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跟數學有關的生活故事有哪些

跟數學有關的生活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02 10:44:51

Ⅰ 數學與生活的小故事

一、自己身體的計算器

我們身體真的很奇妙,手是一個常見的計算器。最常見的手的計算是9的倍數計算。

計算9的倍數時,將手放在膝蓋上,像下表中所示,從左到右給你的手指編號。現在選擇你想計算的9的倍數,假設這個乘式是7×9。只要像上圖所示那樣,彎曲標有數字7的手指。然後數彎曲的那根手指左邊剩下的手指數是6,它右邊剩下的手指根數是3,將它們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四、擲硬幣並非最公平

拋硬幣是做決定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人們認為這種方法對當事人雙方都很公平。因為他們認為錢幣落下後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樣,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非常受歡迎的想法並不正確。

首先,雖然硬幣落地時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們排除了這種很小的可能性,測試結果也顯示,如果你按常規方法拋硬幣,即用大拇指輕彈,開始拋時硬幣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時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約是51%。

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是因為在用大拇指輕彈時,有些時候錢幣不會發生翻轉,它只會像一個顫抖的飛碟那樣上升,然後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選出將要拋錢幣的人手上的錢幣在落地後哪面會朝上,你應該先看一看哪面朝上,這樣你猜對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個人是握起錢幣,又把拳頭調了一個個兒,那麼,你就應該選擇與開始時相反的一面。

Ⅱ 數學小故事精選關於數學的

數學在人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息息相關。若能把數學融入故事裡,則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數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小故事篇1: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 這幾個數字產生了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 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 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 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媽媽聽了小明的話,笑了。

數學小故事篇2:買湯喝的故事

從前,有個土財主從來沒出過門。一天,他帶了一些錢和一些吃的東西上了街,逛了半天,感覺非常餓,於是就吃了一些東西,可又感覺特別渴,便走進了一家湯店。

他找了一個位置坐下,然後大聲叫道:“旅中橘小二,來碗雞湯。”

小二聽了很快就端上了一碗香噴噴、熱呼呼的雞湯,並且對土財主說:“每碗十二文。”

土財主沖著小二無所謂地說:“我有的是錢!”隨即摸了摸自己的口袋,這時土財主呆住了,袋子底下竟然有個洞!他急忙把口袋翻了過來,還好有十文錢,可這賬怎麼算呢?

他靈機一動,又大口大口地喝起湯來,直到快喝完了,小二走過來說:“請您付錢。”土財主甩出了十文錢。

小二一看急了,說:“我剛剛不是說了一碗湯十二文,你怎麼給我十文呢?

土財主又沖著他說:“我的湯都喝了嗎?沒有!我只喝了十二分之十,一碗湯十二文,所以我給你十文呀!”說著,土財主拍著屁股走出了湯店,小二還傻乎乎地站在那兒想呢。

數學小故事篇3: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們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桃子嗎?

數學小故事篇4

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於是就找法老。

法老問泰勒斯用什麼工具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邊,等木拆團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樣長的時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金字塔底面邊長的一半。把這兩個長度加起來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頂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間處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培輪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么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後來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小故事篇5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

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

於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並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Ⅲ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11篇)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1

一個周末的下午,我和媽媽去西緣浴室洗澡,當洗完澡時我們在照鏡子媽媽突然對我說:「女兒,我來考你一個數學問題,看看你會不會?」我張口就說:「好的,沒問題。」媽媽說:「你看到鏡子裡面有一面時鍾嗎?現在鏡子裡面的時鍾是7:15,你能想乎差像一下現在是下午幾時幾分嗎?」

我想了一會兒沒做出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實在想不出來,只得不好意思地說:「我做不出來。」當我回頭看一下掛在牆上的時鍾,現在是下午4:45。媽媽問我現在能分析一下怎麼研究這個問題了嗎?媽媽提醒了我一下,鏡子里的鍾面時針與分針和掛在牆上鍾面時針與分針有什麼關系呢?這個時候我立即反應過來了,它們是呈左右軸對稱,這正是我最近學習的內容。

洗完澡回到家後,我要求媽媽再出幾個給我做一下。第一道是鏡子中鍾面時間為3:30,第二道是鏡子中鍾面時間為9:40。我立即動手在紙上採用對稱法的方法做出了這兩道題目的答案:8:30和2:20。這時候媽媽又問我每次這樣做題是不是有點麻煩,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會兒,沒有想出來。媽媽這時說:「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將鏡子里鍾面時間和實際時間加起來你能發現有什麼規律嗎?」我趕緊動手算了起來,3:30+8:30=12,9:40+2:20=12,發現鏡子里鍾面時間與實際時間加起來都等於12,此時我興奮的跳了起來。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將鏡子里鍾面時間與實際時間加起來等於12。

我說:「原來這么簡單!我怎麼沒想到呢?」媽媽笑著說「簡單嘛?這說明你遇到問題要有考慮的思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去發現事物,找出它們的規律,那你就會覺得生活中的數學比課堂上講有意思多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確實是無處不在,生活中、學習中到處都有。從此,我就更加喜歡數學了!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2

今天真是個好天氣!我和媽媽准備去小區對面的嘉盛廣場買東西。

來到嘉盛廣場的信和超市,媽媽要買一瓶洗潔精,於是,我們就走到了洗潔精專區。這時,媽媽對我汪舉說:「我現在要買一瓶柑橘位的洗潔精,這里有不同重量。考考你,那種最實惠。我就買最實惠的那種。」我心想:這有什麼難的,我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一眼掃過去,排除了非常多瓶,只剩下兩瓶了。

我思索了一下,仔細的端詳著,發現雖然兩瓶洗潔精的大小都差不多,可是包裝紙上寫著的重量是不一樣的:一個寫著1.5千克;另一個寫著1.3千克。而它們的價格都是12元,當然是1.4千克的那瓶便宜一點啦。我對媽媽說:「這瓶最便宜,就買這瓶吧。」這時,媽媽拿著另一瓶洗潔精笑嘻嘻地對我說:「這瓶1.5千克,12.9元,這瓶最便宜。」我仔細一看,原來那是超級特價裝,哎呀!失算了。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3

今天,我爸爸要從北京出差回來了,因為沒有從北京直達泰興的飛機,他只能乘到南京,於是我和媽媽便要到南京祿口機場去接他。我們只知道從北京到南京需要飛行1小時50分,我爸爸說:「他買了上午8點40分的飛機票,一早就趕到機場了,可不巧的是今天由於天特將降大無霧飛機延誤了3小時,這可怎麼辦呢?我們從泰興到南京也要2小時呢,我們究竟幾點從家裡出發呢?我媽說:「要不然我們再打個電話給爸爸問他幾點到南京,我們幾點鍾出發最好最好?」我一聽,忙說:「媽媽不要浪費電話費了,算一算我們不就知道了。」於是我拿出筆和紙:

(1)8時40分+3時=11時40分

(2)飛行1小時50分

(3)到達時間11時40分+1時50分=13時30分

(4)從泰興到南京2小時

(5)從泰興出發的時間13時30分—2時=11時30分

「我知道了,我們必須在上午11時30分之前從泰興出發才能趕在爸爸前面到機場。」媽媽看我高興地說:「今天兒子替媽省錢了。」數學歲陵皮真有趣,可以幫我們解決非常多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4

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充滿的數學無處不在,就像:買東西,分東西,談價格,物品打折......等等,今天,我就發生了數學中,談價格的數學問題。

「姐,我好餓。咱家有什麼吃的?」「要不你去超市買點吃的吧!」一聽到去買東西,我就有點發愁,因為現在超市,便利店都很少開門的。「去我包里拿20元吧!不夠的話,再拿10塊,花余的在哪來。」「哦哦。」我興高采烈的騎著我的自行車,出發了。叮叮.....

到了王珂超市,幸好開門,我要大采購了。進去一看,我能吃的只有方便麵.膜片.鍋巴了,方便麵不能吃多,乾脆只買2包吧!我有一張方便麵有優惠卡,買一包,送一包,但只能用一次,所以,我就有了3包香脆方便麵。已經用了2元了,再買兩包膜片,一包2元,鍋巴一包3元。2+2×2+3=9(元)。再去便利店看看吧!(因為開門)這家,除了買的,還有零食。要不買點零食,吃不完,以後吃。蝦味條一包1元,就這樣吧!9+1=10(元)正好10元。一算賬,回家吃東西嘍!

是哎!數學是奇妙的,只要你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5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

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非常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

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非常多意外的發現,不信你就試一試!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6

首先,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6、7歲的兒童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活動就逐漸取代游戲活動,而成為兒童的主要活動形式。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他們以具體思維為主要形式,正在向抽向思維過渡。所以,低年級的教師應該把握好幼小銜接的關連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課上活,創設能引起學生求知慾、並有助於參與數學的、發展情感的教育情境,而創設故事情節的故事教學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次,故事教學的優勢所在。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由此可見,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將生活與科學知識相聯系,使全體學生在經驗層面上達到共識。

2、吸引力。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上的趣味不能少,而故事教學正好是一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以小故事貫穿課堂,氣氛變得活潑。對於新知識的掌握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同講一堂課》時,講授《圖形與位置》,在課堂上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大樹爺爺需要同學們的幫助,讓同學們在大樹的上、下、左、右,貼上花、蘑菇、鳥、兔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掌握起新知——方位時也輕松、容易,且在故事中學會要幫助別人。在貼時,懂得了同學們要互相協作、團結。可以說,這種設計完全吸引了學生。

3、故事性、參與性。讓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孩子們的朋友,參與數學,這樣學生就真正參與進教師的教學當中。真正領會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在學習《統計》這章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把「我們的鞋碼」這樣的關於統計的枯燥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課上生動了,新知識接受了,教師的教學目的達到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故事教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選擇故事時要與數學知識有關,不能單純地為講故事而講故事,如果是那樣的話,不如開個故事會得了。

綜上所述,一年級處於幼小銜接的特殊時期,故事教學在數學課堂上有著獨特的價值,只有把握住這些去研究、去設計,我們老師才能全面調動起兒童的積極性,讓內因起作用,為向高年級過渡做好不僅是知識的銜接,更是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銜接。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小學生,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對他們更具吸引力,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的。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記得第一節課剛開始的時候,剛走進教室就看到講台上整齊的擺放新華書店補發的《課外閱讀》書。便靈機一動,何不就利用這一現成的教學資源呢?就拿起其中一本,告訴大家這本書有74頁,如果現在有12本這樣的書,一共多少頁呢?怎樣列算式解答? 15本呢?20本呢?並指名學生板書。分別讓學生列豎式解答。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緊密聯系,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由於學生前面已經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整十數乘整十數,所以對於本單元的內容完全可以運用遷移學習方法,通過自己嘗試計算,然後比較交流總結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在課堂上,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盡可能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師給與肯定。只有在不規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教師不必要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做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又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

三、題組訓練,以舊帶新,發現規律。

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學,主要是利用題組,運用遷移的方法,總結出積的末尾的0的確定。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規律,並鞏固簡便的筆算方法。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7

雙休日,我和爸爸一起來到正在裝修的新房。裝修師傅對爸爸說:「老闆,我們的前期工程完成的差不多了,要准備鋪地磚了,請您購買好」。「你告訴我面積多大?我去准備好」;聽著爸爸和裝修師傅的對話,我興高采烈地要求:「爸爸,我已經會算面積了,我來幫你們算。」

我用尺子測量了客廳地面的長是6米,寬是4.5米,它的面積應該是6X4.5=27(平方米)。我自豪地告訴爸爸買27平方米的地磚就夠了。爸爸笑著問我:「我買的是邊長是6分米的正方形地磚,你能告訴媽媽大約要買多少塊嗎?」

我一下子愣住了,思考了一會兒,我想到:要先算出每塊地磚的面積,再用客廳面積除以地磚的面積。於是我用小石塊在地面上先算出每塊邊長6分米的正方形地磚面積是:6x6=36(平方分米)=0.36(平方米);再用27平方米除以0.36平方米約等於75,應該買75塊就夠了。於是我大聲地告訴爸爸「爸,75塊就可以了」。

爸爸誇獎我知道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了。隨後,爸爸帶著我在店裡買了80塊地磚。我奇怪地問:「不是75塊嗎?為什麼要多買5塊?」爸爸告訴我,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耗損,如果不小心在切割時尺寸不合適,那就需要重切,所以購買時要比實際數量多一些。

哦,我明白了,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多想想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讓數學真正貼近我們的生活。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8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電影,由於擔心8月4日與上輔導班沖突,就想看看日歷,可是,新家沒有日歷,就讓媽媽翻看手機上的日歷,沒想到旁邊爸爸插話了:「根據你所學的知識,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幾。」我思考片刻,答:「今天是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剛好兩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麼8月四號自然就是星期四嘍。」媽媽忙趁熱打鐵都問:「那明年的8月4號會是星期幾呢?」我脫口而出:「當然是星期五啦!」

「為什麼?」

「因為明年閏年,二月多一天唄。」

「回答錯誤!手機顯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這回輪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兩天,這剩下的一天是哪兒來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准確答案,我左思右想,寫了滿滿一張稿紙但就是算不出准確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時,突然,媽媽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見媽媽皺著眉頭,嘴裡嘟囔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啊!我的思路是對了,但一周有七天這事我怎麼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剛剛好是366天(因為明年是閏年),就讓366除以七,恰好余兩天,不是剛剛好在星期六嗎?我將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是高興,我又開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幾,連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幾都算出來了呢!

對呀,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學會發現數學,研究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你一定會發現許多數學中的奧妙,刻苦鑽研,認真發現,數學一定提高非常快,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數學的奧妙吧!

爸爸打趣兒道:「晨晨,咱家日歷不用買了,你就當咱家的日歷吧!」暈!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9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如:推理問題、周期問題、植樹問題等等。數學王國真是奇妙無窮,但又往往讓你捉摸不透,甚至還會產生錯覺呢!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時,我非常喜歡邊爬樓梯邊數台階數,我家當時住在六樓,每個樓層之間有18個台階,每次離家和回家我都要牽著媽媽的手數台階數,每次數的結果都是90級,媽媽還老誇我聰明呢。

到讀小學時,我學了簡單的乘法後,不假思索地認為我每次回家上六樓應該爬108級台階才對呀,因為住在六樓,每層有18級台階數,根據乘法原理,6×18=108(級)。可我實際上每次只需爬90級台階就到家了,當時我心裡打了個大大的「?」號,不知何因。於是我帶著滿臉的疑惑問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聽後笑了笑,但什麼也沒解釋,他牽著我的手來到了一樓,笑著說:「孩子,你想想看,如果我們家住在一樓,需不需要爬18級台階呢?如果住二樓、三樓我們需要爬多少級呢?你再爬爬,體會體會。」聽了爸爸的話,我帶著「?」又體驗了一番。結果是一樓不用爬,二樓需爬18級,而三樓只需爬36級,我又如此這般爬到了七樓,爬了108級。通過這些體驗,我恍然大悟,尋到了其中的規律。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10

每次當你拿起電話聽筒打電話,發傳真,或發數據機信息時,你就進人了非常復雜的巨大網路。覆蓋全球的通信網是驚人的。很難想像每天有多少次電話在這網路上打來打去。一個系統被不同國家和水域的不同系統「分割」,它是如何運行的呢?一次電話是如何通向在你的城市、你的國家或另一國家中的某個人的呢?

在早期電話史上,打電話的人拿起電話聽筒,搖動曲柄,與接線員聯系。一位本地接線員的聲音從本地交換台來到線上,說「請報號碼」,然後他把你同你試圖通話的對方連接起來。如今,這一過程由於有了各種不同的轉換和送達通話的方法而如雨後春筍般地迅速發展。包含著線性規劃的各種復雜類型,以及有關的二進制和二進編碼的數學,已脫離了潛在的不穩固地位而成為有意義的東西。

你的聲音是如何行進的?你的聲音產生聲波,在聽筒中轉換成電信號。今天,這些電脈沖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傳遞和轉換。它們可以變成激光信號,然後沿光纖電纜傳遞;它們可以轉換成無線電信號,然後利用無線電或微波線路在一個國家內從一座塔傳送到另一座塔;或者它們可以仍舊作為電信號沿著電話線傳送。在美國,大部分電話都是由自動交換系統接通的。現在電子交換系統是最快的。這系統有一個程序,這程序包含電話運行的所有方面所需的信息,並且時刻在了解哪些電話正在使用,哪些通道是可用的。通話可以由不同頻率的電流傳送,或轉換成數字信號。這兩種方法都使多重通話可以沿同一些電線傳送。最新式的系統把通話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再用二進制數列編碼。於是各個通話可以沿著線路以特定的次序「同時』』行進,直到它們被解碼而到達各自的目的地。

打電話時,電話系統選擇最佳通話途徑,並發出一連串指令,以接通線路。整個過程只需幾分之一秒。通話線路最好是直接通向對方的──從節省距離和時間的觀點看來,這是人們所期望的。但是如果直接線路正在為別的通話服務,新的通話就必須沿其他線路中最好的一條進行。這正是需要用到線性規劃的地方。我們把電話線路問題當作一個有幾百萬個面的復雜幾何立體形來看。每個頂點代表一個可能的解。問題是要找出最優解,而不必計算每一個解。

1947年。數學家喬治B.丹齊克研究出了求解復雜線性規射問題的單純形法。單純形法實質上是沿著那立體的棱進行,依次檢查每一隅角,並總是向著最優解前進。當可能解的數目不超過15000~20000時,這方法能有效地求得解答。

1984年,數學家納倫德拉.卡馬卡發現一種方法,它使求解很麻煩的線性規劃問題例如長距離電話最優通話線路問題所需的時間大為縮短。卡馬卡演算法採取了一條通過那立體內部的捷徑。在選擇了一個任意內點之後,這演算法使整個結構變形.以把問題改造得使所選擇的點正好在那立體的中心。下一步是朝著最優解的方向找到一個新的點,再將結構變形,又使新點位於中心。必須進行變形,否則那些看來能給出最優改進的方向都是虛假的。這些重復的變換以射影幾何的概念為基礎,很快便能得到最優解。

今天,古老的電話敬語「請報號碼」具有雙重的意義。曾經是簡單的拿起電話聽筒打電話的過程,現在卻要使一個依著數學的龐大而復雜的網路運作起來。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11

一天,我和爸爸去萬佳百貨買東西,爸爸說給我買梨,梨的價格是六塊五一斤,我們買了三斤半,爸爸考我說:「如果你能心算出梨的價格,我就獎勵你一盒巧克力。」我在心裡想了想,很快就算出來了,因為我找到了一個小小的秘訣:先算3乘6=18,0.5乘6=3,0.5乘3=1.5,0.5乘0.5=0.25,18+3+1.5+0.25=22.75元。

我們又走啊走,到了特價區,在一個大牌子上寫著「買三送一」的大字,一包紙巾2元。爸爸又考我:「如果我有50元,可以買多少包紙巾呢?」我一邊走一邊想:50除2=25,50元可以買25包紙巾,因為買三送一,25除3=8...1,買25包紙巾又可以得到贈品8包,25+8=33包,「33包」我驕傲地說,爸爸笑著點點頭。

我們買完東西,一共是125元,我對爸爸說「爸爸,如果你能在今天之內不說125,我就給你10元,如果你說了125,就給我20元,雙倍的哦,好不好?」

「好,好,好,給你三倍、四倍都行」,爸爸說。

過了馬路,我感覺好象那20元已經正在向我招手,我開始問爸爸:「樹上一天長25個果子,樹上本來就有25個果子,過了四天,樹上有多少個果子?」

「有沒有掉果子?」爸爸小心地問我。

「沒有,沒有,也沒有被人摘過。」我不厭其煩地說道。

「一百二十五!哈哈,難不倒我吧!」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就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溝通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聯系,使數學課堂教學真正實現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價值目標,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我和爸爸打賭由數學網我提供,如想了解更多,請繼續關注。

Ⅳ 在你生活中有沒有與數學有關的小故事呢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才算多少錢…… 下面是幾個關於數學的小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並埋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3、數學優秀小故事:門打開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游,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遊團到香港來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 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 劉建明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游,於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就是寬運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這里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慎蔽梁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Ⅳ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11篇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1

空氣無處不在,同時沒有味道,但我們卻缺它不可。數學亦是如此。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當我們落地開始,數學就圍繞在我們身邊。滿月,百天,周歲………年齡增加的計數。長大一些,開始接受數學的系統教育,學習數數、加減乘除的運算。第一次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時,一邊用心地算著賬,最後一筆錢也沒有找錯。還有第一次去超市,我精打細算,換回了好多吃的。運用數學,一些麻煩總可以化繁為簡、迎刃而解。

數學就像是埋藏在地下的寶藏,需要我們去慢慢地挖掘,如果要想學好數學,就要嚴謹踏實,勇於嘗試。在學習中,我一遇到困難,就只會問媽媽,如年、月、日中的時間,不會從中尋找解題思路。當我學會使用後,就會驚喜地發現,我又掌握了一種技能,就會興致勃勃地去發掘下一個謎題並迫不及待地想解開它。

數學無時無處不存在,我們將數學使用在生活中,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老師將數學和工作聯系在一起,為他們圓滿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科學家將數學和科學結合起來,為我們的科技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偉大貢獻。

數學如同空氣,沒有味道,卻是我們學習、生活、工作和發展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2

以前,小明一直以為學了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和求幾和幾的最小公倍數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他的看法。

有一天小明和爸爸一起乘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他們倆坐的是3號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號車正好和他們同時出發,此時爸爸看著這兩輛車,突然笑著對他說:「小明,爸爸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

小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號車每3分鍾發車一次,3號車每5分鍾發車一次。這兩輛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鍾後又能出發呢?」稍停片刻,小明說:「爸爸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爸爸疑惑不解的看著他:「哦,是嗎?」「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號車和3號車起點是同一個地方。」

爸爸聽了他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腦袋,笑著說:「我也有糊塗的時候,出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明想得周全。」小明和爸爸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此時爸爸說:「好,現在假設在同一個起點站,你說有什麼方法來解答?」小明想了想脫口而出「15分鍾,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這兩輛車至少再過15分鍾同時出發。」爸爸聽了誇獎道:「答案正確!100分。」「耶!」聽了爸爸的話,小明高興地舉起雙手。

從這件事中小明就懂得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3

8月4日,我想和好朋友毛毛一起去看電影,由於擔心8月4日與上輔導班沖突,就想看看日歷,可是,新家沒有日歷,就讓媽媽翻看手機上的日歷,沒想到旁邊爸爸插話了:「根據你所學的知識,爸爸相信你能算出8月4日是星期幾。」我思考片刻,答:「今天是7月17日,星期天,7月共有31天,31-17=14,14÷7=2,剛好兩星期,8月1日就是星期1,那麼8月四號自然就是星期四嘍。」媽媽忙趁熱打鐵都問:「那明年的8月4號會是星期幾呢?」我脫口而出:「當然是星期五啦!頃山櫻」

「為什麼?」

「因為明年閏年,二月多一天唄。」

「回答錯誤!手機顯示,明年的8月4日是星!期!六——」

這回輪到我犯迷了,明明二月多一天又不是多兩天,這剩下的一天是哪兒來的呢?一家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准確答案,我左思右想,寫了滿滿一張稿紙但就是算不出准確答案,正在我愁眉不展時,突然,媽媽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思路和想法。只見媽媽皺著眉頭,嘴裡嘟囔著「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星期有七天。」啊!我的思路是對了,但一周有七天這事我怎麼忘了呢,今年的8月4日到明年的8月4日剛剛好是366天(因為明年是閏年),就讓366除以七,恰好余兩唯絕天,不是剛剛好在星期六嗎?我將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是高興,我又開心的算出了我的生日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在明年是星期幾,連明年大年初一是星期幾都雀叢算出來了呢!

對呀,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你學會發現數學,研究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你一定會發現許多數學中的奧妙,刻苦鑽研,認真發現,數學一定提高非常快,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數學的奧妙吧!

爸爸打趣兒道:「晨晨,咱家日歷不用買了,你就當咱家的日歷吧!」暈!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4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我們四周隨處可見,而它們的表面積也運用得十分廣泛。如,在你家裡地上鋪地磚、木地板,在牆上刷的白漆,用玻璃做一個長方體的大魚缸等等,都需要用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可是,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呢?

大家恐怕都知道,長方體表面積是「長×寬×2+寬×高×2+長×高×2」,正方體表面積是「棱長×棱長×6」。但是在生活中可不能就這樣生搬硬套,因為書上告訴你的是一般情況,生活中不是這樣,有時,可能不用六個面全算。比如,讓你給教室刷漆,人們常識性的只會刷上、左右、前後五個面,而你把公式套上去後,就可能連地面也給刷了,這個要注意。下面還有一個實例。

健身中心新建一個游泳池,該游泳池的長50m,寬20m,深2.5m(也就是公式中所說的高),現在讓你貼上瓷磚,需要多少瓷磚?

首先,咱們得分析這道題,當然,最好的方法是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像。既然是游泳池,肯定要求底面積,那就用長×寬求得底面積,大家可能會奇怪,為什麼不鋪上面呢?因為上面是水,鋪上的話就不叫游泳池了。四周肯定也要鋪,用寬×高×2+長×高×2就得出需要鋪多少平方米的地磚了。

所以,其最終結果是1625平方米的地磚。還要注意地磚和游泳池面積的平方米是否一致,不一致還要換算單位。所以說,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只是「半成品」,這其中的很多情況是需要你仔細思考的。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5

這天,我爸爸要從北京出差回來了,因為沒有從北京直達泰興的飛機,他只能乘到南京,於就是我和媽媽便要到南京祿口機場去接他。我們只明白從北京到南京需要飛行1小時50分,我爸爸說:「他買了上午8點40分的飛機票,一早就趕到機場了,可不巧的就是這天由於天特將降大無霧飛機延誤了3小時,這可怎樣辦呢?我們從泰興到南京也要2小時呢,我們究竟幾點從家裡出發呢?我媽說:「要不然我們再打個電話給爸爸問他幾點到南京,此時我們幾點鍾出發最好最好?」我一聽,忙說:「媽媽不要浪費電話費了,算一算我們不就明白了。」於就是我拿出筆和紙:

(1)8時40分+3時=11時40分

(2)飛行1小時50分

(3)到達時間11時40分+1時50分=13時30分

(4)從泰興到南京2小時

(5)從泰興出發的時間13時30分-2時=11時30分

「我明白了,我們務必在上午11時30分之前從泰興出發才能趕在爸爸前面到機場。」媽媽看我高興地說:「這天兒子替媽省錢了。」數學真搞笑,能夠幫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6

雞兔同籠這個問題,就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搞笑的問題。書中就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這四句話的意思就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方數,有35個頭;從下方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明白《孫子算經》中就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就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就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7

蜜蜂沒有學過鑲嵌理論,圓形織網蛛也沒有學過對數螺線。但是正像自然界中的許多事物一樣,昆蟲和獸類的建築常常可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自然界用的是最有效的形式只需花費最少能量和材料的形式。不正是這一點把自然界和數學聯系起來的嗎?自然界掌握了求解極大極小問題、線性代數問題和求出含約束問題最優解的藝術。

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於蜜蜂,可以觀察到許多數學概念。

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邊形是僅有的三種自鑲嵌正多邊形。其中,對於給定面積來說,六邊形的周長最小。這意味著蜜蜂在建築蜂房中的六角柱巢室時,比起用以正方形或三角形為底的稜柱來鑲嵌空間的情況,可以用較少的.蠟和做較少的工作圍出相同的空間。蜂房的壁由大約1/80英寸(英制長度單位,1英寸合2.54厘米。譯者注)厚的巢室壁構成,但是能支持自身重量的30倍。這就是蜂房給人以沉重感覺的原因。大約14.5英寸8.8英寸的蜂房能儲存5磅多的蜜,而建築所需的蠟只有大約1.5盎司(英制重量單位,1盎司合28.3495克。譯者注)。蜜蜂用三個斜稜柱截段構成六角柱,巢室壁交接處恰巧成120角。蜜蜂們同時在不同截段上工作,天衣無縫地築成一個蜂房。蜂房是垂直向下建築的,蜜蜂把它們的部分身體用作測量儀器。事實上,它們的頭起著測錘的作用。

蜜蜂所擁有的另一迷人的工具是羅盤。蜜蜂的定向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它們能探測到地球磁場中只有靈敏磁強計才能辨別的微小漲落。這就是為什麼一群蜜蜂在占據一個新的地點時可以在這新領域的不同部分同時開始建築蜂房而並無任何蜜蜂領導著它們的原因。所有蜜蜂都按照與舊蜂房相同的方向為它們的新蜂房取向。

在下頁圖中,可見巢室排得很緊密,蜜蜂已經用半菱形十二面體將端處蓋好。此外,蜜蜂所建室壁的斜度是13,這樣可以防止蜂蜜在端頂被蠟帽封蓋前流出。

通信聯絡是又一個令人感興趣的領域。工蜂經過長途偵察回到蜂房時,以跳舞的形式發出一串代碼,表明它們找到的食物源的方向。它們能傳達食物的方向和距離。跳舞相對於太陽的定向提示食物的方向,跳舞的持續時間則指出距離。同樣令人驚奇的是,蜜蜂知道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一條直線。或許這是蜂線(beeline,即兩點之間的直線。譯者注)這一術語的可能來源。工蜂在花間隨意來去而採集到大量花蜜後,它知道取最直接的路線回到蜂房。蜜蜂是通過它的遺傳密碼獲得數學訓練的。從數學的觀點分析自然界的各個方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對於蜜蜂生活的這一瞥也不例外。我們在這里發現了材料和工作的最優化、平面和空間的鑲嵌圖案、六邊形、六角柱、菱形十二面體、幾何定理、磁場、代碼和驚人的工程技術。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8

昨日晚上我去給弟弟買貼畫兒,買了8張貼畫兒,我買了一張鎧甲勇士的拼圖,貼畫兒每張1元共8元,拼圖3元,一共8+3=11元,我給老闆搞了搞價錢,便宜了1元,給了老闆10元錢。我和媽媽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9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

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非常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

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非常多意外的發現,不信你就試一試!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10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許多搞笑的數學問題哦。

一天,我的家人帶著我一齊去超市買東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興奮。

進入後,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區時,奶奶問我需不需要些什麼文具。我走到貨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銀台,我們一共買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衛生紙,一包4。5元;一支自動鉛筆,一支2。5元;三支鋼筆,一支5。5元。

突然,在結賬後,我的爺爺問我:「你最近不就是學了關於小數的知識么?此時能不能先用筆算出這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樣不能?必須不會錯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說干就干。我拿了一張超市的廣告紙,再拿出隨身攜帶的筆,立即在空白處算了起來。

我的思路就是這樣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衛生紙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來算便行了;自動鉛筆只有一支,在最後時加上便能夠了;還有三支鋼筆,也用乘法來算。

於就是,我算了起來。我先用4×18。5=74元(老師說過,整數乘一位小數等於一位小數,但如果兩數末尾相乘的得數末尾就是零,那麼結果就就是整數)算出洗衣液的總價;之後,用10×4。5=45元(一個小數乘10,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算出衛生紙的總價;然後,又用3×5。5=16。5元算出鋼筆的總價。這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都算出來了,該算一共花的錢了。一道綜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講小數加法時,老師個性強調過,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錢。

當我把紙遞給爺爺並講了我的思路後,他直誇我聰明,我也樂開了花。

我真誠地對大家說:「你們也好好學數學吧,難道不會受益終生么?」我想:學數學,真有用啊,我以後肯定會好好學數學的!

生活中的數學故事11

兩列火車沿相同軌道相向而行。已知每列火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兩車相距100英里時,一隻蒼蠅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從火車A開始向火車B方向飛行。它與火車B相遇後,馬上掉頭向火車A飛行。如此反復,直到兩列火車相撞在一起,把這只蒼蠅壓得粉碎。蒼蠅在被壓碎前一共飛行了多遠?

我們知道兩車相距100英里,每列車的時速都是50英里。這說明每列車行駛50英里,即一小時後兩車相撞。在火車出發到相撞的這一小時,蒼蠅一直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行,因此在兩車相撞時,蒼蠅飛行了60英里。不管蒼蠅是沿直線飛行,還是沿「Z」形線路飛行,或者在空中翻滾著飛行,其結果都一樣。

Ⅵ 生活中有趣的6個數學小故事

一、「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於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但是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吧。

三、數學家的「健忘」

我國數學家吳文俊教授六十壽辰那天,仍如往常,黎明即起,整天沉浸在運算和公式中。

有人特地選定這一天的晚間登門拜訪,寒暄之後,說明來意:「聽您夫人說,今天是您六十大壽,特來表示祝賀。」 吳文俊彷彿聽了一則新聞,恍然大悟地說:「噢,是嗎?我倒忘了。」 來人暗暗吃驚,心想:數學家的腦子里裝滿了數字,怎麼連自己的生日也記不住?

其實,吳文俊對日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他在將近花甲之年的時候,攻克了一個難題——機器證明。這是為了改變數學家「一支筆、一張紙、一個腦袋」的勞動方式,運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證明,以便數學家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創造性的工作,他在進行這項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對於電子計算機安裝的日期、為計算機最後編成三百多道「指令」程序的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

四、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其底盤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這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五、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去花果山摘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六、有數學思維的煎餅俠

咕 嘰 開 了 一 家 美 味 煎 餅 店 。

這一天,店裡來了三位買餅的顧客,他們急於趕火車,限定3份煎餅的製作時間不能超過16分鍾。

幾個廚師算了算之後都說無能為力,因為要烙熟一個餅至少需要10分鍾( 兩面各需要五分鍾 )。

而店裡的只有一口鍋,一次只可以放兩個餅,那麼烙熟三個餅就得2O分鍾。

這時老闆咕嘰說話啦,他說:

「 有一種方法,烙熟3個餅只要15分鍾就行了。

如果誰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烙出3個餅,

那麼誰就將獲得 煎餅俠 的美譽。」

咕嘰話音剛落,人群里站出一個小小少年,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來

最後,廚師在他的指揮下真的只花了15分鍾就烙出了3個香噴噴的餅。

三位趕火車的顧客興高采烈的離開了咕嘰的煎餅店。

咕嘰為了獎勵這個小少年,不但封了他 「 煎餅俠 」 的稱號,並且給予他享受每日免費煎餅一個的特權。

故事完:小朋友們也快來動動腦筋吧,你知道該怎麼烙嗎?

閱讀全文

與跟數學有關的生活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