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前測的作用
生本教育理論強調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的內在積極性都應當為教師所用,應當成為動力之源,能量之庫。教育教學實踐也證明依靠學生的內部自然來發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的能量,依託學生資源來進行教育,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關注數學現實,改造原有認知,促進認知發展
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存在於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已掌握的數學基本技能,即是他們的數學現實。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以原有認知為起點,在教師的指引下,經過數學化思考,獲得體驗,積累經驗,習得數學新知識,形成新的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只有了解學生的數學現實,並把握它們和學生所要學的新知識之間內在的發展聯系,學生認知發展的方向,採用合適的引導方式和途徑,才能有效地改造他們的「原有認知」,引領他們到我們想讓他去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走向課堂。」這樣學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才可能真正成為可接受和理解的,才能有效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
教學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中,教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素材中對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多數學生出現這樣的整理形式:
條件小明說:我買3本,用去18元。
問題小華說:我買5本,要用多少元?
教師希望得到的「列表整理」方法,在學生中始終沒有出現。這時,老師進行了如下引導:
師:同學們的方法很好,能把題目的意思清楚地表達出來。現在老師提高一些要求: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你能用盡量少的字來表達題目原來的意思嗎?
生1:「條件」和「問題」這四個字可以不寫。
生2:老師,我認為「多少」兩個字可以用「?」來表示。
生3:我認為可以把文字都去掉只留下數字和問號。
生4:姓名不能省,一省就不知道誰買了。
生5:我覺得單位名稱也不能少,一少就分不清單價,總價還是數量了。
師: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整理里,什麼不能少呢?
生8:姓名,數量,總價,和問題不能少。
在交流討論中,最終形成如下形式: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師:現在的整理和同學們原來的比一比,感覺怎麼樣?
生9:簡單明了。
師:為了更清楚地表示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我們還可以用方框把他們框起來。
……
在這樣的引導中,教師不但關注了學生的「樸素想法」這一生本資源,更巧妙地利用它,把它變成知識的生長點。教師巧提要求,引導學生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學生的主體潛能得到開發,「樸素想法」在學習中逐步得以改造和升級,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創造,「列表整理」成為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珍視教學生成,交局皮辯流個性思維,提高群體智慧
葉瀾教授提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桐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了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生成了許多課前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在課堂的師生互動中,學生提供的材料、學習的思維成果、學生開展的實驗操作獲得的結果或結論,有時會與教師的預設相左或在教師預想之外,這是一種「非預設生成」。非預設性生成中常蘊涵著許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面對「非預設生成」中學生極具創造性的思維,教師如果能伺機而動,抓住契機,捕捉亮點,以學定教,充分利用動態生成資源,適時調整教學進程,「意外」便能演繹不曾預約的課堂精彩。
如筆者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數學題:王大媽家新買一台櫃式空凋,他的外包裝是一個長0.6米、寬0.3米、高1.8米的長方體紙盒。做這樣一個紙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接頭處可忽略不計)
一般的解法都是這樣的:(0.6×1.8+0.3×1.8+0.6×0.3)握讓×2=3.6(平方米)或0.6×1.8×2+0.3×1.8×2+0.6×0.3×2=3.6(平方米)。但在批閱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個學生的計算方法卻與眾不同:0.6×0.3×2+(0.6+0.3)×2×1.8=3.6(平方米)。於是我在習題講解時特意把他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及其展開圖對這種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和討論。學生最終明白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也可像計算圓柱體表面積那樣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的和。我也不失時機地滲透「化直為曲,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把長方體和圓柱體進行聯系和比較,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把長方體和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統一起來,使學生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入,思考更加深刻。
三、善待數學錯誤,轉化錯誤認知,順化知識結構
皮亞傑認為,學習是一種通過反復思考招致錯誤的緣由,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錯誤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有意義的學習所必不可少的」。對教師來說,學生的錯誤是每天碰到,每課遇到。關鍵是看教師對待「錯誤」的態度。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蓋耶有句名言「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因此,我們要用積極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學生的錯誤,善待學生的錯誤,不但允許學生犯錯誤,更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犯的的錯誤看作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資源,讓學生經歷認知沖突或不平衡,以此順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帶有小括弧的混合運算」的教學,教科書首先提供了一幅購買學慣用品的場景圖,給出了錢的總數(50元),已購買的文具(20元的一個書包),求剩下的錢購買另一種文具(5元一本的筆記本)的數量。在教學中,學生通常會出現這樣兩種錯誤:
① 50-20÷5 ② 50-20÷5
=50-4 =30÷5
=46(本) =6(本)
一般教師惟恐這「錯誤」成為課堂的「瑕疵」,成為「順利上課」的攔路虎,就算老師發現了學生的錯誤也往往是「避而不見」,或者把錯誤簡單化處理。而一個優秀的教師是怎樣處理的呢?我們來看:
師:我們先來看看馬超同學的解答過程(邊說邊指著①)。請你們把他的解答過程和前面用分步列式解答的過程比較一下,你認為他做得對嗎?
生:他肯定錯了。這道題本來應該先算出買了一個書包後還剩下多少錢,也就是要先計算減法,但馬超卻先算了除法。
師:那我們再來看看蔣文同學做的。(指著②)她應該是做對咯?
生:對。他先算了減法,也就是先求出了買一個書包後還剩的錢數,再算除法,就是再把剩下的錢數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就求出了筆記本的本數。
師:那我們應該學習誰的算式呢?(老師在兩個算式上都點了一下)
生:蔣文的、蔣――哎呀……。(顯然,有些學生發現了問題,剛想下判斷,卻又頓住了)
師:(看出了一些學生的表情變化,立即抓住,走到發出「哎呀」聲的學生旁邊)你怎麼「哎呀」了呢?
生:他們的兩個算式列得都是一樣的。我突然想起,如果照這樣列算式,也只能像馬超這樣的順序計算,但這又是錯的。
師:(故意停頓了一會)看來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前面學習的有關混合運算順序的幾個規則了。(還是讓他說)
生: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算式中只有加、減法,就從左往右依次運算。算式中只有乘、除法,也只要從左往右依次運算。
師:現在再請同學們對照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則,認真想想蔣文的做法對嗎?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 錯了」,「錯了」,(在一陣寂靜之後,學生好像突然醒悟過來。)
師:那她到底錯在哪兒呢?
生:她計算順序錯了。
生:她違反了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則。
師:(總結問題)你們列的綜合算式,按照原來學過的混合運算順序的規定,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但根據剛才對問題解答思路的分析,這樣的計算順序又不符合題意。怎麼辦呢?。
生:你能不能給我們一點兒提示?我們能不能看看書?
……(學生放開了話匣子)。
師:(提示)一般數學家在碰到這類問題時,會用一些符號來表明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會用一些記號來表明可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你能自己創造一個符號,添進這個算式中,來說明你運算的順序嗎?
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揮,創造符號,並進行交流:
生1: 我用線把50-20圈起來,表示要先算50-20。
生2: 我用這個符號把它括起來,告訴自己要先算50-20。
生3: 我用這個小刺蝟圈出來,提醒自己要先算50-20。
生4: 我用這個長方形圈出來,也是要先算50-20。
生5: 我把要先計算的用一把鎖鎖好,我的想法是要計算就要先開鎖。
……
師:同學們真不錯,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符號來說明自己運算的順序。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符號的共同作用是什麼?
生:都表示要先算50-20。
師:那如果我們全班每人都有一個不同的符號,老師在批閱你們的作業時就要把你們一個個叫來問明這個符號是什麼作用,而且,同學們之間交流起來也很不方便,要不要統一一下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數學家創造的符號,打開課本把它和你們的符號對比一下。再思考用誰的符號吧。
(學生翻書閱讀課本)
師:「你們認為數學家的符號怎麼樣?
生:數學家的符號比我們的簡單多了,應該用他的。(居然用不著商量)
師:這個符號它的名字是小括弧。它在算式里的作用是什麼?(生:和我們的符號作用一樣,表示要先算小括弧里的減法)看來同學們也有數學家的頭腦。在比較之後,你認為用哪種符號比較好呢?
……
學生在學習本課新知之前只學習了不帶括弧的兩步計算的混合式題,學生只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怎能知道用小括弧來表達算式中的運算順序呢?因此,他們產生「錯誤」是必然的,是在情理之中。學生的錯誤,其實就是學生要真正解決的數學問題。從上面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巧妙而又充分地利用了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允許學生交流啟發。在探詢知識的前後聯系中,在對問題的找錯、糾錯中,製造新的認知沖突,引發新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入,從而形成對問題的清晰認識。也只有對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思考才有方向,思維才有質量。從課堂我們看出,也正是學生在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激烈辯論中,在對問題的「百思不解」中,產生了對新知的渴望,確立了問題解決的目標,獲得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把錯誤放大,讓它真正成為學生思考的問題,思維的磁場,進步的階梯,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
(駱建軍,宜興市范道小學,214257;史息良,宜興市新芳小學,214254)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⑵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復習如何進
(1)認真復習
測試前的復習,能把一階段的知識加以系統化、深化,彌補知識的缺陷,進一步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2)認真審題
認真審題是指在測試時要先弄清楚題目給出各種信息有關的條件和要求解答的問題,並把題目形象化、具體化.不僅要弄清楚顯露的已知條件,還要努力發覺隱含的已知條件;不僅是弄清楚要求解的顯露的問題,還要弄清楚要求解的隱含的問題.只有弄清楚已知條件和問題才能正確解題.
(3)認真思索
在解題過程中,要依據題目中題設和結論,尋找它們的內在聯系,由題設探求結論,即「順藤摸瓜」.或從題斷入手,根據問題的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即「追根溯源」.或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得到解題的全過程.
(4)認真總結
通過回顧和分析,能查清缺陷的知識和薄弱的環節,使數學知識更加鞏固和完整,對失誤原因的尋找,能改進學習方法,明確努力方向,使以後的測試更容易取得成功.
⑶ 怎樣做好小學數學課前的教學准備,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1.教師准備:
許多有經驗的教師認為:數學課要實施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准備。
(1)查閱資料。
現在各種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板書設計以及報章雜志上刊登的各種教學參考資料,應有盡有。這些資料絕大多是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和教師們所編寫或撰寫的,這些資料對我們的教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進行了比較深入透徹的分析、綜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學建議,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思路,這些現成的教學經驗對我們備課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作用。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利用它們,就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也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更合適的教材教法。
我們平時聽公開課作的聽課記錄、自己上課的課後記錄,也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公開課凝結著講課老師的探索創新的心血,其中的成功與失敗也可以作為我們教學的借鑒。
因此,我們堅持多查閱資料,多聽課學習,對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廣采博納,取其精華,擇人之善而從之,對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大有益處。
(2)精心備課。
備課,是課前准備最重要的一環,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備好課,就必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梳理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備課的直接產物和表現形式是教案。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是進行教學的依據,使每一堂課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科學性、預見性和計劃性,並合理地分配課堂的時間。有的教師卻不以為然,他們或者是把別人的教學教案「移植」到自己的備課本上;或是乾脆拿著買來的備課手冊走上講台;或者是「一本通書讀到老」,一本教案年年用、次次用。這些應付式的偷工做法極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編寫教案,既不是課文的抄錄,也不是參考資料的湊合,而是對教材和各種教學參考資料進行創造性地加工的成果。數學教學工作本身是創造性很強的一項工作,每一堂成功的課例都體現了教師新穎的設計創新的結果。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由於教育對象不同、班級基礎不同、要求不同等等,這些都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走出現成教案的圈子。我們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確定講解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講清知識性,還要有思想性,把教學與教育結合起來;注意智力因素教育與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結合,還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意志與求知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等。精心設計教法,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編寫出切合本班學生智能發展的教學方法。
我們必須適應教改的形勢要求,深鑽教材,了解學生,研究教法,精心備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備課要求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我們只有緊密圍繞做好這三備工作,寫出來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講台的教案。
(3)准備教具。
教具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藉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既能達到直觀、形象、簡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直觀教具種類繁多,比如實物、圖片、標本、模型、三機(錄像機、幻燈機、放音機)、多媒體電腦等。上課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們應做到心中有數,並於上課前准備好。如果是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必須在課前檢查一下電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軟硬體是否已安裝並可正常運行。最好自己先預做一次演示實驗,以保證上課演示的成功性和准確性。上課時,教具擺放的位置,演示的時間也要考慮好。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細致一點,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備做得不足而產生不必要的干擾,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
(4)靜心想課。
寫好教案不等於就能上好課,想課是備課的補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如果我們寫好教案後在頭腦中回憶教案的整個過程,像看了電影後重現一樣,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方面進行通盤教慮,進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增補、刪減等工作。可以說這是對教案的再加工,它會使課堂教學目標更明確,重點更突出,結構更嚴密,條理更清楚。
想課,這一步工作對於初步走上講台的青年教師來說更為重要。因為它們對所講的教材內容並不是很熟悉,並且是初次編寫該課的教案。經過課前靜心想課,上課會變得主動、自如、連貫。上課時就容易把精心編寫好的教案得以在課堂中體現和實施,避免只限於紙上談兵的局面。
(5)課前侯課。
侯課,也是上好一堂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我們在上課預備鈴響之時准時到達課室門口侯課,可以達到以下三個目的:首先,暗示了學生該上課了,使還在課室外遊玩的學生趕快進入課室,使課室內的學生趕快回到自己的座位,逐漸穩定情緒,作好上課的准備;其次,起到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的作用,以便在正式上課時以良好的情緒和精神來感染學生;再次,會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有利於學生嚴於律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逐漸養成惜時如金的良好行為習慣。試想,若一個教師在上課鈴響過之後才匆匆趕到課室,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生有意注意的轉移和惜時的良好習慣的培養。對於初步踏上講台的年青教年來說,課前侯課會起到穩定情緒、防止怯場的作用。
(6)及時總結。
課後總結,既是當堂課的課後經驗總結,是成敗的記錄,也是下一課的提前准備。我們把每一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及時歸納總結,為以後的課前准備帶來寶貴的參考經驗,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不斷上課,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幾年之後,十幾年之後,那時我們才會真正稱得上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人民教師。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准備做得越充分、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這一點我們大部分教師在實踐中都有所體會。所以,我們上每一堂數學課,都不容忽視以上課前六個方面的准備工作。
2.學生准備:
要實施有效教學,除做好教師准備工作外,學生的准備也必不可少,它是提高聽課效率的先決條件。
(1)用品准備
上課前,必須准備好課本、練習本、筆記本,要削好鉛筆,裝好圓珠筆,灌滿鋼筆水等,有時還要准備好圓規等工具。不要等到老師開始講課了才想到去找東西,這樣不僅會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而且還會打亂聽課的思路。
(2)知識准備
一般來說,每個新的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拓展的。實踐證明,人們可以從舊知識的復習中得到新知識。所以,要學好新知識,一方面要復習好前面所學內容,另一方面要預習好新知識。這樣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課,效率就會更高。
(3)體力准備
除了平時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外,還要合理安排好休息時間,保證每天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並做到早睡早起。夏天要適當午睡,但時間不宜過長,半小時左右即可。應充分利用好課間時間,要到教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做些輕微的身體活動。這樣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聽課,效果自然會好。
(4)心理准備
聽課不能帶著情緒,不能憑對老師印象的好壞,更不能憑對數學學科有沒有興趣。無論哪一老師上課,都必須認真去聽。不同的老師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位同學要在摸清老師的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去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可見,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而課前准備是教師上好一節課、學生學好一節課的基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養成做好課前准備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讓良好的習慣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必然會獲得良好的效果。
俗話說:有備無患。只有師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課堂才能是積極主動和科學有效的。在教師的合理正確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一定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⑷ 在小學階段,如何進行孩子的數學考試前輔導
對小學階段孩子的數學進行考試前輔導的話,可以從考試內容具有什麼知識點,有什麼難點,有什麼易錯點,整章的知識結構是怎麼樣的,再做一次習題,進行完整的考前輔導。
小學數學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是由實體轉入概念的學習,成年人對於概念的理解比較清晰,但是小學生對於1/2/3之類的東西,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概念,如果孩子不會用,或者不懂的時候,不能過於責備自己的孩子,而是應該思考,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
就好像我們在課堂上講課,往往都是借族伍助教具,通過使用教具,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我們的知識點,理解到知識點所蘊含的知識。而不是直白地告訴孩子:這個知識就是這樣。
家長在輔導的時候,遇到孩子不懂的,也可以藉助實物,來幫助孩子進行理解掌握。
⑸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單元測試工作
這個啊,根據不同學校有不同的要求。我覺得關於單元測試強調的就是針對一章的知識點的全面總結。這個總結在於如何把握好小升初中關於這類試題的方向。那麼出題時就出一定比例的小升初的相關試題。然後再結合課本上的要求出一些相對好理解但是又需要動腦筋的題目。不能打擊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要讓他們玩著學習。
⑹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
古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學習,數學預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預習是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擁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有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課堂教學.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預習是學生先自學將要講授的知識,是幫助學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預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預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前預習必須到位。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立足於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努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預習,好比在外出旅遊之前看導游圖,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
成功的預習作用有三:
其一: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明白本節課知識的重、難點,找到自己的困惑。
其二:好的習慣可以讓一個人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學習的一種好習慣。
其三:課前預習節省了教師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的探討時間,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慾望。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於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發展的動力不僅要從歷史的角度考慮,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中去尋找。貫徹這一點,需要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然後合理地應用於教學。新課改強調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要求學生課前要預習課本知識,根據內容的要求准備相應的材料,甚至動手先做一做。剛開始,一年級學生對於怎麼預習是一竅不通,這時特別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細致地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下面是我指導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的一些具體做法,提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看一看,說一說。 在教學《數的認識》時,我布置看和說的預習作業,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說一說圖意。由於新教材內容豐富、畫面生動、色彩鮮艷,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都愛看、愛說。這不僅為第二天的新課學習作了鋪墊,也為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准備了條件。通過預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也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常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將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找一找,做一做 在進行圖形教學時,我布置找一找、做一做的預習作業。我讓學生在課前走進生活,聯系實際找一找、畫一畫、拼一拼、剪一剪、玩一玩,在做中學。雖然學生自學到的知識可能較為表面,但也初步接觸、感知了教材內容,為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准備了條件。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之前,我要求學生回家後先觀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狀,再結合書本的主題圖找形狀一樣的物體,最後動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我抓住了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使之在享受到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回答日常生活問題的成功喜悅的同時,又開拓了自主學習的空間。還有《圖形的拼組》中對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性的預習,我要求學生動手做一做風車,讓學生通過做風車體驗到長方形變正方形的過程,初步了解邊的特點。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三、想一想,算一算 《數的計算》這一知識前後聯系緊密,運用遷移,學生便可自學。因此對這一部分知識的預習我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如《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退位減法》等單元都具有上述特點,所以每一單元通過前兩課時的教學,在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後,就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自學後面的內容。如在教學《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書中例題後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的情境圖,裡面就有大量的數學信息,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我在教學時,先啟發學生獨立觀察,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收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究解答。在解答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一下《20以內的退位減法》怎麼做,再讓學生想辦法解決100以內退位減法,運用遷移輕而易舉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四、走一走,記一記 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這一課時,我就在課前布置學生和家長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商場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第二天,學生在上課時就能很快地說出 「同樣的商品擺在一起」,也能說出這樣放的各種好處,這就為分類的認識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布置他們回家後整理自己的衣櫃,書櫃,用學生身邊的 「情境」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不僅認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把生活帶進數學課堂,又讓數學課堂走進現實生活,而且培養了同學們喜歡數學的情感,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本,認一認、記一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圖,並與父母一起走進超市,去看櫃台上物品的標價,猜測它的價錢,嘗試著購買學慣用品等。這樣,在學習新知之前,學生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在上課時思路就打開了,非常投入,熱情很高,學習起來特別輕松,還能向我提出許多超出本節課內容的問題,學習數學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了。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已適應時代的需要。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引子」,作為「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取捨與加工。所以,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體驗和感受都可以作為課堂上交流的材料,還有課前基於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課堂上的特有資源,它將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⑺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的課前預習
如何做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前預習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前提,聽課的效果與預習的質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一、預習的種類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範圍上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學期預習:開學前,利用假期對下一學期學習內容進行全面系統
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並聯系以往的經驗教訓,摸清自己的特點,採取
相應措施,制訂學期學習計劃。
學期預習的做法一般為全冊預習,從整體上了解和熟悉全冊教材的主
要內容和特點。首先,通讀教材,清楚教材的章節數、章節題目和分量;
然後明確教材的目的、任務、要求、重點和難點等,從客觀上把握教材;
同時做好預習筆記,
搜集參考用書,
試做有關練習,
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
2、階段預習:在某一階段的學習之前用比較完整的時間預先從整體
上了解學習內容,明確階段學習的目標和重點,思考如何學習的方法。階
段預習一般利用晚上的自由學習時間和節假日(包括雙休日)進行。
階段預習的做法一般為單元預習。如果對某科已進行了全冊預習,則
可在完成了全冊預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系統地熟悉單元教材內容,明
確單元目標和任務;探索單元間的相互聯系,消化理解重點知識;通過試
做課後習題鞏固預習效果;做好單元預習筆記。
3、課前預習:指在老師講課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自己去獨立地
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了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准備工作。
二、課前預習的好處
1、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時,要獨立地閱讀,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
決問題,獨立地接受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會逐步
提高。到了中學階段,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是因為自學能力差。如
果學生學習知識全靠老師講解,離開老師這根拐棍兒就寸步難行,是不
可能取得好成績的。課前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好機會,課前預習使學
生減少了對老師的依賴,增強了獨立性,能夠鍛煉培養閱讀、理解、分
析、綜合等多種能力。自學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如果學生在校
期間就能培養出這種能力,不但會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成績,而且會使學
生走上工作崗位,脫離開老師指導時,能夠獨立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跟上時代的步伐。
2、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通過預習,學生對下一次課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
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沒看懂,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在聽課時會輕松的
跟上老師的思路。這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變盲目聽課為帶著問題聽
課,無疑是大大增強了聽課效果。在預習中已經看懂了的知識再經過老師
講解,印象會更深,沒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聽課的重點,在老師的幫助
下,這個「攔路虎」會輕而易舉的搬掉。聽課質量的提高又會讓學生節省
課後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騰出時間再進行下一次課的預習,從而形成良
性循環。
3、提高記課堂筆記的水平。
如果課前不預習,上課時,老師講什麼就記什麼,盲目地記筆記而
顧不上聽課。經過預習,記筆記時就有了針對性,選擇那些自己書本上
沒有的、老師另外補充的內容以及自己預習時沒能理解的部分去記,這
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用於聽課時思考問題。
4、有利於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加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預習就象「火力偵察」,能提前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並及時查
缺補漏,不使之成為聽課的「攔路虎」。同時加強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
力。學生在預習時,對知識已經做了獨立思考,聽課時可以進一步加深理
解,這樣就比單純依靠聽課獲得知識記憶效果更好。
三、課前預習的方法
1
、迅速瀏覽一遍即將學習的新教材
通過瀏覽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弄清哪些內容是自己一讀就
懂的,哪些內容是自己沒讀懂的。
2
、帶著問題,邊思考邊讀第二遍
對於初次閱讀沒讀懂的問題,在第二次閱讀時,頭腦里始終要帶著
這個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鑽研教材。這時閱讀的速度可以適當放慢一
些,遇到困難,可以停下來,翻翻以前學過的內容,或者查閱有關的工
具書、參考書,爭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難關攻克,把問題解決,把沒讀
懂的地方讀懂。
對於自己經過努力仍未解決的問題,
也不必勉強去解決,
這樣會花費大多的時間。可以把這個問題記下來,留待課堂上聽課時去
解決。
3
、邊預習邊做好預習筆記
預習筆記有兩種,一種是做在書上,一種是做在筆記本上。在書上
做的預習筆記要邊讀邊進行,以在教材上圈點勾劃為主。所圈點勾劃的
應該是教材每部分的要點。同時,也可以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眉批,寫
上自己的看法和體會,寫上自己沒讀懂的問題。
在筆記本上做的預習筆記既可以邊讀邊做,也可以在閱讀教材後
再做整理。
整理的內容包括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
本節課講授的幾個主要問題是什麼,以及它們之間的前後關系、邏輯聯
系,預習時遇到的疑難點是什麼,自己是如何解決的,查閱了哪些參考
書或工具書,所查閱的資料中有價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體會。
4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採用不同的預習策略
預習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抓住預習的重點,
選擇不同的預習方法。比如,語文課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詞障礙,再分
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寫作風格、手法。數學課則要把重點放在數
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
四、課前預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擇好預習的時間
預習的時間一般要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之後的剩餘時間,
並根據剩
余時間的多少,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如果剩餘時間多,可以多預習
幾科,預習時鑽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預習的時間較少,則應該把
時間用於薄弱學科的預習。
2、防止過粗或過細。防止過粗就是防止走馬觀花,流於形式,不求
實效;防止過細就是防止在預習時面面俱到,費時太多,搞得筋疲力盡,
這反而會影響聽課效果。
預習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識都搞懂,
都掌握起來。
一下子都看懂了固然很好,看了幾遍,費了腦子仍不懂的地方,做上標
記,作為課堂聽課的重點就可以了。
3、防止用預習代替上課。如果通過預習對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以為了不起,認為聽課沒有必要了,進而聽課精力不集中,這就喧賓
奪主了。因為預習畢竟是起輔助作用的,是為課堂聽課服務的,這二者
之間的關系應該明確。
只要認識到預習的作用,掌握預習的方法,養成預習的習慣,就
會嘗到預習的甜頭。
⑻ 如何做強小學數學的課前五分鍾
方法一
恰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預習,掌握聽課主動權。課前准備的好壞,直接影響聽課的效果。
2、專心聽講,做好課堂筆記。
3、及時復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4、認真完成作業,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及時進行小結,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因此,我們今後還要保持「先預習、後聽講;先復習、後作業;經常進行階段小結」的好習慣。
方法二
堅強的意志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我們要堅定信心,勇敢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這需要堅強的意志。滿懷信心地迎接困難,奮力拚搏戰勝困難,就是意志堅韌的表現。我們具有這種十分可貴的品質,在學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會不灰心喪氣;在取得好成績時,也不驕傲自滿,而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學習的規律和方法,奮勇前進。這樣才取得了好成績。
方法三
自信心與勤奮
在人的一生中,只有相信自己經過奮斗能成功的人才會去勤奮努力,自卑心理嚴重,事事對自己不信任,認為自己努力也是白費勁的人會去努力嗎?自信使人勤奮,勤奮使人成功,成功使人更加自信,更加的自信使人更加勤奮。這就是自信與勤奮的良性互動與良性循環,可以稱之為自信——勤奮循環。我們只要把孩子們引導到這個良性循環中去了,他們自然就會非常地勤奮努力。
有的家長,經常人前或人後把「你咋這么笨」這句話掛在嘴邊。這樣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就是個聰明娃也要被他們說成小笨瓜。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指責,就是為了使他們有成就感,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越自信越易成功,越成功就越自信。這是自信與成功的良性互動與良性循環,可以稱之為自信——成功循環。沒有這個自信——成功小循環的實現,上述自信——勤奮之大循環就不會實現。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把孩子引到這個循環中去。要是讓孩子進入了自卑——失敗——自卑之惡性循環之中,那孩子必然會越來越自卑、厭學、懶惰。
方法四
能做到沉穩冷靜的備考
用良好的心態面對考試,做到沉穩冷靜的備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試前不心浮氣躁,可以讓你高速而有質量的復習。另外,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考試,能讓你發揮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
⑼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總復習計算知識教學
把知識點抄在筆記本上,在把公式抄在本子上並且背誦
⑽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復習工作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期末復習復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復習課既不同於新授課,也不同於練習課。我們認為,對於期末的總復習課來說主要的任務是:首先,要對本學期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通過整理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其次,通過復習把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形成知識的網路系統,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三,通過復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課程改革環境下我們如何做好期末復習工作呢?
一、重溫課程標准。課程標准既是平時授課時的重要依據,也是命題者命題的依據,當然也是我們復習的依據。凡是課程標准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我們在復習時都要有所體現,這樣既增加了復習的針對性,減少了盲目性,又避免了重復簡單的機械訓練,提高了復習效益。再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並認真執行計劃。制訂復習計劃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把握復習的具體內容,按照《課標》的要求去實行,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認真研究大綱,把握教猜櫻學要求,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此外教師要能夠根據平時作業情況和各單元測試情況,弄清學生學習在的難點、疑點所在。做到復習有針對性,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復習,有序地整理知識使之系統化。小學數學知識本身有其系統性,因此,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做縱橫向的歸類和整理,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孤立與分散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結成網。例如,在復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冊的各單元知識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通過整理。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對學生進一步掌握與運用知識是非常有益的。
三、針對教學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課上,教師既要抓住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整理,還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組織有效的復習。建議教師在復習前要做好兩件事:第一,要認真統領全冊教材,重新審視基礎知識,再次剖析教材的重、難點。慶兆虧第二,要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及對調研情況的分析,查找到學生的知識漏洞,然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針對實際問題這一部分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分析、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同時注意不要就題論題,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聯系或具有對比關系的題目,讓學生看到題目的條件、問題發生變化時,解題的方法是怎樣隨之變化的。這樣就容易使學生看清應用題的結構,培養他們認真分析及靈活運用演算法的習慣。
1.設計一些靈活運用所學譽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
2.設計一些變式練習和對比練習,幫助學生區分異同點,突出題目的本質屬性。
3.設計一些綜合性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設計一些發散性練習的題目,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四、營造復習氛圍復習就如長跑最後的沖刺階段,它是區別於平時學習的新型的學習階段。因此,我們教者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復習計劃,確定奮斗目標,介紹優秀復習方法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復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數學練習的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練習重點,能有效實現不同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想學、愛學。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機械、重復、單調的現象。如果讓學生統一訓練同樣的題目,不能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結果往往是尖子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教師吃力不討好。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提高,特別要做好補差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最後的總復習更應該體現這一點。針對這一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其自身能狀況和掌握知識程度選擇性地完成教材習題,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完成一些較簡單的題,能力較高的同學少做自認為容易、有把握的習題,重點完成一些自認為沒有確實把握的習題。這種練習方式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復習重點,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
五、多一把尺子評價學生。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後,人們意識到能否施以正確而科學的評價將決定課程改革成敗。《課標》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因此,教師評價學生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而應該因人而異,適當評價。對不同的學生,給他們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讓學生跳起來可以夠得著蘋果,使他們永不放棄對學習的追求和努力,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並朝著目標刻苦學習,努力奮斗。
六、復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復習時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課,學生面對的是已經學過的舊知識,教師往往又把原有的知識進行冷飯重炒,在同一層面的知識上做反復的強化訓練,這樣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確實需要必要的訓練,但要注意適度。教師在題目設計上,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體現一定的綜合性、新穎性和難易的適度性。教師在復習課上,要注意使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採用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
2.復習時要注意題目的綜合應用。期末復習不能把平時學習的零散知識一一進行重新再現,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本冊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注意通過復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上搜集資料和去圖書館、閱覽室查閱相關書籍等形式,開闊眼界,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意識,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
4.期末復習要注意因材施教,關愛學困生。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尤其對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在復習時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對學習較好的學生要鼓勵其更上一層樓,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通過期末復習,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