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優秀的科普作品有哪些
我國優秀的科普作品有廳吵《時間簡史》、《古今數學思想》等。
科普作品:
科普作品,又稱「科普著作」,它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詞就是指科學普及的意思。科普豎伏頌作品傳統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現今也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其主要余鄭功能和目的就是宣傳普及科學知識,科普作品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擴大社會影響力,展現魅力科學。
科普作品所述內容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性。閱讀對象主要是不熟悉該學科的非專業人士。但這種專業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分開來。
B. 科技作品有哪些
如下:
1、《時間簡史》,作者是霍金。
2、《相對論》,作者是愛因斯坦。
3、《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作者是牛頓。
4、《物種起源》,作者是達爾文。
5、《本草綱目》,作者是李時珍。
6、《水經注旦態》,作者是酈模宴源道元。
7、《徐霞客游記》,作者是徐霞客。
8、《營造法式》,作者是李誡。
9、《齊民要術》,作者是賈思祥派勰。
10、《夢溪筆談》,作者是沈括。
社會上習慣於把 科學和 技術連在一起,統稱為「 科技」。實際二者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 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規劃。
C. 建國六十年以來的具有突出意義的數學發現與發明
建國之初有著名數學家 華羅庚,奠定了新中國的數學教育基礎,後來有個 陳景潤,把「歌德巴赫猜想」證明到倒數第二步,相當的偉大!
國際著名數學大師,沃爾夫數學獎得主,陳省身
1931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34軍獲碩士學位.1934年去漢堡大學從Blaschke學習.1937年回國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3年到1945年任普林斯頓高悶臘等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初赴美,旋任芝加哥大學教授.1960年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79年退休成為名譽教授,仍繼續任教到1984年.1981年到1984年任新建的伯克利數學研究所所長,其後任名譽所長。陳省身的主要工作領域是微分幾何學及其相關分支.還在積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極小子流形,網幾何學,全曲率與各種浸入理論,外微分形式與偏微分方程等諸多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陳省身本有極多榮譽,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1)及國家科學獎章(1975),倫敦皇家學會國外會員(1985),法國科學院國外院士』(1989),中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等。榮獲1983/1984年度Wolf獎,及1983年度美國科學會Steele獎中的終身成就獎.
2.享有國際盛譽的大數學家,新中國數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奠基人,華羅庚
華羅庚是一位人生經歷傳奇的數學家,早年輟學,1930年因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學習和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6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滲咐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運算元與方法。他共發表專著與學術論文近三百篇。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他身體力行,親自去二十七個省市普及應用數學方法長達二十年之久,為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3.僅次於哥德爾的邏輯數學大師,王浩
1943年於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畢業。1945年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哲學部畢業。194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聯邦工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大學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英國牛津大學作第二套洛克講座講演,又任邏輯及數理哲學高級教職。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學教授。1967年後任美國洛克叢罩純斐勒大學教授,主持邏輯研究室工作。1985年兼任中國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兼任中國清華大學名譽教授。50年代 初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後又被選為不列顛科學院外國院士,美籍華裔數學家、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哲學家。
4.著名數學家力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林家翹
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1年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3 年起先後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學院教授、榮譽退休教授。 林家翹教授曾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Timoshenko獎,美國國家科學院應用數學和數值分析獎,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他是美國國家文理學院院士(1951),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2),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從40年代開始,林家翹教授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整整一代人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從60年代開始,他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開創了星系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並為國際所公認。1994年6月8日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士。
5.我國泛函分析領域研究先驅者,曾遠榮
1919年入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部,一直讀到1927年7月。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耶魯大學學習並研究數學,1933年取得博士學位。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任教於清華大學(1938年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50年2月,受國立南京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孫光遠教授寫信聘請到南京大學任教直至退休,曾在南京大學建立國內最早的計算數學專業。長期從事泛函分析研究,是我國開展這一領域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在廣義逆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
6.我國最早提倡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的學者,趙訪熊
1922年考取北京清華學校。當時清華學校是公費留美預備學校,競爭激烈,在江蘇只招3名學生,他在眾多考生中名列榜首。畢業後即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系學習。他1930年在電機系畢業,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為研究生,且於1931年獲碩士學位。1933年他受聘回國在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教,1935年被聘為教授,從此一直在清華大學任教,參與創辦國內第一個計算數學專業。趙訪熊於1962年和1978年先後兩次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1980-1984年兼任新成立的應用數學系主任,並受聘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委員。他擔任過中國數學會理事、名譽理事。1978年至1989年擔任第一、二屆計算數學學會理事長及第三屆名譽理事長和《計算數學學報》主編等一系列職務。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我國最早提倡和從事應用數學與計算數學的教學與研究的學者之一。自編我國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積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及應用數學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7.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吳大任
1930年與陳省身以最優等成績在南開大學畢業,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1933年夏,在姜立夫的鼓勵下,吳大任參加了中英庚款第一屆公費留學考試,被錄取到英國學習。他本想到劍橋大學攻讀,因抵倫敦時間錯過了該校入學的時機,改入倫敦大學的大學學院,注冊為博士研究生。1937年9月初,吳大任到武漢大學任教,之後即隨武漢大學遷到四川樂山。後來長期擔任南開大學領導工作與教學工作,著、譯數學教材及名著多種。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研究領域涉及積分幾何、非歐幾何、微分幾何及其應用(齒輪理論)。1981年他任國家學位委員會第一屆數學組成員,《中國大網路全書數學卷》編委兼幾何拓撲學科的副主編以及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一和第二屆委員。
8.著名數學家,北大教授,庄圻泰
1927年考入清華學校,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1934年,熊慶來教授接受庄圻泰為自己的研究生,1936年於該校理科研究所畢業。1938年獲法國巴黎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雲南大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後,庄圻泰留任北京大學。此後除繼續擔任復變函數課程的教學任務外,他還陸續講過保角變換,擬保角變換,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等專業課。九三學社社員。長期從事函數論研究,在整函數與亞純函數的值分布理論上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亞純函數的奇異方向》,合編《AnalyticFunctionsOfOneCom·plexVariable》(在美國出版)
9.著名數學家,數學教育家,四川大學校長,柯召
1931年,入清華大學算學系。1933年,柯召以優異成績畢業。1935年,他考上了中英庚款的公費留學生,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深造,在導師L.J.莫德爾(Mordell)的指導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為線性型平方和的問題上,取得優異成績,回國後先後任教於重慶大學,四川大學。1953年,他調回四川大學任教至今。在這40餘年間,他以滿腔的熱情投入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數學人材,在科研上碩果累累。與此同時,他還先後擔任了四川大學教務長、副校長、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作為學術帶頭人和學校負責人,他卓有成效地抓了幾個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展基礎理論研究,發展應用數學,培養一批高水平的人材。其研究領域涉及數論、組合數學與代數學。在二次型、不定方程領域獲眾多優秀成果。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學部委員,許寶騄
1929年入清華大學數學系,1933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1936年許寶騄考取赴英留學,派往倫敦大學學院,在統計系學習數理統計,攻讀博士學位。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8年他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國後不久就發現已患肺結核。他長期帶病工作,教學科研一直未斷,在矩陣論,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發表了10餘篇論文。195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中國開創了概率論、數理統計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內曼-皮爾遜理論、參數估計理論、多元分析、極限理論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統計分析學科的開拓者之一。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數學系主任,段學復
1932年考入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時稱為「算學系」)。 1936年夏,段學復獲得理學士學位,畢業留校任助教。1941年8月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教授,自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北京大學數學系系主任近40年。長期從事代數學的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論特別是指標塊及其在有限單群和有限復線性群構造研究中的應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指導學生用表示論和有限單群分類定理徹底解決了著名的Brauer第39問題、第40問題。在代數李群研究方面與國外學者合作完成了早期奠基性成果。在有限P群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數學應用於國防科研和國防建設方面作了大量工作。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2.我國拓撲學的奠基人 江澤涵
畢業於南開大學,1927年參加清華大學留美專科生的考試,考取了那年唯一的學數學的名額,後在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留學,1930年獲得博士學位。1930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做研究助教。1931年起,長期擔任任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並任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曾兼任理學院代理院長。數學家,數學教育家。早年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數學系主任,為該系樹立了優良的教學風尚。致力於拓撲學,特別是不動點理論的研究,是我國拓撲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委員。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國科學院。1951年3月《中國數學學報》復刊(1952年改為《數學學報》),1951年10月《中國數學雜志》復刊(1953年改為《數學通報》)。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召開建國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了數學發展方向和各類學校數學教學改革問題。
建國後的數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華羅庚的《堆棧素數論》(1953)、蘇步青的《射影曲線概論》(1954)、陳建功的《直角函數級數的和》(1954)和李儼的《中算史論叢》(5輯,1954-1955)等專著,到1966年,共發表各種數學論文約2萬余篇。除了在數論、代數、幾何、拓撲、函數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史等學科繼續取得新成果外,還在微分方程、計算技術、運籌學、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許多論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培養和成長起一大批優秀數學家。
60年代後期,中國的數學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癱瘓、人員喪失、對外交流中斷,後經多方努力狀況略有改變。1970年《數學學報》恢復出版,並創刊《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的論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國數學家在函數論、馬爾可夫過程、概率應用、運籌學、優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創見。
1978年11月中國數學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數學的復甦。1978年恢復全國數學競賽,1985年中國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81年陳景潤等數學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勵。1983年國家首批授於18名中青年學者以博士學位,其中數學工作者佔2/3。1986年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加入國際數學聯合會,吳文俊應邀作了關於中國古代數學史的45分鍾演講。近十幾年來數學研究碩果累累,發表論文專著的數量成倍增長,質量不斷上升。1985年慶祝中國數學會成立50周年年會上,已確定中國數學發展的長遠目標。代表們立志要不懈地努力,爭取使中國在世界上早日成為新的數學大國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國科學院。1951年3月《中國數學學報》復刊(1952年改為《數學學報》),1951年10月《中國數學雜志》復刊(1953年改為《數學通報》)。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召開建國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了數學發展方向和各類學校數學教學改革問題。
建國後的數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華羅庚的《堆棧素數論》(1953)、蘇步青的《射影曲線概論》(1954)、陳建功的《直角函數級數的和》(1954)和李儼的《中算史論叢》(5輯,1954-1955)等專著,到1966年,共發表各種數學論文約2萬余篇。除了在數論、代數、幾何、拓撲、函數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史等學科繼續取得新成果外,還在微分方程、計算技術、運籌學、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許多論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培養和成長起一大批優秀數學家。
60年代後期,中國的數學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癱瘓、人員喪失、對外交流中斷,後經多方努力狀況略有改變。1970年《數學學報》恢復出版,並創刊《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的論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國數學家在函數論、馬爾可夫過程、概率應用、運籌學、優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創見。
1978年11月中國數學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數學的復甦。1978年恢復全國數學競賽,1985年中國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81年陳景潤等數學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勵。1983年國家首批授於18名中青年學者以博士學位,其中數學工作者佔2/3。1986年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加入國際數學聯合會,吳文俊應邀作了關於中國古代數學史的45分鍾演講。近十幾年來數學研究碩果累累,發表論文專著的數量成倍增長,質量不斷上升。1985年慶祝中國數學會成立50周年年會上,已確定中國數學發展的長遠目標。代表們立志要不懈地努力,爭取使中國在世界上早日成為新的數學大國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國科學院。1951年3月《中國數學學報》復刊(1952年改為《數學學報》),1951年10月《中國數學雜志》復刊(1953年改為《數學通報》)。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召開建國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了數學發展方向和各類學校數學教學改革問題。
建國後的數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華羅庚的《堆棧素數論》(1953)、蘇步青的《射影曲線概論》(1954)、陳建功的《直角函數級數的和》(1954)和李儼的《中算史論叢》(5輯,1954-1955)等專著,到1966年,共發表各種數學論文約2萬余篇。除了在數論、代數、幾何、拓撲、函數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史等學科繼續取得新成果外,還在微分方程、計算技術、運籌學、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許多論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培養和成長起一大批優秀數學家。
60年代後期,中國的數學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癱瘓、人員喪失、對外交流中斷,後經多方努力狀況略有改變。1970年《數學學報》恢復出版,並創刊《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上發表《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的論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國數學家在函數論、馬爾可夫過程、概率應用、運籌學、優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創見。
1978年11月中國數學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數學的復甦。1978年恢復全國數學競賽,1985年中國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81年陳景潤等數學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勵。1983年國家首批授於18名中青年學者以博士學位,其中數學工作者佔2/3。1986年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加入國際數學聯合會,吳文俊應邀作了關於中國古代數學史的45分鍾演講。近十幾年來數學研究碩果累累,發表論文專著的數量成倍增長,質量不斷上升。1985年慶祝中國數學會成立50周年年會上,已確定中國數學發展的長遠目標。代表們立志要不懈地努力,爭取使中國在世界上早日成為新的數學大國
D. 數學可以做什麼科技作品也就是關於數學的科技小發明
創新小發明製作方法1、自製羽毛球
准備材料:空飲料瓶一隻,泡沫水果網套兩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彈子一隻。
製作過程:
1.取250毫升空飲料瓶一隻,將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然後,將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麼樣?
2、自製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3、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4、自製手電筒
具體製作方法是:將一隻廢易拉罐(如露露飲料罐)起掉一頭蓋子,另一頭用圓頭榔頭敲凹。用厚瓦楞紙板捲起兩節一號電池,電池正極朝上、負極朝下裝入罐中。找一個合適的塑料蓋(如神奇大大卷的盒蓋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飲料罐上),在盒蓋中央挖一個圓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燈泡插緊為宜。將燈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尋線兩端剝去線皮,一端繞在燈座上,另一端從塑料蓋側面扎一個小孔穿出。將塑料蓋蓋在易拉罐上。檢查一下,燈泡、電池是不是緊密接觸。到這里一次性手電筒就做好了。使用時,用大拇指把從側壁穿出的導線按在從拉罐無油漆的焊縫上,手電筒就會發光,大拇指離開導線跳起,手電筒就滅了,使用非常方便。
5、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柱外的鐵絲兩頭扳折成90°,各留5厘米即可。把圓柱塞入反光碗的圓孔內,再將鐵絲兩端插在一塊泡沫塑料或木質底板上。將一根細竹簽的兩頭削尖,一頭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圓柱上,另一頭插上一小塊土豆。把該裝置放在太陽下,讓反光碗朝著太陽方向,然後,耐心調節竹簽長度,讓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於發光焦點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會被太陽光烤熟,發出香味。
6、自製 彩色蠟燭
材料:彩色蠟筆、蠟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如1.25升的可樂瓶子),整齊地剪去蓋子的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熱水中,並攪拌裡面的蠟,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開水。不過要請父母幫忙,或在父母的監護下進行這個步驟。
3.把熔化的液體倒人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塊兒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喲。至於原因嘛,往下看。當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
4.原來的蠟冷卻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彩色蠟筆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7、自製壁掛花籃
材料與工具:雪碧飲料瓶兩個、膠水、刻刀、剪刀。
製作方法:
1. 將一隻雪碧飲料瓶的綠色底套取下,剪成蓮花狀,翻轉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綠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寬的綠色環,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頸,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長8厘寬的寬頻一條,和3厘米寬的窄帶若干條。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條上刻出花紋如圖 3,然後將這些窄條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綠色環中。
5. 取另一隻飲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長的蒴葉。
6. 將花籃釘在牆上,插入葉子、鮮花,壁掛式花籃就做成了。
8、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一張塑料膜,剪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E. 求一些關於數學的科技小發明
我以前在初中和高中也有過一些小小的畝慎創新,對以後很有用。
你好,不知迅冊敬道你學過沒有學過幾何,知不知道橢圓,我給你一點提示,你可以做一個畫橢圓的工姿睜具,思維要在於創新。我以前也做過一些小的科技發明。如果你做成了,一定在高考前能夠加分的,20分。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希望能幫上你的忙,我們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