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上應該關注什麼
學校的研討課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今天做課的是一年級的兩位老師王老師和路老師,她們執教的是同一節內容---《重疊問題》。這節的內容在原來的老教材中僅作為課後的思考題出現,供學有餘力的孩子拓展思維。今年教材改革後把它作為數學廣角內容列出來供所有孩子學習,這說明新教材對這塊內容的要求有所變化。既然作為數學廣角內容來研究,證明比普通的學習內容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相對於一年級才入學三個月的六歲孩子來說,的確理解起來不易。但經過王老師和路老師的精心准備,把有難度的一節課像走泥丸一樣演繹了下來,而且學生學完後個個喜笑顏開,理解的非常透徹。縱觀這節課,兩位老師有以下共同的優點值得我學習。 一、時刻注重課堂上人人參與 首先、一開課的口算,先讓全體學生看屏幕上的算式自由說得數,然後再指名說得數,其他學生當裁判。其次、全體學生同時擺學具,個別學生上講台在黑板上擺,擺完後,訂正時,讓全體學生邊讀題邊檢驗自己擺的是否正確,一改過去讓黑板上學生說擺法,其他學生看的做法。最後,學生寫算式時,先讓全體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寫算式,然後指名說不同的演算法。再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每個算式是否符合題意。自始至終老師始終把全體學生放在眼裡,做到了課堂是人人都參與的場所。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學的真實,記得牢固,用的靈活。兩位老師在課堂上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學的積極主動,如讓學生站站隊,動手擺擺學具,畫一畫等,把要我學演繹成了我要學。特別是老師們和藹可親的笑容,說話平和的語氣,不光讓學生,就連我的聽課者都感覺願意參與課堂中。 三、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們小學里的知識點並不多,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後續學習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慣養成教育在兩位老師的課堂中貫徹落實得更好。 1、讓學生的目光始終注視著老師,不走神。王老師還別出心裁的設計了大眼睛獎,隨時表揚發放。 2、 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因為一年級孩子識字量小,在讀題時,讓全體學生把書平放在桌子上,手拿鉛筆邊讀邊點,讀到不認識的字隔過去,注意聽別人怎麼讀的,一會兒再把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然後再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這樣經過反復讀題,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也便於學生理解題意。 3、 操作前要求的習慣。 聽過很多低年級的課,一遇到有學具操作的環節,課堂秩序就混亂,學生操作結果五花八門,究其原因,操作前不明白操作要求。可是在這兩位老師的課堂上都很注重讓學生先聽老師的要求,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學具。要求是:一邊讀題,讀一句,擺一擺,邊讀邊擺。所以學生操作的有條不紊,擺的效果也很好。 四、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常常頭疼的是老師上面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在下面玩東西,做小動作,一個學生回答,還沒說完其他學生就手舉過頭:「老師,叫我吧!」而且很多同學的回答都是重復性的語言,浪費了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降低了課堂效率,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培養學生聽課習慣方面王老師做的尤其好,有同學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時刻提醒其他學生,要認真聽,一會兒他說不對的你來說,他說不到的你來補充。而且還提到看誰最會尊重別人,別人回答你聽得認真,你回答時別人也會認真聽,你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所以課堂上當王老師問道有沒有不同意見時,其他同學的回答沒有一個是重復的。短短的三個月孩子們良好的傾聽習慣真令我嘆服。 五、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常言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得當事倍功半。從一開課老師就讓學生多讀題,讀完後先讓學生猜一猜結果。然後教給學生猜想後再用學具擺一擺驗證,沒有學具時可以畫一畫驗證,通過不同方式驗證自己的猜想,理解後尋找解題算式方法。老師最後告訴學生,學數學就要學會猜想,猜想後還要想辦法驗證自己猜想得是否正確,最後列式計算,這是學數學的一般方法。從一年級就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六、培養孩子思維的靈活性。 當學生出現一種解法後,老師啟發學生思考,有沒有其他的想法,鼓勵學生積極動腦,用多種思路解決同一個問題。當學生用不同的思路解決了同一個問題後,讓他們同桌兩人一組說說每種解法的思路,較好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總之,聽完兩位老師的課,使我再次深刻領悟到小學數學教師課堂上應該關注的內容:1、使課堂成為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運動場;2、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4、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5、讓學生掌握學數學的方法;6、培養學生會思考,善於思考。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設法喚起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教師發現學生作業中的普遍性錯誤,先要自我檢查,這樣會使學生受感動,自覺去糾正錯誤;謹枯轎
2、敗衡鋪設台階,引導探索。教學中適當地分解知識難點,合理劃分課堂教學層次,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讓學生嘗到探索之樂、成功之樂;
3、抓好測試,善於訓練。學生對學習成績是很敏感的,分數對情緒的刺激亦是很大的。測試時,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要求,分類評價,發揮測試的反饋功能作用;
4、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主動權,才能使思維活動更加持久,更加深入,從而促進學祥肆生智力發展。
3.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差異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教育教學更加註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情感價值觀的形成。在新課程改革的倡導下,小學數學課程更加註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更加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此,廣大數學教師一方面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讓全體同學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都能夠達到教學要求,另一方面要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那麼,如何使這種情況落到實處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簡單談一下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教師當成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主宰著課堂教學的進程,完全支配和控制著學生的發展,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完全處於被動,只是一味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地位過於崇高化,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固化,使學生思維發展受到阻礙。而在新課程改革的倡導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指出,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轉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做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要和學生做親密無間的朋友。「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會使學生願意學習其所教授的內容。而且,教師可以通過言傳身教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評價和鼓勵,即使當學生回答問題不準確或不完整時,教師也不要予以指責,要合理地給予幫助。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正確地予以引導,鼓勵學生大膽地去思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枯燥的數學課堂在合作探究中變得生動而有趣。
二、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之間有差別,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科學合理地開展教學活動。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區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去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通過採取不同的措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點。數學新課程改革指出,通過數學課堂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精心准備,合理安排,創設各種有效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教師可以實施引導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學生在活動中既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學到知識,又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還能讓學生在鍛煉中得到提高。對於性格保守、學習刻苦的學生,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在探究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對於性格外向、活潑好動的學生,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注重他們性格特長的發揮,可以採取小組互動、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勵學生去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於一些成績稍差的學生,教師要適當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幫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數學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效果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根據課堂學習活動小組的差異合理搭配,提高活動效率
新的數學課程改革提出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提高能力。數學教師在建立學習小組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存在差異的學生進行合理分配,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建立學習小組時,教師可將小組內的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種層次,每個小組都採取這種分組方式進行分配。在教學活動中開始以前,教師可首先設置課題,先讓學習小組自主討論學習,初步形成學習的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在不同思維的交流中相互探究,形成不同的思想感悟,再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小組內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合理引導學生交流互動,發揮程度較高學生的優勢,使其能夠帶動小組內其他學生學習,達到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效果。
四、針對不同學生實行多元評價
數學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之間的差別,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學生之間的不同,要將其當成一種資源來正確開發。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之間存在的不同給予不同的評價。多元智力理論指出: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關注學生差別的同時,採取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手段。尤其是針對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採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使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樹立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可以探索其他方面的新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使學生在更多方面得到充分的肯定,不斷挖掘學生身上更多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得到更多的肯定,幫學生樹立信心。
總之,廣大數學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要將其作為一種資源去有效開發,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課堂上展示自我,提高能力。
4. 小學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好建議
如何更好教好小學數學是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追求的目標,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你有什麼好的 方法 可以分享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建議,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一:教學准備與設計第1條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仔細研讀教材、作業本和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注意三維目標的滲透與融合。
第3條要充分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設計教學,因為教材是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 範文 本,其中凝聚著教學 經驗 ,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
第4條教材研瀆要關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理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在各學段、各冊的分布情況,並以此為背景研讀課時教學內容,合理劃分課時。
第5條研讀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熟做每一道例題和習題,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涵的知識點,關注例題與習題的匹配與關聯,分清習題的層次。在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形成線索和學生學習的認知線索,在此基礎上通過補充、修改、調換、刪減等方式完善教材資源。
第6條要拓寬教材研讀的視角,除了參考教學用書以外,倡導參閱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條科學的學情分析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學情分析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習態度 、習慣與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要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第8條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測試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第9條教學環節的構建和情境的創設都須注重數學問題的設計。事實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由若干個教學環節組成,但環節不宜過多。每一個教學環節通常都蘊含著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有效設計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第10條問題的設計要關注思考性和挑戰性,有利於課堂生成,有利於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二:教學組織與實施第11條課堂組織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互動過程。課堂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12條課堂實施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切人重點要快,盡可能在前20分鍾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倡導先試後講。
第13條課堂調節要注意動靜搭配,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教師可適當通過師生對話,選擇合適的問題和時機,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後四人小組合作。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
第14條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數學語言要精練、規范,要適時進行解題方法和思路的提煉與 總結 ,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逐步讓學生養成有根有據的說理習慣。
第15條在課堂中要善於觀察學生,關注師生問的有效互動。對哪些學生該提怎樣的問題,學生會回答到怎樣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起到啟發、引領作用。
第16條要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控或調整教學目標及進程。要善於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捕捉與利用。
第17條要重視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板書設計,錄音、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要簡易、有效,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三:作業設計與輔導第18條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注重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設計的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19條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可以將練習穿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練習的時間。
第20條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布置調查、游戲、設計製作、數學 日記 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樣式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
第2l條教師要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
第22條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業時要重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對於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
第23條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24條個別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個別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診斷、學習矯正、心理輔導等。個別輔導時,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同伴作用,但不能讓“小老師”過多代替教師進行輔導。
第25條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症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要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致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視學習習慣和 學習方法 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條對學有餘力、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制訂合適的指導方案,拓展他們的學習 渠道 ,如開展豐富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四:命題與學業檢測第27條紙筆檢測作為學業檢測的主要手段,目的在於診斷和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改進教學。教師在編制試卷前,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檢測范圍,理清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的目標要求,形成試卷編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條編制的試卷要有效度、信度與區分度。試題的難易要適度,敘述要明確,語言要規范,防止產生歧義,杜絕偏題、怪題。
第29條檢測結果要及時反饋,通常以等級制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向家長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30條要重視試卷講評。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講評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多角度展示解題思路,切忌就題論題,以提高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創設情境的方法
1.藉助 故事 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 辯論 。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 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我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 兒童 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並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麼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麼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隻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隻猴對3個桃子,3隻猴對2根香蕉,3隻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採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後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採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准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麼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麼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徵”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准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
5. 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組織應重視處理好幾個關系是什麼
第一點:重視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第二點:重視數學內容的直觀表述,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
第三點:重視舉塵學生州叢直接經驗的形成,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不只需要學生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關注學生是否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核心冊答櫻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樣才是對於學生的負責任態度。
6.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國家教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把課程的培養目標細化為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並分別作了比較細致的闡述。發揮新課程的功能,需要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認真落實這些目標。
關於「情感」與「態度」,《標准》里是這樣具體闡述的: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活動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的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和同事的一些教學實踐談點體會和做法。
做法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華羅庚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神秘難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
(一)聯系實際,學數學
新課標指出:「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素材引進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導入新知,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願望,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數學活動。
案例:
我的同事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前,布置學生在生活中找一個實際應用的百分數,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說出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數,並且說說是在哪裡找到的。學生因為有準備,發言積極。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100%純牛奶。
生:我在酒瓶的標簽上找到了酒精度45%。
生:我在媽媽的上衣標簽上找到了羊毛含量85%,滌綸含量15%。
……
師:聽了這么多同學的回答,你想到了什麼?
生: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
生:在生活中,人們為什麼要經常用到百分數?什麼叫百分數?
生:酒精度45%是什麼意思?
這時,其他同學臉上也露出困惑的表情,他們期待老師的解答。
師順勢引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百分數。
在這個案例中,老師在課前到現實生活中收集信息,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應用,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樣導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標准》中還明確提出:「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就涉及導如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但到了教學中,我們又常常忽視了它。很多時候,學生走進課堂,就像走進了一個早已預設好的外在於他的「書本世界」,而當這個「書本世界」與他過去的「經驗世界」沒有很好的聯系和溝通時,他就無法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了。
由此,我們在小學數學中要注重實踐活動。
比如在學習20以內加減法後,有這樣一道題:我家住在(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外婆家住( )樓,每天下樓走( )層樓梯。爺爺家住( )樓,每天下樓要走( )樓梯。有學生在老師講解後對於如「住在5樓走4層樓梯」的答案感到疑惑不解,我就帶著學生從教室所在樓層走到一樓,這樣親自走一趟,有的學生還得出了走幾層樓梯只要把樓層數減1,瞧,學生多聰明!老師給學生的答案遠沒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到的知識那麼令學生印象深刻。我從這個教學活動中得到啟示,在後來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時,就稱好重量為1克、1千克的物品讓學生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在教學米和千米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體會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在學校操場量好100米長的跑道,讓學生走5個來回,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選合適的單位填空,學生很輕松地就選到了合適的單位。
在上面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書本世界」和「經驗世界」聯系起來,學生在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初步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聯系實際,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價值觀
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我們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其價值,更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我校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分類」這一內容後,就根據低年級學生自理能力比較薄弱的實際和需要,安排學生先整理書本,在整理自己的書包的實踐活動,課堂中學生興趣高漲,氣氛活躍。
除了在課堂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到課外,比如在學生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後,教師可靈活運用教材,設計一些嘗新的練習題,讓學生課後完成。比如:
你的房間長多少米?寬多少米?面積有多大?
如果要鋪上地板磚,鋪哪種規格的適合?要鋪多少塊?(30cm×30cm 40cm×40cm 50cm×50cm)
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某些數學知識的教學,教師設計一些簡單的貼近學生個人生活的實際問題,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同時也會產生成就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這樣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能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學生的數學能力、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聯系實際,做數學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線老師,我們要讓現實的 、有趣的、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部分,讓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生動、有意思起來。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到現實生活中仔細觀察、收集信息,鼓勵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應用知識和經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探索問題的多種解法。
做法二:讓學生學會提問,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人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可見,問是知之始。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讓學生在質疑中反思,培養學生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如何讓學生學會提問,問到要害處,我認為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提問的基本方法,學會把數學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問出來。如學生可以這些方面提問:(1)在知識的來歷上提問。(2)在知識的「為什麼」上提問。如對某個問題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還搞不清楚,就可據此問題。(3)在知識的「歸納或分類」 上提問。如果對知識不會歸納整理,分不清類型,可就此提問。(4)在知識的「去脈」上提問。如果學了某個知識後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問。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除了重視讓學生提問,還要重視給每個教學環節留適當空白,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凡是學生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獨立思考出來的決不暗示,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做法三:重視課堂評價,它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的方法之一。
《標准》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也需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獎勵,使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樹立信心。
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課堂評價。我認為,課堂評價應該做到:(一)評價須客觀公正,且力求有激勵性、有針對性。如果答對了,給予表揚鼓勵;答錯了,也可從態度、姿勢、聲音等方面予以肯定。(二)評價學生因人而異,不同「一把尺」。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對優生,要求要嚴格,標准要搞,才有利於促進他的進取。(三)評價獎勵也要有個「度」。如果濫用,就會喪失其應有的價值,會讓學生「迷失自我」。
總之,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注意把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與關注學生數學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引導到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關注什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8.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注意什麼呢
(1) 注意課堂紀律,如果學生亂,你講的在好也沒用.這時你可以誇一誇坐的好的孩子.
(2)把要學的知識融入故事中,多舉生活例子.
(3)小學課堂教學要注意知識的連接,多利用舊知識遷移的方法到新內容.
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作為教師應該注意:首先,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所以在教學中,我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創設情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他們用積極的態度投啟隱入學習,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識,並體驗成功的愉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另外,課堂上採用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之中。如:在設計教學《10的加減法》時,力求給學生新奇感,如通過數學游戲、智力競賽、動手操作等活動,讓他們大膽想像,渴望探求新知。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關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傾聽、質疑、發展、提高。我在課堂中注意培養孩子以下習慣:多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動手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多思,通過自學、操作、嘗試等活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獲取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多說,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說一說」、「議一議」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地去創造性學習,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探索過程中還將動手操作與觀察、思維等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一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體驗、發現、猜想、驗證去認識、歸納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數學活動,孩子們有了不同的獲取信息的經歷,有了不同的學習收獲,同時更有了不同的學習體驗,他們個個都對數學表現出了無限的熱愛,對學好數學充滿了信心。
三、學會數學思考,培鬧旁養數學意識。
我們的小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特別是非數學問題時,怎樣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其中的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數學意識很重要,數學意識其實是指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考慮問題或進行思維的習慣,也就是通常說的「數學頭腦」。它包括: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統計觀念、推理的意識等。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剛開始要求能夠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選擇一些簡單有用的信息並進行簡單歸類,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和簡單的圖表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收集處理信息並做出猜想,解釋結論的合理性,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的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能利用已知的知識推斷出與其有因果關系的新的知識的思維習慣,它是數學的嚴密邏輯性的反映。如課後習題:探索一個兩位數乘11的規律,學生已能夠通過計算悄彎廳比較得出積的特點,再舉例驗證、推廣,不知不覺運用了歸納類推思想。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
四、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態度和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
事實求是,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馬虎」造成的,其實不盡然。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
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只重視智力開發,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缺乏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我在教學中經常向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使他們有機會經歷克服困難的活動,並讓他們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我在教學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2時,思維難度明顯增加,既要考慮如何租車全年級能夠坐,又要思考怎樣租車才較便宜、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比較等方法來設計方案,也許得到並非最佳方案,教師也要給予肯定,鼓勵他們繼續嘗試,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聯系實際創造條件,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廣泛參與各種探索活動,促進個性發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10.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樣數學是所有課程之母。通過學習數學,學生們能夠輕松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算數性日常問題。如果學不好數學,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前途。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上好數學課。為此,作為數學課任課教師,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教學方法上多加探索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就是說,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橋梁。因此,教師要想過好這座橋梁,就要在教學方噶上不斷探索,更新知識。
2、該講清楚的內容要講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簡單的詞彙進行講解。這樣有利於學生能夠及時較全面的掌握當堂課的內容,並且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3、備課的內容應要全面的、系統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去准備。備課內容決定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我們講課時,准備充分,教學計劃完善,盡然有序,突出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學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傳授的知識。
4、教師的外表要整潔大方。平易近人,語言生動,精神抖擻,教師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穿裝打扮。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能夠精神有力,講課生動有序,就能感染學生,與教師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聽。相反,講課准備不充分,內容單一,學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緒低落,不想聽你講課,就會出現厭學、不願學等現象。除此,教師為了上好課,顯得自己又風趣,便在課堂上胡言亂語,將一些不著邊的話,那麼就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用語。
5、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手段。小學生是在具體的事物當中進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示範教學和電化教學,同時,要注意示範教學的內容要和課題吻合。利用電化教學,能是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生動具體,學生能初步掌握情感教育,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熱親,可以將初步的情感教育轉化為知識教育。
6、利用啟蒙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出小問題,開拓學生的智能。教師在利用此教學方法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層面,制定所要提問的問題等級,未辦理的後進生也提供答題的機會,通過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對學習知識從滿信心。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我自認為能夠成功的上好小學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