂氣氛也活躍。
三、分類性原則,體現練習的有效性。
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循漸進的。所以層次合理、形式多樣的練習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效地設計練習,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效應」。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據教學內容不同、目的不同、課型不同,練習設計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
(4)如何高效的布置數學作業擴展閱讀:
小學數學練習課的練習設計重技巧。
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目的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解、應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1)鞏固練習。這一練習的目的是鞏固和加強新知,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如學習了小數除以整數後可以補充以下練習:3÷8=1.35÷15=0.49÷7=25.5÷3=7.2÷36=?設計這樣的鞏固練習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除以整數的應用,重點突出被除數不夠商1,同時在被除數上添上小數點並用0補足。
(2)變式練習。這種練習是指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變式練習的設計可以是變換表達形式,變換敘述方式,變換圖形位置。
(3)綜合性練習。這種練習是指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新舊知識巧妙地組合在一起進行練習,體現整體性,便於學生對照比較;也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組合在一題之中,便於學生看到相關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學習梯形的面積後,安排一組組合圖形。讓學生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Ⅳ 如何有效布置寒假數學作業
布置好數學寒假作業的技巧如下:
1、提醒學生重復做已做過的作業,意在防止遺忘;
2、要求學生預習下學期內容,意在提前為下學期學習做好准備;
3、要求學生寫數學日記或數學作文,讓學生把在假期中遇到的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提出來,並可以對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4、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如春節商家的促銷方面的問題,家庭購物方面的問題,街頭游戲方面的問題等。
Ⅵ 老師怎麼能高效地給學生布置作業呢
高效地布置作業,要求老師能夠從理念上,做到「愛」和「作業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從具體彎模操作看,要堅持「減負增效」,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研究與掌握局明學情。埋臘緩
Ⅶ 如何提高數學家庭作業的有效性
第一,作業的布置
作業布置不能太多,題海戰術收效不大,反而造成學生厭學.
作業布置要小而精,精心設計,既照顧學有困難的學生,也照顧吃不飽的學生.設置三類題:1、選做題,基礎知識、基仿告歲本技能為主(照顧差生的);2、必做題,針對新課備睜重、難點(檢測學生掌握新課情況);3、選做題,對新課知識進行拓寬,有一定的難度(面向吃不飽的學生).
第二,引入激勵機制
1、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完成選做題1和必做題2;鼓勵中上學生完成必做題2和選做題3 .
2、能完成必做題的給滿分100分,其他的附加分.
3、能把錯題重做的,補回錯題得分.(分嘛,反正不用你付錢的,但對學生來說,是對他的肯定,是激勵.)
第三,及時評講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友衡足,提出要求.
Ⅷ 如何布置有效的初中數學作業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布置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題型要多樣,方式要多變形式要多種。(1)課堂作業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開火車、競賽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2)課前預設性作業能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能促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創新的作業訓練空間,教師應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計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建構認知結構。(3)課後作業具有全面性,服務鞏固知識目標。
初中生的天性愛玩好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低年級的課堂作業具有直觀性,趣味性(數學教具),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
二、尊重差異,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於後進生,要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做,對優生是一個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一刀切」,全班乃至全年級做內容完全相同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又「消化不掉」,整天泡在作業堆里暈頭轉向,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還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如:練習題上帶「*」的和「具有語言組織」的練習題不要求後進生完成。
分層次布置作業,是因材施教的一種具體體現。但不等於遷就學生,不等於對學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學生的基礎,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針對所教學學生實際和掌握知識的情況,本堂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注意因材施教。對基礎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作業要求,尺度不能統一。層次性作業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1)少而精。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選擇數量少且比較好的練習題,讓學生能每天花一定的時間練習,逐漸積累。
(2)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選擇不同的練習目標。無論何種形式、何種目的的教學,只要教學存在,學生就參與了其中。問題不在於學生是否參與,而在於學生如何積極參與,這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關注的首要問題。
三、拓展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實踐性。
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樂趣。
如:本人在教學「面積的計算」時,「我家裝修,用60厘米的地板磚,120平米的房子需要多少地板磚?請同學們幫老師算一下」(課前預設作業)。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四、拓寬學生的視野,釋放作業的思維性。
心理學家說,如今孩子不願動腦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些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使他們不感興趣,也就不願動腦。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作業也應開啟學生的智慧,使其樂於完成。觀察某一現象,編個數學故事、製作學具等,這些毫無思想制約的作業,學生做得既有興趣,又培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五、作業布置應追求探索性與開放性
教師必須把學生從不利於他們發展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精心設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向社會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後才能完成作業。當然,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於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可以是口頭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創作成果的。但不論什麼形式,設計豐富的作業,一定有合適各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學生也一定會選擇符合自己專長和個性的題目去完成,相信學生的解答也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作業,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研究課題,學生帶著問題邊學習、邊研究,提高了數學學習的層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交流共享,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
Ⅸ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作業布置的效率
一、作業布置要精選適量
教學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敵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而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題海」泛濫成災,現在教師手頭有很多教輔用書,學生也有配套的學慣用書和練習冊,許多老師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態度,搞「題海戰術」,只圖「量」,不求「質」,一味盲目地「強化」訓練,同種類型的題目能讓學生反反復復做十幾遍,把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全耗費進去了。其實這種盲目的「題海戰術」,不僅導致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於能力的發展,更使學生作業量過大,負擔過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使學生作業效果降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負面影響。李陽老師在教大家學英語的過程中有一句話:認認真真掌握一道題勝過迷迷糊糊掌握十道題,這句話在數學作業的設置中也同樣適用,作為數學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精選適量,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切忌採用信手拈來、濫竽充數的作業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騖遠、刁鑽怪偏的作業。
二、作業布置要有趣味、自主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麼活動的效率就高。但長期以來,由並陵畝於接受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沒有多加思考,只是照本宣科,從而使很多的學生喪失了作業的興趣、學習數學的靈氣和創造的激情,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在作業設計中,必須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自主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作業中集中注意力,並保持飽滿的熱情,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使其形成良好的興趣、愛好,並形成在快樂中做,在做中樂學的良性循環。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有助於學生求知興趣發展,以致於延伸課堂空間,使學生研究、探討數學的潛力在課後得以充分發掘。
筆者就曾對作業的布置採用一種作業套餐的形式。作業套餐就跟手機消費套餐一樣,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套餐,你都要消費,而作業套餐的好處在於無論你選擇怎樣的套餐你都要練習,我為學生准備了各種「作業套餐」,讓學生自由選擇:A「套餐」(基礎性的作業)、B「套餐」(拓展性的作業)和C「套餐」(創新型的作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與喜好選擇自己想要的作業,當然選擇「套餐」時,我從不硬性規定哪些學生必須選擇哪類「套餐絕森」,學生完全自主選擇,讓他們都感到「我能做,我會做,我想做」,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說到底作業套餐還是作業,但換了這樣一個新鮮的名詞,學生顯得極為感興趣,既增強了作業的趣味性,也體現了學生作業的自主性,大大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因為當一個人沉浸於他感興趣和最熱愛的事物時,他的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作業布置要形式多樣化
傳統型的數學作業均為筆答題型作業,單調的作業讓學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也不利於鍛煉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業設計上要注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多種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覺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波利亞認為:「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與其窮於應付煩瑣的教學內容和過量的題目,還不如適當選擇某些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掘題目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才智與推理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來決定要不要布置作業,該布置什麼樣的作業,決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老一套。作業既要有口頭的,又要有書面的;既要有隻需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的,又要有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既要有知識的識記、運用,又要有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多種形式合理組合,適當搭配,這樣在形式多樣的作業中,學生自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四、作業布置要分層設計,做到因材施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汪肢》中要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在作業布置中,教師要樹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觀念,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能體驗到成功,尤其是創新成功。由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先天稟賦和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都有「露一手」的機會,必須採取「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果子」,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新課標的要求。
例如:上述作業套餐就是由易到難,對作業的一種分層設計,A套餐,重在「雙基」訓練,一般適合「學困生」;B套餐,重在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一般適合「中等生」;C套餐,創新題,重在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適合班上少數「尖子生」。這樣的作業設計就可以從數量上將定量型改為彈性型,難易上、數量上有了合理的調控,把「果子」掛在每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定作業時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困難,只要同學或老師加以點撥,他們便會完成。這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信心,使差生緩解原有的心理壓力,也使優等生提高探求能力,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養成積極的作業心態。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作為數學教師要轉變作業觀念,想學生所想,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提高作業布置的效率,改變傳統作業的老面孔,避免那些機械、重復、乏味的低效作業,讓作業的「表情」豐富和生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情感豐盈起來,讓作業不再成為一種負擔,而是學生進行自我表現、自我釋放的一個舞台,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
Ⅹ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