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三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老師的有效教學,課堂活潑氣氛的的創設,課後復習的有效性,都對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談談粗淺認識。
一、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仍是當今數學教學的主要模式,導致學生不會學、學不會,產生厭學情緒。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轉變學生始終處於接受知識的被動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具體做法是:
1.創設和諧的情感氛圍。對數學教學傾注滿腔熱情,去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熱愛。要善於利用數學的內在魅力和藝術化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勇於探索數學知識的激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多加褒獎和鼓勵,才能形成師生和諧的情感氛圍,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2.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通過暴露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讓學生展開發散性思維,不斷灌輸「大膽假設,小心論證」的科學認識觀。對一些不太復雜的課題,可通過學生自學,師生換位,讓學生走上講台,當一回老師,這樣一次成功嘗識,增加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學能力。
3.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只注重課堂教學,而不注重實踐,不利於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讓學生帶著知識、能力走向實踐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自製立體模型教具,讓學生認清圖形結構,理解圖形內在聯系。在學了面與面平行後,讓學生用刻度尺檢查長方形工件的相對兩個面是否平行,方法有哪些。長期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告攜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由淺入深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數學教
育的顯著特點是: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還要讓學生「會學」。要會學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了解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以及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數學思維方法的提煉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家」的思維過程,從而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能使學生心理處於亢奮壯態,使動力系統「開足馬力」。當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時,不但對數學問題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還能通過愉快的心理體驗,實現興趣的自我培養,增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形成。筆者給高一的學生出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個平面將空間分成兩個部分,兩個平面,三個平面將空間最多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最少分成幾個部分?學生馬上開始討論,比、畫、發言相當積極,課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好,有的同學課後還在討論四個平面、五個平面的情況,學生對立體幾何的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見,注重學生積極參與,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青少年學生樂於表現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但由於獨立判斷、邏輯思維的能力還不強,容易人雲亦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克服單純或單角度的思維定式,努力創設情境,轉換角度,讓其認真思考,突破從眾心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迷信權威、書本、教師,獨立思考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在解題數學中,教師應留有餘地,讓學生思考和猜一猜問題的規律,解題的方法,問題的結論等。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猜想能力有密切聯系,因為猜想可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尤其是觀察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得到迅速提高。筆者曾對高一學生出過一個題目:S=XY,X>0,Y>0,且X+Y=1,求S的最大值。有同學是這樣猜想的,題目中X、Y地位對等,沒有理由突出X、Y的位置,故只能取X=Y時,S有最大值。擺脫了常規思維方法的約束,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關鍵是教會學生自己去思維、好桐去創新,教師要多給學生留有動口表達,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同時,還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對一些問題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襪襪伏探索,創新能力也才能逐步得到培養和提高。
㈡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技巧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於講清解題思路,要將解題的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下面是我整理分享的高中數學 教學 方法 技巧,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技巧
注重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標中已經指出,數學教學應使生活實際和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的生活中已有的 經驗 和知識點出發,創建有趣、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找到數學問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具體化。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引入對數的概念時可用「一張紙對折20 次能否比珠穆朗瑪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時可用「五個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早就被不懂數學的 木工 師傅在彈墨線時得到應用;房屋屋頂支架、自行車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借用建模提高感悟
教學中通過建模,讓學生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需求中產生的,這就需要數學建模,數學建模和數學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老的數學模型里有歐幾里得幾何、化學中的元素周期表、還有物理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麥克斯偉方程組等全是數學建模的典範。當今時代,在計算機的幫助下,生態、地質、航空等方面數學建模都有了更廣泛的應用。
因此,從客觀上講,要培養現代化的高科技人才、數學建模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時代賦予數學建模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運用數學建模,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對數學建模表現出很大興趣,同時也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體現出數學的魅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更濃厚的興趣。
2如何優化高中數學教學方式
重內容的講解,輕教材的運用。在應試 教育 的影響下,有不少教師將教材僅僅當成學生的習題集,致使學生不會閱讀課本。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滿足於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而應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實際上,教科書通過正文和例題,並結合使用圖表,加強了對教學內容、特點、要求的分析。會使用教材的學生,往往在認識上更深入一層,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時,教科書還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探索一題多解(證)和一題多用。
重機械的「題型分類」,輕知識系統的歸納。目前數學教學上的一大弊病就是進行題海戰術,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變成了機械的分類式思維技巧的教學與訓練。其結果導致了考試死記類型、硬套解題方法,對變換形式的問題便束手無策。在素質教育下,應教會學生知識系統的 總結 。實踐證明,凡是成績出色的學生,總是能系統地說出學過的知識系統,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能進行縱向、橫向的聯系,從而靈活地處理問題。
重知識的傳授,輕教學的靈活多變。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意教學教法的改革。他們錯誤地認為教法的革新是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其實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將枯燥而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講述得情趣盎然、淺顯易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凡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鑽研,培養學生能力從而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方法,都應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重結果,輕過程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應當注意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更要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的展示。在原有的「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少教師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將概念、定理、公式記熟。誠然,由於高中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上述做法可能對暫時的考試成績有用,但對以後的數學學習卻留下了後遺症。
3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
高一新生,剛來高中,學習的願望強烈,況且他們頭腦中沒有形成條條框框,容易接受新思維、新方法。對他們來說,從高中剛開始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我們在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勤奮精神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要求老師們要經常與學生一起研討學習體會與 學習方法 ,安排 學習經驗 交流會,互 相學 習,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於講清解題思路,要將解題的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不要就題論題,要多講些如何想的,少講些如何算的,要教會學生「為什麼這樣解」,「解此類題的思路是什麼」。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是,當初你是如何想到這樣解的?今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下手。要注意講清思路受阻的原因以及打開解題思路的步驟、方法。一方面,要注重習題的「一題多解」,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發散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還要注意習題的「多題一解」,要善於引導學生,對習題進行歸類、總結,完善對一類知識的變通,從而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把思維還於學生
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好主次問題。我們講教學的三原則應當是:學為主體,教為引導,練為主線。大家注意,我這里講的是教為「引」導,而不是教為「主」導。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在我們的大部分教師至今仍沒有搞清楚教與學的主次關系,長時間地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等同起來,形成教學並重的模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主的「一言堂」的這種極不正常的教學方式。這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仍熱衷於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講代練、不分主次的一講到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甚至根本沒有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長此以往,勢必使學生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一聽就懂,再做不會,學生能力低下。我們知道,教師只能教給學生如何走路,而不能代替學生如何走路,代替學生進考場,這一不爭的事實早已為大家所共識。
我們講,教師不是錄放機、不是抄書匠,而是設計師、是引路人。有這樣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是否經歷過:做某個題時,教師先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檢查學生,不會的仍然不會,個別會做的仍用當初他自己做的笨法來做。這種現象說明:教師講得再好,學生沒時間動腦思考、動手練習鞏固,沒有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記不住。所以,要求老師們一定要牢固地樹立「學為主體」的思想,還思維於學生,還時間於學生,積極實施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具體要求是,實行五讓:能讓學生動腦思考的要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能讓學生動手練習的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能讓學生描述的讓學生自己描述;能讓學生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要少講多練,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進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要充分貫徹「兩主」的課堂教學原則,也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主動發展。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要積極調動學生參入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異思維、 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
4合理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教師的情感傾注在數學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數學學習。這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秘訣。要讓學生多交流,教師也要參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認知范圍不斷擴大,從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循序漸進,戒驕戒躁。受年齡的影響,學生容易急躁,貪多求快,希望一蹴而就。有了一點成績便洋洋得意,遇到困難就一蹶不振。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
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應用題選材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使教學內容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感悟數學的普遍性。
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習慣。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質疑提問,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又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成敢於提問題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向老師挑戰,向課本挑戰,向一切不明白的問題挑戰,樹立提問題的意識和勇氣,給學生創設機會,培養自主探求積極思考,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良好學習品質,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技巧相關 文章 :
★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如何進行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法
★ 高中數學教學有哪些教學方法
★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措施有哪些
★ 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 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經驗
㈢ 高中數學教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口語來描述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則和澄清規則。
2..談話法又稱回答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傳播和學習知識的方法。其特點是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獲取新知識或鞏固和檢查所獲得的知識。
3.討論方法是一種方法,使整個班級或小組圍繞某個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共同探索,互相激勵,進行頭腦風暴和學習。
4.演示方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現代教學方法向學生展示物理或物理圖像進行觀察,或通過示範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它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通常與講座,對話,討論等結合使用。
5.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學習技能的基本方法。這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
6.實驗法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某些設備和材料,通過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通過觀察這些變化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一種常用於自然科學學科的方法。
7.實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可以使用某些實習場所,參加某些實習,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相關的直接知識,或者驗證間接知識並全面應用所學知識。
㈣ 如何進行高中數學的教學和學習
一、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構建素質 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性環節。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 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 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 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一、關注學生發展是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 展.因此,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數 學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首先,就發展的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通俗地說,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 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 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 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徵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 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麼學、會不會學。其次,就發展的 方式而言,包含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 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有 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想和方法, 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簡言之,即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實現有效組織、 有效引導、 有效合作. 再次,從發展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 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以前教 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 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最後,就學生發展的過程而言, 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有效的數學教學活 動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二、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著 想方設法 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發展,教師要在上課前做好備課工作,也就是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有效與否,不僅要從教師的教角度,更要 從學生的學角度出發,要把立足點建立在學生身上,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准教學的起點,突破教學的難點, 捕捉教學的生長點,使教學切合實際。雖然教學設計從形式和方法的層面上來說 是多種多樣的,但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不變的,即必 須依據教材特點,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預期的教 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 學過程 也就是提倡 , 用教材教 新教材是課改理念的文本體現, 。 是一個載體, 需要每一位教師去認真研讀、感悟、領會,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 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 活動的科學內涵。 用教材不等於拘泥於教材,教師也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 生的實際,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 再創造 ,實現教材由點向線,由線向面, 由二維向三維的轉換,真正做到用實、 、用活、用好教材。教材中有些情境不一 定適合各個地區的孩子。教材中的動物對去過動物園的城裡孩子很熟悉,而農村 的孩子則對家禽更了解,教師在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特點靈活運用。 任何優質的教學設計總是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密切關聯。 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源自認知的需要、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機。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傳授與 接受的關系, 忽視或淡化了學生的情感態度, 使學生厭學、 怕學, 學生學的痛苦, 教師教的辛苦。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 念, 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 設計生動有趣、 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 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當然,教 師在創設情境時,也應遵循現實性、有意義性和富有挑戰性的原則,需明確情境 教學的目的和作用,科學適度地進行情境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要真情關愛每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尤其 對於學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多激勵、多關懷,正確對待他們在知識方面的錯 誤,幫助他們走出誤區,使他們樹立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主動參與數學教 學活動,實現情商促進智商的目標。 四、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 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 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 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 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 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 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 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數學教學 中,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鑒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課堂教 學的有效性。
這樣,通過評價過程的不斷反 饋和調節,可以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達到目標的程度,發現教中所存在的問題。 使教師的教不斷改進,學生的學習不斷強化和提高。激勵功能主要指被評價者通 過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找到或發現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激起發揚優 點、 克服缺點、 不斷改進教和學, 驅動他們的內部活力, 調動起教和學的積極性。 這是評價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的關鍵。改進功能主要是運用反饋的原因,通過評 價及時獲得有關教和學的反饋信息, 判斷教學過程是否有效。 好的地方得到強化, 缺點和不足得到糾正,使課堂教學不斷完善、改進和提高,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 的目標。從而達到教學的整體優化,達到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鑒定功 能主要指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價值的判斷。 通 過評價來比較、區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取確定學生水平和教 學有效性的證據,以便制定周密的計劃進行指導和培養。另外,評價的結果也可 作為評定等級的證據,為教育管理服務。研究功能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的一 種工具,通過評價不斷地明確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所應選擇的手段和程序,為教 學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教學是一門藝術。實施新課程目標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設計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就是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遵循學生的情感發生和發展的過程, 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和一般的學習方法為依據,確定教學目標,處理學習材料,選 擇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 合作學習、 探究學習, 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
㈤ 如何進行高中數學活動教學
從整體角度進行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數學知識體系及其結構已經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從高中數學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及其重點,便可看出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以問題引導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過程、歷史、思想及文化,最終落實到數學鉛搭攔知識的應用這一重要環節。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從數學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基本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以及對數學的基本態度等方面來形成對數學的總體枝鏈認識,進而使學生對數學形成整體的認知結構。
要槐胡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結構,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創新意識、理性精神並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也就應該從系統和整體的角度來開展數學教學,以下筆者就此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㈥ 新課改下怎樣搞好高中數學教學
高中新課改現在已經在湖北省全面實施,面對新課標、新教材,高一的數學教師們應該如何實施全新理念下的高中教學工作呢?
一、研讀課標,轉變觀念
事實上,面對新課程,新老教師們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全體高一數學教師必須要實現在觀念上理解課程標准,弄清楚本次課程改革的意義和目的,理解高中數學課程對於認識數學與自然界、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想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就一定要對《高中數學課程標准》有深入的研究和領悟。
(一)吃透數學課程標準的十大基本理念
1、構建共同基礎,提供發展平台
2、提供多樣課程,適應個性選擇
3、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
4、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5、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6、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
7、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
8、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9、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上述基本理念實際上就是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完成的基本目標。只有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對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但這些目標和要求不僅要求我們老師從教學形式上改變,更重要的是從思想上,觀念上進行轉變。
(二)掌握新課標要求的課程結構
新課標將高中數學的課程結構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具體情況如下:
1、必修課程
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數學內容,包括五個模塊。
數學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I(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數學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數學3:演算法初步、統計、概率;
數學4:基本初等函數II(三角函數)、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數學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2、選修課程
對於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願望進行選擇。選修課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組成。
系列1:由兩個模塊組成。
選修1-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
選修1-2:統計案例、推理與證明、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框圖。
系列2:由三個模塊組成。
選修2-1: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中的向量與立體幾何;
選修2-2:導數及其應用、推理與證明、數系的擴充與復數的引入;
選修2-3:計數原理、統計案例、概率。
系列3:由六個專題組成。系列4:由十個專題組成。
必修課程內容的確定是為了滿足未來公民的基本數學需求,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准備。選修課程內容的確定是為了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需求,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獲得較高數學修養奠定基礎。其中系列1是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會科學等方面發展的學生而設置的,系列2則是為那些希望在理工、經濟等方面發展的學生而設置的。系列1,系列2內容是選修系列課程中的基礎性內容。系列3和系列4是為對數學有興趣和希望進一步提高數學素養的學生而設置的,所涉及的內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打好數學基礎,提高應用意識,有利於學生終身的發展,有利於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的認識。其中的專題將隨著課程的發展逐步予以擴充,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進行選擇。
從上述課程結構的設置中,我們不難看出新課標所要求的課程的基本理念。
二、分析教材,明確意圖
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開發者。教師對教材的正確認識與合理使用是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和新課標配套的教材有很多種,但無論是那一種版本對新課標的解讀應是一樣的。我們老師在應用教材的時候,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設計理念,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識結構。
事實上,教師只要把握了課程標准,也就明白了新教材的設計理念,這里我們關鍵就是要詳細分析自己手頭上所要使用的教材。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就所用版本的整套教材進行整體了解,然後再對高一的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分析,弄清楚哪些知識需要螺旋上升,哪些知識需要一步到位,哪些知識在初中學生已經學過,哪些知識屬於學生的全新領域,哪些知識學生學得比較淺顯而高中又需要熟練掌握等,在掌握了這些的基礎上,教師寫出第一章的教學設計。
三、靈活方式,實施教學
在教材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由以前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的模式。當然這種轉變也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
(一)真正從理念上還課堂於學生,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將課堂還給學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板演,可以自主回答,可以分小組討論發言等等,這個不能太拘泥,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這一堂課都在積極主動的在老師的引導下探求新知,這就是成功的課堂。這個轉變需要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要有計劃性。既要有學科的大計劃,也要有教師自己的小計劃,每位老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班級特點,進一步修訂教學過程,計劃好每一堂課的細節,做到既有大學科的特點,又有每一位老師自己的特色。
計劃是教師實施教學、提高效率的必要准備,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高度關注,是每一位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具體的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如適時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讓學生相互交流,解決分歧等具體手段和措施,這樣無疑會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三)加強研究活動,培養探究意識
新教材改變了過去強調接受性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即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是新教材的精髓。新課程的數學教學要求中,明確增加通過「研究性課題」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教材還通過布置一定量的「實習作業」「調查報告」等實踐內容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活動的過程,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的目的,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宗旨和目標。在新教材的知識背景下,課題可大可小,關鍵是將研究性活動,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
新課改的實施,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改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應是多樣的,數學課堂不再是枯燥的數學知識的羅列,而是生動活潑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和發現新知識的場所,否則數學教學將失去生命力。走進新課改,我們老師的任務還很重,要真正體現新課改的理念,體現數學課堂教學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的不斷努力、探索和實踐。總之作為教學活動的導演,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廣闊而又充滿活力的舞台,讓學生在這個舞台上盡情的表演完成他們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