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圖表應該怎麼學

數學圖表應該怎麼學

發布時間:2023-04-17 21:00:35

❶ 數學的統計圖表題如何閱讀

網上有媽媽曬孩子二年級的數學卷子,關於統計圖表的問題。

題目是:你從表中發現了什麼?你想說些什麼呢?

這是閱讀統計圖表的基礎,以後遇到復雜的圖表也可以把它變簡單了。

以前聽輔導班老師講,給孩子講數學怎麼講也講不明白,後來發現孩子閱讀不好,題讀不懂。

看樣子閱讀真的是基礎,看了這道題,你想說些什麼呢?

我想說:小時候不愛學語文的孩子,當心數學學不好,長大當不上好警察。

大手拉小手:童書作者、翻譯

關注科學童書閱讀與寫作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大手拉小手的閱讀花園

❷ 數學思維導圖怎麼做

數學思維導圖的構建模式是先確定中心主題,引出子主題,再將子主題劃分為不同層次。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使用最簡單的語言確定要繪制的數學主題,以「角度測量」為例,如下圖所示。

注意事項:

上述思維導圖里,由角引出了射線的定義角和射線之間,畫一條關系線,方便我們把知識點串聯起來即可。

❸ 二年級數學下冊用舉手統計法怎麼畫圖寫

舉手統計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統計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收集數據,分析結果。下面我們就來用舉手統計法畫一張二年級數學下冊的圖表:

首先,我們將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25人。然後,讓每組學生都舉手,說出自己學習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情況,有「很好」、「好」、「一般」和「不好」四種情況。最後,我們將每組的結信灶族果記錄下來,用柱狀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如下:

很好 | 好 | 一般 | 不好
----|----|----|-----
10 | 15 | 5 | 5

從上圖滑弊可以看出,本班學生辯陪學習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情況較好,有10人表示「很好」,15人表示「好」,5人表示「一般」,5人表示「不好」。

❹ 數學畫分類表怎麼畫

要畫一個數學的分類表,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在紙上畫一個矩形,作為分類表的框架。
根據需要,在框架內部畫出若干行和列,用於分類。
在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上,寫出各個分類的名稱。
在每個單元格內,填寫相應的數據或信息。
根據需要嫌凱野,可以在表格的底部或右側添加小計或總計行,用於統計數據。
最後,為表格添加標題,並標孫答明數據的單位或者時間范圍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數學分類表的具體細節和形式可能會因具體內容而異,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芹喊

❺ 用百圖教數學 百張圖表的游戲、拼圖和模式識別

百圖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可幫助幼兒數到 100、按 2、5、10 數數、乘法和查看計數模式。

您可以根據學生自己填寫的百張圖表工作表 與學生一起玩計數游戲,或者您可以列印出預先填寫了所有數字的百張圖表。

從幼兒園到三年級經常使用百分表支持許多計數概念。

幫助查看模式

使用這個預填的百圖(pdf 格式)或讓您的學生在這個空白表格中填寫他們自己的。當學生填寫圖表時,孩子將開始看到出現的模式。

你可以問這個問題,「用紅色圈出圖表上以「2」結尾的數字。或者,類似地,在所有以「5」結尾的數字周圍放置一個藍色框。詢問他們注意到了什麼以及為什麼他們認為會發生這種情況. 用以「0」結尾的數字重復這個過程。談談他們注意到的模式。

您可以通過按 3、4 或任何乘數計算並在這些數字中著色,幫助學生練習圖表中的乘法表。

數數游戲

為了節省紙張,您可以為學生提供 一百張圖表的層壓副本, 以便更快地訪問和可擦除的標記。有很多游戲可以在一百張圖表上進行,幫助孩子們學習數到 100、位置和數字順序。

您可以嘗試的簡單單詞問題包括加法功能,例如「10 比 15 多多少?」 或者,您可以練習減法,例如「3 小於 10 是多少」。

跳數游戲是一種有趣的方式來教授基本概念,使用標記或硬幣覆蓋所有 5 或 0。讓孩子在不偷看的情況下說出下面的數字。

與「糖果樂園」游戲類似,您可以讓兩個孩子旁則在一張圖表上一起玩,每個玩家都有一個小標記和一個骰子。讓每個學生從第一個方格開始,按數字順序在圖表中移動,然後跑到最後一個方格。如果你想練習加法,從第一個方格開始。如果你想練習減法,從最後一個方格開始,倒著做。

讓數學成為一個謎題

您可以通過將列(縱向)切成條來教授位置值。你可以讓學生們一起把這些條帶重新排列成一個完整的百張圖表廳晌。

或者,您可以將一百張圖表切成大塊,就像拼圖一樣。讓學生把它拼湊起來。

讓數學成為一個謎

你可以玩一個叫「太大太小」的游扮啟鋒戲,有一大群孩子和一百張圖表。您可以將其基於整個百圖。您可以預先選擇一個數字(在某處標記它,然後將其隱藏)。告訴小組你有一個從 1 到 100 的數字,他們必須猜出來。每個人輪流猜測。他們每個人都可以說一個數字。您將給出的唯一線索是,如果數字超過預選數字,則「太大」,或者如果數字小於預選數字,則「太小」。讓孩子們在他們的百分表上標出被你的「太大」和「太小」的線索所抵消的數字。

❻ 怎樣從零開始學數據可視化圖表製作

1. 可視化是連接用戶和數據的橋梁,是我們向用戶展示我們的成果的一種手段,因此可視化並不是非常特化的研究領域,它可以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和創建途徑檔態。作為非計行首源算機專業的人員,你可以芹御藉助現有的程序和軟體,根據自己數據的特點,繪制清楚直觀的圖表。Excel,SPSS,Google Public Data 等。一些博客也會介紹常用的可視化工具,比如 22個免費的數據可視化和分析工具推薦。2. 如果你擁有一定的編程基礎,可以嘗試使用一些編程或者數學工具來進行自定義圖表繪制,比如 Mathematica,R,ProtoType等。3. 更進一步,你就可以用編程語言來寫自己的可視化系統了。這樣你就會有很自由的發揮空間和操控能力,數據處理,表現形式,交互方式等都可以有很自主的設計。4. 入門書的話,你可以去看看 Edward Tufte 的一些書籍。

❼ 《條形統計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沒團皮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條形統計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條形統計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徵:橫坐標是統計的物品種類、縱坐標是統計的物品數量。

2.能根據前後統計圖的對比,明白條形統計圖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多少,並能獨立製作完成條形統計圖。

3.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每組桌面玩具:齒輪積木8個、雪花積木5個、子彈積木7個、圓圈3個、聰明棒6個。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空白條形統計圖。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你們身後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積木啊?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積木?他們有多少個呢?

小結:哦,像這種先把要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後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2、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統計。

(1)幼兒按要求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物品的數量。

師:在統計的時候呢,一桌5個小朋友,擔會請小朋友自己去選擇,統計一下你們桌上的東西並把統計結果記錄在桌上的統計圖上。在統計的時候可要細心一點,別統計錯了。

(2)交流統計結果,鞏固、復習簡或碧單的統計方法。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老師把他的統計結果記錄在大的統計表裡)

小結:從這張圖上你們能看出統計了哪些東西?他有多少嗎?(一起看圖說一說)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里也有一張統計圖,你能看懂這張圖嗎?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他表示什麼意思?有什麼用?(重點引導孩子從橫縱坐標上看出物品的數量)

(2)比較前後兩張統計圖。

師:這張統計圖和剛才我們畫的統計圖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用條形來製作統計表呢?(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種物品數量多,哪種數量少)小結:小朋友們的眼睛真厲害。那像這種有橫坐標、縱坐標,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圖,我們就叫他條形統計圖。在條形統計圖上,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條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數量的多少。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嗎?老師幫你們每個人准備了一張空白的條形統計圖,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在這張條形統計圖上該怎麼記錄呢?在記錄統計物品的數量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記錄呢?(要看縱坐標上的數字)

(2)幼兒根據原來統計圖上的數據,動手製作條形統計圖。

師:請小朋友拿出剛才枯差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上的統計結果,把他們製作成一張條形統計圖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麼?你能從你的統計圖上一下子就看出來什麼積木最多?什麼積木最少嗎?誰也想來說一說?

5、活動延伸。

欣賞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你們在生活中見過條形統計圖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麼?有多少?你怎麼看出來的?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麼東西最多?什麼最少嗎?

結束: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下課後,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條形統計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生成

作為一線教師,管理班級物品不丟失是常規工作。到了大班後,隨著孩子們能力的增強,我們經常會請他們幫忙來數數量較少的東西。雖然每次都是請一兩個孩子,可總會有許多孩子積極地來幫忙。看到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我便想到通過統計班級物品,讓孩子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條形統計圖淺顯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便於比較多少,還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較為規范的統計概念及方法,對其終身發展也有一定的價值。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和物質的、直觀的現實世界發生了直接的接觸,同時也就意味著開始了與隱藏在直觀的現實世界背後的數學世界發生了這樣那樣的聯系,也就意味著他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個由一定的「數」,按一定的「形」和「序」構成的數學的世界,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新《綱要》要求:「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教育應著眼於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熟悉的自然資源和感興趣的事,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每組桌面玩具:穿線板12個,小機器人9個,套筒7套;

2、條形統計圖範例一幅;

3、小統計圖人手一張,水彩筆,白紙。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統計的興趣。

師:好幾天沒有清點我們最喜歡的玩具了,今天我請全班小朋友都來幫忙數一數,願意嗎?

幼兒:願意。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平時老師請一兩個孩子幫忙數玩具就已經讓多數孩子羨慕不已了,所以,我的這個求助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強烈回應,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感知探索,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1)鼓勵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玩具的數量。

師:不過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認真聽好哦:每組小朋友數一數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幾個,然後把你數的結果記錄在白紙上。

(2)交流統計結果,學習簡單的統計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你用什麼方法記錄的。(記錄結果:點點、照樣子畫下來、畫對勾等。)

總結統計方法:先畫出標記,再記錄出數量。

(了解幼兒的前經驗及當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兒探究學習的基礎。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嘗試記錄玩具的數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正確判斷幼兒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兒在原有經驗和想法上發展和建構的新經驗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這個環節中幼兒的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有的幼兒可以較為完整地記錄出玩具的數量,如:畫出一個套筒,在它的後面點了7個點或7個對勾,這是來自中班時一節統計圖形數量的活動的經驗。也有的孩子將數學的記錄概念表現為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如:在一張紙上滿滿地畫了12個穿線板、9個機器人、7個套筒。也有的幼兒沒有完成記錄任務。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認為:兒童也可成為傳授者,即「兒童教兒童」。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這些孩子從同伴那裡獲取到了新的經驗,為下一個環節打下了基礎。)

3、觀察認識條形統計圖。

(1)出示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同伴的統計方法。

我們剛剛的記錄中哪種玩具最多?哪種最少?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張圖上記錄了誰的數量?怎麼看出來的?它們各有幾個?你怎麼知道的?誰的數量最多?誰最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穿線板比機器人多幾個?誰能不用點數就看出了套筒有幾個?

(2)討論總結:這種記錄表和你剛做的記錄表有什麼不一樣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記錄表?這種記錄表有個名字叫條形統計圖。

(在師幼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明確和支解,將其放大拋給幼兒,聚攏幼兒的探究視點,把握幼兒活動的方向,引發幼兒進行新的探究。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於孩子沒有書寫數字的經驗和能力,對記錄出的玩具數量還要再通過點數來比較數量,這時我的一個問題「怎樣讓別人不用數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讓孩子的探究慾望再次燃起,並將孩子的視點引入到條形統計圖上。通過問題的步步深入,引導幼兒自己感受到條形統計圖的優點。通過討論兩種記錄表的不同,自己找出製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並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與原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說出自己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以促進幼兒養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

4、操作體驗,學習製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紙,引導幼兒討論製作方法。

(2)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動手製作成條形統計圖。

為幼兒提供統計的物品有:幼兒的男女人數和客人老師數,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動的形式學習數學,非常受幼兒的歡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主動學習,進一步感知、體驗了條形統計,使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輕松獲得簡單的數學經驗。真正使數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孩子們從中體驗到數學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統計。

5.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很棒!回到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家裡的'物品好嗎?統計好了明天帶過來貼到展示牆上,大家互相看看,講講。

(幼兒園的延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種延續,為孩子更好地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供了可持續性發展的契機。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也應用於生活實踐,幼兒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只有應用於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活動反思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在幼兒的一日生活里到處充滿數學。我們教師的數學教育目標便是,將幼兒在生活中零散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通過本節教育活動的進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選材貼近幼兒生活,並且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為幼兒生活問題的解決方式,讓幼兒在嘗試、交流、探索中快樂地學習,並從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的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統計方法的獲得來自於孩子之間的交流,沒有教師生硬的傳授。幼兒在同伴的互動中學會了統計、記錄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動中最成功的環節是認識、學習條形統計圖。我的提問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讓幼兒充分感知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優點和製作方法,讓幼兒絲毫沒有被動學習的感覺,大家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通過幼兒對一個個問題的思考,使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及製作方法在他們的大腦中建構起來,為下一步動手製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課後的延伸活動再次體現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孩子們帶回的統計表展示在牆上,成為孩子們活動之餘的交流焦點。更有孩子提出問題:「我們家裡的筷子很多,一張紙上畫不下那麼長的條條,怎麼辦?」我把這個問題和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讓幼兒更加深入地學習統計更多物品時條形統計圖的運用。

《條形統計圖》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構圖特徵。

2、學習通過統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准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4盒蠟筆水果圖片若干小熊仔一對。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麼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節)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願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計水果並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1—4。5—8 9—12 13—16)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後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麼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塗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塗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麼看出來的?(引導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計數條」)

6、你們也沒數怎麼就能知道呢?(介紹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計的信息。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計圖再次統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後集體展示幼兒的統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麼看出來的?」

五、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1、師:「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麼時候會用到統計。」

2、分享圖片:分別觀看幼兒身高、夏季氣溫、熱門動畫片、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六、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小朋友們都很棒!晚上回家我們也用這種方法幫助爸爸媽媽來統計一下他們的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徵,尤其是條形統計圖中橫軸、縱軸表達的意義及製作條形統計圖時直條對應數據是本節課著重要突破的知識點。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突破難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以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真討論真探究了

與以前類似教學相比,統計教學往往熱鬧有餘,而思考不足,學生的能力並沒有多大提升。我認為這節課學生是有收獲的。知識的難點真的是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的。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緊扣難點,圍繞「1、你知道縱軸上的這些數量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嗎?2、標數據的直條該如何確定高度呢?3、為什麼要在直條頂端標出相應的數據?」展開討論先讓學生再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發散他們的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有說的機會。完成後用展台展示學生作業,請同學互相觀察「他畫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嗎,完美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讓他們指出同伴們的優缺點,我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三、教師引領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展開思維碰撞。 在大組交流中不斷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縱軸上數量的設計,提供一組數據,請學生來設計縱軸數據,即一格表示多少數量,要參看原始數據,以及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准確定位直條的高度。溝通學生知識儲備,運用平均分的知識准確把握數據,從而定位直條的高度。

小網路: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制的各種圖形。

❽ 小學二年級數學題畫圖怎麼畫

藉助畫圖解題,它是孩子打開解決問題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很多問題都可以很快速的求解,比如幾何問題、路程問題,如果光靠想是很難想出答案的畫圖就一目瞭然,下面我們舉幾個栗子來看看。

1、平面圖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可以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如,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O,求原來兩數的積。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系。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時各行的距離,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這樣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5、表格圖

有些問題,通過列表不僅能分清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而且便於區分比較,起到良好的審題作用。

如,小明3次搬運15塊磚,照這樣計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塊磚?

根據條件、問題,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3次

15塊

又搬4次

共搬?塊

從表中不難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塊,這兩個數量不相對應,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塊,列式為:

15÷3×(3+4)=35(塊)

另一種思路為,先求又搬4次搬的塊數,再加上原有的塊數,就是共搬的塊數。列式為:

15÷3×4+15=35(塊)

6、思路圖

有些問題因為分析的角度不同,因此解題的思路也不同。通過畫圖能清楚看出解題思路,便於分析比較。

如,有一個伍分幣、4個貳分幣、8個壹分幣,要拿出8分錢,一共有多少種拿法?

這道題從表面港一點也不難,但是要不重復。不遺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說出來也不容易,可以用枚舉法把各種情況一一列舉出來,把思路寫出來。

五分幣(1個)

1

1

貳分幣(4個)

1

1

2

3

4

壹分幣(8個)

1

3

6

4

2

8

拿的方法

從圖表中可以清楚著出不同的拿法。此題一共有不重復的7種拿法。

❾ 如何巧借圖表分析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

小學數學中把含有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用語言或文字敘述出來,這樣所形成的題目叫做應用題。任何一道應用題都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條件,第二部分是所求問題。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組成了應用題的結構。解答應用題的關鍵在於理解數量關系,數量關系可以用圖表來表達,通過讓學生畫圖表,再加以分析數量間的關系,使問題迎刃而解。
一、對圖表分析法重要性的認識是前提
數學應用題對於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小學生來說,由於文字敘述比較抽象,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因此理解起來困難較大。如果不掌握一種直觀而又科學的分析方法,不斷開拓解題的思路和提高解題的能力,長此以往將極大地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圖表法作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數學思維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愉快的學會解決復雜關系的應用題,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思維能力,還可調動學生解答應用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藉助於圖表法解題,可以化抽象為具體
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知識構架和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題目已知條件和未知問題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用圖表的形式表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深奧的數學問題變得直觀、形象、具體。
(二)藉助於圖表法解題,可以化繁為簡
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涉及數量多、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往往讓學生難以理清彼此間的關系,藉助圖表中的線段表示法可以准確地找出數量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從而理清頭緒,比較容易地解出要求的問題。
(三)藉助於圖表法解題,可以化知識為能力
運用圖表法解應用題的前提是學會閱讀題目,通過閱讀弄清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之間的關系,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在畫圖過程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變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
二、對數學中數量關系的准確分析是關鍵
數量關系是指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之間的關系,只有搞清數量關系,才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恰當的選擇演算法,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式子,通過計算進行解答。數量關系分析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尋找題中的數量;第二步是明確各數量間的關系;第三步是解決各個產生的問題。下面以一道例題的教學從以下幾方面來談數量關系分析法的運用。
如:「學校舉行書法大賽,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3倍,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師:題中有幾個數量呢?生:三個。師:哪兩個數量之間有直接關系呢?生: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是三年級3倍。師:這兩個數量間的關系讓我們頭腦中產生一個什麼問題呢?生:四年級有多少人參加比賽?師:怎樣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師:現在又多了一個數量:四年級有105人參加比賽,那麼哪兩個數量間又存在關系呢?根據他們的關系可以產生一個怎樣的問題?生: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四年級有105人參加比賽。問題是:三四年級參加比賽一共有多少人?師: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樣列呢?生:105+35=140(人)。師:根據現在已經產生的數量,又有哪兩個數量間的關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級參加比賽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級參加的人數比三、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多12人。師:這兩個數量間的關系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呢?生: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師:那麼解決最後問題的算式怎樣列出呢?生:140+12=152(人)
三、培養學生具有熟練的圖表能力是基礎
圖表法因其直觀性與實用性,在解決數學應用題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而言,如何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成具體直觀的畫面,完成從文字到圖表的抽象過程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接觸應用題開始,就進行相關方面的訓練,循序漸進地提高審題的能力和畫圖的水平。一般來講,可通過 個方面的科學訓練,以達到准確熟練地實現從文本文字轉換成圖畫符合。
(一)教師要躬親示範做好榜樣
要求教師在解題中形成運用圖表法的習慣,從最基本的「1」開始,比如1個蘋果可以用圓圈來表示,一個人可以用一豎橫來表示,一段路程可以一橫來表示,手把手來教會學生葫蘆畫瓢,仿照一步一步來畫, 找准數量關系,切不可急於求成。
(二)教師要因材施教做好指導
隨著學生對「1」這個概念的理解,學生可以由此推及到大的數量,比如20米長如果真用20米畫那困難大了,教師可指導學生用1厘米或者是3厘米、4厘米來表示長度,其中的1份代表多少厘米,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通過畫圖可以清晰地表示出來。在具體過程中要將讀題、口述、畫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數量關系與圖畫的有機統一。
(三)教師要適時放手做好點撥
待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後, 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畫, 可以按照教師平時說的去表示,也可創造性地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去畫,只要科學、合理、直觀地反映數量關系即可,而且要遵循簡潔明了的原則,教師可給以適時的點撥,不斷培養學生的使用圖表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自覺性,同時也可讓學生分組合作交流,評選出最優方案,不斷提高學生的圖表解析問題的能力。
實踐證明, 圖表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的優點,完全符合小學中低段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特點。如果學生從小掌握了藉助圖表輔助解題的方法,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大大的提高, 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將有很大的幫助。

❿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圖表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教師悶喊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形成用圖表法的習慣;2、使用圖表法時要教師要做好引導螞明野;3、使用圖表法時要注槐慧重它的直觀性。

閱讀全文

與數學圖表應該怎麼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