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
老師上好一節數學課方法如下:
數學課簡介:
數學課是中小學學科科目。中國古代曾稱算術,後稱算學。1936 年 9 月始統一稱數學。
中小學帶埋滲數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平面解析幾何、微積分和統計、概率的初步知識等。
為適應不同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的變化而有所變更。中國學校設數學,從清同治六年(1867)在京師同文館內添設算學館開始。
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 1 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初等小學堂和高等小學堂設算術, 中學堂和高等學堂設算術、代數、幾何、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
2. 請問一節20分鍾的數學微型課怎麼上呀
微型課是一節完整課的濃縮形式,但不是按比例濃縮,主要是濃縮引入與結束內容,課直奔主題。重在教學過程,學生是虛擬的,課堂不是虛擬的,因為還有聽課的評委與觀摩者。一節好課也是呈現教學的全過程和好課的全要素。如師生的互動(也以虛擬與口頭點到),學生與學習,教師與用教材,保留了與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切。
注意是不能把微型課講成說課形式。關鍵是講課。
怎樣做?
1、 虛擬師生活動最好用多媒體展現。
2、 語言要簡潔、課堂結構要完整。
3、 板書不省略。
4、 內容取捨要有精華。
5、師生互動是虛擬的,要走完全過程。
3.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數學課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 , 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 , 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 , 這樣學生才會樂於接受。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愛美心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 , 充分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 , 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 , 讓學生在「玩」中學 , 在學中「玩」。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 ,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 , 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調動學生各種感觀參與實踐 , 同時讓學生通過觀教給他們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 , 激發學習興趣 , 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例如 , 在教學《折一折 , 做一做》時 ,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軸對稱圖形,用大家總結的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剪,目的在於加強操作活動 , 讓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 , 這樣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 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 , 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 , 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三、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偉大的力量 , 是人生成功不缺少的一種重要心理品質。我們要樹立每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 尤其是學困生。我曾經帶過一個女生 , 她數學基礎差 , 學習態度不端正 , 很要面子 , 別人想要幫助她學習,她還不願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 , 都是說懂了 , 作業往往又錯的 , 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書寫開始 , 要求她把字寫端正 , 允許作業少做 , 要求做一題對一題 , 不會做的重新做 , 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 , 慢慢地樹立其學習的信心 , 發現她的優點並及時進行表揚 , 使她嘗到成功的喜悅 , 並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地,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慢慢提高了。
四、適當的表揚是上好數學課的添加劑。 教學藝木的本質不在傳授本領 , 而在於喚醒、激勵
4. 如何把微課運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之中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系.
如何設計微課的自學報告單
在製作微課時,我們希望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能針對非概念性的知識點動腦思考,而不是靠教師完全講解出來,學生被動接受.結合我校數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我們目前在設計微課的同時,也配套設計出與微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自學報告單.期望通過這份自學報告單,教師能了解到學生在學完微課後的學習效果或者遇到的問題,自學報告單有時候可以在課堂上以「前測」的形式呈現.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學報告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微課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自學報告單主要用於反饋學生是否看了微課,對微課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只有教師在看到「自學報告單」或「前測」的反饋時,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做到「以學定教」.反饋結果可以通過師生共用網路平台或者「電子書包」技術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學報告單」的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與微課內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針對微課1,自學報告單中設計了4個作圖題,4幅圖中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針對微課2,自學報告單中也設計了4個作圖題,除了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外,還有需要延長已知直線才能作圖的情況.針對微課3,自學報告中設計了一個運用垂直線段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自學報告單中題目的設計既有能直接運用微課中所講授的知識的練習,又有讓學生動腦思考,變式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運用.
賴老師《認識鍾表》這節課的自學報告單就是為學生在學習微課後的檢測和自學嘗試而准備的.所以,如果教師想好了自學報告單的內容,那麼微課的大致內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課的內容已經確定好,自學報告單就自然衍生了.
2.
課堂教學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內互查自學報告單完成情況,修正錯誤——小組交流兩個辨析問題——小組匯報——鞏固練習——挑戰題——小結.其自學報告單包含了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
賴老師的《認識鍾表》這一課上了兩次,第一次把知識的復習和鍾表中既定的知識藉助動態的演示講解給學生,並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交給孩子在家裡嘗試完成,回學校進行重點的匯報和難點的辨析.但在自學報告單中發現,學生大都關注難點的題,卻忽略了對重點題的分析和交流,導致一部分學生並沒有領悟透徹認讀時間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調整微課中自學報告單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重點上加了引導操作:讓學生從整點(9時)開始,順時針撥動分針,一邊撥,一邊說是幾時幾分,而把教學難點(8時55分)留在了課堂上,在學生充分掌握認讀的方法之後,出示難點,現場生成學生的思維過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答案的選擇確定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說理由、說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認讀時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堂課的學習從微課開始,落實在自學報告單上,學習重點的展現以及難點的突破則留在課堂.
實現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1.
技術保障
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平台或「電子書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長支持.
2.「先學」機制的建立
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其目的除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先學」就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翻轉課堂模式也應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即使沒有完整的「微課+自學報告單」,也應該有微課或「自學報告單」(即「先學」的形式可以多樣).
3.
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體
翻轉課堂需要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退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若要有效創建學習共同體,則需制定合理小組活動規則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
4.
練習的設計
翻轉課堂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練習」,其練習時間比一般新授課中練習時間設置得長.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期望的是在學生練習時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這樣能夠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能夠做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延長了練習的時間.練習包括前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後測,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5.
教師的作用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但微課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能力.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再突破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態的調節能力以及教師把握契機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疑、動手操作等,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甚至拓展,都將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
總之,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網路更方便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會出現的問題.但正如汪曉東博士所言:如果你現有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將教學目標實施得很好,還有必要製作微課去翻轉課堂嗎?我們不是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製作微課時要把這一點擺在首位.
5. 微型課怎麼上
問題一:怎樣上好20分鍾微型課 一、要把握一個特點。 微型課是「形體齊備」課。微型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濃縮。課帆橡的基本環節如導入、開講、總結,板書、練習、作業,組織教學、評價等要素,在組織者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都應該有。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有時,組織者出於特殊的培訓目的或考察目的需要,會選取某一兩個教學環節作為培訓或考察的重點。作為執教者要根據主辦方的文件和各種形式的通知、有關領導講話和文章了解主辦方的要求,或根據活動的目的意圖、實際情況、慣例等去推測有關要求,切忌「指東打西」「脫軌」「下路」。 微型課是「規模較小」的課。這里所說的「規模較小」主要是指時間短。一節微型課用時約為一節課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具體多少時間,組織者將根據具體情況(總時間和總人數起決定作用)而定,一般會事先通知。 因為微型課具有「具體而微」的特點,執教者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須精選教學環節和精煉教學語言,方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用於教師培訓,更能因此鍛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用於教師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更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察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素養。 二、要弄清二者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作為教師培訓、教師選拔、教學競賽和教師評價的形式,為人們所喜聞樂見,也特別受到學校和教研部門的青睞。因為,它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參與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但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與說課等同起來。 讓我們先從語法的角度做個分析吧,「微型課」是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課」;而「說課」是動賓短語,中心詞是「說」。不難看出,「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都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這就像設計師介紹自宏頃己的圖紙一樣,而上微型課是施工。 三、要處理好三對矛盾。 1.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 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題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2. 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猶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3.要處理好「快」與「慢」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短,更不允許在導入環節「繞圈子」、「擺排場」。導入的方式方法途徑技巧很多,有不少人寫這方面的文章,大家需要可以找來讀,我要強調的是,無論用何種方式方法途徑技巧,都要與態絕旁課堂教學內容緊密關聯,並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其中,「緊密關聯」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的「新穎獨到、引人注目」是獲得好評的必備條件。而「誘發聽課的興......>>
問題二:如何上好一堂微型課 沙濟中心小學:方誌南微型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濃縮。課的基本環節如導入、開講、總結,板書、練習、作業,組織教學、評價等要素,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都應該有。。因為微型課的特點,執教者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須精選教學環節和精煉教學語言,方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用於教師校本培訓,更能因此鍛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用於教師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察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素養。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題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猶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也許會造成表意不清,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微型課時間短,不允許在導入環節「繞圈子」、「擺排場」。導入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引人注目是必備條件。而「誘發聽課的興趣,誘發探究的慾望,誘發創新的動機,設計導語切入課題要快速。微型課收尾要快捷。一節課的結語是必不可少的。在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對內容要點來個歸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快捷而不拖泥帶水的結語在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的同時,也會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總而言之,上好一節微型課,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點,弄清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還要處理好「有」與「無」、「多」與「少」、「快」與「慢」。在此基礎上,加上標準的語音、得體的教態、漂亮的板書、對教材的准確把握、對教法的恰當選用等,這樣才能上好一節微型課,
問題三:十分鍾微型課怎麼上好 就是一堂課的簡縮版
問題四:怎麼上數學微型課 不詳
問題五:如何上好微型課和如何評價微型課 1
如何上好微型課和如何評價微型課
一、如何上好微型課
微型課就是比正常課時間長度短、教學容量小的課。微型課上課時間一般只有
20
分鍾,
其中
15
分鍾用於上課,
5
分鍾用於答辯評委的現場提問。
微型課是課堂教學過程
的再現,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是一個沒有學生實際參與的教學過程,是由評委
來判斷上課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從內容上來說少,它一般只安排
一個知識點的講授,從時間上來說大都要求在十五分鍾內完成。它不在乎教學環節的完
整性,但整體上仍包括
引入課題,內容講授,和總結
三個步驟;它是一堂完整課教學過
程的濃縮,這是微型課的基本特點。由於微型課內容上的具體,時間上的短少,所以它
更能表現出一個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學素養,因此它被用在很多賽教活動中。那
么,如何上好微型課呢?
第一,
要上課,不要說課。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形式。說課是把自
己的教學設想說給大家聽,基本環節是說教學目標,說教材內容,說教學方法,說教學
過程,等於介紹自己的教學設想。
「
說課
」
重點在
「
說
」
,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
……
是
在
「
紙上談兵
」
,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而
微型課是課堂教學的濃縮,是時間較為簡短、課堂容量較小、沒有學生參與、主要檢測
教師教學水平的課堂教學。
換句話說,
微型課是在上課,
從導入到新授,
從提問到點撥,
從歸納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實,只是比實際上課少了學生的表現。因而,決不能
把微型課當做說課來
「
說
」
,應該像正常課堂教學一樣來上課。
第二,
精心取捨課題內容,
突出教學重點。
有些老師,
抓不住重點,
講得面面俱到,
在簡短的時間內,
好像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講到了,
但又是方方面面的內容都沒有講清楚。
這是不可取的。微型課不可能像正常課堂那樣大容量的教學,要在有限的短時間內完成
教學任務,講授內容要盡可能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去掉那些可有
可無的內容。
為了講授重點內容,
往往需要羅列論據,
那麼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
如語文《與朱元思書》
,不能就作者、背景、文體、字詞、朗讀、背誦、主旨、寫法等
等都面面俱到,那樣做時間肯定不允許。如果只抓住誦讀,掃清語言障礙,然後分析怎
樣抓住山水特點進行描寫,就既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又突出教學重點和文
本特色,提高微型課的教學效率。
第三,
選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式。微型課時間短,又沒有學生參與,是不是就只
能平鋪直敘一講到底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微型課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當然
是以講授為主。但講授也有平鋪直敘的講授,有充滿 *** 的講授,有環環相扣的講授,
有循循善誘的講授,有啟發思維的講授,有創造拓展的講授
……
何況,除單純的講授課
題內容之外,還可以 *** 朗誦,可以設計問題,可以引發思考,可以相互比較,可以深
入探究等等。總之,微型課的教學主要是對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體現和檢測,教學方式
2
要符合微型課的課堂情景和教學特點,真正能夠體現出教師個人的教學水準。
微型課的關鍵在於要處理好
「
有
」
與
「
無
」
的矛盾。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
但執教老師心中不能沒有學生。教師在微型課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
的
「
學生活動
」
,教師該問就問,該布置就布置,該指導就指導,該點撥就點撥,該評價
就評價。這些
「
過場
」
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
成、估計學生完......>>
6. 如何把微課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
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zt)
我校自2012年9月開始創建的「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已成為廣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廣的五大教學模式之一,並收入《課堂教學新模式》(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根據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以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有機整合課程資源,整體構建單元目標,通過感受、精學、拓展、整理四種課型運作,經由學生個人先學、小組討論、全班分享、總結提升等教學環節而構建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是面向未來的課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是新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載體。其操作可以理解為:在家裡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練習、鞏固、考核與提升。這與我校「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以及操作過程大體相似(見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個人先學」的部分由原來學生閱讀教材、做紙上的練習變成學習教師製作的微課等;而在課堂中的學習模式部分,小組交流、小組匯報、總結提升也可以成為翻轉課堂的一種模式。因此,在該模式的支撐下,加上「微課、前測、後測」等元素,我們探索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課+「自學報告單」——「自學報告單」的批改(前測)——小組交流——小組匯報——難點突破——教師點撥、落實教學目標——分層練習,適度拓搜鄭展——小結(後測)。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重點思考了下列問題。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微課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緩悄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世哪頌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系。
如何設計微課的自學報告單
在製作微課時,我們希望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同時能針對非概念性的知識點動腦思考,而不是靠教師完全講解出來,學生被動接受。結合我校數學「以學定教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我們目前在設計微課的同時,也配套設計出與微課內容緊密結合的自學報告單。期望通過這份自學報告單,教師能了解到學生在學完微課後的學習效果或者遇到的問題,自學報告單有時候可以在課堂上以「前測」的形式呈現。因此,我們在設計自學報告單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1.
微課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自學報告單主要用於反饋學生是否看了微課,對微課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如何。只有教師在看到「自學報告單」或「前測」的反饋時,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做到「以學定教」。反饋結果可以通過師生共用網路平台或者「電子書包」技術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學報告單」的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必須與微課內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針對微課1,自學報告單中設計了4個作圖題,4幅圖中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針對微課2,自學報告單中也設計了4個作圖題,除了已知直線擺放的方向不同外,還有需要延長已知直線才能作圖的情況。針對微課3,自學報告中設計了一個運用垂直線段性質解決問題的題目。自學報告單中題目的設計既有能直接運用微課中所講授的知識的練習,又有讓學生動腦思考,變式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層次的運用。
賴老師《認識鍾表》這節課的自學報告單就是為學生在學習微課後的檢測和自學嘗試而准備的。所以,如果教師想好了自學報告單的內容,那麼微課的大致內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課的內容已經確定好,自學報告單就自然衍生了。
2.
課堂教學與自學報告單相一致
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要了解學生完成自學報告單的情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自學報告單像課堂教學的地圖,是展現全部的路線還是展現一部分因內容而定。侯老師的《畫垂線》這一課的課堂實施過程:交流前置學習的收獲——小組內互查自學報告單完成情況,修正錯誤——小組交流兩個辨析問題——小組匯報——鞏固練習——挑戰題——小結。其自學報告單包含了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
賴老師的《認識鍾表》這一課上了兩次,第一次把知識的復習和鍾表中既定的知識藉助動態的演示講解給學生,並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交給孩子在家裡嘗試完成,回學校進行重點的匯報和難點的辨析。但在自學報告單中發現,學生大都關注難點的題,卻忽略了對重點題的分析和交流,導致一部分學生並沒有領悟透徹認讀時間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學中,調整微課中自學報告單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重點上加了引導操作:讓學生從整點(9時)開始,順時針撥動分針,一邊撥,一邊說是幾時幾分,而把教學難點(8時55分)留在了課堂上,在學生充分掌握認讀的方法之後,出示難點,現場生成學生的思維過程,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答案的選擇確定正方和反方展開辯論。學生通過說理由、說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認讀時間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這節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堂課的學習從微課開始,落實在自學報告單上,學習重點的展現以及難點的突破則留在課堂。
實現微課應用於翻轉課堂模式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1.
技術保障
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平台或「電子書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長支持。
2.「先學」機制的建立
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其目的除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麼「先學」就應該是一以貫之的行為,翻轉課堂模式也應該是一種常態,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中即使沒有完整的「微課+自學報告單」,也應該有微課或「自學報告單」(即「先學」的形式可以多樣)。
3.
創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體
翻轉課堂需要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退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若要有效創建學習共同體,則需制定合理小組活動規則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
4.
練習的設計
翻轉課堂有一個重要環節是「練習」,其練習時間比一般新授課中練習時間設置得長。因為,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期望的是在學生練習時能夠注意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指導,這樣能夠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能力較好的學生還能夠做小老師去幫助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自然就延長了練習的時間。練習包括前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拓展練習、後測,其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5.
教師的作用
教師設計微課的過程就是對教材充分研讀的過程,但微課需要的是教師的講解能力。在微課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重點的再呈現、再突破時,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對小組學習狀態的調節能力以及教師把握契機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爭辯、質疑、動手操作等,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甚至拓展,都將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驗。
總之,翻轉課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利用移動學習設備和網路更方便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會出現的問題。但正如汪曉東博士所言:如果你現有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將教學目標實施得很好,還有必要製作微課去翻轉課堂嗎?我們不是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所以,製作微課時要把這一點擺在首位。
-----------------------------------------------
【注】本文作者:黃付潤單位:廣東廣州市天河區華陽小學。文章源自黃老師的新浪博客,轉載未經作者授權,轉載僅用於學習和交流,特此鳴謝!
夢工坊視頻工作室,您的專屬微課視頻助理。
7.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數學課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數學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成績,這就需要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下面,就自己幾年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上好數學課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要精心設計好導入課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導入,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造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樂學、善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那麼如何更好地導入新課?我認為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導入要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導入要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慾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後就知道了,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恰當、適宜的環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熱烈情緒,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於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從而激發對學習的熱情。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我家裡有8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哪裡更安全些呢,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應該有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為什麼要選擇儲蓄?儲蓄有什麼益處呢?學生就會對儲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學習「利息」這就一知識點就水到渠成了。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要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要學」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
三、要充分利用風趣和幽默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於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隻,問雞兔各幾何?」時學生心算、筆算後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後,教師說:「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45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45×2=90隻。」「少了多少足?」 「26隻」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2=13隻兔子,32隻雞」。有了風趣幽默做後盾,枯燥無味的數學將會變得其樂無窮,學生更會對數學愛不釋手,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課堂教學,使之接近生活。
實踐證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們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我將題目改編成本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三(5)班有69人需要過河,每艘船每次只能乘6人,至少要乘多少次才能完全過河?」根據實際情況,學生會這樣列式,「69÷6=11(次)……3(人)」教師可以隨機提出,乘11次還餘3人,怎麼辦,能不能超載。最後通過師生共同交流,知道還餘3人,應該在原來的11次的基礎上,多乘1次,即11+1=12(次)。這樣的教學,不僅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四、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相關知識後,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面積、自己家的面積,學過「人民幣」後,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到超市購物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只有充分做好導入的構思,創設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利用風趣幽默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身邊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學生才能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長此以往,學生何愁學不好數學,教師何愁教不好數學。
8. 論文《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做微課.數學是知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學科,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的遷移與類比、猜想與驗證、交流與辨析等數學思想來完成,完成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所以沒有必要做成微課.如三年級上學期《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當學生掌握了筆算有餘數除法後,教材第55頁例四「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已沒有難度,就沒有做成微課的必要了.我們將適合製作成微課的內容總結如下.
1. 講述性比較強的知識點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識點.例如,二年級上學期《認識時間》,教師在微課中為了讓學生得到1小時=60分鍾的結論,要求學生先觀察鍾面,引導學生觀察出鍾面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再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鍾,最後要求學生動手撥指針,讓分針轉一圈,觀察時針的變化.通過微課的層層引導,學生在觀察、動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比學生自己看書達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級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關於角的概念,教師可以在微課中結合一個角的圖形,動態顯示組成這個角的各部分的同時,講述「從一個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直的線所形成的圖形叫做角,這個點叫作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把這樣的知識點做成微課,對學生來講不僅能看到文字,還能聽到聲音,其學習效果比學生自己看書預習的效果要好.
2.
針對作業格式、書寫要求以及知識拓展
到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書面作業會比一二年級多,教師一般在開學初會對全班學生講一次作業書寫和答題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較多,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記下來,這時教師不僅可以將作業要求在微課中講給學生聽,還能配上正確的作業圖片示例給學生看.有了這樣的微課,孩子還可以在家多看幾遍,效果比教師一遍遍地重復講要好.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分類(例如,將格式要求分為練習本、練習冊、試卷的格式要求,分別製作三個微課),以便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
若針對某一類難題的講解,如計算圖1圖形的周長,我們可以在微課中動態演示平移過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轉化方法,最後將問題轉化為求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
針對知識難點的講解
例如,教二年級學生認識時間時,對於下面類型的時間,如8:55、11:50,很多學生容易將小時部分讀錯,那麼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難點設計一個微課,重點幫助學生理解怎樣讀取這樣類型的時間.再如,與乘法有關的解決問題中涉及線段圖的畫法,許多學生也遇到了困難,那麼就可以專門做一個微課,講解從實物圖如何逐步轉換成線段圖的畫法.知識難點在每個單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課都有,教師要注意收集,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4.
方法與過程的演示
這類微課適用於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如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量角、測量長度等.以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為例,我們可以通過PPT的動畫演示將測量的方法進行講解並配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聽和看.如果用攝像工具將教師親手拿著量角器測量角的全過程錄下來給學生看,則會讓學生更加明白在實際操作中怎樣使用量角器.它不僅更直觀,而且工作量比製作PPT並自定義動畫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課視頻中應配上操作步驟的文字說明.
如何設計微課
1.製作微課時,教師需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包含了幾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需要通過幾個層次去推進,哪些層次可以在微課中體現,哪些層次要在課堂學習中推進.
在我校侯詠嫻教師的《畫垂線》這節翻轉課堂中,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點,分別是: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針對教學內容,侯教師首先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而分別製作了三個短小的微課讓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微課1——過直線上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2——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微課3——點到直線間的距離.為了凸顯正確的作圖方法,微課中呈現了一些作圖的錯例.對於「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垂直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微課中由一個小故事引入,通過動畫演示證明出幾條線段中垂直線段就是最短的,並說明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表示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對於這三個知識點的辨析、垂直線段性質的運用則需要在課堂中進行.主要辨析以下兩點:過直線上一點和過直線外一點向已知直線作垂線的步驟中的細微區別;垂線和垂直線段的區別.只有辨析清楚,學生在運用垂直線段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時才不會出錯.
2.微課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其設計應該與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互相補充、層層深入.圖2為侯教師《畫垂線》一節中的微課、自學報告單、課堂教學設計目標實施和達成結構圖.
圖2很好地反映了微課、自學報告單與課堂教學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翻轉課堂的統一關
9. 怎樣上好數學微型課
問題一:怎麼上數學微型課 不詳
問題二:怎麼上小學數學微型課 內容少,講一個知識點,步驟完整,有導入探究總結
問題三:如何講好一節數學微型課 幽默點
問題四:如何上好微型課和如何評價微型課 上好一節微型課,首先要備好一節微型課。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在微型課特點、主辦方要求、教材內容與個人素養四者之間尋找支點。根據我的經驗,執教者如能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做好以下三點,就離「上好一節微型課」不遠了。 一、要把握一個特點。 微型課的特點是什麼?套用沈括《夢溪筆談・雁盪山》的一句話。微型課即課之「具體而微者」。翻譯成現代漢語:微型課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課。「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就是微型課的特點。 微型課是「形體齊備」課。微型課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濃縮。課的基本環節如導攔困雹入、開講、總結,板書、練習、作業,組織教學、評價等要素,在組織者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一般都應該有。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有時,組織者出於特殊的培訓目的或考察目的需要,會選取某一兩個教學環節作為培訓或考察的重點。作為執教者要根據主辦方的文件和各種形式的通知、有關領導講話和文章了解主辦方的要求,或根據活動的目的意圖、實際情況、慣例等去推測有關要求,切忌「指東打西」「脫軌」「下路」。 微型課是「規模較小」的課。這里所說的「規模較小」主要是指時間短。一節微型課用時約為一節課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不等。具體多少時間,組織者將根據具體情況(總時間和總人數起決定作用)而定,一般會事先通知。 因為微型課具有「具體而微」的特點,執教者須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須精選教學環節和精煉教學語言,方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而,用於教師培訓,更能因此鍛煉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用於教師選拔、教學競賽、教師評價更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考察一個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教學基本功和基本素養。 二、要弄清二者區別。 微型課和說課作為教師培訓、教師選拔、教學競賽和教師評價的形式,為人們所喜聞樂見,也特別受到學校和教研部門的青睞。因為,它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參與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但微型課和說課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課與說課等同起來。 讓我們先從語法的角度做個分析吧,「微型課」是偏正短語,中心詞是「課」;而「說課」是動賓短語,中心詞是「說」。不難看出,「微型課」的本質是課,具有課的基本屬性。微型課實質上就是一節課,與常態課不同的是:它時間短,沒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而「說課」重點在「說」。說目標、說教法,說流程……都是在「紙上談兵」,是在務虛,不是在上課,簡帆是在告訴大家准備怎麼上,為什麼這么上。這就像設計師介紹自己的圖紙一樣,而上微型課是施工。 三、要處理好三對矛盾。 1.要處理好「有」與「無」的矛盾。 在微型課的做課現場,沒有學生。但執教者心中不能沒有學生。微型課的具體教學過程和常規教學是一樣的,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教學流程中的「學生活動」,教師該提問題問,該布置布置,該指導指導,該點撥點撥,該評價評價。這些「過場」都要一一呈現。只是學生沒有實際作,執教者只是假定學生已經完成、估計學生完成的程度和結果。這種估計是否恰當,這些建立在估計基礎上點撥評價是否到位,要由專尺斗家評委做出判斷。所以,要做到估計「恰當」、點撥評價「到位」,執教者就要在備課時研究學生,或設想教材所對應的學生群體的狀況,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2. 要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 微型課時間有限,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有限,處理好「多」與「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處,猶為重要。內容過多,未免龐雜;內容過少,未免空洞。「龐雜」則顯重點不突出,「空洞」則顯內存不豐厚。無論常規教學,還是微型課,板書都是必需的。只不過在微型課上「多」與「少」的矛盾尤為突出而已。板書太多,既費時,又顯累贅;板書太少,雖省了時,但......>>
問題五:小學數學微型課怎麼上?? 認真聽老師講課
10. 如何把微課運用於小學數學教學之中
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鍾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視音頻。
良好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跳躍式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方式是大有差異的,對於低年齡兒童,具體(多圖、動畫、視頻)的知識對於他們更易於接受,對於中學兒童,認知方式已經發展為更易於接受抽象的知識,可以給予學生想像思考的空間,諸如高中語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對於低年級兒童,情景陶冶也許就會分散注意力。
「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徵。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於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並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1、適用於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如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這是中小學最常見、最主要的一種微課類型。
2、適用於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檢查知識。
3、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4、適用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