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發布時間:2023-03-31 08:03:32

『壹』 淺談如何有效設計小學數學練習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變革芹做創新力度還遠遠不夠,傳統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具體表現在:練習要求「一刀切」,忽視了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差異;練習量依然過多,不乏簡單機械的練習,質量不高;練習內容的綜合性不強,缺少對生活實際的關注、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系不夠緊密; 那麼應該如何的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呢?這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提高教學質量問題。數學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使新授知識轉化為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精心設計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切實有效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的針對性: 實事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對學生,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作業的設計要有坡度,在范圍和數量上要有層次性、伸縮性,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既要使學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飽」,又要使優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學「小數乘積的近似值」時,可通過基礎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等步驟,依次設計作業題目。 基礎練習: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這類作業留給「學困生」。 綜合練習:測量學校操場的情況,再算出操場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這類作業留給中等生。 拓展練習:「兩位小數的乘積保留兩位小數,取近似值是7.38,准確值可能是多少?」這類作業留給優等生。 這樣,可有效的避免課外作業的「齊步走」現象。 二、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夠寓教於樂,易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鞏固、強化了知識,又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快樂。例如:在做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題時,一味地布置計算題,機械地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嫌慧衡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兩組練習,每組四道。我把每一組各題的得數之和告訴學生,這樣同學們做完後,就知道做的對不對了。學生做完第一組後馬上又去做第二組,做得快的同學要求老師出第三組。 三、作業的適量性: 教師布置作業要少而精,要在培養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舉一反三這樣能使教師迅速、清晰的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實際水平,為教師今後的教學指明方向,提供參考,同時可以使學生摒棄抄襲、自欺欺人的不良學風。 總之,碧滾布置數學作業,要精心設計作業題,要講求藝術、講究方法,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使作業既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貳』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第一,作業的布置
作業布置不能太多,題海戰術收效不大,反而造成學生厭學。
作業布置要小而精,精心設計,既照顧學有困難的學生,也照顧吃不飽的學生。設置三類題:1、選做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照顧差生的);2、必做題,針對新課重、難點(檢測學生掌握新課情況);3、選做題,對新課知識進行拓寬,有一定的難度(面向吃不飽的學生)。
第二,引入激勵機制
1、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完成選做題1和必做題2;鼓勵中上學生完成必做題2和選做題3 。
2、能完成必做題的給滿分100分,其他的附加分。
3、能把錯題重做的,補回錯題得分。(分嘛,反正不用你付錢的,但對學生來說,是對他的肯定,是激勵。)
第三,及時評講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要求。

『叄』 如何有效布置和批改小學小學數學作業

一、作業布置注意適量性
作業布置的適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適宜的作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獨立進行書面訓練,達到「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有效促進智力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那麼,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應如何用適量性指導自己的行為實踐呢?
首先,作業布置要有全局觀念。九年義務教育所開設的各門課程都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主、副」課之分,並嚴格提出了減輕學生負擔,科學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但是,目前任有部分教師為了單純追求及格率、升學率,置其它科的學習、減輕學生負擔、平衡各科作業量的要求於不顧,而盲目、一味地對自己所擔任的學科超量布置書面作業,因而擠佔了別科的作業時間,破壞了各科作業的平衡,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還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養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根本達不到做作業的目的和效果。同時,也因作業份量過大,使教師無法及時進行詳細、診斷性的批改,影響了「信息」的反饋,人為地造成了新舊知識間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要從全局著眼,各學科利益著想,既要考慮自己所任學科的作業量,又要考慮其它科目的作業量,要以適量性為主。
其次,作業布置要有時間觀念。在布置作業前,教師應准確掌握當天的總自習時間,預測作業時限,嚴格控製作業時間。一般,小學高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30—35分鍾,中年級不超過20—25分鍾,低年級不超過15分鍾。
二、作業布置要突出目的性
數學書面作業內容的選定必須依據教學目標,切忌機械照抄、照搬課後練習或隨意信手拈來,無目的、無針對性地亂布置一氣。如果教師無目的地盲目布置,不但達不到「優質、高效、低耗」的作業要求,而且還會出現主次不一、輕重不分、顧此失彼的現象。那麼,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如何突出作業的目的性呢?首先,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重新鑽研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研究作業目標,確定訓練方向,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其次,還要精心設計、選擇作業內容,努力做到精練、巧練、趣練和有針對性的練。同時,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業中既要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硬體作業,又要有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形成技能、激發興趣等軟體作業。
三、作業布置要體現層次性
一個班上學生知識層次的不同,導致了它們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對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同一層次、要求的作業,就收不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在布置書面作業時不能一刀切,而要按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來分層次布置。實踐證明:這種分層次布置法既有利於中差生的矯正和達標,又照顧了優生的超前發展和能力培養。如,我在布置作業時對學習差一些的學生採取了「從基礎知識著眼、基本概念著手,低起點、小步子、多訓練、快反饋」的措施,對他們布置一些與例題相似的以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為主的較淺顯易做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成功感,消除恐懼心理,促進學習興趣的形成。對中等生我採取了「從重點著眼、基本技能著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與例題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為主的作業題,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對優等生我採取了「從知識難點著眼、重點著手,高起點、快節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綜合性、系統性為主且難度稍大的作業題,以發揮他們學習中的創造性和技巧性,滿足他們不斷對新知識的探索慾望。
四、作業批改要強調及時性
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情況而採取的經常性、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加快書面作業「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對教師及時查漏補缺,最大限度地減少事務的積累,並培養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作業效率提供了重要保證。只有通過及時批改,教師才能隨時了解掌握學生在作業中反映出的缺點和不足,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把這些信息反饋給學生,在下節新課前進行針對性的糾正和彌補,並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薄弱知識部分的再學習。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採取「短、平、快」的方法,盡量縮短批改時間,加快「信息」產生和反饋的速度,要隨收隨改、隨改隨發,堅決做到當天批改不過夜,最遲也要保證在布置的當天下午放學前把已批改過的作業本發到學生手中。
五、作業批改要重視診斷性
作業批改的診斷性,是指教師在批改時可採取「望、聞、問、切」等手段對每本作業進行全面詳細的確診,從而分析錯誤發生的原因,進而確定相應的糾錯策略,收到「對症下葯,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時切忌單純看答案,簡簡單單打「√」、「×」,「不開處方,不下葯」,使學生明知給某題打了錯號,但不知究竟錯在何處,主動進行糾正,也是置身於「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的境地,即使糾正了,部分學生還是重復了原來的錯誤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進一步的混亂,使錯情更加嚴重。而且還使部分學生養成了一發下作業只看對、錯號和分數,而不去積極探究和主動改正等不良習慣,甚至出現錯時抄襲別人正確作業的現象。對此,教師在批改時要改一改數學作業批改的傳統做法,借鑒作文批改,可採取「眉批、橫批、劃線標錯、畫圈指示、加註指示」等方法,保證讓學生一看就知道錯在何處,為什麼出錯及糾正時應注意什麼等。這樣的批改,不但使學生一看就發現,一改就正確,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強了「免疫功能」,讓學生體驗了分析或列式正確的快慰感,鼓勵了糾錯的信心。
另外,還要在單個確診的基礎上做好對全班的會診。根據會診發現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缺陷書寫詳細的批改摘記,採取及時有效的補救措施,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同時還可以採取以師批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結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縱橫交流,培養學生「自診、自療」和「互診、互療」的能力,養成相互交流、互相學習的良好習慣。

『肆』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數學作業

1、游戲式作業
游戲是兒童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學生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游戲式作業 將所學的知識蘊涵於游戲中,是學生最喜歡的數學作業。如教學完「乘法口訣」後,可以設計「對口令」的游戲,讓學生與學生玩,學生與家長玩。再如教學《可能性》這一課後,可以設計「猜球」、「猜硬幣」等游戲作業,課後,學生相互之間玩一玩。
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不僅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魅力、成功的喜悅,而且培養了他們用數學語言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是一個游戲園地,學習的樂園。 2、情境式作業
所謂情境,就是為了達到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而營造的學習氛圍。小學生一般具有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生動的情境式作業,往往能使學生的精 神狀態迅速由抑制達到興奮,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自我需要,引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沖突。讓學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斷激起學習的 慾望。如學習完「100以內的加減法」後,設計「今天我當家」的情境活動,展示琳琅滿目的商品架,讓學生自主購物,算一算「20元錢可以買什麼?」「30元錢可以買什麼?」「你最喜歡買什麼?」「共要花多少錢?

『伍』 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布置作業

同行說:教學質量的60%來自課堂教學,40%來自作業。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課改又要求學生「減負」,還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為這是非常應該的,也是必然的。二者看似有沖突,卻都是勢在必行。那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確保學生作業的「少、精、全」,讓它依然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
「少」,即為合理控製作業量,爭取以最少的訓練量達到最深層的訓練意圖。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大綱要求,根據教學目的,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反復斟酌,仔細推敲,根據每一個不同的訓練目的選擇制訂每一道最合適的訓練題目,以最少的訓練量完成最終的訓練任務。

「精」,即選擇和制訂的訓練題目要能夠集中反映一節課內容中的精華,凸顯一節課內容的重難點,切實反映大綱要求,落實教學意圖。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的目的和要求,吃透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把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要善於發掘教材內容中聯系緊密的東西,使知識體系有機結合在一起。也只有抓住一節課的精華,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全」,即所選擇的題目要能反映課堂教學內容的全貌,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選擇相關內容,制訂訓練題目。根據大綱要求,知識的學習共分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技能的學習共分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每節課所布置的練習對於知識及技能的鞏固和訓練都要依據教材、學生等情況,緊密結合新大綱,使要求切合實際,切忌過深過難,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也不可隨意指定層次,使學生無所適從、練無效果。
可見,作業布置還要有針對性、提升性。作業的難度上要易、中、難按比例呈現。基礎概念,定義,公式等該抄的要抄,該背的要背,這是保證大部分學生教學質量達標的關鍵。作業內容要有一些發散思維的題型,以滿足優生的需求。時間、精力許可的話還可以按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按低、中、高的難度來布置作業,也就是說作業數量要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學優生優化知識結構。如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分類布置作業,也可在布置作業的同時布置適量選做題,按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這樣更能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完全一樣的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又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因此,有針對性、提升性地布置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
這樣顯然行之有效,但須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學標準的誤區。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互質數」的概念時,設計這樣一組判斷題: ①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沒有公約數。( ) ②兩個不同的質數,一定是互質數。( ) ③兩個不同的合數,一定不是互質數。( ) ④相鄰的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 ) ⑤一個質數和一個合數,不可能成為互質數。( ) ⑥1和任何自然數為互質數。( ) 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與課堂反饋,既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了「互質數」,又避免了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的錯誤,使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實踐證明,對學生作業的布置不能不重視,從減負的角度來看,作業量不在於多,而在於這些作業是否經過篩選組合,是否具有針對性、邏輯性,是否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否能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陸』 淺談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數學教學離不開一定的練習,現在大多數教師對課堂練習非常重視,忽略了課後練習,特別是家庭作業的設計。有的教師通常是拿現成的習題集應付了事,大都機械重復,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省教育廳減負提質背道而馳。有效的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應以教材為主陣地,以生活為主戰場,以思維為主練線,要花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收獲,為此,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下設計。
一、嘗試性作業
這種作業可以看作預習性作業,是通過學生自學教材,查閱資料,初步掌握學習內容,完成一定的練習,例如:學習「圓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剪圓片、折圓片,說出對圓有哪些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實踐動手練習,讓學生了解到:①對折若干次後發現摺痕在圓的中心有一個交點,它就是圓心。②對摺痕的一半是半徑,且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③圓心將直徑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說明一條直徑的長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這類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培養鑽研精神。
二、自選性作業
從學生方面考慮,作業設計要「因人施設」,既要關注後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秀生,讓學困生吃飽,讓優秀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避免作業一刀切的現象。以「圓的面積」一節為例:可以設計如下的家庭作業,(1)學校圓形花壇半徑2米,請求出它的面積。(2)學校花壇直徑8米,請求出它的面積。(3)學校花壇周長12.56米,求它的面積。(4)一隻小山羊被主人用2米長的繩子拴在東西院牆根與地面相交的木樁上。小山羊想:哇!這么多青草,太好了,我一定把它全吃光。請問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嗎?為什麼?它能吃到多大范圍的草?請你求出小山羊吃草的最大面積。
三、趣味性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業布置得好、有趣、多樣化,學生練習熱情就高漲。同時在家中練習可以讓學生家長參與其中,為學生展示自己,家長了解孩子提供舞台。如,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可以讓學生與家長互動,孩子任意說出一個分數,家長根據這個分數說出一個和它大小相等的數,讓孩子判斷對錯,或家長說一個分數,孩子說出一個與之相等的分數。學習了圓面積後,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圓形物體的面積,學生積極性較高,與家長共同討論為什麼這些物體的面要設計成圓形的。
四、實踐性作業
完成實踐性作業是一種體驗性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根據給出的硬紙板,幫揚子江制葯廠製作一個葯盒的標樣,盒子的長5cm,寬4cm,高3cm。並求出這個盒子的表面積和容積。雖然因人而異製作的成品會有差異,但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同時也鞏固了長方體表面積和容積的知識結構。
五、開放性作業
作業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都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新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解題策略,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散性和靈活性。
例如學習《分數和比的知識》後,可安排這樣作業:看到「a是b的,你能聯想到哪些內容?」,要求學生聯想到:a與b的比是5:6,b與a的比是6:5,b是a的 倍;a比b少 ;b比a多……等信息。
再如學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後,設計這樣一道題:把含鹽16%的鹽水40千克改製成含鹽20%的鹽水怎麼辦?這樣一個靈活性較強的問題,打破「陳規舊矩」的束縛,引起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可以通過加鹽,使鹽水中的含鹽量變多,也可以通過蒸發水,使鹽水中的含鹽量相對變多。進而從兩個方面思考:需加多少鹽?或需要蒸發多少水?小學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設計這樣的習題讓學生去解答,恰恰給他們創設一種「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題中感到樂趣無窮。
六、設計性作業
針對一項工程、一個活動,讓學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活動方案、規劃圖等,以訓練學生的創新與策劃能力。如,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學校為同學們安排游園活動,走迷宮,每人每次2元;摩天輪,每人每次3元,碰碰車,每人每次4元,空中游覽車,每人每次1元;動物獵場,每人每次7元。問每個項目玩一次一共要用多少元?如果學校發給你15元的游樂券1張,請你設計遊玩方案。
這個問題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在學生心理中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他們會從自己的經驗愛好出發,開始琢磨,怎樣設計自己所喜歡的游樂方式?怎樣使自己喜歡的項目多玩幾次?怎樣玩才能使15元的券不浪費?……
總之,學生作業的設計應突出層次性、嘗試性、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在保證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獲得鞏固訓練的同時,也要體現一定的彈性,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從而達到「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柒』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捌』 一年級數學課堂作業怎麼布置

1、布置趣味性作業,不要布置重復性的作業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應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2、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數學作業防止單一化

不分層次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作業單一化的弊端。

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布置作業,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有所獲,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著成功的體驗,例如:計算題作業是由數字與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的作業,學生計算時容易產生煩燥的情緒,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布置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活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當然,重現式的數學作業布置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

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布置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開放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小學生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玖』 淺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

一、布置的家庭作業要講究「生活」性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復雜的數字游戲,它有著實叢返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因此,家庭作業的設計,要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要使孩子感到喜聞樂見。另外,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適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題目,不僅有利於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造的心理態勢。如: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後的安排學生的作業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調查:1根火腿腸、一包方便麵、一瓶礦泉水、一袋黃酒、一個雞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媽媽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約有多少粒?然後稱一稱,數一數。又如教完「百分數應用題」棗枝後的作業:(1)小紅的媽媽准備買4千克蘋果,每千克蘋果6.5元,如果買5千克或者5千克以上可按八折優惠,小紅的媽媽可以怎樣買?
二 布置的家庭作業要講究 「實踐」性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出數學的真諦,才能逐漸養成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勇於創新的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變得豐滿、深刻。因此,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應該活動化、具有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受、探索、應用所學知識,自主完善知識建構。
例如:學習「大樹有多高」後讓學生測量出家中或附近的一些高的建築物或公共實施的高度,寫出測量的主要數據及計算的過程(本題學生至少要兩個人合作,要在有太陽的時候,找出一個容易測出高度的物體,把這個物體豎直在地面上,測出它的影子的長度,在同一時候,測出所要測量的高的物體的影子的長度,再通過所學知識求出高物體的實際高度)。
再如:學習了「求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後,布置這樣的作業:「如果每平方米牆面需2千克油漆,若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夠嗎?」(本題學生要知道先測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長、寬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積之和,最好還應扣除門窗的面積,然後再計算出100千克油漆夠不夠。)
通過這兩題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其思維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發展,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操作實踐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布置的家庭作業要講究「操作」性
凡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學起來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豐富多彩的數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有趣材料,只要精心設計,就會使數學家庭作業的內容趣味無窮。布置一些製作或者創作性作業,做到「寓做作業於創作中」。
例如:教學「給三角形分類」後,布置學生先擺三角形的圖形:用10厘米長的小棒5根、15厘米長的2根、9厘米和12厘米長的各1根,擺出下列規定的三角形圖形。然後給三角形分類。
1、說一說三角形的作用。舉例說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他們又是怎樣的三角形。想一想: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三角形為什麼應用這樣廣泛。
這樣的作業學生樂於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多方面的能力。
四、布置的家庭作業要講究「閱讀」性
新教材注重體現數學文化的價值,從一年級開始就以生動有趣、易於閱讀的形式,以「你知道嗎?」為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凳鄭敏故事、數學趣聞、數學發現、數學史的知識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的呈現,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除了課堂上充分利用數學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讓學生切實領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外,在課後,可布置學生形式多樣的綜合性作業。
如:布置學生閱讀一些數學故事、數學知識,像《小學生數學報》、《時代學習報》等報刊書籍中的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童話故事、數學游戲、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知識等;指導學生撰寫數學日記,記錄數學學習、生活經歷中的點點滴滴;辦《數學小報》、寫數學小論文等。
讓學生在作業中激發探索熱情,發展思維能力,陶冶性情,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作業,如果讓學生感到快樂,並且能在快樂的作業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這才是成功的作業,這才是有效的作業。

『拾』 如何讓數學教學中的作業布置更加有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小學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其有效性如何,直接關繫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好的作業設計,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布置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趣味性的作業學生更樂意完成

在小學生的眼裡,那些新穎、生動、靈活多變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興趣,促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就應該多設計一些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樂學者。《課程標准》強調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小學數學課本的編排也極力貼近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本著這一目的,我們在作業的設計上,應把數學作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常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例如,在學習完人版第十二冊「納稅和利息」這節知識後,我讓學習設計一個表格,到當地信用社或郵政銀行,把當時的利率表抄下來。設定一個情節,給你們5000元,你們自己決定存多長時間,計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同學們興趣盎然,參與熱情高漲,很積極的就完成了這項作業。

二、探索性課題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這樣完成的作業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教學了「圖形的變換」這節內容之後,我讓他們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第二天,有的學生帶來了剪紙作品;有的學生設計了樓房圖案等作業千姿百態,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看著學生這些「傑出」的作品,我知道,他們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已全部掌握。我想,這樣的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數學知識,更多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有效布置作業

首先作業不能多,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學生除了要完成數學作業外還有許多作業要完成,時間不允許學生去做很多數學作業,其次做太多反而使學生不易掌握知識重點。其次是布置作業要有目的性,每個作業題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到達復習知識,鞏固知識的目的,不是只為了完成學校要求的作業量,每個題都要有針對性,針對某個知識點,可以是剛上過的新科的知識點,也可以是復習某個已經學過的知識點,總之,不能為了完成作業量而盲目布置作業。再次,布置作業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布置作業,有的學生基礎很好,學習成績也非常好,這樣的學生可以多做一點,做一些難度大一點的作業題,而有的學生基礎不好,成績也相對差一些,布置給他們的作業需要簡單一點,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作業,樹立學習的信心,否則他們只會抄襲作業,最後連最簡單的知識都沒有掌握,費時費力給他們批改作業但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布置生活式的作業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就在他們的生活中。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於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學生適當運用課堂內容的自然延伸,能從廣闊的大千世界中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