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上出有數學味的綜合實踐課

如何上出有數學味的綜合實踐課

發布時間:2023-04-11 05:08:47

Ⅰ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

教師要善於創造富有探究的氛圍,而富有探究的氛圍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互動有著共生關系。如果教師教學 能從這樣的角度出發。那麼數學課堂激敏散將會成為學生們喜愛的課堂,成為他們展示才華的舞台,他們將因此產生濃厚的數學學 習興趣,數學課堂也將因此而生動。
綜合實踐是學生的實踐,是學生的活動,更是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學生的意志。要上好拿禪綜合實踐課,應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教師與明氏學生的關系。

Ⅱ 讓數學課上出「數學味」

      上周我校劉碩老師在山東省「五·四制」 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研討會上提供了一節數學公開課,在校內試講時有幸請到了泰安市數學教研員趙水祥老師來現場指導。聽了趙老師和老師們的點評,我一直思考趙老師提出的讓數學課上出「數學味」。

        一、講授數學知識要嚴謹。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主要是指數學邏輯的嚴格性及結論的精確性。本次公開課的課題是《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涉及到一次函數的圖像是直線,而高中階段這一表達式就明確是直線方程,不同階段《課程標准》對這部分內容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趙老師提出初中階段讓學生明確直線是一次函數的圖像,僅讓學生感受方程思想。

        二、課前要精心預設善於留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精心的預設,就難以取得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生成。對於本節第一個例題是確定正比例函數的表達式,學生是否能獨立列出v=kt都有可能。趙老師指出如果學生能寫出這個式子,教師要追問:為什麼這樣列式子?(怎麼想到讓讓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學生不會寫,教師要飢薯通過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一過程中要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等精彩瞬間,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中,對價值不大的信息及時排除,保證教學的正確方向。

        三、擠掉「非數學」的水分。在公開課、參賽課的課堂上,往往教師為了追求好的課堂氣氛,為情境而設情境,活動成了形式,直接導致了數學學習的失衡。本節課課前的游戲環節從學生的表現能看到對本節課的學習發揮作用不大,還不如去掉更節省時間。課後的總結環節當學生說出「非數學」的內容時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學到的數學知識,最好教師在學生總結後再梳理強化一遍數學知識點。以上都是趙老師在點評時明確指出的修改完善建議。少了「花樣百出的活動」,數學就多了點「枯燥」。 讓學生愛數學,不應該藉助外圍力量,更應藉助數學的魅力,經歷耐心的探索過程,體會真正的「數學味」。

        我想數學課堂就應該思索如何在數爛滑者學學習中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數學味!

Ⅲ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1、滲透數學思維,大膽嘗試應用。
2、做中型精心組織純猜活動,煥發主體活力。
3、合作交流,展示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4、培棚注重發現,激發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Ⅳ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凸顯數學味

縱觀如今小學數學教學,往往是「生活味」漸漸濃了起來,但「數學味」卻被逐漸淡化、冷落,致使數學課反倒丟了「數學味」,從而導致數學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味」應該回歸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下面就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凸顯「數學味」來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選擇有效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數學地思考

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坦喚教學中,數學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洽。數學教材已經從文本上實現上生活化,教師在設計與課堂教學中也常常將生活化的材料引放課堂。數學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學生學習數學就是要學會數學地思考。但當學生面對現實生活材料時,往往習慣於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思考。如果學習材料選擇不當,學生容易糾纏於生活經驗思考,而影響數學思考目標的達成。

如《搭配》一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以下兩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因為材料選擇不同,教學效果也完全不同。

教師A:

先呈現兩件上衣(黃色風衣、紅色毛衣)、三件下裝(咖啡色褲子、紅色裙子、藍色牛仔褲),提問:每次選一件上衣、一件下讓信卜裝,共有幾種不同的穿法?然後,學生活動(利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擺一擺)。

生1:有六種不同的穿法。

教師請他在投影儀上展示搭配的方法,並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思考:用每件上衣分別搭配三件下裝。

生2:我認為只有五種。

教師愣了一下,請他說想法。

生2:我認為上身穿風衣,下裝穿裙子這樣搭配不合理。因為風衣是冬天穿的,裙子是夏天穿的。

師(無奈地):這樣穿的可能性有嗎?

生2:這們穿在一起要被人笑話的。

這時又有學生舉手。

生3:老師,只有四種。(教師呆住了)我認為上身穿紅毛衣,下裝穿咖啡色褲子,這樣的顏色搭配也是不對的。我媽媽是賣服裝的,我媽媽說過顏色這樣搭配是賣不出去的。

教師B:

2.思考討論。

師:要知道能不能使每人穿得不一樣,關鍵要知道什麼?

生:用不同的上衣和不同的褲子搭配,可以配成幾種?

師:你一下子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真厲害!用上衣和褲子搭配,到底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請大家用簡便的方法把各種穿法快速記錄下來。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3.展示匯報。

本案例中,教師A原本以為這里應該有6種搭配方法,但是學生卻從生活實際的搭配出發,對問題做出了解釋。正是因為學習材料選擇不當,學生一直在生活經驗中糾纏,影響了「培養學生有序思維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上升到數學思考的過程,使得堂課失去了數學課該有的「數學味」。而教師B選擇了這樣的學習材料:紅、黃上衣和橙、綠、藍褲子。坦穗她屏棄了素材的非本質屬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不同顏色的搭配上,而不會考慮衣服的式樣等無關因素。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有序思考來解決了問題,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增強了數學思考的含量。教師B的材料的選擇就是力求挖掘「數學味」,對具體的學習材料賦予理性的數學思考。

二、在問題探索中,滲透數學思維方法

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總結他的學習經歷時指出,對書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問題,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僅應該記住它的結論、懂得它的道理,而且還應該設想一下人家是怎樣想出來的。只有經歷這樣的探索過程,數學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積、凝聚,從而使知識具有更大的智慧價值。

如問題:「周長是24厘米的長方形(長、寬均為整厘米數),面積是多少?」兩位教師設計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教學思路:

教師A: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做,再組織交流。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有沒有不一樣的?)學生無序地說出了6種不同答案。最後教師總結:同學們,有時候問題的答案並不唯一,我們要考慮各種情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教師B:(開始與教師A一樣)待兩位同學發言後(7和5,11和1),下面仍有不少同學躍躍欲試,准備發言。

師:看樣子同學們還有話要說。是不是還有不同的答案?(生:是)

師:找到題目的一個答案並不難,同學們好好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所有的答案?

(生思考,再小組交流。有的小組考慮將12分成兩個數的和進行表述,有的小組列出表格解決問題)

師:①大家一起觀察表格中的長和寬,再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②如果周長不是24厘米,這個結論還成立嗎?各小組分別試一試。③如果倒過來呢?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長、寬均為整厘米數,它們的周長又會有什麼樣的規律呢?各小組再試著來研究一下。(得出: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長和寬差距越大,周長就越長;長和寬差距減小,周長就越短)④通過這道題的練習,給你什麼啟發?(數學要進行有順序的思考;學數學必須要舉一反三;等等)

兩位教師對於同一道題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教學理解。教師A注意到了題目中蘊含著的開放性因素,並對學生的積極思維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學好像無可挑剔,但他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是點到為止、浮光掠影,停留在一個很淺的層面上。而教師B卻透過問題本身,看到了問題背後所隱含著的更為深刻的思維引導價值,合理地對問題進行了深度挖掘,舉一反三,有意識地對學生思維進行有序性、深刻性、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

肖川先生曾說:如今的課堂「想一想」多了,而真正獨立、深刻、富有創造的「思考」正一步步離我們遠去。「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何使人的思維更廣闊、更深刻、更敏捷、更富有創造性和批判性,數學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重視思維方法的提升,讓它散發出濃濃的「數學味」。

Ⅳ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活動應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社會生活為載體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活動過程是「做數學」的過程。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研究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新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所以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過程應由三部分組成,即首先根據數學現實找出所要研究的對象,其次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後對活動進行評價小結,進行反思。所以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過程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應用數學、進行數學反思的過程。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是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二、科學選擇內容,注重實踐應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Ⅵ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
《數學課程標准》把學習內容分為四個領域,「實踐與綜合應用」是其中之一,這是本次數學課改的一個亮點,也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我縣現行的兩套教材在每一冊中都會安排2~3個專題性的綜合應用,除此之外,在各部分學習內容中,教材也同時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實踐與綜合應用」所涉及的內容很多,有奧數的內容(如排列與組合、雞兔同籠、植樹問題、統籌問題……)還有一部分信息多、計算量大的生活問題(如租車問題、購物策略、粉刷牆壁……),也有形式新穎、內涵抽象的圖形問題(如折疊、看圖找關系……)。數學實踐與綜合課不是「解決問題」課,也不是數學活動課,更不是傳統奧數訓練課。面對這些內容新、綜合性強、知識抽象的內容,老師普遍反映「難教」部分老師在認識上存在誤解。如:有的老師把它當奧數題進行訓練;有的老師把它當應用題來教學;還有的老師認為這部分知識考試所佔比分少,一帶而過。今天,我向大家推出這個話題,一起交流思考:我的體驗是:
一、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活動空間,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
我覺得活動課可根據需要而選擇活動地點,活動地點可以定在教室里,校園內,也可以在校外,無論活動空間在哪裡,都要考慮學生是否能參與活動,是否大家都真正地動起來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要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參加,在開放、寬松的活動中,極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活動的小主人.
二、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提高活動課的課堂效果。
能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培養、發展每個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活動課教學目標之一。同時,在設計上更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能力都有所增強,思維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對數學有特別興趣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做好活動定向的引導,更好的組織好活動。
首先,教師要把活動內容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小的部分,而不要把一個大問題扔給學生去解決。使學生很明確的知道先要做什麼,再要做什麼,最後做什麼,每一個過程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樣就可以避免無序的、雜亂的活動。
其次,雖然教師在一開始就做好了活動定向的引導,但是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仍有可能會偏離教學目標或出現活動進行的不那麼有效,甚至進行不下去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觀察和適時地提問,收集反饋信息,並找到相應的對策加以組織和指導。這是保證實踐活動課有效開展的重要環節。
再次,在強調方法 「活」,組織 「動」,課堂 「妙趣橫生」的同時,課堂紀律的控制是實踐活動課中最常遇見的問題。如何在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狀態與有序的課堂紀律中找到平衡,教師要在細節上下工夫。
1、要幫助學生把活動中的分工細化。
在數學實踐活動中,一般會將學生分為四人或六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在活動前,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設計,及學生個體情況,為小組中的每個人布置具體任務。比如有的人負責動手操作,有的人匯報結果,有的人負責結果記錄,有的人負責檢驗,等等。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操作的盲目性。也避免出現部分學生參與活動,部分學生無事可做的現象。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並能面向全體,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多做幾項活動,還可以作進一步的問題的思考和探討。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活動過程的體驗。真正使每個孩子都成為活動的小主人,並有所收獲。
2、要預見活動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
在實踐活動課的開始,過程中,甚至最後,都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活動的最初學生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可以設計一些學生已經知道的小問題,並把這些問題設計成問題串,引導學生一步步的走入要解決的問題中心去,讓學生自主、積極思維的同時,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探索發現,感受數學間的聯系。
作為數學新課程標准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仍將不斷探索,讓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而不是簡單的流於形式或是僅僅停留在某個具體的操作上。

Ⅶ 郭宇輝《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針對「在生活中學數學,數學用於生活中」這一新課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做了一些探討,下面我來談談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 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使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確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如一年級下冊中「小小商店」實踐活動,我設計了一個「我是優秀售貨員」現場購物活動。我預先和小賣部老闆聯系好,地點是學校小賣部,售貨員是學生若干名,顧客是全班學生,裁判是老師和同學。我是這樣教學的:?提出要求:小組合作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現場購物:練習認錢、算錢、找錢;?全班交流:當售貨員的體會;?全班評比:優秀售貨員若干名。這樣設計,使綜合實踐活動不光具有了知識性,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為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徵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去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獲得直接體驗,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享受成功的快樂。「小小商店」實踐活動給了孩子們一個親身體驗和展示的機會,他們將是多麼高興和激動,這樣更加增添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同時,「小小商店」實踐活動在實地進行,讓學生親身體驗,在售貨和購物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認識人民幣,學會了元角分的計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讓學生大膽體驗生活,盡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評上了優秀售貨員的同學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字數有限制,後面用圖片


可喜的效果

總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一定要以《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數學教材為藍本,把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就能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增進對數學的興趣,並獲得更多的能力和本領,還能促進學生更自覺的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熱愛數學。

Ⅷ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編排意圖
例如:四年級上冊:1億有多大?教材安排這節內容的意圖是什麼?
教材在數概念的教學中,十分重視數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後,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再例如:二年級下冊:46頁:剪一剪
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尺備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剪出有規律的圖形,結合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教材還提出了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另外,教材也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其他的圖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綜合實踐課的編排意圖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明確「實踐與陵搜毀綜合應用」課程標準的特點
要上好「實踐綜合課」 ,我們還必須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徵。那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與綜漏穗合應用」應該突出探索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見,實踐活動不僅是單純的活動,而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方法。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

Ⅸ 數學學科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研究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的前提,通過對這一課題的實踐研究,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2)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先行於教材知識(4)要充分地展開一個過程(5)要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6)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教材。 傳統的教學不太注重把數學與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接觸的是停留在一張張白紙上的數學;而數的計算、幾何圖形、統計等知識都是按照各自的知識體系,呈直線式的結構發展,學生感受不到它們之間相互的聯系。形象地說,學生眼中的數學知識就像是一條條相互平行的直線,它們沒有交點,形成不了完整的牢固的結構。正是因為這樣,造成了許多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卷、弱於動手,強於考試、弱於創造」的局面。《數學課程標准》認為,這些與課程結構有關的問題,應當通過調整課程結構解決。所以《教學課程標准》中把數學知識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內容。其中第四塊知識對於數學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提法,是對數學教學的一個全新視角,也是對數學教學的一大挑戰。所以積極開展有關的實踐與研究對於數學新課程實踐的順利進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如何有效的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進行這項實踐研究的前提,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由於年齡差別,在智力結構、身心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時應該呈現出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學生的定位差異性。低年級孩子興趣廣泛,但持久性短,對明顯的、有趣的事物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意識水平還很稚嫩。新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對1-3年級的實踐活動提出了三個目標: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人民幣的認識》時,將教室設計成了「文具超市」,每個孩子進行了角色分工,拿人民幣「買」回了自己所需要的文具,還有些孩子大膽的進行了討價還價。這些都是在孩子原有社會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課堂成了社會的縮影。低年級孩子通過不太復雜的開放、自主的活動,品嘗到了動手動腦探究的成功、愉悅。如三、四年級爭當儲蓄小專家(實踐活動),五年級的測量花圃的面積,六年級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得知時候可以利用課後調查長方體家用電器包裝盒的長、寬、高的數據,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了比的知識後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分小組測量大樹或樓的高度等。 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靈活、多樣化的,不一定非得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可以是小調查、小製作、小設計,也可以是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如一年級學習統計知識後的繪制「我的作業真棒」實踐活動反饋表,二年級學習確定位置後的「繪制上學路線圖」、「測定方向」,三年級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後的「你的房間有多大」、「家離學校有多遠」活動,四年級學習了簡單的統計之後運用統計知識進行的「六一活動中的數學問題」,學習了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後的班徽設計、家庭裝修中的鋪磚問題,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知識後的「設計正方體的展開圖」,等等。活動可以採用校內外結合的形式進行,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要求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完成,這一段時間可以延續幾周或者幾個月,即所謂「長作業」。 三、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先行於教材知識的,也可以是復習鞏固知識的。比如一年級學習元、角、分知識前讓學生去超市認識商品的標價,先行了解、接觸人民幣的單位,感知商品的價格。這對於學生的學習可起到一個先行組織的作用。再比如在五年級數學小數的計算後,我便在教室里開展了一次綜合復習已學知識的「生活中的小數計算」主題實踐活動。課前我布置學生回家搜集家裡的一些票據,如電話繳費單、電費單、水費單、超市購物發票、醫葯費收據等,要求學生看懂這些發票,了解如何收費及自己家裡有關的月開支情況。課上組織進行交流,並著重對學校每個月的電費、水費、電話費等進行計算。其間學生綜合地運用到了圖表、數、式等的知識,通過這個活動,學生首先感受到了生活中小數計算的普遍應用,感受到了小數計算與我們生活的息息相關,同時還學會了閱讀各種發票,了解自己家庭、學校的一些開支情況,並受到了節儉從我做起的教育。 四、要充分地展開一個過程。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充分展開了一個過程;(1)提出問題與要求階段;(2)實踐體驗階段;(3)解決問題階段;(4)表達與交流階段。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中的收獲與感受,教師都引導學生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擷取有代表性的小文章在學校自辦的刊物上刊出。 五、要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風靡美國和法國的小學科學教育方法「handson」(動手做)來到了我國。這一方法是通過讓教師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情境中,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對於強調動手實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而言,動手做的理念和方法非常實用。在很多的活動中,學生都要經過動手實踐。五年級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後的綜合活動「怎樣測量土豆的體積」,學生實實在在地過了一把親自動手的癮,也確實得出了測量的辦法。 六、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教材。它結合教材知識,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編寫了的內容可以是:有趣的變化、計算中找規律、生活中的可能性、拉綵帶、有趣的余數、神奇的小珠、擺數游戲、簡單推理、小馬虎、變與不變、生活中的估算、測量身高、體重、時鍾的學問、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分與合、我們的學校等等。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所以要發揮教師智慧,積極開發校本教材。下面我以《大樹有多高》為例,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六年級的綜合實踐:大樹又多高,教學時可分兩大環節:第一環節「量量比比」,先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教學前教師要做好活動的准備工作,如找好幾根同樣長的竹竿,准備好捲尺或米尺;學生測量時教師要巡視學生測量是否准確,操作有無錯誤等,盡量使測量出的數據准確些。第二環節「議議做做」,教師要啟發學生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大樹有多高」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採用怎樣的辦法來測量,然後分組測量,最後進行交流。當學生們都能採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出大樹高度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繼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仿照這一方法來測量出教學樓、旗桿等的高度。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序直接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挑戰,課前教師一定要考慮周全,做好小組活動的各種准備工作,以提高活動課的教學有效性。既然是一節活動課,就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後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因此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量量比比」——發現規律。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麼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並體會和發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議議做做」——應用規律,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並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准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使得數學學科知識在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拓展和加深,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和其他學科打通進行。

Ⅹ 如何提升數學課堂的「數學味 」

眾所周知做菜講究「口」味,京劇追求「京」味,舞蹈注重「韻」味,一節好的數學課肯定有著濃濃的「數學味」。什麼是「數學味」?也就是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要求人們在想問題和做事時追求數量精確性、過程嚴謹性、條理簡約性,數學問題的有效又合乎邏輯,思考與表達的高度概括性,數學概念高度的抽象性,這些都是數學味。說到底數學味就是數學精神,數學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數學美的所在。數學課該如何來上出「數學味」呢?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努力提升專業素養

有時候數學課堂上出現缺失「數學味」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理解出現偏差,或者是教師本身數學專業知識不扎實而造成的。毫無疑問,數學教學在傳授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還要發揮育人的功能。但由於認識的膚淺,教師往往不是從數學教學的內部去挖掘教育因素,而是以簡單的方式從外部添加,結果導致「數學味」淡化。鄭毓信指出:「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助於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嚴謹踏實、一絲不苟的作風;可以使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風格;可以使學生增強拼搏精神和應變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可以使學生具有數學上的直覺和想像力等等」。這些特有的素質和能力,是只有或主要通過數學的學習才能逐步培養形成的。顯然,這些特有的素質與能力也是構成「數學味」的重要元素,是當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認真挖掘和努力體現的。這需要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斷領會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二、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善於提煉具有數學本質的材料
翻開現在小學課本,圖片豐富,形象生動,不管是例題還是練習題都十分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樣生動的教材有助於小學生學習興趣地培養,圖文並茂的設計對還處在形象發展時期的兒童學習數學提供了很好的幫助,然而有數學味的數學語言和思考在書上卻不多。數學學科有著獨特的數學魅力,「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魅力要比一堂熱熱鬧鬧的數學生活化的課有意義得多」。例如:數學要培養學生的一種想像能力,在學習之初可藉助實物,但是漸漸地要學會脫離實物來進行思考,如果始終需要藉助實物來思考問題的話,就忽略了數學的簡約、抽象的特點,教學中的「數學味」被濃重的「生活味」掩蓋住了,學生也無法體會數學的簡單、抽象的美了。如在分數初步認識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經常會在課上設計切割物體的情景,比如讓學生分月餅、吃月餅或分西瓜、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數學生活化」就應該得到質疑。因為學生在切月餅和西瓜時,他們的數學思考已經淹沒在月餅、西瓜等色香味引起的其他想像中了,而把「平均」之類的數學思考拋在一邊。
三、設計問題要有目的性,排除課上「非數學」的干擾
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數學味,學生怎麼想、怎麼說,與教師設計的問題很有關系。例如:在看一副小雞圖的時候,我不是籠統地提出:「小朋友看到了什麼?」因為這樣學生難以想到要說數學方面的內容,於是我會問:「請用一個算式表示圖中小雞的數量」,學生就會往算式上想,也就是要學習的內容。也許現在,有些數學教師會認為設計的問題要有開放性,就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這是沒有錯的,但是,開放性應該是數學問題的開放性,而不是漫無邊際的開放;數學教學最重要的特徵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現,強調的是數學思維活動,而不是其他活動。課堂所設計的操作活動應該是數學思維活動。現在,數學課堂內大量運用活動形式開展數學內容的學習,這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徵,是值得提倡。但是,如果活動的內容不是數學所關注的,那麼對學習數學沒有半點幫助。如果一堂數學課這樣的活動多了,那就不是數學課了,數學課也就是失去了數學味。一堂數學課不能承載太多的額外任務。有些與數學無關的內容不是不要,而是要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之中。數學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這個大前提下,將相關的內容滲透在數學材料中,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與領悟,准確把握數學術語的含義。否則,數學課就失去了她本身的魅力。《數學課程標准》(教育部2011)強調觀察、實驗、猜測等探索性活動,部分教師由於不能把握數學上觀察、猜測的意義,將猜謎語式的活動也認為是數學上的猜測或猜想,誤導了學生,以致學生在課堂上盡是毫無目的地說出許多與數學毫不相乾的東西。數學課要上出數學味,只有在體現數學上下功夫,才會有精彩的課堂。任何熱鬧、嘩眾取寵的數學課是達不到數學教育應有的目標的。我們只有認真研讀數學教育理論,不斷探索數學教育實踐,才能上出有數學味的數學課。
四、讓學生熟悉數學語言,逐漸規范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的應用,也體現了學習數學的程度和對數學的理解程度。例如長方形的長、寬,正方形的邊長,平行、垂直,正三角形,正多邊形,循環小數,分數中的平均分,除法的意義中的包含除、平均除等等。這些在小學數學中的數學專用詞彙,不光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得精準、恰當,而且還要讓學生也學會運用這些數學語言進行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
首先,教學要重視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系統、完整的掌握。符號是數學語言的基本詞彙,定律、法則、公式和特定的表達程式構成了數學語言的基本語法規則,掌握好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進行交流,教學中要不斷地引導幫助學生將他的表達向更簡潔、更科學、更符號化的方向發展,即向符號語言與圖式語言靠攏,而不是停留在繁瑣的描述或淺層的心理感受上。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的數學語言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數學老師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上課要用規范嚴謹的數學語言,給學生一個示範作用。
五、學生會用數學思想方法思考問題
笛卡爾說過:「數學是使人變聰明的一門科學」。數學思想方法反映著數學概念、原理及規律的聯系和本質,是學生形成良好知識結構的紐帶,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橋梁。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斯苗兒指出:「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了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極限思想、符號化思想、集合思想、轉化、建模的思想以及猜想、驗證的方法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的獲得和反復的操練,貫穿始終的還有數學思想方法。如果說數學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一條明線的話,那麼蘊含在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就是一條暗線。教師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上,應該努力向抽象概括思維邁進。
關注數學味,決不意味著否定數學需要生活化,恰恰相反,這是在更高的層面上肯定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價值。為了更好地將「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讓全體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使一部分學生有更高的發展——獲得更多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傳承優良的數學傳統,避免數學學習處於「瀏覽」層面,我們必須讓數學課堂回歸科學與本質。

閱讀全文

與如何上出有數學味的綜合實踐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