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活動經驗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活動經驗

發布時間:2023-04-29 16:19:01

『壹』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積累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

一、讓學生在游戲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說「數學好玩」。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教師應盡量把適當的內容設計成學生的游戲學習活動,把數學知識教活,使課堂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活動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如,教學一年級「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動物園里小動物排隊買票的情景來區分幾和第幾。這樣就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變枯燥的圖解為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易於感知接受,易於理解內化。同時,學生現場表演的靈活性,既加深了學生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處理現實問題的靈活性與可變性。這樣的表演生動、真實,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情趣與算理交融中,學生積累了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二、讓學生在操作中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兒童的智慧在自己的指尖上」。學生在動手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直接經驗和親身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而思維的發展又會指導兒童的雙手更靈巧地活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靈手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計算、推理、想像。
例如,教學三年級「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准備的長方形、正方形,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擺一擺等,去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在初步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之後,設計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用兩副同樣的三角板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在這樣開放的探索空間中,教學過程呈現出雙向的交流、動態的建構,學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動中不僅掌握了新知,同時還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讓學生聯系生活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圍繞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我們要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數學活動經驗,應該依據學生生活經驗、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提升學生生活經驗。
(一)依據學生生活經驗
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但這個聯系必須是自然貼切、合乎學生的情趣。由此可見,在先進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僅是為了設計與生活相關的資源,更注重的是學生的生活情趣、生活體驗、生活經驗、生活實際。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系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認為:「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打閃」;「可能會刮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發生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們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運用這一情境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的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因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的,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讓學生聯系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則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學生生活經驗
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豐富有經驗背景,如果脫離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難度很大,也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應以學生身邊的教學資源為載體,環環緊扣,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得以充分體現。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其指導作用體現在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從自己喜愛的活動中、提出自己真正關心的、真正想知道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始終要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貳』 簡述小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獲得途徑

1.利用閱讀活動,積累解題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閱讀題目,學生若想將這些題目解出,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審題能力,但是小學生數學思維還處於萌芽階段,主要局限在抽象思維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常處於被動狀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解題經驗。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兩、三位的加法與減法」教學時,當學生學會三位數加減法後,就可以為學生准備一道題目:小紅去超市買糖果時,發現有三種裝糖果的袋子,一種能夠裝50顆,一種能夠裝100顆,還有一種能夠裝150顆,如果小紅想要買200顆糖,那麼可以購買方式具體有哪些?這道題目看著比較簡單,學生至少能夠想出一種購買方法,但是此題購買方式較多,學生必須要仔細閱讀題目,才有可能將所有的購買方式算出來。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發現解題重點是「三種裝糖果的袋子」,小紅要買200顆糖果需要對袋子進行分配,而且各種袋子都是能夠重復使用的,學生只有明確這個思路,才能找出更多的購買方法。
2.創設情景活動,積累操作經驗
小學生對各種新事物都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注意力也會越集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景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數學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可能性》一課時,可以為學生創設「摸鑽石」的情境:班級中選出一位學生充當富商,富商共有十塊石頭,其中有一塊充當鑽石,將這些石頭放在一個紙盒中。然後數學教師再挑選出6位學生來充當冒險者,這些冒險者想要從富商手中將那塊鑽石摸出來。而富商的主要任務就是想辦法不讓冒險者將自己的鑽石摸走,富商擁有一次不放鑽石的機會,每位冒險者只能摸一次,摸到的那塊石頭就是獎勵。這個活動主要考驗的是學生對「可能性」基本知識的理解程度,充當富商的學生若不像鑽石被拿走,那麼不僅需要藉助運氣,還必須懂得概率的相關知識:盒子中的球越多,鑽石被摸走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富商應該在盒子中只剩5個球的時候將鑽石球拿走,這樣獲得勝利的機會最大。當活動結束後,不論結果如何,數學教師都應該讓扮演富商的學生向全班講解操作思路,如果該學生能夠將活動的精髓講出來,那麼數學教師就對其進行總結;如果該學生沒有明白,那麼數學教師可以邀請其他學生來實施該游戲,直至學生明確原理後停止。學生通過這種活動,不但提高自己數學邏輯思維,而且還能積累操作經驗。
3.藉助實踐活動,積累應用經驗
小學階段主要是學生藉助具體事物掌握數學知識的一個環節,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習慣,藉助實踐活動,讓數學知識實現具體化的目的。其中,實踐活動就是將數學知識具體化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不但能夠鍛煉眼、口,而且還能進一步培養數學思維。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教學時,可以設計以下活動,讓學生體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首先,數學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紙上畫出一個大三角形,讓學生用剪刀將自己畫的三角形裁剪下來,然後將三角形三個角減下來,讓學生將這些角拼接成一個平角。其次,數學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較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量出來,並將量出來的度數進行相加處理,觀察所得結果。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三個角相加剛好等於180°,即剛好能夠構成一個平角。通過這個實踐活動,學生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還積累了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總結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活動經驗是重要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動經驗的積累。通過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解題經驗;藉助情景活動,能夠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基礎上,讓學生積累操作經驗;利用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積累應用數學知識的經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應用各種數學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叄』 如何讓低年級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如何讓低年級小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個人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基礎之一。回顧、反思日常的課堂教學,我們有時忽視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學生學習的經驗主要被解題經驗所替代,學生數學活動經驗單一和不足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探尋根源,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知識與技能的雙重擠壓。 二是教師專業素養的缺失。教師對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心有餘而力不足,無法真正將其作為數學教學關注的目標,因此學生的「偽經歷」、「被經歷」現象時有存在,浮華的形式主義做法屢見不鮮。學生模仿了「經歷」的「形」,而未真正領略其「神」,沒有真正的經歷,自然無從積累有價值酌活動經驗。 如何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真正的經歷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數學學習中的很多經驗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親身經歷,所以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一、引導學生經歷自主、多樣化的體驗過程,積累探究性經驗 積累探究經驗不是通過簡單的活動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強調的是一種真實的情境,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體驗。因此,教師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的探究性活動,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多樣化的信息,積累豐富的探究經驗。 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每桌學生准備兩個信封,一個信封里裝有4個不同的三角形(有等腰和不等腰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另一個信封里裝有2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銳角、直角或鈍角三角形)。然後圍繞「利用信封中的這些材料剪拼、加工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的要求,自由操作,自主探究,開放的環節贏得了豐富的課堂回報——有的學生把三角形沿著兩邊的中點剪開,然後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先找到三角形兩邊的中點,然後沿兩個中點分別作底邊的垂線,再沿垂線剪下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然後補在上面的三角形上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把兩個相同的銳角、直角或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從這個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系來看,這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就是鞏固將一個圖形割補轉化成另一個圖形的方法,「啟下」就是下一節課將要學慣用兩個圖形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的方法,從學生的思維角度來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豐富的材料使得學生的探究更具價值,學生經歷了如何割、拼圖形進行圖形轉化的活動經驗,積累了從特殊情況出發獲得一般性結論的探究經驗。 探究經驗的獲得是一個不斷猜想、驗證和思辨的過程。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開放性的探究情境,引領學生在廣闊的數學背景下自由馳騁,學生所積、累的探究經驗將更科學、更豐富。 二、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對接生活的過程,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於數學的原始、初步的經驗。對於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有時需要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背景,讓生活經驗和數學經驗「有效對接」,使得日常生活經驗「數學化」。因此,我們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教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讓學生親身經歷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活動經驗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積累「數學化」的活動經驗。

『肆』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數學學習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的數學學習
小學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更需家長掌握孩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心理規律, 向孩子講明養成良好習慣對學習的重要性,指出要養成這些良好學習習慣,必須克服哪些毛病,讓孩子心中有數,做起來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落實到實處。指導具體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去做並及時督促、檢查,這樣也就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再逐步由課外向課內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鞏固下來。
作為教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1.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
2、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數學中要求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化,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他們回答問題後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贊揚,更能增加他們學習的參與競爭意識,這樣可使老師的啟發性講授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得到和諧的統一,促使學生專心聽講習慣的形成。③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在練習設計上要有利於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注意練習設計的思考性、趣味性,練習形成的多樣性和科學性,安排的漸進性和層次性,在講授討論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並穿插一些輕松活潑的數學游戲,學生處於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意注意保持長時間增長。
二、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 ①在課堂上重視指導學生養成看圖、看關鍵文字、理解數學知識的習慣。低年級,教給學生看數學課本的初步方法。看書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跟著教師有順序的看課本上的插圖,要數清圖中各種物體的個數,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圖解。教師要注意採用「先講解後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中高年級,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讀書的技巧。在普通讀的基礎上,重點內容,難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畫,認真推敲課本上的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怎樣掌握公式的推導過程,線段圖與應用題的關系,如何看懂各種圖表等。讓學生學會看書,從書上間接獲取新知,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同時也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②在課後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應該從低年級起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培養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後練習布置給學生,並提出適應低年級小學生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剛開始,預習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細一些,可採用填空式,隨著年級的增長,逐步採用問答式,思考題等方式。
三、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 ①挖掘教材內在的智力因素,創設問題情境。注意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和問」的求知慾。這是培養學生勤思好問習慣的起點。
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深刻思考。小學生由於受年齡小、知識面窄、抽象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數學問題往往比較膚淺。因此不僅培養勤思好問的習慣,還要引發學生養成深刻思考數學問題的習慣,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比較分析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區別、掌握實質、靈活運用。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學信息的反饋,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對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更要大力表揚,調動他們質疑問題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的創造性,這也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學態度的開端。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首先要培養做作業時的良好心態,切忌動作慌亂、思維無序。那樣肯定導致作業做得臟、亂、錯,不堪入目。我們得要求學生緊張有序地,輕輕地拿出作業本、尖鉛筆、文具盒。文具盒打開後先不要合上,以備隨時取尺子和橡皮。作業開始不要先動筆,先讀懂題目叫你解決什麼問題,在沒有弄懂題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動筆,反復閱讀題目,讀懂之後再動筆。寫算式,答句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使作業看上去干凈,整齊,正確。關於格式和布局這些都在一年級輔導寫作業時就要講清。
其次,各種題型基本見到後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他人的作業,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
再次,要培養學生會自我檢查養成認真學習不粗心的習慣。
五、嚴格要求,規范書寫 書寫潦草,格式混亂,粗心馬虎,都是造成錯題的原因。要保證計算的正確性,就要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就要從低年級抓起,包括學生的作業格式、書寫規范、自覺檢查等習慣。要求學生以「提筆就是練字時」為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為了防止學生的粗心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以下要求:(1)題目從書上抄下來後就要檢查題目是否抄對。(2)從橫式抄到豎式要再檢查一遍。(3)豎式結果抄到橫式還要檢查。這樣逐步檢查減少了計算的錯誤率,比較有實效。

『伍』 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方法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戰場,是學生素質形成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師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往往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劣和學生素質的培養。但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呢?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下面我就結合一年級《認識鍾表》一課,談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認識鍾表》一課中,老師可以藉助課件演示鍾表的形成過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種各樣的鍾表,讓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走進鍾表的世界,對鍾表產生極大的興趣,引發學生想了解鍾表知識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找朋友的游戲」和「乘車游戲」,融鍾面知識於游戲中,使學生在玩的過程鞏固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其次,用好教材中教學情境的文本資源。這節課教材特別注意選取了生動有趣、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素材--「小朋友起床」的情景作為教學主題圖。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由觀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圖中鍾面的特徵。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獲得教學反饋,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四個特點:
1.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藉助不同樣式的鍾表情境,問學生:「看到這些鍾表,你想到了什麼?」「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戴手錶?」(師出示7時鍾面後)「這是李老師早上出門的時間。看看鍾面,你知道老師幾時出門嗎?你怎麼看出來的?」這些看似比較隨意的問題問題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第一個問題利於教師及時的了解學生對鍾表的認知情況,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鍾表的作用,通過第三個問題,教師可以較好的了解到學生對鍾面時刻的認知情況,並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發現鍾面上的一些特徵,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
2.問題要有層次,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這節課教學整時時,教師對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三個整時刻的問題設計應有層次,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認識8時)師出示8時的鍾面,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它表示幾時,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認識3時)師出示3時的鍾面,問:你知道是幾時嗎?請你們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與這個鍾面相同的時刻,說一說你是怎麼撥的?
(認識6時)師:晚上6時的時候,李老師可能在吃晚飯。你能用鍾面表示出這個時刻嗎?
這三個問題循序漸進,有坡度。隨著這個「漸進的問題階梯」,學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的發展,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時刻,在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獨立動手撥以及說說撥撥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操作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會認也會撥整時刻,進一步感受整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
3.問題應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教學完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之後,教師可以結合這些不同時刻,提問:「觀察這些整時刻,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少數學生可能會發現整時鍾面的特點,但又不善於表達。這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問「仔細觀察鍾面的時針與分針,你發現了什麼?」,在這樣問題帶有啟發性,學生能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發現整時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真正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4.問題要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這節課中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任意的撥鍾,互相說一說鍾面上的時刻,在「乘車游戲中」思考下一個小時是幾時,我的車票是什麼時刻上車等等,還可以以課本為主提出一些開放性、探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