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數學怎麼教
第一步:會數數
要求: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注意要點: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內化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順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知大小
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會念題
誤區: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知排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② 孩子數學不好 家長應該怎樣指導
家長數學不好,不等於你不懂數學方法。其實家長教孩子,就等頃兆於是換一個老師教孩子。所以你也應該像老師教孩子一樣,重在引導。畢正所謂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就是手乎悔這個道理。所以家長們,你學會教孩子你懂的數學方法就可以啦。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③ 孩子數學不好 家長應該怎樣指導 家長應該怎麼做
成為第5547位粉絲
1、不要僅僅讓孩子停留在數數,計算刷題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上,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僅僅是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傷害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孩子數學學習也做不到提升。首先要做到的是讓孩子如模理解數、數量,將抽象的數學具象化,對照到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比如孩子可能記住3+2=5,反過來2+3卻不知道, 家長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實物,通過游戲的方式做比較,如3塊糖和2塊糖合在一起,是加法,一共有5塊糖,那麼2塊糖和3塊糖合在一起呢,孩子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2、不要讓孩子覺得數學只是一種學習,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引導孩子對數學感興趣。觀察孩子愛玩什麼,將數學知識結合進去,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習數學,既不反感,又能提升孩子數學學習的興趣。
比如孩子好動,可以和孩子玩跳格子,室內外都行,做好安全防護就行。認識數吵禪字的同時,也能學到加減法,還可以促進孩子的競爭意識。
3、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喜歡數學,首先要願意和孩子一升橡塵起學習,一起思考,陪伴孩子,他會很願意和你一起學習的
④ 如何教小學數學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臘搭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注意事項:首先,從小就得教小孩數數,這個非常重要。然後,等到孩子從1能數到10的時候,可以教他數實物。比如屋子裡的凳子,桌子上的蘋果、老師給的糖果。然後等孩子回到家,數家裡幾口人、做了幾道菜,到了超市買東西買了幾個,只要有機會就輪租拿讓他數,不要顯麻煩。只有應用到實物當中,小孩才會對數字有概念。孩子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湊十法簡便易行,思考過程有「一看(型亮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先從簡單的弄始教給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實物,比如1+1就可以拿1個蘋果加1個蘋果,1個蘋果加2個蘋果,慢慢讓孩子對數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學校里沒有實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來算。要先教孩子數實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對數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實物讓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會依賴手指,而不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⑤ 幼兒數學應該怎麼教
孩子才多大啊,現在要二年級學生才開始掌握乘法啊! 現在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數學,比如數數吃的,玩的,用的,認識圖形和顏色 去分長短 大小 多少, 孩子的記憶是用圖片記憶的,所以也可以教他認識些字.呵呵,其實認字也跟數學是有關的.數學也要會認字讀題和理解意思.
我基亂是一名幼兒老師,學前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及教育方法總結如下:
我感覺下面這些教育內容及方法是比較切實可行的!
數學是一項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項重要的技能,需要從小培養。其實,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數學,並以數學的方法讓孩子的思維敏捷。
一、數學的概念
1、數概念
唱數、數數、認寫數字、一一對應、集合、分解合成、加減運算、進位、序數
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
3、圖形空間概念
基本平面圖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
4、邏輯關系概念
推理、相關位置、分類、部分與全體、序列、前後順序、因果、機率
二、孩子不討厭的數學學習法
1、唱數字
如,:「兩只老虎」「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等。
有關的扒睜兒歌
2、 隨興計數
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寶寶一個,還剩幾個」等 。
3、喝水
水喝一點少一點,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來,類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與少的概念。
4、排隊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讓孩子理解前後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讓孩子理解遠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長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長度,客廳到卧室要走幾步,寶寶的衣服如果用媽媽的手來量有幾個手掌那麼長,用寶寶的手來量呢?
6、 堆積木
玩積木不僅可以通過數數學得基本的數字概念,還可以通過堆放積木感知尺寸、形狀、重量、體積、對稱、空間關系等基本概念。
7、區別粗細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說明太粗),還可以按小棒粗細來排列順序。也可以讓孩子比其它物品的粗細。
8、看日歷
准備一本日歷,媽媽提出問題,和孩子一起觀察得到答案。今年是哪一年?一年有幾個月?數一數一月份有幾天?二月份有幾天一周有幾天?小朋友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是星期幾等
摘自《寶寶啟智文摘》
——————————————
望採納
要成為一名全優的教師,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即師德、師智、師能。師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師智主要指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業務和敏捷的思搏此檔維;師能主要指具有勝任教師工作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師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的師德和人格。
因此需要我們樹立良好的幼兒教育觀念 (一)、樹立正確兒童觀
兒童和成人一樣,是享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應受到尊重並得到滿足。因此教師與幼兒交往時的態度、方式都應讓幼兒感到安全、沒有壓力、受重視,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
(二)、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
當我們把幼兒看做是主動的學習者,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教了,不等與幼兒學了,教師教完了,不等與幼兒學會了。老師准確地把握把「教」,什麼時候「教」, 「教」什麼。在幼兒園中重教育過程,輕教育結果。教育內容是全面地、啟蒙性的,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以培養興趣為前提教育活動。 (三)、良好的教師觀
新的教師觀念認為:教師工作不僅僅在付出,在同時也在發展著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過程的研究者,是一個不斷充實、完善
的自我發展者等教育觀。
所以,我們幼兒教師應該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不斷學習,不斷自我成長, 才能促孩子發展,才能為孩子一生發展奠定基礎。
二、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幼兒園工作規程》頒布以前,不少人誤將教師畫、跳、唱、彈等技能視為教師的教育素質,但實踐表明,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這種個人專業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覺得,幼兒教師的素質關鍵是教師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觀念和能力。那麼幼兒教師要具備那些素質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二)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
記得有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的難度,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
(三)教師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施教能力
一是生活化,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育內容,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和場所,二是興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感興趣的,不是感興趣的也要通過一定方式讓孩子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
因為都學過教法這點就不多講了。利用我們所學的游戲的方法,用幼兒能接受的教學語言,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施教。幼兒園
教師要做全才。幼兒園教學是不分科的,各領域相互滲透的。
(四)、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撲捉資訊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孩子的觀察、對其他事物自然想像的觀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樣都是陰面,是土地上的先化,還是落在石頭(鐵蓋)上的先化?為什麼?這就需要做教師的去觀察、主動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大家都知道,小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他可能會問老師鳥都吃蟲子嗎?有吃蟲的、也還有吃米粒的(還有吃草葉等植物的鳥),鳥都怎麼吃蟲子?(有的鳥很聰明藉助於小棍捉蟲吃,是人與自然節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體教具和自製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製玩教具,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我們要動腦、動手去製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環境。另外,實際生活中使用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確使用實物投影儀、會用電腦查詢資料,製作課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要學會與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同事合作藝術;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技巧。
教育幼兒不單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工作。與家長溝通不等於告狀,要在溝通中使家長知道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共同呵護。因此在形式上,對採用一對一的形式,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對多,就是採用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還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內容上,可以介紹孩子在園一天參與活動
10+6=16
本題,10已經湊好了,
就不需要再湊十了。
這道題根本不用湊十,式子中本來就有10了。
比如9+6
9 + 6=5+10=15
/ |
5 4 —————
18 - 8
把18個蘋果分成兩堆,一堆10個,一堆8個,
小明一堆,小紅一堆,小紅的那一堆事8個,那麼小明的那一堆是多少個。
或者
先把18看成10和8
去掉8個就是10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可以讓孩子看看哈利學前班可以學數學的=-=
數手指
幼兒數學教育的首要目標應該是
中國的幼兒教育國家檔案檔案中是沒有對數學做課程目標上的規定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自1952年到1981年這期間頒發的、涉及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政策檔案都將「計算」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各年齡階段的課程內容及要求做了詳細說明,數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體系中佔有自己的獨立地位。但1996年的《規程》開始弱化學科界限,提出綜合組織各領域的內容,沒有再提出學科教學方面的任務要求。 1999新《綱要》更是根據幼兒的生活將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其中「數學」被並入「科學」, 比較而言,新《綱要》只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建構初步的數概念」。「感受」與「建構」的結果很可能只是模糊的理解和體驗,與抽象的數學知識相去甚遠。由此可見,新《綱要》的表述弱化了對具體知識掌握的要求。新《綱要》與以往政策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以「數學」來命名幼兒園數學教育,而以往政策都是以「計算」來命名的。「計算」一詞無形中向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資訊,即幼兒園的數學就是加減計算,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狹隘理解。因此,新《綱要》用「數學」來命名更能體現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豐富內容。其次,新《綱要》突出了數學與其他各領域及生活的聯絡,指出應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數學不再是抽象的邏輯知識體系,而是貫穿於幼兒生活和游戲之中有待於抽象的事物。這就使幼兒期的數學有了更為豐富的現實源泉和具體內涵。
基於以上背景,中班數學課程目標總體上定位於通過情景設定,引導幼兒感受周圍環境中的10以內的數,簡單的平面和立體圖形,初步建立時間的概念,學會認識鍾表等就可以了.
⑥ 如何指導孩子學好數學
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學好數學?學生如何學好數學? 1.指導孩子學數學,你要看明白他們對整冊數學課本的 知識點,熟記於心,然後你才能夠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我 不知道你們家長是否明白?! 2.數學的每一個概念、法則、定義、原理應該讓孩子自 己講給你聽,只有講明白了,道理講通了,他們才能真正運 用這些術語進行思維,思維才可流暢。 3.指導孩子學數學,家長可以多讓他們動手,畫畫、制 制、疊一疊„„數學課本上有許多這種課外活動內容。心理 學的實踐證明動手是學好數學必不可缺少的良好方法之一。 4.家長應該多讓孩子用腦,解數學題,做十道題,寫過 程的只要兩道就足夠了。只要他們思路清楚,解答明白,方 法正確就OK。往往家長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理解自己解釋 清楚,你解釋了,他們糊塗了。是他們學,還是你學?讓他 們思考,讓他們講,這樣才行,才能達到目的。 1.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數學中我們將學習函 數,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它在高中數學中是起著提綱的 作用,它融匯在整個高中數學知識中,其中有數學中重要的 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 也是高考的重點,近年來,高考壓軸題都以函數題為考察方 法的。高考題中與函數思想方法有關的習題占整個試題的 60% 以上。 2.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意思說,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 如樂在其中。 「好」和 「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 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 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 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 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 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那麼如何才能建立好的 學習數學興趣呢? (1)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產生好奇心。 (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 重點解決預習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教具和模 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思 考與老師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師對你的提問的評價,變 為鞭策學習的動力。 (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習的潛力。 (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學思想,多問為什麼要這 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生的? (5)把概念回歸自然。所有學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生歸 納的,數學概念也回歸於現實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標 系的產生、極坐標系的產生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 只有回歸現實才能使對概念的理解切實可靠,在應用概念判 斷、推理時會准確。 3.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 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 到有序而輕松。 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 多質疑、 勤思考、 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 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 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 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⑦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
一、更新教學思想,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准改革的深入進行,新的教學思想已經融入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當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學生積極主動性的調動給予了更多重視。現在的老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生進行組織與指導,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調動。素質教育模式的開展,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人。因此,在當代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讓學生自主去思考與探索,以便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要開展自主學習,學生需要具有較強的自律能力。在主動學習中,學生只有不斷地成功,才能保障自主學習過程的長久。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肯定學生的付出與收獲。比如在講解「集合的含義與表示」的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讓學生在真實的自主學習中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打造和諧師生關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老師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引導者,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對於學生數學觀的建立以及數學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與數學學習技能的開發以及智力的發展,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要好模啟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老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在互動中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與依賴的感覺,有利於學生主動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會促進學生學習思想的轉變,加強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利用有效的提問來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科學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運動,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碼稿圖象」的時候,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提問,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老師可以這樣提問「在學習二次函數圖象的繪制之前,我們先來對二次函數的性質等內容進行簡單的復習,哪位同學能總結一下呢?我給大家三分鍾的時間進行思考與總結。」這樣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思考的內容與問題,更給予學生充足的考慮時間,使學生在這段時間內進行自主思考與復習。這樣的提問有利於當代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利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具有明顯的聯系,且數學的應用也是為生活現實所服務的。離開了生活實際,高中數學就缺少了教學的意義。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利用生活情景的模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比如在學習「排列組合」相關知識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存款與保險等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排列組合進行學習。在學習「數列求和」的時候,可以利用投籃與跳水問題進行舉例,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進行結合。另外,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講解圖形性質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圖形,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對相關圖形進行觀察,對圖形的性質一目瞭然。這樣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對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學生具有學習性質之後,自然會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究,樂友如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
⑧ 數學課有哪些學法指導
上個世紀,中學數學界一直強調「雙基」的教學。二十一世紀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新課標的出現。加強「雙基」、學法指導與能力培養成為數學課的主旋律。那麼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學法指導、怎樣進行能力培養呢?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教學實踐談點體會如下:
一、 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文科學科需閱讀,數學同樣需要加強閱讀。只有循序漸進,深刻閱讀才能掌握其數學中的微妙關系、才能養成讀書能力,進而形成自學能力。自學能力的養成是每個青少年學生後繼學習,乃至終身自學的需要。終身學習、終身受教育是新課標的理念。而初中學生一般不會閱讀,特別是初一學生更沒有閱讀課本的習慣。那麼怎樣指導閱讀?
1、指導學生預習。
要求學生提前通讀每節課的相關內容或粗略了解相關內容。所以教師要提前准備好閱讀提綱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提綱,有目的的去讀課文。然後自己提前作一下練習題。第二天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帶著疑問聽課。
2、要求學生學會通讀與精讀。
一般剛開始學習新內容時,要通讀三至四遍相關內容。包括知識點及例題,以及課本中的提問和選學內容,都是通讀內容。盡量讓學生把課文讀透讀厚。精讀一般是要求學生細細地讀讀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公理、推論等。這些內容一般都寫得相對精簡而深刻,是數學的重點,所以要求細讀。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識記的目的。
3、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達到三到:口到、心到、手到。
口到指閱讀數學課文時要讀得比較流暢。心到指對其內容的內含與外延的理解,深刻體會。手到指在閱讀的同時要對精要的地方勾列出來,或者把疑問寫在旁邊,或者把某些內容精要的歸納總結寫在頁眉上。
二、 指導學生學會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
數學課上無論是情境引入,或是新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的設問,無論是學生相互討論或是老師的矯正歸納總結,無論是學生的口答、做作業練習或是總結等等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本身就凝聚著老師能力的體現,進而培養著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學生在參與中。一方面是對其數學素養的積累和提高,另一方面是對學生膽量的鍛煉、口才的培養。以及氣質的培養。特別是每個概念、公式、定理等的形成的探索、以及每個題目的分析和解決。無疑體現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索過程。而這種探索創新的過程正是每個青少年學生終身受益的創新精神和習慣的養成過程。
所以每個數學教師要鼓勵,鞭策學生大膽參與。特別是那些膽小的要主動抽他們回答問題或板演練習。並大大的贊揚他們善於思考問題的行為,哪怕是在回答問題或解答題目中有錯誤的,只要有一部分正確都要加以肯定,大大贊揚。因為探索科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任何一個科研課題的成功,無疑不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探索過程和心血。所以數學課中放手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歷史賦予我們數學教師的使命。
三、 指導學生學會各種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數學教師都知道每個接受數學教育的學生以後工作中並非都要用到所學知識,但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留給學生的其實是思維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數學的魅力。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各種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分析、類比、歸納
初中數學許多概念是描述性定義的,許多法則是從大量的事實分析、類比、歸納出的。
如大量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分析歸納引進負數的概念。由行程中的方向問題。分析歸納出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由生活中大量的存在著變化的兩個量,進而歸納出函數的概念。由小學中分數的性質,類比得到分式的性質,由分數的運演算法則類比分式的運演算法則。大量的事實說明,分析、類比、歸納這樣的思維在數學中隨處可見。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運用這些思維形式,還要反復向學生指出這種思維形式奧妙所在。讓學生在解題中和在認識數學知識中運用這一思維形式。
2、 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
在數學中由特殊到一般,或一般到特殊也是隨處可見的思維形式。如初一乘法分配律是由具體的例子運算歸納出一般的運算律,又由一般地運算律用於具體的計算中。在幾何中由具體的畫圖,總結出一般的公理。或者由具體的定義、公理、及畫圖推理論證出一般的定理。又由一般的公理、定理作為每個推理論證的依據等等無疑告訴我們在認識事物時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復運用。
3、 觀察變化規律得出一般結論
初中新課程中,從初一到初三都經常在練習題中安排了一些與自然數變化有關的數列問題,這些題目一般都要細致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如:一列數:「+1,-3,5,-7,9……」⑴問第100個數是多少?⑵前一百個數的和是多少?
又如:「一條線段插入一點有3條線段,一條線段插入兩點有6條線段……問:一條線段插入N個點有多少條線段?」等等這類題目都需要細致觀察,分析,總結一般規律得出結論。
4、 分類討論
在整個中學數學中,不乏缺少分類討論的題目。這種題目對於從小學剛進初中的學生是困難的,所以更需要指導學生學會這一方法。
如a、b、c為有理數求 的值
又如:「已知是 是直角, ,求的度數」。等等這類題目在數學中要適當的安排一些讓學生練習,學會分類討論解決問題。否則就會遺漏答案。
5、 由條件尋找結論,由結論去尋求條件
在幾何的演繹推理中,這一思維是經常要運用的。一般而言,由條件尋求結論是容易的。但反之由結論尋求條件相對要困難點。但幾何題目中一般由要證明的結論,或要計算的結論去尋找需要的條件。因此在幾何論證中,教師要多介紹一些反推法,讓學生體會。
6、 細讀題目尋求等量關系
初中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是一難點。我們在教學中,除了介紹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常規套路以外,還要經常告訴學生要突破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的難點有二:一是尋找具有等量關系的一句話。二是注意細讀題目,想想哪些是已知的量,哪些是未知的量,哪些是隱含著的條件或等量關系。經常訓練就會突破這一難點。
四、 指導學生學會復習總結,培養學生全面系統認識事物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通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厚,復習總結是為了把課文變薄。溫故而知新,只有系統的全面的復習總結才能使知識形成鏈條,從而記得住,領會得深。但初中學生不會復習總結。我們教師除了給他們介紹一些方法以外,還要在每節課,每個單元,每一章學完後要督促學生復習總結。
首先,在每節新課的預習前,或做作業之前,一定要把當天所學知識過濾一遍,運用記憶規律及時把它記住。長期堅持養成習慣。
其次,要告訴學生復習總結知識一定要尋求一條線索,通過這條線索把知識聯系起來,讓知識點形成一串儲藏在我們的腦海里。這種線索可以是知識結構圖,也可以是相鄰關系的文字敘述。
再次,每章學完後除了總結知識以外,還要總結本章的題目類型。一方面讓學生編題總結類型,另一方面教師寫出範例讓學生觀察,解答,系統總結考點區域。把課本中的題目進行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形成全方位的總結。學會全面、系統的觀察事物的能力。
五、 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敘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敘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敘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 認識理解每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讀懂各種符號的意義。
數學特點是概念多、符號多、圖形多、其語言的抽象性、豐富性、特殊性。所以在加強「雙基」訓練時,一方面要多從正反方向讓學生練習鞏固;;另方面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識記,特別要搞清每個概念,每個定理成立的前提條件。
2、 在幾何入門教學中過好三關
O
B
C
A
一是過好咬文嚼字的概念關。如幾何中常有:「有且只有」、「全等」、「相似」等這樣的字眼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二是過好語言及符號圖形的翻譯關。在圖形,語言,符號表達上架起一座橋梁—「翻譯」。如語言:一射線把角平分成兩個相等的角叫角的平分線。圖形如下:
符號表達:
三是擦亮眼睛過好圖形關。平面幾何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圖形豐富多彩。只有認真的觀察細細體會,才能識別圖形的內在形式,如「矩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菱形」、「梯形」都是四邊形。既有各自特點也有相同特點。因而需細細的品味。
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圖形,把生活中的圖形同幾何中研究的圖形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形成既有感性的直觀的生活中的圖形,又有理性的幾何中的圖形。
3、 教學生在作業中養成規范的邏輯推理及解答的書寫語言。和作圖表達語言。
無論是代數或是幾何,其推理形式都是非常嚴密的。每一步都是需要有根據的,因而要求學生在作業中做到步步有根據,字字有道理。如代數中的數於式的計算必須要以法則,概念為據。方程的解法要以等式的性質及數的運演算法則為據,幾何中的推理論證和解答以定義、公式、定理、推論為據。否則就會變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作圖時既要熟悉各種常規的畫圖語句,又要用尺規規范地畫圖。否則「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在狠抓「雙基」的基礎上,再抓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繼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這項工作其實是一系統工程,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要反復訓練,不厭其煩的指導學生才會學會這些方法,逐步形成能力。
⑨ 如何有效的指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一、設計有效提問,實現有效教學1、把握重點,找准著眼點,明確目的,有的放矢。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如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了解學情的摸耐如鉛底性提問、溫故而知新的復習性提問。提問過多,教師勢必面面俱到,學生忙於應付提問,必然減少讀書、思考和書寫的機會,所以,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問到要害處、重點處,把時間留給學生直接感知閱讀內容。2、科學合理,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問題的設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階梯性,要善於把一個復雜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聯系的問題。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問題情景設計,應分層次。3、新穎別致,方法靈活,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設計課堂提問不可機械死板,類型應靈活多樣,選擇一些符合學生求異思維或喜聞樂見的方式,綜合運用啟發性提問、探究性提問、比較性提問、歸類性提問等。4、尊重個體,面向全體,重視差異,因材施教。課堂教學面臨幾十個人,且一個老師所任教的班級往往有多個。由於學生學習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方法有差異,因此課堂提問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實際,面向全體。二昌好、實施有效講解,實現有效教學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多數老師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顧慮重重,不敢做任何講解,甚至不敢提問、不敢點撥,生怕被扣上滿堂灌的罪名,從而使合作學習變成了自由活動,探究學習找不到方向,出現很多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活動。誠然,原來灌輸式的知識講授方式確實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講解,學生缺少自主建構的材料和方法,他們也不能很好掌握新知識。所以,我認為最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講解是很有必要的。三、適時教學示範,實現有效教學由於兒童、青年和成人都喜歡通過模仿學習,因而在學校教學中應把模仿作為一種方法。其重要意義是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獲得所需要的技能;還可使學生明顯地看出學習的成功或失敗,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哪些方面需要克服。所以,模仿是不可少的一種基本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與模仿相關聯的是教學示範。教學示範就是有目的地以教師的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四、適時小結歸納,實現有效教學小結歸納穿插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既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最主要的是提升思維、總結方法。如:可以通過一道習題的解決,讓學生反思,師生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概括方法;通過一個層次的學習,再讓學生反思,概括出解決一類問題的方法、思想;最後通過全課反思,不僅達到對所教內容、所用方法的回顧,橡仿還要讓學生意識到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通過操作、想像、分析等找到共同特徵,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解決問題。