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數學說題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說題目的來源、背景和前後知識的聯系,說命題立意。指明試題屬於哪一能力層級立意,是了解、理解、掌握、常識性介紹哪一層面的,所考查的知識能力,是低階思維還是高階思維,試題在整個試卷中的難易程度是較易的還是適中的還是偏難的,重點是要區分哪個群體的學生——如果有試卷的區分度等相關統計數據更好了。
第二步,說知識考點。主要是分析考試大綱。分析試題是怎樣體現考綱要求的,反過來說明考綱對這個問題是如何要求的。試題所要考查知識點屬於哪種類型的知識,哪些是學生熟悉的,哪些是學生不熟悉的,學生現有的知識發展區是什麼,有待提高的發展區是什麼。
第三步,說如何分析講解。這是說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明確講題的基本方法,具體操作流程,如:說題目大致意思,尤其要說明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特別要注意挖掘題中隱含條件;說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說解題的方法;說解題的步驟;說解答的格式和表述;說應用的化學思想方法;說其它解法、解法的優化、變化和結論的一般推廣;說解題總結,,說解題的特別注意點和嚴密性。
第四步,說指導學生作答。比如指導學生注意根據分值,分點分層作答;指導學生學會根據問題培養尋找采分點意識;指導學生養成相應的答題習慣。(因為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說題過程中也經常把第三步和第四步合在一起分析)。
第五步,說拓展價值。探究所說試題的拓展價值。拓展遷移,或把解此題的規律推廣。具體操作,可以改換試題的相應條件,形成新的變式試題;或是找出同類試題。
相對於「說課」,「說題」還屬於一個新鮮的事物。「說課」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模式,但是「說題」怎麼說,還是一個正在探索有待於我們不斷完善的問題,這也使得說題這個活動的空間變得更為廣闊,根據各自的需要形式可以更多樣化,例如:組內備課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只針對其中不同的環節進行訓練,將資料積累起來,在教研組活動時經過整理,因為融合了集體的智慧會更加有學習的價值,展示性題可以准備得更加充分一些,說的更全面一些,也可以做成課件提高展示的效果。當大家都對說題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不斷熟練的基礎上,可以開展「說題比賽」,通過比賽,促進教師對教材例題、習題和高考試題的研究,從而更有效地把握教材和高考命題的方向,發揮教材中例題、習題和高考試題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教師也可以把這種說題形式應用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語文課前的小演講可以改為化學課前學生小說題,只不過學生說題更多的是側重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說解題的方法,說自己在解題過程中的一些感受,例如,在哪易錯,用了什麼樣的簡便做法帶來了成就感等等,當然課前說題也應注意習題的選擇,不能過難,時間過長。
⑵ 數學怎麼講題
1.從一般到特殊:例如求的是與330°相同的終邊角,那麼,我們可以問學生求一個角a的終邊角怎麼表達。
2.適度原則:一個題它含有的知識點不一定要全部給學生講完,講透。理解能力差的同學並不會因為你講得透她就真的能掌握更多了,而是覺得你講復雜了,甚至聽不懂。因為那是你的理解能力,你們的理解能力並不在一條線上,你要根據她的理解能力來提涉及到的知識點的度,盡量利用最簡單的的方法給她講完這個題。例如:有關誘導公式的題,別講得太深入了,再講題時只和學生解釋清楚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是什麼意思就行了。
3.臨場做變式訓練:這個方法有經常聽說,可教學過程中學校的好多老師為了節約時間,或者忘記了,亦或是編題能力有限都沒有實施。而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很合適一對一輔導,你給她講完一個比較好的題,而我這個比較好的題就是常考的,典型的。立馬編一個類似的題給她,要求做對這個題你才算講懂了,同時,也才算學生真的掌握了。
4.先學會走再學會跑:這個方法很合適講高三復雜的題,當講一個大范圍的考點,要先把裡面的小范圍掌握好。例如:講集合這么一個模塊的題時,裡面常設及到不等式的的求法,有關絕對值的,有關二次方程的,有關函數和常比較的,學生常會錯,這時你可以先和她們講完這個,在去講集合的題目。
5 不斷強化,講第一次懂不行,還要學生自己在看到兩次。
6 一個知識點有幾種考法。一一列舉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⑶ 小學數學應用題該怎麼怎麼給孩子講啊
小學應用題不應該用高等的數學來講述
這樣他肯定聽不懂
主要是運用算數的一些東西來講
講的時候要深入淺出
有時候做些適當的舉例子,作比較,引用等說明方法將促於他的理解
主要還是要讓他能夠理解,特別是這種數學思想.但不一定要是什麼高深的,如構造法之類的,講了他聽不懂的.而要讓他配賣薯知道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分類討論,很容易失分的,這將有利於他以後的學習.,1,最好讓他先做一遍,如果做不倒,把答案給他讓他自己理解,其實講多了不好,不利於孩子自己培養思考能力,他實在想不出就稍微點撥下,我一般都是自己想問題的,所以自學能力就強一些了,2,拿書來講啊,不聽打 *** ,2,有些題目是超綱的,培者就隨便帶過反正也考不到
有些上課講過的,他還不會的話,說明上課沒聽
就把上課的主要內容講一遍問他明白了沒,之後再讓他做一遍
還不會的話就畫圖,列等量關系的算式,把他的思路理清,之後再講解。,2,讓孩子自己先做,實在不會則略加提示,讓孩子自己思考,慢慢他自己就會有自己的思路了,不同意一樓給答案的觀點。,1,畫圖,畫圖之後題目的 條件會比較清晰,各數量的 關系也清楚,1,有孩子的家長都已經都是成年人了,只要是上過初中的都會用方程了,而學會方程的人一般就不再使用算術法了,所以學歷越高的家長,越不會輔導小學的孩子,往往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混和運算的算術題方程化,把孩子弄得雲里霧里的找不到頭緒。建議:先熟悉孩子的教材,吃透了課本,(這不難),再按照課本的做法輔導孩子。但輔導孩子不是替孩子做題,只不孩子困惑的地方點撥一下即可,更不要替孩子檢查作業,看出錯誤不要指出來,要孩...,0,郁悶,好難啊,我怎麼也不會哦 心算都算出來了,5天,(1/30+1/20)(15-x)+1/30x=1,x=5。乙隊離開5天,忘了小學配手能不能用方程式解題,0,題意沒有讀懂,應該加強閱讀理解!和他多溝通,陪她一起讀一些課外讀物。例如心裡的鎖、鞋裡的沙.....之類的書籍。一邊讀,一邊分析,0,
⑷ 怎麼講好一道數學題
把算式和結果說的清清楚楚,不要有一點差錯,把內容仔仔細細地說清楚,這樣就可以講好一道數學題啦。
⑸ 如何有效進行數學解題教學
1、正方體展開圖
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當沿著某棱將正方體剪開,可以得到正方體的展開圖形,很顯然,正方體的展開圖形不是唯一的,但也不是無限的,事實上,正方體的展開圖形有且只有11種,11種展開圖形又可以分為4種類型:
1141型中間一行4個作側面,上下兩個各作為上下底面,共有6種基本圖。
(2)追及問題
【口訣】:
慢鳥要先飛,快的隨後追。
先走的路程,除以速度差,時間就求對。
例:姐弟二人從家裡去鎮上,姐姐步行速度為3千米/小時,先走2小時後,弟弟騎自行車出發速度6千米/小時,幾時追上?
先走的路程,為3X2=6(千米)
速度的差,為6-3=3(千米/小時)。所以追上的時間為:6/3=2(小時)。
6、和比問題
已知整體求部分。
【口訣】:
家要眾人合,分家有原則。
分母比數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該得的。
例:甲乙丙三數和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數。
分母比數和,即分母為:2+3+4=9;
分子自己的,則甲乙丙三數占和的比例分別為2/9,3/9,4/9。和乘以比例,所以甲數為27X2/9=6,乙數為:27X3/9=9,丙數為:27X4/9=12。
7、差比問題(差倍問題)
【口訣】:
我的比你多,倍數是因果。
分子實際差,分母倍數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數,兩數便可求得。
例:甲數比乙數大12,甲:乙=7:4,求兩數。
先求一倍的量,12/(7-4)=4,
所以甲數為:4X7=28,乙數為:4X4=16。
8、工程問題
【口訣】:
工程總量設為1,1除以時間就是工作效率。
單獨做時工作效率是自己的,一齊做時工作效率是眾人的效率和。
1減去已經做的便是沒有做的,沒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結果。
例:一項工程,甲單獨做4天完成,乙單獨做6天完成。甲乙同時做2天後,由乙單獨做,幾天完成?
[1-(1/6+1/4)X2]/(1/6)=1(天)
9、植樹問題
【口訣】:
植樹多少棵,要問路如何?
直的加上1,圓的是結果。
例1:在一條長為120米的馬路上植樹,間距為4米,植樹多少棵?
路是直的。所以植樹120/4+1=31(棵)。
例2:在一條長為120米的圓形花壇邊植樹,間距為4米,植樹多少棵?
路是圓的,所以植樹120/4=30(棵)。
10、盈虧問題
【口訣】:
全盈全虧,大的減去小的;
一盈一虧,盈虧加在一起。
除以分配的差,結果就是分配的東西或者是人。
例1: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個少9個;每人8個多7個。求有多少小朋友多少桃子?
一盈一虧,則公式為:(9+7)/(10-8)=8(人),相應桃子為8X10-9=71(個)
例2:士兵背子彈。每人45發則多680發;每人50發則多200發,多少士兵多少子彈?
全盈問題。大的減去小的,則公式為:(680-200)/(50-45)=96(人)則子彈為96X50+200=5000(發)。
例3:學生發書。每人10本則差90本;每人8 本則差8本,多少學生多少書?
全虧問題。大的減去小的。則公式為:(90-8)/(10-8)=41(人),相應書為41X10-90=320(本)
11、牛吃草問題
【口訣】: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設是份數1,
A頭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幾?
M頭N天的吃草量又是幾?
大的減去小的,除以二者對應的天數的差值,
結果就是草的生長速率。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就是A頭B天的吃草量減去B天乘以草的生長速率。
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為兩個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個數就是草的比率;
有的草量除以剩餘的牛數就將需要的天數求知。
例:整個牧場上草長得一樣密,一樣快。27頭牛6天可以把草吃完;23頭牛9天也可以把草吃完。問21頭多少天把草吃完。
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設是1,則27頭牛6天的吃草量是27X6=162,23頭牛9天的吃草量是23X9=207;
大的減去小的,207-162=45;二者對應的天數的差值,是9-6=3(天)結果就是草的生長速率。所以草的生長速率是45/3=15(牛/天);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就是A頭B天的吃草量減去B天乘以草的生長速率。所以原有的草量=27X6-6X15=72(牛/天)。
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為兩個部分:一小部分先吃新草,個數就是草的比率;
這就是說將要求的21頭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15頭牛吃新生的草;剩下的21-15=6去吃原有的草,所以所求的天數為:原有的草量/分配剩下的牛=72/6=12(天)
12、年齡問題
【口訣】:
歲差不會變,同時相加減。
歲數一改變,倍數也改變。
抓住這三點,一切都簡單。
例1:小軍今年8 歲,爸爸今年34歲,幾年後,爸爸的年齡的小軍的3倍?
歲差不會變,今年的歲數差點34-8=26,到幾年後仍然不會變。
已知差及倍數,轉化為差比問題。26/(3-1)=13,幾年後爸爸的年齡是13X3=39歲,小軍的年齡是13X1=13歲,所以應該是5年後。
例2:姐姐今年13歲,弟弟今年9歲,當姐弟倆歲數的和是40歲時,兩人各應該是多少歲?
歲差不會變,今年的歲數差13-9=4幾年後也不會改變。
幾年後歲數和是40,歲數差是4,轉化為和差問題。則幾年後,姐姐的歲數:(40+4)/2=22,弟弟的歲數:(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後。
13、余數問題
【口訣】:
余數有(N-1)個,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N-1)。
周期性變化時,不要看商,只要看余。
例:如果時鍾現在表示的時間是18點整,那麼分針旋轉1990圈後是幾點鍾?分針旋轉一圈是1小時,旋轉24圈就是時針轉1圈,也就是時針回到原位。
1980/24的余數是22,所以相當於分針向前旋轉22個圈,分針向前旋轉22個圈相當於時針向前走22個小時,時針向前走22小時,也相當於向後24-22=2個小時,即相當於時針向後拔了2小時。即時針相當於是18-2=16(點)。
⑹ 如何給孩子講解102-79=這樣的數學題
減法中的借位問題,是孩子在兩位數減法中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孩子不能理解什麼是借位問題,一方面是對進位制中的「位」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數的分和沒有掌握透徹。
借位減法,也叫退位減法。指當兩個數相減,被減數的個位不夠減時,向前一位借一當十,相當於給個位數加上10,再進行計算。
一般來說,當孩子對借位減法不理解時,我們建議家長先不要急於擴展到更大的數。
因為,提高難度並不能提升孩子的數學水平,反而會讓孩子更疑惑,更不解,進而厭學。
建議家長先從20以內的減法,嘗試著讓孩子慢慢接受並理解。
以下5個方法,對孩子借位減法有很大幫助,也能適當減輕家長的負擔和焦慮。
計數棒數學教學中很常見的教具,通常用於數字計數使用。
對於20以內的減法,我們可以用計數棒輔助,用食物幫孩子理解。
根據題目要求,數出相對應數量的計數棒,移除或增加一定數量的計數棒,再數即可得出結果。
如果孩子覺得單純數計數棒太無趣,還可以讓孩子發揮想像力,用計數棒擺出數字或自己喜歡的形狀。過程既有趣,互動性也強,關鍵還能讓孩子愛上這種數學學習方式,非常有益。
兒
實物是我們教孩子加減法的首選,實物階段結束後就進階到寫寫畫畫了——畫圈圈。
當孩子面對加減法不需要一個一個用手指點數時,畫圈圈算式一種既抽象又具象的方法。兩數相減,可以畫出被減數的對應數量圈圈,然後劃掉減數部分,再數剩下的部分,就是結果了。
畫圈圈做減法的好處在於孩子考試的時候也能用,因為考試的時候沒有工具可利用,所以畫圈圈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就是將20以內的被減數分解為兩部分,即分解10和幾,用10減去減數後得到的數,再加上分解數中的幾,即可得到結果。
以17-9為例,將被減數17分為10和7,先用10-9=1,再用1+7=8。這樣將被減數分解法來做減法計算,非常容易理解,不易出錯,且有益口算上發展。
就是將減數分為兩部分,其中一位與被減數的個位數相同,個位數減法昨晚後,再十位數減法。
以13-8為例,將減數8分成兩個數,其中一個與13的個位3相同,也就是將8能分成3和5,13-3=10,再用10-5=5。這與被減數分解法異曲同工。
以上5個方法,化難為易,更簡單,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如果您的孩子對借位減法有不懂或者難以理解的地方,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當然,如果您有更簡單的方法,也歡迎與我們討論。
⑺ 怎樣才能講好小學數學題,讓他們真正的愛上數學
讓我們給出一個解決症狀和根本原因的答案。學前班和高年級班工作。所以,請慢慢來。通過解決一個問題,你可以解決成千上萬個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為三四年級的學生解答出這樣的數學題。這種數學題給初二的孩子。我相信這樣的老師應該有辦法讓初二的孩子普遍理解。否則就是違法亂紀。不建議知道怎麼給孩子出問題,怎麼指出孩子的問題,怎麼跟上,怎麼適當訓練。更不希望向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家長發問
在整個小學階段,孩子有兩個弱點: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解決辦法,我總結成一個通式:變無形為有形,然後一步一步引向無形;變抽象為具體,再一步步引向抽象。具體到題主說的題目,不同的老師可能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法,真正做到:二年級的人都知道,大家都會知道。遇到這種事,我會繞個大圈子,標本兼治。
⑻ 輔導孩子數學題的時候,怎麼教都不會,該如何是好
從課本上找到類似的例題講給孩子聽,低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盡量做到講題的時候要直觀,簡潔。不要在講解的過程問聽明白了嗎?改成為什麼要這么做,聽孩子講,如果他能說出來,說明真的明白了,如果說錯了,你也知道他為什麼出現問題。教孩子一點要耐心。如果你脾氣上來了,本來不會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內疚心理,加上家長態度的變化,就會更恐懼,不自信。效果會更差。
⑼ 中考數學復習如何講題
在中考復習中如何講題?n 講題,是每個數學教師的常規工作之一。通過講題,梳理知識脈絡,歸納解題方法,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數學素養。在初三數學總復習中講題,更是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在中考復習中如何講題?一、關於「為什麼講?」——講題的目標設計n 梳理知識脈絡n 歸納解題方法n 提煉數學思想方法n 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數學素養一、「為什麼講?」——講題目標設計n 初三復習中對題目的講解,要以知識脈絡為線索回顧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聯想運用這些知識所涉及到的一般方法或數學模型,主要突出對解題思路的探索、解題方法的歸納和解題經驗的總結。一、關於「為什麼講?」——講題目標設計n 通過講題,使學生能夠: ?內化知識, ?收獲思想, ?領悟方法, ?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也為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提升素質與能力。二、關於「講什麼?」——講題的內容n 通過教師講題,引導學生「學什麼」和「怎麼學」n 引導學生將教師講的內容變成自己的東西: 知道→→理解→→內化 二、關於「講什麼?」——講題的內容n 其間要引導學生說出「如何想?」、「有何困惑?」,再將教師思考問題的過程有序地展示。n 但這種思考問題的過程並非是教師個人解題經驗的炫耀,而是以學生的知識貯備、思維水平、解題能力為基點的,與學生數學學習經驗相適應的探索數學解題方法的過程的展現。n 因此,引導學生「怎麼學」對學生告遲檔數學學習經驗的豐富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也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深遠的影響旦前。三、關於「如何講」——講題的方法n 解數學題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u 審題,理解題意(明確已知和結論)u 探求解題思路u 正確解答 教師講題的四個步驟:第一步:審清題意n 通過讀題,能直接找到什麼?n 要得到的結論是什麼?n 圖形中或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是什麼?教師講題的四個步驟:第二步:分析問題n 可以聯想到什麼知識點或數學模型?n 從已知條件出發,能得出哪些中間結論?(據因求果)n 從結論出發,尋找需要的條件?(執果索因)教師講題的四個步驟:第三步:解題過程n 邏輯推理n 規范表述n 注意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教師講題的四個步驟:第四步:題後反思n 海珠區的教研員羅曉斌老師對講題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解題後的反思做了如下的具體說明:n 1.反思思維過程n 2.反思解題過程n 3.反思一題多解n 4.反思一題多變n 5.反思對題目的整體印象教師講題的四個步驟:第四步:題後反思n ① 題目中或圖形中有沒有容易被忽略的隱含 條件?怎樣找出來的?n ② 是否有多種解題思路?n ③ 蘊含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n ④ 是否用到某種常用的數學模型(數量關系 或幾何構圖)?n ⑤ 解題過程中是否有得分的關鍵步驟有缺失? 是否能預防預警?n ⑥ 尋找解襪亂題思路的過程中,自己容易疏忽的 地方是哪裡?n ⑦ 自己最欣賞此題的哪一部分?n 變式舉例。明確兩點:n 1.教師講題的對象是學生! n 2.教師在講題前既要從自己做題的角度去揣摩習題,還要以學生做題的角度去思考習題,更要以命題者的角度去審視題目,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習題的潛能,提高講題的效率。綜合題講題舉例什麼是「綜合題」?n 所謂綜合題,就是橫跨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塊的具有一定復雜性、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需要利用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塊中的若干知識點,經過適當的計算和推理才能獲解的問題。在初中數學中,綜合題往往涉及到代數、幾何或概率統計等多個知識點、多項基本技能、多種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是綜合題的靈魂n 解數學綜合題必須要有科學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數學思想是數學綜合題的靈魂。n 教師通過講題,引導學生領悟和總結解數學綜合題中所隱含的重要的數學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圖形變換思想等等,並結合實際問題及變式問題加以領會和掌握,這是學生掌握解綜合題方法的關鍵,是教師講解綜合題要達到的一個目標
⑽ 如何講解小學數學應用題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課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不怕應用題,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能正確分析等量關系是解應用題的關鍵。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只有對題目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一種數量關系不夠清楚,那麼也不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而要分析等量關系首先要理解並熟記一些常用的等量關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每份數×份數=總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以及幾何圖形計算的有關公式等等。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關系舉幾個例子加以分析:
(一)培養學生解一般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產手機54萬部,前10天每天生產1.5萬部,餘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當學生弄清題意後老師就提問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餘下要生產多少和需要的時間)用哪個等量關系?(餘下要生產的量÷餘下的時間=平均每天要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題里沒告訴我們又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一共要生產的前10天共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前10天共生產的又沒告訴我們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每天生產1.5萬部×10天=前10天共生產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列式解答。
(二)培養學生解分數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分數應用題的等量關系的分析要找到題中的關鍵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數應用題時,我要求學生先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的量,然後再寫出三個字的等量關系即「1」×=量。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東西相距多少千米?從分率句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單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數」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數乘52/55等於東西相距的千米數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數×52/55=東西相距的千米數。不管是分數乘法或分數除法應用題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關系,只要找到了等量關系再根據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計算。
(三)培養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找等量關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等量關系可以順著題意找,找到等量關系後設未知量為x與已知量共同參與列式。例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它的等量關系順著題意,用原有的重量減去賣出的重量就等於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據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二、注重培養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的能力
畫圖分析應用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整個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用列表或畫線段圖分析能幫助學生弄清題里各數量間的關系。
(一)一般應用題中有關實際數與計劃數的問題可以藉助列表進行分析
例如,食堂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每天吃的千克數 天數 總千克數
計劃 2 8 0 ÷7 7 天 2 8 0 千克
實際 比計劃少吃5 千克 ? 天 2 8 0 千克
從表中很容易看出,要想求實際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計劃每天吃的,用計劃每天吃的減去實際比計劃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從而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列式為:280÷(280÷7-5)。用這種方法分析這類應用題即使程度再差的學生都能解答,特別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藉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和標准量的關系,找到解題的途徑。教學時,經常指導學生作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必須先畫表示單位「1」的線段,注意線段的規范性以及作圖的靈活性,運用補、截、移、疊等作圖技巧,講究作圖的科學性。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樣就能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性。
三、注重培養學生對比辨析的能力
對於易混、易錯的題目,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